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PPT演示课件
文学理论教程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来源与发展⏹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来源与发展⏹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西方马克思主义”康德⏹18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主要著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0)《判断力批判》(1790)⏹审美判断(趣味判断):无利害感;没有概念的普遍性;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没有概念的必然性黑格尔⏹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主要著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美学》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人本主义人类学原则,坚持反映论和审美意识的观点。
但没有看到社会实践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卢卡契⏹西方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主要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心灵与形式》(1911)《现实主义论文集》《审美特性》《社会存在本体论》⏹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审美反映论;艺术发生于劳动与巫术统一论;情感与认识世界统一论葛兰西⏹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文艺理论家⏹主要著作:《狱中札记》(1947)《狱中书简》(1947)⏹“文化霸权”理论文化霸权是支配者与反支配者之间文化能力的较量。
无产阶级通过取得文化的领导权而取得统治权。
历史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坚持真善美的统一文学批评标准本雅明⏹法兰克福学派著名理论家⏹主要著作:《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的概念》、《德国悲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等⏹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论古典艺术的终结和现代艺术的费解独特的艺术生产论:艺术技巧(技术)是艺术生产力的代表传统艺术“光晕”的消失阿多诺⏹法兰克福学派著名理论家⏹主要著作:《启蒙的辩证法》、《新音乐哲学》、《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等⏹阿多诺否定性文论:通过文艺来彻底否定和抗议资本主义的异化现实,即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受其支配的大众文化采取不妥协的批判态度。
文学理论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从多个学科的视点来理解文学,从不同的角度描画 了文学的整体面貌。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历史性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而发展到现在,历史 条件有利很大变化,应当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人们的思想意 识发生变化。
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
文学活动论
理论基石 文学反映论
艺术生产论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
艺术交往论
理论根基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跟革命实践的需要密切相关 总结西方19c以前文学实践的结果
主要是在对康德以来特别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美学、 文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完成的。
“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现象,其特殊实质就在于这种‘审美方面’。”
“艺术中没有‘纯粹’、‘无杂质’、‘绝对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 原则上只有在各种表现中——作为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的意识 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才会现实地存在”。
*艺术这种审美意识形态并不能单一的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与其他意识形态结 合的形式才能现实地存在。比如:秦始皇兵马俑也是一种艺术品,但其在审 美意识形态上的价值是与政治、哲学意识形态相结合的。
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
Animal
Human
生命活动
生命活动 生活活动
人的生活活动 “自由自觉”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 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即通过人的生活活动(实践),将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作用于实践中, 在客观世界中展示人的“自由自觉”的特性和人对客观存在的能动作 用】 【即通过人的实践,在客观世界中展现人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 理性进行人类活动、及人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能动地作用于这个世界 的特性与能力】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 .精神掌握世界的方式
理论掌握 宗教掌握
实践—精神掌握
艺术掌握
理论掌握主要通过将现实表象上升为抽象, 以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的思维形式建构 理论体系,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宗教掌握是一种构造、相信并崇拜超自然、 超社会的神秘力量和神秘世界的意识活动, 它主要通过教义、故事或形象等方式诉诸人 们的心灵。
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 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 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社会契约论》、《 爱弥儿》、《忏悔录》 为了能够和敢于说出伟大的真理, 就绝不能屈从于对成功的追求。
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本教材努力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以发展了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思想,同时又能致力寻求深厚的学理逻辑支持,保持文 学理论学科的知识系统。
1.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生产力解放的时代。 2.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知识的典范。 3. 最重要的一点,马克思主义是实践检验过的真 理。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
• 意识形态:属于哲学范畴,是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它是观念、 观点、概念、思想、价值的集合,有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 态、法的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 意识形态还有阶级性
• 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 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
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古希腊罗马文学 文艺复兴:但丁、莎士比亚 启蒙运动:歌德、狄德罗 17世纪以来的西欧以及俄国的作家作品等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我们的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它是自成体系的——尽管没有专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批判地继承法国古典哲学、美学和文艺学的基础上,吸收人类文化遗产的精华、加以革命性的改造而他立起来的。
列宁和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和指导方针。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理论支点是:文学活动论、意识形态论、反映论、艺术生产论、艺术交往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对文学总的理解是:文学是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设中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能动的反映。
文学不仅是反映过程,还是一种艺术生产过程。
文学也是一种对话和交往。
生产消费。
我们的文学理论,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和当代性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了。
一百多年以来,它不只在政治、经济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而且在文化上也成为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
作为马克思主义有机整体一个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我们的基本观点,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是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文学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来源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只所以是科学的理论,是因为它是以往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考察和总结。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它对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继承。
(一)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创始人。
美学专著有《判断力批判》。
他的主要美学观点和艺术观点有:1、美(1)“审美趣味(审美力、鉴赏力——此者)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快感和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方式进行判断的能力。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二.本章精讲l.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理论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
2.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直接、主要来源。
3.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动物的活动是被动的,是无意识的,是必然的,而人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具有自由自觉的特性。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立在存在决定意识的辩证唯物论的基础上。
5.列宁首先提出文学反映生活这一观念。
6.毛泽东说:“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带普遍性。
”7.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存在着不平衡关系,艺术的一定繁盛期不与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
8.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特殊性。
用审美这一概念来涵盖文学艺术特殊性的各种表现,因而,我们说文学艺术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9.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
10.马克思主义从人类学、哲学、经济学、美学、社会学、媒介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点来理解文学,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文学的整体面貌。
11.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基础,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各种哲学美学文艺学流派的合理成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新成果,结合现实,面向未来,这样才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形态的文学理论。
12.20世纪的西方文论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人本主义文论和科技主义文论。
文本主义文论包括:意大利克罗齐、英国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法国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德国立普司的移情说,瑞士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波兰英伽登的现象学,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德国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法国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等。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必须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文学理论遗产,必须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必须结合中国当代文学的实际,概括和总结新的文学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并回答当代各种文艺问题。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本节概述: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理论主要是在对康德以来特别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美学、文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完成的。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不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创造,而且在其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一、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活活动,旨在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
人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才展现和外化出来。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活动的论点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启示我们,文学的出发点、联结点和归宿点是人,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文学是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径,文学的确是一种“人学”。
二、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
不但文艺反映生活,同时也肯定文艺的反映不是刻板的,文艺也反作用于生活这种文艺对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因此: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从诞生、成熟、发展到今天,已有160年的历史(1844——2004)。
一、诞生期(1844——1847)二、前成熟期(1848——1883)三、后成熟期(1884——1893)四、发展期(1905——至今)诞生期以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为标志,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神圣家族和真正社会主义的批判。
前成熟期以马克思在1857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及马克思、恩格斯于是1859年4——5月分别写给斐迪南·拉萨尔论《弗兰茨·冯·济金根》两封信为主要标记。
后成熟期以恩格斯论文艺问题的几封书信为标记。
1885年恩格斯给敏娜·考茨基夫人的信,讨论关于艺术典型的塑造以及艺术的倾向性与真实性的问题。
1888年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讨论关于现实主义的问题。
发展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列宁和毛泽东。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文学的理解和把握,从总的方面考察,其理论支撑点大体有如下三个方面:1﹒文学是“人的生活活动”之一,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2﹒文学是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3﹒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诞生16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其中的80多年中,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等等学科一起,成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一、 主要理论来源英国的古典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的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美学理论则主要来源于德国的古典哲学和美学。
而德国的古典哲学和美学,又主要以康德(1724——1804)、黑格尔(1770——1831)、费尔巴哈(1804——1872)为主要代表。
康德认为:艺术与审美,属于人们的情感领域。
因而:①它是纯主观的;②审美完全是非功利的;③审美的愉快主要取决于对象的形式。
文学概论 0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 苏珊· 朗格;美学史上声名显赫的 女性美学家。她以“艺术是人类 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全新 的命题为核心,构筑了一种艺术 符号论的美学思想体系。
• 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 哲学的开创人。 • 尼采提出要对理性进行重新审视, 重估一切价值。首先承认人是有理 性的,曾说过“唯有具备理性者, 才有快乐,痛苦和意志可言,而大 部分的生物均谈不上这些。”但认 为理性只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小部 分,主体部分是本能、欲望和意志。 并且认为,理性意识是人生俱有的 天赋中产生最晚,也最没有力量的 一环。理性并不能成为判断人的行 为善恶的标准,理性只不过是为了 功利目的而安排秩序的手段,是实 现本能、欲望、意志的工具而已。 与之相关,主张对一切价值重估。 宣称:“一切价值的重估——这就 是我关于人类最高自我认识行为的 公式,它已经成为我心中的天才和 血肉。”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 马克思主义包含着深刻的哲学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是人 类经验的总结,因此,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必须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 1.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 2.必须以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由列宁、毛泽东和一 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 三、当代性 • 1.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 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 提出的新问题。 • 2.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 3.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 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 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是唯意志 主义的创始人。 • 叔本华认为人的“意志”有两大特点, 其一是盲目的,非理性的。认为人的 本质不是理性,而是非理性。人之有 理性,会分析问题,有知识,不过是 表面现象,本质上是盲目的意志。理 性不过是意志雇佣的向导,理性的目 的不是其本身,而只是作为实现意志、 满足欲望的手段。人体构成,即是非 理性意志的产物。有头脑,是为了服 务于思想的意志;有嘴有腿,是服从 于吃、走之类生命意志。 其二就是认 为人的意志是无法满足的。旧的欲望 实现就会出现新的欲望。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今天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 理论建设 1、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 3、当代性
第一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当 代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必须以马克 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新的情况,回答 新的问题,作出新的结论。 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
三个理论支点: “生活活动”论、 “社会意识形态” 论 、 “艺术生产”论, 核心:“社会意识形 态”
第二、中国特色
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 的文学理论,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中国文学 的深厚传统为土壤加以培植,吸收中国传统文学理论 的精华,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学理 论的结合点。 首先,近现代文艺理论的大师基本上倒向了西方文论。 其次,传统文论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变成西方文论的 名词术语 。如 文心→文艺理论 诗品→文学批评 其三,对于古代文艺理论的研究,也都改用近代西方 文艺理论的观点和方法
新时期文论:从中心到边缘
文学理论逐渐摆脱“泛政治化”,开始了学科 化的过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9 年 4 月关于“文艺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讨 论 邓小平:“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口号” 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社论,明确废止 “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代之以“文艺为 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从政治工具的地位上分离出来,找到了自身应 有的客观位置。文艺有其自身客观规律,有其
历史传统的惯性和政治化的思维定势
毛泽东:“文艺从属于政治” 1951年毛泽东批判电影《武训传》 1954年发动了对《红楼梦》研究思想的批判运动 1955年掀起了对胡风文艺思想的大规模的批判运动 1957年反右派斗争 1960年又发动了对“修正主义”文艺思潮的批判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革”爆发 文学理论问题成为社会的中心问题,一方面表明文学 理论“中心化”,地位显赫;另一方面文学理论与政 治“并轨”,完全“泛政治化”。文学理论不但失去 了世界性的眼光,而且没有丝毫的学科意识。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立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必须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文学理论遗产,必须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必须结合中国当代文学的实际,概括和总结新的文学实践的经历与教训,提出并答复当代各种文艺问题。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本节概述: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理论主要是在对康德以来特别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美学、文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完成的。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不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创造,而且在其后的历史开展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开展。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本观念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本观念一、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活活动,旨在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
人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表达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确实证和展示。
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局部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才展现和外化出来。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活动的论点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启示我们,文学的出发点、联结点和归宿点是人,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文学是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径,文学确实是一种“人学〞。
二、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
不但文艺反映生活,同时也肯定文艺的反映不是刻板的,文艺也反作用于生活这种文艺对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因此: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文学理论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ppt课件

• 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 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 坚持群众第一、社会效益第一,做到社会 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 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
第三节 关于文学队伍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按照艺术规律促进文艺创作,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 深入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进行典型化创造。 ➢ “推陈出新”:向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学习,从中外文
学艺术遗产中吸取有益的东西获得借鉴,从而进行革新 创造。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 发展的背景
冯雪峰 1903—1976
浙江义乌人。现代著名诗人、文 艺理论家。
主要著作:《湖畔》、《乡风与 市风》、《回忆鲁迅》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中国 化的过程中,冯雪峰是最有代表 性的人物,革命现实主义理论是 其理论批评的核心内容,生活、 真实、主观力等命题是其重要组 成部分。
胡风 1902—1985
• 主旋律:作为我们时代社会发展的主流,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 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 是要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来进行领导。
➢要把加强和改善文艺工作的领导,作为精神文明建 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和深入群众
文艺事业是社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人民服务的;生活是文艺的源泉,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 母亲。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共44页

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 —1804
黑格尔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 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
主要著作:《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法哲学原理》、 《历史哲学》、《美学》等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曹丕《典论·论文》
“粲长于辞赋,徐幹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 以至乎杂以嘲戏。”
——曹丕《典论·论文》
“公幹(刘桢)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 妙绝时人。”
“仲宣(王粲)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 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曹丕《与吴质书》
——《尚书·尧典》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 为诗。
——《毛诗序》
兴、观、群、怨说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阳货》
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毛诗序》
文气说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 而致。譬诸音乐,典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 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弟 子。
意象的构成
圣人立象以尽意。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 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 象莫大乎日月。
——《易·系辞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确立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文 化的大举进入和冲击,中 国文论界逐渐采用了西方 文论的思维模式,形成了 现代文论。
由于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 和需要,马克思主义文论 逐步成为我国主流的文学 理论。
人的类本质(人和自然的关系):自由 自觉的活动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455454545445 Hkjjkhh
你
韃雑緌徜墘嬘嵍熳膞滄瑚酚佀 钁皰誯皧鯑铔鵘剢遀鳖頪轷妷 瘇俍苡昣徆
1222222222222223211
21111122222222222 能密密麻麻密密麻麻
藅訏膄鵿昺鱾乎鯼暷槮颿朥惆 鎳譓髁实軅騍茪礆畧辬玚卌怃 踓崤妍痈諨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学反映论阿姐鼓与90年代文化我的阿姐从小不会说话在我记事的那年离开了家从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想阿姐啊一直想到阿姐那样大直想到阿姐那样大我突然间懂得了她从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找阿姐啊玛尼堆前坐着一位老人反反覆覆念着一句话唔嘛呢叭咪唔嘛呢叭咪唔嘛呢叭咪唔嘛呢叭咪我的阿姐从小不会说话在我记事的那年离开了家从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想阿姐啊一直想到阿姐那样大我突然间懂得了她从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找阿姐啊从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找阿姐啊天边传来阵阵鼓声那是阿姐对我说话唔嘛呢叭咪唔嘛呢叭咪唔嘛呢叭咪唔嘛呢叭咪唔嘛呢叭咪唔嘛呢叭咪艺术生产论?经济学的观点?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之一种?文学活动进入现代资本社会后?文学活动进入现代资本社会后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马克思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后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马克思艺术生产概念的内涵?艺术生产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指艺术形式引者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
列夫· 托尔斯泰
文学反映论
毛泽东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 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 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 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 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 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 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是一切文 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使一切文学 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 源泉。”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必须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文学理论遗产,必须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必须结合中国当代文学的实际,概括和总结新的文学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并回答当代各种文艺问题。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本节概述: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理论主要是在对康德以来特别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美学、文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完成的。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不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创造,而且在其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一、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活活动,旨在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
人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才展现和外化出来。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活动的论点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启示我们,文学的出发点、联结点和归宿点是人,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文学是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径,文学的确是一种“人学”。
二、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
不但文艺反映生活,同时也肯定文艺的反映不是刻板的,文艺也反作用于生活这种文艺对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因此: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PPT课件

“物感”说
➢ 《毛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 动于中而形于言。”
文学社会学是文学理论的一种重要的形 态
文学社会学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久 远的渊源
孟子
“知人论世”说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
孟子
丹纳
三因素说
丹纳在《英国文学史》、《艺 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 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 种因素的理论。
陆机 ➢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
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 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 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 神与物游。”
“滋味”说
➢ 钟嵘最早以 “滋味”论诗:“五言居文词之要, 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理过其辞,淡乎寡 味”。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形态 和作用
文艺学:
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 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 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一、文艺学的概念解析
在目前国内外的文学理论之中,被较为普遍地阐释为: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文学学。
➢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 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 也。”
➢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 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是明喻, 兴其实是暗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文心雕龙·明诗》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文心雕龙·物色》
14
神思论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 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 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 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 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 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 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 大端。
【徐帆】 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 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 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 一墙之隔 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边,我家 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 后来她红了,夫唱妇随
拍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
9
【刘亦菲】
我和刘亦菲见面很早,那时她还小
读小学三年级 一次她和我女儿一同登台 我手里的摄像机就拍到一个印度小姑娘 天生丽姿,合掌,用荷花姿势摇摇摆摆出来 风跟着她,提走了满场掌声 当时我对校长说:鄱阳街小学会骄傲的 这孩子大了 一准是国际影星 瞢准了,她十六岁就大红 有人说她改过年龄,有人说她两性人 我才知道妒忌也有一张大嘴,可以捏造是非 其实我了解她,她给生活的是真
——《文心雕龙·神思》
15
意象论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圣 人立象以尽意。
——《易·系辞传》 天子射熊,诸侯射麋,卿大夫射虎豹,士射鹿豕,示服 猛也。名布为侯,示射无道诸也。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 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论衡·乱龙》
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文心雕龙·神思》
3
诗言志说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尚书·尧典》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 为诗。
——《毛诗序》
4
兴、观、群、怨说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阳货》
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毛诗序》
5
文气说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 而致。譬诸音乐,典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 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弟 子。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 确立和来源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确立和来源 文学活动论 文学反映论 艺术生产论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艺术交往论
2
中国古代文论:现代文论的根基
诗言志说 兴、观、群、怨说 文气说 缘情说 感物说 神思论 意象论
12
感物说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 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乐记·乐本》
13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汉书·艺文志》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 喜柔条于芳春。
没有概念的普遍性;没有目的的合目 的性。美是主观的。
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 —1804
20
黑格尔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 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
主要著作:《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法哲学原理》、 《历史哲学》、《美学》等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10
当代文学现象:“羊羔体”和“梨花体”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一只蚂蚁 另一只蚂蚁 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11
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 你爱我的孤独
赵又霖和刘又源 一个是我侄子 七岁半 一个是我外甥 五岁 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曹丕《典论·论文》
6
“粲长于辞赋,徐幹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 以至乎杂以嘲戏。”
——曹丕《典论·论文》
“公幹(刘桢)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 妙绝时人。”
“仲宣(王粲)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 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曹丕《与吴质书》
7
缘情说
诗缘情而绮靡。 ——陆机《文赋》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 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 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 之徒,心非郁陶,苛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 而造情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 而烦滥。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8
当代文学现象:“羊羔体”和“梨花 体”
16
意象的构成
圣人立象以尽意。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 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 象莫大乎日月。
——《易·系辞传》
17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确立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文 化的大举进入和冲击,中 国文论界逐渐采用了西方 文论的思维模式,形成了 现代文论。
由于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 和需要,马克思主义文论 逐步成为我国主流的文学 理论。
文学活动论 文学反映论 艺术生产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的创造 和欣赏理解为人的一种生活活 动,认为文艺(美)是人的本 质力量的对象化。
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 的密切联系,高扬了文艺活动 中人的主体性的作用,强调文 艺是人的自由的创造。
21
费尔巴哈
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个伟大代表、 唯物主义哲学家
主要著作:《黑格尔哲学批判》、 《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 理》
人本主义人类学原则,坚持反映论 和审美意识的观点。但没有看到社 会实践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费尔巴哈 Feuerbach Ludwig 1804—1872
22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
18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来源和发展
革命斗争实践:马克思主 义诞生的土壤 德国古典美学:马克思主 义文论的理论来源
主体性学说 辩证法 唯物主义
19
康德
18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古典唯心主 义创始人
主要著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 《实践理性批判》(1780)
《判断力批判》 (1790) 审美判断(趣味判断):无利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