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阶段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困生”成因及对策阶段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其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保障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入学,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因此,教育是否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能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我校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家长忙于打工无暇顾及学生。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自主学习的意识普遍较差,相当部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加上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多、知识面广、难度大,致使相当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一蹶不振。
我们对农村初中教育现状的反思,有必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村初中的办学质量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第一衡量标准,有较高的升学率就会得到上级部门的青睐和引起社会的较大轰动。因而在学校教育里就形成只重视少数的所谓优生,而放弃了大面积的中差生的教育趋向,这在农村初中教育里已逐渐形成定势,在教育的社会评价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随着
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推进,农村初中教育中对“学困生”的转化在一些学校中已开始探索实施。一般说来,农村初中的“学困生”(差生,后进生),在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分布面越广,这批学生无论是在思想,纪律方面,还是在心理,学习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往往会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使教师头疼学校为难,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这种现象已引起教师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于是在很多学校中开始局部范围内实施转化典型的“学困生”的工作(教师往往称为转化"差生"),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一定成绩.可以说, “学困生”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转化“学困生”,促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
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已成为了制约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探索“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提高“学困生”转化成效,为此我们选择并开展“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的课题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课题的界定
?1、“学困生”:一般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并且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课题中的“学困生”,则是指我校目前存在的部分学业成绩落后,有厌学情绪,纪律观念淡薄,具有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
2、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是学校组织教师,在调查分析我校“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研究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和措施,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纪律观念,提高学业成绩,使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学困生”的发展,从而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
(二) 研究的意义(价值)
1、现在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约占总数的25%--35%。转化他们,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后劲和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财富的问题。
2、对传统教学结构的分析
传统教学一般采用五段式(组织教学、巩固复习、讲授新课、布置作业、测试),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
⑴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以致学习困难学生越来越多。
⑵缺少针对性、实效性。课堂教学出现“少、慢、差、费”的弊端,教师授课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课堂效率低下。
3、研究现状及本校存在的问题
我校初一新生,初二,初三;每班存在着1/3左右的“学困生”,有些班级甚至更多“学困生”。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层次不同,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若老师不对症下药,不分层次教育,不注意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势必引起一部分落后的同学跟不上,导致整个班级的后进生会越来越多。目前已有几所中学研究此课题,但还是没有得到转化“学困生”的根本途径。
4、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学习困难的初中生大都是潜能未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有不
少是大器晚成者,只要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条件,这些学生都可以成材。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
又可为在初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故其理论价
值和实践意义较大。
三,课题假设及研究目标
1、课题假设
如果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就一定能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从而使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研究目标。
⑴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从学校管理到班级管理,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师教学到学生学习,从课内学习到课外生活,从教育评价到学生评价等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自主的空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使具有不同个性品质和潜能的学生都能成长为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社会有用人才。⑵本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①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探索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符合教育规律的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②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学困生”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通过有效的分层导学或教师个别辅导等方式,有效的转变教师的育人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政策依据
新世纪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要面向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胡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