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与电脑》教案教学设计
《人脑与电脑》教案
《人脑与电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脑和计算机的区别;
2.探究人脑与电脑的共同性;
3.学习人脑信息处理的范式和计算机的封装管理思想;
4.学习视听信息传输以及图形技术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人脑与电脑的不同之处,探究人脑与电脑的共同性,学
习信息处理的模式以及计算机的封装管理思想。
2.难点:深刻理解人脑信息处理的范式,学习视听信息传输以及图形
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主持讨论、案例分析、理论讲授、实验实践等多种教学
方法,结合实践研究,结合相关实验工作,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
1.人脑和计算机的不同
(1)人脑与电脑的区别;
(2)人脑的思维与计算机的计算;
(3)人脑的内存和计算机的存储;
(4)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和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机制。
2.人脑和计算机的共同性
(1)计算机的模拟:使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思维;
(2)人脑和计算机的交互:使用计算机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3)信息处理:使用计算机系统对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4)图形技术应用:通过图形技术。
人脑和电脑
门训练。
这些训练好的狗狗叫“导盲犬”.它们能够带领盲人出门、过马路.遇到什么事儿,还会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盲人……但是,导商犬再好,还是比不上自己的眼睛能看见更好啊!柳大华:象棋特级大师.招法凶狠,有“东方电脑”之称:卜风波:象棋特级大师,被誉为“辽宁第一高手”。
徐天红:象棋特级大师.江苏棋院副院长。
一汪洋:象棋大师,2005年全国象棋个人赛第四名e..●张强:象棋大师,北京队象棋教练。
、就是这样五个大师,跟电脑“天梭”进i i了一场象棋大战。
大师们面前摆着棋盘、棋钟,但坐在他们对面的不是棋手。
翩勺勰,絮篆爱篓鬻奄●而是电脑操作员。
作为“天梭”的“替身”。
他们迅速地将大师们.大师们相当自信,“出招”毫不犹豫。
专家已经预测过了:1大师们将以7:3或6:4获胜!面对五位高手,“天棱”也毫1不示弱.人走一步、电脑跟着应一招,下得飞快。
渐渐地,电脑走…步要思考一会儿,那慢腾腾的劲头让“东电脑”柳大师摇起了头:“电脑要考虑这么长时热{掺鸯i{邃,雄道说人制造r i卜算机,却成为它的手下败将?你一定很好奇:刈弈时天梭“想”的是什么呢?原来.它预先记住了柳、}、、徐、汪、张等无数大师脑袋里所有的棋i碧,之所以“想”得慢是因为棋i普实在太多了,它要把可能有川的于;『_|数一个个搜索出来进行比较.每秒钟要比较500万个走法,走一步棋要进行几千万次运算!棋盘上的局势越复杂,运算,比较花的时间就越多:这其实是个笨办法,但它是用好多大师的棋谱来对付一位大师,当然容易获胜啦。
我们知道,棋谱都是人“想”“j来的。
而且在比赛中轻松取胜的汪洋大师发现,“天梭”下棋是有套路的,很死板。
找到这个弱点后,它的走法就尽在汪大师的掌握之中了!所以.电脑永远不会胜过人脑。
因为,人的脑子是真正用来“想”的:你看,我们身上的每一种器官都有各自特别的用处:脚。
《人脑与电脑》教学设计
《人脑与电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脑与电脑/戴君惕》是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一篇教材,主要讲述了人脑与电脑的关系以及电脑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人脑与电脑的异同之处,并思考人脑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与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脑与电脑的异同,并掌握相关的词汇和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人脑与电脑的异同,并能够分析人脑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与局限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人脑与电脑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
但由于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可能相对较浅,对人脑与电脑的关系和应用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或片面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应用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现代科技的发展,例如展示智能手机、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等,以引发学生对科技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引出本课主题:“人脑与电脑”。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认为人脑和电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第二环节:阅读理解1. 学生自主阅读《人脑与电脑/戴君惕》。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人脑与电脑的异同之处,并列出相关的词汇和概念。
例如,学生可以讨论人脑具有情感和创造力,而电脑则具有计算和存储能力。
第三环节:概念解释与讨论1. 教师对学生列出的词汇和概念进行解释,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确保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准确。
例如,教师可以解释“信息处理”是指人脑和电脑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和输出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人脑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并进行讨论。
例如,学生可以讨论人脑在处理模糊和复杂的信息时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处理大量数据和高速计算方面相对较慢。
人脑与电脑的教案
《人脑与电脑》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电脑的发展史。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取文章主要信息,简要概括;掌握人脑与电脑的区别及电脑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会和会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尝试成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重点: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电脑的发展史。
难点:掌握人脑与电脑的区别及电脑的特点。
教法:讲授法→分组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课前准备:1.导学案的下发、批阅和错题的收集整理、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和对教学设计的调整;2.课前培训:培训学科班长针对本节课的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设定本课的形式与内容比如预习案的展示,点评;及课后的总结要求。
然后学科班长或组长培训组内成员。
(培训内容:讨论形式和内容;展示、点评、质疑、总结要求;预习案展示和课堂总结学生培训:教师批阅部分学生的导学案,结合问题最多的题目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做好预习案的展示和分析准备,结束时根据检测题进行课堂知识的总结。
)3.预习培训:全体学生:预习本课出现的字音,成语解释;初读课文,画出本文的结构,初步把握电脑的发展史。
4.教学目标的书写:在黑板的右上方,书写字迹清晰、公正。
教学过程:一、引入1、哪些同学看过电影《星球大战》《终结者》?看过这些影片后你有什么感想?(展示两部同学们喜欢的电影图片,畅所欲言)2、PPT展示教学目标,教师解读目标。
3、本文重点通过了解电脑的发展史,了解二者的区别,正确分析看到二者的优势,那么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解决预习案的字词用法。
(衔接)4、时间:3分钟以内。
二、预习案展示检测自习(学科班长主持)1. 展示人员:学科班长指定小组成员的C进行展示。
(在课前培训中确立人员)2.展示内容:学科代表对预习案的情况做一个概括,然后将全对的题目把知识总结一下,错误题目要进行分析,并对错误的情况作一一分析,最后还要展示学生预习中“我的疑问”3.根据展示的情况给出分值4.教师点拨:预习案中知识的总结或规律等。
《人脑与电脑》助学案
《人脑与电脑》助学案【知识链接】1、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安排说明的顺序,正确使用说明的方法,说明语言准确、简洁、周密。
2、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⑴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⑵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能更具体、清楚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⑶分类别:分门别类地说明,使事物特点的区别更明晰、准确。
⑷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⑸作比较:通过互相比较,使事物的特点更突出。
⑹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明的科学性、权威性。
其余的说明方法: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3、我们学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程序顺序【基础知识】一、给以下加点字词注音媲.美()庇.护()譬.如()偏僻.()繁衍.()俨.然()奄.奄()蠕.虫()闺.房()菜畦.()硅.片()鲑.鱼()殷.勤()敌巢.()咽.喉()贮.存()二、解释下列词语1.望尘莫及:2.络绎不绝:3.无穷无尽:4.一笔勾销:5.随机应变:6.忠心耿耿:7、轻而易举:三、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归纳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列举机器人的应用种类。
3、自读第一部分8、9③段,说说人脑与电脑的区别。
4、阅读第二部分8、9、10段①思考:生物计算机使用的元件是什么?②简要说明DNA分子计算机的制造原理。
【学法指导】例分析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应用及作用。
方法指南一:说明方法回顾。
方法指南二:从原文中找出使用说明方法的语段并分析作用。
示例1:人脑和电脑、第一代计算机与微电脑的详细比较。
作比较更准确地揭示和突出事物的特征。
试着去找一找其他的是使用说明方法的语段。
示例2:第一部分“从这以后,许多数学家耗费了大量精力来计算更精确的π值”时,列举了法国数学家韦达、英国的夏普以及19世纪的威加、达斯、雷歇、谢克斯等人的努力。
举例子将不易理解的事物或比较抽象的事理说得真切具体、清楚明了。
关于电脑和人脑的区别脑筋急转弯
关于电脑和人脑的区别脑筋急转弯篇一:人脑与电脑的用途及区别电脑和人脑的区别? 人类的思维是一种无进制(无数进制,多进制.即时转换进制),当一个神经指令发生后,它所要传导的路线\方向\目的等等,都是不确定的,是由遗传\习惯\类似\随机等等程序来控制的...其中每一项路径(选择)都有着及其复杂又相对稳定程式来控制.从随机->类似->习惯->遗传.逐级不断的排除错误,循环提高,最终记入基因,向下一代传播.所有机理,应该是一个能够不断自我排错更正程序.[ 转自铁血社区 /人脑和电脑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不断累积储存这个自我排错更正程序,人脑可以说是一种设计程序的程序,当某段程序运行正常,它便会固化交给下一级执行单位去具体执行,一旦遇到错误,再返回大脑重新设计更正程序,并同时储存这些记忆程序,当再一次再另一种情况发生时,首先在储存的记忆程序中寻找类似程序,这就是所谓模糊直觉,并在实施中再次进入新一轮的程序更新,当某个程序反复执行到一定的量级,便会形成相对固化的通道,在传导基因时,会将这种运算通道复制给下一代,而下一代也能够通过不断的排错来否定它.就这种思路来设计电脑人:1。
首先内存将是主要部件,是可以即插即用的,随时可以管理内存空间,随时剔除空余和增加容量。
内存在开机后将永远保持;2。
总线频率可以脱离cpu的控制,在保持内存的基础上随时更换cpu。
3。
内存中分级也是随时提高,越是高级程序计算结果,更正它越是需要更多累积(或者是更大的错误)来否定排除它。
4。
当这种构架建立之后,首先输入的是一些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例如缺电,信号传递不良等等,然后逐步从1+1开始不断提高内存中的程序计算级别:例如乘法口诀要比加法口诀更高一级。
词组解析要比文字解析更高,生存高于发展,发展大于萎缩。
[ 转自铁血社区 /5。
电脑有2个显示输出,一个是正面灌输并执行(类似于目前电脑显示),另一个是解析自我需求(其中一个需求是得到人为肯定的褒奖,而每一个奖励将不会重复,错误随机的奖励以后可以得到更正)。
平面设计教育中的“人脑”与“电脑”
脑进行视 觉呈现 。平面广告设计 、包装设 计、标志设计 、 文字设 计 、版式设计 ……甚 至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等设计基础课程 。久 而久之 , 电脑好似无所不能 、 无孔不人 , 已经逐渐 占了平面设计 , 也 占据了教育的 中心 位置。 然而我们平面设计院校、教师在教育培养设计人才的方面 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应该给予学生些什么?也许大家都深 知 :培 养 创造 性 人才 是 关键 、是根 本 ,这 是 “ 脑” 的 体 人 现 ,“ 脑 ” 只 是 辅 助 “ 脑 ” 的一 个 操 作 工 具 。“ 脑 ” 电 人 电 是要 受 到 “ 脑” 的 支 配 与影 响 的 。 人 德国包豪斯最重要的平面设计家赫伯特 - 拜耶 ( r e t Heb r Byr a e )是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他在 2 0世纪 3 0年 代来到美国 ,曾经在耶鲁大学等高等学府从事平面设计教育。 同时从事大量 的设计 工作 ,对现 代设计 有举足轻重 的影 响 。他 曾经提 出过平 面设计的三 个基本原 则 ,并被梅格斯 引用在他 的 平 面设计 史) 扉 页上 。他提 出 : )的 1 )具 有 创造性 的程 序不仅 是靠技 术 娴熟 的手工完 成 ,所 有的创作设计都必须依靠脑、心、手的同心协力合作达到 。 2)先掌握可靠的技巧,然后启迪 自己的灵感。 3 )人类是 高等精 神或 是 “ 他所 被赋 予能 力去完 成和表 现 的 ”生 命源 泉的 一 个 最高 体 现 。 他可以说是未 先知 地提 出我们当前 面临的问题 :设计 家 的素 质 ,所谓 的心 、脑 、手 等精 神 和生 命源 泉 才是 设 计的 核 心部 分 ,而不 仅 仅是 简单 的 技术 ,或者 简 单的 平面 设 计 “ 手 头 功 夫 ”。 社 会需要什 么样 的设计家? 2 世纪的 中国需要什 么样 的设 l 计 家?扩 招的加剧 、“ 艺考热”的盲 目、起 点的降低 、设计教育 体系的不成熟 ……这一切 的一切 , 只会使得我们今天的设计教育 越来越被动。 时下,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电脑产生的负效应使 人的设计 意识 、设计思维 、设计能力逐渐淡薄 。越来越 多的人被 “ 电脑”所 “ 控制” 。甚至 有些学 生在进行创作时脱离 电脑什么都 做 不了,没有创意 、没有表现 、没有思想 ,好似 一个机 器人 ,好 似只有通过 “ 电脑”才能化 腐朽为神奇 , 才能将设计 的生命延续 。 熟不知 , 忽略 了观察 、审美、创造思维 、意识 , 设计只能是空洞 的, 外表 的华丽终 归掩盖 不了内在的空寂。要达到设计 中的 “ 形 神”兼备 ,单靠 “ 电脑”现代科技是达不到的 ,只有通过 “ 人脑” 的意、 美并与之结合才能产生。 我们所培养新世纪优秀的设计家 除了要具备现 代科技知 识与操作技能 , 还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 力 、良好的综合文化素质和独立设计 、独立思考的能 力。电脑操 作再娴熟 ,充其量 ,我们只能称之 为 “ 能工巧 匠” 。 德 国 卡 塞 尔 大 学 艺 术 学 院 教 授 盖 尔哈 特 ・ 亚 斯 蒂 ( eh r t is G r a d Mah a )在其 一个 “ 局外人”对 19 — 2 0 0 9 05 年中国设计教育的思考 一文中提到: 在过去的四年间, 中国的 设计教育状况是急剧地恶化 了!这种恶化也包括 , 当今 的艺术系 学生 已经不再普遍拥有扎实的手上功夫 ……电脑已无孔 不入 , 占 据 了教育的中心位置 。 那为什 么还 要学生 们手绘或者 自己拍摄 图
《人脑与电脑》教案1
《人脑与电脑》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提取文章主要信息,简要概括;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对全文内容做简要概括和说明;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计算机发展历程有大致了解,感受人类智慧的伟大。
教学重点:提取文章主要信息,简要概括教学难点:合作探究概括文章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学生生活入手,可对学生使用电脑的情况做一调查)家里有电脑吗?什么时候购置的?平均周末用电脑的时间有多少?如今电脑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起休闲、娱乐的作业,这同样得益于互联网。
但最初的电脑,即电子计算机,,顾名思义,它的诞生便是为了人们更好地计算繁难的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一同跟随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感受人脑与电脑之间的这场“竞争”。
二、课文感知,内容梳理1.阅读全文,用笔划出计算机发展史上每一个关键的时期和讯息。
电脑发展的过程呈现出的发展更新速度快、性能提高土匪猛进的特点,从表格中一目了然。
电脑在仿生、思考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越来越接近人脑,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电脑能否最终超过人脑?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工智能会不会最终取代人脑?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会不会最终取代人类的地位?三、课外延伸世界人工大脑之父雨果·德·加里斯教授,在其着作《智能简史》中表示,未来10-15年,人工大脑将会发展成世界最大的一个产业,未来50年,人工智能成几何倍数增长发展,可能是他们现在能力的上亿倍、上十亿倍。
人工智能正以飞跃的速度往前发展,20年、30年后,人工智能操纵的机器人可以和人类成为朋友。
比尔盖茨在《科学美国人》中预言:机器人也将经历一个类似于PC的发展历程,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实现未来家家户户都有机器人。
韩国也曾预言,2015年至2020年间,韩国每一户家庭拥有一部机器人,他们甚至已经准备起草世界上第一步机器人法律《道德宪章》来约定机器人的权利和义务。
而这一举动的起源,便与如今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产生的一种恐惧感。
《人脑与电脑》教案
人脑与电脑教案乐清市职业中专语文组章育生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程有大致了解,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在电脑面前:“人类永远是机器人的主人”2.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2.初步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教学准备: 常规教具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学要点:2、整体上了解全文。
2.具体分析课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课文:最近有条很大的新闻, 10月5日的时候, 苹果电脑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了。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关注过乔布斯, 乔布斯先后领导缔造了麦金塔计算机、ipad、iPod、iPhone等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名数字产品。
乔布斯多次上过《时代周刊》, 被誉为“计算机狂人”。
人们为什么热衷于购买和使用个人计算机而且热衷于上网呢?可以这样说, 现在这个时代, 无论做什么都脱离不了网络和计算机。
电脑是人们工作学习的得力帮手, 银行, 超市, 机关, 学校随处可以见到电脑帮人们处理事务,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 更多的是起休闲、娱乐的作用。
大家可以用它连上互联网, 听课, 看电影, 聊天。
可以说计算机的发展不仅方便我们生活娱乐, 造就了很多像比尔盖茨, 乔布斯这样改变世界的天才, 更是给整个时代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解题, 背景介绍追源溯流, 其实人们早在1946年就发明了第一台电脑, 而它的出现却不是像今天这样更多的是为了工作和娱乐, 它的诞生原因是为了方便人们更好的计算困难的数学问题。
光凭人类大脑不能计算的复杂数学题, 电脑却可以做到, 有的人就要问了, 既然电脑这么厉害, 能算人脑都不能算的题目, 能解决人类都不能解决的难题, 电脑会不会比人脑跟厉害呢?带着这个问题, 我们一同学习今天的课文。
一起看看电脑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 看看人脑和电脑的这场“竞争”, 到底谁胜谁负。
人脑与电脑(戴君惕)人教版课文
人脑与电脑戴君惕【课文导读】这是一篇介绍人脑与电脑的科普说明文。
阅读课文,我们将走进神奇的计算机世界。
了解电脑与人脑的区别。
同时,从计算机日益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领略人类无穷的智慧。
作者恰当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把原本让人以为极为刻板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的既准确细致又引人入胜,使课文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阅读时,我们要认真体会这一特点。
一1946年,在美国科学家艾克特和毛里利的指导下,第一家大型电子计算机问世了。
人们从世界各地络绎不绝地来参观这个占地6个房间的面积,重30吨的庞然大物。
这台电子计算机叫做“埃尼阿克”,机内使用了1800个电子管,7000个电阻,10000个电容器和6000个继电器,造价为1亿美元。
它的运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比人算快20万倍,比当时最好的手摇计算机快1000倍。
人们看到它轻而易举地计算着各种繁难的数学题,无不大为赞叹。
操纵“埃尼阿克”当然是件无上光荣的事。
所以,年轻的计算机专家在白天紧张的工作后,仍舍不得离开。
他们想利用机器的空余时间做一项有趣的尝试——打破计算“π”的小数点后数字的世界纪录。
“π”即圆周率,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无理数之一。
远在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确测算出π的数值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即π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西方数学家在1100多年后才得到这个数值。
从这以后,许多数学家耗费了大量精力来计算更精确的π值。
1593年,法国数学家韦达把π值计算到17位小数,德国的鲁尔道夫算到了小数点后35位。
1717年,英国的夏普超过鲁尔道夫,把π算到了小数点后72位,到了19世纪,威加、达斯、雷歇分别把π算到了小数点后第140、200和500位。
最后在1873年,谢克斯花了整整15年时间来计算π值,终于求得了小数点后707位数值,这个世界纪录一直保持到20世纪40年代。
现在,操纵计算机的小伙子们编好了一个计算π的无穷级数的程序,把它输入“埃尼阿克”。
人脑与电脑教学设计
基础能力诊断
检查预习
夯实基础
1.请学生个人朗读,纠正字音
2.全班齐读,
点评学生的预习情况。
诵读、想象、纠正字音字形错误
通过抽查督促预习,同时也了解学生的情况;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
第三环
能力发展训练
任务
1.初步感知,给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概括每部分段落大意,完成表格
根据老师的问题或任务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整理。
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
多媒体,短视频,微信,问卷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预习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3.字词梳理
1.巡堂,查看阅读进度
2.提示重点字词,指导读音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2.边看课文边认识生字词,加深印象
熟悉文本,夯实基础,扫清阅读障碍,增加字词、成语的储备量为后面的突破重难点做铺垫
第四环
能力发展鉴定
思政渗透
电脑是人们工作学习的得力帮手,银行,超市,机关,学校随处可以见到电脑帮人们处理事务,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起休闲、娱乐的作用。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使用电脑?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电脑如何发挥作用
1.了解相关知识2.展示案例、听
3.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4.展示、互评、听
通过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爱国情怀。
完成任务并上交
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点
拓展延伸
积累科学知识
搜集资料,帮助拓展
搜集资料,积累知识,了解科学
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对电脑有更深的了解,丰富自身知识储备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通用)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通用)教案标题:《认识计算机》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计算机设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计算机有什么了解?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认识计算机》。
二、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算盘、机械计算机到现代的电子计算机。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感受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三、计算机的特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
2. 学生理解计算机的特点,并举例说明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3. 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五、计算机的功能(1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主要功能:信息处理、辅助设计、网络通信、多媒体应用等。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功能,并举例说明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第二课时六、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处理、存储、输出等基本过程。
2. 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七、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金融、交通等。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课《人脑与电脑》课件 (一)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课《人脑与电脑》课件 (一)《人脑与电脑》是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一课,也是一篇难得的科普文。
这篇文章以“人脑”和“电脑”为主线,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介绍人类思维模式与电脑的程序思维模式,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两者的关系。
一、比较人脑与电脑在介绍人脑与电脑之前,作者先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计算”的知识,如“算盘”、“电子计算机”,为我们后面的比较提供了依据。
人脑是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总称,而电脑则是一种能够完成特定目的运算的机器。
人脑和电脑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可以进行运算、储存信息,但二者的不同点也非常明显:人脑可以思考、创新,而电脑则无法这样做。
因此,人们常说:电脑只是人脑的机器式模仿。
二、人脑的独特之处文章介绍了人类大脑的独特之处,即它是由亿万个神经元通过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相互协同作用而产生的。
这种活动过程无法用简单的计算机程序来模拟,因而也成就了人的独特思考方式。
此外,人类的记忆力、情感和创造力等特点也与大脑的生理结构有关。
作者给出的一个例子是:一个单调的旋律,可能会激发出某个人对过去的某个记忆的回忆,这是计算机无法实现的。
三、电脑的优势所在尽管电脑无法像人脑那样进行创造性思维,但电脑能够进行大量的高速计算、数据分析,从而为人类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文章中给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在地震监测和灾后救援中,电脑能够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预测地震破坏情况,帮助救援人员更好地处理紧急情况。
四、人类思维模式与电脑程序思维模式的比较在介绍完人脑和电脑的基本情况之后,作者进一步比较了人类思维模式和电脑程序思维模式的异同,指出了电脑计算的基础是顺序控制,即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务;而人的思维模式则是非线性的、放纵的、更加灵活。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人类思维和电脑思维之间的区别,既包括了处理速度、计算方式,还涉及到了感性思考和精神层面的东西,让我们对人类思维的优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计算机与人脑》
《计算机与人脑》胡作玄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计算机与人脑》是在冯·诺伊曼去世后于1958年出版的。
这本来是他为耶鲁大学西利曼讲座(Silliman Lectures)准备的讲稿,讲演原定在1956年春天举行,但由于冯·诺伊曼在1955年10月被查出患有癌症,未能去讲演,讲稿也没有写完。
其实,冯·诺伊曼考虑的问题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其中涉及许多至今未能很好解决的基本问题:——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机器能否思维?在计算机已经空前普及的今天,把电子计算机(常常形象地译成电脑)与人脑进行比较也更是十分自然的事:——机器能思考吗?也就是它是否自动产生思想?——是否有朝一日,机器的智能会超过人类?这里面当然还牵涉到更深入的问题,例如,人类大脑能否进化?人脑与电脑能否耦合,使人脑更聪明,等等。
冯·诺伊曼在考虑这些问题时,并没有把自己局限于大脑乃至神经系统之中,他考虑问题的范围还包括“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是如何运作的”、“能否用机器模拟生命”等问题。
他的一些研究成果可散见于他的著作手稿和信件之中。
一、主要思想冯·诺伊曼的《计算机与人脑》篇幅不大,但思想丰富,对后来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1 、给研究像生物体以及神经网络这种复杂的对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
冯·诺伊曼在引言中明确地提出“本书是从数学家的角度去理解神经系统的一个探讨”。
我们必须看到,这种探讨方法与传统方法根本不同。
在物理学中,我们十分熟悉的方法是对所研究的物理系统,建立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这个模型在可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得出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通常用微分方程来表示。
这样最后所需要的结果都可以通过求解这些方程得到。
然而,数学家也不能解决所有的方程,特别是非线性方程。
冯·诺伊曼是务实的数学家,他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方向——计算机。
人脑与电脑相连的实验
输^就 已足够应付 。但 NSF资助 的研 究员在一项 名为 “刺激 ” 能导致神经 线永久受损 ,造成局部 失去知觉或 活动能
{STIMULqTE)的计划中 ,正努力发展能够模仿人类沟通形式 的 力 ,叉或者永久感到痛楚。
系统 ,包括眼光接触 、手势 、触摸与声 音等。实验 中的软件 与硬
子世界和 人脑一样 ,正朝向类比和数据混合的计算 来发展 但是
“刺激 ”计划主持人法拉纳根说 : 我们不敢 预言键盘与 鼠标
大脑 的混合符号 回路所包 含的娄 比和数据功能 ,比电子世界所 很快就会过时 ,但 MIM科 技不仅改善现行计算机应用功能的新
做 的更 深 人 :
潜能 ,并且 发展 出 人性化互动模式操控 的全新领域。 这项软
们的朋友而不是罪犯或敌人 ,是非常重要 的。”但他警告这个科
科 学 家 还 预 言 ,未来 人 根本 不需 用言 语 沟 通 ,一 切 都 将 透 过
学突破也有其潜在危险 ,他 说 ,新 式人工脑如果处理失当会变成 思维进行。他不讳言 ,如此把内心世界 “对外开放 ”.意味着人类
科 学 怪 物 。
实验 引来许 多退想。沃里克教授的科幻 片般的实
件 ,可 适用在军事 、医疗 、残障资源方面。NSF提供的资助是三 验 ,引来了许多人 的遐想。他告诉 记者 ,他 首个试验发
年 78万美元 。
表后 ,接 到 了许 多人传 来 的奇 奇 怪怪 的电 邮 向他 求
罗格斯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与电机工程师 已设计 出多形式 助 。例如 :有人希望接受晶片移植 ,以便与饲养 了多年
高新科技含量 足以让其他任何邮票相形见绌。这套邮票 物逼真 的立体图形
It可能进 化成某种湿件的装置进行实验。他们正设法通过绑 在 结点来相互沟通 ,所有的这些成分是 由回路上 的电晶体所制作
人脑与电脑教案
人脑与电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脑和电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比较人脑和电脑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异同;3.探讨人脑和电脑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人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a. 介绍人脑的结构和功能。
b. 解释人脑的信息处理方式和能力。
c. 探讨人脑在感知、思考和记忆等方面的特点。
2. 电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a. 介绍电脑的结构和主要组成部分。
b. 解释电脑的信息处理方式和能力。
c. 探讨电脑在计算、存储和处理数据等方面的特点。
3. 比较人脑与电脑的异同:a. 分析人脑与电脑在信息处理速度上的差异。
b. 比较人脑与电脑在存储容量和可靠性上的差异。
c. 探讨人脑与电脑在创造性思维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差异。
4. 人脑与电脑的发展趋势:a. 探讨人工智能发展对电脑的影响。
b. 分析脑机接口技术对人脑的影响。
c. 讨论人工智能与人脑协同工作的可能性。
教学活动:1. 群组讨论:分小组让学生讨论人脑与电脑的异同、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脑和电脑的功能和发展。
3. 比较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比较人脑和电脑在某个具体任务上的差异,如计算速度、记忆能力等。
4. 综合讨论: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学生可以互相提问和补充,进一步加深对人脑和电脑的理解。
5. 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结合人脑和电脑的特点,设计出一个创新的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教学资源:1. PPT呈现人脑和电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视频资源展示人脑和电脑的动态图像和功能介绍。
3. 实验材料和设备。
4. 小组讨论和项目设计表格。
评估方法: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中的积极程度。
2. 参与小组项目的设计和展示,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组织学生完成相关问答和练习题,检查他们对人脑和电脑的理解程度。
拓展练习:1. 阅读科普文章,进一步了解人脑发展、电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研讨第一部分
1.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别概括段落大意。
提示:三段,
第一段(1),介绍了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的问世。
第二段(2~6),将人脑与电脑计算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字进行比较。
第三段(7~10),将大型计算机和人脑做对比,表明电脑远不及人脑。
浙江机电技校备课用纸
学科
语文
课题
人脑与电脑
审批签字
授课时间
11月10日
授课时数
2
授课班级
1501/1502/
1505/1507
授课方法
讲授诵读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程有大致了解,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在电脑面前:“人类永远是机器人的主人”;
2.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说明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第六、七代
将来
生物集成电路
可逼真地模仿人脑(研制中)
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出,电脑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发展更新速度快,性能突发猛进的特点,在仿生、思考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越来越接近人脑。
第二课时
探究研讨第三部分
列举机器人的应用种类
1.全天候清洁工2.机器护士小姐3.侦探机器人4.机器佣人等
五、综合概括总结。
本文以翔实,准确的材料和不动声色却饱含自豪感的语言系统介绍了计算机的特点、演变以及未来发展情况,同时也通过比较与人脑之间的差距。描绘出了电脑与人脑之间的“竞争”历程。从而使我们在了解科技知识的同时,增强对人类智慧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计算机
出现时间
主要元件
特点
第一代
1946
电子管
体积大,耗能高,运算快
第二代
1956
晶体管
体积较小,性能较好,效率和寿命高
第三代
1958
集成电路
体积更小,性能更好
第四代
1975
大规模集成电路
运算极快(巨型机);体积很小,耗能小,性能极高(微电脑)
第五代
1978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在微型化方面可与生物脑媲美
2.第三大段里,作者告诉我们人脑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那么电脑和人脑究竟有什么差,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仔细读一读8,9自然段,通过填表比较。
类别
重量
耗能
记忆与思考
人脑
大约只有1500克
不到2.5瓦
很强,善于思考
电脑
巨型机比人脑重上万倍
巨型机多上上万倍
巨型机远不及人脑
探究研讨第二部分
看课文的第二部分,这里作者用了整整十个自然段着重说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向我们展示了电脑的发展变化几其速度,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这部分,想一想第一代到第六、七代的计算机之间的注意差异是什么,可以同桌或者前后四人一起讨论一下,然后请一组同学完成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计算机
出现时间
主要元件
特点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七代
叁:教学反思:
2、难点:初步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教学内容和过程(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壹:组织教学
清点学生人数,掌握学生情况;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填写教学日志
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最近有条很大的新闻,2012年10月5日的时候,苹果电脑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关注过乔布斯,乔布斯先后领导缔造了麦金塔计算机、ipad、iPod、iPhone等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名数字产品。乔布斯多次上过《时代周刊》,被誉为“计算机狂人”。人们为什么热衷于购买和使用个人计算机而且热衷于上网呢?可以这样说,现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脱离不了网络和计算机。电脑是人们工作学习的得力帮手,银行,超市,机关,学校随处可以见到电脑帮人们处理事务,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起休闲、娱乐的作用。大家可以用它连上互联网,听课,看电影,聊天。可以说计算机的发展不仅方便我们生活娱乐,造就了很多像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改变世界的天才,更是给整个时代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积累字词
戴君惕(tì)络绎不绝(yì)繁衍(yǎn)蠕虫(rú)媲美(pì)
估计(gū)焊接(hàn)殷勤(yīn)土壤(rǎng)妥然(tuǒ)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默读课文给文章的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及运用
二、解题,背景介绍
追源溯流,其实人们早在1946年就发明了第一台电脑,而它的出现却不是像今天这样更多的是为了工作和娱乐,它的诞生原因是为了方便人们更好的计算困难的数学问题。光凭人类大脑不能计算的复杂数学题,电脑却可以做到,有的人就要问了,既然电脑这么厉害,能算人脑都不能算的题目,能解决人类都不能解决的难题,电脑会不会比人脑跟厉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学习今天的课文。一起看看电脑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看看人脑和电脑的这场“竞争”,到底谁胜谁负。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2、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人脑和电脑
三部分小标题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及运用
人脑与电脑的比较
重量
耗能
记忆与思考
人脑
大约只有1500克
不到2.5瓦
很强,善于思考
电脑
巨型机比人脑重上万倍
巨型机多上上万倍
巨型机远不及人脑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