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里的小动物 (详细)
土壤中的常见小动物课件
![土壤中的常见小动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cc276310661ed9ac51f33d.png)
学习交流PPT
13
伪蝎
蛛形纲伪蝎目。形似 蝎,但无尾,体长仅 1∼7.5毫米。螯肢有丝腺 孔,须肢为毒钳。除寒冷 地区外广泛分布。多数栖 于树皮或石下,有的见於 书籍或旧箱柜中。在丝巢 中蜕皮、孵幼和越冬。
学习交流PPT
14
原尾虫
最原始的小型昆 虫,长0.5∼2毫米, 灰白,无翅,无眼。 约150种,生活在湿 土中潮湿的草土内、 树皮及砖石下 ,以 腐败有机质为食。
学习交流PPT
6
马陆性喜阴湿。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土 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白天潜伏,晚间活 动危害。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 环形,呈“假死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 原活动。马陆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 苗和嫩茎、嫩叶。马陆的卵产于草坪土表,卵 成堆产,卵外有一层透明粘性物质,每头可产 卵300粒左右。在适宜温度下,卵经20天左右 孵化为幼体,数月后成熟。马陆1年繁殖1次, 寿命可达1年以上。
在野外翻动石块的时候,有时土壤中 会有非常相近的白色虫子迅速爬行,但仔 细观察就很容易辨别,只有三对足的才是 双尾虫。
学习交流PPT
17
群落的演替
学习交流PPT
18
学习交流PPT
19
学习交流PPT
20
学习交流PPT
21
学习交流PPT
22
喀拉喀托火山的爆发
以1883年8月7日的大爆发最猛烈。 喷出大量石英安山岩质浮石及火山灰,使原 有75 平方千米的海岛(火山所在地)崩毁2/3。火 山灰直达80多千米的高空。火山爆发时,3500千 米以外可闻爆炸声,而80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布满 了下落的火山灰。火山爆发时强烈的气流甚至摧 毁了1300千米以外位于马来半岛吉兰丹与丁加奴 两州的部分森林。火山爆发之后,在残余的岛屿 之上覆盖了厚达100米的火山灰及浮石层。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土壤里的小动物——蚯蚓》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土壤里的小动物——蚯蚓》](https://img.taocdn.com/s3/m/2b57ea390b1c59eef8c7b4d1.png)
蚯蚓
生活在地面潮湿 之处, 身体有环节
身体柔软、都会爬 行,吃落叶等食物,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会排泄,会繁殖后 代
练习
• 蚯蚓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等阴暗 潮湿的地方。
• 蚯蚓有口、肛门和环带。蜗牛的运动整体上 是爬行,腹足如波浪般前进,而蚯蚓的运动 整体上是爬行,身体是伸缩前进。
• 用笔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它的反应身体收 缩。
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 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蚯蚓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 生活环境:
• 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
• 生活习性:
• 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 形态结构及功能:
1、身体分节。 2、体表有刚毛。 3、体表有黏液,无专门的呼吸器官——溶解空气中的氧进行呼吸。
有利于运动
蜗牛和蚯蚓的维恩图。
蜗牛
蚯蚓
• 蚯蚓是环节动物。
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
• 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
蜗牛和蚯蚓的维恩图。
蜗牛
生活在地面潮湿 之处, 有壳,有触角和 眼睛
身体柔软、都会爬 行吃落叶等食物,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会排泄,会繁殖后 代
生活在地面潮湿 之处,
身体柔软、都会爬 行,吃落叶等食物,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会排泄,会繁殖后 代
用放大镜观察,看看能看见什么。 • 观察蚯蚓的运动状态,想一想蚯蚓能运动的
原因是什么。 • 仔细观察蚯蚓是在玻璃板上运动快,还是在
糙纸上运动快。为什么?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5-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5-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9ee58c804d2b160a4ec08f.png)
第13章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课时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2)了解蚯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2、教学难点: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三、实验材料准备
活蚯蚓、解剖盘、镊子、玻璃棒、硬纸板、光滑玻璃板、毛糙玻璃板、盛有水的小烧杯、滴管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土壤里的小动物
![土壤里的小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5de6fdb8c77da26925c5b02c.png)
一、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的生活习性
1.生活环境: 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
2.习性: 3.食性:
昼伏夜出 茎、叶、有机物
二、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1.体形 2.体表 3.运动 4.感觉 5.呼吸
爱心提示:
实验过程中 要随时注意 保持蚯蚓体 表湿润!
活动一:观察蚯蚓的体形
活动一:观察蚯蚓的体形
(1)体色 (2)体形 (3)如何区 分前后端
与土壤接近 圆筒形 找环带
口 体节 环带
活动二:蚯蚓的体表
活动二:蚯蚓的体表
1.用手指轻轻触摸蚯蚓的体表 2.用放大镜观察刚毛
放大镜下观察
活动三:蚯蚓的运动
活动三:蚯蚓的运动
1.观察蚯蚓在硬纸板上的运动
爱心提示:
2.观察蚯蚓在玻璃板上的运动
实验过程中 要随时注意 保持蚯蚓体 表湿润!
概括
肌肉 蚯蚓依靠_________收缩和 刚毛 _______的协助进行运动。
Hale Waihona Puke 活动四:蚯蚓对触碰的感觉用玻璃棒分别触碰蚯蚓的 前端、中部、后端,是否有反 应?反应一样吗?
活动五:蚯蚓对光线的感觉
蚯蚓的呼吸
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爬到地面上来?
水分 • 大雨过后,土壤里_________多了, 氧气 ____________少了,蚯蚓爬到地面上来 呼吸 ___________。
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1.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2.处理生活垃圾; 3.作饲料; 4.作中药——“地龙”; 5.作保健食品,药膳; 6.利用蚯蚓为原料制成轻化工产品,如: 化妆品、食品与饲料添加剂。
实验结束后,我们 应该如何处理蚯蚓?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土壤里的小动物
![土壤里的小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77b15997a0116c175f0e4883.png)
有 昆虫 类,如蚂蚁;
有 蜘蛛 类,如蜘蛛;
有 甲壳 类,如鼠妇; 还有 多足 类,如蜈蚣。
蚯蚓属于 环节动物 动物,身体由
许多彼此相似的 环状体节 构成。
蚯蚓一般生活在 潮湿 、 疏松 、 富含有机质 的土壤中,以土壤中的 有机物或地面上的碎叶等作为食物。
2. 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
这是因为
A.雨后土壤中缺少氧气, A
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
3.蚯蚓在粗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 要快,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 体壁肌肉发达 B 纸面粗糙利于刚毛固定作用 C .肌肉收缩促使它运动 D .身体分节是它能运动的主要原因
口
前端 有脑
体节 环带
外部
蚯蚓 形态 适应
土壤
生活 的基 结构 本特 与生
征理
体色 与土壤相近,是一种保护 色
体形
圆柱形,有利于 减少 钻土 时的阻力
分泌 黏液 ,可以减少身体 体表 与土壤的摩擦
呼吸 依靠 湿润的体表 进行气体交 换。
依靠 肌肉的收缩和
运动
刚毛 的协调
反应 对外界刺激反应 灵敏准确
蚯蚓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称蚯蚓是大自然的园丁, 那么蚯蚓能够改善土壤吗? 它对土壤环境的作用是什么? 能
分解有机物,疏松土壤,提高肥力
除此之外,你知道蚯蚓还有哪些作用呢?方
便的是根据 A.环带的位置 B.体节的形状
A
C.刚毛的长短 D.口和肛门的区别
D
二、拓展题
1. 小雪同学在做完观察蚯蚓的实验
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
![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d97c9a2c69eae009581becd9.png)
二、思考蚯蚓的“家”在哪儿?
5月2号
今天,我和姐姐 在家里听爷爷讲很久很久 以前的故事……
很久很久 以前……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 有机物的环境中,15℃-25℃为 最佳温度,土壤的含水量一般在 60%以上的环境中生存。
三、思考蚯蚓吃些什么?
5月6号
今天我在觅食 的路上遇到了蚂蚁, 他拿了好大一块饼 干,看上去很好吃 的样子哦!口水都 要流出来了!
好啊,要 吃饼干吗?
你好。
看短片,概括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白天在土壤中穴居,夜间 爬到地面,以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植 物的茎、叶为食。
四、思考蚯蚓有“脚”吗?
5月16号 我逗蜘蛛笑, 他笑得太厉害了, 结果从树上掉下来。 谁说一定要有脚呢?
Hale Waihona Puke 概括蚯蚓的运动原理。依靠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提 供运动的动力,与刚毛协 调配合完成运动。
土壤里的小动物
昆虫类
蠼螋:俗称
“耳夹子 虫”。生长 在土壤中,落 叶堆或岩石 下,食性杂食 主要咬食植
物的根。
昆虫类
蝼蛄:俗称土狗
子。身体细长,翅膀 短小,前足粗短扁平 像铲子,善于掘土筑 洞。吃麦、粟、棉花、 蔬菜和烟草的根、茎 以及幼苗,是农业的 主要虫害之一。
昆虫类
蜣螂:昆虫的一种。
俗名屎壳郎。中药名 蜣螂虫。广布于中国 。 体长23.7~40毫米, 宽16.8~23毫米。大 型甲虫,体短阔,椭 圆形,背面十分圆隆, 体黑或黑褐。常见粪 食性甲虫,药用昆虫。
而成为人类的朋友
蜘蛛类
蜘蛛有的有毒,都是 食肉动物,它们吞食 了 80% 的昆虫,从 而有效地控制了害虫 的数量。如果没有蜘 蛛,害虫将会泛滥成 灾。所以,蜘蛛是对 人有益的动物。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52a21055a58da0116d174919.png)
今天让我们走近 它们的生活,更 多的了解他们。
一、思考蚯蚓的“家”在哪儿?
➢ 3月19号
➢ 今天,我和姐姐 在家里听爷爷讲很久 很久以前的故事……
哪里才是 我的家?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 有机物的环境中,15℃-25℃为 最佳温度,土壤的含水量一般在 60%以上的环境中生存。
二、思考蚯蚓吃什么呢?
物,菌类孢子等.
蜈蚣
节肢动物。又名百脚、百足虫。身体由21节组成,背面 是暗绿色,腹面是黄褐色,每节上都生长着一对足。有的 有毒,蜈蚣生活在腐木和石隙中间,行动十分敏捷,每当 晚上外出捕食小动物,白天闭门不出。 蜈蚣在中医学上有重要的医药价值
马 陆
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纲。体长而稍扁,长约35毫米,暗褐色 ,背面两侧和步肢呈赤黄色。躯干分20节。第2~4节各有1对步 肢,自第5节开始各有2对步肢。臭腺孔在第5、7、9、10、12、 13、15~19节的两侧。栖息在潮湿耕地或石堆下,常成群活动。 以腐植质为食。有时损害农作物。
前端
镜子,她的脸永远
长得跟她的屁股一个样。
四、思考蚯蚓有“脚”吗?
3月22日 ➢今天我和蜘蛛吵架。他跟我说
有脚才算酷,然后他就跑了, 我追不上他。也许他说的没错。 3月23号 ➢我逗蜘蛛笑,他笑得太厉害了, 结果从树上掉下来摔死了。谁 说一定要有脚呢?哈哈......
四、思考蚯蚓有“脚”吗?
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它外表 有刚毛,和我们人类的脚一样。
讨论2:为什么夏天易在土壤表面挖到蚯蚓, 而冬天却要在深层挖?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冬天土壤 深层的温度、 湿度较大且敌害较少,适 合它生存。
六、爱动“脑”的蚯蚓
蚯蚓的前端有脑,脑向后延伸为腹神经 索。因此,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
土壤里的小动物答案
![土壤里的小动物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c8cf1d5727a5e9856a61a2.png)
第13章土壤中的生物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2)【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能够区别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识别刚毛、环带、口、肛门。
观察蚯蚓的运动、对刺激的反应等,能够爱思考、讨论、自学的基础上,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能够大致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知道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知道一些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科学思维的方法,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概括分析等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勇于探索、善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人与人的交流探讨中,培养集体协作的精神。
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学习重点】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运动、对刺激的反应,在生活中培养生物学科能力和科学素质,找出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环境相适应之处。
【学习难点】自己设计小实验,总结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知识梳理】1.蚯蚓一般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
2.蚯蚓白天常在土壤中穴居,夜间爬到地面,以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植物茎叶等作为食物。
它的生活习性属于昼伏夜出。
1.体形和体色:2.蚯蚓的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节构成3.蚯蚓的体表能分泌粘液,具有减少阻力作用。
4.呼吸:用湿润的体表进行呼吸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5.运动:体表有“细刺”,叫做刚毛,观察蚯蚓的运动,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的慢,在硬纸板上运动的快。
6. 观察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用小电筒照射蚯蚓的头部,蚯蚓会避让,说明蚯蚓怕光【自我检测】1.归纳总结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蚯蚓的体形圆柱形,体色深褐色,是一种保护色。
体表具有黏液,可以减小阻力,蚯蚓还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2.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160万条蚯蚓为奥运村的垃圾处理立下汗马功劳,蚯蚓的消化道是一个天然的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场。
3.观察蚯蚓的实验结束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蚯蚓?归还大自然4.唐朝诗人卢仝有一首描写蚯蚓的诗句,夏夜雨欲作,“傍砌蚯蚓吟。
小学科学知识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
![小学科学知识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c905c8a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0.png)
物质,促进物质循环,维
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03
土壤小动物可以改善土壤 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 进植物生长。
04
土壤小动物还可以作为生
物指标,反映土壤质量和
生态环境状况。
谢谢
小学科学知识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
演讲人
目录
01. 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 02. 土壤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03. 土壤小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
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
昆虫类
蚂蚁:群居性昆虫,种类繁多,善于
01
搬运食物 甲虫:种类繁多,如金龟子、天牛等,
02
具有坚硬的外壳 蝴蝶:色彩鲜艳,善于飞行,生命周
03
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蜜蜂:社会性昆虫,善于采集花蜜和
04
花粉,对人类有益
蠕虫类
蚯蚓:土壤中的主 要分解者,有助于
土壤养分的循环
蜗牛:以植物为, 有助于土壤有机质
的分解
蛞蝓:以植物为食, 有助于土壤有机质
的分解
线虫:土壤中的主 要分解者,有助于
土壤养分的循环
钩虫:以植物为食, 有助于土壤有机质
的分解
蛔虫:以植物为食, 有助于土壤有机质
的分解
其他小动物
02 土壤小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密切,如蚯蚓可以疏松土 壤,促进植物生长。
03 土壤小动物的消失可能导 致生态系统失衡,影响人 类生产生活。
04 人类活动可能对土壤小动 物造成影响,如过度使用 农药、化肥等。
农业影响
01 土壤小动物在土壤生
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
色,如蚯蚓可以疏松
土壤,促进植物生长。
02 土壤小动物可以控制
蜗牛:土壤中的主要植食者,有 助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苏科版生物七下5.13.1《土壤里的小动物》课件
![苏科版生物七下5.13.1《土壤里的小动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029c910975f46526d3e110.png)
2. 蚯蚓的 ① 体形: 长圆柱、形② 体色: 暗红色或、灰黑色 ③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 环状体节构成,属于 环节 , 动物、④ 区分前后端:前端有 口 和 环带 。
(每空1分)
湿润的
• 3.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 体表 进 行气体交换;湿润、黏滑的体表还可以
减少身体与土壤表面的摩擦。蚯蚓依靠 肌肉 的收缩和 体表刚毛 的协助进行运动。
1、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2、处理生活垃圾; 3、作饲料; 4、作中药、“地龙”; 5、作保健食品,药膳; 6、利用蚯蚓为原料制成轻化工产品 如:化妆品、食品与饲料添加剂。
堂清知识:
1、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2、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当堂检测(每题2分)
1. 蚯蚓的呼吸是依靠 ( D)
A.口 B.肠壁 C.肺 D.体壁
鼠妇: 潮虫、西瓜虫
蜈蚣: 又称百足虫、百 脚虫、陆生节肢 动物。
马陆: 又称千足虫、 千脚虫
蚰蜒: 古称“草鞋虫”。
蜣螂: 屎壳郎、粪金龟
蜘蛛:
小小诸葛亮, 稳坐中军帐, 布下八卦阵, 专捉飞来将。
蚂蚁
蚯蚓
蛔虫
线虫动物
钩虫
对小动物进行检索分类
足的情况
动物种类 动物举例
无足
3对
有足
(1)请你作出假设 土壤湿度对蚯蚓没有影响。 (2)你确定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土壤湿度。 (3)你的实验结果:蚯蚓
在 潮湿 (请填“潮湿”或“干燥”)土壤的一
自学指导三:(3分钟)观看视频“探究蚯蚓适应
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 提出问题: 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有哪些? • 作出假设: 蚯蚓长圆柱形体形、红褐色体色是适应
土壤里的小动物 (详细)
![土壤里的小动物 (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3870993267ec102de2bd8931.png)
第一节土壤里的小动物(蚯蚓)一、导入师:同学们,能猜出这条谜语吧?(学生猜)对,是蚯蚓。
(板书:蚯蚓)蚯蚓的身体细细长长像条龙,又生活在地下土壤中,因此又称为“地龙”。
(板书:地龙)关于地龙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同学们知道吗?(学生说,如果说的不清楚,可以投影)(4分)二、新课师:蚯蚓的名声还真不小啊!昨天,同学们已经采集了不少的蚯蚓,你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采集的?(学生说)师:这些环境的土壤有什么共同点?在干燥、板结的土壤中能采集到蚯蚓吗?为什么不能呢?这与蚯蚓的生活习性有关。
(播放视频:蚯蚓的生活习性)(板书:一、蚯蚓的生活习性)师:蚯蚓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有什么习性?可以概括为“昼伏夜出”(讲到“昼伏夜出”的时候,老师说“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平时很少见到蚯蚓的了吗?”)蚯蚓吃的食物是什么?(4分)师:我们知道,鱼生活在水中,有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鸟生活在空中,有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的特征;蚯蚓生活在土壤里,又有哪些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
爱心提示:每隔几分钟,就要用潮湿的棉球湿润蚯蚓的体表。
(示范)(点击)活动一:观察蚯蚓的体色、体形,辨认前后端(4分)播放视频:蚯蚓的外形师:现在我们开始自己做实验。
师:(指名学生)蚯蚓的体色是什么颜色?(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可以提示“是不是和泥土的颜色相似啊?)这种颜色对蚯蚓来说有什么作用?(与土壤颜色相似,保护色)身体是什么形状?你认为圆筒形的身体对于土壤里生活有什么作用?怎样区分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关键是要先找到环带(点击,认识环带)同学们,对照活的蚯蚓,找到环带了吗?认识前后端。
(再让一个学生手拿蚯蚓,指着辨认)怎么区分蚯蚓的背面和腹面?(点击)活动二:体验蚯蚓有刚毛,观察刚毛(4分)师:蚯蚓的体表是否很光滑?我们先看视频。
(播放视频:蚯蚓的体表)学生实验。
师: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蚯蚓腹面的体表,(提示:腹面)有什么感觉?(可能有学生会说:黏滑。
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
![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8cd9537a852458fb770b5647.png)
• 线虫
肉眼看不见,隐藏在土壤中的大 量线虫
生活于土壤、淡水和海水环境中,或寄生于动 物,以活着的微生物为食物。
• 蚯蚓
如果说,犁是人类最早的发明 之一,那么远在人类生存之前,土 地就已被蚯蚓耕耘过了,并且还要 被它继续耕耘。——达尔文
蚯蚓
蚯蚓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
蚯蚓是一般生活在 潮湿、疏松、富含有机 物的土壤中。白天在土 壤中穴居,夜间爬到地 面,以土壤中的有机物 或植物的茎、叶等作为 食物。
一、蚯蚓的生活习性
1.生活环境: 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
2.习性: 昼伏夜出
3.食性: 茎、叶、有机物
二、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1.体形 2.体表 3.运动 4.感觉 5.呼吸
观察蚯蚓的体形 ①体形:长圆柱形
②体色:暗红色或灰黑色(保护色) 口
③身体由许多相似的 环状体节 构成, 体节 属于 环节 动物
B.蚯蚓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
C.蚯蚓能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D.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 完成
3.下列最适合蚯蚓移动的表面是( D)
A.玻璃板 B.硬纸板
C.瓷板
D.土壤
4.蚯蚓是昼伏夜出的小动物。( √ )
5.雷雨过后,常有蚯蚓钻出地面,这种现象与蚯蚓的哪 一种生理过程受到妨碍有关?
昆虫类 (3对足)
• 蝼蛄
Lou gu
俗称土狗子。身体细长,翅膀短小,前足粗 短扁平像铲子,善于掘土筑洞。吃麦、粟、棉花、 蔬菜和烟草的根、茎以及幼苗,是农业的主要虫 害之一。
昆虫类 (3对足)
• 蠼螋
qu sou
俗称“耳夹子虫”。生长在土壤中,落叶堆或 岩石下。 此类昆虫具有高度母爱,雌虫会不时将 卵表面清理干净,避免卵受真菌危害,甚至照顾幼 虫至离巢.
土壤里的小动物大班科学教案
![土壤里的小动物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2ab45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c.png)
土壤里的小动物大班科学教案一、引言小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土壤中扮演着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
本篇科学教案将围绕土壤中的小动物展开,介绍其种类、生态功能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的教学活动。
二、小动物的种类与生态功能1. 小昆虫小昆虫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如蚯蚓、蜈蚣、蚂蚁等。
它们通过啃食和排泄过程,促进土壤通风与增加有机物质,提高土壤的肥力。
作为土壤的“工程师”,它们还通过钻土、挖洞等行为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水分渗透和根系生长。
2. 红腿蜘蛛红腿蜘蛛是土壤中的捕食性蜘蛛,以食草害昆虫、蚯蚓等为食。
它们通过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农田作物的生长。
3. 小土壤线虫小土壤线虫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通过捕食寄生动物维持其数量。
同时,小土壤线虫还参与有机质的分解和循环过程,促进土壤肥力。
4. 小土壤螨小土壤螨是一类微小的节肢动物,以微生物和有机物质为食。
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和碎屑,将其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三、教学活动:观察和分析土壤中的小动物1.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土壤中的小动物,了解其种类和生态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所需材料放大镜、工具(如小铲子、集土器等)、标本瓶、显微镜、实验报告本等。
3.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首先,带领学生前往户外,利用小铲子或集土器采集土壤样本。
回到教室后,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让学生观察土壤样本中的小昆虫、蜘蛛、线虫、螨等。
(2)让学生进行分类和记录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将小动物进行分类,并在实验报告本上记录下各类小动物的名称和数量。
(3)分析小动物的生态功能根据所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各类小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和解释。
(4)总结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和分析的小动物进行总结,让学生从中认识到土壤中小动物的重要性和作用。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学生观察和记录能力的评价教师可以评估学生观察小动物的能力,并检查他们的实验报告本是否有规范的分类和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土壤里的小动物(蚯蚓)
一、导入
师:同学们,能猜出这条谜语吧?(学生猜)对,是蚯蚓。
(板书:蚯蚓)蚯蚓的身体细细长长像条龙,又生活在地下土壤中,因此又称为“地龙”。
(板书:地龙)关于地龙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同学们知道吗?(学生说,如果说的不清楚,可以投影)(4分)
二、新课
师:蚯蚓的名声还真不小啊!昨天,同学们已经采集了不少的蚯蚓,你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采集的?(学生说)师:这些环境的土壤有什么共同点?在干燥、板结的土壤中能采集到蚯蚓吗?为什么不能呢?这与蚯蚓的生活习性有关。
(播放视频:蚯蚓的生活习性)
(板书:一、蚯蚓的生活习性)师:蚯蚓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有什么习性?可以概括为“昼伏夜出”(讲到“昼伏夜出”的时候,老师说“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平时很少见到蚯蚓的了吗?”)蚯蚓吃的食物是什么?(4分)
师:我们知道,鱼生活在水中,有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鸟生活在空中,有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的特征;蚯蚓生活在土壤里,又有哪些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
爱心提示:每隔几分钟,就要用潮湿的棉球湿润蚯蚓的体表。
(示范)
(点击)活动一:观察蚯蚓的体色、体形,辨认前后端(4分)
播放视频:蚯蚓的外形
师:现在我们开始自己做实验。
师:(指名学生)蚯蚓的体色是什么颜色?(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可以提示“是不是和泥土的颜色相似啊?)这种颜色对蚯蚓来说有什么作用?(与土壤颜色相似,保护色)身体是什么形状?你认为圆筒形的身体对于土壤里生活有什么作用?怎样区分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关键是要先找到环带(点击,认识环带)同学们,对照活的蚯蚓,找到环带了吗?认识前后端。
(再让一个学生手拿蚯蚓,指着辨认)怎么区分蚯蚓的背面和腹面?
(点击)活动二:体验蚯蚓有刚毛,观察刚毛(4分)
师:蚯蚓的体表是否很光滑?我们先看视频。
(播放视频:蚯蚓的体表)
学生实验。
师: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蚯蚓腹面的体表,(提示:腹面)有什么感觉?(可能有学生会说:黏滑。
老师问:你们猜一猜,粘液有什么作用?再慢慢地摸一摸,还有什么感觉?)这就是刚毛。
同学们用放大镜观察刚毛,是否能看到?
(点击)活动三:蚯蚓的运动(8分)
师:我们人有脚可以走路,蚯蚓没有脚,怎么运动呢?我们看视频。
(播放视频:蚯蚓的运动)
请同学们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
)师: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吗?
师:现在你知道蚯蚓运动的原理了吗?
活动四:蚯蚓的感觉
师:蚯蚓对外界的刺激有没有感觉呢?(点击)活动四同学们做实验触碰到蚯蚓的时候,蚯蚓有感觉吗?
师:蚯蚓对光线的刺激有反应吗?课前我们生物兴趣小组的几个同学做了这个实
验,我们看一看他们的实验情况。
(点击:活动五)好,我们看到,蚯蚓喜欢光还是不喜欢光?头部和尾部哪一个对光照更敏感?由此可以看出,蚯蚓对外界的刺激能不能作出正确的反应?现在同学们明白蚯蚓为什么昼伏夜出的习性了吗?
师:在刚才的5个活动中,为什么一直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呢?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学生不一定能答出来)这是因为与呼吸有关。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现在我们知道,蚯蚓有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用什么呼吸的?
师: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会有很多蚯蚓从土壤里爬到地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看视频。
(点击视频)现在请一位同学再来解释一下。
(指名回答)师:好,通过刚才的探究,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蚯蚓有哪些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幻灯片)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来谈一谈。
(小组合作交流。
)
师:虽然蚯蚓生活在土壤里,我们平时很少见到它,但是它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你们了解吗?
师:实验结束后,我们怎么处理这些蚯蚓呢?(学生回答)蚯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
实验结束后,请把这些蚯蚓送回到它们自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