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汤显祖和《牡丹亭》

合集下载

汤显祖的情——从《牡丹亭》《南柯记》入手

汤显祖的情——从《牡丹亭》《南柯记》入手

本文主要从《牡丹亭》和《南柯记》两个文本入手,探讨汤显祖的“情”。

将汤显祖所谈的情大致分成梦中至情、人世之情和幻灭之情。

梦中至情可以说是汤显祖追求情的最高态表达;人世之情则纠缠着情的个体性和社会性,或者也可以说是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而幻灭之情与他思想中的佛道因素有关。

他所主张的情在现实社会上难以实现,他渴望超脱但又难以忘情,因而我们可以说,他的幻灭不是超脱,而是在有情与无情之间的徘徊胶着。

一、梦中至情在讨论梦中至情之前,先来看一下汤显祖对于“情”的把握。

汤显祖所谓的“情”,并不局限于男女爱情,汤显祖认为情是人生来就有的,也是处处都可以寻见的。

以《牡丹亭》为例,其中不仅有超越生死的杜丽娘柳梦梅的爱情,还有杜宝与甄夫人的爱女之情,春香与杜丽娘之间、柳梦梅与郭跎之间的主仆之情,汤显祖所谓的“情”意义十分之广。

只不过在《牡丹亭》中将至情集中表现在了柳杜爱情上。

最能表现梦中至情的,还是《牡丹亭》中杜丽娘那场游园之梦。

首先,杜丽娘是梦中至情最好的代表人物。

杜丽娘是懂情之人,这点无疑,她读毛诗、游春园,展现出了对生命、对情的热爱,如她自言“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而她梦中的巫山云雨便是这“天然”自然情欲、生命力的表现,而又正因为是在梦中,不落斜邪,不流于“形骸之论”。

其次,汤显祖设置了陈最良、杜宝这类不懂情的人物,他们聃于功名事业,已经可以说不知晓情为何物,他们是情的对照面。

但应该注意到,陈最良、杜宝都没有对柳杜爱情做出直接的干预阻挠,他们的行为是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和学而优则仕、以追求世功作为唯一人生实现途径两方面双重影响下的自然、无意识的产物。

而这也见出杜丽娘梦中至情的悲剧面,因为她的情在现实中并没有合适的对立面,这也意味着梦中至情在现实中连生长的土壤都找不到,更照见当时社会的“无情”。

再次,柳梦梅也并不是真正懂情之人,他并不是懂情的杜丽娘合格的“同盟者”。

虽然他后来受到杜丽娘□陈素晶 ——从《牡丹亭》《南柯记》入手汤显祖的『情』至情的感动逐渐懂情,但是一开始,当杜丽娘的鬼魂献上真情寻“幽媾”时,柳梦梅的第一反应是:“奇哉!奇哉!人间有此艳色。

汤显祖与《牡丹亭》——并《牡丹亭·游园》赏析一

汤显祖与《牡丹亭》——并《牡丹亭·游园》赏析一

汤显祖与《牡丹亭》——并《牡丹亭·游园》赏析⼀游园》赏析⼀⼀汤显祖与《牡丹亭》——并《牡丹亭·游园》赏析汤显祖是明代⾸屈⼀指的伟⼤戏剧家。

他⽣于明世宗嘉靖⼆⼗九年,即公元1550年,死于明神宗万历四⼗四年,即公元1616年,活了六⼗七岁。

英国伟⼤戏剧家莎⼠⽐亚⽐他晚⽣⼗四年,但与他死于同⼀年,他们是同时出现在世界西⽅和东⽅的两位戏剧⼤师。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号若⼠,清远道⼈、茧翁,江西临川⼈。

万历⼗⼀年(1583)他三⼗四岁时考中进⼠,次年任南京太常寺博⼠。

万历⼗七年(1589)由南京詹事府主簿,改官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

万历⼗九年(1591),因上疏抨击朝中当政⼤⾂,被贬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做典史。

万历⼆⼗⼀年(1593)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五年后,弃官回到家乡临川,这时他四⼗九岁。

从此,直到他去世的⼗⼋年间,他在家乡过着读书写作、养亲教⼦的⽣活。

他留存于世的全部诗,⽂、戏曲作品,1962年被汇编为《汤显祖集》出版。

汤显祖⽣活在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明王朝的统治已经⿊暗腐败不堪,例如明神宗就是⼀个“酒⾊财⽓”都占全了的昏庸皇帝,他在位将近五⼗年,就有⼆⼗多年不理朝政。

所以当时各⽅⾯的社会⽭盾都相当尖锐。

这不能只看作明王朝⼀个朝代的问题,应该看到这是封建社会发展到它的末期所必然呈现出来的⼀个⾯临总崩溃的历史趋势。

从统治集团这⽅⾯来看,它已经彻底腐朽糜烂,⽽且空前地贪婪残暴,导致⼈民群众起来反抗⽃争,⽆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接连不断地爆发,⼤规模的全国性的反抗明王朝封建统治的起义活动正在加速酝酿。

像以“清官”著名的海瑞,就是在明代后期各⽅⾯社会⽭盾尖锐化的条件下出现的。

汤显祖出⽣时,海瑞三⼗六岁,海瑞去世时,汤显祖三个七岁。

汤显祖的政治倾向,跟海瑞很类似。

他的家庭是所谓“书⾹门第”,祖辈都是封建⽂⼈,但功名不⼤,没有做过什么⼤官。

明中叶以后,宦官、权⾂相继把持朝政,中央派出的税使到处巧取豪夺,派出的特务到处胡作⾮为。

古典戏剧汤显祖《牡丹亭》》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古典戏剧汤显祖《牡丹亭》》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古典戏剧汤显祖《牡丹亭》》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牡丹亭》的基本内容是: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

它的浪漫主义特色首先在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魂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种种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了一个大家闺秀的软弱性格,实现了自己所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作者通过一些富有奇情异彩的艺术境界,突出了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也表现了在封建闺范束缚下的青年妇女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

其次是采取抒情诗的手法,倾泻人物内心的感情。

我们读《惊梦》、《寻梦》、《闹殇》、《冥誓》等出时,更多地象在读抒情诗而不象在看剧本。

用写诗的手法写戏本来是我国许多戏曲作家的共同特征,汤显祖在这方面表现得更突出等。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内容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内容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内容《牡丹亭》是清代文学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描写了西安的宅子,以及林立牡丹亭两个主要场景。

故事主要围绕男女主角盛宴、遭受困境、实现重生的爱恨情仇展开,形式多变、情节紧凑,情节宏大,饱含着浓郁的中国古典美学。

《牡丹亭》讲述的是林立牡丹亭的故事,由英雄少年阮春芳与贵族小姐凤西文的爱情故事开始,故事以阮春芳被一个叫“萧天正”的特务抓走为起点,当穷追不舍的凤西文找到他,发现他已经变成一个被毒养的彻头彻尾的,狂暴无礼的“怪物”,他们经历了三次重生,最终实现了爱情的重生并结束了故事。

阮春芳是一个勇敢,充满热情,有梦想的少年,他是一个读书人,也是一个武术大师,但他的梦想受到了众多的限制。

最初,他只是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料却被特务抓走,并被药物毒养,被迫变成一个无赖。

然而,他内心依然坚定,无畏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凤西文救出他,但他却成了一个又痴又傻的“怪物”。

凤西文给他注射一株禁草,使他慢慢恢复了理智,两人最终彼此相爱,共同实现了梦想。

此外,《牡丹亭》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萧天正,他是一个暴君,他强迫少年接受毒养,并为自己搞坏事。

但在最后,凤西文用牡丹的力量使他重新恢复了心智,并变回了正派,最终完成了大善的使命。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通过故事情节,突出了仁慈、美德、忠诚以及大善等传统价值观,藉此宣扬古代社会伦理准则。

他以艺术形式表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绚烂,以及古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同时也突出了人们坚持正义的重要性。

在《牡丹亭》中,汤显祖的作品也体现了爱情的重要性,突出了以爱为基础的夫妻生活,体现了古代人们强烈的家庭观念。

通过这部作品,汤显祖把中华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无穷的意趣,他用一个美丽的故事表达了仁慈、忠贞、大善等传统价值观,让人们深受鼓舞。

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消息就是,只要有心,就能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的重生,走向理想的终点。

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与《牡丹亭》

结构分析:折叠式结构
三部分的主要角色、时间空间都是不同的。 它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而是以三组相对独 立的剧情段落为主干,以情与理的观念冲突作为 贯穿始终的主线。 《牡丹亭》虽然演绎了一个奇异幽艳的爱情故 事,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了作家对社会现实生活 敏锐感悟和深刻认知到的一种观念意识,即《牡 丹亭》重点演绎的是作家的理性认知,是围绕情 理冲突这个思想来精心安排事件与结构全剧的, 其中心不是一个现实性事件,而是一种心灵的情 理冲突,是非现实的、想象的、观念形态的,但 又是激烈的、起支配性作用的。因此必然要冲破 常见的线型结构,采用较为少见的折叠式结构。
主体第三层次40-53出
第四十出《仆侦》郭驼离家到南安府寻找柳梦梅,听癞头鼋说了柳梦梅 的经历,决定去临安寻主人。 第四十一出《耽试》柳梦梅赶考失期,因认识考官苗舜宾被收考。因淮 扬危急,朝廷命杜宝前去迎敌,暂停科举放榜。这为后文柳梦梅前去 寻找丈人被抓埋下伏笔。 第四十四出《急难》因放榜之期尚远,丽娘求柳梦梅去淮扬打听爹娘消 息。柳梦梅与杜宝两人的矛盾冲突即将产生。 第四十八出《遇母》杜夫人与春香来到杭州,与丽娘相遇相认。 第四十九出《淮泊》柳梦梅来了淮城,天晚投宿。 第五十出《闹宴》杜宝退贼,举行太平宴,令人将前来认亲的柳梦梅拿 下,递解到临安。杜宝回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戏剧线索一步步收 拢。 第五十一出《榜下》陈最良封为黄门奏事官,柳梦梅中状元。 第五十二出《索元》军校们找不到状元,碰到老驼,一起去寻找。 第五十三出《硬拷》杜宝认定他是劫坟贼,命人吊打。老驼听到柳梦梅 叫冤,带人入门找到柳梦梅。苗舜宾带登科录救下柳梦梅。 以上40-53是主体的第三个层次,表现翁婿冲突,这个冲突一直到终场都
主体第二层次21-39出
第二十一出《谒遇》钦差苗舜宾寺中祭宝,柳梦梅求见,得其资助上京 路费。这出戏点出了苗舜宾与柳梦梅的关系,为后文科考迟到受照顾 做张本,也为男主人一线向女主人一线移动起了推动作用。 第二十二出《旅寄》柳梦梅路过南安病倒,被陈最良搭救,让他住进梅 花观养病。男女两线相交终于要成为现实了。 第二十三出《冥判》丽娘在阴间向判官表明自己因梦慕色而亡。判官放 丽娘出枉死城中,并让花神保护她的肉身,此出丽娘迈出了自死而生 的第一步。 第二十四出《拾画》柳梦梅游园拾到了丽娘的春容,误当成观音像供奉。 男女相遇由春容牵线。 第二十五出《忆女》丽娘死了三年,杜母与春香在其生辰之日祭奠。 第二十六出《玩真》柳梦梅瞻礼观音像,认出是人间女子,对画膜拜。 第二十七出《魂游》丽娘魂游杜府,听到有人在叫“俺的姐姐呵! 俺的美 人呵!”心中惊疑而现身梅花观。 第二十八出《幽媾》柳梦梅在屋内拈香拜画,丽娘鬼魂敲门,柳梦梅以 为是邻女,二人完其前梦。至此,男女两条线索真正重合了。 第二十九出《旁疑》石道姑因听到柳梦梅屋内有女人声息,怀疑游方小 道姑在与柳梦梅说话。这里透露出柳杜二人幽会消息泄露,马上会起 波折。 第三十出《欢挠》柳、杜幽会,石道姑与小道姑来查看,丽娘藏到画后。 第三十一出《缮备》杜宝一方 的情况。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1. 引言:1.1 概述:《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为著名和重要的戏剧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哲理思考、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感人至深的情感描写而享誉百世,影响至今。

本文将围绕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展开探讨,旨在深入了解汤显祖的生平背景、《牡丹亭》的创作与内涵、以及该作品对明代戏曲史和中国戏剧艺术史所做出的贡献与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除引言外,还包括:汤显祖及其时代背景、《牡丹亭》的创作与内涵、《牡丹亭》的影响与评价以及结论部分。

通过逐步展开来全面探讨关于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几个重要方面,并从不同角度来评价和解读该作品在明代戏曲史以及后世文学艺术中的地位。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进行深入研究,揭示汤显祖的创作特点、思想内涵以及其在明代戏曲和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借助对《牡丹亭》影响与评价的探讨,呈现该作品对后世文学艺术以及学术界所带来的启示和意义。

通过展现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在中国戏剧史上的贡献与价值,以期读者能够全面认识到这一历史时期和人物形象所承载的深刻文化内涵。

2. 汤显祖及其时代背景2.1 汤显祖的生平汤显祖(1550年-1616年),字子厚,号竹坡,是明代著名的戏剧家。

他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文化世家,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汤显祖早年曾参与郎潜学习,并担任过一些官职。

然而,由于个人政治观点与当时朝廷不合,他被贬为官员。

尽管遭受了政治打击,但这段贬谪经历对他的戏剧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2.2 明代戏曲的特点明代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明代戏曲以话本、传奇和杂剧为主要表演形式。

在此期间,皮影戏和手把花鼓等地方民间艺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运用,并对后来的戏曲演出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明代,《南洋商报》刊载了大量关于各种话本、杂剧和传奇剧本的报道,并对其进行评论和批评。

从多角度浅析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

从多角度浅析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

从多⾓度浅析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摘要:明代剧坛呈现出⼀峰独秀,群⼭环绕的⽓象,⽽汤显祖则是明代成就最⾼,影响最⼤的剧作家。

其笔下的《牡丹亭》则更是明代戏曲在全国范围内最为兴盛时期的经典之作,⽆论从语⾔特⾊、⼈物形象等⽅⾯来看,在中国戏曲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就从语⾔、⼈物形象等⽅⾯对《牡丹亭》进⾏浅析。

关键词:汤显祖、《牡丹亭》、语⾔、⼈物形象、情节结构⼀、对汤显祖及《牡丹亭》的创作背景进⾏简析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号若⼠,晚年⾃号茧翁,⾃署清远道⼈,江西临川⼈。

出⽣在读书世家,承袭了四代习⽂的家风①,这位踌躇满志的江西才⼦仕途颠簸,曾直接抨击了多位朝廷⼤员,得罪不少⼈,因⽽也遭受排斥。

长期屈沉下潦的汤显祖,上感于官场的腐败,下感于地⽅恶霸之有恃⽆恐,还因为爱⼥,⼤弟和娇⼉先后夭亡的强烈刺激,于百感交集之中,汤显祖创作了《牡丹亭》②。

⼆、《牡丹亭》故事回顾据汤显祖⾃⼰说,《牡丹亭》⼀剧“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州太守冯孝将⼉⼥事,予稍为更⽽演之”(《牡丹亭题词》)。

但其真正蓝本,应该是《杜丽娘慕⾊还魂》话本③。

汤显祖以点⽯成⾦的圣⼿,将话本的认识意义与审美价值提升到新的⾼度,描摹出主要⼈物不断发展着的性格,其内容描写了管家千⾦杜丽娘对梦中的书⽣柳梦梅倾⼼相爱,⽽后便伤情⽽死,化为了魂魄寻找了现实中的爱⼈,⼈⿁相恋,最后起死回⽣,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的故事。

三、《牡丹亭》语⾔特⾊及名句分析《牡丹亭》的问世不但是汤显祖个⼈的成就,也是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辉煌之笔。

从⽂字来看,汤显祖以个⼈深厚的⽂学功底,打造了典雅蕴涵的细腻⽂辞,以灵⽓与幽深兼得的词汇,烘托了这⼀场⽣死相随的爱情④,然⽽语⾔特⾊也颇令⼈称赞。

1、诗化的戏剧语⾔陈继德《牡丹亭题辞》:“独汤临川最为本⾊,以《花间》、《兰畹》之余彩,创为《牡丹亭》,刚翻空转换极矣。

”王骥德《曲律》亦云:“《牡丹亭》掇拾本⾊,参错丽语,镜往神来,巧凑妙合,⼜视元⼈别⼀蹊径。

《牡丹亭·游园》(汤显祖)

《牡丹亭·游园》(汤显祖)

《牡丹亭·游园》(昆曲)汤显祖
莺儿鸣叫婉转催梦醒,心儿被处处春光撩乱。

孤零零伫立在重宅深院。

熏沐的沉香烧尽,残断的绣线抛完,为什么今年思春的情怀胜过去年?
晴空的庭院游丝如烟,春在飘荡的游丝上呈现。

刚迈步又迟延,退而回房理花钿,没想到菱花镜偷照了半个颜面,害得我将发髻梳偏。

步出闺阁羞将身姿显现。

你说红裙衫显现得色彩鲜艳,嵌着宝石的头簪亮闪闪。

这正是我爱美天性的表现。

正愁我的美貌和情思无人识见,没担心沉鱼落雁鸟惊喧,只恐怕春花羞愧愁绪添。

没想到春花灿烂开遍,可惜是开在破败冷寂的庭院。

可叹春色美好春光虚度的日子难捱,那赏心的乐事、欢欣的快意不知落在谁家院?瑰丽的楼阁飞檐,华丽的亭台栏槛;细雨丝丝、轻风片片,烟雾笼罩、游船斑斓,——深闺人领略这大好春色太难!
杜鹃花红遍了青山,荼花外游丝飘忽柔软。

春香呵,牡丹虽好,哪能开在百花之先!凝神听,燕子的清脆叫声明快如剪,黄莺流啭的歌声柔和润圆。

看不厌的春色无限留恋,即使赏遍十二亭台也是枉然。

倒不如就此尽兴回房打发日子暗自怜。

2020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牡丹亭》

2020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牡丹亭》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二十九)——《牡丹亭》阅读【作者简介】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

早有才名,21岁中举人,34岁进士及第。

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等。

因上奏《论辅臣科臣疏》,激烈抨击朝政,谪广东徐闻县典史。

两年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抑制豪强,关心民生疾苦,颇多善政。

49岁弃官还乡,致力戏曲创作。

汤显祖深受“左派王学”影响,【内容简介】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

忽一日,她那当太守的父亲杜宝聘请一位老儒陈最良来给她教学授课,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讲解《诗经》的“关关雎鸠”,即把杜丽娘心中的情丝触动了。

数日后。

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

不一会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

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

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

渐渐地这思恋成了心头病,最后药石不治竟然死去了。

其父这时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

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

此时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感风寒,卧病住进梅花庵中。

病愈后他在庵里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爱爱,如漆似胶地过起了夫妻生活。

不久,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与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并且复生如初。

俩人随即做了真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

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

在审讯正吊打之时,朝廷派人伴着柳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

汤显祖与《牡丹亭》知识讲解

汤显祖与《牡丹亭》知识讲解

汤显祖与《牡丹亭》学习目标1.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2.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戏曲文学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关于作者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

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

他的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中《牡丹亭》影响最大。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益处惟在牡丹”。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

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戏剧常识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

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

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

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

人物:旦,贴。

每出戏有下场诗。

课文节选的《游园》是第十出的前半部分,故没有下场诗。

字词汇总字音炷zhù恁nèn 髻jì晌shǎng钿diàn 揣chuǎi迤yǐ茜qiàn/xī簪zān颤chàn 颓tuí垣yuán乐lè轩xuān忒tuī/tè韶sháo 荼tú眄miǎn缱qiǎn注释(1)旦:与下文中的“贴”均是剧中女角。

本剧旦扮演女主人公杜丽娘,贴是贴旦的省称,扮演次要的女角,本剧饰丫环春香。

(2)梦回:梦中醒来。

乱煞:撩乱。

年光:春光。

两句意谓:春天的莺声惊醒迷梦,到处是撩乱人心的春光。

(3)恁:怎么。

似:胜似,过。

三句意谓:时光在沉香燃尽中流逝,把没做完的刺绣活丢在一边,怎么今年春光触动自己的情感胜似去年呢?(4)晴丝:游丝、飞丝,虫类所吐的丝缕,常在空中飘游。

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与《牡丹亭

2015-6-6
19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 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 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 这韶光贱!
《牡丹亭· 惊梦》〔皂罗袍〕
“临川四梦”自明清以来一直获 得很高的评价。王骥德在《曲律》中 把汤显祖评为“前无作者,后鲜来哲, 二百年来,一人而已”。清初朱彝尊 称“义仍填词,妙绝一时,源实出于 关马郑白。”(《静志居诗话》)特 别是《牡丹亭》,更加轰动一时。梁 廷楠《曲话》曾正确地指出:“玉茗 四梦,《牡丹亭》最佳,《邯郸》次 之,《南柯》又次之,《紫钗》则强 弩之末耳”。
《邯郸记》三十出,根据唐沈既济《枕中记》改编。 和《南柯记》一样以梦写政。剧写士子卢生在邯郸道旅 舍中遇道士吕洞宾授他一枕,进入梦中。卢生得娶有财 有势的妻子崔氏,以贿赂高中状元,又以开河及打败土 蕃为朝廷建立功勋,奸臣宇文融因卢生不愿趋奉而屡次 陷害他,甚至使他被绑赴法场,流窜海南。但终因崔氏 势大,卢生侥幸,终于转祸为福。最后奸臣被诛,卢生 还朝,做了二十年太平宰相,备受恩宠,享尽荣华,封 国公,官加上柱国太师,四子均得恩荫。临死前心满意 足地感叹“人生到此足矣”。醒来才发现是一场春梦, 身卧邯郸店中,黄粱犹未蒸熟。卢生遂悟破人生,随吕 洞宾而去。
汤显祖 与《牡丹 亭》
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 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 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卷首题词
2015-6-6
3
题材来源
《牡丹亭》脱稿于万历二十 六年( 1598 )汤显祖弃官 返回临川之后。 其题材之来源,据作者自叙 云:“传杜太守事者,仿佛 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 孝将儿女事。予稍微更而演 之。”(《牡丹亭〃题词》) 真正蓝本应该是《杜丽娘慕 色还魂》话本。

《牡丹亭》赏析:《牡丹亭》汤显祖

《牡丹亭》赏析:《牡丹亭》汤显祖

《牡丹亭》赏析:《牡丹亭》汤显祖编者按:《牡丹亭》原名《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一部著名昆剧。

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牡丹亭》汤显祖。

原名《还魂记》,写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

共55出,是明代传奇中少有的长篇。

故事梗概是:南安太守杜宝请腐儒陈最良教授才貌端妍的女儿丽娘读书,读《诗经·关雎》,且丽娘受到启发而春心萌动,又到后花园寻春,睡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牡丹亭畔幽会,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请求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丽娘的画像,发现丽娘便是他梦中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掘,进京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却被杜宝囚禁。

此时朝廷放榜,柳梦梅中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

最后皇帝做主,令杜丽娘和柳梦梅结合。

关羽《牡丹亭》的题材来源,汤显祖在《题词》中说:“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

予稍为更而演之。

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雎阳王事见王收拷谈生也。

”李仲文事见《搜神后记》卷四,冯孝将事见《异苑》卷八,汉雎阳王事见《搜神记》卷十六,他们的女儿都因钟情于男子而希望自由结合,还魂复生。

其实对他的影响最大的是明代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牡丹亭》的故事在该小说中已具雏形,但意在讲述一个还魂重生的凄艳故事,缺乏丰厚的主题意蕴。

经过汤显祖的再创作,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动之后,使这一故事具有了崭新的思想意义;其一是改变小说中杜、柳两家门当户对的关系,杜宝从太守升任宰相,柳梦梅则仅是一个穷书生;其二是把小说中缺乏性格和行动的杜丽娘的淑女色彩,突出其敏感多情,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叛逆性格;其四是着意描写了两人结合的曲折历程,突出了自由爱情所受到社会、家庭的阻力,同时也彰显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精神。

昆曲《牡丹亭》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昆曲《牡丹亭》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昆曲《牡丹亭》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汤显祖与《牡丹亭》汤显祖汤显祖是中国明代名著的戏曲家和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汉族,江西临川人。

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从这里可以看到,汤显祖是典型的士阶层代表人物。

受寻幽爱静的道家理念的影响,他创作的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又称《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该时期的戏曲创作意图带有很明确的目的性,主要分为三大类别:自喻、媚上、教化。

《牡丹亭》属于其中的教化一类,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

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剧情简介年少美丽聪慧的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夫妇二人视如掌上明珠,聘请老儒生陈最良教授古文。

这天讲《诗经?关雎》。

丽娘辨认出它是一首古代恋歌。

授课已毕,在丫环春香的?Z恿下,第二天,背着父母偷偷地到后花园游玩。

“姹紫嫣红开遍”一片大好春光,使“一生爱好是天然”的杜丽娘顿觉心旷神怡,春意盎然,更激起她对青春的爱恋。

时至三春,不觉使人困倦。

她在回房小酣时竟得一梦,梦见一风流才子,手拿柳枝在牡丹亭柏树下与她幽会。

醒来寻梦而不得,从此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怀春而死。

她临死前,画就一幅自画像并提诗一首,托春香藏于后花园太湖石旁。

后来,杜宝升官,离任前,杜丽娘嘱托在其墓地建起一座梅花观。

三年后,举子柳梦梅进京赶考,中途借宿梅花观,在花园太湖石旁拾得杜丽娘自画像。

仿佛面善,顿觉有情,将画端挂,焚香供奉,终于和画中人阴魂幽会。

杜丽娘的嘱托,掘墓开棺,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妻。

《牡丹亭》全文及译文

《牡丹亭》全文及译文

《牡丹亭》全文及译文《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及译文如下:【传】梦中之情,何如枕上之言?是知天下之大,所适如意者屈指可数。

旦别君,君行无踪,吾心荡荡谁能共守?这壁厢,题着梦,那壁厢,记着梦。

一心儿,厮恋这梦里情。

可喜得血泊里,扶起娇滴滴的尸骸,揣咱手也,痛煞煞,握咱手魂灵儿,都做了江州司马。

可喜杀血溅墙花,可悲杀我主沉沦溺。

可哀死梦断不属我,我可也我堪伤,自今日起把杜丽娘搂抱如梦里亲着。

【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

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俺的姻缘,就这答里神仙愿。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紧罗帏慢掩秋千。

未语情先许,长的是天,久向此花林下坐卧。

【忒忒令】呀,是谁家不谨香风透翠帏?怕母亲觉来好意儿偷违背。

咳,俺西厢淹埋了意,只索待悄神儿去来。

【元和令】俺在这里草桥店也不索香囊佩,那厮知梦归何处猜?这一场没死活风流快怎归来?归也懒罗衣衫上土面埃。

【醉扶归】杜丽娘娇滴滴美玉人儿魂灵儿咶合在丽春院壁上胭脂台;陈最良蠢蠢学土土囊山伯昏迷了志诚君子怀。

【耍孩儿】春香啊,你道看花回怎便急煎煎的奔回程限?原来你主母德性贞贤。

不亏你伴梅开宴、扶残醉、递苏醒、递水浆、递香焚宝刹;则待要随柳兴而攀花萼,趁游丝吹下风斜。

正不妨酣乐拥芳尘软款那佳人半晌睡靥儿浓。

【五般宜】轻袅袅沉檀慢折。

比着那人儿可喜。

晕脸红匀,眼波儿还替我儿也做斜溜了他多时哩。

恰留梢把春色无些空折!则待要翠袖殷勤奉玉钟。

那里取玉堂人物画堂中相逢!【一煞】有甚闲愁闲闷?将酒来消愁解闷。

一个疏篱曲槛幽花树;罗衣褪、环珮已分付枝头露湿来春定是玉人来寻去。

转朱阁绮户深扃翠帏不曾关。

魂梦中啼鹃绿芜春正浅;伤春处都在绮罗丛几曲画屏中展;抵多少斜阳老尽小栏杆!译文:梦里之情远胜于醒时所见之言!可知道能够如愿以偿的事情为数寥寥无几!既然生离死别再无重逢之日;为何不让有情人得以成眷属呢?今天是我帮她掩埋了她的丽容;以后每当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都要想到梦里还有一个你。

汤显祖《牡丹亭》注释、分析

汤显祖《牡丹亭》注释、分析

牡丹亭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右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出生于江西临川,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

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①。

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②,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③,宿妆残④。

(贴)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兰⑤。

(旦)剪不断,理还乱⑥,闷无端。

(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

(旦)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罗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⑦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⑧,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⑨,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⑩。

(行介)步香闺女怎便把全向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⑪,亮晶晶花簪八宝填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⑬。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⑭。

不提防沉鱼落雁乌惊喧⑮,则怕的羞化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

(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襦⑯,异花疼煞小金铃⑰。

”(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上白+下十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⑱,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⑲!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倦⑳,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㉑!(贴)是花都放了㉒,那牡丹还早。

牡丹亭《惊梦》

牡丹亭《惊梦》
闺塾 游园 写
【绕池游】 【步步娇】
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
【乌夜啼】
杜丽娘在游园之前被春光吸引所生发的感情。
【醉扶归】
杜丽娘沉浸于华美服饰和惊人丽质的自我欣赏中。
【皂罗袍】
杜丽娘观看园景时由喜转悲、由叹转怨的情怀。
【好姐姐】
通过杜丽娘对具体景物的感受,进一步抒发了哀怨之情。
【研习与思考】
二、选择题 4.对下列曲词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
②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③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A.谐音 衬托 对偶 用典 C.双关 衬托 通感 对偶 B.双关 比喻 拟人 对偶 D.谐音 比喻 借代 用典
【研习与思考】
二、选择题 3.下面对杜丽娘游园心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丽娘在春和日丽之中,伫立在小庭深院,心神不 定,烦闷无端。 B.一番装扮之后,她感到兴奋,却又带着几分羞怯; 她热切地向往新的生活,却又有所顾忌。因而言“步香 闺怎便把全身现”。 C.进园后,她感到自己正当青春妙龄,花容月貌赛过 春景,则又心花怒放。 D.忽然传来了生生燕语、呖呖莺歌,杜丽娘情绪一落 千丈,鸟儿的成双成对深深地刺激着杜丽娘,她怏怏 而去,结束了游园。
A.“乱煞年光遍”:意谓使人眼花缭乱、令人讨厌的 春光到处都是。 B.“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形容空虚、寂寞、 无聊、苦闷的心情。 C.“朝飞暮卷,云霞翠轩”:概括地描绘春天景色变 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 D.“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花开太迟, 难作春花之首,喻自己的青春被耽误。
【研习与思考】
二、选择题 2.对下列曲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论汤显祖《牡丹亭》的梦境书写

论汤显祖《牡丹亭》的梦境书写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代戏曲作品,其梦境书写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部作品中,梦境不仅是连接现实与超现实的桥梁,也是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展示人性复杂性的重要手段。

一、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在《牡丹亭》中,梦境与现实相互交织,互为映照。

杜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相遇、相爱,这段情感经历成为了她现实生活中无法忘怀的记忆。

这种梦境与现实的交融,使得作品在表现人物情感时更加真实、深刻。

二、梦境与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梦境是人物内心情感的直接体现。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相遇,两人情感缠绵、如胶似漆。

这种梦境中的情感表达,充分展示了杜丽娘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渴望与向往。

同时,梦境也成为了杜丽娘排解心中郁闷、寻求情感寄托的重要途径。

三、梦境与人性复杂性的展示梦境在《牡丹亭》中还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梦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得到了完美的呈现,但在现实生活中,两人却面临着种种困境与阻碍。

这种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反映了人性中的矛盾与复杂。

人们往往在梦境中追求理想化的情感与生活,而现实生活中却不得不面对种种现实与困境。

四、梦境的艺术效果梦境书写在《牡丹亭》中还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通过梦境的描绘,作品营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使得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同时,梦境的运用也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和深度,使得人物情感与故事情节更加丰富、立体。

总之,汤显祖在《牡丹亭》中的梦境书写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人性复杂性的展示以及艺术效果的营造,梦境书写成为了这部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梦境书写方式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与深度,也使得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与情感体验。

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1550~1616),明朝人,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敢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贵,因此经常得罪人。

早年参加进士考试,因拒绝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招致而落选。

直到三十三岁时才中进士。

中进士后,拒绝当时执掌朝政的张四维、申时行的拉拢行贿而遭排挤。

明嘉靖年间曾任给事中,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

他从小受王学左派的影响,结交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李贽等人,反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

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

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

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还是戏曲。

他是中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

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

“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

史赞曰:“为官不济,为文不朽。

”汤显祖晚年潜心佛学,自称“偏州浪士,盛世遗民”,说“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后又自号“茧翁”。

汤显祖也是世界伟人之一,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将他和莎士比亚并称为东西方交相辉映的两颗明星,有“东方的莎士比亚”之称。

《牡丹亭》故事梗概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

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与《牡丹亭》
“ 人鬼情”:杜丽娘起死回生
外在合理性:“人有善念,天必从之”
胡判官:“他阳数还 长 在,阴司数未该 。禁 烟花一种春无赖 ,近柳梅一处 情无外。”(第
二十三出《冥判》)
内在合理性:“生生死死为 情多,奈情 何!”(第二十七出《魂游》)
杜丽 娘:“奴家死去三年,为 钟 情一点,幽 契重生。”“感一片志诚 无奈,死淋侵走上阳 台,活森沙走出这 泉台。”(第三十六出《婚
汤显祖与《牡丹亭》
《牡丹亭》的艺 术 成就
“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答孙俟居》)
“ 醉汉琼筵风味殊,通仙铁笛海云孤。总饶 割就时 人景,却愧王维 旧雪图 。”(《见 改窜
〈牡丹〉词 者,失笑》)
“ 不佞《牡丹亭记》,大受吕玉绳改窜,云 便吴歌。不佞哑 然笑曰:‘昔有人嫌摩诘 之冬 景芭蕉,割蕉加梅,冬则 冬矣,然非王摩诘 冬景也。其中骀 荡 淫夷,转 在笔墨之外 耳。’”(《答凌初成》)
汤显祖与《牡丹亭》
清道光间 陈 作霖摹 汤 显 祖像
(《中国大百 科全书 · 戏曲 曲艺 》)
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 显 祖的人生追求
汤显祖( 1550 - 1616 ),字义仍,号若士 、海若、海若士,别署清远 道人,晚年自号茧 翁。 所居书 斋 名玉茗堂、清远 楼。抚 州临 川(今属江 西)人。 万历五年( 1577 ),得罪大学士张居正 ( 1525 - 1582 )。 万历十一年( 1583 )中进士。 万历十九年( 1591 ),上《论辅臣科臣 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 1535 - 161 4 )等人。 万历二十六年( 1598 ),汤显祖投劾回乡
“ 梦中情”:杜丽娘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的客观 依据:杜丽 娘的基本生存 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汤显祖与《牡丹亭》在元末南戏发展的基础上,明代戏剧有了新的发展。

明初戏剧主要发展了南戏的教化倾向,呈现出宣扬封建道德的倾向,如朱有敦的《诚斋乐府》、丘睿的《伍伦全备记》。

明中叶,出现了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徐渭以冲破罗网、掀翻天地之精神,以“眼空天地,独立一时”之人格,开启了明中叶以后的浪漫主义洪流,尤其是他的《四声猿》,不仅思想上离经叛道,艺术上也与以时文为戏曲的风尚相反,通俗而又富有气势,影响很大。

明中叶以后,由于东南沿海城市经济的繁荣,新兴的市民阶层和日趋腐朽的明王朝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北方的俺答、东南的倭寇屡次入侵,国家内外危机严重;受到新的时代气氛的激荡,戏曲创作也突破了长期沉寂的局面,产生了影响深远的作家作品,成为我国传奇戏创作繁荣的时期。

尤其是出现了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但吴江派片面强调音韵、格律,有脱离大众的倾向,影响最大的还是临川派。

汤显祖创造性地继承了唐人小说和元人杂剧的优良传统,写出了“临川四梦”传奇,对当时的戏曲作出杰出的贡献。

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出身于江西临川一个“书香”人家。

他早年即有文名,由于不肯阿附权贵,直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在南京做一名太常博士的闲官。

这时明王朝建立已经两百多年,封建统治阶级愈来愈暴露它的腐朽性,官吏贪污,税监横行,给人民带来无数的灾难。

万历十六年(1588),南京在连年的灾荒之后发生大疫,“白骨蔽江下”,而一个到江南救灾的使臣却在饱受地方官吏的贿赂之后得到提升。

汤显祖少年时就希望为国家作一番事业,面对这种残酷现实,终于投袂而起,在万历十九年上疏抨击朝廷大臣,因此贬官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做典史。

后来他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为人民驱除虎害,压制强豪,还在除夕放囚犯回去和家人团聚。

可是这些措施却遭到地方封建势力的反对和上级官吏的挑剔。

万历二十六年(1598),他终于怀着满腔悲愤,弃官归临川,并在这一年完成他的代表著作《牡丹亭》。

此后家居十八年,主要是过着读书著作、教子养亲的生活。

这时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反税监的斗争和明王朝内部的派系斗争都更趋尖锐,一些比较正直的士大夫如邹元标、李三才、李贽等,先后受到打击或迫害。

他在诗文里依然表现对他们政治活动的关心。

汤显祖在政治上一再受到挫折,就把他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戏曲创作上。

他在《答李乃始》的信里说:“自伤名第卑远,绝于史氏之观,徒蹇浅零碎,为民间小作,亦何关人世,而必欲其传。

”正流露了这种心情。

他的《邯郸记》、《南柯记》继《紫钗记》、《牡丹亭》之后刊行,并在各地演出。

一些不同流派的戏曲作家,从他们本身的艺术趣味出发,却纷纷加以修改,并批评他的戏曲不合音律。

他对那些任意删改他的戏曲的吴江派作家表示强烈的不满。

他在给吕姜山的信里说:“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模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

”这是对于吴江派理论有力的回击。

他的《见改窜牡丹词者,失笑》诗:“醉汉琼筵风味殊,通仙铁笛海云孤。

纵饶割就时人景,却愧王维旧雪图。

”明初朱权以“京筵醉客”形容关汉卿的戏曲。

汤显祖在这里正是以继承元人杂剧的优秀传统自居,而讽刺那些改窜者是把那最能表现王维风格特征的雪里芭蕉图改坏了。

汤显祖少年时期就从他的老师罗汝芳那里接受了王学左派的思想影响。

这一派学者认为“百姓日用即道”,带有比较浓厚的平民色彩。

后来在南京任官,倾心佩服当时杰出的思想家李贽和从禅宗出发反对程朱理学的紫柏和尚。

汤显祖崇尚真性情而反对假道学。

他说:“世之假人常为真人苦。

”(《答王宇泰太史》)又说:“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

”(《寄达观》)这就是从一般人情出发反对理学家维护封建秩序的一套理论。

他还推重有生气的奇士,如陈亮、辛弃疾等人物(参看《序丘毛伯稿》及《寄胶州赵玄冲》),肯定历史上的霸才,将管仲、商鞅的霸业和伊尹、周公的事业并提(《滕侯赵仲一实政录序》);而鄙薄当时的士大夫,以为“此时男子多化为妇人,侧行俯立,好语巧笑,乃得立于时”(《答马心易》)。

这在精神上也和王学左派的思想息息相通。

政治上汤显祖和早期东林党的领袖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等是好朋友,从来往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们在批评朝政时有着共同的立场。

文艺上他和徐渭及公安袁氏兄弟站在一起,提倡性灵而反对模拟。

他称许《四声猿》为“词场飞将”,并表示“安得生致文长而拔其舌”,可想见他对徐渭的戏曲的倾倒。

汤显祖早年就喜欢看佛道两家的书,受佛家的思想影响更深。

晚年因政治上失意和爱子的夭折,消极出世的思想有所滋长,这在他的《邯郸记》、《南柯记》及部分诗文里都表现出来。

第二节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牡丹亭》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

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

从产生《西厢记》的元初到晚明,时间过了三百年,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压迫更厉害,她们的斗争也更艰苦了。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杜宝是按照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严格训练出来的官僚,“摇头山屹,强笑河清,一味做官,片言难入”(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序》),是他的性格特征。

在他的严格管制之下,杜丽娘在官衙里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没有到过,白天睡一会儿都成了违反家教。

杜宝要请个老先生教女儿读书,这本来是好事,然而他另有目的,那就是一方面要利用经典教条束缚她的思想,一方面希望她将来嫁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训女》出)。

杜丽娘的母亲是杜宝的家教的执行者。

象封建社会里许多麻木不仁的老太婆一样,她丝毫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反而要如法炮制,把杜丽娘也教养成封建社会的贤妻良母。

她看见女儿裙子上绣的一对花、一双鸟,都少见多怪,怕引动女儿情思;听见女儿去了一趟后花园,就找丫头春香来训斥了一顿。

杜丽娘的师父陈最良,最她在杜宝以外唯一可以接触到的男人,却又是一个陈腐得发臭的老学究。

这样,杜丽娘的处境比之《西厢记》里的崔莺莺,更为难堪。

森严的封建礼教和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她无法接触到一个青年男子。

在这样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杜丽娘本来是个十分温顺的少女。

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活的空虚,不能不使一个正在成长的青春少女感到苦闷。

因此当陈最良企图通过诗经向她灌输“有风有化,宜室宜家”的封建教条时,她却从自己要求自由的生活愿望出发,对它作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肃苑》)后来她在春香的诱导之下,第一次偷偷地到了后花园,那盛开的百花,成对儿的莺燕,纷至沓来,打开了这个少女的心扉,使她在长期闺禁里的沉忧积郁,一时倾筐倒箧而出: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醉扶归〉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白)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皂罗袍〉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之下,她还回忆起诗词乐府里描写的古代女子,有的“因春感情,遇秋成恨”,在痛苦的岁月里断送了她们的一生;但也有象张生、崔氏那样的才子佳人,“前以偷期密约,后皆成秦晋”。

这样,她的青春觉醒了。

她一面悲叹青春的虚度,个人才貌的被埋没,她说:“我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以上引文并见《惊梦》)一面执着于自由、幸福的追求,她说:“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寻梦》)她不满于自己的处境,却找不到这种痛苦的根源;她憧憬着自己的理想,却找不到它的出路。

这样,她就只有把自己的理想托之于偶然在梦里出现的书生,甚至为他缠绵枕席,埋骨幽泉,而“一灵咬住”,始终不放。

对于杜丽娘来说,她的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的斗争的开始。

“一灵未灭,泼残生堪转折”(《冥誓》),在摆脱了现实世界的种种约束之后,她果然找到了梦中的书生,主动地向他表示爱情,还魂结为夫妇。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题词》)。

汤显祖正是通过杜丽娘的艺术形象概括了封建社会青年争取自由幸福爱情的斗争的艰苦性的。

杜丽娘在《惊梦》、《寻梦》、《写真》等出里倾诉自己美貌的被埋没和爱美的性格不能表现,带有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它揭露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扼杀比以前任何爱情剧为深刻。

她在出生入死、执着追求中所取得的胜利,不仅在争取幸福的爱情上给青年读者以鼓舞,同时流露了作家对他所憧憬的某种美好生活的渴望。

杜丽娘追求爱情幸福的强烈与持久,甚至不达目的,死不罢休,带有“现代的性爱”的性质(参阅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二部分《家庭》),曲折反映了新的时代特征,那是崔张的爱情故事所没有的。

由于封建压力的巨大,个人斗争的艰苦,全剧笼罩着一股悲剧的气氛。

杜丽娘这艺术形象的出现还有它的历史根源。

从干宝《搜神记》以来,民间就流传着种种人鬼恋爱甚至还魂或投胎再生结为夫妇的故事,汤显祖对这类故事又特感兴趣(注:汤显祖评《续虞初志·许汉阳传》:“传记所载,往往俱丽人事,丽人又俱还魂梦幻事。

然一局一下手,故自不厌。

”)。

他在《牡丹亭题词》里说:“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更而演之。

”这“杜太守事”实际就是现在还被保留在《重刻增补燕居笔记》里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

它写南宋光宗时南雄太守杜宝的女儿丽娘游园归来,感梦而亡。

她自画的小影为后任柳太守的儿子柳梦梅所得。

柳日夜思慕,遂和丽娘鬼魂幽会,并禀告父母,发冢还魂成亲。

这篇话本小说的后半虽比较简单,但前半关于杜丽娘游园、寻梦、写像等的描绘,已相当细致,并为《牡丹亭》所吸收。

第三节《牡丹亭》的艺术特色《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

它的浪漫主义特色首先在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魂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种种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了一个大家闺秀的软弱性格,实现了自己所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例如在《惊梦》里,杜丽娘在梦里和柳梦梅相见,“真个是千般爱惜,万种温存”;醒来之后却是母亲的一顿唠叨。

又如在《冥判》里,杜丽娘还敢于向阎王殿下的胡判官诉说她感梦而亡的全部经过,还得了判官的允许自由自在地去寻找梦里的情人,而在还魂之后,她的亲爹却不认她作女儿,更不同意她和柳梦梅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