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解答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db9e170faaea998fcc220e6a.png)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解答(一)一、填空题1.控制计算机控制软件硬件接口电路2.民用机电一体化办公机电一体化产业机电一体化3.质量目标管理实行可行性设计进行设计质量评审4.定期预测定量预测5.精度稳定性快速响应性6.前小后大7.转子惯量8.传动误差回程误差二、简答题1.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测试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测试部分的作用是对系统运行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变为可识别的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经分析处理后产生控制信息。
2.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拟定产品开发目标和技术规范;收集资料,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和技术经济性分析;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试制样机;样机实验,测试;技术评价与审定;小批量生产;试销;正常生产;销售。
3.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传动部分减少,因而使机械磨损,配合间隙及受力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实现自动检测,控制,补偿和校正因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4.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系统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系统的负载变化;传动系统的惯性;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传动系统中的摩擦与润滑。
5.转动惯量对传动系统有哪些影响?在传动系统中,转动惯量增大使机械负载增加,功率消耗大;使系统相应速度变慢,降低灵敏度;使系统固有频率下降,容易产生谐振。
6.为减小机械系统的传动误差,可采用哪些结构措施?减小机械系统的传动误差可采用的结构措施有:适当提高零部件本身的精度;合理设计传动链,减小零部件制造、装配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采用消隙机构,以减小或消除回程误差。
三、计算题1.图示丝杠螺母驱动系统,已知工作台的质量m =200Kg ,丝杠螺距t =5mm,丝杠长度L =0.8m,中径为d =30mm,材料密度为33/g 108.7m K ⨯=ρ,齿轮齿数分别为z 1=20,z 2=45,模数m =2mm ,齿宽b =20mm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册1234参考答案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册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册1234参考答案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册](https://img.taocdn.com/s3/m/570f40babceb19e8b9f6ba13.png)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1、2、3、4参考答案作业1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
(√)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二、单选题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
A.游标卡尺B.电话C.全自动洗衣机 D.非指针式电子表2.为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A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75a369aef8941ea66e0506.png)
机械专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试题一、判断题(判断下列所述是否正确,正确填入“+”。
错误则填“一”号。
每题2分,共24分)1.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的一个方面,它的功能是实现系统各部分的可靠连接。
( ) 2.数控机床中的计算机属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而电机和主轴箱则属于系统的驱动部分。
( )3.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变参数设计是指改变部分结构尺寸而形成系列产品的设计。
( )4.驱动元件的选择及动力计算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过程理论分析阶段的工作之一。
( )5.传动轴在单向回转时,回程误差对传动精度没有影响。
( )6.按输出轴的转角误差最小原则,减速链传动中,从输入到输出端的各级传动比应按“前大后小”分配。
( )7.与交流同步伺服电机一样,笼型交流异步伺服电机也可由PWM变频技术实现速度的调节。
( )8.微机系统中,在任何给定时刻,数据流都允许沿数据总线双向传输。
( )9.STD总线可采用总线复用技术,但不支持多处理机系统。
( )10.TTL电平接口不能用于驱动带电气隔离的继电器。
( )11.重复性是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之一,反映传感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做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输出输入特性曲线的不一致性。
( )12.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输出量为脉冲信号,可以同时用于位置和速度测量。
( )二、简答题(每题6分。
共30分)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有哪些?喷漆机器人的电液伺服系统和手臂手腕分别属于其中的哪个结构要素?2.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步进电机的步距角?它是由哪些参数确定的?4.简述开关量输入模板的基本组成。
5.工业PC机与个人计算机的主要差别是什么?三、分析题(15分)系统如图昕示.试分析齿轮机构、传感器及丝杠螺母机构的误差对输出精度的影响。
四、计算题(15分)伺服电机驱动系统如图所示,已知齿轮减速比i=5;丝杠螺距气t s=5mm;丝杠直径d=20mm;工作台的质量为m=200kg;工作台最大线速度v=0.025m/s;最大加速度a=10m/s2,工作台与导轨之间的摩擦系数为f=0.1,传动效率η=0·7。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27252fad51f01dc381f13d.png)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根底作业、、、参考答案2.为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A 〕。
A.增大系统刚度 B.增大系统转动惯量C.增大系统的驱动力矩 D.减小系统的摩擦阻力3.导程L0=8mm的丝杠驱动总质量为60kg的工作台与工件,那么其折算到丝杠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为〔B 〕kg mm2。
A.48.5 B.974.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对传动精度有影响,〔B 〕固有频率可减小系统地传动误差,〔A 〕系统刚度可提高固有频率。
AA.提高,提高 B.提高,减小C.减小,提高 D.减小,减小5.以下哪种方法是采用单螺母预紧原理来消除滚珠丝杠副的间隙?〔 D 〕A.螺纹调隙式 B.双螺母垫片调隙式C.齿差调隙式 D.偏置导程法6.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随传动级数( ?A )。
B7.多级齿轮传动中,各级传动比“前小后大〞的分配原那么不适用于按〔 D 〕设计的传动链。
A.最小等效转动惯量原那么〔小功率传动装置〕B.最小等效转动惯量原那么〔大功率传动装置〕C.输出轴的转角误差最小原那么D.重量最轻原那么8.某机电一体化系统需要消除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采取以下哪种方法使得调整过程中能自动补偿齿侧间隙?〔D 〕A.偏心套调整法 B.轴向垫片调整法C.薄片错齿调整法 D.轴向压簧错齿调整法三、简答题1.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包括哪几局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对应要素及相应功能关系2.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接口的作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接口的作用是实现系统与外部〔其他系统、操作者、环境〕的连接,一般分为机械接口、电气接口两方面。
3.机械运动中的摩擦和阻尼会降低效率,但是设计中要适中选择其参数,而不是越小越好。
为什么?因为适中选择机械运动中的摩擦和阻尼会,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
4.简述机械系统的刚度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①失动量。
系统刚度越大,因静摩擦力的作用所产生的传动部件的弹性变形越小,系统的失动量也越小。
国开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计分作业1-3答案
![国开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计分作业1-3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bda111a1c7aa00b42acba4.png)
计分作业1题目随机,请使用Ctrl+F组合键查找题目题目: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题目: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题目:齿轮传动的啮合间隙会造成一定的传动死区,若在闭环系统中,传动死区)题目:齿轮传动系统中各级传动比的最佳分配原则中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是使所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换算到该齿轮传动系统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为最小。
))题目: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差别。
()题目: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题目: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_ξ_取值越小越好。
()题目:双螺母消除轴向间隙的结构形式结构紧凑,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能够精)题目: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题目: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题目: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题目: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题目: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1~5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题目: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题目:在滚珠丝杠螺母间隙的调整结构中,齿差式调隙机构的精度较高,且结构)题目: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题目: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随传动级数()。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考作业2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考作业2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ab5c759b6648d7c1c74689.png)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解答(二)一、填空题1.低频分量高频分量2.固有频率阻尼能力3.相对阻尼系数4.固有频率5.变频信号源脉冲分配器功率放大器6.最大动态转矩降低7.线性直流伺服放大器脉宽调制放大器8.电源频率磁极对数转差率9.电液比例阀电液伺服阀10.定位精度定位时间二、简答题1.如何提高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系统的频率特性和系统的加速度。
(1)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减小阻尼。
增加传动系统的刚度,减小折算的转动惯量,减小摩擦力均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2)提高驱动元件的驱动力可以提高系统的加速度,由此也可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2.步进电机是如何实现速度控制的?步进电机的运动是由输入的电脉冲信号控制的,每当电机绕组接收一个脉冲,转子就转过一个相应的角度。
其角位移量与输入脉冲的个数严格成正比,在时间上与输入脉冲同步。
因而,只要控制输入脉冲的数量、频率和电机绕组的相序,即可得到所需转动的速度和方向。
3.试述直流电机伺服系统中脉宽调制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脉宽调制放大器是直流伺服电机常用的晶体管驱动电路。
利用大功率晶体管的开关作用,将直流电源电压转换成一定频率的方波电压,施加于直流电机的电枢,通过对方波脉冲宽度的控制,改变电枢的平均电压,使电机的转速得到调节。
4.交流伺服电机有哪些类型?交流伺服驱动的主要特点是什麽?交流伺服电机有永磁式交流同步电机和笼型异步电机两类。
交流伺服驱动的主要特点有:(1)调速范围大;(2)适合大、中功率伺服系统;(3)运行平稳,转速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4)输出转矩较大,而转矩脉动小。
三、分析题1.分析传感器的误差对输出精度的影响传感器位于反馈通道,误差的低频分量影响系统的输出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传感器应有较高的精度;而误差的高频分量不影响输出精度,可以允许传感器及放大电路有一定的高频噪声。
2.分析齿轮减速器的传动误差对工作台输出精度的影响。
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540c2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1.png)
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最新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100%通过01任务01任务_0001一、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齿轮传动的啮合间隙会造成一定的传动死区,若在闭环系统中,传动死区会使系统产生低频震荡。
A.错误B.正确2.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体系的工作频率,以免体系产生振荡而落空不乱性。
A.错误B.正确3.系统的静摩擦阻尼越大,使系统的回程误差增大,定位精度降低。
A.错误B.正确4.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体系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A.错误B.正确5.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物开发周期,增加了产物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物设想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A.错误B.正确6.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形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A.毛病B.正确7.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
A.错误B.正确8.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A.毛病B.正确9.在滚珠丝杠螺母间隙的调整结构中,齿差式调隙机构的精度较高,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A.毛病B.正确10.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1~5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A.错误B.正确2、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下列哪种方法是采用单螺母预紧原理来消除滚珠丝杠副的间隙?()A.螺纹调隙式B.双螺母垫片调隙式C.齿差调隙式D.偏置导程法2.多级齿轮传动中,各级传动比相等的分配准绳合用于按()设计的传动链。
国开电大2022年春季期末考试《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118)
![国开电大2022年春季期末考试《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118)](https://img.taocdn.com/s3/m/ed027ba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0.png)
试卷代号:1118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试题2022年7月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以下不属于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功能的是()。
A.控制功能B.检测功能C.电气功能D.动力功能2.为了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该()。
A.增大系统刚度B.增大系统转动惯量C.增大系统的驱动力矩D,减小系统的摩擦阻力3.光栅传感器的光栅是在一块长条形的光学玻璃上密集等间距平行的刻线,刻线数为100线/mm,当经八倍细分后记数脉冲为400时,光栅位移是()mm。
A. 0. 5B. 1C. 2D. 44.以下不能实现交流异步伺服电动机调速的方法是()。
A.改变电动机的转差率B.改变供电电压的大小C.改变电动机的供电频率D.改变电动机定子极对数5.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需要编写(),实现系统功能,满足系统性能要求。
A.平台软件B.开发软件C.系统软件D.应用软件6.PID控制算法中,积分调节器的主要作用是()。
A.消除静差B.加快响应C.减小振荡D.提高稳定性7.含有微处理器,可进行程序编制或适应条件变化的接口是()。
A.物理接口B.电子接口C.主动接口D.智能接口8.在小型智能机器人的伺服驱动系统设计中应该采用的伺服技术为()。
A.液压伺服B.气动伺服C.电动伺服D.电液伺服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3分,共30分)9.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智能化”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组成。
()10.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精度是由机械装置的精度确定的。
()11.虚拟样机技术采用计算机模型代替物理样机,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12.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而转化元件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输出转换为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信号的部分。
()13.迟滞是传感器的一种静态误差,是由于在传感器的正反行程中的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引起的。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答案完工解析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答案完工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d2fbdd960590c69fc3765a.png)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学生姓名:陶奇学生学号: 1161101206761班级: 11春机械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一)一、填空题1.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一般由控制计算机、控制软件和硬件接口电路组成。
2.机电一体化产品按用途可以划分为民用机电一体化、办公机电一体化和产业机电一体化产品。
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质量目标管理、实行可行性设计和进行设计质量评审三个方面。
4.市场预测主要包括定期预测和定量预测方法。
5.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动要满足伺服控制在精度、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等方面的要求。
6.在多级传动中,为了减小传动误差,传动比的分配应遵守前小后大原则。
7.当负载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惯量等于转子惯量时,系统能达到惯性负载和驱动力矩的最佳匹配。
8.机械传动系统中,影响系统传动精度的误差可分为传动误差和回程误差两种。
二、简答题1.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测试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测试部分的作用是对系统运行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变为可识别的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经分析处理后产生控制信息。
2.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拟定产品开发目标和技术规范;收集资料,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和技术经济性分析;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试制样机;样机实验,测试;技术评价与审定;小批量生产;试销;正常生产;销售。
3.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传动部分减少,因而使机械磨损,配合间隙及受力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实现自动检测,控制,补偿和校正因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4.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系统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系统的负载变化;传动系统的惯性;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传动系统中的摩擦与润滑。
国家学习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考作业3答案
![国家学习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考作业3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a2ddf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e.png)
国家学习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考作业3答案注意:学习平台题目可能是随机,题目顺序与本答案未必一致,同学们在本页按“Ctrl+F”快捷搜索题目中“关键字”就可以快速定位题目,一定注意答案对应的选项,如果答案有疑问或遗漏,请在下载网站联系上传者进行售后。
1.某工作台采用直流电机丝杠螺母机构驱动如图所示,已知电机轴的转动惯量Jm=4×10-4kg·m2,与电机输出轴相连的小齿轮的转动惯量J1=1×10-4kg·m2,大齿轮的转动惯量J2=1.8×10-4kg·m2,丝杠的转动惯量Js=3.8×10-4kg·m2。
工作台的质量m=50kg,丝杠导程t=5mm,齿轮减速比为i=5。
试求:(1)工作台折算到丝杠的等效转动惯量JG;(2)传动件折算到电机轴的等效转动惯量Je;(3)电机轴上的总转动惯量J。
2.已知某四级齿轮传动系统,各齿轮的转角误差为Δφ1=Δφ2=…=Δφ8=0.004弧度,各级减速比相同,即i1 = i2 =…= i4 =2,求该系统的最大转角误差Δφmax。
3.刻线为1024的增量式角编码器安装在机床的丝杠转轴上,已知丝杠的螺距为2mm,编码器在10秒内输出307200个脉冲,试求刀架的位移量和丝杠的转速分别是多少?4.一个四相八拍运行的步进电机,转子齿数为50,则其步距角为多少?如要求步进电机2秒钟转10圈,则每一步需要的时间T为多少?5.如图所示的电机驱动工作台系统,其中驱动x向工作台的三相单三拍步进电机,转子齿数z为40。
滚珠丝杠的基本导程为l0=6mm。
已知传动系统的横向(x向)脉冲当量δ为0.005mm/脉冲。
试求:(1)步进电机的步距角α;(2)减速齿轮的传动比i。
6.下图所示的机电一体化伺服驱动系统,当以步进电动机为驱动元件,其步距角α为1.8°,系统脉冲当量δ为控制器输出一个脉冲时执行机构的直线位移,大小为0.01mm,传动机构采用滚珠丝杠,其基本导程l0为4mm,减速机构采用了齿轮减速,试求齿轮机构的传动比i。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一)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一)](https://img.taocdn.com/s3/m/0f7ba1bda0116c175f0e48d4.png)
《机电一体化系统》形成性考核作业一一、填空题第一章1. 机电一体化是和相互融合的产物,是机械的、、和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与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2. 机电一体化正朝着、、、和系统化方向发展。
3. 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5个子系统构成、、、和。
4. 常用的机电一体化设计方法有、和。
第二章5. 机械系统一般由、、、和组成。
6. 机械系统的功能是。
在整个机械系统中,控制、和组成的子系统完成单一的机械运动,若干个子系统通过计算机协调完成完整的机械运动。
7. 机械传动要完成机械运动,、、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8. 按传递力的方法分类,机械传动装置可分为装置和装置。
9. 常见的传动装置有和装置。
10. 滚珠丝杆副传动装置由、、以及滚珠循环装置。
11. 滚珠丝杆副可将变为直线运动,又可将直线运动变为。
12. 滚珠丝杆副中滚珠的循环方式有和两种。
13. 滚珠丝杆副的螺纹滚道截面型式有和两种。
14. 滚珠丝杠副的轴向间隙是工作时与接触点的弹性变形引起的螺母位移量。
15. 齿轮传动装置是、和的变换器。
16.齿轮传动消除间隙的方法有和两种。
17.在双螺母垫片式调隙法中,调整使两个螺母产生,从而消除几何间隙和轴向间隙。
18. 滚珠丝杆的支撑常采用以为主的轴承组合。
19.求体积小、重量轻的齿轮传动系统常采用的原则。
20. 以提高传动精度和减小回程误差为主的降速传动齿轮系采用原则。
21. 导轨副是导向装置的常见件,由和两部分组成。
22. 滚动直线导轨的运动方向为,支承导件与运动件的两接触面见为,中间介质为滚动体。
二、简答题第一章1.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征。
2.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
3.简述与机电一体化系统相关的技术。
4.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原则。
5.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步骤。
第二章6.简述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系统的涵义。
7.简述机械传动装置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性能要求。
8.简述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教学提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教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ba6a297f111f18583d05ac5.png)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
(√)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二、单选题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e9af9b26fff705cd170a10.png)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2.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
(√)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二、单选题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
A.游标卡尺 B.电话C.全自动洗衣机 D.非指针式电子表2.为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A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 参考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 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d54f5f28ea81c758f578d9.png)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2.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
(√)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二、单选题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
A.游标卡尺 B.电话C.全自动洗衣机 D.非指针式电子表2.为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A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册1、2、3、4参考答案(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册)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册1、2、3、4参考答案(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册)](https://img.taocdn.com/s3/m/87128b6790c69ec3d4bb7514.png)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1、2、3、4参考答案作业1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
(√)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二、单选题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
A.游标卡尺B.电话C.全自动洗衣机 D.非指针式电子表2.为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A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解答(一)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解答(一)](https://img.taocdn.com/s3/m/9c4429e22cc58bd63186bd51.png)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作业解答(一)一、填空题1.机械子系统电子信息处理子系统动力子系统传感检测子系统2.机械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系统技术3.摩擦啮合4.滚珠丝杆副齿轮传动装置5.导向精度高刚度好运动平稳结构工艺性好二、简答题1.简述机械传动装置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性能要求机械传动装置的性能要求主要有:1)转动惯量小2)低摩擦3)适当的阻尼4)刚度大5)高谐振频率2.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设计原则及常用方法机电一体化技术设计过程一般分为总体系统设计、部装(子系统)设计和零件(单元)设计3个阶段。
总体设计步骤为:1)明确设计思想。
2)分析综合要求3)划分各子系统4)确定设计参数5)调研6)拟定总体方案7)编写总体设计证书常用的机电一体化设计方法有:机电互补法、融合法和组合法3种。
3.滚珠丝杆副的工作间隙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消除?滚珠丝杠副的轴向间隙是工作时滚珠与滚道面接触点的弹性变形引起的螺母位移量,它会影响反向传动精度及系统的稳定性。
常用的消隙方法是双螺母加预紧力,包括双螺母垫片式调隙、双螺母螺纹式调隙和双螺母齿差式调隙。
4.简述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调整方法。
齿轮传动装置在工作中产生的齿侧间隙会影响到它的变向功能,降低传动精度,影响系统稳定性,所以应采取一些措施予以消除,消除间隙的方法主要有错齿法和偏心套法两种。
错齿法常见形式包括垫片调整法和弹簧调整法两种。
三、计算题1.试设计一数控机床工作台用滚珠丝杠副。
已知平均载荷F m =3600N ,丝杠工作长度l =1.25m ,平均转速n m =120r/min ,每天开机6h ,每年250个工作日计,要求工作10年以上。
丝杠材料为CrWMn 钢,滚道硬度为58~62HRC ,设计参数请查阅教材。
解:(1)计算载荷由题设条件,查表取K F =1.2,取K H =1.0,假设丝杠为D 级精度,取K A =1.0。
则计算载荷 F c =K F K H K A F m =1.2×1.0×1.0×3600=4320 N(2)计算所要求的额定动载荷C a ′预期使用寿命 L h ′=6×250×10=15000h并代入 n m =120r/min ,F C =4320NN 205631067.11500012043201067.13434=⨯⨯⨯=⨯'='h m c a L n F C (3)根据C a ′的值选择滚珠丝杠副设选用FCI 型号系列,按照满足C a ≥C a ′的原则,并考虑各种因素,查表选出合用的滚珠丝杠型号规格为FCI-5006-3,其主要参数尺寸:公称直径 D 0=50mm导程 P =6mm螺旋角 ϕ=2°11′滚珠直径 d 0=3.969mm丝杠小径 d 1=45.63mm(4)检验稳定性取弹性模量 E =2.06×105 MP a ,查表3.8长度系数μ=2/3丝杠轴惯性矩 47441m 1013.26404563.014.364-⨯=⨯==d I π 不发生失稳之最大载荷 ()()N 1023.625.13/21013.21006.214.352711222max⨯=⨯⨯⨯⨯⨯==-l EI F μπ 安全系数 1733600623000max ===c F F S 查表得许用安全系数[S]=2.5~3.3。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册1、2、3、4参考答案(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册)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册1、2、3、4参考答案(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册)](https://img.taocdn.com/s3/m/05e5e836fad6195f312ba63b.png)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
(√)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二、单选题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
A.游标卡尺B.电话C.全自动洗衣机 D.非指针式电子表2.为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2.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
(√)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二、单选题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
A.游标卡尺 B.C.全自动洗衣机 D.非指针式电子表2.为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A )。
A.增大系统刚度 B.增大系统转动惯量C.增大系统的驱动力矩 D.减小系统的摩擦阻力3.导程L0=8mm的丝杠驱动总质量为60kg的工作台与工件,则其折算到丝杠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为(B )kg·mm2。
A.48.5 B.97C.4.85 D.9.74.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对传动精度有影响,(B )固有频率可减小系统地传动误差,(A )系统刚度可提高固有频率。
AA.提高,提高 B.提高,减小C.减小,提高 D.减小,减小5.下列哪种方法是采用单螺母预紧原理来消除滚珠丝杠副的间隙?( D )A.螺纹调隙式 B.双螺母垫片调隙式C.齿差调隙式 D.偏置导程法6.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随传动级数( ?A )。
BA.增加而减小B.增加而增加C.减小而减小D.变化而不变7.多级齿轮传动中,各级传动比“前小后大”的分配原则不适用于按( D )设计的传动链。
A.最小等效转动惯量原则(小功率传动装置)B.最小等效转动惯量原则(大功率传动装置)C.输出轴的转角误差最小原则D.重量最轻原则8.某机电一体化系统需要消除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采取下列哪种方法使得调整过程中能自动补偿齿侧间隙?(D )A.偏心套调整法 B.轴向垫片调整法C.薄片错齿调整法 D.轴向压簧错齿调整法三、简答题1.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对应要素及相应功能关系2. 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接口的作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接口的作用是实现系统与外部(其他系统、操作者、环境)的连接,一般分为机械接口、电气接口两方面。
3.机械运动中的摩擦和阻尼会降低效率,但是设计中要适当选择其参数,而不是越小越好。
为什么?因为适当选择机械运动中的摩擦和阻尼会,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
4.简述机械系统的刚度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① 失动量。
系统刚度越大,因静摩擦力的作用所产生的传动部件的弹性变形越小,系统的失动量也越小。
② 固有频率。
机械系统刚度越大,固有频率越高,可远离控制系统或驱动系统的频带宽度,从而避免产生共振。
③ 稳定性。
刚度对开环伺服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影啊,而对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提高刚度可增加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四、计算题1.某工作台采用直流电机丝杠螺母机构驱动如图所示,已知电机轴的转动惯量J m =4×10-4kg ·m 3,与电机输出轴相连的小齿轮的转动惯量J 1=1×10-4kg ·m 3,大齿轮的转动惯量J 2=1.8×10-4kg ·m 3,丝杠的转动惯量J s =3.8×10-4kg ·m 3。
工作台的质量m =50kg ,丝杠导程t =5mm ,齿轮减速比为i =5。
试求:(1)工作台折算到丝杠的等效转动惯量J G ;(2)传动件折算到电机轴的等效转动惯量J e ;(3)电机轴上的总转动惯量J 。
图 直流电机丝杠螺母机构驱动工作台解:(1)J G =m (t/2π)2=50*1000*(0.005/2/3/14) 2=0.03166 ( kg ·m 3)(2) J e =( J 2+J s +J G )/i 2=(1.8×10-4+3.8×10-4+316.6×10-4)/52= 12.88×10-4 ( kg ·m 3)工作台 丝杠 滚珠螺母齿轮减速器 联轴器 i =5(3)J= J1+ J e=1×10-4 +12.88×10-4=13.88 (kg·m3)2.已知某四级齿轮传动系统,各齿轮的转角误差为Δφ1=Δφ2=…=Δφ8=0.01弧度,各级减速比相同,即i1 = i2 =…= i4 =3,求该系统的最大转角误差Δφmax。
解:Δφmax=Δφ1/( i1* i2* i3* i4)+ (Δφ2+Δφ3)/ (i2* i3* i4)+ (Δφ4+Δφ5)/ (i3* i4)+ (Δφ6+Δφ7/ (i4)+ Δφ8==0.01/34+ 0.02/33+0.02/32+0.02/3+0.01=0.01975 (弧度)五、综合题1. 分析下图调整齿侧间隙的原理。
1. 锁紧螺母2. 圆螺母3. 带凸缘螺母4.无凸缘螺母答:图中所示的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齿侧间隙,双螺母中的一个外端有凸缘,一个外端无凸缘,但制有螺纹,它伸出套筒外用两个螺母固定锁紧,并用键来防止两螺母相对转动。
旋转圆螺母可调整消除间隙并产生预紧力,之后再用锁紧螺母锁紧。
2.分析下图中传动大负载时消除齿侧间隙的原理。
1、6-小齿轮2、5-大齿轮 3-齿轮 4-预载装置 7-齿条答:小齿轮1、6与齿条7啮合,与小齿轮1、6同轴的大齿轮2、5分别与齿轮3啮合,通过预载装置4向齿轮3上预加负载,使齿轮2、5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小齿轮1、6转动,其齿面便分别紧贴在齿条7上齿槽的左、右侧,从而消除了齿侧间隙作业2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微电子技术为主体、以机械部分为核心,强调各种技术的协同和集成的综合性技术。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与一般的机械系统相比,应具有高精度、良好的稳定性、快速响应性的特性。
(√)3.双螺母消除轴向间隙的结构形式结构紧凑,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能够精确调整。
(×)4.传感器的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
(√)×5.感应同步器是一种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高精度检测元件,有直线和圆盘式两种,分别用作检测直线位移和转角。
(√)6.选择传感器时,如果测量的目的是进行定性分析,则选用绝对量值精度高的传感器,而不宜选用重复精度高的传感器。
(×)7.传感器在使用前、使用中或修理后,必须对其主要技术指标标定或校准,以确保传感器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8.驱动部分在控制信息作用下提供动力,伺服驱动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驱动装置。
(√)9.气压式伺服驱动系统常用在定位精度较高的场合使用。
(×)10.永磁型步进电动机即使其定子绕组断电也能保持一定转矩,故具有记忆能力,可用于定位驱动。
(√)11.步进电动机的转动惯量越大,同频率下的起动转矩就越大。
(×)12.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调速特性是电机转速与其输出转矩的关系。
(×)二、单选题1.以下产品不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 B )。
A.工业机器人 B.电子计算机C.空调 D.复印机2.多级齿轮传动中,各级传动比相等的分配原则适用于按( C )设计的传动链。
A.最小等效转动惯量原则 B.输出轴的转角误差最小原则C.重量最轻原则(小功率装置) D.重量最轻原则(大功率装置)3.检测环节能够对输出进行测量,并转换成比较环节所需要的量纲,一般包括传感器和(B )。
A 控制电路B 转换电路C 放大电路D 逆变电路4.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是模拟式传感器的(B )。
A.静态特性指标 B.动态特性指标C.输入特性参数 D.输出特性参数5.光栅传感器的光栅是在一块长条形的光学玻璃上密集等间距平行的刻线,刻线数为100线/mm,,经四倍细分后,记数脉冲为400,光栅位移是(A )mm。
A.1 B.2 C.3 D.46.受控变量是机械运动的一种反馈控制系统称(B )。
A.顺序控制系统B.伺服系统C.数控机床D.工业机器人7.闭环控制的驱动装置中,丝杠螺母机构位于闭环之外,所以它的(C )。
A.回程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传动误差影响输出精度B.传动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回程误差影响输出精度C.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不会影响输出精度D.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会影响输出精度8. 以下可对交流伺服电动机进行调速的方法是(B )。
A 改变电压的大小B 改变电动机的供电频率C 改变电压的相位D 改变电动机转子绕组匝数三、简答题1.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入信号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非常缓慢时,所表现出来的输出响应特性。
需要了解的主要参数有:线性围、线性度、灵敏度、精确度、分辨力、迟滞、稳定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其输出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需要了解的主要参数有: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什么是伺服系统?伺服系统的一般组成有哪几个部分?伺服系统又称随动系统,它是以机械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为控制对象,在控制命令指挥下,控制元件的工作,使机械运动部件按照命令要求运动。
一般来说,伺服系统组成框图如图所示。
伺服系统组成框图(1)控制器:伺服系统中控制器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决定控制策略,控制器通常由电子线路或计算机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