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四首.doc

合集下载

《杂诗》古诗词鉴赏

《杂诗》古诗词鉴赏

《杂诗》古诗词鉴赏《杂诗》古诗词鉴赏《杂诗》古诗词鉴赏1《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韵译: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评析: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

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

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

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杂诗》古诗词鉴赏2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释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译文关中大旱,满眼饥荒令人悲伤,为了投奔他人我才远游异乡。

怀着畏惧的心情翻越盘屈的陇坂,携着浩荡的愁思抵达陇关。

夜晚的鱼龙川河水浅落,秋天的鸟鼠山一片空荡冷寂。

西行途中不断询问秦州有无战事,留居此处内心伤痛已极。

注释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

“满目”句:史载关中大旱,斗米七千钱,人相食。

陇:陇山,又名陇坂陇坂九回,不知者七日乃得越。

”关:陇关,又名大震关,形势险峻。

鱼龙:川名,在秦州附近。

鸟鼠:山名,在秦州附近。

“西征”句:时秦州一带受吐蕃威胁。

赏析: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

《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

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

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

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李唐王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

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秦州杂诗二十首》就是其中的优秀篇章。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2原文:杂诗明代:王夫之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译文: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悲凉的北风在半夜里呼啸,边地的战马被惊起而嘶鸣。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壮士的宝刀在匣中发出风雨般的鸣叫声。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1杂诗二首原文作者:曹丕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我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杂诗二首译文及注释译文漫漫的秋夜多么深长,烈烈的北风吹来正凉。

躺在床上辗转不能睡,披衣而起徘徊在前堂。

徘徊不定时光忽已久,白露渐渐浸湿我衣裳。

俯视池中清水起微波,仰看空中皎皎明月光。

心星噣星排列呈纵横,银河转而流向正西方。

草虫的叫声多么可悲,鸿雁孤独地向南飞翔。

内心闷闷不乐忧愁多,连续不断地思念故乡。

想要高飞何处得双翅,想要渡河河面无桥梁。

面对长风而微微叹息,忧思不尽断我腹中肠。

西北天空有一朵浮云,耸立无依形状如车盖。

可惜浮云没遇好时机,恰巧与突起的暴风遇。

暴风吹我飘行到东南,南行来到吴郡会稽郡。

吴会二郡不是我故乡,如何能够在此久停留。

抛开忧愁不必说其他,客子身居异乡畏人欺。

注释烈烈:风吹过之声。

展转:展同辗,指睡觉时翻来覆去。

寐:入睡。

彷徨:徘徊,犹豫不决,心神不定。

天汉:指银河。

西流:指银河由西南转而向正西流转,表示已是夜深时分。

三五:指星。

三指心星,五指噣星。

郁郁:苦闷忧伤。

济:渡。

梁:桥。

中:同“衷”。

中肠:谓腹中之肠,喻愁苦之甚。

浮云:漂浮的云。

亭亭:耸立而无所依靠的样子。

车盖:车蓬。

时不遇:没遇到好时机。

适:正值,恰巧。

行行:走了又走,这里是极言漂泊之远。

吴会:指吴郡与会稽郡,今江、浙一带。

滞:停留。

弃置勿复陈:此为乐府诗套语。

弃置:放在一边。

陈:叙说。

畏人:言客子力单,怕被他人所欺。

杂诗二首赏析用“杂诗”做题名,开始于建安时期。

《文选》李善注解释这一题名说:“杂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

陶渊明 《杂诗》其一全诗及赏析

陶渊明 《杂诗》其一全诗及赏析
“人生无根蒂”四句意本《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人生之无常。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陶渊明虽然“少无适俗韵”,怀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宏大抱负,但他生值晋宋易代前后,政治黑暗,战乱频仍,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迫于生计,他几度出仕,几度退隐,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终于在四十一岁时辞职归田,不再出仕。如此世态,如此经历,使他对人生感到渺茫,不可把握。虽然在他的隐逸诗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旷达超然之志,平和冲淡之情,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蕴藏着的是一种理想破灭的失落,一种人生如幻的绝望。
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取譬平常,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何必在乎骨肉之亲、血缘之情呢。
这一层意思出自《论语》:“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也是陶渊明在战乱年代对和平、泛爱的一种理想渴求。人生在世,犹如无根浮萍,四处漂泊,就像瓜落地,又似风中之尘,辗转再辗转,沧海桑田,这个人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人身难得今已得,既得之,何不善用之?所以,不必有血亲关系,所有的人,从他瓜瓜落地开始,就是算一家人了。美好光阴一去不返,一天一天过去,及时做一些事吧,岁月从不等人。

《杂诗》原文及赏析

《杂诗》原文及赏析

《杂诗》原文及赏析《杂诗》原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杂诗》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诗词赏析:“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陶渊明善于把人所共知、反习而不察的人生体验指点出来,而且用的是极自然极简练的语言。

这往往使人感到又惊讶又亲切。

此二句即一好例。

诗人回忆自己少壮时代,即便没有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欣悦。

对于人类来说,珍惜生命价值、珍惜寸阴之精神乃是长青的。

“无乐自欣豫”的“自”字,下得准确而微妙,直道出年青生命自身无穷的活力与快乐。

不言而喻,这是一种向上的'生命情调。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向上的精神生命受了文化的教养,便升华出“猛志”。

按照传统文化,志,主要是指政治上的志向。

“猛志”之猛,突出此志向之奋发、凌厉。

“逸”,突出此志向之远大、超越。

“骞翮”即展翅,“翥”者、飞也。

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远举。

以上四句回忆少壮时代生命情调,诗情从容之中,而有飞扬之势。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年光苒苒流逝,当年那种雄心,渐渐离开了自己。

诗情由此亦转为沉抑。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即便遇上了欢乐的事情,也不再能欢乐起来,相反,常常怀有深深的忧虑。

此二句写出人到中年、晚年之体验,与起笔二句形成深刻对照。

诗人对自己的遭遇、时代,一概略而不言,唯反求诸己。

所以写出的实为一种人生体验之提炼,一种生命自身的忧患意识。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气力渐渐衰退,转而感到一天不如一天了。

陶渊明杂诗赏析

陶渊明杂诗赏析
千呢!然而"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漫漫长夜里,只听到诗人独自叹息的声音。这种痛苦的孤独感,并不仅
为夜深无人语而来,我们从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从阮籍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以至后来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等等诗句中,都不难找到共鸣。他们都比世俗之人有更高远的志向,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夜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其二)
陶渊明的诗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是对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对于人类是生活来说,其意义是长青的。本诗所写光阴流逝、自己对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业未成、生命之价值尚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就具有此种意义。
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冷风入户,使诗人感悟到季节的交替、时光的流逝,思绪万千,彻夜难眠。这四句诗承
上启下,由此转入伤感悲戚的格调。诗人本怀有远大的抱负,少年时即有济苍生之志,"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但是频繁的战乱、黑暗的官场,使这位志高行洁的诗人理想破灭了,只能归耕园田,独善
陶渊明《杂诗》赏析
--------------------------------------------------------------------------------
这首诗明白的揭示了诗人蕴藏在内心之中的激动情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人,坚持不与黑暗的政治不合作的诗人,宁可选择田园过清贫日子的诗人,在追忆少年壮志的时候,也会对“日月掷人去”如此深致悲凄。人并不是生来就要做隐士,可见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的确采取的万不得已的方法来谋求自我的操守。一个风月清美的良宵,却承载着诗人太多的哀愁。较之少年时与今时的自我,于是悲伤的感情更加深切。与他的《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一首中一样,赞颂它心志不变的同时,也说“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惋惜着他们“有志不获骋”。

陶渊明《杂诗四首》

陶渊明《杂诗四首》

陶渊明《杂诗四首》
陶渊明《杂诗四首》
杂诗四首
其一∶
遥遥从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昂,势西山巅。

萧条隔又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其二∶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沈阴拟薰,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

庭宇馀木,倏忽日月亏。

其三∶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

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其四∶
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

年始二五间,乔柯何可倚。

养色含津气,然有心理。

【诗歌鉴赏】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原文【其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其二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其三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叁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其四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其五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其六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

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其七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弱质与运颓,玄发早已白。

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其八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以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其九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昴,势翳西山颠。

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其十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人生在世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漂泊无根,身世如尘。

犹如陌上的尘土,随风四散,难以自主。

如今的我,已非昔日的我,生命的形态已然改变。

落地成兄弟,何必骨肉亲?既然世间众人皆可视为兄弟,又何必执着于血缘之亲?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应尽情享受欢乐,与邻人共饮美酒。

青春时光一去不返,如同清晨的阳光,难以再次重现。

及时努力,珍惜时光,莫让岁月虚度,空留遗憾。

太阳西沉,如同落入西河之中;洁白的月亮,从东岭升起。

万里光芒,照耀天地;空明景象,荡漾于空中。

夜风袭来,凉意透入房舍,枕席生寒。

季节变化,让人感悟时光的易逝,长夜漫漫,难以入眠。

想倾诉却无人倾听,唯有举杯劝影共饮,以慰藉孤独的心灵。

时光匆匆,日月更迭,如白驹过隙。

我虽有壮志,却无法施展,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伤。

每当想起这些,心中便充满了凄凉,整夜难以平静。

荣华富贵难以长久,盛极必衰,物极必反。

昔日的芙蕖,如今已成为秋莲的房,严霜凝结于野草之上,虽未立即枯萎,但生命的衰落已不可避免。

日月交替,周而复始,而我却如同西沉的太阳,再无重见天日之时。

回忆往昔,那些美好的时光,如今已成为心头的伤痛。

大丈夫志在四海,我渴望建功立业,却不知岁月的流逝。

与亲戚共度时光,子孙绕膝,共享天伦之乐,这是我所期望的生活。

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冰与炭往往同时存在,怀抱希望,却又常常被冰冷的现实所打击。

人生如梦,富贵如烟云,百年之后,一切皆归尘土,空留虚名。

回忆年少时光,我也曾充满欢乐,心怀壮志,渴望遨游四海。

然而,岁月的蹉跎,使我的壮志逐渐消磨,如今的我,已不再有年轻时的激情与欢乐,反而常常忧虑忡忡。

体力逐渐衰退,感觉一天不如一天,仿佛壑谷中的小舟,被岁月的洪流所推动,无法自主。

前途未卜,何处是归宿,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前行。

古人珍惜光阴,这让我感到恐惧和不安。

曾经,我对长者的教诲不以为然,如今却已亲身经历。

时光匆匆,五十年转瞬即逝,我已不再年轻。

曾经的欢乐和追求,如今已化为乌有,我的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悔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及赏析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及赏析

【导语】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

东晋末⾄南朝宋初期伟⼤的诗⼈、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位⽥园诗⼈,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之宗”,有《陶渊明集》。

下⾯是为⼤家带来的陶渊明《杂诗》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杂诗魏晋:陶渊明⼈⽣⽆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常⾝。

落地为兄弟,何必⾻⾁亲!得欢当作乐,⽃酒聚⽐邻。

盛年不重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不待⼈。

译⽂⼈⽣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

⽣命随风飘转,此⾝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了。

世⼈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青春⼀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次⽇出。

应当趁年富⼒强之时勉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

注释蒂(dì):⽠当、果⿐、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的路,这⾥泛指路。

这两句是说⼈⽣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

此:指此⾝。

⾮常⾝:不是经久不变的⾝,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

这句和上句是说⽣命随风飘转,此⾝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了。

落地:刚⽣下来。

这句和下句是说,世⼈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酒器。

⽐邻:近邻。

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盛年:壮年。

 及时:趁盛年之时。

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强之时勉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

赏析 陶渊明《杂诗》共有⼗⼆⾸,此为第⼀⾸。

王瑶先⽣认为前⼋⾸“辞⽓⼀贯”,当作于同⼀年内。

据其六“奈何五⼗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公元414年(晋安帝义熙⼗年),时陶渊明五⼗岁,距其辞官归⽥已有⼋年。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正如明黄⽂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中愁叹万端,第⼋⾸专叹贫困,余则慨叹⽼⼤,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杂诗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译文漫漫的多么深长,烈烈的北吹来正凉。

躺在床上辗转不能睡,披衣而起徘徊在前堂。

徘徊不定时光忽已久,渐渐浸湿我衣裳。

俯视池中清水起微波,仰看空中皎皎明光。

心星噣星排列呈纵横,转而流向正西方。

草虫的叫声多么可悲,孤独地向南。

内心闷闷不乐多,连续不断地。

想要高飞何处得双翅,想要渡河河面无桥梁。

面对长而微微叹息,忧思不尽断我腹中肠。

有一朵浮,耸立无依形状如车盖。

可惜浮没遇好,恰巧与突起的暴风遇。

暴风吹我飘行到东南,南行来到吴郡会稽郡。

吴会二郡不是我故乡,如何能够在此久停留。

抛开忧愁不必说其他,客子身居异乡畏人欺。

注释烈烈:风吹过之声。

展转:展同辗,指时翻来覆去。

寐:入睡。

彷徨:徘徊,犹豫不决,心神不定。

天汉:指银河。

西流:指银河由西南转而向正西流转,表示已是深时分。

三五:指星。

三指心星,五指噣星。

郁郁:苦闷。

济:渡。

梁:桥。

中:同“衷”。

中肠:谓腹中之肠,喻愁苦之甚。

浮云:漂浮的云。

亭亭:耸立而无所依靠的样子。

车盖:车蓬。

时不遇:没遇到好时机。

适:正值,恰巧。

行行:走了又走,这里是极言漂泊之远。

吴会:指吴郡与会稽郡,今江、浙一带。

滞:停留。

弃置勿复陈:此为乐府套语。

弃置:放在一边。

陈:叙说。

畏人:言客子力单,怕被他人所欺。

鉴赏用“杂诗”做题名,开始于建安时期。

李善注解释这一题名说:“杂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

”也就是说,触物兴感,随兴寓言,总杂不类。

所以,题为“",等于是,赋物言情,都是比较自由的。

这两首则是抒写他乡游子的情怀。

建安时期风气之一,是诗人喜作代言体诗。

即揣摩客观人物的情怀代其。

是其中突出一个,如他的《于清河见挽士新婚与妻别》是代新婚者抒情,《诗》是代阮璃的遗孀抒情,《代刘勋妻王氏杂诗》是代弃妇抒情。

《杂诗二首》也属于这一类,不过是代游子抒怀而已。

它的高妙在于能真切地抒写出他乡游子的情怀与心境,其中自不妨有作者自身的感受,却并不限于作者一身,这是与自抒己情的不尽相同的。

陶渊明的《杂诗》赏析

陶渊明的《杂诗》赏析

陶渊明的《杂诗》赏析《杂诗》魏晋•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赏析】诗的前四句就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虽寻常,寓意奇崛。

诗人说,人生在世就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好比是随风飘转的尘土。

人生的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等到最后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了。

这四句连用两个比喻,把深刻的人生体验形象地写了出来,透露出一种沉痛的悲怆感。

五六句语意一转,说人生一世实属不易,更何况又身处战乱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如兄弟一般相互友爱,不要在乎是否为亲生兄弟。

七八句承上,是说,既然“落地为兄弟”,欢乐时就应该及时享乐,有酒时就应该与邻共享,人要懂得追求精神上的欢乐。

最后四句,按照作者的本意来说,他是在劝说人们要及时行乐。

因为“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十分不易,而且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欢乐是非常不容易寻求得到的,如果有幸得到欢乐的话,就要紧紧抓住,尽情享受。

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进步,是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索和追求。

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寻找欢乐,给人以勉励。

当下,这四句常被人们引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

扩展阅读:陶渊明的诗文作品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卷之一诗四言:《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子》《归鸟》卷之二诗五言:《形影神(并序)》《九日闲居(并序)》《归园田居五首》《游斜川》《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食》《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连雨独饮》《移居二首》《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羊长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悲从弟仲德》卷之三诗五:《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还旧居》《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己酉岁九月九日》《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饮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责子》《有会而作》《腊日》卷之四诗五言:《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士七首》《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读〈山海经〉十三首》《拟挽歌辞三首》卷之五赋辞:《感士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辞》卷之六记传赞述:《桃花源记(并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五柳先生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并序)》卷之七疏祭文:《与子俨等疏》《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扩展阅读:陶渊明的作品类型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古诗《陶渊明·杂诗·其一》诗词注释与赏析

古诗《陶渊明·杂诗·其一》诗词注释与赏析

古诗《陶渊明·杂诗·其一》诗词注释与赏析
陶渊明·杂诗·其一
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②,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③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注释】
①根蒂:根。

②落地为兄弟:只要来到这世上就是兄弟。

③盛年:青春。

赏析
此诗是诗人归园多年后创作的。

它是诗人真实心态的流露,也是他晚年对自己人生进行的反思。

他把生命比作无根之物,随风飘浮于天地间。

可一旦落地,无论是否亲骨肉,都应视为兄弟,同甘共苦。

诗人在伤老的苍凉中并不颓唐,在悲志的感慨里亦无消沉,反而激发出对生命意义的觉悟,大爱之心溢于言表。

光阴易逝,青春难再。

老之将至,更容易激发人对美好青春的回忆和留恋。

正因如此,才有了后面的劝诫。

希望年轻人要珍惜时光,发奋图强。

整首诗语言质朴,格调不俗。

对生命感悟的同时又积极进取。

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宽广胸怀,不失为权戒诗中的佳作。

[晋]陶渊明《杂诗其四》原文、注释、赏析

[晋]陶渊明《杂诗其四》原文、注释、赏析

[晋]陶渊明《杂诗其四》原文、注释、赏析[晋]陶渊明《杂诗(其四)》原文、注释、赏析[晋]陶渊明《杂诗(其四)》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1。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2。

觞弦肆朝日3,樽中酒不燥4。

缓带5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6。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7?注释:1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古《笺》:“曹子建《赠白马王彪》诗:‘丈夫志四海。

’《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保:安也。

《孟子·梁惠王上》:“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赵岐注:“保,安也。

”3觞弦肆朝日:意谓每日设列弦歌宴席。

肆:陈列。

逯注:“朝日当作朝夕。

”4樽中酒不燥:陶注:“燥,干也。

与孔文举‘樽中酒不空’意同。

”案:《后汉书·孔融传》:“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5缓带:放宽衣带。

古《笺》:“曹子建《箜篌引》:‘缓带倾庶羞。

’”王叔岷《笺证稿》:“《穀梁》文十八年传:‘一人有子,三人缓带。

’杨士勋疏:‘缓带者,优游之称也。

’”6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意谓何能如当世之士,义利交战于胸中,而不得安宁耶?古《笺》:“《淮南·齐俗训》:‘贪禄者见利不顾身,而好名者非义不苟得,此相为论,譬犹冰炭钩绳也,何时而合?’”丁《笺注》:“彼此不能相合者,恒以冰炭为喻。

”7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意谓人死之后归于坟墓,安用此空名以称道哉?何注:“谢灵运《吊庐陵王》诗:‘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丘垄:冢,坟墓。

道:黄文焕《陶诗析义》曰:“丘垄中复能用否乎?复能道否乎?”王叔岷《笺证稿》曰:“古氏据《古诗》训道为宝,非也。

丁氏训道为引,义亦难通。

道犹称也,《论语·卫灵公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陶公反其意,谓百年归丘垄,安用此空名称哉?何注引谢诗‘安用空名扬’,扬亦称也,最得其旨。

”赏析:以“丈夫”与“我”对举,“丈夫志四海”,则“冰炭满怀抱”,而所得不过“空名道”而已,我愿与“亲戚共一处”,以安享天年耳。

《杂诗》古诗原文及赏析

《杂诗》古诗原文及赏析

《杂诗》古诗原文及赏析古诗《杂诗》年代:唐作者:王维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阳隅。

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

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

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

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

古诗《山中》年代:唐作者: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作品赏析【注解】:"荆溪白石出"一作“溪清白石出”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

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

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

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

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

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

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

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

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

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

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

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

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

“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

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

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古诗简介《山中杂诗》是南朝文学家吴均所作。

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语言清新优美,文字简练利落;文章条理分明,表现角度多样;写景状物生动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

文中所绘景致优美,意境幽远,尤其是多种感官的调动,读来使人如临其境,令人悠然神往。

文中句式齐整,以五言为主,多用工整的对偶,又间以六言,使文句整饬匀称,节奏疏宕谐婉,语意转折灵活。

此诗以素笔淡墨,描写了深山幽丽的自然景色,流露出诗人喜爱山水的生活情趣。

翻译/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儿欢快地向房檐上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注释山际:山边;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烟:指山里面的雾气。

竹中:竹林丛中。

窥(kuī):从缝隙中看。

檐(yán):房檐。

这句是说山上的房屋地势很高,所以云从窗户里面穿进穿出。

赏析/鉴赏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现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

作者的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开头两句说,但见阵阵烟雾从山与山的交接处飘来,又见太阳在竹丛后渐渐落下。

“来”、“落”两字写出了动态。

“见”、“窥”两字用得很恰当:烟来则举目可见;日落则是透过竹子间的空隙所见,所以用“窥”字。

陶渊明《杂诗》其一全诗及赏析

陶渊明《杂诗》其一全诗及赏析

陶渊明《杂诗》其一全诗及赏析陶渊明《杂诗》其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人生在世,原本就是无根无蒂;到处漂泊流浪,犹如路上的灰尘。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应该成为兄弟,又何必在乎骨肉之情、血缘之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风华正茂的岁月不会重来,犹如一天里头不会有两个早晨。

年纪轻的时候,要勉励自己及时努力;否则,岁月一去不回,它是不会停下来等待人的。

赏析: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

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知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这种音调,在我们今天看来不无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人生无根蒂”四句意本《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人生之无常。

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

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杂诗陶渊明赏析

杂诗陶渊明赏析

杂诗陶渊明赏析杂诗陶渊明赏析《杂诗·人生无根蒂》这是陶渊明《杂诗十二首》的第二首。

写诗人中夜不眠时的情怀,抒发了事业无成的感慨。

杂诗魏晋: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注释】①蒂(dì帝):蒂的异体字,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②此:指此身。

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③落地:刚生下来。

这句和下句是说,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

④斗:酒器。

比邻:近邻。

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⑤盛年:壮年。

⑥及时:趁盛年之时。

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7勉励:激励。

【白话译文】人生在世就像路上的尘土,原本就像飘泊风尘,没有根蒂。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间人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非要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及时行乐,有酒就要邀请邻里朋友一起共饮。

人生就如同时光一样,只要过去了,就不会重新再来,因此,要趁着年富力强,勉励自己,多做些应该做的事。

【赏析】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下面是分享的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四首。

欢迎阅读参考!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一】《杂诗·其一》魏晋: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赏析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

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这种音调,在我们今天看来不无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人生无根蒂”四句意本《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人生之无常。

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

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

陶渊明虽然“少无适俗韵”,怀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宏大抱负,但他生值晋宋易代前后,政治黑暗,战乱频仍,国无宁日,民不聊生。

迫于生计,他几度出仕,几度退隐,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终于在四十一岁时辞职归田,不再出仕。

如此世态,如此经历,使他对人生感到渺茫,不可把握。

虽然在他的隐逸诗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旷达超然之志,平和冲淡之情,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蕴藏着的是一种理想破灭的失落,一种人生如幻的绝望。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承前而来,既然每个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血缘之情呢。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

这一层意思出自《论语》:“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也是陶渊明在战乱年代对和平、泛爱的一种理想渴求。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阅历的丰富往往使人对人生的悲剧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年龄的增长常常使人更难以寻得生活中的欢乐和激动,处于政治黑暗时期的陶渊明更是如此,这在他的诗中表露得非常明确:“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杂诗》其五)但他毕竟没有完全放弃美好的人生理想,他转向官场宦海之外的自然去寻求美,转向仕途荣利之外的村居生活去寻求精神上的欢乐,这种欢乐平淡冲和、明净淳朴。

“斗酒聚比邻”正是这种陶渊明式的欢乐的写照,在陶渊明的诗中时有这种场景的描述,如:“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移居》)“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这是陶渊明式的及时行乐,与“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古诗十九首》)有着明显的差异,体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盛年不重来”四句常被人们引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

在今天,一般读者若对此四句诗作此理解,也未尝不可。

但陶渊明的本意却与此大相径庭,是鼓励人们要及时行乐。

既然生命是这么短促,人生是这么不可把握,社会是这么黑暗,欢乐是这么不易寻得,那么,对生活中偶尔还能寻得的一点点欢乐,不要错过,要及时抓住它,尽情享受。

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我们必须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陶渊明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

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

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

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取譬平常,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何必在乎骨肉之亲、血缘之情呢。

这一层意思出自《论语》:“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也是陶渊明在战乱年代对和平、泛爱的一种理想渴求。

人生在世,犹如无根浮萍,四处漂泊,就像瓜落地,又似风中之尘,辗转再辗转,沧海桑田,这个人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

人身难得今已得,既得之,何不善用之?所以,不必有血亲关系,所有的人,从他瓜瓜落地开始,就是算一家人了。

美好光阴一去不返,一天一天过去,及时做一些事吧,岁月从不等人。

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二】《杂诗·其二》魏晋:陶渊明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这种体验,是对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

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其意义乃是长青的。

《杂诗》第二首与第五首,所写光阴流逝、自己对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业无成、生命之价值尚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就具有此种意义。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阿者,山丘。

素者,白也。

荡荡者,广大貌。

景通影,辉与景,皆指月光。

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无限扩大光明之境界。

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阴流逝。

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此一幅境界,即为一宇宙。

而荡荡辉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实为渊明襟怀之体现。

由此四句诗,亦可见渊明笔力之巨。

日落月出,并为下文“日月掷人去”之悲慨,设下一伏笔。

西阿不曰西山,素月不曰明月,取其古朴素淡。

不妨比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虽然境界相似,风格则是唐音。

那“明月”二字,便换不得“素月”。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上四句,乃是从昼去夜来之一特定时分,来暗示“日月掷人去”之意,此四句,则是从夏去秋来之一特定时节,暗示此意,深化此意。

夜半凉风吹进窗户,枕席已是寒意可感。

因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

以不能够成眠,才体认到黑夜之漫长。

种种敏锐感觉,皆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和念去声,此指交谈。

挥杯,摇动酒杯。

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

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可是无人与我交谈。

只有挥杯劝影,自劝进酒而已。

借酒浇愁,孤独寂寞,皆意在言外。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大约即是从陶诗化出。

不过,陶诗澹荡而深沉,李诗飘逸而豪放(诗长不具引),风味不同。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此二句,直抒悲怀,为全诗之核心。

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人停息片刻,生命渐渐感到有限,有志却得不到施展。

本题第五首云:“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饮酒》第十六首云:“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可见渊明平生志事,在于兼济天下,其根源乃是传统文化。

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

生命之价值不能够实现,此实为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

诗中掷之一字,骋之一字,皆极具力度感。

唯骋字,能见出志向之远大;唯掷字,能写出日月之飞逝。

日月掷人去愈迅速,则有志不获骋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终晓,谓从夜间直到天亮。

念及有志而不获骋,不禁满怀苍凉悲慨,心情彻夜不能平静。

上言中夜枕席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终晓不能静,志士悲怀,深沉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一结苍凉无尽。

渊明此诗,将素月辉景荡荡万里之奇境,与日月掷人有志未骋之悲慨,打成一片。

素月万里之境界,实为渊明襟怀之呈露。

有志未骋之悲慨,亦是心灵中之一境界。

所以诗的全幅境界,自然融为一境。

诗中光风霁月般的志士襟怀,光阴流逝志业未成、生命价值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其陶冶人类心灵,感召、激励人类心灵之意义,乃是长青的,不会过时的。

渊明此诗深受古往今来众多读者之喜爱,根源即在于此。

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三】《杂诗其三》魏晋:陶渊明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赏析生命是悲剧性的,“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三春蕖”与“秋莲房”的意象暗喻生命由盛转衰的变化。

前四句中“难久居”、“不可量”、“昔”、“今”、“春”、“秋”等暗示生命盛衰的意象中无不贯穿着时间的线索。

“三春蕖”是对“荣华”的呼应,“秋莲房”既暗示了生命的成熟,也预示了生命的衰老。

盛与衰这一对立的意义包含在同一个意象之中。

物壮必老,这是老庄的哲理,也是生命自然的规律。

然而,对生命更为残酷的是“严霜结野草,枯悴遽未央”的无奈之境。

“柔卉被霜,萎乱纷纭,根叶辄相纠缠”。

(黄文焕《陶诗析义》卷4)暗示了人两鬓披霜,发如枯草的暮年的衰残。

“枯悴遽未央”句,生命的“半死半生之况,尤为惨戚,‘未遽央’三字添得味长。

”(《陶诗析义》)它是对生命衰而未竭的隐喻。

绝对的时间一去不返,以日月为标志的相对的时间却周而复始。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生命被绝对时间卷走,它不能随日月再回转。

第一首诗的意象暗示了生命的偶然性,第二首诗的意象暗示了生命的不可重复性。

生命属于“我”只有一次,它竟由盛而衰变化得这样迅速。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这里不再是“及时多勉励”(第一首),向往未来,对时间的追赶与希冀,也不是“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第二首),立足眼前,对时间深深的遗憾与叹惋了。

来日不多,只能回首过去,在对往昔的眷恋中,依依不舍地步着时间的后尘,去追溯生命的足迹。

那句诗的意思应该是绝对的时间一去不返,以日月为标志的相对的时间却周而复始。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生命被绝对时间卷走,它不能随日月再回转。

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四】《杂诗·其四》魏晋:陶渊明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