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际关系
第六章小学生人际关系指导
【案例2】 以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J.Bowlby)为代表的习 性学理论认为依恋是一套本能反应的结果。这些本能反应 对于种系的保护和生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鲍尔比明确指 出,依恋行为系统的生物功能是保护作用,其中最为主要 的作用是保护儿童不受进化环境中有害因素的伤害。因为 客观上弱小的婴儿需要与抚养者保持一种特定的亲近以保 证自身的安全感。有关动物的现场研究表明,不与其母亲 保持亲近的幼子可能成为侵害的牺牲品。他认为,即使在 现代社会,如果一个儿童独处而不是由一个敏感的成人伴 随,儿童也更加容易受到伤害(如因意外事故而伤亡)。 因此,他顺理成章地把这种保护作用视为依恋行为及相关 母性行为的生物功能的自然延续。而父母对婴儿诸如哭泣、 依附、跟随之类的依恋行为予以回应,则由此建立起亲子 间相互寻求亲近的情感联系。由此可见,依恋的生物功能 在于保护幼小的后代,而心理功能在于提供某种安全感, 有助于良好情感的建立。
小学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处在共同控制阶段。 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小学儿童的人际 交往逐渐丰富起来,与同伴的交往也明显增多, 与父母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 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 考,但小学儿童与父母仍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他们对父母仍然怀有深厚的依恋的感情,亲子关 系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11、如果没有熟人在场,我感到很难找到彼此交谈 的话题。 12、如果要在“主持会议”与“做会议记录”这两 项工作中挑一样,我肯定挑后者。 13、参加一次新的聚会,我不会结识多少人。 14、别人请求我帮助而我无法满足对方要求时,我 常常感到很难对人开口。 15、不是不得已,我决不求助于人,这倒不是我个 性好强,而是感到很难对人开口。 16、我很少主动到同学、朋友家串门。 17、我不习惯和别人聊天。 18、领导、老师在场时,我讲话特别紧张。 19、我不善于说服人,尽管有时我觉得很有道理。 20、有人对我不友好时,我常常找不到恰当的对策。
终身成长第六章人际关系总结
终身成长第六章人际关系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家庭、社交圈还是工作场所,我们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往和合作。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带来快乐和满足感,还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终身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在人际关系上的能力,以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之一,也是建立信任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当我们与他人交谈时,要注意专注地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感受,不要急于打断或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合作。
要注重沟通的方式和态度。
良好的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尽量使用积极和尊重的语言,避免使用攻击性或冷漠的言辞。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非语言沟通,如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
通过积极的沟通方式和态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和理解他人,从而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关系。
要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在人际关系中,冲突和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当我们面临冲突和问题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
首先,我们应该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逃避或推卸责任。
其次,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以合作和妥协的方式解决争议。
最后,我们还可以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和意见,以更客观和公正的方式解决问题。
要重视人际关系的维护和培养。
人际关系是需要长期维护和培养的,不能只在需要的时候才去寻求帮助或交流。
我们应该主动关心和关注他人,与他人保持联系和交流。
通过定期的沟通和互动,我们可以建立起稳固和持久的人际关系。
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会感恩和表达感谢之情,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要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在人际关系上的能力。
人际关系是一门终身学习的课程。
我们应该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书籍和课程,了解更多关于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巧。
第六章小学生人际关系
2、教师对儿童的态度 因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个性作风的不同,教师对儿 童的态度也不同,这直接影响交往质量、师生关系和教育 效果。 我们倡导的是亲密型(或情感型)的师生关系,这种 类型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对待学生亲切友好,学生尊敬、 热爱教师。师生交往正常而频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彼此接纳、真诚友好,教师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因而会 对学生有和蔼、愉快的态度,经常表现友好的行为,微笑、 点头、注视学生,与学生有较多的谈话,对学生给予密切 关注,并且经常表扬学生。师生配合默契,教学相长。这 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不仅是学生分数的提高, 而且是学生更强的自信心、与日俱增的创造性,以及对他 人更喜爱、更亲近的态度。
1、早期亲子关系特征—依恋 、早期亲子关系特征— 婴儿大约在六个月以后,与父母建立了一种稳定 的亲子关系,婴儿便形成了依恋。依恋是儿童与 其父母之间的一种感情联系、纽带或持久关系, 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情感状态。这种依恋促 进了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密性和接近性。一旦依 恋形成,儿童就以各种方式对待依恋对象,如经 常接触他们、一起玩乐、做游戏,更为重要的是, 依恋对象能给儿童提供一种安全感。疲倦或紧张 的儿童会靠近其依恋对象,并且在感情上表现出 更大的宽慰,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表现出愉悦和 轻松。
3、小学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的人际交往逐渐丰富起来,与同 伴的交往也明显增多,与父母的关系从依 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 服到开始表现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 但小学儿童与父母仍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他们对父母仍然怀有深厚的依恋的感情。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 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是儿 童除父母、教师及亲属以外的另一重要的 社会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六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三、人际信任
2、如何提升人际信任能力
(1)有选择性地自我暴露 (2)理解别人的真实需求 (3)对人对己诚实守信 (4)勇敢迈出信任的步伐
目录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及调适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及调适
案例:独行侠小飞
家毕竟要在一个宿舍过4年呢,这种状况能改善吗?还是和木兰、小文她们聊聊吧。 与此同时,晶晶在图书馆也陷入了思考。一个人固然有一个人的精彩,可是自己何尝不 知道“一份痛苦,两人承担,是半份痛苦;一份快乐,两人分享,是两份快乐”的道理呢?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课堂思考: 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舒服圈”在哪里?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2、网络人际关系的特点 匿名性 平等性 多元性 依赖性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阿特曼等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定向、情感 探索、情感交流、稳定交往。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舒适圈,意思是所有人都活在一个无形的界线里,其中有自己熟悉的环 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总而言之,在界线内的我们感到很 舒服。反之,当走出界线时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很自然地想要退回到界线 内。这个界线内的部分就是一个“舒适圈”。
第六章小学生人际关系
1、早期亲子关系特征—依恋 、早期亲子关系特征— 婴儿大约在六个月以后,与父母建立了一种稳定 的亲子关系,婴儿便形成了依恋。依恋是儿童与 其父母之间的一种感情联系、纽带或持久关系, 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情感状态。这种依恋促 进了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密性和接近性。一旦依 恋形成,儿童就以各种方式对待依恋对象,如经 常接触他们、一起玩乐、做游戏,更为重要的是, 依恋对象能给儿童提供一种安全感。疲倦或紧张 的儿童会靠近其依恋对象,并且在感情上表现出 更大的宽慰,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表现出愉悦和 轻松。
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形成和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日本心理学家 广田君美研究了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把整个过程分 为五个时期。 (1)孤立期(一年级上半学期)儿童之间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团体,各自 正在探索与谁交朋友。 (2)水平分化期(一至二年级)由于空间的接近,如同桌座位接近、上 学同路等自然因素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3)垂直分化期(二至三年级)由于儿童学习水平和身体能力的高低, 分化出属于支配地位的和被支配地位的儿童。 (4)部分团体形成期(三至五年级)儿童之间分化并形成了若干个小集 团,出现了统率小集团或班级的领袖人物,团体成员的团体意识加强 了,并出现了制约团体成员的行为规范。 (5)集体合并期(五年级以后)各个小集体之间出现了联合,形成了大 团体,并出现了统率全年级的领袖人物。
2、儿童的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 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父母与儿童的关系 发生着变化,儿童越来越多地自己作出决策。麦克斯白 (Macceby)提出一个亲子关系发生变化的三阶段模式。 Macceby)提出一个亲子关系发生变化的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大部分重要决定由 父母作出。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 12岁),父母具有较强的社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父母具有较强的社 会交往能力,并且关心儿童的社会交往,让儿童参与家庭 中某些事情的决策,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等促进儿童社 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父母通过榜样作用、强化和约束,培 养儿童形成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方式,发展儿童的亲社会 行为 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作出更多 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作出更多 的重要决定。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人际关系
•
不存在人际关系双方心理世界完全重 合的情况。无论人们的关系多么密切, 情感多么融洽,也无论人们主观上怎样 感受彼此之间的完全拥有,关系的卷入 者都不可能在心理上取得完全一致。两 个人是两个世界,两个理解的基点,两 种情感、两种利益的基点。
•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 在相似性、临近性等基础上建立起的一般感情, 怎样进入到深层次的友谊中,阿特曼(I.Altman) 等对人们逐渐相互接近、变得亲密的过程进行了 研究,认为,人际关系的发展既包括外在的、明 显的人际行为之间的发展,也包括内在的、主观 的情感上的发展(渗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 察人际关系的发展(渗透),一是广度,指个人 的生活范围,包括工作、家庭、经济生活、私生 活等,二是深度,指所涉及到的亲近程度,或指 对人们生存核心的亲近程度。
• 阿特曼等认为,人际关系的发展从表面的交往逐 渐发展到亲密的交往,交往的领域逐渐扩展,并 且亲密程度也逐渐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 1)、定向阶段。人们在比较狭小的范围内彼此审 视对方,在肤浅的程度上互相收集一点信息资料。 在这一阶段,人们尽力给别人以一种正面的自我 表达,并避免批评任何其他人。 • 2)、感情探索阶段。所涉及到的个性程度仍然很 肤浅,但是交往开始扩展到新的领域,并且变得 具有自发性,人们变得友好、轻松、随便了,当 交往发展到接触个人生活中的一些较深层次的问 题时,交往仍固定在老一套的反应上。
• 受尊重的需要:如果喜欢来自于他人的回报,那 么,喜欢就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对这些回 报的需要,比如,需要受到称赞、爱和支持的人, 更容易喜欢那些称赞他们的人。一般说来,具有 较低自我尊重的人更需要称赞的回报。 • 得失现象:阿让森的研究结论:人们最喜欢那些 喜欢自己的程度不断增强的人,而不喜欢那些喜 欢程度不断减少的人。对此的解释:1、否定评价 增加了对肯定评价的需要;2、持否定评价的人显 得有批判力。 • 迎合
第六章人际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心理学)精品PPT课件
• 4.公共带(约3.60米以上)
• 二、心理距离“适”度• 1.收益与付出适度 • 2.尊重对方 • 3.人际接触适度 • 4.人际情境控制适度
第二节 话出口前需斟酌
• 怎样成为谈话高手? • (一)话入人心 • 当你跟别人交谈时,你必须考虑的第一件事
3、绘声绘色 想象在讲自己的故事
12
语言基本功最佳 练习方式——朗读
13
面部表情 躯干
体态构成
眼神 手部动作
14
躯干要求
1、站直不驼背 2、站稳不摇晃 3、挺胸收腹提臀
15
眼神要求
1、必须注视观众 2、眼神适当扫动
16
面部表情要求
1、要求自然 2、亲和
3、随内容而变化
17
手部动作要求
1、动作自然 2、静动结合 3、表达态度和情绪
– 按理说,我应该让大家好好休整一下。但 是,战机稍纵即逝,下一个对手是××× , 这更是一场硬仗。
– 依形势来看,现在正是考验我们的持续作 战能力的阶段,我愿意全力支持大家,与 大家一起继续并肩作战。大家有没有信心?
如何善用赞美的艺术
赞美:将下列对方身上确实存 在的东西强调给对方听:
• 优点与长处 • 你欣赏他的地方 • 他希望你欣赏的地方
18
五种手部运动方式
方式1:双手自然下垂(不建议) 方式2:一手拿着东西(如话筒),一手下垂 方式3:一手拿着东西(如话筒),一手活动
方式4:双手均自由活动(高级方式) 方式5:抱住双臂(不建议)
19
四种常见手势
方式1:大拇指一指式(大拇指伸出,其它内收) 方式2:食指一指式(食指伸出,其它内收) 方式3:全掌式(五指伸出) 方式4:握拳式(五指握拳)
红楼梦第六章贾府的宴会与人际关系的变化
红楼梦第六章贾府的宴会与人际关系的变化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第六章描述了贾府举办的一次盛大宴会,以及其中人际关系的变化。
本文将详细分析第六章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并探讨其中所蕴含的社交规则和人际交往的变化。
第六章以贾府的盛大宴会作为背景,展示了贾府内外各种人物的互动与关系的转变。
宴会上的人物包括贾府的主人贾母以及众多贾家子弟、宾客、仆从等等,每个人都在这个特殊的场合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行为。
首先,宴会是一个展示身份与地位的场合。
贾府的子弟们都穿戴华丽,以展现自己的家族地位和荣耀。
在这个环境中,争夺身份地位成为各方力量的核心。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重要子弟,受到众多目光的追捧和争夺。
宴会中的重要人物们与贾宝玉进行密切的交流,以期获得更好的机会和资源。
其次,宴会也是人际关系的交错之地。
贾府的宴会涵盖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级的人物。
在这个场合中,各种人物之间的关系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发展。
有些人通过这次交流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而另一些人则在宴会上因为某种事件或言辞产生了矛盾。
这种人际关系的变化带给读者更多的角色发展和情节起伏。
通过对第六章中人物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贾府宴会这一场合不仅是展示贾家富贵地位的舞台,也是人际关系的沟通渠道。
贾宝玉以及其他贾府的子弟们通过这次宴会,积累了更多社交资源和机会。
同时,这也是一个验证和考验人际关系的场所。
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揭示了贾府人际关系中的信任、背叛、嫉妒、忍耐以及亲情的复杂纠葛。
此外,第六章还揭示了尊卑、贵贱、男女之间互动的社会规则。
贾府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典型代表,社交场合中对于贵族和下人之间的互动有着明确的规定。
这种规则既凸显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也影响着人际关系的进展和转变。
在这样的规则下,宴会上的互动和交流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总之,红楼梦第六章贾府的宴会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展示了人际交往中的社交规则和阶级观念。
通过对贾府宴会的描写和人物关系的塑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封建社会下人与人之间的权力游戏和情感纠葛。
第六章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及其心理卫生第一节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人
第六章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及其心理卫生第一节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人为了生活,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便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通过交往、沟通、交流情感,寻求理解,建立友谊,切磋学问,探讨人生。
大学生的交往效果和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也影响着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人际关系的构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首先,认知成分反映了大学生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识,是人际知觉的结果,是人际关系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
在人际关系中,认知起到了唤起、控制和改变情感作用,对人际关系起着调节作用。
其次,情感成分是交往双方在情感上的满意程度和亲疏关系,是与人的交往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反映出对交往现状的满意程度。
大学生人际关系极富有情感色彩,双方交往讲究情投意合,尤其是女同学,特别重感情。
其三,行为成分是指大学生交往双方外显的行为表现,如语言、手势、举止、风度、表情等表现个性和传达信息的行为要素,它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与形式。
任何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和改变,都是这三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里,这三种因素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
在正式群体中(如班集体),行为因素起主导作用,调节着人际关系;而在非正式的群体中(如某些沙龙),则情感因素起主导作用,制约人际关系的亲疏及稳定持久的程度。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义大学生渴望友谊,希望丰富多彩的人际交往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丰富人生知识、了解生活、交流情感、学会处世,确立自我,获得自尊自信,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之必然。
具体来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义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有助于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信息是人际交往的功能之一。
终身成长第六章人际关系总结
终身成长第六章人际关系总结终身成长是每个人一生的追求和目标,而人际关系则是终身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并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建立起积极的沟通方式。
沟通是人际关系的基础,通过沟通可以增进互相的了解和信任。
良好的沟通方式包括倾听、表达、尊重和理解。
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不要急于打断或表达自己的看法。
同时,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注意语气和态度,尊重对方的权利和感受。
理解对方的角度和立场也是沟通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理解才能达到真正的沟通和交流。
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需要培养良好的人际技巧。
人际技巧是指在与他人交往时所需要的一系列技巧和能力。
比如,要学会与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要注重自己的形象和言行举止,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习惯。
此外,在处理冲突和矛盾时,要学会妥善处理和解决问题,不要让矛盾升级或影响到整个人际关系。
同时,要学会给予和接受批评,不要过于敏感或抵触,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改进和成长。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培养情商和智商的平衡。
情商是指个人在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而智商则是指个人的智力和认知能力。
情商和智商的平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他人,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情商和智商的平衡可以提高我们与他人的亲近度和信任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种挑战。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人际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不同的情况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参加培训和与他人交流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他人身上学习和借鉴他们的人际关系经验和智慧,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终身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培养良好的人际技巧,平衡情商和智商,以及不断学习和成长。
干法第六章每小结心得
干法第六章每小结心得
《干法》第六章是一篇关于人际关系的文章,主要讲述了如何与
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每个小结中,作者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和
技巧,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1. 在与他人交往中,要掌握适度的亲密度。
过于亲密或过于疏
离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情感态度进行
观察和调节,避免过度依赖或孤立自己。
2. 与他人交往时,要注重展示出自己的优点和潜力,而不是强
调自己的缺点。
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自己的优点和潜力,积极展示自
己的价值,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3. 在与他人交往中,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
基础,我们需要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
4. 与他人交往时,要掌握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是一种仪式感和
尊重他人的体现,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避免失礼或冒
犯他人的行为。
5. 在交往中,要注重细节。
微小的行为和言语细节往往可以在
他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需要认真观察他人的反应和情感,灵
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方式,以实现交往目标。
总的来说,《干法》第六章提供了许多关于人际关系的建议和技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我们需要认真借鉴并付诸实践,以
塑造良好的人际形象和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
第六章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障碍 信息 背景 信息接受者
信息源
通道 反馈
2017/3/7
10
• 从信息沟通的模式可见,交往是一个双方的、 积极地、持续的、互相作用的方式和过程。 要完成正常的交往,需要我们注意两个问题: • 一是发出信息的人(信息源)要有目的的、 准确的编码信息,并选择恰当的信息传递方 式;信息接受者要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做出 及时的反馈。 • 二是在信息沟通是必须正确有效的把我交往 的手段和途径。
第六章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人际关系是成功的关键,是幸福快乐的根源!
2017/3/7
2
2017/3/7
3
• 人际关系使人健康的基本条件,人际关系如何, 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 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美国成功学家卡耐基认 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 业技术,另外85%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 对于职校生而言,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非常必要, 也非常迫切。本章介绍了人际交往的一般常识和 人际交往的方法,引导大家积极有效的开展人际 交往,以帮助大家愉快的生活,健康的成长。
2、有效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
(1)注视别人的眼睛。暗示对方,我们的彼此的沟 通是真诚的。 (2)善于运用身体语言,相比于口语语言,优势在 于,更真实,更可靠些。 (3)记住别人的名字。记住别人的名字,既是一种 礼貌,也是一种情感投资。
2、按人际关系所属的群体特征来分: ★ 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正式组织内部由 条文明文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 上是一种业缘关系。
★ 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的组织 中。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六章人际关系的本质
• 所谓情感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 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分“安全感”。
• 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 • 反之,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会降低情感账户的
余额。
6
• 个人独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圆满人生还须追求公众的成 功。但群体的互赖关系须以个人真正的独立为先决条件。
真诚的道歉是一种感情 ,但是一歉再歉就显得不真诚。
修身是公众成功的基础。
这使别人对我更加信赖,必要时能发挥相当的作用,甚至犯错也可以用这笔储蓄来弥补。
情感账户里储蓄的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信任,是人与人相处互时赖的期那份安全感。
弱者才会残忍,只有强者懂得温柔。
知彼解已 统合综效
无条件的爱可以给人安全感和自信心,鼓励其肯定自我,追5求成长集。体 6
16
个人独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圆满人生还须追求公众的成功。 依赖期
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
第六章 人际关系的本质
最好的表现就是避免背后攻击他人。 一对一的关系是人生最基本的要素,有赖高尚的人格来维系,只是管理众人之事的技巧是不够的。
3
4
1. 情感账户 2. 六种主要的 方式 3. 一对一的人际关系 4. 问题的反面是契机 5. 相互依赖的习惯
• 能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这 使别人对我更加信赖,必要时能发挥相当的作用,甚至犯 错也可以用这笔储蓄来弥补。有了信赖,即使拙于言辞, 也不致开罪于人,因为对方不会误解你的用意。所以信赖 可以带来轻松、直接且有效的沟通。
9
• 反之,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会降低情感账户的余 额,到最后甚至透支,人际关系就得拉警报了。这时仿佛 如履薄冰,不得不谨言慎行,察言观色。到处都弥漫着紧 张的空气,步步为营,处处设防。如果没有追加的储蓄来 维持较高的信用度,人际关系就会恶化甚至破裂。
情商课程人际关系
如果在这种关系中合作因素超过 主从因素,那么双方会感到更加 融洽。
6.竞争—合作型
➢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混合型 人际关系。此种人际关系的 双方,时而呈现出竞争关系, 时而呈现出合作关系,如此 反复循环。
有人估计,个人每天除8小时睡眠以外,其余16个小时 中有70%的时间是在进行了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的结果之一是交往双方形成人际关系,而人际 关系一旦形成又促进人际交往的深入进行,成为人际交往 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基础
一、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指的是人们在 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 理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着认识、情感、行为三方面心 理因素的作用。
8.无规则型
➢这种类型的人际关系较为少见。特点是双方毫 无规则,不清楚他们在干什么,只要外界对他 们施加一种外力,就会转变成其他类型的人际 关系。
雷维奇的八种人际关系类型,尽管是来自对夫妇关系的测 试,但是对于大部分具有经常性的互动者之间的关系来说, 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的。对于人们选择什么样的人际关 系以及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就是指社 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 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人际沟通的外层是社会信息的传递; 第二,人际沟通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意识和情感的交 流。
人生活的过程就是不断沟通的过程,人有1∕3的时间用于睡眠, 而其他的2∕3的时间中,有70℅的时间是在和他人交换信息,甚 至一个人的沟通行为已经提前到了胎儿期。当他们还在母腹中的 时候,就通过接受父母抚摸母体腹部的方式来实现和父母的沟通。
实用心理学第六章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
(一)沟通的作用
1. 可以为人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保证人 的身心发展 2. 沟通有利于建立联系,丰富心理内容 3. 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
(二)人际距离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1959)在其经典性 著作《无声的语言》一书中,将日常生活中 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分为四类,即: 英寸=2.54cm 1英寸=2.54cm 英尺=0.3.48m 1英尺=0.3.48m
自我价值需要:马斯洛学说 安全感需要:马斯洛学说
(二)独处需要
内省的经验:《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过多交往的厌倦 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 隐私的需要
(三)交往需要与独处需要的平衡
各种刺激量的匹配和平衡
三
人际吸引的条件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 相互接纳和喜欢。 相互接纳和喜欢 怎样能被接纳和喜欢是一个古老而有生命力 的问题。 心理学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际吸引的主 要条件在于:
实验续
当研究者询问他们是否继续参与研究时,他们 表现出非常愿意再与漂亮的女性评价者交往。 可见,来自漂亮女性的评价被试非常看重,以 来自漂亮女性的评价被试非常看重, 来自漂亮女性的评价被试非常看重 致于使他们希望有机会改变漂亮女性对自己的 评价。 评价。
外貌的辐射效应
同样的文章,有魅力的女性被评价的更好; 实验表明,对女性罪犯的的量刑有两种情况:一是对 一是对 于犯盗窃罪 有魅力的女性罪犯,会得到更多的同情, 盗窃罪的 于犯盗窃罪的有魅力的女性罪犯,会得到更多的同情, 判得较轻 而对于被认为同美貌有关 诈骗罪则倾向 较轻, 美貌有关的 判得较轻,而对于被认为同美貌有关的诈骗罪则倾向 于重判。 重判。
(三)个人空间的位置与沟通
较近距离沟通容易造成融洽,合作气氛,较 远距离造成敌对,相互攻击气氛。 位居有利位置的,会取得对其他人特殊影响 力,如:教师,法官等 如 教师,
第六章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发展
20112011-6-28
信息 通道 反馈
背景
信息接受者
(接收、解码、理 接收、解码、 接受、行动) 解、接受、行动)
(图) 人际交往沟通模式
20112011-6-28二人际交往的功能1、信息沟通功能 2、情绪互动功能 3、人际协调功能 4、自我调节功能
20112011-6-28
20112011-6-28
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2011-6-28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交往时对人的某些品质、 晕轮效应是交往时对人的某些品质、 是交往时对人的某些品质 特征形成了较深刻的印象后, 特征形成了较深刻的印象后,掩盖了 对人的其余品质和特征的知觉。 对人的其余品质和特征的知觉。又称
月晕或光环效应。 月晕或光环效应。
20112011-6-28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结果。 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结果。 社会心理学把人们在物质交往与 精神交流中发生、 精神交流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 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心理关 叫做人际关系。 系,叫做人际关系。
20112011-6-28
(二)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分
认知、情感和行为 认知、
(三)人际关系的分类
心理上 阅历上
心理成熟,有主见。 有独立的愿望, 心理成熟,有主见。 有独立的愿望,不能控制自 己的情绪。 己的情绪。 饱经风霜, 饱经风霜,有丰富 的人生经验。 的人生经验。 父母掌握更多的知 识,但许多知识已 显得陈旧。 显得陈旧。 只是学生, 只是学生,未真正走上大千 社会。 社会。 生活知识比家长少, 生活知识比家长少,信息技 术和家长在同一起跑线上。 术和家长在同一起跑线上。
社会心理学 第六章 人际关系
关系是指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 关系 互相依赖。当两个人的互赖性很大时,我们 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 A B A B
从独立到互赖是亲密关系发展的轨迹
自我延伸的证据:1、归因过程中的行动者与观察者效应 自我延伸 2、资源分配,不分你我 3、亲密关系中的共有关系 4、自我图式 5、共有记忆 亲密关系中的依恋 依恋:安全型依恋 有最持久的浪漫关系 依恋 逃避型依恋 对关系的责任感最低 焦虑-矛盾型依恋 浪漫关系持续时间最短
亲和需求可以提供六种重要的筹赏
• • • • • • 依恋 社会整合 价值保证 可靠的同盟感 得到指导 受教育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感情需要: 表现为在感情上与他 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 舒茨认为,每种人际关系需要的强度都 应处于一个较适宜的水平,欲求不足或 欲求过度都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与维持。 人满足三种人际关系需要的方式有主动 和被动之分。三种基本人际关系需求与 主动和被动两种满足方式组合起来,就 构成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第七章: 人际交往
一、人际关系的内涵
(一 )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形成 的直接心理关系,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 好恶喜厌,远近亲疏,即心理距离。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因此 它根本上受着经济、政治、法律等关系 的制约,而这些社会关系又总是通过人 际关系具体地,鲜活地表现出来,对人 们的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冲突的层次与类型 布瑞克(H.B.Braiker)等学者区分 了三个层次的冲突: 第一层次是特定行为上的冲突,即双方 对于某个具体问题存在不同意见,; 第二层次是关系规则或角色上的冲突, 即双方对于如何处理双方的关系,在关 系中各自的权利、义务有不同的理解; 第三层次是个人性格与态度上的冲突, 这往往涉及到双方人格与价值观的差异, 因此是比较深层次的冲突。
(3)由一方发出的同意、合作、友好等 行为,导致另一方的协助、温和等反应; (4)由一方发出的尊敬、信任、赞扬、 求援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劝导、帮助 等反应; (5)由一方发出的害羞、礼貌、服从、 屈服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骄傲、控制 等反应; (6)由一方发出的反抗、怀疑等行为, 导致另一方的惩罚、拒绝等反应;
(2)合作与竞争对个体的影响 有不少研究表明,在合作条件下,群 体成员之间能建立和保持友好协调的 人际关系,个体的活动效率因此得到 了提高。 也有很多的研究证明,由于竞争能够 使个体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激发强 烈的行为动机,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所以它同样可以大大提高个人的活动 效率。
(3)竞争的心理优势 合作与竞争对个体的行为都具有积极作 用。但如果做进行一项活动,既可以相 互合作,也可以相互竞争,人们更愿意 选择那种方式呢?迄今为止对此问题的 研究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在没有特 别引导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优先选 择竞争,即便在合作是最好的策略的情 境下也是如此。
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结果,也是 进一步交往的基础。 人际关系反映了人们寻求满足自己 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 关系的变化发展,取决于交往双方 的需要被相互满足的程度。 人际关系既是个体之间的一种心理 关系,也是一种群体心理现象。
(二)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分
2.功能主义人类学 英国人类学家詹姆斯· 弗雷泽认为原始社会中盛 行的交表婚姻就是由经济动机所引发的一种交 换行为。特定文化的社会结构模式(如婚姻模 式)实际上反映了人们的经济动机,并且资源 拥有的不平等会导致群体的地位与权力的分化。 马林诺夫斯基则发现,在原始社会支配经济生 活的原则是基于社会义务的互惠性交换。原始 人在互惠性的交换中所追求的并非是物质上的 最大获利,而是社会性和礼仪性的声望与价值 的满足。即存在着物质的交换,同时也存在着 非物质的、符号的交换。促动符号交换的是人 们的社会动机。
四、社会交换理论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一)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源头 1.功利主义经济学 功利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 斯 密和大卫· 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他们认为唯利是图是一般的“人性”, 人们在自由贸易和市场竞争中与他人交 易时,总是理性地追求最大的物质利益, 并理性地选择那种代价最小但获利最大 的行为。
行为表现
A型 主动型
主动于他人交往 主动支配他人 主动对别人表示 亲密
B型 被动型
期待他人接纳自己 期待别人领导 期待别人对自己表 示亲密
需要性质
包容需要 控制需要 感情需要
2. 人际关系的四种模式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P.费斯克提出人际 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1) 共享:由团体成员共享情感与资源, 不分彼此。 (2) 权威排序:依据年龄、阶层、地位 等形成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 (3) 对等互惠: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 报与交易的平衡。 (4)市场定价: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 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
(7)由一方发出的攻击、惩罚、不友 好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敌对、反抗 等反应; (8)由一方发出的激烈、拒绝、夸大、 炫耀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不信任、 自卑等反应。
(三)人际关系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 长期关系与短期关系 长期人际关系一般都与人们的重要社会 角色关系相交织,所涉及的都是人们生 活中的重要他人,关系双方从社会角色 上与情感上都有较强的相互依赖性。因 此,相互关系的好坏对双方行为的影响 持久而深远。 短期人际关系则是人们在偶然生活事件 中发生交往所产生的。在这种关系中彼 此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具有偶然性、一过 性,因而往往只影响个人具体的、表面 的行为。
(二)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是指把有关自我的信息,自己内心 的思想和情感暴露给对方。 自我表露是一个强有力的“信任”表征,具 有很强的象征性,可以增加他人对自己的喜 欢。 自我表露具有扩散效应,可以引发对方也做 自我表露,从而增进相互的了解、理解和信 任以及感情上的接近。 自我表露必须依据彼此关系的性质和意愿进 行,在表露的速度、范围和深度等方面与对 方基本保持一致与对等。 自我表露一般要避免涉及“隐私”。
2. 社会角色与人际影响力 社会角色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在人际 关系上的影响力存在着大小强弱。 一般情况下,居于社会有利地位, 掌握更多社会资源的一方,其人际 影响力比相对社会地位较低,掌握 社会资源较少的一方更大。相应地, 由于人际关系的双方影响力不均衡, 因而这种关系对彼此的意义也不同。
3. 个人性与非个人性关系 个人性的关系指以个人情感目标为中心 建立起来人际关系;以个人情感之外的 目标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非个 人性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个人性关系对人的态度与 行为的影响较大,并且总是在长期交往 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实现的。 而非个人性关系对人的态度与行为的影 响较小,而且是间断性的,是通过交往 目的是否达成来实现的。
竞争——
竞争则是指互动的个体为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 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行为。 竞争的产生也必须有一些条件: ——要有一个共同争夺的物质目标或精神目标; ——竞争各方争夺的必须是同一对象,否则就 不会发生竞争; ——竞争必须要有公平的规则,不能采取非法 手段故意损害对方; ——竞争总有成败,成功方在客观上会给失败 方造成利益上的损害。但只要是公平竞争,就 为社会规范所允许。
心理学家多伊奇(M.Deutsch)根 据冲突的不同基础区分了以下五种类型 的冲突: 平行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存在客观 的分歧,而且双方都准确地知觉到了这 种分歧。 错位的冲突。在此种情况下,一方可能 有一个客观的理由,而且知觉到冲突的 存在,但是却不直接针对真正的问题本 身。
错误归因的冲突。这种冲突是指虽然
人际关系包含着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
成分。 1. 认知成分 认知成分是个体对相互关系状况的认识 和理解。包括对自—他关系和对他—他 关系的认知。 2. 情感成分 情感成分反映了个体对彼此交往的态度 与关系的体验和满意程度。
情感的好恶喜Biblioteka 常常决定着关系的远近亲疏。因而,鲜明的情感色彩是人际关 系的核心特征。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之间的情感倾向 可以概括为两大类: (1)联合的情感。这是使人们彼此接近 或吸引的情感。 (2)分离的情感。这是使人们互相排斥 或对立的情感。
费斯克认为,上述四种模式是人
际关系的原型,在社会生活中, 人们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组 合这四种基本模式,建构出复杂 的人际关系。并且这四种模式本 身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但在占 主导的模式,各种模式的应用范 围等方面则可能因文化不同而有 所不同。
(二)人际关系的动态分析 1. 人际冲突 (1)冲突的含义 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具体表现为有关 联的个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 甚至争斗的关系。 导致人际冲突的原因很多。当相互关联 的人们之间在利益、态度、动机、价值 观、期望或实际行动等方面存在不一致 或不相容,同时彼此也意识到这种矛盾 时,就产生了人际冲突。
卡车运输竞赛游戏实验的路线图
三、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一)人际吸引 1. 邻近律 大量研究表明,在空间上的邻近能够导 致人们之间的吸引与喜欢。因为邻近使 人们可以经常进行有益的互动,更加熟 悉。 2.对等律 人们之间的喜欢与吸引通常是相互的, 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3. 相似律 人们在年龄、职业、经历、兴趣、态度、 人格、信仰、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就能促进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其中, 态度、价值观的相似最重要。 4. 互补律 如果交往双方在需要、能力、气质、人 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正好构成一种互补性 关系,能够互相满足的话,也会产生强 烈的吸引力。
B. 回避。当双方希望尽量不使冲突公开化,不 使关系恶化,即可运用回避的方式来处理冲突, 彼此都放弃各自的需求、利益或观点。 C. 顺应。这是一种放弃自己的需求,完全向对 方让步,以便维持关系的方法。 D. 妥协。双方都放弃自己的部分利益,或在观 点意见上作出谦让,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对 方,产生一种没有绝对的赢家与输家的结果。 E. 合作。这是一种最具有建设性的方法,双方 将冲突作为需要共同妥善处理的问题,彼此之 间或者尽量求同存异,或者创造新的契合点, 努力寻求双赢的结果。
2.人际合作与竞争 (1)合作与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合作—— 合作是指互动的个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 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利己又利他的结果得以实 现的行为。 形成合作关系必须具备四个主要条件: ——有共同的目标,合作者对目标实现的意义和 实现的途径要有一致的看法; ——合作者要具备与目标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合作者在行动上要相互配合,并且能够提供 和会使用其相互配合的物质手段; ——对合作各方的合理权益必须事先协商约定, 并在合作过程中予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