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管理新规评析-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框架及专项债政策解读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框架及专项债政策解读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框架及专项债政策解读一、地方政府性债务主体地方政府举债主体为省级政府,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方式举债,除此以外不得通过其他任何方式举借债务,即政府债务不得通过企业举借,企业债务严禁由政府偿还,债务偿还时需遵循谁借谁还、风险自担原则。

二、政府债务划分按偿债资金来源划分,地方政府债务分为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

一般债券是地方政府为了弥补一般公共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地方债券,可缓解地方政府临时资金紧张,因此,一般债券主要投向没有收益的项目。

专项债券是地方政府为了建设某专项具体工程而发行的债券。

因此,专项债券主要投向有一定收益的项目。

按专项债券是否明确用途,专项债券又可分为普通专项债(未明确用途,用于调节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债券)和项目收益专项债(明确用途对应到项目或其他非标准化品种,通过项目自身产生收入自平衡的专项债)。

2017年以来,我国试点专项债,强化项目收益和融资自求平衡的管理理念,目前已发行的项目收益专项债包括但不限于土储、收费公路、棚户区改造和高校债等。

按债券用途划分,地方政府债务分为新增、置换和再融资债券三类,其中,仅新增债券能为基建投资提供增量资金。

三、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及偿还一般债券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其本金可通过发行一般债券等偿还,利息则不可。

专项债券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通过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偿还,其本金还可通过发行专项债券等偿还,利息不可。

若执行中某专项债务所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不足以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可以从相应的公益性项目单位调入专项收入弥补。

四、举债规模根据《关于对地方实行限额管理的实施意见》(财预[2015]225号),年度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上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加当年新增债务限额(或减去当年调减债务限额),并将债务限额划分为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

债务总限额的确定系由国务院确定,全国人大批准,如需调整新增,需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

隐性债务化解文件汇总(3篇)

隐性债务化解文件汇总(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有效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本汇总旨在对相关文件进行梳理,以便全面了解我国隐性债务化解工作的进展和方向。

二、中央层面政策文件1.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该文件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总体要求、具体措施和责任分工,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债务规模,规范债务融资行为。

2. 《关于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该通知强调要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严格限制地方政府通过违法违规方式举借债务,加大对违规举债融资行为的查处力度。

3. 《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行为的意见》(财预〔2018〕2号)该意见要求各地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4. 《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9〕57号)该通知再次强调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债务限额管理。

三、地方层面政策文件1.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化解债务风险争取中央政府债务限额置换支持的通知》(赣府发〔2024〕1号)该通知要求江西省积极化解债务风险,争取中央政府的债务限额置换支持,以应对存量的隐性债务问题。

2. 《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津政发〔2024〕1号)该意见要求天津市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加强债务限额管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3. 《关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的实施方案》(辽政发〔2024〕1号)该方案要求辽宁省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明确化解目标、任务和责任,确保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4. 《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通知》(桂政发〔2024〕1号)该通知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债务融资行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后疫情时代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研究

后疫情时代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研究

14决策探索2021.4下后疫情时代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研究 文/李婧【摘要】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后疫情时代下,地方政府如何做好防范债务风险,控制债务规模,妥善管理债务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后疫情时代下河南省地方政府的债务现状和债务水平,并提出建设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的相关建议,以帮助河南省各地方政府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债务管理;地方政府新冠肺炎疫情给地方政府防范债务风险带来了阻碍。

因此,在后疫情时代下,如何积极有效地防范债务风险和保持当地经济稳定增长等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笔者在分析河南省地方政府的债务现状和债务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的相关建议,以帮助河南省各地方政府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一、河南省各地级市政府的债务现状(一) 河南省各地级市政府的债务现状随着疫情影响的加剧和债务管控的加强,以及地方民生工程的需求,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河南省各级政府债券发行数量不断上升,债券规模不断增加,在总量上位于我国中上水平。

截至2019年年末,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总量余额达到7910.1亿元,比2018年增加了1368.8亿元,增加幅度达到20%左右,增幅比例远超之前,而且在不断提高,但增幅比例仍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

从总量的排名来看,总体债务的规模在全国范围内提升一位,位列全国第十二位,虽然与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相比,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然而整体的债务比率并没相差多少。

探索前沿的体验,提高社会评价,扩大社会影响力。

五、共享经济存在的问题(一)法律尚未完善,缺乏市场监管共享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就像共享单车这种模式,在发展初期总会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在这一方面,各领域具体法律法规还尚未完善,缺乏市场监管,制定的新政策法规难以适应共享经济新业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共享经济的发展速度。

连云港市政府债务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连云港市政府债务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表12015—2019年连云港政府性债务余额情况表(单位:亿元)连云港市政府债务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蔡阳,周宏达,舒心(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1)摘要:本文以连云港市政府债务为研究对象。

首先界定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然后通过对连云港市政府债务规模、结构以及支出方向的分析,探讨连云港市政府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连云港市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债务;连云港;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21-04-12基金项目: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及风险防范路径研究,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0SJA1714)阶段成果;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连云港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及风险防范路径研究,连云港市科协软课题研究资助项目(Lkxqt2032)阶段成果作者简介:蔡阳(1978—),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实践;周宏达(1986—),男,硕士,经济师,连云港市财政局从事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舒心(1988—),女,硕士,中级会计师,连云港市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管理处。

美国学者保罗·萨缪尔森最早明确界定并详细阐释了政府债务和私人债务之间的区别。

90年代,世界银行高级顾问汉娜将地方政府债务归为直接债务、或有债务、显性债务、隐性债务四种类型。

国内学者也分别从法律的角度(赵全厚,2011),债务取得方式的角度(贾璐,2012)界定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内涵。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性债务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刘尚希等(2012)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并且将地方政府债务按照政府与债务的关系划分为直接责任、连带责任和救助责任三种类型的政府债务。

一、连云港市政府债务情况现状分析(一)政府债务规模和结构分析2015—2019年度连云港市政府债务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见表1、图1)。

连云港市政府债务的增加主要反映了近5年来通过合规融资渠道(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项目的建设资金需求,但是目前资金仍面临很大缺口。

权威解读2019年基金备案新规

权威解读2019年基金备案新规

权威解读:2019版《备案须知》2020-01-10 17:2912月23日,为进一步完善私募投资基金备案公开透明机制,提高私募投资基金备案工作效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更新版《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

自发布后,多家机构迅速对新版《备案须知》做出解读,其中对新须知理解不尽完善。

沙湖金融作为元禾控股在投融资服务板块的重要布局,为众多机构提供了全面、专业的基金服务,在与协会多次沟通推敲后发布2019版本《备案须知》解读,对三十九条条款,包括相对比较重要的以及曲解较多的四、十、十一条,逐一做出详细解读。

此版备案须知在2018版的基础上进行修正,过渡期为4个月,从2020年4月1日起,正式执行。

新版《备案须知》在整体框架上分为两个大章节,一到二十九是总体上针对所有私募基金的总体要求。

三十到三十九是针对证券类和股权类(含创投类)的具体特殊要求。

具体解读如下:(一)【法律规则依据】私募投资基金在募集和投资运作中,应严格遵守《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备案管理规范1-4号》、《私募投资基金命名指引》、《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等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

解读:再次明确《备案须知》的依据及上位法等。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保留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证监体系下新八条的重要性。

(二)【不属于私募投资基金备案范围】私募投资基金不应是借(存)贷活动。

下列不符合“基金”本质的募集、投资活动不属于私募投资基金备案范围:1. 变相从事金融机构信(存)贷业务的,或直接投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2. 从事经常性、经营性民间借贷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方式从事上述活动;3. 私募投资基金通过设置无条件刚性回购安排变相从事借(存)贷活动,基金收益不与投资标的的经营业绩或收益挂钩;4. 投向保理资产、融资租赁资产、典当资产等《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七)》所提及的与私募投资基金相冲突业务的资产、股权或其收(受)益权;5. 通过投资合伙企业、公司、资产管理产品(含私募投资基金,下同)等方式间接或变相从事上述活动。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重点及改革建议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重点及改革建议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重点及改革建议温来成贺志强(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2206)内容提要: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地方债风险主要来自隐性债务,这已在社会各界达成共识。

为了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转化为全国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甚至债务危机、社会危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广义隐性债务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理论认识上的分歧和治理的阻力,并通过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梳理认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国有事业单位2015年以前形成的历史债务、养老金缺口债务应是现阶段治理的重点。

最后,本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的五个政策选择,即积极推进风险识别统计制度、动态监测评估制度、隔离制度、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投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

关键词:隐性债务治理重点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544(2021)03-0010-07〔收稿日期〕2021-03-23〔作者简介〕温来成,中财-中证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财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政投融资、城市公共财政管理;贺志强,财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

近年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风险主要来自隐性债务。

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还在继续蔓延,债务风险治理的形势依然严峻。

基于此背景,本文从广义隐性债务出发(有别于当前按照政策文件精神定义的隐性债务),就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的重点及改革建议这一问题,展开专门探讨。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理论认识的分歧与治理的阻力(一)概念的不同理解认识和理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内涵,既是研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重要前提,也是精准测度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基础,以及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关键。

在国际上,世界银行专家汉娜认为,政府隐性债务是政府基于维护社会稳定、公平等道义上的责任,负有一定救助义务的债务。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12), 2090-2097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9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19.812286The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FutureDevelopment Trend of Local GovernmentDebt in ChinaYajie ShuHistory and Administration School,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Received: Dec. 10th, 2019; accepted: Dec. 24th, 2019; published: Dec. 31st, 2019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sharp increase in local debt has not only brought huge debt risks and credit crises to society, but even undermines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the local economy. The problem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in China is also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in China,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in China, analyzes the causes of local debt problems, and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local debt according to some new poli-cies of the current government.KeywordsLocal Government Debt, Debt Size, Finance, Local Debt Problem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舒雅洁云南师范大学,历史行政学院,云南昆明收稿日期:2019年12月10日;录用日期:2019年12月24日;发布日期:2019年12月31日摘要近年来,地方性债务的急剧增加,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债务风险和信用危机,而甚至是破坏了地方经济的平稳运行。

我国地方债发展历程、成效及问题

我国地方债发展历程、成效及问题

我国地方债发展历程、成效及问题我国地方债的发展历程、成效及问题一、发展历程地方债是地方政府以其自身信用为基础,通过发行债券进行借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自1994年开始,我国地方政府开始试点发行地方债,到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地方债。

地方债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期试点阶段(1994年-2002年):开始试点发行地方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规模较小。

2. 制度建设阶段(2002年-2013年):相继出台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加强对地方债务管理的规范与监督。

3. 改革扩大阶段(2014年-至今):2014年起,国家开始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改革地方债券市场,建立了地方债市场报价系统,推动地方政府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和规范化发展。

此后,地方债券发行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全国发行地方债券达到4.34万亿元。

二、成效发展地方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善。

1.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债的发展给地方政府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使其能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 促进就业和消费: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进而促进了消费市场的扩大。

3. 促进地方债券市场发展:地方债券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有助于完善市场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

发展地方债券市场还能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提升地方政府融资方式的市场化水平。

三、问题地方债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1. 隐性债务风险:地方债务规模庞大,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等方式举债,形成了大量隐性债务。

隐性债务的逐年增加,给地方政府的未来还债压力带来不确定性,存在系统性风险。

2. 地方债务管理不规范:一些地方政府违规发行债务,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债务限额,违背了债务审批管理制度。

2019年二胎政策停止 地方政府债券遇冷探析

2019年二胎政策停止 地方政府债券遇冷探析

《2019年二胎政策停止地方政府债券遇冷探析》摘要:二级市场是债券的流动市场,地方债二级市场交易冷清的境况也反映出地方债流动性差的特点,一般而言,持有债券可以获得这样两个收益:利息和资本利得,利率除了包括债券本身的息票利率之外,市场利率是重要的指标,而市场利率则受到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

然而由于经济增速下滑,再加上为了刺激经济而实施的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使得2009年国家财政面临较大的赤字压力。

为缓解中央财政的收支压力,今年3月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但与此前各方的热情相比,地方政府债券在市场上遭受了寒流。

与一级市场的认购活跃度相比而言,地方政府债券在二级市场上则面临着交易冷清的尴尬境地。

■ 债券发行现状按照规定,地方政府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代办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具有“小国债”的性质,因此在发行之前各方预期地方债会受到市场追捧。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除了在一级市场认购度较为活跃之外,二级市场普遍面临着交易冷清的尴尬。

7月6日,宁波、深圳、新疆(二期)、山东(二期)、辽宁(二期)政府五地共计119亿元地方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发行,最终发行利率为1.79%,认购倍数约为1.5倍。

至此全国已有34个地方政府发行了总计约为1624亿元的债券,占全年计划发行总额2000亿元的81.2%。

从地方政府债券票面利率以及认购倍数来看,随着时间的变化票面利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然而认购倍数却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1.5倍至1.6倍左右。

然而从二级市场来看,由于地方债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托管量极小,因此其受到社会公众关注较少。

但即使在银行间市场,地方债也普遍面临着交易不活跃的现象。

来自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上市交易的地方债中,有18只地方债仅有1天存在结算记录。

关于做好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通知

本文共计3668字关于做好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这是一篇关于做好20XX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是两会感刚刚结束后的一大举措,政府债务管理工作应该怎么开展呢?这篇范文一起看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发挥政府规范举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现就做好20XX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严格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债务风险,各地要落实属地责任,堵住“后门”,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

- 1 -。

财政部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的通报-

财政部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的通报-

财政部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的通报正文:----------------------------------------------------------------------------------------------------------------------------------------------------财政部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的通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以下简称隐性债务)问题终身问责、倒查责任的要求,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加强监管力度,严肃查处新增隐性债务和隐性债务化解不实(以下简称化债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推动有关地方和部门切实开展问责工作,形成有效震慑。

为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以儆效尤,现将其中8个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通报如下:一、安徽省安庆市化债不实、新增隐性债务。

2019年11月,在未征得相关贷款金融机构同意的情况下,安庆市有关单位根据安庆市人民政府会议研究决定,与安庆市同庆实业有限公司签订补充协议,将已用于质押融资的原棚户区改造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协议的合同额进行变更,对其中的371.76亿元直接删除作为化债处理,造成化债不实。

2020年4月,安庆市人民政府下属的同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发行中期票据募集资金,其中3.5亿元用于偿还前期隐性债务利息,约定该笔融资由政府承担,造成新增隐性债务。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安徽省监察委员会依纪依规组织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

对时任安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某某批评教育;对时任安庆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华某某给予政务记大过处分,并调整职务;对时任同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沈某政务警告处分;对其他相关人员一并进行了处理。

二、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假借医院采购药品名义新增隐性债务。

2018年3月,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根据浉河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以采购药品为由向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阳分行贷款2.5亿元,用于支付应由财政预算安排的新院项目工程款,造成新增隐性债务。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及风险研究评述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及风险研究评述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及风险研究评述广东金融学院财政系马克和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洪蕴摘要: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比较突出,对我国经济的安全性和社会的稳定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坚持财政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效识别和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本文立足既有研究成果,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概念、规模和分类着手,系统梳理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研判、产生机制和防控研究等相关文献,并在简要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风险研判与防控中图分类号:F2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65-3171(2020)21-0092-13党的十九大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打赢三大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其中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关系到国家财政可持续发展。

因此,系统研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财政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从多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

为深入了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本文拟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梳理。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概念界定及规模测度(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概念界定李升(2012)认为,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经历了政府性债务(2014年前)到地方政府债务(2015年)再到隐性债务(2017年)的变化过程。

其中,中央政治局会议于2017年7月24日首次提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刘尚希(2015)认为,由于当前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没有权威阐释,导致底数不清,使得或有债务代偿概率无法测算分析,也无法全面准确揭示其风险。

刘尚希和赵全厚(2002)认为,我国的隐性债务主要包括社保缺口、政府投资项目的未来支出责任、经常性支出等直接隐性债务,以及重要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危机救助等或有支出责任;而且还认为,地方隐性债务主要是或有债务,而不能直接认定为政府债务。

Polackova(1992)提出财政*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地方收入体系重构研究"(Nv.87BJY873);广东省普通高校省级重点学科科研项目"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广东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与管理模式效力研究”(Nv.2019-GDXK-0050);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广州市民营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Nv.2019GZYB59)。

第九章政府债务管理

第九章政府债务管理

20
(3)国债偿债率
即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
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总
额)×100%
这一指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10%左右。
2019/6/26
财政学 第九章
21
(4)国债依存度
即当年国债发行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债务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
角度看(国债效应)
从 国债效应来看(收入效应、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 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这种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 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
2019/6/26
财政学 第九章
16
(二)国债的效应
1.国债的资产效应——即国债持有者将其所
持有的国债看作是其所有的资产,而且是能够增值的资产。
二、政府或有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一)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 (二)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2019/6/26
财政学 第九章
31
第四节 地方政府债务
一、地方公债的含义
地方公债是指由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
所承担的债务。 地方公债有狭义的与广义之分。 其理论基础就是财政分权制,即“一级
2019/6/26
财政学 第九章
33
(2)收入债券
是以政府资助项目的受益为担保而发行的 债券。
2.短期地方政府公债
地方政府发行短期公债的主要目的是平衡 政府财政的季节性收支,因此,其大多与预 付税款券和预付收入券的形式存在,用于弥 补财政收入与支出的不同步所造成的差额。
2019/6/26
2019/6/26
财政学 第九章
13
四、公债的发行与偿还 (一)公债的发行 1、公债发行的价格的确定 (平价发行、折价发行和溢价发行) 2、公债发行利率的确定 (市场利率水平、国债本身的特性,

地方债务置换日期(3篇)

地方债务置换日期(3篇)

第1篇一、引言地方债务置换,作为我国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优化债务结构、防范债务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回顾地方债务置换的历史,分析其政策背景和实施效果,并对未来地方债务置换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地方债务置换的历史回顾1. 初创阶段(1990年代)1990年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逐渐显现。

当时,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财政和举借债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由于土地财政收入不稳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膨胀,导致债务风险加大。

为缓解地方债务压力,1994年,国务院决定开展地方债务置换试点。

通过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转换为地方政府债券,实现债务期限的延长和利率的降低。

2. 发展阶段(2000年代)进入21世纪,我国地方债务置换政策得到进一步发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刺激经济增长,中央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张。

在此背景下,地方债务置换政策逐渐完善。

2009年,财政部出台《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原则、程序和资金用途。

此后,地方债务置换规模逐年扩大,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手段。

3. 完善阶段(2010年代)2010年代,我国地方债务置换政策进入完善阶段。

一方面,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防范债务风险;另一方面,地方债务置换政策不断创新,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的需要。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范围、程序和条件。

此后,地方债务置换政策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三、地方债务置换的政策背景和实施效果1. 政策背景(1)优化债务结构:通过债务置换,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利率,延长债务期限,优化债务结构,减轻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2)防范债务风险:通过债务置换,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保障地方经济平稳运行。

(3)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债务置换,为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债管理新规评析
近 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
融危机以来,尤其是在“4 万亿”追加投资后,地方政府性债务 通过各种方式快速扩张, 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一大 隐患。

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存在债台高筑、资不抵债、违规融资、变 相融资等问题,同时,地方债缺少统一监测和管理制度,具有隐 蔽性等特点, 部分地方债随时有恶化的可能。

由此可见债务规模 并不是衡量地方债风险的唯一重要因素, 判别真实债务和投资项 目的可持续性, 以及地方政府债务偿还能力十分重要。

虽然从总
体而言,地方债总量仍然可控,尚属安全,但并不意味着地方债 没有风险。

尤其是随着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或下行期, 增速已逐步放缓,地方财政依靠出售土地收入将不可持续 ; 而随 着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推行, 地方税收结构和水平也面临改变。

另 一方面, 伴随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广泛增加, 地方财政支
化,出现失控,一旦形成资金链断裂时,就极有可能引发局部性 金融风潮,加剧地方债的违约风险。

正是鉴于地方债可能产生的违约风险, 中央已将防范地方债
理的意见》,全面部署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地方债 问题是中国政府过去几年来面临的一大难题。


2008 年世界金
财政收入 出在财政预算中的占比也势必随之加大。

当这种情况进 步恶
务风险作为今年的六大任务之一,地方债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
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减轻和消弥地方债风险,中央曾三次
大规模审计地方政府性债务,但每次公布审计报告时,政府却并未同时宣布解决地方债问题的方案。

由于缺少统一监测和统一管理制度,总计为18 万亿元的地方债问题始终难以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法。

为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不仅通过明确举债主体、规范举债方式、严格举债程序等措施,解决“如何借”的问题,而且通过控制举债规模、限定债务用途、纳入预算管理等措施,解决“如何管”的问题。

还通过划清偿债责任、建立风险预警、完善应急处置等措施,解决“如何还”的问题。

此外,为确保改革和调整的平稳,明确提出妥善处理存量债务,既要确保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又要切实防范风险。

今年约2.4 万亿元地方债到期,是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最大的一年,《意见》也因此备受关注。

《意见》出台标志着地方债管理的完整制度框架基本建成,意味着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经济的地方债问题开始得到实际性解决,也意味着财税改革总体方案关于规范地方债管理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规范举债方式,解决“如何借”问题。

地方政府以前多通过
上万家融资平台公司举债,为了彻底堵住这一管道,意见》不仅重提“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更是强调了“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可以预计未来有政府信用背书的
城投债”将不复存在。

此外,《意见》强调,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而不是企事业单位等举借。

在“堵暗道”的同时,政府也在“修明渠”。

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建立规范的举债融资机制,疏堵结合。

不久前获通过的新《预算法》,增加了允许省级政府举借债务的规定。

意见》明确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权限。

当前地方政府往往通过融资平台公司举债,如何规范“怎么借”,成为加强地方债管理的一大突破口,也有助于推动地方举债的规范化。

《意见》就举债主
体、举债方式、举债规模、举债程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方面,明确举债主体。

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以适度举债,市、县确需举债的只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代为举借。

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

另一方面,规范举债方式,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

对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的一般债务,发行一般债券融资,主要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 对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的专项债务,发行专项债券融资,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

同时,积极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项目建设并获得合理回报,既拓宽社会
资本投资管道,也减轻政府举债压力。

此外,严格举债程序。

地方政府在国务院批准的分地区限额内举借债务,必须报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

《意见》还明确了谁借谁还的原则,并强调“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

不过,若地方政府难以自行偿还债务时,本级和上级政府也要切实化解债务风险,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解决“如何管”问题。

由于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债务不是规范的债务,实际管理中存在无从下手的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提高资金效益,一方面要控制举债规模,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另一方面限定债务用途,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此外,还要纳入预算管理。

《意见》明确指出,将一般债务收支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将专项债务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或有债务确需政府承担偿债责任的,偿债资金要纳入预算管理。

完善应急处置,解决“如何还”问题。

从近年地方债审计和公布结果看,一些地方存在偿债责任不清、偿债意识不强、偿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对此,《意见》要求建立地方政府偿债约束机制:划清偿债责任,建立风险预警,完善应急处置。

高达18 万亿元的存量债务怎么还?《意见》给出了具体偿
还方式:财政资金、项目自营收入、地方债券、PPP模式以及处置政府资产等,存量债务可以多渠道偿还。

首先,对地方政府应
当偿还的债务区分为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经国务院批准后纳入预算管理,偿债资金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规范管理。

其次,对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各地区可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以降低利息负担,优化期限结构。

再次,对已经到期的地方债,《意见》强调要减少行政干预,尤其是不得转嫁偿还责任和逃避债务。

对于项目自身收入不能够偿还的债务,政府可以通过依法注入优质资产、加强经营管理、加大改革力度等措施,提高项目盈利能力,增强偿债能力。

对确需地方政府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偿债责任,必要时可以处置政府资产偿还债
务。

新老转换顺利衔接,避免后续资金缺位。

在经济进入“新常
态”的宏观背景下,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否有可能导致在
建项目因资金问题出现“烂尾”工程?为此,意见》对确保在建项目后续资金提出了明确措施,要求地方政府统筹各类资金,优先保障项目续建和收尾。

允许地方申请发行政府债券置换高利率短期债务,降低利息负担,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

对重新审核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在建项目,有融资协议的允许继续按协议融资; 确实没有其他建设资金来源的,鼓励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或通过地方政府债券解决后续融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