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分析课件
决策者
一位或数位 一位或数位
备选方案
有限
有限
效用(价值) 一 致
一致
结果
确定性或风险 不确定
概率
可计算
不可计算
结构不良 许多 无限 冲突 未知
不可计算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分析
三、政策问题建构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边界分析 要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划定研究对象的
边界,确定问题所涉及的范围,使得问题在 边界内成为一个统一体。
“有效地阐释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分析
(二)政策问题建构的步骤
1、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势” 2、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3、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4、以“问题陈述”建立“形式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分析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分析
(三)问题建构过程中的“第三类型错误”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分析
一、政策问题建构分析
(一)政策问题建构的意义 构建政策问题是政策分析人员在不同利益 相关者所持有的相互分歧的意见中连续地、 反复地探究问题的阶段。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分析
政策问题建构是最关键的一环,对问题进 行明确和系统的阐释是探求问题解决方案的有 效途径。
“没有解决方法就等于不存在问题吗?”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分析
1、在问题搜索阶段,过早停止搜索或不能完 成搜索,可能造成元问题选定错误。
2、在界定问题阶段,应选择正确的世界观、 意识形态或传说时,却选择错误。
3、在详述问题阶段,解释实质问题的模型选 择错误。
以上都可能造成:解决错误的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分析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与结构类型
通过本讲,您应该能够掌握:
【学习】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
3、社会问题的主观认定经常存
在分歧
如对贫困这个社会现象的认定:
一些人认为根本不是社会问题。
如果没有穷人,谁去买那些便宜的食品?谁去 雇用那些收费低廉的医生和律师?社会救济和 福利工作人员到哪儿去找工作?一些以穷人为 主体的政治团体和党派何以在社会中存在?在 他们看来,社会是一个等级的社会,必然存在 贫富之间的差别,贫困是有利于社会均衡发展 的一种自然安排,它起到的是一种积极的作用, 破坏这样一种均衡可能会带来更多、更严重的 社会问题。
整理课件
2.主观性和人为性
社会问题基于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切 身感受以及分析研究和其他主动行为才 得以上升到政策问题的高度,因而必然 更具有主观性和人为性
同一状况,不同的人群因不同的标准、 价值、利益和规范,就有不同的认识
整理课件
不同国家对问题的认识不同
在讨论核能政策问题时,美国政治家商讨价格 控制、市场机制以及核电厂的所有权问题;而 法国政治家则关心私人收益、工人的健康以及 国家能力的执行;瑞典的政治领袖则讨论应该 建设12个还是13个反应堆的问题。瑞典人很少 提出所有权和国家能力的问题,美国人几乎不 考虑国家能力或反应堆的精确数量问题,法国 人从不置疑市场中的政府干涉问题。
整理课件
若对这些新闻的性质加以解释,可以说在1930 年之前,报道的主旨更多的是猎奇和娱乐而不 是提出警告。而评论专栏和“读者来信”这两 部分对这方面的情况则极少或根本没有提及。 1930年之后,这三家报纸对这一问题的评论文 章日渐增多,而读者来信中反映这方面情况的 也变得相当普遍。无论是新闻的连续报道,还 是评论版的评论文章,都反映出对拖车营地问 题的忧心忡忡,而且从多种角度对公众提出了 某种警告。
整理课件
04第四章 公共政策
(二) 政策工具类型
1. 强制性政策工具
强制性政策工具也称为指导性政策工具,它是借助国家或 政府的权威及强制力,迫使目标群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 某种行为。
(1) 规制。
规制指的是一种活动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政府对个人和机 构提出要求或 规定某些活动,并经历一种连续的行政管 理过程。
8)国家行政学院张金马 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
个人行为的准则或指南。其表达的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 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 声明、指示,以及行动计 划与策略等。
9)我国学者陈振明
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 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 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 、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三) 公共政策的稳定性是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
追求稳定是任何一个政治系统的基本目标。公共政策作为政 治系统运行的中心、公共部门履行职能的手段和进行公共管 理的途径,必须保持稳定。
第二节 公共政策系统
一、公共政策主体
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公共政策主体的划分是美国学者詹姆 斯·E. 安德森在《公共 政策》一书提出的。他从政策主体 的身份出发,将其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
就美国而言,总统在立法方面的权威显然已经被确定, 委员会导致了国会领导的分散,加之缺少强有力的政党 权威,使国会越来越依赖于总统提出的立法建议。而且 ,国会还常常将一些非常重大的决策权授予总统,特别 是在需要高度集中的外交和军事领域,总统所拥有的合 法权力和行动自由比其在内政方面所拥有的 权力和自由 要大得多。
(四) 权威性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以其合法性为基础的,政策只有合法 化,才能具有对公众的约束力。
最新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案例剖析
【策划书】案例分析本案例取材于《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内容是国务院针对近日部分城市房价恶性趋势反弹的现状,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加快制定、调整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政策措施,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加强对各地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解读工作,以维护和推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下是运用公共政策学对于这项通知的案例分析:一、政策本质和特征此案例中,国务院针对“近期部分城市房价、地价又出现过快上涨势头,投机性购房再度活跃”状况,发布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这一政策的本质体现了我国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手段,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以加强房价的监管和控制,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而此项通知经由国务院进行发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它一经发布,便体现着国家意志,是政府对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恶性发展现状态而执行的强制经济政策干预手段。
二、政策系统的构成及环境政策系统的构成:在我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获得宪法和法律授权,享有公共权威,能够对我国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
因此,它作为这项“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的发布者,是此项政策的直接主体,在政策系统上属于政策制定系统,居于政策系统的核心地位,组织和领导着整个决策过程,并对最终这项通知进行发布执行。
与之对应的是作为政策客体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这些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是国务院发布此项通知时所指向的对象,它们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具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它们之间在市场监管和住房问题上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利益需求。
这些政策客体在政策系统中属于政策执行系统,在国务院发布此项通知后,将观念形态的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效果,按照各自的分工,根据通知要求自主开展工作,以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1。
公共政策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
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1)阶级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孤立的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3)超前性。
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
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显示出多样的特征.6)合法性.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
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2。
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方法
alysis)
类别分析法是一种用以澄清、界定和区分问题形势的方法。类别分析法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两个过程。逻辑区分是指将某种政策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过程。例如我们可将失业问题具体划分成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等三种类型。而逻辑归类正相反,将多种问题组合成一个大的类别。
(1)主张(Claim),立论者意图要诉求的目的或是企图合理化的论证结论,要回答类似“我们将向何处去”的问题。
(2)论据资料(Data),即任何研究或推断由之开始的材料或信息,要回答类似“我们拥有哪些证据”的问题。
(3)正当理由(Warrant),它是连接根据与结论的桥梁,要回答类似“从起点到目的应该采取怎样的路径”的问题,以保证主张的合理化。
认知图,是指将“想法”作为节点,并将其相互连接起来。它是以个体建构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其中的“想法”都是通过带箭头的连接线连起来,但连接上没有连接词,连接线的隐含意思是“因果关系”或“导致”,且没有层次的限制。它通常用来帮助人们规划工作,促进小组的决策。
12.思维导图(Mind Maps)与认知图 (Cognitive Maps)
思维导图最初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人巴赞(T.Buzan)所创造。它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人脑中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便于决策者思考问题,进行判断和推理。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冲刺押题笔记: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重点串讲(第四章)
北大行管视频课程+内部资料+最后押题三套卷+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点评=2500元育明教育包揽2008-2013年北大行管考研状元。
2008年,郭同学398分;2009年,冯同学418分;2010年,葛同学398分;2011年,周同学384分;2012年,王同学402分,2013年,郭同学402分。
育明教育: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冲刺资料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重点串讲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1.从本章开始就进入公共政策分析的过程模块阶段了,整个政策分析过程从政策问题的构建开始。
所谓“公共政问题的构建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
公共政策本质上是问题取向的,关心的就是解决社会问题,这一点我也提到过。
首先必须明白,政策问题是构建的,不是自然形成的。
政策问题远远不是社会问题本身。
2.本部分的内容包括: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问题的分类;政策问题构建的环节;政策问题论证的种类以及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的几种途径。
3.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更因为传统的政策研究忽视了对问题的分析,只把政策分析的任务看作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政策问题看成是特定的客观存在而忽视了它其实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传统的政策分析只重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也被忽略)所以导致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错误的问题,而不是错误的方法解决正确的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第三类错误”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概述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这里又说了一遍关于问题,社会问题的定义,我不再重复。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成为政策问题,这在前面也说过,有的不需政府解决,有的政府不能解决,有的政府不愿解决。
最终,公共政策问题的正式定义是: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关联性;主观性;人为性;动态性(育明教育注:邓恩的观点)1.关联性:政策问题往往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这增加了解决政策问题的难度,要求树立整体协调的观念2.主观性:一方面,一个社会问题能否成为政策问题依赖于人们对它的主观感知;另一方面,对某一政策问题认识的正确程度和深刻程度,(如何界定)依赖于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价值取向。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方法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方法1. 论证图解(Argumentation Mapping)图尔敏(S.Toulmin)注重于论证结构与论证模型的研究,这对于邓恩研究“政策论证”(Policy Argument)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他在1958年所著的《论证的使用》(Uses of Argument)中指出传统的逻辑不是充分理性的工具,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论证模式。
图尔敏的论证结构包含六个要素:(1)主张(Claim),立论者意图要诉求的目的或是企图合理化的论证结论,要回答类似“我们将向何处去”的问题。
(2)论据资料(Data),即任何研究或推断由之开始的材料或信息,要回答类似“我们拥有哪些证据”的问题。
(3)正当理由(Warrant),它是连接根据与结论的桥梁,要回答类似“从起点到目的应该采取怎样的路径”的问题,以保证主张的合理化。
(4)支持依据(Backing),对“正当理由”提出额外的支持,要回答类似“为什么此种路径是安全的”的问题,以增强“正当理由”的信度。
(5)合格者(Qualifiers),它是从依据和正当理由到结论的跳板,要回答“结论是肯定的得出,还是可能的得出”的问题。
(6)反驳(Rebuttal),指出无法从依据得出主张的因素,要回答类似“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我们应该放弃该路径”的问题。
作为一种政策分析工具,它的目的是引发辩论并形成一种开放式的交流,邓恩的政策论证模型也正是基于此种意义而告知人们如何使用有效的数据、主张、正当的理由和背景来构造和解析复杂的政策论题。
2.假设分析法(Assumptional Analysis)假设分析法是一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政策问题有效地整合为一体的方法。
由于其在方法上有综合性,所以它更适合于处理结构不良的问题。
这一方法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弄清分析人员、决策者、利害关系人各自对问题所做的基本假设;比较和评估这些假设;检视假设以及假设推论的政策问题在逻辑上的推演性;获得一项崭新的政策。
第四章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案例
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一、教学目标与用途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政策的直观化和具体化的客观描述,是解释和说明公共政策的可操作的实际形态。
通过本章案例学习,学生重点掌握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过程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多元分析工具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诊断,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涉及知识点(一)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二)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三)公共政策过程(四)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三、案例教学重点1.事实分析:是什么?在什么时间、地点?程度如何?事实的产生可能会改变问题所要达到的价值。
2.价值分析:原因是什么?为了谁?应优先考虑什么?价值问题是能否解决的主要检验标准。
3.规范分析: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政策执行的结果是要达到所谋求的价值与利益。
4.可行性分析:能否行得通?公众是否允许这样做?需要确定客观现实中得能力与可能。
5.利益分析: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这是政策分析的归宿。
案例1 我国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及其反思【引言】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破冰启程,2012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8天的高速公路免费大餐史无前例。
众多私家车车主高涨的出行兴致令内地交通直面“秋运”大考。
从“新政”实施情况看,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买路成本”大为降低;忧的是,“时间成本”急剧增加。
全国各地相当多的高速公路成为“停车场”,做操、遛狗、踢毽子……网友戏称之为被迫上演全民健身运动。
高速变“龟速”,已开始引发公众对高速公路免费大餐的新一轮讨论。
【案例】为促进国土资源开发,优化地区经济产业布局,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我国近年来加快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同时,为了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公路建设,在新建高速公路及部分普通公路上实施了收费公路政策,这种政策对于加快公路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然而,收费公路也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出现了一些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比较明显的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许多人选择在重大节假日期间自驾出行,这使得一些私人自驾小型客车通过较多、车流较为集中路段的部分公路收费站因车流量大、排队缴费出现拥堵现象,既不安全,也影响了公路的通行效率,还给公众出行带来不便。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一、概念题1.政策问题答: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①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②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③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④团体的活动与力量;⑤政府的必要行动。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有:①政策问题的关联性;②政策问题的主观性;③政策问题的人为性;④政策问题的动态性。
2.政策议程答:公共政策议程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定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以及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
只有一小部分社会问题被公共决策者所关注,政策议程即是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决策者感到必须对之采取行动的要求。
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在政治系统中存在着多种政策议程。
查尔斯·琼斯从政策活动的功能方面将政策议程分为:①问题确认议程;②提案议程;③协议议程或讨价还价议程;④持续议程。
科布和埃尔德区分了两种基本的议程:①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②正式议程,又称政府议程。
3.系统议程答: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从本质上讲,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是一个问题从与其具有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展到社会普通公众的变化过程,即一个问题引起相关群体的注意,进而引起更多人的兴趣,最后受到普通公众的关注。
4.正式议程答:正式议程又称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在程序上表现较为正式和固定,在方法上表现比较严谨和精确,在内容上表现较为具体和集中。
5.第三类错误答:第三类错误是指当应该解决正确的问题时,却对问题的实质或规范作出错误的解读,表面上看似找到了引发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正确的解决方案,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把人们带入歧途。
精品PPT课件----4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36页PPT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第四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一)美国兰德公司查尔斯.沃尔夫:公共政策分析是把 科学理论方法应用于解决政策的选择和实施问题。
优点
重视公共政 策的科学和 理性
缺点 将政策分析仅 仅视为一项简 单的技术工作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分析
一、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二)美国学者米切尔.怀特 人们很少能选定那些一劳永逸、自成一体、所有人都能领会的 政策。 政策分析是在公共政策领域内创造和应用知识的复杂的社会过 程。政策分析的目的不是产生某种一锤定音的政策建议,而是 要帮助人们对现实可能性和期望之间有逐渐一致的认识,产生 一种新型的社会相互关系与“社会心理”模式; 这种模式使人们对政府的某项职能有了新的共同认识,其结果 是使政治集团之间的活动或行为更趋一致,冲突趋于减少。
第二节 政治分析模型
(三)评价任何已有的政治制度下, 总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有助于了解部分社会现实与政府部门决策形成过程,如 落后的乡村或独裁社会中领袖人物的独立作用、行政部 门决策形成过程。
第二节 政治分析模型
(三)评价 2.不足
精英人物的统治与决策的形成是否受民众的影响,是一 个难以判定的问题。但民主政治社会的基本价值前提之 一就是要求政府反映民众的需求以获得其支持。因此, 决不能忽视民众的要求及其对政策过程的影响。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分析
(3)公共政策模型分类 政治模型 理性模型 其他模型
•精英模型 •团体模型 •制度模型
•完全理性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 •渐进决策模型
•过程模型 •系统模型 ……
第四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分析 代表性观点 综合观点 综合框架 精英分析模型 集团分析模型 制度分析模型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过程模型 系统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公共政策学课程英文名称:PublicPolicy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数:40理论课学时:40实验学时:0学分:2.5适用专业与年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先修课程: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社会统计学、公共经济学开课系室:人文社会科学系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是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公共政策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教育。
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理论和方法,为他们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并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策理论水平。
2、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探讨转轨时期我国若干政策问题出发,深入实质性的公共政策领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政策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本质?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第三节?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章?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第一节?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第二节?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第三节?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分析?第一节?公共政策主体?第二节?公共政策客体?第三节?公共政策环境?第四节?公共政策工具?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概述?第二节?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第三节?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第五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第一节?公共决策体制?第二节?政策方案规划的综合分析?第三节?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第四节?公共政策合法化?第六章?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第七章?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第八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第九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第十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一)?第十二章?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二)?五、实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略)六、课外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略)八、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学习方式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辅导和答疑等。
(完整word版)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考试内容第一章导论一、试论述公共政策的本质P10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3、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4、增进社会利益;5、公共政策的本质。
二、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研究中的核心要素?P6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表现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
”“每一既定的社会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构成的.”三、如何理解“社会利益”的内涵?1、社会利益是指不特定的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利益.社会利益所包括的范围是非常宽泛的,它既可能是经济利益,也可能是包括教育、卫生、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利益.2、社会利益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概念,具有不可穷尽性,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类型繁多,常常与国家政策和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四、如何理解公正政策的调控功能?P151、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为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
3、政策发挥调控作用的出发点:必须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方面,起到巨大的政治作用。
4、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有直接和间接的两种形式.对中央政策而言,那些宏观调控政策都直接起到了调控作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间接调控作用。
5、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同时也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五、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利益分配功能?P161、政策所起到的利益分配作用:为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摩擦,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用政策来调整现实的利益关系。
一旦某项政策付诸实践,必然是一部分人获得利益,另一部分人未获得利益;或者是一部分人获得较多的利益,另一部分人非但未获利益,甚至失去原有的利益。
试论述构建公共政策分析问题的方法
试论述构建公共政策分析问题的方法。
不同性质和形式的政策问题,不仅可以通过不同方法进行分析,而且政策问题构建的每个环
节都可能会使用不同方法与相关技术去处理。
通常构建公共政策分析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
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普遍应用的方法,她是认识主体获得感性经验和事实的最重要途径。
观察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观察必须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
(2)便捷与类比分析。
要对政策问题具体研究,必须首先划定研究对象的边界,找出与其他事物严格区别的本质及其属性,使之与外界相对隔离,在边界内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的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
种逻辑方法。
(3)兰德式的问题分析法。
首先要定义问题,再从四个层面的问题加以叙述,分别是问题的确认、发生地点、时间、问题的程度。
然后从问题的四个方面搜取关键资料,综合找出可能原因,接着检验可能远再证明真正的原因,最后对潜在问题进行分析。
(4)多角度分析。
对于公共政策的分析要分别从技术角度、组织角度、个人角度去进行分析。
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目的、使用范围、程序和效用标准,我们要视具体问题进行选择。
第四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案例:重拳封杀奥数班
1
成都:重拳封杀奥数班
• 消息一出,《人民日报》发时评、新华社发 长文讨论此事。网上赞声一片:“奥数班取消那 天,就是孩子解放的那天”,“斩断奥数,让基 础教育的咽喉顺畅呼吸,成都万岁!可在一位奥 数金牌教练眼里,奥数还有13年都下不了课。他 坦承,不相信成都能真正“打掉”奥数,“就算 取得暂时性胜利,奥数也会卷土重来”。他甚至 认为,“那4条禁令根本是纸糊的”。
4
广东:高考加分项目猛砍
• 这意味着,原本可以加20分的数学、物理、化 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级和省级获 奖者,这次被“一刀切”统统砍掉;全国青少年科 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获奖者原本也 可加20分投档,现在砍掉。而此前最受质疑的省级 优秀学生(包括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 秀学生)加20分投档的规定,这一次也被连根砍掉。 这些措施到底是治标还是治本?
社会问题
社会利益
政府
社会分享性
是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政府都会管呢?
11
问题
私人问题
社会问题
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
12
一个问题上升到社会公共问题的层面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问题
社会利益
政府
社会分享性
公共选择, 公共政策
是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政府都会管呢?
11
• 现实情况:只有一部分社会问题能够得到政府
的真正重视,进入政府的政策议程,这部分社会 问题由此转化为…
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
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 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4
广东:高考加分项目猛砍
• 这意味着,原本可以加20分的数学、物理、化 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级和省级获 奖者,这次被“一刀切”统统砍掉;全国青少年科 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获奖者原本也 可加20分投档,现在砍掉。而此前最受质疑的省级 优秀学生(包括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 秀学生)加20分投档的规定,这一次也被连根砍掉。 这些措施到底是治标还是治本?
案例:重拳封杀奥数班
1
成都:重拳封杀奥数班
• 消息一出,《人民日报》发时评、新华社发 长文讨论此事。网上赞声一片:“奥数班取消那 天,就是孩子解放的那天”,“斩断奥数,让基 础教育的咽喉顺畅呼吸,成都万岁!可在一位奥 数金牌教练眼里,奥数还有13年都下不了课。他 坦承,不相信成都能真正“打掉”奥数,“就算 取得暂时性胜利,奥数也会卷土重来”。他甚至 认为,“那4条禁令根本是纸糊的”。
36
•
政府日益认识到反就业歧视问题的必要性并通 过一系列的立法和行政手段反对就业歧视,以2004 年批准《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为起点,以 2007年《就业促进法》的颁布为标志,这意味着反 就业歧视政策被提上了正式议程;可以说,反就业 歧视问题政策议程正是在政府和公众二者共同的推 动下建立的。
14
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
• 1.密特洛夫与克尔曼——问题概念化
– 自然观 – 道德观 – 环境观
• 2.罗威
– 分配型问题(如:公费医疗问题) – 管制型问题(如:交通管制问题) – 再分配型问题(如:所得税改革)
15
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
• 3.邓恩
– 结构优良的政策问题 – 结构适度的政策问题 – 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
• 实质:讨论议程
• 三个基本条件:
• 第一、广泛流传并受到公众注意;第二、有采取 行动的必要;第三、政府权限范围内
29
例:免费午餐
• “免费午餐”是由邓飞等500多名记者 和国内数十家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教育 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该项目倡议每天 捐赠3元为贫困地区学童提供免费午餐。 2011年4月2日正式启动。2011年10月26日, 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 养改善计划。
30
•
“免费午餐”的价值不仅在于利用网 络为动员和行动的工具,开启社会公益新 模式;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在公共议程长 期由政府全面主导的历史传统下,公共议 程首次由民间引导,社会发酵而得到政府 的良性互动实属罕见。
31
免 费 午 餐 发 起 人 邓 飞
32
2.正式议程
• 正式议程: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决策者的
9
一、什么是公共政策问题?
•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
问题(problem)
---问题: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个人问题,团体问题,社会问题
10
问题类型 个人问题 团体问题
利益关系 私人利益 团体利益
利益载体 个人 组织
典型特征 个人独享性 组织共享性
实现方式 市场交换, 个人自治 团体协商, 博弈,交场持久战。2009年8月3日,成 都当地一家报社和一家网站联合发起了“成都奥 数白皮书调查”,5天时间内参与投票者超过7000 人。调查结果触目惊心——这边是市教育局要让 奥数彻底和小升初脱钩,那边则有70%的受调查者 力挺小升初要看奥数成绩。成都市这次重拳出击, 能否彻底催毁当地的奥数经济链?奥数是不是封 杀就可以解决?
• (3)许多问题可能不经过公众议程,而直接进入 政府议程。
34
例:就业歧视问题的议程创立过程
•
我国长时期以来没有专门的反对就业歧视、促 进平等就业的法律。这样,用人单位常常会以“凡 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允许的”为借口,任意设 定招聘规则,极大地伤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
35
•
社会公众对于目前存在的各种就业歧视已经有 充分认识。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有85.5%的人认为在 找工作当中存在就业歧视,其中认为严重和比较严 重的占到58%。 这个数字表明,社会公众对就业歧 视的敏感度和意识力已经达到相当高度。同时就业 歧视问题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讨论,称为一个热门 话题,就业歧视问题逐渐进入公众议程。
24
案例4:犯罪的不归路
• 2005年7月8日,来自广西的打工青年阿星,因 被广东潮阳一工厂辞退,薪水欠发,一气之下杀了 主管。而在此之前,这个15岁开始在深圳的“广西 砍手党”团伙里做饭炒菜的小伙子,却从没参与过 “砍手党”的任何一件作案,他始终不愿意加入 “砍手党”。18岁开始,他便离开“砍手党”团伙, 为此离开老乡,到深圳、东莞、汕头等地做工。一 个有意识远离犯罪的青年,却最终杀人,一时间成 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阿星说,他15岁出来打工,从 来都需要忍耐老板傲慢的眼光和苛刻的条件,他永 远都不属于这个城市。
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决策者感到必须对 之采取行动的要求构成了政策议程。 ---安德森
27
(一)政策议程的类型
• 1.系统议程
• 2.正式议程 • 3.两种议程的联系与区别
28
1.系统议程
• 系统议程: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
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 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5
6
要想成功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对真正的 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我们经历的失败常常 更多的是因为解决了错误的问题,而不是因 为我们为真正的问题找到了错误的答案。 ——第三类错误
7
第四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8
主要内容
• 什么是公共政策问题?
• 如何去构建公共政策问题? • 公共政策问题是如何引起政府注意的?
16
怎样搞好乘车秩序?
我国大中城市每天需乘公共汽车的上班族,一提起公交 怎样进行问题描述:节日燃放鞭炮的事例分析 秩序就一脑门子官司。不用提吵架、生气、丢东西,单是那份 以北京市为例,市民过节燃放烟花爆竹这项习俗已逐渐 拥挤就让人不能忍受。汽车一进站,人们一窝蜂地拥上前去; 变化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据1987年的统计,因燃放鞭炮, 为抢一个座位,好像什么都不顾了;经常会有上上不去、下下 • 除夕夜致伤到医院就诊的有251人,到初五,增加到1 027 (一)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 不来的尴尬局面;更可气的是,年轻力壮的棒小伙儿占着老弱 人。其中伤了眼睛的159人,摘除眼球的8人。除夕夜火警 病残的专座死不动窝。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这样一种局面呢? 208起,到初三增至391起,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仅初 是老百姓的问题,还是管理者的问题? 是实体性基础设施不足, • 一零点至1点,在燃放鞭炮最集中的这段时间,发生火警 第一阶段: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 还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果发现不了真正的原因,那么治理良 104起,平均每35秒就发生1起。看来这项传统习俗所造成 境” 策又从何谈起? 的社会危害越来越大,已经渐渐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 • 因此引起北京市政府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第二阶段: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19
(三)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
• • • • • • • • •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 structure) 意识形态(ideology) 无知(ignorance) 信息超载(babel) 噪音干扰(noise) 时间落差(lag) 逃避问题(avoidance) 隐蔽问题(masking problem) 虚假问题(preudo-problem)
21
案例1:徘徊在边缘的“尊严”
• 下车后刘某立即向冯金所在的长春公交集团东 盛汽车公司五车队进行了投诉。据车队长庞成春介 绍,刘某的投诉理由是他觉得“这趟车拉了太多农 民工,又带着行李,太脏、身上有味,要求退票却 没得到司机同意”。 刘某认为,当时司机应该把 钱退回或者让他改乘下一辆225路车。此后刘先生 还向当地一家媒体打了热线电话投诉,他的投诉理 由是:“这么一车农民工,带着大包小裹的,把整 个公交车塞得满满的,让乘客上下都难……”
25
思考:
• 1.农民工处于城市边缘的原因是什么?
• 2.政府将在农民工问题上做怎样的政策选择? • 3.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理念?
26
三、政府是如何关注政策问题的?
• 在所有社会问题中,只有一部分问题能够被 公共决策者所关注。由社会问题上升到政策问题, 必须经过政策议程(policy agenda)。
二、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
• 第三阶段: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 题” • 第四阶段: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 题”
17
问题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一、问题描述应做到真实详尽,切忌人 为夸大或缩小。
• 第二、尽量缩短报告链条,减少报告层次。
18
(二)政策问题构建的方法
• • • • • • 1.边界分析 2.类别分析 3.层次分析 4.类比分析 5.多重分析 6.假设分析
23
案例3:农民工讨薪悲剧何时休?
• 一组数据触目惊心:至2006年,全国拖欠农民 工工资已高达10亿元,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比例高 达72.2%,仅有6%的民工能按时领取工资。讨薪悲 剧天天在发生、月月在发生、年年在发生。2008年 01月02上午,硚口区宝丰二路一居民楼下,5名农 民工身披“字书衣”讨薪,引来众多路人围观。记 者近距离观察,发现该“字书衣”由两片长1.5米 左右、宽0.5米左右的硬塑料布组成,记述了13名 农民工讨薪三年以及被人持枪打伤的经过,塑料布 上还留有农民工代表及包工头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