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1+必修2+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一)鼓励兴起宋辽之间的政治思想1、德宗《新五代史续补遗书》:明确提出执政的“六项原则”,即以民为本、尊敬父母、严谨士大夫、德允异己、慎戒爵位、勤治业务;2、宋史的《易类》:继承儒家思想,提出“太学之义”,以“叩问”、“相问”、“竖立”三条为主,探讨宋史时期学术思想;3、诗经:《离骚》中提出“大圣当时宁可失民信”,批判封建社会的不平等状况,反映出上层统治者不识民心,提述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微妙关系;(二)辽、金之间的防御政策1、辽宋战略联盟:在辽宋领土之间建立战略联目,在战略上增加共同防御。

并建立一个监督制度,以增强士兵的政治意识;2、建立金国军队:建立军队,加强实力,增强防御能力;3、实施海洋防御:在海上保持通讯畅通,发展船舶防御,加强海上守卫,与蒙古、金等国家建立海洋联盟。

高中历史必修二:(一)西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活动1、西夏政治的完善:西夏采取一系列政治措施,实行一体化统治,建立中央机构及各行政机构,强化官员的义务制度;2、实行西夏财政的改革:主要实行土地税制,对土地享受清穆费、屯田费等,财政制度使西夏财政收入显著增加;3、制定西夏政策:主要实行统一平稳政策,建立宗教、文化、司法机构,整顿社会秩序;(二)西夏文化艺术的发展活动1、法律文书:西夏一系列法律文书和史料记载,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历史等层面的历史事实作了详尽的记载;2、布施建筑:大量的宗教建筑和文人梦境的建筑群出现,彰显了西夏文化的影响;3、新兴文学:许多新出现的文学作品,如《宋元文学大系》《云门禅府》《西夏记》,反映了西夏文学的发展;(一)明清社会问题分析1、社会经济分化:改革和民族扩张使明清时期社会中出现经济差距,社会精英巨富集团形成;2、学术思潮变革:从明末开始,新思潮日新月异,社会风气改变,开放的思想正在慢慢流行;3、文化艺术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孟子》《史记》,形象巧妙,意象艺术相得益彰,明清宫廷乐曲和民族灯谜也得到发展,宫廷作品如紫禁城、太平洋画创造了中国历史文化新的高峰。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整理人的威严蕴藏在知识之中,因此,人有许多君主的金银无法买到,君主的武力不可征服内在的东西。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1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由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延续了两千多年直至清末。

秦汉到魏晋为早期,唐宋为中期,明清为晚期。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内阁制度的形成(1)背景:丞相制度的废除。

废除原因:宰相的权利过大,严重威胁了皇权的集中。

其结果是皇权加强,巩固,皇帝独揽朝纲;皇帝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处理朝政,这就为内阁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创立:明成祖时期。

(3)评价:内阁始终不是法定机构,且职责不明,虽参与决策,但始终没有决策权。

2、太监参政:导致明朝后期政治黑暗腐败。

3、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一个标志,也是君主专制衰落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军机处的设立(1)原因:根本原因是强化皇权;直接原因是用兵西北。

(2)设立:清雍正时期。

(3)特点:人员精干;保密性强;效率高。

(小、密、快。

)(4)职能: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旨意(非决策机构),完全成为了皇帝独裁的工具。

(5)评价: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是封建君主专制衰落的表现。

2、密折制:(1)设立:雍正时。

(2)评价:这种制度使中央的政治权利更加集中。

3、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1、近代版图的奠定:2、清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1)尊重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管理。

3、主要措施:(1)理藩院:职能: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2)改土归流:始于元代,开始废除于明代,大规模废除于乾隆时期。

含义:改土知府为流动的官吏的政策。

意义: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4、评价:(清的边疆政策)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中源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进步与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在高一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必修的知识点,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地区。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古代史知识点1.1 原始社会:人类起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

1.2 奴隶社会:古代文明的兴起,如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古代文明等。

1.3 封建社会: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等。

2. 中世纪史知识点2.1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西欧中世纪的兴起:封建制度的确立、教会的影响等。

2.2 东罗马帝国和伊斯兰教的兴起:东罗马帝国的文化传承、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等。

2.3 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领主和农奴的关系、骑士文化的形成等。

3. 近代史知识点3.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大陆的发现、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路德改革等。

3.2 宗教战争和维斯特伐利亚体系:三十年战争、维斯特伐利亚条约等。

3.3 英国、法国、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

4. 现代史知识点4.1 世界两次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背后的原因等。

4.2 冷战与东西方对抗:苏联与美国的意识形态对立、冷战局势等。

4.3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全球化的发展、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国际合作与竞争等。

通过对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不仅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能提升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总结起来,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主要包括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历史的演变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以及我们自身的处境。

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让我们从中看到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在学习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多角度地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启示。

高一必修一历史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必考知识点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2、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1、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2、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颁布秦律、统一法令2、统一货币、度量衡3、统一文字4、修建驰道、灵渠5、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四、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1、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2、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3、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五、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六、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1、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2、内阁的创立。

七、希腊的政治制度: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1、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2、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八、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九、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革命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3、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十、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十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十二、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

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

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历史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 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保留了氏族社会的特点。

2.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3. 西周:- 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 权利与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 宗法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2.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3. 地方制度:郡县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汉朝:- 中央: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削弱相权。

- 地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2. 隋唐:- 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

- 选官制度: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加强了中央集权。

3. 宋朝:- 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 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 元朝:- 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 明朝:- 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加强了皇权。

- 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

2. 清朝:- 康熙帝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高一历史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古代史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公元589年隋朝建立结束。

主要包括三个时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2. 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从人类出现开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结束。

主要包括古代东地中海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西亚文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第二章:中世纪史1. 中世纪中国史中国中世纪历史从公元589年隋朝建立开始,到1644年明朝灭亡结束。

主要包括唐、宋、元、明时期。

2. 中世纪世界史中世纪世界历史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结束。

主要涵盖了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欧洲封建社会、十字军东征。

第三章:近代史1. 近代中国史中国近代历史从明朝灭亡开始,到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

主要包括清朝、太平天国运动、中日战争。

2. 近代世界史近代世界历史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开始,到1914年一战爆发结束。

主要包括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民族主义运动。

第四章:现代史1. 现代中国史中国现代历史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结束。

主要包括国民政府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 现代世界史现代世界历史从1914年一战开始,到今天。

主要包括二战、冷战时期、民主国家的共同发展。

总结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而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同时,历史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国家、民族和文化。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用历史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高一必修历史1-8课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历史1-8课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历史1-8课知识点归纳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 “仁”(仁者爱人); B. “礼”(“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礼”的观念,德治)(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 “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3必备知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3、(政治)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4、(经济)井田制瓦解。

5、(阶级关系)士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活跃。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学说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君主统治)1、孟子①孟子的思想核心:民本主义A. 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高一学期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学期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学期历史必修一知识点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1巴黎公社(方法提示:考察政权的性质,主要分析它所采取的措施)1、直接原因: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企图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巴黎公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以说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2、时间:①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起义发生。

②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③1871年5月28日,巴黎工人失败。

3、措施(1)政治上:①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由直接选举产生②公职人员工资不得高于熟练工人。

③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

(2)经济上:努力维护劳动者利益。

(3)教育上:实行世俗教育和义务教育。

4、性质:人类历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新型的工人政权)5、失败原因:(1)主观:法国工人阶级不成熟,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当的领导,犯了一系列的错误。

(2)客观(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期,无产阶级不具备_资产阶级的实力。

6、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仅仅存在60多天,但是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7、经验教训(1)经验: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无产阶级必须以暴力革命_资产阶级统治。

(2)教训:①没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21.秦的建立: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

2.“始皇帝”与三公九卿(1)“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

嬴政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制:皇权至上;国家的一切权力,即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夏代1、公元前2070年建立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二、商代1、公元前1600年建立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③层层分封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3)礼乐制度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高一历史必修一考点梳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考点梳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考点梳理高一历史必修一(一)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3、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一历史必修一(二)一、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条件。

1、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①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②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③多山、多港、多岛的环境促成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观念。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全部重要考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全部重要考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全部重要考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简约识记一、早期政治制度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用于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二、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特点: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既配合又牵制;形成了一整套地方官僚体系。

作用:成为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制度:汉代中外朝;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

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唐代节度使;宋代文臣做地方官;元朝行省制。

两个趋向: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步衰弱;地方势力被削弱,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举措: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结果: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能力提升1.宏观把握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脉络:春秋战国萌芽——秦朝确立——两汉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主线:地方权力逐步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逐步集中到皇帝。

2.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与希腊民主制度地理环境:大河纵横——海洋环绕经济基础:小农经济——商品经济主要思想:儒家思想——人文主义说明: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和古希腊民主制度是各自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必然产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不能简单比较其优劣,两者各有其积极性和时代局限性。

知识点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简约识记一、古代农业经济经营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助耕——铁犁牛耕(主要方式)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生产技术:精耕细作。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中国古代史1.人类的起源和奴隶社会-人类起源的原始社会和氏族公社制度-奴隶制度的形成及特点2.奴隶社会的灭亡和封建社会的形成-封建制的起源和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和变革-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3.中国古代的统一和分裂-汉朝的统一和汉武帝的-三国时期的鼎盛和割据-隋唐的统一和盛世-宋朝的南北分裂和文化繁荣4.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封建政治制度和农耕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实施及其影响-都城建设和交通运输的发展-社会等级制度和农民起义5.中国古代的文化与科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学派-秦朝的文字统一和书法发展-汉朝的科学技术成就和文学艺术繁荣-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转型和佛教传入6.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和文化传播-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中外贸易的发展-佛教的传播和中华文化在东亚的影响-鲜卑族、蒙古族和满族等民族的兴起及对中国的影响二、世界古代史1.人类的起源和古代文明的形成-古代人类的起源和旧石器时代的发展-农业革命和城市文明的诞生-水利工程和文字的出现2.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灭亡-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的封建社会-希腊城邦和古罗马共和国的诞生-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3.五大洲的交往与变革-史前文明的发展和人类迁徙-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汉朝和罗马帝国的东西交往4.中世纪的教会和封建社会-罗马教会的影响力和教宗的权威-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十字军东征和两个世界间的交流5.走出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的起源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大航海时代和欧洲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6.古代东亚和西亚的变革和发展-蒙古帝国的兴起和亚洲之间的交流-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奥斯曼帝国和伊斯兰教的传播。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总结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第四课考点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一课考点重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英国;2、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3、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4、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6、《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7、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1)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3)革命性质变化:由农民革命转变为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7、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8、焚烧圆明园的事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9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9、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过程:(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同样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4)(1899——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台湾问题整理:1895年《马关条约》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回归中国,1949年蒋介石盘据台湾,1950年美国侵朝战争把第七舰队开进中国台湾海峡,1979年全国人大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第二课考点重点:全民族的抗战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3、抗日战争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片面抗战路线;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4、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认真抗日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5、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典型地说明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日.6、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被日本鬼子杀害.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对中国军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史实确凿,铁证如山.7、1940年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8、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9、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战.10、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的配合抗日.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课考点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3、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7、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早期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10、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第二课考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2、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4、中国同盟会(1905年):政治纲领: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中国同盟会的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5、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和时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6、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7、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8、辛亥革命的结局:失败:(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9、辛亥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0、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2)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4)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5)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革命和表现了亚洲的觉醒.(6)开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民族革命,是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之一.第三课考点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红军的长征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26、中国近代史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27、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建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28、中共一大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29、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和最低纲领;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30、标志国共合作形成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3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32、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33、成为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第四课考点34、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洛川会议35、八路军创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聂荣臻建立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36、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一课考点:3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38、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0、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正式提出是在:1964年第三届人大周恩来提出的;41、中共领导下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42、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第二课考点43、新中国历史上最大冤案是:刘少奇冤案44、香港澳门回归日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必修二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汉代:刀耕火种,曲柄锄,一牛挽梨,二牛抬杠,战国时,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耧车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3)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是基本的阶级,赋税和力役是剥削的主要手段(4)水利工程:李冰的都江堰郑国的郑国渠汉代,井渠唐代,立井水车长江流域,高转筒车宋代,水转翻车明清:风力水车工官匠户:垄断性:仅限与贵族与皇帝高超性封闭性缺乏积极性特殊性奢侈性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种植业为主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萎缩(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45页下面)(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2)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话.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报刊影视互联网概况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发展:3.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1.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3.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1.、、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2.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3.互联网的四大优势:(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2)费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课)开辟新航路。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1抗战的伟大胜利1.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成立(1)背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形成;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2.中共七大召开(1)背景:敌后抗日战争发起局部反攻.(2)时间地点:(3)目的:为了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4)内容:制定了当时的中共的任务;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5)意义: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3.抗战胜利(1)背景:德国战败投降;美苏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中共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2)日本投降:宣布投降.正式签署投降书.4.意义:(1)是中国近代是第一次完全的反侵略的伟大胜利;(2)捍卫了民族尊严,提高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3)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2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背景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2.独立之初,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3.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二.基础:美国_87年宪法的制定1.主要内容(1)联邦制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②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2)三权分立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③法院拥有司法解释权,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利于防止_出现)2.特点:分权与制衡;联邦制;_3.意义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②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_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局限性①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为美国内战爆发埋下伏笔②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5.建立:_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三.两党制1.形成_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_世纪50年代中期,_与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3.实质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4.作用两大政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相互监督,可以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两党轮流执政,一定程度上可促使其不断调整政策,满足民众的某些要求,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5.局限:两党制下的两党都以大财团为政治依靠,不可避免的出现_及金钱政治.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3【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发展特点:A少数民族先后建立政权,开发边疆;B民族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促进边疆发展.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加强对民族地区管辖;D疆域空前辽阔(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一.突厥的崛起和衰落:1.崛起: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建立突厥汗国,统一西北.突厥人锻冶技术较高,和中原地区有贸易往来,突厥成为沟通中原和中亚贸易的桥梁2._:隋朝初年,突厥被隋打败,_东西突厥.贞观初期,唐朝大败_,俘获颉利可汗,_灭亡.唐太宗实行开明政策,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唐太宗的开明政策对北方各族产生巨大影响,他们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3.西突厥:太宗时,唐朝先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高宗时大破西突厥,西突厥灭亡.武则天时,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二.从回纥到回鹘:1.回纥的统一及接受唐朝封号:①7世纪初,回纥在色楞格河一带逐水草而居;②_灭亡后,回纥逐渐南移,归附唐朝.③唐太宗任用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④8世纪中期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2.回纥与唐朝的亲密关系及经济文化交流:①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助唐平叛.②从唐肃宗开始,几次同回纥和亲.③这是以往和亲中少有的.④回纥以畜牧业为主,盛产马.羊和骆驼,通过互市与中原进行贸易.⑤一部分贵族开始建筑宫室.城邑,逐步定居下来.3.回鹘汗国瓦解及西迁:①8世纪后期,回纥改名回鹘.②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瓦解.有的西迁至新疆,是今天维吾尔的祖先;有的西迁至今甘肃,是裕固族的祖先;还有的西迁到中亚.三.靺鞨和渤海国:1.靺鞨族的生活:①靺鞨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他们以渔猎和放牧为生,也经营原始农业.②7世纪中期以后,靺鞨的黑水和粟末两部落强大起来.2.唐朝对东北地区的管辖:①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②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3.渤海国与唐朝关系:①粟末靺鞨在黑水靺鞨南面,受中原封建文化影响较大.②7世纪,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自立为王.③开元初,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④粟末靺鞨以渤海为号.渤海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并有〝海东盛国〞的美誉.四.南诏的崛起:7世纪前期,在彝族.白族祖先生活的云南洱海一带,分布六诏,最南边的南诏逐渐强大起来,建立了政权.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的支持下,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五.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其首领叫赞普.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为巩固统治,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农业.手工业.医药技术.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六.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及原因1.主要方式:战争.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和亲.会盟.2.原因: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控制和影响;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4【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背景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2.独立之初,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3.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二.基础:美国_87年宪法的制定1.主要内容(1)联邦制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②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2)三权分立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③法院拥有司法解释权,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利于防止_出现)2.特点:分权与制衡;联邦制;_3.意义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②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_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局限性①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为美国内战爆发埋下伏笔②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5.建立:_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三.两党制1.形成_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_世纪50年代中期,_与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3.实质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4.作用两大政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相互监督,可以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两党轮流执政,一定程度上可促使其不断调整政策,满足民众的某些要求,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5.局限:两党制下的两党都以大财团为政治依靠,不可避免的出现及金钱政治.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5巴黎公社(方法提示:考察政权的性质,主要分析它所采取的措施)1.直接原因: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企图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巴黎公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以说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2.时间:①_71年3月_日,巴黎公社起义发生.②_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③_71年5月28日,巴黎工人失败.3.措施(1)政治上:①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由直接选举产生②公职人员工资不得高于熟练工人.③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2)经济上:努力维护劳动者利益.(3)教育上:实行世俗教育和义务教育.4.性质:人类历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新型的工人政权)5.失败原因:(1)主观:法国工人阶级不成熟,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当的领导,犯了一系列的错误.(2)客观(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期,无产阶级不具备_产阶级的实力.6.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仅仅存在60多天,但是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7.经验教训(1)经验: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无产阶级必须以暴力革命_产阶级统治.(2)教训:①没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领导.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背诵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背诵总结
多数党领袖,国王形式任命;对议会负责 (3)当议会和政府发生矛盾时会有什么结果 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
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混合物 (2)议会权力至上 (3)君主统而不治 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邦联制的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权力太小。不利于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背知识点
一、 西周时期(奴隶社会时期) 1、分封制 目的: 对象: 诸侯权利 诸侯义务: 作用: 特点:分封同姓为主;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宗法制 目的: 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关系亲属 核心: 作用: 与分封制关系: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从秦到清(封建社会时期)
2





废行省,设三司

行省
3、选官、用官制度
朝代
制度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以来
4、行省制推行有什么重要意义?
标准
方式
5、科举制实行有什么意义? 6、隋唐三省六部制 三省各自职能: 如何限制相权的?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3
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7、内阁制和宰相制比较
1
1、理解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创立: 两对矛盾: 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到被废除。中央权力
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影响: 积极方面:(1)对秦朝:
(2)对后世:
消极方面: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秦到清) 朝代 专制主义(中央官制) 中央集权(地方管理 趋势 制度) 秦
来的侵略买下了伏笔。

高一历史必修一1-3单元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1-3单元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3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3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中枢权力机构(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削弱相权,加强皇权1、秦朝:三公九卿制度。

丞相位高权重。

2、汉武帝:中朝制度,与“三公”相制衡。

东汉时期的尚书台取代了三公的权力。

3、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

A、即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皆宰相。

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处理日常政务。

B、影响: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深远影响。

4、宋朝:二府三司制。

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作为办公机构,只保留行政权。

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度支、盐铁、户部)5、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

宰相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

六部也归中书省。

地方实行行省制。

6、明朝(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皇帝亲掌六部。

(解决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设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

(2)明成祖时设立内阁:。

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衙署属官,阁臣权力越来越大。

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票拟”,皇帝朱笔裁定,称“批红”。

7、清朝:设军机处(1)、背景:清朝建立,承袭明制,设立内阁,处理日常事务。

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设立: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

军机大臣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

但本身品级不高,不得私自交往,日夜轮渡值班,完全听命于皇帝,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提高行政效率;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二、选官制度的变化1、秦朝:军功爵制度2、汉武帝: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制: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

征辟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向社会征聘人才。

3、隋唐时期:科举制度。

影响:(1)积极:为打破了身份的限制,体现了公平和择优录取的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保证了中华帝国的长期繁荣。

历史必修1,2,3总复习_知识点_提纲

历史必修1,2,3总复习_知识点_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1.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必修高一历史知识点

必修高一历史知识点

必修高一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高一历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一历史课程的必修知识点。

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原始社会单元中,学生将了解到人类社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原始社会是什么样的,人类如何从狩猎采集社会转变为农业社会等。

他们还将学习到原始社会的特点和文化成就。

第二单元:奴隶社会的兴起和奴隶的经济、文化地位分析这个单元将介绍奴隶社会的兴起和奴隶制度的经济、文化地位。

学生将了解到奴隶社会的特点,奴隶制度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奴隶的生活状况,以及奴隶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单元: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封建社会的产生原因,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建制度的经济和政治组织形式等。

他们将了解到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封建经济的特点,以及封建制度的影响。

第四单元:商业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形成这个单元将介绍商业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形成。

学生将学习到商业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对社会的影响等。

第五单元:中国古代史·秦汉的统一和西域交通的开通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了解到中国古代史中秦汉时期的统一和西域交通的开通。

他们将学习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影响,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性。

第六单元: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这个单元将介绍中国古代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学生将学习到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结构,政治家的思想和政策等。

他们将了解到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第七单元: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文化情况和湖泊的重要性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了解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文化情况以及湖泊的重要性。

他们将学习到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结构,文化成就,以及湖泊在农业、交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历史必修1-3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1-3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1+必修2+必修3)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