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赏析

合集下载

陶渊明饮酒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陶渊明饮酒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陶渊明《饮酒》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简介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

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

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

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点评【主持人】陶渊明幽居于田园之中,不问世事的隐士,竟然能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甚至成为后世士大夫的精神归宿,您能谈一谈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吗?【程郁缀】陶渊明在我们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是非常突出的,他的120多首诗歌可以说每一首诗歌都是非常非常好的。

我们可以这样说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是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我们说唐代有很多田园诗人,比如说王维、孟浩然,宋代有些田园诗人,像范成大、杨万里。

唐宋这么多的田园诗人应该说他们所创作的田园诗都是在陶渊明田园诗的浓荫笼盖之下,可以说是没有超过陶渊明的田园诗的。

所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他生在公元365年去世在427年。

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的时期,从29岁到41岁他是一会儿出来做官、一会儿又要归隐,是仕隐反复的时期。

他在彭泽当县令时有一次上级来检查工作,他的这些下级的书吏们就说,你赶紧把衣服穿好了帽子戴好了再去迎接吧。

他喟然长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就挂冠而去。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五言诗。

这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下面小编整理了饮酒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饮酒》译文及注释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注释:
1.[结庐在人境]: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3.[尔]如此、这样。

4.「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5.「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陶渊明《饮酒》翻译及赏析

陶渊明《饮酒》翻译及赏析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黄昏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黄昏。

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赏析一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那么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

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
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认,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初中语文文言文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饮酒》即《饮酒二十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古诗饮酒·青松在东园翻译赏析

古诗饮酒·青松在东园翻译赏析

古诗饮酒·青松在东园翻译赏析《饮酒·青松在东园》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陶渊明。

其全文如下: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释】①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

其:一本作奇②殄(tiǎn腆):灭尽。

异类:指众草。

卓然:特立的样子。

这两句是说经霜之后,众草凋零,而青松的枝干却格外挺拔③连林:松树连成林。

人不觉:不被人注意④独树:一株、独棵。

众乃奇:众人认为奇特。

奇:一本作知⑤寒柯:指松树枝⑥这是倒装句,应为“时复远望”,有时又远望。

这句和上句极力描写对松树的亲爱,近挂而又远望⑦何事:为什么。

绁:系马的缰绳,引申为牵制。

尘羁:犹尘网。

这句和上句是说人生如梦幻,富贵功名把人束缚够了,为什么还要受它的羁绊【翻译】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

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

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

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

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鉴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经过孔子的这一指点,松柏之美,便象征着一种高尚的人格,而成为中国文化之一集体意识。

中国诗歌亦多赞叹松柏之名篇佳作。

尽管如此,陶渊明所写《饮酒》第八首“青松在东园”,仍然是极有特色。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青松之姿,挺秀而美。

生在东园,却为众草所掩没。

可见众草之深,其势莽莽。

青松之孤独,也不言而喻。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殄者,灭绝也。

,异类,指众草,相对于青松而言。

枝者,谓枝干。

岁寒,严霜降临,众草凋零。

于是,青松挺拔之英姿,常青之秀色,乃卓然出现于世。

当春夏和暖之时节,那众草也是青青之色。

而况草势甚深,所以能一时掩没青松。

可惜,众草究竟经受不起严霜之摧残,终于是凋零了。

《饮酒·其七》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其七》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其七》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注释和翻译赏析:注释: - 裛(yì):通“浥”,沾湿。

掇(duō):采摘。

英:花。

- 泛:浮。

此:指菊花。

忘忧物:指酒。

- 觞(shāng):酒杯。

尽:指饮完。

- 壶自倾:谓由酒壶中再往杯中注酒。

- 日入:太阳落山。

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

息:休息。

- 趋:归向。

林鸣:树林中鸟儿的叫声。

- 啸傲:放声长啸,傲然自得。

东轩:指东边的窗户。

聊:姑且。

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即悠闲适意的生活。

翻译:秋天的菊花颜色美好,带着露水采摘它的花朵。

我把这种酒称为忘忧物,远离尘世的情感。

虽然我一个人饮酒,但酒杯喝完后,酒壶会自动倒满。

太阳落山后,各种生物都停止了活动,归巢的鸟儿飞向树林鸣叫。

我在东轩下长啸傲歌,姑且这样度过余生。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里饮酒赏菊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

诗的前两句“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描绘了秋菊的美丽姿态,带着露水采摘菊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诗人将菊花酿成的酒称为忘忧物,饮酒是为了忘却尘世的烦恼和忧愁,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的追求。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这两句描写了诗人独自饮酒的情景,虽然酒杯中的酒喝完了,但酒壶会自动倒满,体现了诗人的闲适和自在。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描绘了太阳落山后,各种生物都安静下来,归巢的鸟儿在树林中鸣叫,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诗人在东轩下长啸傲歌,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他所追求的,表达了他对悠闲适意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通过对饮酒、赏菊、归鸟等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超脱的追求,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

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美感。

陶渊明的《饮酒》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原文及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原文及赏析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高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多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态。

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

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人来车往,喧哗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

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

“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题客观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

“心远地自偏”一句,以及为精炼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王安石曾赞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至。

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称道的“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的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

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茫的情形。

这里暗用了《庄子。

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者而言。

”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

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也是隐居后生活的写照,现在工作压力大的人不也是都希望过这种日子吗?。

陶渊明《饮酒》鉴赏

陶渊明《饮酒》鉴赏

陶渊明《饮酒》鉴赏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作品注释 ①结庐:构筑屋子。

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③君:作者自谓。

尔:如此、这样。

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 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④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⑤见:(读 xiàn)同“现”,出现。

⑥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 还。

⑦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

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 “迷途知返”。

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 用语言表达。

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说。

⑧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把房屋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既 远离了尘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的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 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烟云弥漫,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有飞鸟,结 着伴儿归还。

从此时此地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真趣,想要说出来,却又觉 得它无法也无须明白的说出来。

作品鉴赏大致在魏晋以前,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 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 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

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 在东汉未 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

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 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

但个性觉醒,既是旧的困境 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与背谬的发现与开始。

《饮酒》译文及赏析

《饮酒》译文及赏析

《饮酒》译文及赏析《饮酒》译文及赏析导语:《饮酒》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组诗作品,下面店铺为大家搜集了《饮酒》的译文及赏析。

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的喜,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饮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饮酒-栖栖失群鸟》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栖栖失群鸟》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栖栖失群鸟》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饮酒·栖栖失群鸟》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作品。

此诗篇通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鸟的失群离所至托身孤松来暗喻自己从误落尘网到归隐田居的过程,由此表明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对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的歌颂。

作品原文:饮酒陶渊明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作品译文:黄昏时分,一只离群的鸟还在独自飞翔,它形单影只,栖栖惶惶,疑惧不安地在天际徘徊,始终找不到可以栖止休息的地方,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它的啼声也越来越悲凉感伤。

在它那凄厉的叫声中可以听到思慕清深高远之地的理想,它飞来飞去却无处可依。

它遇到一株孤生的松树,于是收起翅膀,从辽远的地方来此栖息,在强劲的暴风下本不会有茂盛的树林,唯独孤松的浓荫却永不衰败,只有隐居田园才可栖身。

作品鉴赏:上半部诗的前六句极言失群之鸟的茕独与徬徨。

翻译:黄昏时分,一只离群的鸟还在独自飞翔,它形单影只,栖栖惶惶,疑惧不安地在天际徘徊,始终找不到可以栖止休息的地方,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它的啼声也越来越悲凉感伤。

在它那凄厉的叫声中可以听到思慕清深高远之地的理想,它飞来飞去却无处可依。

评析:这里的飞鸟象征着诗人自己前半生的栖栖惶惶。

陶渊明自二十九岁开始,断断续续地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这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又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由于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而解绶弃职。

诗人的这些生活经历便是此诗前半所暗示的事实。

下半部此诗的后半写鸟之得栖身之所,矢志不再离去。

翻译:它遇到一株孤生的松树,于是收起翅膀,从辽远的地方来此栖息,在强劲的暴风下本不会有茂盛的树林,唯独孤松的浓荫却永不衰败,只有隐居田园才可栖身。

评析:这里诗人以孤松比喻自己的归隐之所是不无道理的,渊明对于松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就像他对待菊花一样,如《饮酒》的第八首《饮酒·青松在东园》就歌颂了孤松,其中有这样的句子:“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全文阅读及赏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全文阅读及赏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全文阅读及赏析原文其一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这首诗以失群鸟依孤独松,比喻自己隐居守志,终身得所。

一只惶惶不安的失群鸟,日暮还在徘徊独飞。

没找到合适的栖息之处。

夜晚叫声悲切,依依恋恋,不肯远去。

因遇孤生松,收敛翅归依。

寒冷的劲风使万木凋谢,而松树独不衰。

我像这只飞鸟一样,总算找到归所,千载不相违。

其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这首诗写自己心与世俗远离,所以身在尘世,而心能感受超尘绝俗的真趣。

自己虽构屋居住人间,但没有世俗车马往来的喧闹。

这是因为自己的心远离尘俗,所以即使身居闹市,也如同在偏远的地方一样,不受干扰。

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这两句是说无意中偶见南山,从南山胜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情,与自己隐居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意妙趣。

日落时分,山景尤佳,飞鸟相伴而还。

万物各顺其自然,这里有很深的奥妙,欲辨而忘其言不能辨。

其三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三季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这首诗是说三代以来,人们是非不分,只是顺应时势随声附和。

作者要与世俗背驰,要追随秦时夏黄公,绮里季等在商山隐居的四隐士,避世隐居。

世上人们的行为有千万种,谁知怎么叫是,怎么叫非?有些人只简单粗略的从事情表面看是非,就随着别人表示赞誉或诋毁。

夏商周三代以来,这种事情很多,但豁达之士有自己的主见,不随声附和。

世俗中愚妄之辈咄咄逼人,但自己不能雷同,决计归隐。

其四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这首诗写作者饮酒食菊,远离世情。

世情既远,就可以怡然自得。

陶渊明《饮酒》赏析

陶渊明《饮酒》赏析
陶渊明《饮酒》赏析
目录
• 陶渊明简介 • 《饮酒》诗歌赏析 • 《饮酒》的创作背景 • 《饮酒》的影响与评价
01
陶渊明简介
生平简介
01
02
03
出生背景
陶渊明出生于东晋末年一 个没落的官僚家庭,自幼 接受儒家思想教育。
仕途经历
他曾任江州祭酒、参军等 职,后因不满官场黑暗而 辞官归隐。
晚年生活
陶渊明晚年生活贫困,但 仍坚持诗歌创作,表达对 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术风格。
语言风格
平实质朴
陶渊明的语言风格以平实质朴为主,不追求华丽的修辞和繁复的 表达方式,而是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自然流畅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流畅自然,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读来让人感到舒 适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
含蓄蕴藉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含蓄蕴藉,常常通过暗示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 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空间。
接受和欣赏,成为跨越国界的文化瑰宝。
02
跨文化传播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的增强,陶渊明的《饮酒》也逐渐被世界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读者所了解和喜爱,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03
文学价值
陶渊明的《饮酒》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了中
国古代诗歌的成就,也展现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THANK YOU
03
《饮酒》的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东晋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 ,士人普遍感到苦闷和彷徨。陶渊明 身处的时代,战乱频仍,民生凋敝, 社会风气崇尚浮华虚荣。
当时政治腐败严重,官场黑暗,陶渊 明不愿随波逐流,选择远离官场,归 隐山林。
个人经历
陶渊明在多次出仕后,深感官场之腐败黑暗,与自己的志向相违背,最终选择辞官 归隐。

《饮酒》原文及赏析

《饮酒》原文及赏析

《饮酒》原文及赏析《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篇一原文饮酒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释①青松:青松:青翠的松树,因松树四季常青,喻指坚贞不移的志节。

东园:陶渊明居所东边的园圃,亦泛指园圃。

②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

其:一本作奇。

③凝霜:凝结成霜。

殄(tiǎn):灭尽。

异类:本意是指不同种类,有时也可作杰出的才能。

同时,它也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这里指松树之外的其他草木。

④卓然:特立的样子。

⑤连林:松树连成林。

人不觉:不被人注意。

⑥独树:一株、独棵。

奇:一本作知。

⑦提壶:壶:指酒壶。

提壶,提壶芦,提葫芦挂。

此谓提来酒壶。

寒柯:树枝,指冬天树木或树干。

⑧远望时复为:这是倒装句,应为“时复远望”,有时又远望。

⑨梦幻:梦中幻境,多比喻空妄。

唐黄滔《祭宋员外文》:“人生梦幻,夫复何言!”⑩何事:为什么。

绁:系马的缰绳,引申为牵制。

羁:束缚,拘束。

译文青松生长在东园,众草掩没了它的奇姿。

冬天到严霜降百草凋零,只吧那松枝兀然挺立。

松树连成林倒不为人所留意,唯独一株孤松众人方才称奇。

把酒壶挂在那寒枝上,一边饮酒一边向远处眺望。

人生短暂如同梦幻,何必受羁于世俗尘网!创作背景公元416年,相国刘裕位高权重,具有称帝的野心。

那一年秋天,诗人总是闷闷不乐。

因为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

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

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

诗人想到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

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

于是诗人只要弄到酒,就一定一醉方休。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

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

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原文翻译及赏析

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原文翻译及赏析

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原文翻译及赏析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饮酒·幽兰生前庭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译文: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

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

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

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注释:(1)这首诗以幽兰自喻,以萧艾喻世俗,表现自己清高芳洁的品性。

诗末以“鸟尽废良弓”的典故,说明自己的归隐之由,寓有深刻的.政治含义。

(2)薰:香气。

(3)脱然:轻快的样子。

萧艾:指杂草。

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4)行行:走着不停。

失:迷失。

故路:旧路,指隐居守节。

“失故路”指出仕。

任道:顺应自然之道。

(5)鸟尽废良弓:《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

”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废弃或杀害给他出过力的人。

赏析:作品赏析其十七(1)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2)。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3)。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4)。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5)。

[注释](1)这首诗以幽兰自喻,以萧艾喻世俗,表现自己清高芳洁的品性。

诗未以“鸟尽废良弓”的典故,说明自己的归隐之由,寓有深刻的政治含义。

(2)薰:香气。

(3)脱然:轻快的样子。

萧艾:指杂草。

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4)行行:走着不停。

失:迷失。

故路:旧路,指隐居守节。

“失故路”指出仕。

任道:顺应自然之道。

(5)鸟尽废良弓:《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

”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废弃或杀害给他出过力的人。

陶渊明的《饮酒》诗歌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诗歌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诗歌赏析陶渊明的《饮酒》诗歌赏析陶渊明诗集中共有饮酒诗60余首,《陶渊明集序》中,萧统第一次提示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内涵,“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解释了陶渊明饮酒诗的深意。

古人云:杯中之物堪以乐,一饮魂销万古愁。

综观陶渊明饮酒诗,亦可领略到诗人纯真而又质朴的个中乐趣。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陶渊明《饮酒》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其一,载酒去尘网——“素位之乐”。

陶渊明一生追求“真”、“朴”、“淳”、“自然”,主张回归率性而为的“自然之乡”,憎恶曲意逢迎的官场生活。

早年虽有过鸿鹄之志,但都在黑暗浑浊的社会大氛围中磨平了棱角。

出于生计考虑虽多次为官,但诗人并不快乐,并慨叹自己的为官生涯是“误落尘网中”。

可见,诗人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何其急切!晋元兴二年癸卯(四O三),诗人因母亲去世,居忧在家,作《和郭主簿》二首,第一首中有“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四句,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卷三评曰:“此陶公自述其素位之乐,其不以贫贱而慕於外,不以富贵而动於中,岂矫情哉?”今岁“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消阴中夏,南风拂裳,闲游“六艺”,“弱子”咿呀学语,嬉戏一旁,高兴之余载酒挥觞,尽享人伦之乐,自是趣味横生。

此时陶渊明深切感受到脱离“心为形役”的畅快,便欣然写道:“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其二,有酒且为乐——“乐天之学”。

陶渊明归田之后的诗《和刘柴桑》中有“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四句,吴瞻泰《陶诗汇注》卷二评曰:“此诗是靖节乐天之学。

”躬耕田野,东风已“凄薄”,薄酒一杯可以解除疲劳,虽说浊酒不如佳酿,但用以调节情趣却是有胜过无的,既有之则安之,正是诗人“乐天知命”人生观的体现。

又如《游斜川》中“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月非所求”,正如诗人所说“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无须太顾虑百年之后的景况,“有酒且为乐”,便是人生快事。

初中语文文言文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饮酒陶渊明赏析

饮酒陶渊明赏析

饮酒陶渊明赏析
陶渊明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中有许多关于饮酒的内容。

这些诗歌充满了人生感悟,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

从诗歌内容看,饮酒是陶渊明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元素,他的饮酒诗歌更多是象征性的,以此来表达对生活和人生的看法。

一,饮酒在陶渊明诗中的意义
饮酒是陶渊明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元素,他用充满智慧的诗句,表达出对生活的意象。

陶渊明说:“意气饮酒相随日,行乐半为释苦思”,他用这句诗句抒发了悲情苦楚,表达出对纷繁复杂人生的感慨。

更有经典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充满情怀,表达出陶渊
明对漫漫人生路的无奈和思考。

此外,饮酒也代表着陶渊明对友情的珍视,“解饮恩义两忘,手把芙蓉一笑送”,“落花相送醉里,唤友破
镜难圆”。

他表达了友情在饮酒之中的永恒,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二,饮酒对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曾表示,“天下之乐,唯饮酒宴也”,他喝酒以抒发心中的感情。

他认为,饮酒能让人放松情绪,使人获得快乐,甚至可以释放思想。

因此,陶渊明喜欢喝酒,也给了他很多思想灵感。

此外,饮酒也是陶渊明对子女友谊的表达,他说“春色甚难自,身外有子情”,
饮酒是他和子女们更进一步联系的方式。

三,陶渊明的饮酒文化
陶渊明的饮酒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喝酒和饮酒的场景,他喝酒是有原因的,是有意义的。

他的
饮酒文化,借酒宴互相映衬,让意象充满诗意,表达出人生的模糊、苦楚、无奈和漫漫人生路上的感慨。

总而言之,陶渊明以充满智慧的诗句,表达出对生活的感慨,饮酒也是他作品中常见的元素,其饮酒文化也积极影响了中国古代晚期的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饮酒》原文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存有新陈代谢,人道每例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开怀僵持。

其二忠义云存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存有酒不敢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汝龙几,倏例如流电怒。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停留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去归属于。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既为已得所,千载不相悖。

其五结庐在人境,而并无车马之句。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到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存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月华千万端的,不料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七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

和泛此徒然物,离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进群动息,归属于鸟渐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超群见到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遥望时复置。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容。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表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尝,吾驾为不容回去。

其十在昔曾远游,直到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迥然不同?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寓居。

其十一颜生称作仁,荣公言存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领身后名,一生亦昔年,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其十二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伤愈,终身与世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饮酒》第五首赏析
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①结庐:构筑屋子。

人境: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③尔:如此、这样。

④「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⑤「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⑥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译文】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作者】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

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就去世了。

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于寒门。

陶侃出身寒微,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之人。

可以想见,他的后人在政治上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

【赏析】
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

只是到了他这一代,这个家族已经衰落了。

他二十九岁出仕,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几番进退,仕途不定,先后任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他这样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无奈靠山不硬,脾气却分外高傲,玩不来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

终因抱负不展,又不肯降志辱身与士族阶层同流合污,于彭泽县令上任仅80余日,便以“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而决然弃职归隐。

此后长期过着躬耕隐居生活。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

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

开头说,自己的
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

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

“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

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

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

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

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

“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

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

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

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

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

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

“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

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

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

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艺术特色】
平淡而醇厚,情景理相融合。

一、二句叙事,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

自然引出后面两句。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前面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透露出诗人恬淡的心境。

五至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景中寓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世所称道。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

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同时
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