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2013926精讲

合集下载

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市级优质课精品课件

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市级优质课精品课件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市级优质课精品课件
13.2 科学探究:物质 的比热容
海边的故事
• 中午,沙子很烫,而海水却是凉的 • 晚上,沙子变凉了,而海水却很暖和
• 新疆地区有句谚语叫做“早 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 西瓜”,你知道其中的道理 吗?
请回答:
(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 的热量一样多吗?
人们选择用水给发动机冷却,用 水取暖,这是为什么?
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一定的条 件下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热 (或放热)很多,用水做冷却剂或取暖 效果好。
优教提示
打开工具栏,点击课件素材, 播放拓展视频:比热容
这是对沙漠气候的生动描 述。白天,当太阳照射到沙漠 时,由于砂石的比热容较小, 砂石吸收热量后,其温度会迅 速升高;而到傍晚,砂石 要放 出热量,由于砂石的比热容较 小,砂石的温度会马上下降, 温度很低,所以沙漠气候温差 变化很大。
巩固练习:
你学会了吗? 一起来完成课堂作业吧!
进行实验,收集信息
t1-t2=(65 ℃ -20 ℃)
分析得出结论 •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 相同的 。 吸收的热量是 • 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 不相同的 。 吸收的热量是
①用“水浴法”加热,受热均匀,不需要搅拌;②原方案两次加 热,酒精灯火焰不易控制完全相同,新方案同一热源加热,确保 相等时间内提供的热量相等;③两实验同时进行,便于同时比较 水和煤油升温的快慢(任选其一)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
(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 的热量一样多吗?
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
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 关,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
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 多少,除了与物质的质量和 温度变化有关外,还可能与 什么有关? 可能与物质的 种类有关。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课件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课件
使相同质量的铜和铁升高相同温度,需要的热量相同吗?
铜块
铁块
使它们升高相同的 温度,吸收的热量 一样多吗?
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
的多少是否相同。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热源加热,采用控制
变量法,即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在加热相同时间的情况下,比较升高的温度大小。
解:水吸收的热量Q吸 = c水m水Δt =4.2×103J/(kg·℃)×0.1kg ×(90℃-20℃)=2.94×104J。 铁钉放出的热量Q放=c铁m铁Δt=0.46×103J/(kg·℃) ×0.01kg ×(1000℃-25℃)=4.485×103J。
5.把100g、80℃的热水跟250g、10℃的冷水相混合,混合后 的温度为28℃,求热水放出的热量和冷水吸收的热量?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比热容的计算及应用
复习导入
一、物体的吸热能力:与质量、升高的温度、物质种类有关。
二、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 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温度的乘积之比,叫 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三、比热容反映了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水的比热容最 大,为4.2×103J/(kg·℃)。
解:铁钉放出的热量 Q =c·m·Δt = 0.46×103J/(kg·℃) ×0.02kg×(900℃-400℃) =4.6×103J
答:铁钉放出的热量是4.6×103J。
4.若100g水从20℃升温至90℃,要吸收多少热量?一根铁 钉的质量约10g,从1000℃的红热状态冷却至25℃,会放出 多少热量?[c水=4.2×103J/(kg·℃),c铁=0.46×103 J/(kg·℃)]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教案

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通过上网查阅《气候与热污染》的相关资料,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应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干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玻璃棒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一天的天气预报的录像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我国各省内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你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吧!板书课题: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39-43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以及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探究物质吸热或放热规律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回忆思考,发表各自建议:①水多些时,加热时间要长些;水少些时,加热时间要短些.②加热时间长时,温度升高快些;加热时间短时,温度升高慢些……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2)水吸收的热量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师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如课本图13-9(b)使相同质量的铜和铁升高相同温度,需要的热量相同吗?这说明了什么?生:质量相同的铜和铁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不相同,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引导学生选择器材: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煤油或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2)引导学生拟定方案:怎样确定水和煤油(或沙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学生经过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运用“转换法”把比较吸热多少转换为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更易于操作)(3)让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方案.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了解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各小组学生派代表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收集、整理,点评引导,确定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实验.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如煤油和水),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注意使两个装置的热源相同且较稳定.)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实验装置上图同样适用).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学生设计、交流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如:a.你们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或沙子)?b.你们怎样使煤油(或沙子)内、外温度达到一致?c.你们采用的热源是否稳定,怎样改进更好?(4)学生根据交流情况,适当修正自己的方案.教师提醒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①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若是选用热水做热源的小组可用暖瓶里初温较高的热水;②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相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5)学生选取自己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6)分析与论证:各小组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分析归纳,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2)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3)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比热容的概念及比热容知识应用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教师点拨订正.师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怎样描述比热容?生:比热容是表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具有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同的特性的物理量,物理学规定,比热容的大小等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温度的乘积之比.师 比热容的物理量符号是什么?单位及其符号是什么?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比热容的物理量符号是“c ”,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kg ·℃),公式为(t t )12Q c m =- 师 阅读课本P42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你有哪些结论?生:(1)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冰与煤油的比热容相同;(3)水的比热容最大;(4)除汞外,一般液体的比热容比固体的比热容大.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已经知道哪些物理量可以反映物质的自身性质,它们有什么特点?生:密度,密度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多少而改变,也不随位置变化而改变.师 既然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那么,它同样也具有与密度相似的性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多少无关(特别提醒,它还与温度变化无关).那么请大家思考:把一盆水倒掉三分之一,比热容有无变化?把这盆水由20℃加热到100℃,比热容有无变化?生:(齐声回答)不变.【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既不随物质的质量的改变而变化,也不随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只要是相同的物质,不论其形状、质量、温度高低、放置地点如何,它的比热容一定是相同的.(2)对于同一种物质,比热容的值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同一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但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是不相同的.如: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而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由之前探究煤油(或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1:由表一数据可知水的吸热能力(或比热容)比煤油(或沙子)强,要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需对水加热久一些.生2:由表二数据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时,水的温度上升慢些,煤油(或沙子)温度上升得快些.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列举生产、生活中利用水比热容大的特性的实例.生:生活中汽车用水作为冷却剂,用热水取暖.春天,农民伯伯育秧苗,每到傍晚往田间里灌水,防止秧苗在夜间被冻坏;而白天放出秧苗里的水,便于晒田,促进秧苗生长.师为什么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大?生:是因为沿海地区水面大,且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得多,白天,同样太阳照射时,水吸热升温慢,沙石泥土吸热升温快;夜晚,同样大气温度降低时,水放热降温慢,泥土沙石防热降温快,故内陆地区温差比沿海地区的大.【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做课本P44作业124.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1.B2.D 4.B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设计此课时,从市民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是从提出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引领学生走向科学知识的殿堂.3.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在身边”的理念,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在推导热量计算公式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数据到归纳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和记住.。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PPT免费课件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PPT免费课件
怎样表示不同物质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呢?
二 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 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 热容.
2.符号:c
3.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4.物理意义: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数值 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 量.
三 比热容的应用
观察与思考
夏天中午,我们在水边玩耍的 时候,脚踩在沙子上有什么感 觉?踩在水中有什么感觉?为 什么有不同的感觉?
砂石和海水受太阳照射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砂石的比热 容小,温度变化大;海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故 感觉砂石烫,海水不那么烫.
观察与思考
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大.这是为 什么?

0.13×103
归纳与小结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1)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比热容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变化、吸收或放出热量以 及体积和形状无关;它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3)比热容反映了物质吸热放热的本领;比热容越大,吸 热或放热本领越强. (4)比热容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2.比热容也用符号 C表示,单位是__焦__/_(_千__克__·_摄__氏__度___),
符号为__J/_(_K__g_·_0C__),读作_焦__每___千__克__摄__氏___度_。
Q
3.比热容的公式:C =
mt。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新课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2.了解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 初步认识比热容)教案 (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 初步认识比热容)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通过上网查阅《气候与热污染》的相关资料,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应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干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玻璃棒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一天的天气预报的录像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我国各省内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你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吧!板书课题: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39-43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以及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探究物质吸热或放热规律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回忆思考,发表各自建议:①水多些时,加热时间要长些;水少些时,加热时间要短些.②加热时间长时,温度升高快些;加热时间短时,温度升高慢些……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2)水吸收的热量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师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如课本图13-9(b)使相同质量的铜和铁升高相同温度,需要的热量相同吗?这说明了什么?生:质量相同的铜和铁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不相同,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引导学生选择器材: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煤油或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2)引导学生拟定方案:怎样确定水和煤油(或沙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学生经过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运用“转换法”把比较吸热多少转换为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更易于操作)(3)让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方案.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了解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各小组学生派代表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收集、整理,点评引导,确定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实验.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如煤油和水),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注意使两个装置的热源相同且较稳定.)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实验装置上图同样适用).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学生设计、交流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如:a.你们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或沙子)?b.你们怎样使煤油(或沙子)内、外温度达到一致?c.你们采用的热源是否稳定,怎样改进更好?(4)学生根据交流情况,适当修正自己的方案.教师提醒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①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若是选用热水做热源的小组可用暖瓶里初温较高的热水;②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相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5)学生选取自己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6)分析与论证:各小组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分析归纳,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2)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3)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比热容的概念及比热容知识应用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教师点拨订正.师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怎样描述比热容?生:比热容是表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具有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同的特性的物理量,物理学规定,比热容的大小等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温度的乘积之比.师 比热容的物理量符号是什么?单位及其符号是什么?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比热容的物理量符号是“c ”,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kg ·℃),公式为(t t )12Q c m =- 师 阅读课本P42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你有哪些结论?生:(1)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冰与煤油的比热容相同;(3)水的比热容最大;(4)除汞外,一般液体的比热容比固体的比热容大.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已经知道哪些物理量可以反映物质的自身性质,它们有什么特点?生:密度,密度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多少而改变,也不随位置变化而改变.师 既然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那么,它同样也具有与密度相似的性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多少无关(特别提醒,它还与温度变化无关).那么请大家思考:把一盆水倒掉三分之一,比热容有无变化?把这盆水由20℃加热到100℃,比热容有无变化?生:(齐声回答)不变.【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既不随物质的质量的改变而变化,也不随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只要是相同的物质,不论其形状、质量、温度高低、放置地点如何,它的比热容一定是相同的.(2)对于同一种物质,比热容的值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同一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但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是不相同的.如: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而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由之前探究煤油(或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1:由表一数据可知水的吸热能力(或比热容)比煤油(或沙子)强,要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需对水加热久一些.生2:由表二数据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时,水的温度上升慢些,煤油(或沙子)温度上升得快些.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列举生产、生活中利用水比热容大的特性的实例.生:生活中汽车用水作为冷却剂,用热水取暖.春天,农民伯伯育秧苗,每到傍晚往田间里灌水,防止秧苗在夜间被冻坏;而白天放出秧苗里的水,便于晒田,促进秧苗生长.师为什么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大?生:是因为沿海地区水面大,且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得多,白天,同样太阳照射时,水吸热升温慢,沙石泥土吸热升温快;夜晚,同样大气温度降低时,水放热降温慢,泥土沙石防热降温快,故内陆地区温差比沿海地区的大.【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做课本P44作业124.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1.B2.D 4.B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设计此课时,从市民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是从提出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引领学生走向科学知识的殿堂.3.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在身边”的理念,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在推导热量计算公式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数据到归纳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和记住.。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件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件新版沪科版
比热容的公式 : c Q . mt
02 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是 : c 水= 4.2×103 J/(kg · ℃) 色拉油的比热容是 : c 油= 1.97×103 J/(kg·℃) 尝试说出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 1 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02 比热容
(二)热量的计算 1.吸热公式:Q吸=cm(t-t0). 2.放热公式:Q放=cm(t0-t).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奥利给~
水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质的质量 升高的温度多少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体的质量、物体升高的温 度有关外,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 物质的种类会影响吸收热量的多少。
启发:
(1)同种物质,当它们质量相同、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 时 , 它们吸收的热量______。 (2)差别种物质,当它们质量相同、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 度时 , 它们吸收的热量_____?
提炼公式
吸收的热量=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
Q吸= cm(t1-t0)
Q放= cm(t0-t1)
03 热量的计算
公式 : Q吸=Cm(t - t0) 或Q放=Cm(t0 - t)
注释 : Q表示热量 , C表示比热容 , m表示物质的质量 , t 表示末温 , t0表示初温。
03 热量的计算
例1 质量为1kg的铁块 , 温度从40 ℃升高到50 ℃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C铁=0.46×103J/(kg· ℃)]
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 , 升高相同温度 , 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 , 水 比食用油吸收热量多。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基础) 知识讲解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基础) 知识讲解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基础)责编:冯保国【学习目标】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探究物质吸热或放热规律1、提出问题: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相同,有什么规律。

2、实验器材:相同的烧杯两只,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温度计两支,搅拌器两只,铁架台两个,钟表,火柴。

3、实验过程:(1)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分别倒入两只烧杯中。

组装实验器材。

(2)观察并记录加热前两液体的初温t1,预先设定好液体加热的末温度t2。

(3)分别给两液体加热,记下加热的开始时刻。

加热时,上下反复缓慢地提拉搅拌器。

(4)当一种液体温度达到t2时,记录该液体加热的终止时刻,计算该液体加热的时间t。

对另一液体作同样的观察、操作和记录。

当热源相同时,两液体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加热时间越长的液体从热源吸热越多。

(5)将用过的煤油和水倒在指定的器皿内。

整理好实验器材。

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4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t/℃液体末温t/℃加热时间T/min 液体吸热情况“多”或“少”5、分析与论证: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相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不同。

要点诠释:1.利用控制变量法,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

(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

2.实验数据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原因是实验中所使用的酒精灯在相同时间内的热量有差异,因此,实际上研究对象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并不完全相等;实验中有热量损失。

知识点二、物质的比热容1、定义:物理学规定:比热容的大小等于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单位:J/(㎏·℃)。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3.2第2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3.2第2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3.2 第2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教学内容1. 物质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意义:反映物质温度变化时吸热或放热能力的大小。

3. 比热容的测定方法:常用实验方法有水槽法、热水袋法等。

4. 比热容的应用:了解生活中比热容的运用,如取暖、冷却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单位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判断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测定方法及实验操作。

2. 教学重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水槽、热水袋、温度计等)。

2. 学具:教材、实验报告册、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取暖和冷却现象,如冬天用热水取暖,夏天用冷水冷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质比热容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物质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意义。

3. 实验演示:进行比热容的测定实验,如水槽法或热水袋法,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随堂练习:根据实验数据,让学生计算物质的比热容,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水的比热容较大,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六、板书设计1. 物质比热容的概念2. 比热容的单位及计算方法3. 比热容的测定方法4. 比热容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物质质量为1kg,温度升高10℃吸收了2000J的热量,求该物质的比热容。

答案:2000J/(kg·℃)2. 题目:为什么水的比热容较大,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了物质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仍需加强指导。

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ppt课件

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ppt课件
表示吸热后的末温,“t-t0”表示温度的升高,有时可用 Δt 升=t-t0 表示,此时吸热
公式可写成:Q 吸=cm·Δt 升。
(2)放热公式:Q 放=cm(t0-t)
式中 c、m、t0 的含义不变,t 表示放热后的末温,“t0-t”表示温度的降低,
有时可用 Δt 降=t0-t 表示,此时放热公式可写成:Q 放=cm·Δt 降。
了水的
较大的原理。
关闭
晚上秧田要蓄水保温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在降低相同温度的情况下,放出的热量更
关闭
多,从而起到保温的作用。
比热容
解析
答案
轻松尝试应用
1
2
3
4
5
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对我国西北沙漠地区气候特点的
形象化写照。试用你学过的知识对此给出解释。
关闭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情景说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一天之中昼夜温差较
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互动课堂理解
解析: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加热相同的时间,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
等,故选项 C 错误;由题中图像可以看出,加热相同的时间(图像横坐标相同),
甲液体升高的温度(纵坐标)比乙多,故选项 D 正确;如果升高相同温度(图像
纵坐标相同),液体吸收的热量即加热时间(横坐标)乙比甲多,故选项 B 错误;
互动课堂理解
(3)热量计算的一般式:Q=cmΔt
Δt 表示温度的变化。
可见,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体的质量、物质的比热容和物体
温度的变化量这三个量的乘积决定,跟物体的温度的高低无关。
Q 吸与 Q 放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比热容 c 的单位是 J/(kg·

202X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2《科学探究 物质的比热容》ppt课件

202X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2《科学探究 物质的比热容》ppt课件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4月下 午12时 30分21 .4.2112 :30Apri l 21, 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4月21 日星期 三12时 30分30 秒12:3 0:3021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 .4.2121 .4.21W ednesday, April 2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12: 30:3012 :30:301 2:304/ 21/2021 12:30:30 PM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4. 2121.4. 2112:30 :3012:3 0:30April 21,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4月 21日星 期三下 午12时 30分30 秒12:3 0:3021. 4.21
Q=cm ⊿t
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 不一样?
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 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但是海水的比热比沙子的比热大,所 以海水升温比沙子慢;没有日照时, 海水降温比沙子慢。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 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 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 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后, 再把秧田里的水放掉,你能解 释原因吗?

【优选】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2第1课时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课件

【优选】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2第1课时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课件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观察与思考同一时刻,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认知与了解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物质吸热或放热的规律一(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物体温度升高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2)将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加热,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观察与思考质量和温度观察与思考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有关外,还可能与什么有关?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实验与探究实验目的探究物质的吸热性质。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或电加热器)、天平、钟表、温度计、搅拌器。

实验方案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

观察与思考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1.对等量的水和煤油进行加热,观察哪种物质的温度上升快。

2.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实验与探究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a.取一定质量的水和煤油装入两容器中,安装好实验器材b.记录液体加热前的温度t1c.给电加热器通电一段时间后断电,同时上下拉动搅拌棒,等温度平衡后记录液体的温度t2探究物质吸热性质.swf•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 。

•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 。

相同的不相同的分析与论证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的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c 。

比热容二1.比热容定义: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12t t m Q c -=Q :吸收的热量m :物体质量t 1:物体初温度t 2:物体末温度观察与思考3.比热容的单位焦耳/(千克· ℃)J/(kg·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读作:物质的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可以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Q放=cm(t1-t2) = 4.2×103J/(kg·℃)×20kg ×(100℃-20℃)
= 6.72×106J.
答:要放出6.72×106J 的热量。
例题2
质量为2kg,温度为15℃的水,当吸收了 1.68×105J 的
热量后,温度升高到多少 ?[c水=4.2×103J/(kg·℃)]
Q放=cm(t1-t2)
Q—热量(J) C—比热容(J/(kg 0c) m—质量(kg ) t1:物体的初温
t2:物体的末温
例题1 把20kg温度为100℃的水放到房间里,温度降
低到20 ℃ ,要放出多少热量? 已知: m=20kg ,t1=100 ℃,t2=20 ℃ ,
c=4.2×103J/(kg ·℃) 求:Q放
0.29×103 0.88×103 0.84×103 0.46×103 0.39×103 0.14×103
①水的比热容最大 ; ②物质的比热容与 物质的种类有关, 不同的物质 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可以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③物质的比热容还与 物质的状态有关 ;
④不同的物质比热容可能相等;
水的比热是 __4_.2_×__1_0_3_J_/(_kg ·℃)
你会解释吗?
早春育秧的故事 你会解释吗?
早晨把稻田里的水放出去 傍晚把水灌到稻田里去
太阳出来后,把水放出去,泥土的比热容小,吸收太 阳的辐射热后,温度升高很快,有利于秧苗的生长。
太阳落下后,把水放进去,水的比热容大,放出热量 后,温度降低比较慢,可保护秧苗免受冻害。
想想议议
由于水冬的天比取热暖容为大什,么热用水水冷做却传过热程的中介要质比,同即样把质燃量料的燃其烧他 物时质产放生出的更热多量的带热到量房,屋所中以取用暖水。作这为就供是暖所的说循的环水液暖比。其用他 液水体做效输果运好能。量的暖介水质袋有里什灌么“好热处水?”而不用其他液体。
它的物理意义是:_一_千__克__的_水__每__升高 (_降_低__)__1_℃_,_吸__收_(_放__出_)_热__量__4._2_×__1_03J
1、小明从表中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 几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B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4.2×103
干泥土
0.84×103
酒精
2.4×103

0.39×103

2.1×103

0.88×103
水银
0.14×103

0.13×103
A.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效果好
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值不同
D.质量相等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铜
吸收的热量多
你会填空吗?
1、水的比热容比泥沙的 __大____,质量相等的水和泥沙 升高相同温度,水比泥沙吸收的热量 __多____ (多 , 少) 。
想想议议 热机的冷却为什么用水?
用水冷却汽车等上面的发动机,一方面水的比热容大, 升高温度的过程中可以吸收较多的热量,另一方面水达 到沸点后吸热沸腾,温度不再升高,可保证发动机不被 烧坏。
三、热量的计算
1、前面得出的结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 少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物质的种 类都有关。
表达式为:Q吸=cm(t2-t1)
比热容的应用
两种环境下,白Βιβλιοθήκη 和黑夜的温度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有这样的不同?怎样解释? 海边昼夜温差小,沙漠昼夜温差大。 海洋里的水多,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吸收太阳辐 射热后升高的温度不多;到夜晚放出热量后温度降低的 也不多。所以昼夜温差比较小。而内陆沙漠 ……
海边的故事
? 中午,沙子很烫而水不烫; ? 傍晚,沙子很凉而水不凉。
Δ 给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让它们 升高相同 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一样吗?
实验探究:物质的吸热规律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探究吸热与物质种类的关 系,要控制 质量相同,升 高的温度 相同。
2、转换法 用 相同的 酒精灯加热, 通过比较加热的时间来 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 把对热量的比较转换成 对 加热时间 的比较。

实验装置图
处理数据
质量 液体 m/g
初温 t 0 /℃
末温 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
t/℃ (t-t 0)/℃
t/min
水 500 20
30
10
4
煤油 500 20
30
10
2
结论:
1、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比水的高.
2、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水吸收的热量
多.
?分析与结论
结论: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 量__相___等_____ 。
已知: m=2kg ,t1=15 ℃,Q吸=1.68×105J , c=4.2×103J/(kg·℃)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思考:
Δ 烧开一锅水与烧开半锅同温度的水相比,哪个 先烧开?
Δ 烧开一锅温水和烧开一锅冷水,烧开哪个烧开 得快?
这两个事实说明物体吸热时与物体的质量和升高 的温度有关。
思考:
铁块
铜块

煤油
Δ 给相同质量的铁块和铜块加热,让它们 升高相 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一样吗?
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m:物体的质量
c
=
Q放 m (t1–t2)
t1:物体的初温 t2:物体的末温
分析比热表,可以找出哪些规律 ? J/(kg·℃)
水 酒精 煤油 蓖麻油
冰 空气
4.2×103 2.4×103 2.1×103 1.8×103 2.1×103 1.0×103
砂石 铝
干泥土 铁、钢
铜 水银
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 热量___不__相__等___ 。
物质温度降低时放热有类似的规律。
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大小等于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
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
热量 质量 温度变化量
比热容的单位是“J/ (kg ·℃)”,符号是
“c”。

c=
Q吸 m (t2–t1)
2、质量相等的水和泥沙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比泥沙升
高的温度 __少_____(多,少)。
3、质量相等的水和泥沙降低相同温度,水比泥沙放出
的热量___多___ (多 , 少) 。
4、质量相等的水和泥沙放出相同的热量,水比泥沙降
低的温度 ___少____( 多,少)。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现象与应用
三峡水库里的水能够对库区周围的气候有较大的影响, 使库区夏季的温度比过去低1℃左右 ,冬季高1℃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