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时认识米用米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 课时认识米用米量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来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米的长度单位,并能够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培养他们的测量和估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米的长度单位,能够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米的长度单位,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长度物体,如尺子、绳子等,以及一些测量工具,如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并尝试用语言来描述它们的长度。
2. 概念讲解:我会向学生们介绍米的长度单位,并通过实际的长度物体来帮助他们理解米的概念。
3. 例题讲解:我会出示一些实际的例子,如测量一张纸的长度,让学生们用米来量。
4.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们自己找一些物体,并用米来量它们的长度,以巩固他们对于米的理解。
5. 小组活动: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量一量对方的身高,并用米来表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米长度单位例子:测量一张纸的长度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身高来量一量课桌的高度,并用米来表示。
答案:课桌的高度是1米。
2. 请学生们量一量自己的鞋子长度,并用米来表示。
答案:鞋子的长度是0.2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米的长度单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但在换算方面,有些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继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尝试用米来量一量家里的家具长度,如电视、沙发等,并记录下来。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是我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和描述,对米的长度单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的基本概念,知道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让学生掌握使用米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米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4. 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米的基本概念。
2. 米尺的使用方法。
3. 物体长度的测量。
4. 估测物体长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米尺的使用方法,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米尺的使用方法。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巩固米尺的使用方法。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采用提问法,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米尺、直尺等测量工具。
2. 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如书本、桌子、椅子等。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4. 教学设计稿。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表示这些物体的长度呢?引入米作为长度单位。
2. 讲解米的基本概念:讲解米的长度单位概念,让学生理解米与厘米、毫米的关系。
3. 米尺的使用方法:讲解米尺的结构,示范如何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引导学生总结米尺的使用方法。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测量教室内的物体长度,如桌子、椅子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5. 估测物体长度: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估计它们的长度,并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七、课堂练习1. 完成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米尺的使用方法和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2. 互相检查:学生相互检查练习题的完成情况,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米尺的使用方法和估测物体长度的技巧。
2. 强调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米为单位测量长度的重要性。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米为单位测量家中的物体长度,如书本、桌子、椅子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用米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这个操作将演示用米量的基本原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用米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学会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解决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
举例: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测量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1)量感的建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尤其是1米的量感是一个难点。
举例:通过多种方式,如让学生走1米、比较1米与常见物体长度等,帮助学生建立量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米和用米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的情况?”比如,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或是测量桌子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度测量的奥秘。
3.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设计问题解决环节,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据,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认识米、用米量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米”的概念,知道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培养学生能够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教学准备:1. 米尺2. 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米尺,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的特点。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米”的概念,讲解“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讲解测量方法。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体验测量的过程。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发放学习单,学生根据学习单的要求,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
2. 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并与同学分享。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米”的概念和长度测量的方法。
2. 教师强调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2. 学生可以与家长一起讨论长度单位的应用,增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实践活动在“认识米、用米量”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长度单位“米”的理解,并培养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确保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主题为“认识米和用米量”。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米的长度单位,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让学生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米来量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直尺、绳子、卡片等。
学具:学生尺、练习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可以用米来量的物体。
2. 讲解米的长度单位:向学生介绍米的长度单位,讲解米与厘米的关系。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米尺来量物体的长度。
4. 示范演示:教师用米尺示范如何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跟着一起操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用米尺量教室里的物品,并记录长度。
6. 成果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成果,大家共同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米的长度单位,米与厘米的关系,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米尺量家里的物品,记录长度,并写出测量过程。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多种答案。
2. 作业题目:用米和厘米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并注明长度。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多种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米的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用米尺来量物体的长度。
但在测量过程中,有些学生对米与厘米的关系理解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用米来量物体,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
也可以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量对方的身体部位长度,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第3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设计
第一步,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和宽度。
第二步,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请两名同学测量黑板的长度。
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对!当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米做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米用米量(板书课题)
第三步,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
二、合作探究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第四步,试探练习(第二次尝试练习,6分钟左右)
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度,大约有多长。
第五步,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
用卷尺量教师的宽度和长度,大约有多长。
第六步,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
板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教学重
难点
重点: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设计意图
从学生身边的熟悉实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
课前准备刻度尺、米尺、Fra bibliotek尺、绳子等教学课时
1
教学流程
个人再探索
第3课时
出示课堂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黎城县南关小学教学设计专用纸
2012年月日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
主备人
王丽
课题
认识米
用米量
课型
新授课
审核人
程慧英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认识米和用米量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米的概念,认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米量的基本单位和计量方法。
3.训练学生进行简单的米量计算,并能够正确使用米量进行问题求解。
二、课前导入1.演唱《小米米》儿歌,引起学生对米的关注。
2.教师出示一包米,让学生观察,并请学生描述这个物品的特征和用途。
3.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煮饭时需要用到的米的数量和用途,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米的关注和认知。
三、教学过程1.米的概念和应用a)概念讲解:米是一种谷类食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食品材料。
b)应用分析:米可以做成各种美味的食物,如米饭、米粉、米线、糯米团等等。
同时,在农村,米也可以用来喂养家畜。
2. 米量的基本知识a)基本单位:1升米=1000克米。
b)计量方法:用米量勺或炊具自带的米量计量杯。
c)讲解米的单位换算,如1kg=1000g;1g=1000mg。
3. 用米量进行计算a)观察实物:教师出示一瓶米或一个标准的米量勺,并让学生观察。
b)训练计算:通过举例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用米量进行计算,如:如果用一升米煮饭,需要多少毫升水?4. 练习题a)判断正误: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 1kg米等于1000g米。
② 1升米等于100克米。
b)应用题:小明要煮一锅米饭,家里有2升米,请问小明需要准备多少毫升水?四、教学总结1.课程回顾: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提问,测试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
2.反思提醒:教师指出每个学生在本节课中的优点,同时也提醒他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加深对米的认识,熟练掌握米量计算方法。
五、教学评价1.正确认识米和米量的应用和计算方法;2.能够正确使用米量进行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加强对米和米量的认知,利用米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涉及到米的问题,为日常生活的煮饭和烹调带来便利。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案
我号0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米质长应观念。
2.使学生知道I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闻米,3.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制4—阐㈤艰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I米=100咀米,能用米尺测设较长物体的长度。
难点:用米作长度单位测显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我号才各1米长的尺子、软尺. ___________公考丽t一、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的位去价物体的长度?(厘米)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疑麻黑板的长?请学生用自己的尺子最黑板的长。
提问:这样的测量你感觉怎样?讲述: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盘黑板的长很麻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Vi定有.(板书课时一一认识米和用米Sb二、探究新知1.认识米。
师:刚才我们用厘米作单位去量黑板的长度,我们发现很不方便.其实•盘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孤位.“米”也可以用字母“m”友示.师:(教师京出米尺)同学们,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
(板书“I米”,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战段,米可以用"m”表示)2.感受米.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同桌两人,一人仰出双臂,一人用米尺修,发现仰口的两臂的长或大约是1米。
师:你们能用手中的米尺再盘一吊: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是I米吗?学生用米尺测量.发现从地面到讲台未面的拓度也是1米.师:大家仔细观察,看看I米有多长,你能比划一下吗?师:好,现在,同学们请闭上眼在,先想想I米有多长,然后,说说我们周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厘米,今天我的又学习了米,原么米和厘米是什么关系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米,I厘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指比一下,教酊在黑板I米长的戏段上面并排亘出1瓯米。
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是什么关系呢?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⅛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百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陛米、20厘米、3011米、……100艇米.再看在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闻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I米里面也是有100迎米,同时,教师在黑板I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厢米为单位,分成IO等份(如图)・I*__ 人__IoX案板竹:1米=100匣米(Im=100Cm)用直尺米量米尺,发现1米=Ia)厚米.4.用米麻.(1)交流:如果让你用米尺后物体的长度,你要怎样信?同案互相说一说。
数学教案-认识米 用米量
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米,并能正确使用适合的单位来量米。
2.能够通过实际测量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米。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关米的问题。
二、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引入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认识米并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2.提问:你们平时有没有听过“米”这个单位?它是用来量什么的呢?步骤二:认识米1.讲解:米是长度的单位,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
2.示意图:画出一张米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一米的大致长度。
步骤三:测量物体长度1.准备物体:准备几个常见的物体,如铅笔、书本、教室的桌子等。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3.使用尺子:给每个小组发放一把尺子,让他们使用尺子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
4.记录结果:学生将测量结果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并用米作为单位。
步骤四:讨论结果1.小组汇报:让每个小组依次汇报他们测量得到的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对比。
2.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组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结果可能会有差异?如何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步骤五:应用1.练习题:给学生发放一些关于米的应用题,让他们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讲解答案:让学生交换答案并互相批改,再由教师进行讲解。
步骤六:总结1.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米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2.提问:学生自由提问,解答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疑惑。
三、教学资源1.白板、黑板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尺子。
3.相关的物体。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2.自主选择一个物体,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并写出结果。
以上是本次数学教案的内容。
希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正确理解什么是米,并掌握用米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提高学生对米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认识米用米量》的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米这一长度单位,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学会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能用“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难点: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长度单位,谁能告诉我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生:厘米、分米、米。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米”这个长度单位。
2.探究新知(1)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谁能用身边的物品表示1米?生:可以用尺子、直尺、绳子等表示。
师:那我们就用尺子来表示一下1米。
请大家拿出尺子,找出1米的长度,并用手指比划一下。
(2)认识米尺师:我们刚才用尺子表示了1米,但是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通常使用米尺。
请大家观察一下米尺,看看它有什么特点?生:米尺上有刻度,每个刻度表示1厘米,1米有100个刻度。
师:对了,米尺上的刻度表示长度,1米就是100厘米。
(3)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尺,我们就用米尺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师:请各组汇报测量结果。
生1:我们测量的是铅笔,长度是15厘米。
生2:我们测量的是书本,长度是20厘米。
生3:我们测量的是课桌,长度是1米。
师: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米尺放在物体的一端,让米尺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然后沿着物体的方向将米尺平移,直到另一端,读取物体长度。
3.巩固练习师:现在请大家用米尺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生:测量身高,记录结果。
师: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看看谁的身高最高?生:交流身高,找出最高者。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认识米用米量”,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建立了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了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能用“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米与日常生活中计量长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米尺量物体的能力,发展测量和估算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米尺的使用方法。
3. 物体长度的测量和估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米尺量物体。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测量和估算长度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场景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米作为长度单位的作用。
2.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和总结米尺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米尺、绳子、卡片、实物等。
2. 学具:每人一把米尺,若干绳子、卡片、实物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根绳子,提问:“这根绳子有多长?”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我们通常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来计量绳子的长度。
二、学习米作为长度单位(10分钟)1. 教师介绍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米与日常生活中计量长度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长度可以用米来计量。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学习米尺的使用方法(10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米尺量物体,边示范边讲解米尺的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米尺量物体,教师巡回指导。
3. 各组汇报测量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物体长度的测量和估算(10分钟)1. 教师提出测量任务,如:“请用量尺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2. 学生分组测量,并进行估算。
3. 各组汇报测量和估算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米尺的使用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二年级数学二年级数学上:《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二年级数学二年级数学上:《认识米、用米量》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米的概念,并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2. 学习使用米作为长度的单位进行测量3. 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测量长度教学重点:1. 认识米的概念和使用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2.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教学难点:1. 使用米进行测量时注意测量的准确性2. 培养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具2. 不同长度的物体,如纸张、铅笔等3. 卷尺或尺子等测量工具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不同物体的长度,并提问学生哪个物体较长/较短。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用统一的单位来比较物体的长度。
- 引导学生猜测并回答,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比较物体的长度。
Step 2: 认识米的长度(10分钟)- 准备一把米尺并向学生展示。
- 解释米的概念以及它是一个长度单位。
- 让学生触摸和感受米尺的长度,并观察米尺上的刻度。
- 引导学生将米尺放在不同物体的旁边,比较其长度。
- 让学生总结出使用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即将物体与米尺长度进行比较。
Step 3: 用米量物体的长度(15分钟)- 给学生发放一张纸张和一支铅笔,并要求他们测量纸张和铅笔的长度。
- 指导学生将纸张和铅笔放在米尺旁边进行比较,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 让学生交流和讨论自己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如果不准确,应该如何改正?Step 4: 使用简单工具测量长度(15分钟)- 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卷尺或尺子,并让他们在教室中找到不同物体进行测量。
- 引导学生使用卷尺或尺子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 让学生互相检查测量结果,并讨论是否准确。
如不准确,应该如何进行改正?Step 5: 总结与小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使用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使用米进行测量的场景。
- 提醒学生使用米这个单位来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多进行实际测量的练习。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学生活动设计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读写1米、2米、3米、4米、5米。
2.能够用米量给出物品的长度,并且通过反思看看哪一个物
品是最长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同时提高
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认识米、用米量
2.比较不同长度的物品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复习
老师可以通过在黑板上画一些长度图形让学生回忆1米、2米和3米的长度。
第二步:引入
1.老师出示一大米尺子。
2.老师给学生看一些长条形的东西,比如长方形、三角形等
等,并让学生给出估计值来。
第三步:实践学习
1.老师分组让学生互相合作,在1米的尺子上找到最短的物
品,最长的物品等等。
让学生通过这一活动来加强对米的认识。
2.让学生成对比较长的物品,然后再进行排序。
之后让学生
将它们放在一起来进行比较。
第四步:归纳总结
让学生在小组内回答:谁找到了最短的物品?谁找到了最长的物品?然后在全体学生中共同讨论出答案。
第五步:评估和延伸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活动表现进行评估。
四、教学评估
让学生用竹条、书本等各种不同的物品,然后用1米尺子进行测量。
用一个表格让学生记录他们测量的结果和他们选择的物品。
五、教学延伸
让学生在家里找到不同长度和形状的东西,然后用1米尺子进行测量。
在下一次课堂上,让他们带来他们找到的最有意思的事物,进行分享。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三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三课时主要讲述了认识米和用米量。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课时,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米的概念,以及如何用米来量物体。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同时,他们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中的实例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际测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米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理解米的概念,能够准确地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米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米的概念。
3.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米的长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米尺、物体、图片等。
2.学具准备:米尺、作业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米的概念。
如:“你们看看这些物体,它们的长度一样吗?我们怎么来量它们的长度呢?”2.呈现(10分钟)介绍米的长度单位,让学生认识米尺,并学会用米尺来量物体的长度。
如:“米尺是用来量长度的,1米等于100厘米,我们来看看这些物体有多长。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米尺来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教学内容:认识米,用米量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米,认识表示长度单位的符号“m”。
初步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在实际测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绳、1米长的绳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提问。
1.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测量数据用什么作单位?2.用厘米尺测量老师手中铅笔的长度。
(学生边演示,教师边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左端。
)课件出示:(二)引入新课。
1.比赛测量速度。
(1)找一生和教师同时测量黑板的长度。
看谁先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学生测量黑板下沿长度,老师测量上沿长度。
)(2)课件出示主题图,你们认为这样的测量比赛公平吗?为什么?(老师的尺子长,方便测量。
)2.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点明课题:认识米。
(板书:认识米)二、亲历过程,探究新知(一)认识米。
1.观察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2.教师为每四人小组准备一根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拉直感受1米有多长。
3.找身体中的米尺。
(小组合作交流)(1)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2)几拃的长大约是1米?(3)从脚底往上,大约到什么位置是1米?(4)双手侧平举是否大约是1米?(注意学生身高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长度时,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生举例说明)5.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生举例说明)6.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板书:米m)(二)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米 用米量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9篇认识米用米量 1第三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务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页,《认识米用米量》的例3。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知道1米=100厘米。
2、米尺量会用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用米测量较长物体长度的实际长度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尺、10厘米长的纸条、绳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起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上节课的内容大家都掌握得不错,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量量黑板的长?请学生用自己的尺子量黑板的长。
(学生用厘米量黑板的长,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提问:这样的测量你感觉怎样?(很麻烦)师讲述: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黑板的长很麻烦。
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
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能很快地量出黑板的长,想不想知道这个宝贝是什么?二、实践操作,认识米。
1.建立表象。
(1)(出示米尺)大家看,这个宝贝就叫做米尺,它的长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就方便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提问:在米尺上你还能不能找出其它的10厘米?(2)同学们,下面我们就用米尺来量一量,看看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高?教师再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3)学生动手操作⑴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卷尺或盒尺,找出1米的长度。
《认识米用米量》的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理解米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长度之间的联系。
2. 学会用米作量具,测量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米的长度单位概念。
2. 米与实际物体长度的对应关系。
3. 测量工具——米尺的使用方法。
4. 测量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米的长度单位概念,米尺的使用方法。
难点:米与实际物体长度的对应关系,测量实践活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米尺、教科书、PPT。
2. 学具:每人一把米尺,若干实际物体(如书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教科书,引导学生观察封面上的米尺图案,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和米尺的兴趣。
2. 教学米的长度单位:(1)教师介绍米的长度单位,讲解米与实际物体长度的对应关系。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米尺测量教科书的长度,体会米的长度。
3. 米尺的使用方法:(1)教师示范米尺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4. 测量实践活动:(1)教师提出测量任务,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米的长度单位和米尺的使用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如让学生课后测量家里的家具长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用米尺测量家里的家具长度,记录并写在日记本上。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学习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 实践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测量准确性、操作规范性以及结果记录的完整性。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完成情况,关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的基本概念,知道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培养学生用米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测量技巧。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二、教学内容1. 米的基本概念2. 米与厘米、毫米的关系3. 测量工具的使用(尺子、卷尺等)4. 实际操作:用米量物体的长度5. 总结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米的基本概念,能够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米与厘米、毫米的关系,熟练使用测量工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米的长度。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米尺、卷尺、物体(如书本、桌子等)2. 学具:每人一把尺子,练习本3. 教学场地:教室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工具是用来测量什么的吗?2. 讲解米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米与厘米、毫米的关系。
3. 示范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互相测量。
4. 学生分组测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测量误差。
5. 总结测量结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测量心得。
七、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测量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3. 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完成练习题。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用米量家里的某个物体,记录测量结果。
2.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以及对米的长度有更深刻的认识。
九、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2. 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十、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测量技巧的提高。
2.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对方的测量成果,给出建议。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认识米 用米量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教案标题:认识米——用米量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并了解米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 学生将能够使用适当的单位和工具,准确地量取米的重量。
3. 学生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与米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认识米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 学会使用适当的单位和工具,准确地量取米的重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米、秤、量杯、图片或实物展示米的不同用途。
2. 学生准备:笔、纸。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米的不同用途,引起学生对米的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平时都吃过米饭吗?米饭是由什么做成的?”引导学生回答“米”。
探究(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袋米,向学生解释米的基本概念:“米是一种粮食,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主食之一。
”2. 教师进一步解释米的用途:“米可以煮成米饭、粥、米粉等食物,也可以用来制作米酒、米糕等特色美食。
”3. 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米,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实践(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米的重量单位:“千克(kg)”和“克(g)”。
2. 教师向学生展示秤和量杯,并解释它们的使用方法。
3. 教师将一定重量的米放在秤上,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重量。
4.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秤和量杯准确地量取一定重量的米。
教师在活动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5. 学生记录实践结果,并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米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 教师提问:“你们在实践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鼓励学生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并展示学生的记录和成果。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用米制作简单的米饭或米粥,体验米的烹饪过程。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有关米的问卷调查,了解不同人对米的认识和使用习惯。
教案评估:1.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汇报测量结果。
学会自主学
(3)你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
习。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唤起学生已
(1)铅笔长15米。
( 有的1米的长
)
度表象,或利
(2)课桌高70米。
( 用熟悉的身
)
高作标准,并
(3)梧桐树高3米。
( 将之与生活
)
中的实际体
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3、4题。
验联系起来。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
2.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例5)。
(1)课件演示米尺与长10厘米的尺子,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0厘米。
(2)每个小组先量出1米长的绳子,再量一量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组讨论1米有多少厘米。 (4)汇报归纳:1米 = 100厘米
通过探究,让 学生更深刻
1
wenjian
3.用米尺量。
地认识厘米
(1)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宽,黑板的长,学生的身高等。(分组活动) 与米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和学生卷尺。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提问。
(1)上一节课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 让学生亲身
测量?
经历测量的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过程,体会到
(3)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和宽约是多少厘米?
引入较大单
一比,看1米和米尺上的是不是一样长,刻度是不是一样。
(3)体验。 用米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用米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通过自主观 察米尺,比、 画、量帮助学 生深化对米 的认识,逐步 形成1米的实 际表象。
wenjian
第3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及练习一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自主测量,知道1米=100厘米。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
将来不仅能学好数学,还能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作业布置
《阳光同学 》配套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板书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
例4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例5 1米 = 100厘米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在教学中始终都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完成 了认识和感受1米长度和用米量的教学,学生有了自我操作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动手 实践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不足之处:小组合作时部分同学没有参与进去。 教学建议:关注每个孩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引入新课。
位的必要性,
请两名同学用尺子测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从而引入新
瞧!这样用尺子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 课。
?用这把尺子(用更长的尺子量)试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我们量比较
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如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宽,大树的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3.完成教材练习一第5题。
两人合作,测量黑板的长和两人身高,并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五、拓展提升
把两根5米长的竹竿捆在一起,捆在一起的部分长1米,接好后的竹竿
长几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5-1=9(米)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通过亲自测量知道了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 =
100厘米,并且学会了用米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真了不起!相信你们
二、预习反馈
教师根据学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 生预习的情
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况,有侧重点
地调整教学
三、探索新知
方案。
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例4)。
(1)请同学们猜一猜1米有多长,并用手势比画。
(2)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卷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