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
摘要: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职业教育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最终都是通过课程体现出来,因此,文章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发展轨迹入手,分析了当前高职校课程开发中普遍使用的四种模式的特点,并针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模式,着重论述了它区别于其他模式的独特内涵和工作流程,以及目前在推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学习性工作任务;职业岗位分析;学习情境
所谓“工作过程导向”,是指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整合了理论与实践,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发展轨迹
纵观国内外,到目前为止,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大致包括了“学科系统化”、“学习理论导向”、“职业分析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等模式。
1.学科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这是我国传统的至今仍普遍使用的课程开发方法。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本科为模式建立发展起来的,许多课程开发事实上都是从高校相关课程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并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化,编成压缩教材。这种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科理论基础,但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时甚至是脱节的,难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
2.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即针对现有职业,按照学习理论和人的发展规律确定课程结构和内容。这是一种典型的从普通教育移植过来的素质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其学习内容与职业活动联系不够紧密,可以说这种课程开发模式提供的只是一种职业预备教育。如近年来流行的“宽基础活模块”和“多元整合”就属于这种课程开发模式。
3.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开发。它是建立在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基础之上的课程开发模式。美国和澳大利亚实行的DACUM法,最为典型。此法在我国被称为CBE课程模式。CBE课程开发是以职业分析为起点,但由于没有理清能力组合与工作过程间的关系,在工作分析后的“教学分析”过程中,往往又回到学科系统化的老路上。
4.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20世纪后期,对劳动者的培养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包含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由此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应运而生了。该课程开发模式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重视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关注在行动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但由于此课程模式打乱了现行学校教学秩序,因此,推广起来难度较大。欧盟第一个统一的职业教育课程(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工)就是采用这一方法开发的。
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很大程度上是以学科性课程为主,大多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还是围绕学科性课堂教学进行,很少能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中心进行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的。因此,重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意义重大。
1.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职业性、实践性,因此,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应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首选条件。“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把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加强高层次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并积累初步工作经验。这些思想的具体体现就是打破学科体系,代之以与企业实践密切联系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综合性教学项目。
2.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首先应是“社会人”,即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其次才是“职业人”,即具备做事的职业技能与素质。近年来,企业用人时也越来越看重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因此,“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在课程设计上以人为本,能满足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需求。
三、“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内涵
1.“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结构是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为学生设计接近真实的工作任务,构成一个手脑并用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边学边做,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因此,“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能将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集成在一起,选择在实训场所实施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训练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2.“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重视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过程考核在每个具有可展示成果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完
成后进行。学生考核内容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理论课考核,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实践课考核,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态度,提升职业能力;三是平时考核,主要依据是学习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三部分成绩可大致分布为:第一部分占20%;第二部分占50%;第三部分占30%。
3.“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重视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是从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出发,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使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因此,“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要求学校必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场景实施教学,同时大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模拟实训场所的建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4.“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重视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是为了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而设计的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的用于教学的工作任务,而学习情境则是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学习性工作任务是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依托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可让学生在若干个完整的情境中反复训练、熟悉工作过程、积累工作经验、增长工作策略。
四、“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步骤
1.职业岗位分析。职业岗位分析,是指对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分析和研究的活动。正确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是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前提。
2.典型工作任务。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是能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整个行动过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估,能反映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结合各企业职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分析各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确定典型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以及从事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3.确定学习领域。根据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确定学习领域。一般来说,学习领域的名称应与典型工作任务的简化名称一致,要注意学校的学习领域与企业的工作和学习领域之间的衔接。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的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所有的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
4.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指一切作用于学习主体,并能引起学生一定情感、兴趣的客观环境,它是学习领域的结构要素。设计学习情境的目的是要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