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管理制度
标本管理制度
![标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54e00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7.png)
标本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标本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保护标本的采集、保存、利用和管理,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提高标本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制度旨在确保标本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要求,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促进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所有需要采集、保存、利用和管理标本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科研机构、教育机构、自然保护区、博物馆等。
三、主要内容1. 标本采集1.1 标本采集应遵循科学、合法、伦理的原则,尊重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和使用规范。
1.2 标本采集应由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员进行,采集方法应符合科学研究的需要,并尽量减少对生物个体的伤害。
1.3 采集地点和时间应详细记录,采集过程中应注明采集人员、采集目的和采集方式等信息。
2. 标本保存2.1 标本应妥善保存,确保其完整性和可靠性。
保存条件应符合标本所属物种的保存要求,并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
2.2 标本保存的设施和设备应具备相应的防潮、防虫、防火和防盗措施,保存环境应定期监测和维护。
2.3 标本保存期限应根据标本的特性和用途确定,并及时进行标本的维护、修复和更新。
3. 标本利用3.1 标本的利用应符合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需要,以推动科学进步和知识传播为目的。
3.2 标本的利用应遵循合法、伦理和安全的原则,不得用于非法活动和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
3.3 标本的利用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请和审批,并记录标本的利用情况,包括使用者、用途和使用时间等信息。
4. 标本管理4.1 标本管理应建立健全的制度和相应的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标本的安全和有效管理。
4.2 标本管理应定期进行标本清点、检查和鉴定,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3 标本管理应建立相应的档案和数据库,记录标本的基本信息、采集信息、保存信息和利用信息等,以便于标本的追溯和查询。
四、责任和监督1. 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执行标本管理工作,确保标本的合法、规范和安全管理。
手术室标本管理规章制度(6篇)
![手术室标本管理规章制度(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91706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f.png)
手术室标本管理规章制度1、手术切下的标本必须(无论大小)都必须做病理检查,不能随意丢弃。
2、术毕手术医师应正确、详细填写病理申请单。
3、器械护士在台上应将切下组织标本妥善放好,术毕与巡回护士合作,将标本放置于标本袋中,由巡回护士询问手术医师后填写标本袋标签,包括:姓名、性别、科室、床号、住院号、标本名称。
4、检查无误后由器械护士送至标本间,将组织标本浸入____%甲醛中,立即将标本袋封口。
检查标本袋完好不漏水,将标本袋与相对应的病理申请单共同放入容器内。
器械护士按标本袋上标签将病理登记在标本登记本上并签名。
5、送检护士在送标本时,清点无误后送往病理科。
病理科接收人核查,无误后在标本登记本上签名。
6、手术中需快速冰冻者,事先由手术科室根据手术填写病理申请单,提前交到病理科,取下组织后立即送检,结果由病理科通知。
应由本台手术的巡回护士接听病理科____结果。
7、手术期间需要做细菌培养、抹片者应事先开好化验单,标本取下后立即送检。
8、如有违反规定者,按性质、后果、责任到人,器械护士____%责任,巡回护士____%责任。
手术室标本管理规章制度(2)1. 手术室标本管理规章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手术室标本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手术的成功。
2. 手术室标本的管理责任由手术室的负责医生和护士共同承担。
3. 手术室标本管理的流程包括标本的采集、标识、保存、交接和报告等环节。
4. 标本的采集应由专业训练有经验的护士负责,在手术室内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5. 标本在采集后应立即进行标识,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信息,并将标识信息记录在相应的记录表中。
6. 标本应当迅速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中间不得中断或延误,以免对标本质量造成影响。
7. 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应妥善保护,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震动或震荡等因素对标本质量的影响。
8. 在手术室交接班时,应进行标本的交接确认,包括标本的数量和质量,交接记录应详细并签字确认。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5篇)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36ead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9.png)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一、目的:确保实验室标本的安全、有效,保证检验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
三、内容:1、标本的采集1)、血液标本的采集:静脉采血时,除卧床病人,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成人多用肘前静脉,肥胖者可用腕背静脉,婴幼儿常用颈静脉,偶用前囟静脉。
静脉采血用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
正在静脉输液者应停止输液三分钟,从未输液的另一侧或输液部位以下的部位采血。
血清(浆)标本的收集各室应根据所检验项目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标本收集管,并确定采血量。
动脉采血一般由临床科室护士采集。
2)、尿液标本的采集一般由患者或护理人员按医嘱留取。
取样时应注意明确标记,避免污染,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尿杯收集尿样。
中段尿、导管尿等特殊尿样的采集一般由医护人员行相关操作留取标本。
3)、粪便标本的采集由患者留取后收集于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粪杯送检。
应取新鲜标本,选取异常成分的粪便,如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外观无异常的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取3~5g及时送检。
4)、阴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一般由妇科医师采集。
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前____小时应避免性生活、盆浴。
应于各种治疗、检查前采集标本,避免阴道冲洗或上药,被检者在采样前____小时不能排尿。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用阴道扩张器暴露宫颈,采样前,用棉拭子将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轻轻搽拭干净。
更换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浸润的棉拭子伸到宫颈管内0.5·2cm,稍用力转动两周,以取得分泌物及脱落细胞。
5)、痰标本的采集嘱病人先行清水反复漱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咳嗽,从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鲜痰液于无菌容器送检。
一般应采集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液,采样时应收集带血丝部分或有干酪样颗粒的部分。
痰液极少者可用45’C____%NaCl溶液雾化吸入导痰。
痰液收集于一次性洁净专用痰杯内及时送检。
6)、其他标本的采集脑脊液、胸腹水及支气管灌洗液等其他标本由临床医师按相应操作采集。
标本管理制度
![标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0995c4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3.png)
标本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标本管理制度是指对于各类标本进行规范管理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它对于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标本采集、储存、运输、处理和销毁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标本管理制度。
一、标本采集1.1 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标本采集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制定采集计划,明确采集目的和方法;准备必要的采集工具和消毒用品;了解标本的特性和采集要求等。
1.2 采集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在采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包括正确识别和标记标本,遵循采集方法和步骤,保证采集的标本质量和完整性;遵守消毒和防护要求,确保采集过程的安全性。
1.3 采集后的处理措施采集完标本后,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包括正确储存标本,避免交叉污染和损坏;填写标本信息,确保标本的溯源和追踪;及时处理采集后的废弃物,保证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二、标本储存2.1 储存环境的要求标本储存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不同标本的特性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标本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2.2 标本储存容器的选择选择适合的标本储存容器也是标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容器应具备防潮、防尘、防震、防腐蚀等功能,保证标本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同时,容器应能方便标本的取用和管理。
2.3 标本储存记录的管理储存标本时,需要建立相应的记录管理系统。
包括标本的入库登记、出库记录、存放位置和状态的跟踪等。
通过记录管理,可以实现对标本的追踪和监控,提高标本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三、标本运输3.1 运输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标本运输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制定运输计划,明确运输方式和路线;选择适当的运输容器和包装材料;了解标本的特性和运输要求等。
3.2 运输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包括正确识别和标记标本,遵循运输方法和要求,保证标本的安全和完整性;遵守运输条件和规定,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标本管理制度
![标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545ad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5.png)
标本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标本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管理标本的采集、保存、使用和处置等全过程,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保护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项管理制度。
二、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标本的采集、保存、使用和处置等环节符合科学研究的要求,维护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促进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
2. 范围:适合于所有涉及标本采集、保存、使用和处置的科研工作。
三、标本采集1. 标本采集计划:根据研究目的和需求,制定标本采集计划,明确采集的物种、数量、时间、地点等信息。
2. 采集方法: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质量。
采集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
3. 采集记录:采集人员应详细记录采集信息,包括采集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物种特征等,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四、标本保存1. 标本分类和编号: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和编号,建立标本库存档案,便于管理和查询。
2. 标本处理:对采集的标本进行适当处理,如清洗、干燥、脱水等,确保标本的保存质量。
3. 标本存储条件:根据标本的性质和要求,确定适当的存储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确保标本的长期保存。
4. 标本保管:建立标本保管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标本的保管和管理,确保标本的安全和完整。
五、标本使用1. 标本借用:标本的借用需经过书面申请,包括借用目的、使用期限、使用方式等,经批准后方可借用。
2. 标本使用记录:借用人员应详细记录标本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用途、使用结果等,确保标本的使用可追溯。
3. 标本归还:借用期限到期后,借用人员应及时归还标本,并经过检查确认标本的完好无损。
六、标本处置1. 标本销毁:标本的销毁需经过书面申请,包括销毁原因、销毁方式等,经批准后方可进行销毁,销毁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
2. 标本转让:标本的转让需经过书面协议,明确转让双方的权益和责任,确保标本的合法转让和使用。
3. 标本捐赠:标本的捐赠需经过书面协议,明确捐赠双方的权益和责任,确保标本的合法使用和保护。
标本管理制度及流程
![标本管理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bcc734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4.png)
标本管理制度及流程目录一、标本管理制度概述 (2)1. 标本管理的重要性和目的 (3)2. 适用范围及对象 (4)3. 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 (5)二、标本管理流程 (6)1. 标本接收与登记 (7)1.1 标本接收流程 (8)1.2 登记内容与方法 (9)2. 标本分类与存放 (10)2.1 标本分类原则 (11)2.2 存放区域与设施 (13)3. 标本检测与分析 (13)3.1 检测流程 (15)3.2 分析方法与要求 (16)4. 标本处置与销毁 (17)4.1 处置原则 (18)4.2 销毁流程与方法 (19)三、标本管理规范与要求 (20)1. 标本采集规范 (21)2. 标本运输与保存规范 (22)3. 标本操作规范 (23)四、标本管理监督与评估 (24)1. 监督机制建立 (25)2. 定期评估与改进 (26)五、相关记录与文档管理 (27)1. 记录内容 (28)2. 文档管理要求与流程 (29)六、培训与宣传 (30)1. 培训内容与形式 (30)2. 宣传措施与建议 (31)七、应急预案与处置措施 (32)1. 标本管理异常情况应急预案 (33)2. 处置措施与流程 (34)八、持续改进计划 (35)一、标本管理制度概述本标本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加强医院内标本的管理,确保标本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标本采集、保存、运输、处理和送检等环节的工作人员。
合法性原则: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
科学性原则: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应遵循科学原理,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安全性。
规范性原则: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标本管理制度,监督和指导标本管理工作。
医务部门:负责组织标本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的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标本安全管理制度
![标本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fd85ad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c.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标本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防止标本的遗失、损坏和污染,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各类标本,包括生物标本、病理标本、微生物标本等。
第三条标本安全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的原则。
第二章标本采集与保存第四条标本采集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第五条标本采集后,应及时进行标记,包括标本编号、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人等信息。
第六条标本保存应选择适宜的环境,确保标本不发生变质、损坏或污染。
第七条标本保存应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存放,如生物标本、病理标本、微生物标本等,并定期检查保存条件。
第八条标本保存应使用专用容器,并做好密封、防潮、防尘、防虫等工作。
第三章标本使用与维护第九条标本使用前,应进行核对,确保标本信息准确无误。
第十条标本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对标本造成损害。
第十一条使用后的标本应及时清洗、消毒,并放回原位,保持标本的清洁和卫生。
第十二条定期对标本进行维护,包括清洁、整理、检查保存条件等。
第四章标本安全与责任第十三条标本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标本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四条标本管理人员应做好标本的登记、统计和管理工作,确保标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五条标本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标本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制度,导致标本遗失、损坏或污染的责任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由本单位标本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标本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细则一、标本采集与保存细则1. 生物标本:采集后应立即放入专用容器中,用冰袋或冷藏保存,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后续处理。
2. 病理标本:采集后应立即用福尔马林固定,并放入专用容器中,标明相关信息。
3. 微生物标本:采集后应立即放入专用容器中,用75%酒精消毒,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培养。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4篇)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fb589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5.png)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规范标本采集工作,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标本采集的人员。
第三条标本采集应遵循以下原则:1.确保安全和隐私权;2.对标本进行正确的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3.确保标本采集的质量和准确性;4.合理使用标本。
第四条标本采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资质和培训。
第五条标本采集工作应在指定的地点和时间进行。
第六条标本采集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
第七条标本采集应记录相关的信息。
第八条标本采集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九条标本采集人员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
第二章标本采集的管理流程第十条标本采集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确定标本采集的目的和范围;2.制定标本采集计划;3.组织实施标本采集;4.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处理和保存;5.准备标本采集报告。
第十一条标本采集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标本采集的目的、范围和标准;2.标本采集的方法和工具;3.标本采集的时间和地点;4.标本采集的人员配备;5.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
第十二条标本采集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采样前应仔细阅读标本采集说明书,并了解相关的流程和要求;2.采样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3.采样前应对工具和容器进行消毒和清洁;4.采样时应使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确保采样量足够;5.采样后应及时将标本放入合适的容器中,并进行适当的保存和运输。
第十三条标本采集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标本采集的目的和范围;2.标本采集的时间和地点;3.标本采集的方法和工具;4.标本采集的人员配备;5.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
第三章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第十四条标本采集应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和管理部门。
第十五条质量控制和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并进行培训和指导。
第十六条标本采集人员应严格遵守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标本采集人员应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
第十八条质量控制和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和评估标本采集工作。
标本检验管理制度
![标本检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73207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1.png)
标本检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院标本检验管理工作,提高标本检验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检验科室的标本采集、运送、处理、保存和报告工作。
第三条标本检验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
第四条临床检验科室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标本检验工作。
第五条临床检验科室应当建立健全标本检验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规程,保障标本检验质量。
第二章标本采集第六条标本采集应在得到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
第七条标本采集应严格按照标本类型和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操作。
第八条标本采集应采用无菌的器具,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标本采集方法进行操作。
第九条标本采集时应避免污染,尤其是避免野外采集标本时的污染。
第十条标本采集者在工作中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并严格遵守消毒规范。
第三章标本运送第十一条标本运送应采用专用的运送容器,并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保温、冷藏或者冷冻。
第十二条标本运送应尽量避免振动和摩擦,以免对标本造成损害。
第十三条标本运送者应当对标本进行登记,确保标本的来源、去向和数量的准确性。
第四章标本处理第十四条标本接收者应当检查标本的标记、封装和完整性,并做好标本的贮存记录。
第十五条标本管理者应当对标本进行分类、贮存、追踪和处置,并做好标本的保密工作。
第十六条标本处理时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范,以保障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五章报告与审核第十七条检验结果应当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核对和审核,并及时向医生和患者报告。
第十八条检验结果应当准确无误,确保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第十九条检验结果报告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包括格式、内容和保密要求。
第六章质量控制第二十条临床检验科室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保障标本检验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十一条质量控制应包括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七章监督与管理第二十二条医院管理部门应对临床检验科室的标本检验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各种标本的管理制度
![各种标本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7c0465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6.png)
各种标本的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各种标本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升科研工作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损失,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标本的种类1. 植物标本:包括干燥标本、组织标本、花粉标本等;2. 动物标本:包括动物尸体标本、骨骼标本、昆虫标本等;3. 微生物标本:包括细菌标本、真菌标本、病毒标本等;4. 地质标本:包括岩石标本、矿石标本等;5. 其他标本:根据实际情况分类。
三、标本采集及管理1. 标本采集:(1)采集必须根据相关规范进行,遵守法律法规;(2)采集过程中应当注意环境保护,不破坏生态平衡;(3)避免使用有毒化学品对标本进行处理。
2. 标本保存:(1)不同种类的标本应当分开存放,避免混淆;(2)标本应当储存在防潮、防虫、防霉的环境中,温度和湿度适宜;(3)应当定期进行防虫处理,避免昆虫对标本的破坏。
3. 标本登记:(1)对于每一个标本采集,必须填写标本登记表,记录标本的种类、数量、采集地点、时间等信息;(2)标本的编号应当清晰可见,便于管理和查找。
四、标本使用及借阅1. 标本使用:(1)使用标本时应当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磕碰;(2)使用后应当及时归还原处,妥善保管。
2. 标本借阅:(1)标本借阅必须填写借阅登记表,记录借阅者、借阅时间、归还时间等信息;(2)借阅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权限,严禁私自借用标本。
五、标本处置1. 标本报废:(1)标本损坏或失效时,应当及时报废处理,并填写报废登记表;(2)报废标本应当进行安全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标本交接:(1)标本的转移、交接必须进行书面确认,避免丢失或损坏;(2)接收方必须对标本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签字接收。
六、标本保密1. 鉴定结果:(1)标本的鉴定结果属于科研机构的重要资产,严禁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2)外部申请人员必须提供合理的申请材料和授权文件,方可获得标本的鉴定结果。
2. 数据保护:(1)标本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必须进行备份和加密,防止丢失或泄露;(2)数据的传输和共享必须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安全可靠。
标本管理制度
![标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d2c4c5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6.png)
标本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标本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保护标本的收集、保存、使用和管理,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可追溯性和长期保存,以支持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的进行。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标本收集和管理的部门和个人。
二、标本收集与登记1. 标本收集a. 标本收集应遵循科学规范和道德原则,确保标本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b. 标本收集应记录采集时间、地点、采集者等信息,并与标本编号相对应。
c. 标本收集应尽量选择健康、完整、典型的样本,并避免损坏和变形。
2. 标本登记a. 每个标本应分配唯一的标本编号,并在标本登记册中登记相关信息,包括标本名称、科属、采集信息等。
b. 标本登记册应定期更新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c. 标本登记册应由专人负责管理,确保标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标本保存与保护1. 标本保存环境a. 标本保存室应具备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以确保标本的保存质量。
b. 标本保存室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环境条件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2. 标本保存容器a. 标本保存容器应选择符合标本特性的材料,如玻璃瓶、塑料瓶等,并确保容器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
b. 标本保存容器应标注标本编号、保存日期等信息,并定期检查容器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 标本保存期限a. 不同类型的标本应根据其特性和用途确定保存期限,并在标本登记册中记录。
b. 标本保存期限到期前,应根据需要进行延期或处理。
四、标本使用与借阅1. 标本使用申请a. 使用者应向标本管理部门提交标本使用申请,并说明使用目的、时间和地点等相关信息。
b. 标本使用申请应经过审核和批准后方可进行。
2. 标本使用规范a. 使用者应按照标本使用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对标本造成损坏和污染。
b. 使用者应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归还标本,并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标本借阅管理a. 标本借阅应记录借阅人、借阅时间、借阅期限等信息,并在借阅登记册中备案。
b. 标本借阅期限到期前,借阅人应提出续借或归还申请。
医院 标本管理制度
![医院 标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af4de9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3.png)
医院标本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处理和利用,保障医院患者的权益和医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维护医院的声誉和社会的公共利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和标本管理的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科室和相关人员的标本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院标本管理的宗旨是:科学规范、安全可靠、高效便捷、服务患者、支持医学研究、促进医院的持续发展。
第二章标本的分类第四条医院标本包括:临床标本、科研标本、质控标本。
第五条临床标本是指医院诊疗过程中收集的人体组织、细胞、体液和排泄物等样本。
第六条科研标本是指医学科研过程中收集的人体组织、细胞、体液和排泄物等样本。
第七条质控标本是指医院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过程中收集的标本。
第三章标本的采集第八条临床标本的采集应由具备相关资质和专业知识的医务人员进行,必须符合医学伦理原则和标本采集的规范要求。
第九条科研标本的采集应由具备相关资质和专业知识的科研人员进行,必须经患者或患者家属同意,并严格遵守伦理规范和标本采集的规范要求。
第十条质控标本的采集应由具备相关资质和专业知识的实验室人员进行,必须符合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规范要求。
第四章标本的保存第十一条医院应设立标本库,确保标本的安全保存和管理。
第十二条临床标本应按照标本的种类、性质和保存要求分别进行分类、标识和保存,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
第十三条科研标本应按照科研项目的需要和标本的特性进行分类、标识和保存,并遵守科研项目的相关规定和标本的保存要求。
第十四条质控标本应按照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规范要求进行分类、标识和保存,并定期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检查。
第五章标本的运输第十五条医院应设立标本运输中心,负责标本的收集、打包、运输和交接等工作。
第十六条临床标本的运输应遵守相关卫生标准和运输规范,保证标本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十七条科研标本的运输应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和标本的特性进行专门的运输,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标本管理规章制度
![标本管理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eb06c4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2.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标本管理,确保标本质量和安全,提高标本利用率,促进医学研究和临床诊疗工作的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标本收集、保存、使用、销毁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标本管理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
第二章标本收集第四条标本收集前应明确收集目的、类型、数量和质量要求。
第五条标本收集应遵循自愿原则,确保标本来源合法、真实。
第六条收集标本时,应详细记录标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采集时间、采集部位、标本类型等。
第七条收集的标本应立即进行初步处理,如血液、尿液等标本应立即分离血清或沉淀,避免腐败。
第三章标本保存第八条标本保存应按照标本类型、特性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保存措施。
第九条低温保存的标本,应使用低温冰箱或液氮罐,确保温度稳定在规定范围内。
第十条常温保存的标本,应放置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
第十一条长期保存的标本,应定期检查保存条件,确保标本质量。
第十二条标本保存应建立详细记录,包括标本编号、保存条件、保存期限等。
第四章标本使用第十三条标本使用前,应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批准。
第十四条使用标本时,应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十五条标本使用后,应及时填写使用记录,包括使用时间、使用目的、使用人员等。
第十六条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标本损坏或污染,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第五章标本销毁第十七条标本销毁应遵循科学、合理、合法的原则。
第十八条标本销毁前,应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批准。
第十九条销毁标本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第二十条销毁记录应详细记录销毁时间、原因、方法等。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由标本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七章监督与检查第二十三条标本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标本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五条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通过以上规章制度,我们旨在确保标本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标本及标本管理制度
![标本及标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633f50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8.png)
标本及标本管理制度一、概念及分类标本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其他自然界物质的片状、体积或数量固定的样本,用于科学研究、教学和展示。
按照存放方式和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干标本、液态标本和冰冻标本等。
干标本是将动植物制成的或采集的样本,经过脱水、干燥和加工后,保存在标本盒中。
液态标本是将生物体置于含有防腐剂的溶液中保存。
冰冻标本是将样本置于低温环境中,以保持其新鲜度。
标本管理制度是为保证标本的完整性、可追溯性和长期保存性而制订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它涉及到标本的采集、质控、登记、分类、存放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涉及广泛、细致而极为重要的工作。
二、标本的采集1. 采集准则(1)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标本,并注意不破坏生态环境;(2)不得盗伐滥采、偷猎盗捕野生动植物,不得捕捉珍稀濒危物种;(3)应配备适当的采样工具,进行科学规范的采集操作,尽可能减小对生物体的伤害;(4)应及时处理和保存采集到的标本,防止腐烂、干裂或受潮。
2. 采集方法(1)动植物标本:采用传统标本制作的方法,包括冷冻保存、脱水干燥、硬化固定等;(2)微生物标本:采用液态保存或冷冻保存的方法,避免使微生物失去活性;(3)岩石矿物标本:采用打包、编号、分类和记录的方法,确保标本的可追溯性。
三、标本的质控1. 质量评估(1)外观检查:检查标本的完整性、干燥度、颜色、纹路和气味等;(2)数据比对:核对标本的采集信息、命名信息和标注信息,以确保准确性;(3)环境监测:维持标本存放环境的适宜温湿度,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
2. 质量控制(1)委托专业鉴定机构对标本进行评估,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2)建立标本质量档案,记录标本的历史、来源和处理情况,以备查验;(3)制定质控程序,对标本的采集、制备、储存和利用过程进行监控,及时纠正问题。
四、标本的登记和分类1. 标本登记(1)建立标本档案库,记录标本的编号、分类、命名、采集时间和地点等重要信息;(2)对标本逐一登记,并进行电子化处理,方便查询和管理;(3)编制标本目录,按物种、科属、属种和编号等进行分类。
检验科标本管理制度
![检验科标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ad32bf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4.png)
检验科标本管理制度检验科标本管理制度1一、全部检验标本的手记和送检均应符合相关的检验要求。
二、凡病区手记的标本,应有特地的送检登记本,认真记录病人姓名、送检项目、手记者等信息,在标本送达检验部门时由检验人员核对标本后签名;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接收人员应注明情况,并将送检登记本交由病区护士站保管。
三、标本接收人员应对送检标本做出初步的质量推断,对于溶血、污染、有凝块、标本量不准确以及所用容器(或试管)不正确等情况,原则上应予以退回,并在专用拒收标本登记本上作出认真记录;若所送标本为不行替代或难以再行手记,先联系医生,在不会严重影响检验质量的前提下可将检验结果供应给临床作为参考,并将认真情况记录留底。
四、检验科人员不得接收门诊已抽好的血样标本,以防止假冒。
如确有需要,须在检验单上作必需的说明。
五、各部门标本接收人员在接收病区送检标本时,应对其进行初步分类、编号;对于需及时处理或检测的标本,应单独分类并将其交给检测人员。
六、检测人员在预处理标本时应防止标本遗漏、污染、倒翻或编号模糊、混乱,显现意外时需及时报告组长或科主任,必需时联系医生和病人重新留取、手记。
七、凡门诊血常规标本仅在当天进行保管,病区血常规、生化、免疫等血标本保存7天,对于血型、肝炎标志物、hiv、梅毒等检测项目的血标本,原则上保存7天,条件允许时可作更长时间的保管。
八、凡保管的血标本均放置于4℃冰箱,由当班人员每日记录冰箱温度。
九、一般的检验废弃标本由科室工勤人员放置于特地的医用垃圾袋内,运输到医院统一布置的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废弃的血标本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作相应的记录;对于传染病标本,依照传染病相关规定执行。
十、任何试验室人员不得私自处理、保管和外借标本,因工作或科研需要时,应请示部门组长和科主任,并需得到其认可。
检验科标本管理制度21、目的:加强检验标本的管理,明确各类标本手记、接收、拒收、保管和处理要求,规范标本管理工作流程。
医院标本相关管理制度
![医院标本相关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6db6f1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04.png)
医院标本相关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标本管理,确保临床诊疗、教学、科研等工作正常进行,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科诊疗规范》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医学检验科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开展临床检验、科研实验等过程中对标本的采集、运输、储存、处理、使用和销毁等环节的管理。
第三条医院标本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确保标本质量,保护患者隐私,防止交叉感染,保障医患安全。
第四条医院设立标本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标本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标本管理委员会由医务科、医学检验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后勤保障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二章标本的采集与运输第五条标本的采集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采集过程中对患者的安全和标本质量。
第六条采集标本时,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采集标本的目的、意义及可能引起的不适,取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第七条采集标本时,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容器,并按照不同标本的要求进行标注,包括患者信息、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
第八条标本的运输应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标本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需冷链运输,应使用符合要求的冷链设备。
第九条医学检验科应设立专门的标本接收窗口,由专业人员进行标本的接收和核对,确保标本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第三章标本的储存与处理第十条医学检验科应根据标本种类、性质和要求,设置合适的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确保标本质量。
第十一条标本的储存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进行,避免混淆和交叉感染。
同时,应定期对储存条件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十二条医学检验科应建立标本处理规程,对标本进行规范的处理,包括分离、稀释、保存等,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四章标本的检验与使用第十三条医学检验科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开展检验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四条医学检验科应建立健全检验质量控制体系,对检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检验质量。
标本管理制度
![标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9680c5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d.png)
标本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标本管理制度是指在科研实验室、医学机构等场所中,对于标本的采集、保存、处理和使用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流程。
标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科研和医疗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标本采集、标本保存、标本处理、标本使用和标本销毁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标本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标本采集:1.1 采集前准备:在进行标本采集前,需要对采集工具进行消毒处理,确保采集过程的无菌性。
同时,采集人员应该佩戴好手套和口罩,防止交叉感染。
1.2 采集方法:根据不同的标本类型,采集方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血液标本,可以选择针头穿刺或者静脉采血的方式;对于组织标本,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或者活检的方式。
无论采集何种标本,都要确保采集的标本量足够,并且采集过程应该迅速而准确。
1.3 采集记录:在采集标本的同时,需要详细记录采集时间、采集人员、采集部位等信息,并确保采集的标本与记录一一对应,避免混淆或遗失。
二、标本保存:2.1 标本容器选择:根据标本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标本容器进行保存。
例如,对于液体标本,可以选择带有密封盖的离心管进行保存;对于固体标本,可以选择带有干燥剂的密封袋进行保存。
2.2 标本保存条件:不同的标本类型有不同的保存条件要求。
一般来说,标本的保存温度应该符合其稳定性的要求,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标本的变性或腐败。
同时,标本的保存位置应该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确保保存环境的稳定性。
2.3 标本保存期限:根据标本的性质和用途,制定合理的保存期限。
对于一些易变性的标本,保存期限较短,而对于一些稳定性较好的标本,可以延长保存期限。
三、标本处理:3.1 标本处理前准备:在进行标本处理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例如,对于液体标本,需要进行离心和分离等步骤;对于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和切片等处理。
3.2 标本处理方法:根据标本的性质和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例如,对于血液标本,可以进行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对于组织标本,可以进行石蜡包埋和切片染色等处理。
标本的管理制度
![标本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29a9c0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1.png)
标本的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了规范标本管理工作,有效保护和利用标本资源,提高标本馆管理水平,加强标本采集工作,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标本馆内所有标本的管理工作,包括标本的采集、整理、存储、利用和保护等环节。
二、标本的采集1. 标本的采集应当遵循科学的采集方法和原则,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严禁采集受法律保护的物种。
2. 采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采集地点和环境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和方法,确保标本的采集质量和数量。
3. 采集时应当用标本袋或容器妥善保存标本,同时标注标本的采集时间、地点、生物特征等信息,以便后续管理和利用。
4. 采集人员应当遵守当地采集管理规定,与所在单位或组织协商好采集计划和方式,保障采集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三、标本的整理1. 采集回来的标本应当及时进行整理和分类,保证标本的完整性和可使用性。
2. 标本的整理应当根据生物学分类系统进行,按照相关的标本整理操作手册进行标本的处理和保存。
3. 标本的整理工作应当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确保整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四、标本的存储1. 存储标本的场所应当保持通风干燥,温度、湿度和光照要求适宜,确保标本的保存质量。
2. 存储标本的柜架、柜体应当符合标准规范,标本的存放位置要求清晰明确,防止标本混乱、遗失及损坏。
3. 存储标本的过程中,应当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保障标本的长期保存和利用。
五、标本的利用1. 标本的利用应当遵守相关规定,不得违法使用标本,并确保标本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标本的利用可用于科研、教学、展览等多个方面,但必须事先经相关单位或组织的审批和管理。
3. 在标本利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标本的使用规定,保护标本的完好性,并做好使用后的清理和归档工作。
六、标本的保护1. 标本的保护是标本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应当建立健全的标本保护体系,确保标本的安全和完整。
2. 对于珍贵的标本资源,应当制定专门的保护方案,并设置专人负责保护工作,确保标本资源的永久保存。
标本管理制度
![标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046564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c.png)
标本管理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可追溯性,规范标本的采集、保存、记录和使用等环节,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标本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一、标本采集1. 标本采集前,必须了解标本的种类、采集方法和保存要求,并严格按照像关规定进行操作。
2. 采集标本时,应选择健康、完整、符合要求的标本,并在标本容器上标明相关信息,如采集日期、采集人员等。
3. 标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标本的完整性和干燥度,避免污染和损坏。
二、标本保存1. 标本保存前,应对标本进行分类、编号和记录,并存放在相应的保存设施中。
2. 标本保存设施应符合相关要求,如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以确保标本的长期保存和稳定性。
3. 标本保存期限应根据标本的种类和用途确定,并在保存记录中标明保存期限。
三、标本记录1. 对于每一个标本,应建立详细的标本记录,包括采集信息、保存信息和使用信息等。
2. 标本记录应包括标本的编号、采集日期、采集人员、保存设施、使用记录等内容,并及时更新和维护。
3. 标本记录应以电子形式保存,并备份至安全的存储设备中,以便随时查询和使用。
四、标本使用1. 标本使用前,应进行相关的申请和审批,并确保使用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2. 标本使用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并记录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日期、使用人员和使用目的等。
3. 标本使用后,应及时归还或者处置,并在标本记录中进行相应的更新和记录。
五、标本管理责任1. 标本管理责任应明确到位,包括标本采集人员、保存人员和使用人员等。
2. 各个责任人员应按照标本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标本管理水平和质量。
3. 标本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标本管理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相关情况。
六、标本管理监督1. 标本管理制度的实施应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以确保标本管理的合规性和质量。
2. 监督部门应定期对标本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医院检验标本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标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c5a495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d.png)
医院检验标本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检验标本的管理,保证检验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检验科室对各类检验标本的采集、运输、储存、处理和使用的管理。
第三条医院检验标本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第四条医院应当设立检验标本管理组织,负责检验标本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二章标本的采集第五条标本的采集应当遵循相关检验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护人员进行。
第六条医护人员在采集标本前,应当认真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采集的标本与患者相符。
第七条医护人员在采集标本时,应当向患者说明采集标本的必要性、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第八条采集标本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容器,并按照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标记。
第九条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遵守医疗伦理规范。
第十条采集血液标本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一条采集涉及生物制品的标本,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确保标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标本的运输第十二条标本的运输应当采取措施,确保标本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和有效性。
第十三条标本运输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标本损坏、污染或丢失。
第十四条标本的运输应当使用专用的标本运输箱或容器,避免与其他物品混装。
第十五条标本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标本受到剧烈震动、温度变化等影响。
第四章标本的储存第十六条医院应当为检验标本设立专门的储存场所,确保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安全性。
第十七条标本的储存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检验项目的储存要求,避免错误的储存方式导致检验结果失准。
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定期对储存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九条医院应当建立标本储存记录制度,记录标本的储存时间、温度、湿度等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本管理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临床检验中心标本管理制度为规范实验样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以保证原始标本在采集、接收及保存过程中方法适当,原始标本中待测成分不受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1.范围
适用于科室所有标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
2.职责
2.1 、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标本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2.2、检验人员负责各自检测标本的管理和标本采集手册的编制。
3、工作程序
3.1、编制标本采集手册
3.1.1、由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组织实验室成员编制各自实验室的标本采集手册,标本采集手册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室能够提供的使用检测项目目录;(2)、所有检测项目的临床适用范围;(3)、采集标本前给患者提供的指导书;(4)、患者的准备;(5)、原始标本的惟一标识;(6)、采集原始标本的方法;(7)、标本收集容器及所需添加剂;(8)、标本的类型;(9)、所需标本量;(10)、标本应该在何时采集;(11)、运送标本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2)、实验室所需患者的临床资料;(13)、标本采集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签名;(14)、标本采集过程存在的安全问题;(15)、标本存放的条件和时限;(16)、标本的另外适用检测项目。
3.1.2、质量管理小组对标本采集手册的内容进行审查,如发现不合格内容,可责令实验室负责人修改。
3.1.3、由质量主管征求患者和临床医护部门的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后经科主任批准,分发给各标本采集部门和个人。
3.1.4、标本采集手册应作为科室文件,遵循《文件控制程序》,由质
量管理小组保存。
3.1.5、质量管理小组应就标本采集手册内容定期征求患者和临床医护部门的意见,并对标本采集手册内容进行审查。
3.2、标本的接受
各专业实验室指派专人接收送达各自实验室的标本,并登记入《标本接收记录》,记录由实验室负责人保存。
登记的内容至少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就诊科室、门诊号或住院号、特殊编码、标本类型、待检项目、采集时间、标本合格与否、标本接收时间、标本接收者。
3.3、标本的拒收
3.3.1、下列情况,应对标本进行拒收
①、标本量过多或过少;
②、标本经肉眼观察已不适合检验或变质;
③、标本未在规定时间限内送达;
④、溶血标本;
⑤、未标记采集时间的标本;
⑥、缺令惟一识别码的标本;
3.3.2、标本接收者将拒收标本登记入《实验室日志》,记录由实验室负责人保存。
记录内容至少包括:应记录标本惟一标识,患者惟一标识,科别,标本送检人姓名,标本采集时间,不合格原因及性状描述,识别者签名及时间。
3.3.3、标本接收者立即通知标本采集部门,共同商榷标本的处置。
如标本采集特别困难,患者与标本采集部门或个人均书面同意使用本标本进行检测,各实验室可进行检测,并在结果报告单中加以说明。
3.4、检测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标本的处理
检测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标本,其处理原则同4.3.2,4.3.3记录见《实验室日志》。
3.5、检测报告发出后发现不合格标本的处理遵循《不合格项控制程序》
3.6、急诊标本的处理
实验室以急诊标本优先处理为原则。
3.7、标本的处理
标本处理严格按各检测项目的作业指导书执行。
3.8、检测后标本的处理
3.8.1、各实验室制定各标本的保存时限。
如果患者或临床医护部门认为检测结果有差错存在,可在标本保存时限内申请复查;超过时限,实验室拒绝复查。
3.8.2、超过保存时限的标本可通过安全方式销毁。
3.9、标本与检验申请单不符,应形成记录应记录标本惟一标识、标本采集时间、标本接收人及时间、检验申请单惟一标识、申请者姓名。
4、记录
4.1、《标本接收记录》
4.2、《实验室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