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长宁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父亲的日记本①父亲的日记本,锁在抽屉里,更像是一本隐秘的家族史,我每次偷偷打开抽屉翻阅,重温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总是唏嘘不已。
②高中时,父亲成绩优良,尤爱文字,吹拉弹唱,样样都行。
但爷爷的没落地主成分,使他逃不掉回乡务农的命运。
那时的父亲也许心有不甘,所以他的日记本里,一边很务实地记录着如何栽培倭瓜的技术,一边激情昂扬地写着标语口号似的《论人生理想》。
对此,奶奶很是忧虑,一把大火,烧掉了父亲的书籍和藏品,只留下他钟爱的口琴,这就将父亲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心,给彻底地烧为huī jìn。
③于是,父亲只能在乡村寻找自己的出路。
他在日记本里不只是记录庄稼的种植,还有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
这样三个不同的谋生技能,贯穿了父亲的一生。
在我们兄妹三个相继出生以后,他需要做一些别的小生意,才能供我们读书。
同时,他依然尽职尽责地做着一个农民,在应该上交公粮的时候,带上我去交公粮。
我整个的年少时光,似乎都植满了坐在板车上由父亲拉着去粮库的记忆。
那时的父亲,相比起结婚前,已经慢慢沉淀下来,开始接纳自己成为农民的事实。
④父亲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一些讨债者,和他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
我能够记得起一个与父亲一样痩弱的男人,每逢过年,便携了铺盖卷来到我家,不声不响地等父亲给钱。
他从来不跟父母吵闹,自顾自地在我们做好了饭时,拿来凳子和碗筷闷头吃饭,而在夜晚来临时,又在厢房里打好地铺,倒头睡觉。
而我的父亲,也与他一样,在年关到来时,卷了铺盖去别家讨债,常常这个讨债的男人熬不住走了,父亲还奔波在一家家讨债的路上。
讨来的钱,除了归还欠款,父亲也一笔一笔地存钱,无论多寡都是银行定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那是一个农民对安全感的存储,他用这样的方式,与生活讲和。
⑤几年后,父亲进城帮人疏通下水道挣钱。
全家住在一个每月40元租金的破旧小院里。
记得刚刚搬进去时,母亲看着裂了一条大缝的墙壁,伤心地哭了。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闵行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1分)笑的遗产韩少功(1)我女儿数她的亲人,总要数到游。
游是曾经带养她的保姆。
(2)她就在我们附近,两家相距五六十米,门前的树荫相接,蝉鸣相应。
游其实还没到湖南人可称奶奶的年龄,50岁左右。
据她说,儿子打临工挑土太辛苦,为了让他顶职进厂,她才设法在工厂提前退休的。
她心直口快,心宽体胖,笑的时候,脸上隆起两个肉球,挤得眼睛也不见了。
她的哈哈大笑是这个居民区的公共资源,茶余饭后,常常可听到这熟悉的笑声远远传来,碎碎地跳入窗口,落在杜鹃的花瓣上或者你展开的报纸上,为你的心境增添亮色。
(3)孩子开始惧生,哭着不要她。
孩子就平静了,喜欢她的笑声了,孩子试着用手去摸她的胖脸。
她乐呵呵笑得嘴巴更为阔大。
把脸避过去,又突然“呷”一声,换一种新的鬼脸,让孩子觉得刺激和有趣。
她可以把这个简单的游戏,认真地重复无数次,无数次与孩子笑成一团。
(4)孩子从此多了一位奶奶。
(5)当孩子可以咿呀学语的时候,孩子便不时结结巴巴报道她在游家的业绩。
比方屁颠屁颠地跟着游奶奶去买菜,奶奶每次都给她买一个油饼,买鱼时给她买条小活鱼。
(6)游奶奶常对孩子说:“你不姓韩,姓游。
”(7)孩子说:“我姓韩,也姓游。
”(8)游奶奶说:“你长大了赚了钱,给不给我用?”(9)我女儿韩寒说:“我给游奶奶买油饼。
”(10)便喜得一把搂住她,老幼两张脸紧贴,紧得自己浑身一阵颤抖。
“我的孙女,我的好孙女啊!”(11)游的丈夫也是个退休工人,擅长面食点心,常被这个那个饮食店请去帮忙,一去几个月不回家。
两儿子在工厂,一个迷钓鱼,一个好小提琴,工资不高,又都在谈恋爱。
缺钱花,便在家里混吃混喝不交钱。
有时还要母亲给钱,要是抢白上了,还声粗脸黑的。
游奶奶常常红着眼圈来说:“我那两个败家子还不如我韩寒,我哪有多少钱呢?还是我韩寒心痛奶奶,我一哭,她也哭,还给我抹眼泪,要我莫哭了,要我吃油饼。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带答案)
记叙文阅读长宁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父亲的日记本①父亲的日记本,锁在抽屉里,更像是一本隐秘的家族史,我每次偷偷打开抽屉翻阅,重温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总是唏嘘不已。
②高中时,父亲成绩优良,尤爱文字,吹拉弹唱,样样都行。
但爷爷的没落地主成分,使他逃不掉回乡务农的命运。
那时的父亲也许心有不甘,所以他的日记本里,一边很务实地记录着如何栽培倭瓜的技术,一边激情昂扬地写着标语口号似的《论人生理想》。
对此,奶奶很是忧虑,一把大火,烧掉了父亲的书籍和藏品,只留下他钟爱的口琴,这就将父亲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心,给彻底地烧为huī jìn。
③于是,父亲只能在乡村寻找自己的出路。
他在日记本里不只是记录庄稼的种植,还有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
这样三个不同的谋生技能,贯穿了父亲的一生。
在我们兄妹三个相继出生以后,他需要做一些别的小生意,才能供我们读书。
同时,他依然尽职尽责地做着一个农民,在应该上交公粮的时候,带上我去交公粮。
我整个的年少时光,似乎都植满了坐在板车上由父亲拉着去粮库的记忆。
那时的父亲,相比起结婚前,已经慢慢沉淀下来,开始接纳自己成为农民的事实。
④父亲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一些讨债者,和他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
我能够记得起一个与父亲一样痩弱的男人,每逢过年,便携了铺盖卷来到我家,不声不响地等父亲给钱。
他从来不跟父母吵闹,自顾自地在我们做好了饭时,拿来凳子和碗筷闷头吃饭,而在夜晚来临时,又在厢房里打好地铺,倒头睡觉。
而我的父亲,也与他一样,在年关到来时,卷了铺盖去别家讨债,常常这个讨债的男人熬不住走了,父亲还奔波在一家家讨债的路上。
讨来的钱,除了归还欠款,父亲也一笔一笔地存钱,无论多寡都是银行定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那是一个农民对安全感的存储,他用这样的方式,与生活讲和。
⑤几年后,父亲进城帮人疏通下水道挣钱。
全家住在一个每月40元租金的破旧小院里。
记得刚刚搬进去时,母亲看着裂了一条大缝的墙壁,伤心地哭了。
2019年上海市各区县初三一模语文记叙文汇编
2019年上海市各区县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记叙文阅读长宁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父亲的日记本①父亲的日记本,锁在抽屉里,更像是一本隐秘的家族史,我每次偷偷打开抽屉翻阅,重温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总是唏嘘不已。
②高中时,父亲成绩优良,尤爱文字,吹拉弹唱,样样都行。
但爷爷的没落地主成分,使他逃不掉回乡务农的命运。
那时的父亲也许心有不甘,所以他的日记本里,一边很务实地记录着如何栽培倭瓜的技术,一边激情昂扬地写着标语口号似的《论人生理想》。
对此,奶奶很是忧虑,一把大火,烧掉了父亲的书籍和藏品,只留下他钟爱的口琴,这就将父亲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心,给彻底地烧为huī jìn。
③于是,父亲只能在乡村寻找自己的出路。
他在日记本里不只是记录庄稼的种植,还有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
这样三个不同的谋生技能,贯穿了父亲的一生。
在我们兄妹三个相继出生以后,他需要做一些别的小生意,才能供我们读书。
同时,他依然尽职尽责地做着一个农民,在应该上交公粮的时候,带上我去交公粮。
我整个的年少时光,似乎都植满了坐在板车上由父亲拉着去粮库的记忆。
那时的父亲,相比起结婚前,已经慢慢沉淀下来,开始接纳自己成为农民的事实。
④父亲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一些讨债者,和他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
我能够记得起一个与父亲一样痩弱的男人,每逢过年,便携了铺盖卷来到我家,不声不响地等父亲给钱。
他从来不跟父母吵闹,自顾自地在我们做好了饭时,拿来凳子和碗筷闷头吃饭,而在夜晚来临时,又在厢房里打好地铺,倒头睡觉。
而我的父亲,千呼万唤始出来,首家真正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专注语文培优的机构诞生了,语文培优,舍她其谁?更多详情请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沪上最专业的语文资料。
也与他一样,在年关到来时,卷了铺盖去别家讨债,常常这个讨债的男人熬不住走了,父亲还奔波在一家家讨债的路上。
讨来的钱,除了归还欠款,父亲也一笔一笔地存钱,无论多寡都是银行定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那是一个农民对安全感的存储,他用这样的方式,与生活讲和。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 盈盈一水间,。
(《迅迅牵牛星》2.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 知否,知否,。
(李清照《如梦令》)4. ,得之心而寓之清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5.土地平旷,屋舍伊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 -7题(4分)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
(2分)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项是(2分)A.“横”字写出水之动态。
B.“绕”字写出山之静态。
C.尾联抒发难舍难分的情感。
D.通篇都在写秀丽的自然美。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黔之驴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
②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通;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日,“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船载以入”意思是用船运载一头驴进入黔地。
B.“以为神”意思是把它当做神奇的东西。
C.“蔽林间窥之”意思是驴躲在林间偷看。
D.“莫相知”意思是不了解驴究竟有多大本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以为且噬已也10.以下是老虎认识学的心理过程,请用自己的话填空。
(4分)最初最后(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文正公在睢阳掌学,有孙秀才者索游上谒,文正赠钱一千。
明年,孙生复道睢阳谒文正,又赠一千,因问:“何故汲汲○1于道路?”孙秀才戚然却色曰:“老母无以养,若日得百钱则甘旨○2足矣。
虹口区2019初三语文一模考参考答案
虹口区2019初三语文一模考参考答案虹口区初三一模考参考答案(2020.01.07)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39分)一、默写(16分)1.露从今夜白2.直挂云帆济沧海3.几处早莺争暖树4.尘暗旧貂裘。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二、古诗文阅读(一)(11分)6.范仲淹(1分)7. 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
(3分)8. 因知音难觅的孤独/对古仁人的仰慕/对友人的规劝。
(答对两点即可)(4分)9. D(3分)三、古诗文阅读(二)(共12分)10.集市(2分);只,仅仅(2分)11. B12. 腹枵然,好谈诗书,语常不继(2分)启示:学习要扎实、踏实(2分),要谦逊(1分)(共5分)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39分)一、议论文(19分)13. C(1分)14. 要有让人兴发感动的力量(3分);要看所传达的这一感发生命的深浅、厚薄、大小、正邪。
(3分)(共6分)15. B (3分)16. 用杜甫的事例阐释了(论证了/说明了)好诗的第一质素是心中要有一种感发。
(3分)17.不能(1分),第⑤段通过两首诗的对比,分析了人们对好诗可能产生的误判(2分),第⑥段对这种误判进行分析,并提出评价好诗的标准(2分),第⑥段是在第⑤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阐释(1分)(共6分)二、记叙文(20分)18. 是指感情越来越淡,关系越来越差。
(2分)19. ①我们放学时同路回家。
②我们一起做作业。
③我们告别时依依不舍。
④(6分)写到其中三条就给6分。
我们吵架被妈妈责备时,林欣解释说我们在辩论。
20. 暗示母亲已经去世(1分),借助母亲的视角,表达了我既为我们经历了这么长时间、如此多的波折,才意识到友情的珍贵而惋惜,又为我们终于冰释前嫌、恢复友谊而高兴(2分),这句话和前文第③段形成照应(2分)(总共5分)21. 我们必须珍视生命中的每一份美好情感(2分),否则就只能独自承受生活中的各种磨难,这样的生活比死亡更痛苦(2分)。
(共4分)22. C(3分)第三部分综合学习(12分)23. 杨志范进诸葛亮刘姥姥(4分)24. C F(共4分,各2分)25. 略(4分)人物(1分)+点评恰当(2分)+语言简洁(1分)第四部分作文(60分)26. 略。
2019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记叙文汇编20篇全(含答案)
一、一模质量测试A卷两个人的车站①刘老师几次跑到镇上去,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反复陈述的恳求只有一个——继续保留山坳里的小学。
尽管,学校只有他一名民办教师,还有那个名字叫孙龙,正在读四年级的学生。
②其实,刘老师心里也很清楚,学校的办学条件确实太差。
两间破败的石屋教室透风漏雨,屋前不大一块空地坑坑洼洼,天一下雨便泥泞不堪,书桌、教具破旧匮乏,都是他或维修或仿制,自力更生才勉强维持着。
如果只是硬件上的缺陷,还可以克服,关键是近些年来,村里的学龄儿童一个个被打工的父母带去外地,生源严重不足,上级也只能做出撤并小学的决定。
③刘老师的努力没有收到效果,学校真的保不住了。
走在回村的路上,他的泪水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几次就要落了下来。
可他知道那不行,因为回去还要面对孙龙。
④不出所料,孙龙听后立即大哭起来。
刘老师伸出手,轻轻替孩子擦去泪水,说:“你爸你妈都不在身边,奶奶年纪太大腿脚不便,今后每天上下学,就由老师骑摩托车送你。
”至于接送的地点,他说也已经想好了,定在镇子西头大坡上,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柳树下。
⑤孙龙一边哭,一边怯生生地问:“那您今后干什么?每天接我、送我,得耽误多少时间啊!”⑥刘老师摇摇头苦笑:“反正我一时也没什么事,你只管好好念书。
”⑦经过这次简短的谈话,这世上便少了一所山坳里的小学,却多出来一个特殊的车站.....。
这个车站,只有一辆破旧的摩托车,一位年近五旬的司机,以及一个不满十岁的小乘客。
⑧转入中心小学,孙龙常常显得心不在焉。
一次数学课上,他双眼盯着教室外面大树上的鸟窝发呆,突然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而且是一道很难的计算题。
新同学们窃窃私语,以为这个山里来的孩子非要挨罚不可。
可谁知他挠挠后脑勺,想了想,居然答对了。
⑨期中考试孙龙在全班名列前茅,引得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大家所不知的是,每天刘老师接送他的路上,都会仔细询问当天的课程,遇到他有不懂的问题,就扯开嗓门一路讲解。
有那么两回,刘老师索性停下摩托车,从路边随手抄起一个小树棍来,在黄土地上写写画画,直到他完全明白为止。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记叙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记叙文阅读理解父亲的长笛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
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
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
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
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
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
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
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
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
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
“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以及解析答案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39分)1.(15分)默写(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2)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3)狼不敢前,。
(蒲松龄《狼》)(4),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5)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4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愁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3.(9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本文作者是(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4.(11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记叙文阅读(28页)
记叙文阅读长宁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父亲的日记本①父亲的日记本,锁在抽屉里,更像是一本隐秘的家族史,我每次偷偷打开抽屉翻阅,重温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总是唏嘘不已。
②高中时,父亲成绩优良,尤爱文字,吹拉弹唱,样样都行。
但爷爷的没落地主成分,使他逃不掉回乡务农的命运。
那时的父亲也许心有不甘,所以他的日记本里,一边很务实地记录着如何栽培倭瓜的技术,一边激情昂扬地写着标语口号似的《论人生理想》。
对此,奶奶很是忧虑,一把大火,烧掉了父亲的书籍和藏品,只留下他钟爱的口琴,这就将父亲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心,给彻底地烧为huī jìn。
③于是,父亲只能在乡村寻找自己的出路。
他在日记本里不只是记录庄稼的种植,还有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
这样三个不同的谋生技能,贯穿了父亲的一生。
在我们兄妹三个相继出生以后,他需要做一些别的小生意,才能供我们读书。
同时,他依然尽职尽责地做着一个农民,在应该上交公粮的时候,带上我去交公粮。
我整个的年少时光,似乎都植满了坐在板车上由父亲拉着去粮库的记忆。
那时的父亲,相比起结婚前,已经慢慢沉淀下来,开始接纳自己成为农民的事实。
④父亲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一些讨债者,和他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
我能够记得起一个与父亲一样痩弱的男人,每逢过年,便携了铺盖卷来到我家,不声不响地等父亲给钱。
他从来不跟父母吵闹,自顾自地在我们做好了饭时,拿来凳子和碗筷闷头吃饭,而在夜晚来临时,又在厢房里打好地铺,倒头睡觉。
而我的父亲,也与他一样,在年关到来时,卷了铺盖去别家讨债,常常这个讨债的男人熬不住走了,父亲还奔波在一家家讨债的路上。
讨来的钱,除了归还欠款,父亲也一笔一笔地存钱,无论多寡都是银行定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那是一个农民对安全感的存储,他用这样的方式,与生活讲和。
⑤几年后,父亲进城帮人疏通下水道挣钱。
全家住在一个每月40元租金的破旧小院里。
记得刚刚搬进去时,母亲看着裂了一条大缝的墙壁,伤心地哭了。
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徐汇区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4.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
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解答】答案:(1)弓如霹雳弦惊(重点字:霹);(2)枯籐老树昏鸦(重点字:籐);(3)带月荷锄归;(4)敏而好学;(5)静影沉璧(重点字:璧)。
【点评】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
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词中“关河”指的是。
(2分)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当年”“匹马”两句尽显词人只身远征建功立业的豪情。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表达抱负无处施展的惆怅。
C.“泪空流”既体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又表现出对朝廷的不满。
D.“身老沧洲”表达词人虽已暮年,但仍想征战沙场的豪迈情怀。
【分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出自《放翁词》,作者是南宋词人陆游。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2019上海中考语文试题-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你妈喊你起床啦刘标标第一次意识到起床是场战争,是在小学一年级。
“刘标标! 起床啦!”妈妈对着他喊。
刘标标睁了睁眼,又闭上了。
妈妈又叫了几遍,还是没用,只能给睡梦中的儿子穿上衣服。
刘标标忽然感觉身上很痒,终于忍不住彻底睁开了眼,大声说:“我不想起床!”“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明显在嗓门上占据优势。
刘标标被吓住了,乖乖起来穿衣服。
妈妈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出去。
刘标标假模假样地动了几下,看见妈妈出了他的卧室,连忙后仰,一头倒在枕头上,再次进入甜美的梦乡。
“刘标标!你是不是想挨揍!"妈妈把饭端到桌子上,暗暗纳闷为啥穿个衣服要这么久,然后就发现刘标标穿着衣服倒在了床上。
“我真的不想起床啊!”“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抓住刘标标的手就往上拉。
“我!不!”刘标标抗争着, 身子用力后仰。
忽然,他大哭起来。
“起个床,跟打仗似的。
”妈妈感慨道。
随着时间推移, 两人的战斗愈加激烈。
“妈,你去做饭,我现在穿衣服。
”“不行,我看着你穿。
”“穿完了,你去做饭吧。
”“不行,你还没洗脸刷牙。
”“洗完了!你去做饭吧,我饿了。
”“想不到吧!饭我早就做好了。
别想再睡回笼觉,抓紧去上学。
”“妈,今天星期六不用去上学。
”“不会吧? ”妈妈疑惑地查看日历,却看见刘标标疯了似的冲着床跑过去。
“刘!标!标!”在尝试了“欺骗老妈教师节放假”“召唤奶奶前来助阵”等一系列战术之后,刘标标发现自己依旧每次都落败。
刘标标决定第二天尝试新办法。
“刘标标,起床啦!”刘标标果断睁开眼,皱眉道:“妈,我肚子疼……”然后抱着肚子开始。
“哟?跟谁学的这一招?”刘标标继续卖力表演。
浙浙地,妈妈开始着急了,“真疼吗?”她摸摸刘标标的肚子。
刘标标不说话,痛苦地点了点头。
“那去医院吧。
”妈妈叹口气,“早上的排骨面白做了,估计这个星期只能吃小米稀饭了……”刘标标忽然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妈”,刘标标活力四射道,“我没事了!"那天之后,妈妈发现了一个让刘标标早起的好计策: □“刘标标,今天早上是肉松三明治!”“今天早上是番茄酱配煎蛋,你不起来你爸全吃完了啊。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议论文阅读(含答案)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议论文阅读长宁区杨浦区徐汇区松江区静安区宝山区(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0分)传统文化的“传”与“承葛剑雄①在激荡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空前严峻的传承危机。
②因为面临危机,所以需要传承。
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传承”分“传”和“承”两个部分。
“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
对于传统文化,“传”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其尽可能地保存原样。
“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
③“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没用,尽最大可能先保存下来再说。
我们这样讲,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也要保护。
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就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那么一个罪恶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留存呢?因为它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如果这个集中营不保存下来,后人便不能够通过它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了解人性还能恶到那种程度。
④进一步思考,我们知道,后人的智慧并不一定比前人强,比如金字塔的产生、玛雅文明的兴衰,今天我们仍无法用科学进行解释。
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古人的智慧,这些智慧我们今天可能还无法理解,甚至以为是迷信,但并不代表我们永远无法理解。
如果让传统文化匆匆消亡而不加保存,那我们就永远失去了理解古人智慧的机会。
这也是我们建议把传统文化先尽量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有些国家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
⑤目前,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主要问题仍然是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功利性。
以非遗为例,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或者可以拿到市场上换钱的,我们对它就比较热心,反之则比较冷漠。
这样一来,有现实利用价值的非遗可能会得到较好的保护,而暂时没啥实际用处的非遗便会无人问津。
另外,一些非遗传承人,为了在市场上赚钱养活自己,往往会随意改变非遗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这种保存也是不周全的。
【精品】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记叙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长宁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父亲的日记本①父亲的日记本,锁在抽屉里,更像是一本隐秘的家族史,我每次偷偷打开抽屉翻阅,重温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总是唏嘘不已。
②高中时,父亲成绩优良,尤爱文字,吹拉弹唱,样样都行。
但爷爷的没落地主成分,使他逃不掉回乡务农的命运。
那时的父亲也许心有不甘,所以他的日记本里,一边很务实地记录着如何栽培倭瓜的技术,一边激情昂扬地写着标语口号似的《论人生理想》。
对此,奶奶很是忧虑,一把大火,烧掉了父亲的书籍和藏品,只留下他钟爱的口琴,这就将父亲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心,给彻底地烧为huī jìn。
③于是,父亲只能在乡村寻找自己的出路。
他在日记本里不只是记录庄稼的种植,还有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
这样三个不同的谋生技能,贯穿了父亲的一生。
在我们兄妹三个相继出生以后,他需要做一些别的小生意,才能供我们读书。
同时,他依然尽职尽责地做着一个农民,在应该上交公粮的时候,带上我去交公粮。
我整个的年少时光,似乎都植满了坐在板车上由父亲拉着去粮库的记忆。
那时的父亲,相比起结婚前,已经慢慢沉淀下来,开始接纳自己成为农民的事实。
④父亲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一些讨债者,和他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
我能够记得起一个与父亲一样痩弱的男人,每逢过年,便携了铺盖卷来到我家,不声不响地等父亲给钱。
他从来不跟父母吵闹,自顾自地在我们做好了饭时,拿来凳子和碗筷闷头吃饭,而在夜晚来临时,又在厢房里打好地铺,倒头睡觉。
而我的父亲,也与他一样,在年关到来时,卷了铺盖去别家讨债,常常这个讨债的男人熬不住走了,父亲还奔波在一家家讨债的路上。
讨来的钱,除了归还欠款,父亲也一笔一笔地存钱,无论多寡都是银行定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那是一个农民对安全感的存储,他用这样的方式,与生活讲和。
⑤几年后,父亲进城帮人疏通下水道挣钱。
全家住在一个每月40元租金的破旧小院里。
记得刚刚搬进去时,母亲看着裂了一条大缝的墙壁,伤心地哭了。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记叙文阅读(有答案)
记叙文阅读长宁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父亲的日记本①父亲的日记本,锁在抽屉里,更像是一本隐秘的家族史,我每次偷偷打开抽屉翻阅,重温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总是唏嘘不已。
②高中时,父亲成绩优良,尤爱文字,吹拉弹唱,样样都行。
但爷爷的没落地主成分,使他逃不掉回乡务农的命运。
那时的父亲也许心有不甘,所以他的日记本里,一边很务实地记录着如何栽培倭瓜的技术,一边激情昂扬地写着标语口号似的《论人生理想》。
对此,奶奶很是忧虑,一把大火,烧掉了父亲的书籍和藏品,只留下他钟爱的口琴,这就将父亲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心,给彻底地烧为huī jìn。
③于是,父亲只能在乡村寻找自己的出路。
他在日记本里不只是记录庄稼的种植,还有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
这样三个不同的谋生技能,贯穿了父亲的一生。
在我们兄妹三个相继出生以后,他需要做一些别的小生意,才能供我们读书。
同时,他依然尽职尽责地做着一个农民,在应该上交公粮的时候,带上我去交公粮。
我整个的年少时光,似乎都植满了坐在板车上由父亲拉着去粮库的记忆。
那时的父亲,相比起结婚前,已经慢慢沉淀下来,开始接纳自己成为农民的事实。
④父亲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一些讨债者,和他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
我能够记得起一个与父亲一样痩弱的男人,每逢过年,便携了铺盖卷来到我家,不声不响地等父亲给钱。
他从来不跟父母吵闹,自顾自地在我们做好了饭时,拿来凳子和碗筷闷头吃饭,而在夜晚来临时,又在厢房里打好地铺,倒头睡觉。
而我的父亲,也与他一样,在年关到来时,卷了铺盖去别家讨债,常常这个讨债的男人熬不住走了,父亲还奔波在一家家讨债的路上。
讨来的钱,除了归还欠款,父亲也一笔一笔地存钱,无论多寡都是银行定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那是一个农民对安全感的存储,他用这样的方式,与生活讲和。
⑤几年后,父亲进城帮人疏通下水道挣钱。
全家住在一个每月40元租金的破旧小院里。
记得刚刚搬进去时,母亲看着裂了一条大缝的墙壁,伤心地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长宁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父亲的日记本①父亲的日记本,锁在抽屉里,更像是一本隐秘的家族史,我每次偷偷打开抽屉翻阅,重温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总是唏嘘不已。
②高中时,父亲成绩优良,尤爱文字,吹拉弹唱,样样都行。
但爷爷的没落地主成分,使他逃不掉回乡务农的命运。
那时的父亲也许心有不甘,所以他的日记本里,一边很务实地记录着如何栽培倭瓜的技术,一边激情昂扬地写着标语口号似的《论人生理想》。
对此,奶奶很是忧虑,一把大火,烧掉了父亲的书籍和藏品,只留下他钟爱的口琴,这就将父亲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心,给彻底地烧为huī jìn。
③于是,父亲只能在乡村寻找自己的出路。
他在日记本里不只是记录庄稼的种植,还有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
这样三个不同的谋生技能,贯穿了父亲的一生。
在我们兄妹三个相继出生以后,他需要做一些别的小生意,才能供我们读书。
同时,他依然尽职尽责地做着一个农民,在应该上交公粮的时候,带上我去交公粮。
我整个的年少时光,似乎都植满了坐在板车上由父亲拉着去粮库的记忆。
那时的父亲,相比起结婚前,已经慢慢沉淀下来,开始接纳自己成为农民的事实。
④父亲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一些讨债者,和他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
我能够记得起一个与父亲一样痩弱的男人,每逢过年,便携了铺盖卷来到我家,不声不响地等父亲给钱。
他从来不跟父母吵闹,自顾自地在我们做好了饭时,拿来凳子和碗筷闷头吃饭,而在夜晚来临时,又在厢房里打好地铺,倒头睡觉。
而我的父亲,也与他一样,在年关到来时,卷了铺盖去别家讨债,常常这个讨债的男人熬不住走了,父亲还奔波在一家家讨债的路上。
讨来的钱,除了归还欠款,父亲也一笔一笔地存钱,无论多寡都是银行定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那是一个农民对安全感的存储,他用这样的方式,与生活讲和。
⑤几年后,父亲进城帮人疏通下水道挣钱。
全家住在一个每月40元租金的破旧小院里。
记得刚刚搬进去时,母亲看着裂了一条大缝的墙壁,伤心地哭了。
父亲买来石灰水泥,将那些破败的地方,一点点地修补起来,又在泥泞的院子里铺了一条红砖小路,还换了一个好看的铁门,让这个收破烂的人都不想租住的院子,现出一点朴实的生机。
我们在这个县城的角落里,一住便是五年,而父亲的日记本里,也记录了五年来每一笔疏通下水道的收入,二十,三十,五十,一百,二百……它们水滴一样,汇成一桶一桶带着房檐上泥沙的水,并最终积攒到购买一套产权房的首付款,让我们一家,自此真正地在县城里可以挺直了腰杆生活。
⑥那个时候的父亲,几乎不再看书,也不写日记了。
偶尔,他闲下来,会打开一些收购来的废书报纸,看到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人生格言,就摘抄几句;或者是拿出口琴,吹着我们谁也没有听过的老歌。
窗外的雨沿着长了青苔的房檐滴滴答答地落下,父亲在寂寞中吹口琴、记账、写下一些零碎的只言片语。
没有人与他交流,即便是母亲,也不曾真正地理解过他。
生活从那些关于国家、革命的激情思考,彻底地成为简单的数字和账簿。
⑦而父亲依然将他的口琴和日记本,像存折一样紧紧地锁在抽屉里,就像锁住一个家中所有人都不会告知的秘密。
(选自2018年9月《文汇笔会》,作者安宁,有删改)20、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huī jìn()()21、第④段写瘦弱男人到我家讨债的目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22、第⑥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标题“父亲的日记本”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
B.本文主要表达了“我”对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的感伤。
C.父亲日记内容由“理想”变为“数字”,表现了父亲的沉沦与堕落。
D.文中多次写到父亲与口琴,表明父亲是一个高雅的人。
24、联系全文,细读第⑦段,说说结尾的妙处。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灰烬21、(1)表现了“我”家生活的拮据(1分)(2)通过写瘦弱男人讨债时的苦熬状态,来表现父亲在外讨债的艰辛,体现他为这个家庭的付出(3分)22、环境描写;渲染了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出父亲无人理解的寂寞和精神上的孤独。
23、A(B给2分)24、内容上:本段写了紧锁他的口琴和曰记本秘不示人。
表现父亲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珍视;表达“我”对父亲艰辛一生的理解与感伤(共3分,一点1分)。
结构上:呼应标题和幵头,成为文章的一条线索,使结构严谨。
(2分)。
表达效果:点明了文章中心,留给读者思考和回味。
(1分)杨浦区(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2分)麻雀的气性①校园像个池塘。
下课玲一打,学生涌到操场上玩,就是涨潮。
上课玲一打,学生回教室,校园安静下来,如退潮。
②退潮的时候,食堂的师傅烧菜、门卫整理收发室信件,司机在车库冲洗校车。
小罗背着他的修理箱走来走去,去修跑道的护栏,修花圃的zhà lán,修领操台的台阶。
偌大一个校园,每天总有东西坏,小罗总有东西要修。
任何人都可以差遣他,老师的办公室要装个灯泡、修个抽屉,只要对着校园空地喊一声“小罗、小罗”,他总会小跑着来应一声。
③其实小罗当时也已中年,但老师们大都比他年长些。
后来,即便新分配来做老师的大学生也跟着叫。
“小罗去做那个”,“小罗过来修这个”,小罗满脸笑着应承,听凭这些比他小十几岁的老师指挥。
④小罗没有办公室。
平时忙完了,就在自行车相里搭个椅子栖身。
每逢周五有劳动课,高年级的学生被要求去打扫校园,包括擦自行车棚。
到了车棚,就是到了校园的背阴处,老师们管教不了,几个调皮的要去拔车棚里自行车的气门芯。
⑤小罗见状,紧张地起身,像驱赶瓜田里的猛一样“咻咻”挥手,要把我们赶走。
但学生知道他的身份,并不因为他是成年人而畏惧。
带头的孩子捡起石头敲着自行车彻的铁栏杆,大家浪潮一般有节奏地大叫“小罗,小罗,猪猡,猪猡”。
小罗青着一张脸。
⑥我见过他一个人把一棵台风天倒伏的罗汉松从花围拖走,我见过他用锯子将废弃的大块黑板分开。
但现在他对着一群半大的孩子,双手紧握在裤兜里,一句话也不回嘴。
⑦老师们私下议论,说小罗也精得很。
说他天天把校长的自行车擦得锃亮,说他打了木凳子木桌子送给管事的老师做笼络,说他这不就成功地把乡下的老婆也弄进校园做保洁了嘛。
⑧那年暮春时,我在校园的竹林里玩。
看见一只受伤的麻雀在地上跳,双手一拢就抓住了。
一时同学们都过来围观。
扛着修理箱经过的小罗看到,也停下来看。
他瞅了一眼就断言“养不活的”。
“我一定能养活。
”兴头上的我,不高兴被一个修理工泼冷水。
我百般抚慰麻雀的羽毛,发誓会好吃好喝对待它。
回到家里,父母帮着准备了大米又买来小米和玉米碎。
但麻雀什么都不吃。
折腾数日后,它飞到书橱底下躲藏,偶然传出几声哀鸣,但任凭我在外面撒米倒水地诱惑,它怎么也不出来。
又如此几日,等到最终被找出来时,已是一具尚有余温的鸟尸。
⑨回到学校,小罗见我,问:“麻雀呐?”我咬牙不响。
小罗说:“麻雀气性大,你们城里人不懂的。
”我瞪着他问,“什么气性不气性?”小罗本来扛着一扇碎了玻璃的窗。
这时放下窗,摸了摸我的头。
我嫌他手脏,一溜烟跑了。
10过了暑假,再回校园。
门卫还是门卫,食堂师傅还是食堂师傅,但却不见了小罗。
他还在放假吗?○我想问问老师。
但老师们一脸茫然。
我想了一想,我甚至不知道小罗的全名呢。
11有一天放学,我在门卫处坐着避雨。
听到门卫在聊天,小罗的名字忽然从门卫嘴里传出。
“那个原来○修东西的罗师傅啊,他带老婆回老家了。
不来了。
”“怎么了?”“好像说干得没意思,不如回家种地舒坦。
”12忽然想起有过这么一个下午,我走过小罗身边,一迭声叫他“小罗,小罗,小罗”。
他停下手里的活,○抬头说:“你得叫我罗老师。
”说完,拍了拍手上和衣襟上的灰,看着我的眼睛,“小罗,是他们才可以这样叫的。
你是小孩子,你不可以,不然就是没规矩。
”13我说:“对老师才讲规矩呢。
”○14他说:“我和他们一样的,也是你的老师。
我在这里工作,也就是这所学校的老师。
”○19、(1)在第②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
(1分)zhà lán(2)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本文第⑥段。
(3分)20、(1)请根据全文内容填写下表。
(2分)思”的含义是。
(3分)21、对小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开门见山,交代了记叙要素之一——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大家熟悉的学校。
B.以“池塘”“潮水”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校园时而喧闹时而宁静的特点。
C.以“池塘”“潮水”为喻,暗示校园的不平静,为下文故事发展作铺垫。
D.自然过渡,引出下文对上课后校园情况的交代,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小罗。
22、请说说文章第⑧⑨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5分)12-○14段),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3、本文以我对“小罗”的一段回忆结尾(第○19、 (1)栅栏(1 分)(2) )本段运用对比并法,表明尽管小罗身强力壮,完全有力量制服侮辱他的孩子们,但他克制,隐忍,表现了他的宽容、善良(3分)20、①满脸笑着应承,听凭这些比他小十几岁的老师指挥。
②因为他的身分而不畏惧他,用言语侮辱他。
大叫“小罗,小罗,猪罗,猪猡”(2分)小罗做事认真,工作兢兢业业,待人真诚宽容,但却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3分)21、C(2分)22、①两段交代了小罗告诉“我”麻雀气性大养不活一事,最终,麻雀的死亡也印证了他的话:②表现了“小罗”对“我”的关爱和教导;③两段和本文标题形成呼应;④两段中对麻雀气性的描写对小罗有隐喻作用,为下文小罗生气离校的情节作铺垫,为形象地表明生活中的小人物,普通人同样有尊严的底线的主题作了铺垫。
(5 分)23、结尾回忆了小罗要求“我”喊他罗老师的一段往事,塑造了校工小罗热爱孩子,懂得自尊,并渴望得到尊重的不卑不亢的形象,含蓄地揭示了小罗离校的原因,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小罗的理解及对不尊重小罗的后悔也借主人公小罗的心声,呼吁读者要理解、尊重、关爱身边默付出的普通人,深化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