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世界电影史复习大纲

完整word版,世界电影史复习大纲

世界电影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库里肖夫效应库里肖夫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是指库里肖夫这位苏联电影工作者在十九岁的时候发现一种电影现象。

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他认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

▶法国“左岸派电影”左岸派——现实主义的革新派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法国电影的一个派别。

在法国新浪潮兴起的同时,在巴黎有另外一批电影艺术家,也拍出了一批与传统叙事技巧大相径庭的影片。

由于他们都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

因此而被称为“左岸派”。

“左岸派”在法国被成为“作家电影”,意指由文学作家拍摄的电影。

以雷乃为首的“作家电影”的艺术家们十分关注人的精神活动与心智状态。

他们认为日常生活中,人的内心活动远比他们的外在活动更丰富、更有意义,两者相比,往往是前者支配了后者,因而对人类精神领域的探索与挖掘便成了电影家始终如一的主题。

代表作品:1951年雷乃的《广岛之恋》、1961年科尔皮的《长离别》人们在分析“左岸派”的作品时竟发现,这一美学流派实际上是一个集现代主义思潮、流派之大成的美学流派。

这主要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其一,“左岸派”电影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和潜意识学说的影响,力图表现摆脱一切理性、法律、道德和习俗的约束的人的真实。

其二,“左岸派”电影接受了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其三,“左岸派”电影接受了伯格森的“直觉主义”影响,强调在文艺作品中通过非理性感受而进入意识深处,强调“直觉”在认识世界、艺术创作与鉴赏中的位置,清除我们与“实在”之间的障碍,克服我们同“实在的距离”,使我们直接面对“实在”本身,使灵魂得到提高,超脱生活现状。

其四,受到布莱希特的影响,作品中力图对现实进行曲折的表现,以勾通内心的幻象。

不是单纯的模仿自然,而是再造自然。

世界电影史重要知识点大一

世界电影史重要知识点大一

世界电影史重要知识点大一电影是一种最具娱乐性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影历史,理解电影发展的脉络以及影响电影作品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关注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世界电影史的重要知识点,以便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电影的丰富多彩。

1. 女性电影之父:阿里斯蒂德·布里列在电影史上,阿里斯蒂德·布里列是第一个将电影摄影技术与叙事结合起来的人。

他在1895年创办了“可口可乐剧院”,并开始将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呈现给观众。

布里列以其创新的展示方式和电影镜头的运用而闻名,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电影制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2. 默片时代:查理·卓别林和巴士特·基顿默片时代是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电影无声但依然能够通过画面和表演传达情感和故事。

在这个时期,查理·卓别林以其喜剧演员形象赢得了观众的青睐,他的作品如《大独裁者》和《现代时代》都成为了默片时代的经典之作。

巴士特·基顿则以其精湛的身体表演技巧和喜剧天赋成为了默片时代最好的喜剧演员之一。

3. 黑白电影与彩色电影的转变到了20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从黑白时代转变为彩色时代。

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彩色电影成为可能,观众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电影中的色彩和情感。

彩色电影给电影艺术带来了全新的表现方式,使得电影制作更加多样化。

4. 欧洲新浪潮:让-吕克·戈达尔和弗朗索瓦·特吕弗20世纪60年代,欧洲出现了一股名为“新浪潮”的电影运动,该运动革新了电影制作的传统方式。

让-吕克·戈达尔和弗朗索瓦·特吕弗是新浪潮电影中的两个重要导演,他们的作品强调个人独特的视角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好莱坞黄金时代:查理·卓别林和温斯顿·伍德20世纪40到60年代是好莱坞黄金时代,许多经典电影在这一时期问世。

世界电影史_考试归纳

世界电影史_考试归纳

世界电影史一、欧洲先锋派二、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三、德国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四、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理论与实践的美学探索五、好莱坞的类型电影和“制片厂制度”六、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八、日本民族电影的兴起九、法国“电影手册派”+“左岸派”=“新浪潮”十、中国“现实主义”与“左翼电影”剧作中的两种风格十一、昆仑与华联的区别电影诞生日: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的大咖啡馆的印度厅首次向公众展示了由“活动电影机”拍摄而成的影片电影的出现:主要由曝光速度和影像底片的材质决定。

动画创始人:艾米尔·雷诺。

1892年雷诺在歌剧院放映了《更衣室外》鲍特作品:《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最后一分钟营救)《党同伐异》(1916年)格里菲斯贡献:1、把电影变成了一种诉说故事和吸引观众生动而有力的方法,奠定了电影的叙事传统。

2、提出电影结构时空的基本单位是镜头,并第一个将画面景别标准化。

3、通过改变拍摄的距离、角度、用光、以及镜头的长短和组接的节奏,能够操纵观众的心里和情绪的反应。

4、确立了电影表演的规则,反对舞台上的夸张造作,强调一种更逼真和电影化的表演迈克·塞纳特:美国喜剧创始人,创办“启动斯”最大贡献:发现了查理·卓别林查理·卓别林:形象“流浪汉查理”--夏尔洛,《流浪汉》《凡尔杜先生》1947年创作特点:1、电影的戏剧性,来源于对人性的挖掘,并融入了社会批判的因素2、时间上,善于应用长镜头来表现动作的连贯性所造成的喜剧冲突3、空间上,善于使用全景镜头,来表现人物与环境构成的多种信息4、影片通常只是一个松散的,开放的框架。

场景与场景之间,没有环环相扣的严密线索;而每个场景内部的表演、节奏、情调和气氛等是独立完整的。

一、现实主义--卢米埃尔兄弟代表作品:《火车进站》《水浇园丁》主要贡献:1、采用纪实的手法,呈现日常生活场景,还原现实的流动性和自然感。

电影史复习资料 (1)

电影史复习资料 (1)

世界电影史概论复习梗概电影艺术的初创时期(19世纪照相术发明~ 20世纪一战前后)第一节电影的诞生:从凝固的瞬间到活动的影像爱迪生“电影试镜”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它只能供一人观看,没能将影像放大到和真人一样的大小,并且不能以投影的方式放映影片;二十由于没解决胶片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画面虽然是动态的,但不清晰。

卢米埃尔:借用缝纫机的机械原理设计了胶片传送装置,解决了电影胶片在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

设计的“活动电影机”是一种轻便的手动控制设备。

这种设备由手动曲柄控制,可以将影像投放在大屏幕上给多个观众看。

它合并了摄影,显影和投影的功能在同一个机身中,是一个双重作用的电影放映机和电影摄影机,并在1895年取得了专利权。

第二节法国:从现实记录到艺术表现卢米埃尔的电影电影理念: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真正表现人得心灵,电影表现的乃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摄影机的拍摄范围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

梅丽爱的贡献之一:将戏剧引入电影梅丽爱的贡献之二:从魔术师到电影特技的创新者梅丽爱的局限性:他认为的“无所不能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能够摆脱舞台、戏剧对他的束缚。

他一生死守着一套戏剧纪录片的美学。

(在他看来,摄影机只是一场戏剧表演的忠实记录者,整场戏都从一个机位拍摄,没有景别变换。

虽然在他的电影了出现了不同场景的镜头衔接,有了最初的分解镜头,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距离蒙太奇的分解,组合近一步,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连接,他并没有理解到这种连接组合的巨大意义。

)第三节美国:早期电影业的成长埃德温·鲍特对美国电影的贡献:改进了放映机的稳定性,使电影图像更为清晰明亮。

他导演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被称为每股哦第一部纪录片,文献片,小说化得人物传记或现实的叙事电影等。

他第一次对电影进行剪辑。

电影史上,鲍特影像力最大,最重要的影片是他在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她通过电影剪辑和讲故事的方式。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电影的诞生一、细碎知识点整理1)1895.12.28世界电影的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公映影片——活动电影机)2)世界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by卢米埃尔兄弟)3)世界电影史第一个导演——乔治梅里爱二、大块知识整理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爱创作风格的缘起●卢米埃尔兄弟:开启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a.对现实进行纪实的创作手段(记录眼前的景象)1.利用景深(固态构图)完成2.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3.不同视角分区域拍摄和移动摄影4.采用特技、戏剧元素,将主观创造意识渗入影像5.运用不同的场景拼接(画面——最早的“蒙太奇”)b. 主要贡献1.采用纪实手法,呈现日常生活场景,还原流动感、自然感2.渗入主观化选择,创造出最初的叙事方法3.开创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风格(电影纪录片的先驱)c. 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消防员》、《代表们登陆》、《水浇园丁》(喜剧)、《假膝行人》●乔治·梅里爱:开启了电影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a. 创作手段1.利用停机再拍造成魔幻效果2.借用照相特技发掘摄影特技:“叠印”“合成照片”“二次/多次曝光”“画托”“首次进行‘人工照明’”3.舞台乐队指挥的视点——全景视点4.成立了“明星制片公司”,建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摄影棚”,形成了“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5.开始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来组合镜头b. 主要贡献1.采用多种摄像特技去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影像的表达手段2.蒙太奇方法的应用,开拓了影像的叙事功能3.开创了现代主义电影的创作风格,可以称之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C. 代表作品:《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橡皮头人》(多次曝光);《魔窟》(叠印法);《月球旅行记》第三章: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名词解释)[时间、地点、代表作品、起因、背景]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是1920年代出现在欧洲的一次电影实验运动,是欧洲先锋艺术运动的分支,是表现主义电影的延展。

世界电影史复习资料

世界电影史复习资料

世界电影史复习资料为什么是电影/影像?-------时代选择了电影我们选择了电影⏹ 1. 什么样的时代背景?数字影像的時代影像泛滥的時代资讯取得容易的時代e化的时代(麦克卢汉关于人类信息传播的几个阶段说)小问题:你的童年/少年主要由哪种类型的信息而充实?4.电影究竟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可复制、取得容易、容易亲近、且可大量传播2、比喻和形容⏹白日梦逃避现实沉浸幻想⏹窗户开启另一视野⏹镜子社会、人生的写实面如,贾樟柯电影所关注的“当下中国”⏹画布随作者随意发挥创作更具表现风格和作者意味的电影⏹笔用影像做记录⏹语言用肢体和感情表达,而非语言系统(电影的话语权)⏹棒槌击打真实社会的工具如李扬的“盲”系列;曹保平《光荣的愤怒》等。

⏹机关枪革命性的、推翻的种类⏹剧情片可以是虚构的⏹非剧情类记录片取材自真实,记录片的形式动画将画动起来的艺术实验片研究、创作资料片影像记载新闻影片时事历史5、电影的三大元素声音:无声(静寂,反衬,烘托)有声(对话。

旁白,独白,音乐,音响:说明,提示,衬托)⏹画面⏹色彩:色彩在电影中体现着主观性、情绪性;色彩是电影作者的风格体现;几种主要色彩的表意分析(红、黄、绿、蓝、黑、白);灯光光的性质:硬光(直射光,明暗反差较大,阴影明显);软光(散射光,明暗反差较小,阴影被弱化);光的主次:主光(居于主体地位的光线,决定照明系统的总体格局,多使用硬光);补光(起辅助作用,适当照亮由主光传声的阴影,多使用软光);光的方位:水平方向:正面光(平面光)、侧面光(立体光)、逆光(轮廓光);垂直方向:平角光、顶光(蝴蝶光)、底光(魔鬼光、骷髅光)好莱坞的”三点布光“法:主光+补光+逆光镜头景别: 远/全/中/近/特;不同景别的组合使用,是电影的特性之一,是电影区别于戏剧的重要标志;如《巴顿将军》的开头。

角度: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的水平夹角和垂直夹角的综合。

水平——正拍(人、物全貌,”表情角度”)、侧拍(表现运动、动作,人与人的交谈,“动作角度”)、背拍(人与环境的关系,引发想象、悬念);垂直——平、仰、俯拍;客观/主观镜头;空镜头;短焦距镜头:广角镜头,视野较宽,景深较大,表现大范围的视域长焦距镜头: “望远镜头”,视野较窄,景深较小,表现远处的物体运动镜头镜头位置本身的移动:☻直线方向的运动:推、拉、升、降☻复杂的运动轨迹:地面移动镜头、空中移动镜头位置不变、角度改变的镜头:☻摇(全景摇摄、环形摇摄、间歇摇摄、垂直摇摄、反方向摇摄)☻甩快速摇摄剪接蒙太奇意义作者在电影中所寄托的内在涵义.它包括时代背景/时代精神/作者理想.关于电影内容与形式的讨论。

世界电影史复习大纲

世界电影史复习大纲

世界电影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库里肖夫效应库里肖夫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是指库里肖夫这位苏联电影工作者在十九岁的时候发现一种电影现象。

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他认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

▶法国“左岸派电影”左岸派——现实主义的革新派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法国电影的一个派别。

在法国新浪潮兴起的同时,在巴黎有另外一批电影艺术家,也拍出了一批与传统叙事技巧大相径庭的影片。

由于他们都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

因此而被称为“左岸派”。

“左岸派”在法国被成为“作家电影”,意指由文学作家拍摄的电影。

以雷乃为首的“作家电影”的艺术家们十分关注人的精神活动与心智状态。

他们认为日常生活中,人的内心活动远比他们的外在活动更丰富、更有意义,两者相比,往往是前者支配了后者,因而对人类精神领域的探索与挖掘便成了电影家始终如一的主题。

代表作品:1951年雷乃的《广岛之恋》、1961年科尔皮的《长离别》人们在分析“左岸派”的作品时竟发现,这一美学流派实际上是一个集现代主义思潮、流派之大成的美学流派。

这主要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其一,“左岸派”电影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和潜意识学说的影响,力图表现摆脱一切理性、法律、道德和习俗的约束的人的真实。

其二,“左岸派”电影接受了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其三,“左岸派”电影接受了伯格森的“直觉主义”影响,强调在文艺作品中通过非理性感受而进入意识深处,强调“直觉”在认识世界、艺术创作与鉴赏中的位置,清除我们与“实在”之间的障碍,克服我们同“实在的距离”,使我们直接面对“实在”本身,使灵魂得到提高,超脱生活现状。

其四,受到布莱希特的影响,作品中力图对现实进行曲折的表现,以勾通内心的幻象。

不是单纯的模仿自然,而是再造自然。

大一世界电影史知识点汇总

大一世界电影史知识点汇总

大一世界电影史知识点汇总电影是一门以影像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故事情节、音效、摄影等多种元素,将观众带入一个虚构的世界,让他们在片中的人物和情节中产生共鸣。

电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你梳理一些大一学习世界电影史中的常见知识点。

第一部电影的诞生可追溯到1895年,由法国著名兄弟雅克-路易和奥古斯特-让-里奥-路米埃尔在巴黎首次公开展示的"火车进站"。

这部短片以约50秒的时间展现了一辆火车驶进巴黎车站的场景,引发了观众们的轰动。

这被认为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

进入20世纪初期,电影的制作技术不断改进,电影的产量也大幅增加。

1903年,由法国导演乔治·梅利埃执导的《一颗被撞飞的头部》是电影史上第一部采用特技效果的电影。

该片通过剪辑和特别的摄影技术使头部与身体分离,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

到了上世纪20年代,电影行业迎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有声电影的诞生。

1927年,由德国导演弗里茨·朗执导的《大都会》成为了首部采用音频同步技术的全声片。

这标志着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观众不仅可以通过视觉,还可以通过听觉来感受电影带来的情感冲击。

在这个时期,许多艺术家开始探索电影的潜力,将其发展成一种独立而成熟的艺术形式。

苏联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的《战舰波托马金》(1925)、法国导演让·鲁奥等人的作品,通过特殊的剪辑手法和独特的表现风格,为电影注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推动了电影艺术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是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代。

好莱坞电影以浓厚的商业色彩和精良的制作技术闻名于世。

这个时期的电影行业涌现出许多伟大的导演和演员,如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梅威瑟·艾德菲、马龙·白兰度等。

世界电影史文字资料201012

世界电影史文字资料201012

世界电影史(提纲)1.“新浪潮”为什么新?1)起源从1958年至1959年间,法国突然涌起一股由一些无名青年人竞相拍摄第一部影片的浪潮。

法国新闻界在报道这股热潮时,不假思索地称它为一股“新浪潮”没有料到的是,这个不反映任何美学规定性的一般用语后来却成为了一个影响广泛的重要电影流派的名称。

2)概念——广义和狭义关于新浪潮电影的概念,一种观点认为是广义地泛指20世纪50年代末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兴起以后在许多国家陆续出现的,特别是由新进导演拍摄的敢于打破传统电影语法的故事片。

从法国的戈达尔到联邦德国的法斯宾德,不论他们的作品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只要在电影表现手法上有破格的创造,就统统归在新浪潮名下。

二是把新浪潮电影局限于法国的反传统电影,其基本特征是在制片方式上奉行高效率的,不以导演资历为基础的制片制度,在内容上强调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和自己经验过的感情。

在艺术上不用结构严谨的剧作和精雕细琢的剪辑,不用大明星,蔑视传统的电影语法。

法国以外的电影研究家大抵持广义的观点,而法国国内则持以狭义的观点为主。

这里比较倾向于广义解释新浪潮电影,因为流派归根结底是意味着某种美学倾向,它可能在某一国家有特殊的土壤,因而主要出现在某一国家,如类型电影在美国,新现实主义在意大利,但像新浪潮电影这种并不存在“特殊土壤”的流派,不应有国界。

此外,在同一流派内部,也完全可以容许有思想、艺术观点上的差异,只要不截然对立就可以了。

自从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兴起以来,在美国、联邦德国也相继兴起了“新浪潮”运动,而作为个人出现的“新浪潮导演”,更是普遍见于许多国家,如日本、印度和若干拉美国家等。

其他国家的“新浪潮”的运动的规模,持续的时间各有不同,但在制片方式和追求的艺术目标上大致相仿,在思想艺术观点上也不存在根本对立。

他们在本质上都是一个对抗旧美学的运动。

3)流派特征其次是关于新浪潮电影的流派特征。

新浪潮电影同后现代派电影的联系,无论在法国、美国或联邦德国,新浪潮电影都带有一定程度的现代主义色彩。

电影史复习资料 (1)

电影史复习资料 (1)

世界电影史概论复习梗概电影艺术的初创时期(19世纪照相术发明~ 20世纪一战前后)第一节电影的诞生:从凝固的瞬间到活动的影像爱迪生“电影试镜”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它只能供一人观看,没能将影像放大到和真人一样的大小,并且不能以投影的方式放映影片;二十由于没解决胶片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画面虽然是动态的,但不清晰。

卢米埃尔:借用缝纫机的机械原理设计了胶片传送装置,解决了电影胶片在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

设计的“活动电影机”是一种轻便的手动控制设备。

这种设备由手动曲柄控制,可以将影像投放在大屏幕上给多个观众看。

它合并了摄影,显影和投影的功能在同一个机身中,是一个双重作用的电影放映机和电影摄影机,并在1895年取得了专利权。

第二节法国:从现实记录到艺术表现卢米埃尔的电影电影理念: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真正表现人得心灵,电影表现的乃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摄影机的拍摄范围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

梅丽爱的贡献之一:将戏剧引入电影梅丽爱的贡献之二:从魔术师到电影特技的创新者梅丽爱的局限性:他认为的“无所不能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能够摆脱舞台、戏剧对他的束缚。

他一生死守着一套戏剧纪录片的美学。

(在他看来,摄影机只是一场戏剧表演的忠实记录者,整场戏都从一个机位拍摄,没有景别变换。

虽然在他的电影了出现了不同场景的镜头衔接,有了最初的分解镜头,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距离蒙太奇的分解,组合近一步,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连接,他并没有理解到这种连接组合的巨大意义。

)第三节美国:早期电影业的成长埃德温·鲍特对美国电影的贡献:改进了放映机的稳定性,使电影图像更为清晰明亮。

他导演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被称为每股哦第一部纪录片,文献片,小说化得人物传记或现实的叙事电影等。

他第一次对电影进行剪辑。

电影史上,鲍特影像力最大,最重要的影片是他在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她通过电影剪辑和讲故事的方式。

世界电影史概述、电影基本元素和作用

世界电影史概述、电影基本元素和作用

世界电影史概述、电影基本元素和作用
电影简史
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二、1919~30年: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
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
2、“意识银幕化”的初步实现
3、“纪录片”的创立与发展
4、“纯电影”的艺术成就
5、“有声电影”开始面市
三、1930~1940年代的世界电影
1、“好莱坞”的发展与壮大
2、“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流派
3、英、德两国的纪录片成就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

世界电影史_重点

世界电影史_重点

●电影是通过摄影机或其他视听信息记录手段,将活动影像记录在胶片或其他观赏载体上的过程。

电影发明的科学和心理基础:“视觉滞留”——“心理认同”1895年12月28日被公认为电影诞生日。

—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格里菲斯:丰富了电影叙事语言。

1915.2.8《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好莱坞的统治。

1916年《党同伐异》最大贡献:确立了以镜头为电影的基本构成单位的原则,此原则成为现代电影的分镜头及剪辑的基础。

⑴镜头→场景→影片⑵把不同镜头组接起来,创造了平行蒙太奇⑶注重表现电影叙事节奏,创造了最后一分钟营救。

电影:1是一种记录活动影像信息的技术和手段,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归属于大众传播媒介的范畴之内。

2是一种与技术结合而产生的活动影像技术。

→艺术与科技相互依存/建立起庞大的电影工业体系→格里菲斯:初步确立了电影的叙事法则→1927年《爵士歌王》:有声电影的标志→1935年《浮华世家》:彩色影片的标志→1977年《星球大战》:高科技(七八十年代)特点:1迈向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2实地捕捉和记录现实生活的即景。

分类:⑴生活场景:《工厂大门》⑵生活情趣的记录《下棋》⑶政治文化新闻纪录《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⑷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的拍摄《火车进站》§法国电影●乔治·梅里爱:1897年在巴黎郊外建摄影棚。

特点:杂耍,游戏【停机在拍】。

是成为影响最大的“故事影片”的先驱和奠基人。

1902《月球旅行记》最早科幻片。

最早拍摄纪录片的导演/电影发行业创始人。

法国先锋派:发端:反对传统叙事结构,强调视觉性。

定义:不以叙述故事或商业盈利为目的,而主要是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探索和试验。

特点: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之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性,使电影成为供少数人玩赏的毫无功利目的的艺术片;2翻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反映逃避现实的抽象化和潜意识化;3努力在叙事形式中呈现角色内心深处的意识,因此他们着眼的不是人物外在的记录,而是内心深处的活动。

(完整word版)世界电影史解答题重点复习(精)

(完整word版)世界电影史解答题重点复习(精)

名词解释●卢米埃尔和梅里爱的区别1电影风格上:卢米埃尔兄弟坚持他们的电影创作室科学发明,主张电影的功效是记录和再现生活,开创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梅里爱认为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开创形式主义创作风格2拍摄手法:卢米埃尔兄弟主张纪实的手法,主张不加改变的还原现实;梅里爱采用多种摄影特技去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影像的表达手段3叙事手法上:一种完全按照影像记录的叙事手法,是再现主义的;梅里爱喜欢探究各种新的后期特效方式,以开拓影像的叙事研究,倾向技术,改变现实,是表现主义4表现手法上:卢米埃尔兄弟是写实的、记录性的;梅里爱的银幕戏剧,则是幻想的、浪漫主义的●欧洲先锋电影运动又称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1917-1928年之间主要在法国、德国、苏联兴起的一场不以叙述故事和商业盈利为目的的,而主要是对默片纯视觉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的实验和探索的电影运动,主要有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及苏联蒙太奇构成,经历了三个阶段1925年前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1925年后超现实主义,1927年后记录电影的一个流派,是形式主义电影的源头。

代表作包括有: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犬》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让•雷诺阿《游戏规则》、《大幻灭》等等。

●印象派电影:20世纪20年代法国人路易·德吕克及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印象派电影在造型风格上明显受到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代表作有《西班牙的节日》,他们的电影体现了先锋派的创作意图,被称作“第一个先锋派".●达达主义:一战后的产物,诞生于法国,以“破坏就是创造”作为自己的美学信条,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杰作作为讽刺的对象,向传统艺术观进行挑战。

《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曼.雷伊《回到理性》雷内•克莱尔的《幕间休息》。

●超现实主义电影:由达达主义演化而来,在达达主义电影的无逻辑无理性的美学基础上,创造出一种存在于艺术家内心的超越梦幻与现实的绝对现实的电影作品。

电影史知识点总结

电影史知识点总结

电影史知识点总结1. 电影的起源和发展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发现了摄影和动画的原理,并开始进行相关的实验和研究。

1895年,法国发明家兄弟卢米埃尔成功地在巴黎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场公开放映电影的活动,标志着电影时代的开始。

在此之后,电影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20世纪初就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娱乐形式。

2. 默片时代在电影史上,默片时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电影技术还不够发达,人们无法在电影中听到声音,所以电影都是无声的。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默片电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关注。

这一时期有许多重要的电影作品,比如《大白鲨》、《新大陆》和《威士忌鬼》等经典作品,成为了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3. 有声片时代有声片的出现标志着电影技术的一个重要进步。

1927年,好莱坞传奇电影《摇滚时代》上映,成为了有声片时代的开山之作。

有声片的问世使电影更加生动和真实,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也为电影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这一时期,电影发展迅速,涌现了不少经典之作,比如《乱世佳人》、《城市之光》和《巴黎圣母院》等。

同时,好莱坞逐渐成为了全球电影工业的中心,带动了全球电影市场的快速扩张。

4. 黑白和彩色电影在电影史上,黑白和彩色电影的发展历程也是值得关注的。

起初,电影都是黑白的,因为技术限制导致无法呈现彩色影像。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彩色电影也逐渐问世。

1939年,美国电影《乐旋》上映,成为了全球首部商业上的彩色电影,彩色电影进入了大众视野。

彩色电影的出现使电影更加生动和美观,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也开拓了电影艺术的新领域。

5. 电影技术的进步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主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在画面、声音、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比如,电影特效、3D技术、立体声音等都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电影更加引人入胜。

在此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推动了全球电影技术的快速发展。

世界电影史笔记

世界电影史笔记

世界电影史绪论认识电影第一节电影发明一背景1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它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是人类文史上的一次革命。

2科学基础:光影现象(灯光戏,西汉时的陕西,又叫皮影戏,走马灯,3心理基础:木乃伊情节(巴赞)二电影的发明的过程A摄影技术的发明(小孔成像)B放映术的发明: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第二节电影成为一门艺术一电影艺术的诞生1爱迪生建立了世界第一个摄影棚2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机(只限于客观的记录,拒绝拍摄的东西)3梅里爱发现了许多较为完整旳叙事(停机再拍,多次曝光)4《火车大劫案》形成了完整的叙事。

二电影艺术的发展1有声电影的出现1927年,由美国华纳影片公司拍摄的《爵士歌王》作为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2彩色电影的出现1935年,美国《浮华世家》的出现标志着彩色影片时代的来临。

3高科技电影1977年,美国导演卢卡斯拍摄《星球大战》1995,三维动画《玩具总动员》标志着着进入“多媒体”时代。

第一章电影片种片种:就是在表现对象特定的前提下,装作工具,材料组合,基本相同,创作手段,创作规律基本相似,审美功能基本一致的一类影片的总称。

分类:故事片,美术片,纪录片,科教片。

第一节:故事片故事片是指综合丰富具体的视听艺术手段,讲述具有完整情节脉络的故事、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并由职业或非职业演员扮演的片种。

由演员(包括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扮演片中的人物,是故事片区别于美术片、纪录片、科教片的最显著方面。

从创作数量来说,故事片是迄今世界电影史上创作数量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经济收益最显著、市场运作最成熟的一个片种。

从历史发展看,故事片并非从电影源头就出现,《一个国家的诞生》问世,故事片创作才真正形成基本模式。

作为一个大的片种,故事片可以具体细分。

目前最普遍的划分办法是从风格、样式入手,将电影分为武侠片、西部片、喜剧片、爱情片、伦理片、警匪片、科幻片、战争片等多种。

一、武侠片1、概念:“武”和“侠”是武侠片最重要的两大要素,“武侠片”即“有武有侠”的电影,是以中国武术功夫及打斗形式、侠士形象和侠义精神作为情节类型构成基础的电影,是由中国人原创发展起来的类型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
一、细碎知识点整理
1)世界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by卢米埃尔兄弟)
2)世界电影史第一个导演——乔治梅里爱
二、大块知识整理
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爱创作风格的缘起
卢米埃尔兄弟:开启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a.对现实进行纪实的创作手段(记录眼前的景象)
1.利用景深(固态构图)完成
2.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
3.不同视角分区域拍摄和移动摄影
4.采用特技、戏剧元素,将主观创造意识渗入影像
5.运用不同的场景拼接(画面——最早的“蒙太奇”)
b. 主要贡献
1.采用纪实手法,呈现日常生活场景,还原流动感、自然感
2.渗入主观化选择,创造出最初的叙事方法
3.开创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风格(电影纪录片的先驱)
c. 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消防员》、《代表们登陆》、《水浇园
丁》(喜剧)、《假膝行人》
乔治·梅里爱:开启了电影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
a. 创作手段
1.利用停机再拍造成魔幻效果
2.借用照相特技发掘摄影特技:“叠印”“合成照片”“二次/多次曝光”“画托”“首次进行‘人工照明’”
3.舞台乐队指挥的视点——全景视点
4.成立了“明星制片公司”,建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摄影棚”,形成了“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5.开始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来组合镜头
b. 主要贡献
1.采用多种摄像特技去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影像的表达手段
2.蒙太奇方法的应用,开拓了影像的叙事功能
3.开创了现代主义电影的创作风格,可以称之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C. 代表作品:《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橡皮头人》(多次曝光);《魔窟》(叠印法);《月球旅行记》
第三章: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名词解释)[时间、地点、代表作品、起因、背景]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是1920年代出现在欧洲的一次电影实验运动,是欧洲先锋艺术运动的分支,是表现主义电影的延展。

先锋电影也称“实验电影”或“地下摄影”,是一种远离电影故事片和纪录片主流,不为商业目的的默片纯视觉电影。

主张:反对叙事;倡导通过绝对自由的联想来达到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节奏和情绪,排斥真实、理性的含义;表现潜意识、非理性和梦幻世界;物大于人。

起因:1)好莱坞电影以强大竞争力侵占欧洲市场,使欧洲在艺术上停滞不前,商业化倾向愈加严重,欧洲电影艺术家产生了振兴民族电影的强大愿望
2)一战带来了西方社会传统观念和精神文明的危机
第一先锋派:法国印象主义(以简单的故事框架作为依托,以视觉结构的表现手段突出
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情绪,即表现出所谓作品的诗意状态)
*印象主义心理叙事*
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微笑的布德夫人》(1923)
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第二先锋派:法国超现实主义和德国表现主义
1.法国超现实主义(受到塞尚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否定电影的叙事性。

主张“无主题”的影片创作)
1)“纯电影”的美学实验: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
2)达达主义无理性的实验电影(破坏就是创造,像传统艺术观进行挑战):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
曼·雷伊《回到理性》(1923 第一部作品)
3)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内心现实是超现实主义者“唯一关心的现实”,首要目标是通过本能活动、梦境、幻想等等,具体地表现出内心的生活流和它的全部内容,不借助于故事或者任何其他理性的方法)
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第一部)
刘易士·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狗》(1928 象征着20年代末青年知识份子对社会现实充满矛盾情绪的反抗精神)
2.德国表现主义(以象征表现内心现实,以主观化反证社会现实;具有表现力地运用灯光效果;舞台式浓重化妆和夸张的表演)
罗伯特·维内《卡里加里博士》(标志着德国表现主义的诞生)
保罗·威格纳《泥人哥连》
弗里茨·朗格《三生记》
第三先锋派:纪录主义
第四章:美国好莱坞“黄金时代”
声音进入电影
1927.10.6 音乐故事片《爵士歌王》(标志了有声电影的诞生)
好莱坞的制片厂制度
1912年,迈克·塞纳特建立启斯东欢笑工厂,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以制片人为核心、分工精细的制片厂制度,这便是美国电影工业的制片厂体系原型。

四个特点:
a.垄断型跨国企业的大而全
1930年代,好莱坞寡头垄断局面形成,八大公司主导了整个电影业。

其中五大公司具有垂直一体化的制作、发行渠道;拥有一切拍片设施,成为不依靠外人的独立王国。

b.制片人专权
制片人掌握着电影的制作与发行,有权决定导演和演员的启用,以及题材的选择、摄影人员的确定,拍摄的角度,剪辑的取舍等;
c.高度精细的组织分工
准备阶段(前期制作)——拍摄阶段——组合阶段(后期制作)
d.突出演员作用的“明星制度”
好莱坞的类型电影(由不同的题材或技巧所形成的不同的影片的范式)
类型片的三大要素: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类型片:电影制作者通过对成功的高票房影片进行形式上的总结分类,确立基本的结构和叙事模式,剧情、人物、造型基本定型,以万变不离其宗的方式进行大量复制的影片。

表现形态与发展:
1.喜剧片(“疯癫喜剧”或“爱情喜剧”)
弗兰卡·卡普拉《一夜风流》(1934)乔治·库克《假日》(1938)
2.西部片(牛仔片)——关于美国人开发西部的史诗般的神化
约翰·福特《关山飞渡》(1938)
3.强盗片(强盗有令人同情的悲剧色彩/半记录式的风格,社会原型)
茂文·洛埃《小凯撒》(1931)威廉·威尔曼《人民公敌》(1931)
霍华德·霍克斯《疤脸大盗》(1932)
4.音乐片
第四章: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