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地质构造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秦岭—祁连山一带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秦岭—祁连山一带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秦岭—祁连山一带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薛 涛,吕建龙(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酒泉 735000)摘 要:对于甘肃来说,由于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因此主要的含矿地层是由三叠系构成。

在甘肃整体的锑矿受到地层与断裂构造控制较为明显,矿化的主要特征是由北西、北向东方构造控制的。

在实际的矿化过程中,主要是赋予了构造的翼部以及核部、层间破碎带和断裂破碎带、断裂交汇的部位以及节理交汇处。

并且在实际的矿化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周围岩蚀变得更加黄铁化、硅化、碳酸岩化,尤其是规划与锑矿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

因此对于矿床的主要成因初步认定矿床与同生矿源具有一样的特性与特征,而矿床的主要形成原因则是因为沉积再造从而形成的。

关键词:矿床成因探讨;地质特征;锑矿;研究中图分类号:P618.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3-0104-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Antimony Deposits in the Qinling-Qilianshan AreaXUE Tao,LV Jian-long(The Fourth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Gansu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Jiuquan 735000,China)Abstract: For Gansu Province, because of its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main ore-bearing strata are composed of Triassic. The antimony deposits in Gansu are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strata and faults,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ization are controlled by NW and NW-E structures. In the actual mineralization process, the wing and core of the structure, interlayer fracture zone and fracture fracture zone, the intersection of faults and joints are mainly endowed. Therefore, for the main genesis of the deposit, it is preliminarily recognized that the deposit has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istics as the syngenetic ore source, and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deposit is due to sedimentary reconstruction.Keywords: genesis of depos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timony deposits; research1对甘肃区域地质的分析(1)地层分析。

青海省祁连县红土沟一川刺沟金矿矿区地质特征

青海省祁连县红土沟一川刺沟金矿矿区地质特征

青海省祁连县红土沟一川刺沟金矿矿区地质特征作者:陈建中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30期陈建中(新疆地质矿产开发局第三地质大队,新疆库尔勒 841000)【摘要】红土沟—川刺沟金矿是北祁连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河流冲积型岩金矿。

矿区内主要出露的地层为下奥陶统阴沟群,矿区中断裂极为发育,矿体即赋存于下奥陶统阴沟群的中基性火山岩中的断裂破碎蚀变带中。

根据电、物性资料分析,利用电阻率对红土沟金矿进行辅导找矿可行,而对川刺沟金矿进行辅导找矿效果则不明显。

据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及土壤测量异常对红土沟——川刺沟金矿指导找矿效果均较好。

【关键词】红土沟—川刺沟;下奥陶统阴沟群;电阻率;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红土沟—川刺沟金矿位于祁连山系托莱山北坡,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管辖,其是北祁连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河流冲积型岩金矿,面积约102平方公里。

研究区经多年地质调查工作,先后圈出了红土沟AuⅠ、AuⅡ、AuⅢ三个金矿体和川刺沟东、西沟两处金矿致异常。

1 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区处北祁连加里东优地槽褶皱带Ⅱ级构造单元的托莱山复向斜(Ⅲ级构造单元)的托莱山复向斜(Ⅲ级构造单元)中[1]。

复向斜南侧以北祁连南缘深断裂带为界,与中祁连隆起带相邻、北侧以托莱山北坡大断裂带为界与该褶皱的黑河断陷(Ⅳ级单元)相邻[2]。

各构造单元及断裂呈北西—南东向平行展布为区域构造线的总体特征。

2 矿区地质2.1 矿区地层2.2 侵入岩矿区内侵入岩主要为基性、超基性岩类,主要发育于断裂构造带附近,其延伸方向基本上与区域性构造线方向一致,属托莱山基性—超基性岩带,时代为加里东中晚期。

基性岩全为蚀变辉长岩(ν),见有4个小岩体,另可见较多的辉长岩脉零星分布。

超基性岩体多为蛇纹石化辉橄岩,多呈长条状、透镜状脉体产出。

较大的岩体有蛇纹石化辉橄岩岩体(Φ)、红土沟—川刺沟全蛇纹石化辉橄岩体(Φ)及川刺沟蛇纹石化辉橄岩体(Φ),此外,尚有较多零星分布的小岩脉产出。

青海省祁连县红土沟一川刺沟金矿矿区地质特征

青海省祁连县红土沟一川刺沟金矿矿区地质特征

沼泽堆积层渊Q41 冤尧冰碛砂砾层渊Q4fgl 冤等[3]遥
其中袁下奥陶统阴沟群是区内的主要地层单元遥 该群可分为下部
的中基性火山岩组和上部的碎屑岩组遥 矿体赋存于该群下部中基性火
山岩组渊O1yna冤中遥 中基性火山岩组又可化为 2 个岩性段院其下部的第
一岩段渊O1yna1 冤自下而上可化为灰黑色泥质板岩层渊O1yna1-1 冤尧粉砂质板
全蛇纹石化辉橄岩体渊椎冤及川刺沟蛇纹石化辉橄岩体渊椎冤袁此外袁尚有
较多零星分布的小岩脉产出遥
2.3 矿区构造
矿区处于托莱山复向斜的北翼袁地层基本呈向南西侧斜的单斜岩
层遥 在矿区内的褶皱主要有红土沟下游背斜尧红土沟西沟向斜尧采矿场
北侧倾伏向斜及红土沟东侧背斜遥
矿区位于托莱山北坡大断裂带上袁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袁根据断裂
2 矿区地质
.
2.1 矿区地层
All 矿R区i内gh出t露s地层R自e老se至r新v依e次d为.主要为寒武系中统黑茨沟群片 岩组渊沂hca冤尧奥陶系下统阴沟群渊O1yn冤尧下石炭臭牛沟组渊C1ch冤尧上石
炭峨堡组渊C2e冤尧上二叠统窑沟群渊Pzyg 冤及第四系渊Q冤冲积砂石层渊Q4al 冤尧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3遥
求袁电器柜间壁间通过距离应不小于 1300mm袁通过台顶板至客室地
板布的距离应不小于 1900mm遥 设计时端墙门立柱之间的距离为
1390mm袁门口高度为 1938mm袁从而保证了端部内饰安装后的通过尺
寸遥
在间壁上安装有扶手袁考虑到扶手的检修或更换方便袁在端墙门
2-82 异常发现了岩金矿体遥
圆冤土壤测量异常特征
土壤测量异常为 Au尧As尧Sb 三元素组合异常袁各元素异常中心基

北祁连西段白尖铁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及矿坑涌水量预测

北祁连西段白尖铁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及矿坑涌水量预测

北祁连西段白尖铁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及矿坑涌水量预测董万平;孙继省;冉德甫【摘要】白尖铁矿床位于北祁连西段铁多金属成矿带内的镜铁山铁矿床外围,区域性构造线呈NW-SE向展布,矿区出露的岩性以长城系桦树沟组合铁浅变质岩为主.矿区气候为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多风少雨,冬季寒冷.区内水系发育,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较简单.通过对矿床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讨论了矿区地表水动态特征、地下水类型和特征以及矿床充水因素,并对矿区供水水源进行了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预测了矿坑涌水量,为矿区建设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8(034)001【总页数】6页(P79-84)【关键词】北祁连西段;水文地质特征;水文地质评价;供水水源;水文地质比拟法;矿坑涌水量【作者】董万平;孙继省;冉德甫【作者单位】甘肃省有色地质调查院;甘肃省有色地质调查院;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正文语种】中文矿区水文地质资料是对矿床资源量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矿区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区开采设计的重要依据,尤其对于新建矿山而言更是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1-4]。

矿坑涌水量不仅是对矿山进行经济技术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开采工艺设计、井下疏干措施制定、水仓及排水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5-7]。

因此,在对矿区进行详细的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全面评价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并对矿坑涌水量进行准确预测,对于有效防治矿区水文地质灾害,确保矿区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白尖铁矿床位于镜铁山铁矿床外围,是北祁连西段铁多金属成矿带内重要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之一[8-13],是一座未开采的矿山。

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之华北古陆西南缘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西段,区域性构造线呈NW—SE向展布。

区内构造样式复杂,各个构造单元由于遭受其他构造体系的干扰和后期构造作用的改造形成了复杂的构造叠加、复合、改造格局,留下了丰富的变质、构造变形以及成矿作用等方面的地质记录。

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第3 2卷
第 2期
西





Vo. 3 No 2 1 2 .
21 00年 6月
N T OR HW E T RN S I MO O C 0UR S E E S L GI AL J NAL
J n ,2 1 u e 00
祁 连 山断 裂 带 中 东 段 地 下水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研 究
中图 分 类 号 : 6 13 P 4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0— 8 4 2 1 )2~ 12~ 7 10 04 (0 0 0 02 0
Re e r h o h d o e c m ia s a c n t e Hy r g o he c lCha a t rsiso r u wa e r c e itc fG o nd t r
带 中东段 1 0口井水进行 了水化 学分析 ; 同时利 用 P re c heq 软件 对地 下水化 学组分和饱 指数 值进
行 了模 拟计 算 ; 并结合 氢氧和氦 同位素组 成特征初 步 分析 了该 断 裂带地 下 水成 因、 水质 类型 、 环 循
速度及循 环深度 。研 究表 明祁连 山断裂 中东段地 下水均 为大 气成 因 , 总体上 体现 为循 环深度 小 、 滞
tetp r h y es,c ce d p h a d s e d o run wae n t e ful o e ae d s u s d t rug ac lt d t e y l e t n p e fg o d tr i h a t z n r ic se h o h c lu ae h s st r to n e I,t e s tp r t f Hy r g n— y e a d He r t b u c e 5.1 n au ain i d x S h ioo e ai o d o e Ox g n n o / He a i y Aq a h m o a d

祁连山超基性岩

祁连山超基性岩

祁连山超基性岩分布比较广,岩体数量可达300余个,总面积在170km2。

以上;基性岩数目约60个,而总面积较大,达300km。

以上(宋叔和,1990)。

根据岩石的分布和组合,可划为北祁连基性超基性岩带、中祁连南缘基性超基性岩带、柴达木盆地北缘基性超基性岩带、阿尔金山南缘基性超基性岩带及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等五个岩带。

五个岩带的岩石组合大同小异,代表的构造环境不完全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缺乏确切的年龄资料,本次编图所采用的形成时代多依据区域地质资料而确定的,很可能区内目前所划分的志留纪岩体多数成岩时代是古生代早期或中期。

1、北祁连基性超基性岩带与成矿关系北祁连从震旦纪-志留纪经历的大陆裂谷体系及板块构造体制的发展,形成时代有差异的基性超基性岩,由于双向板块俯冲的结果,形成南北两条基性超基性岩带。

北祁连超基性岩均属镁质或超镁质岩石。

基性岩属正常成分系列,铁镁含量略高。

(1)北祁连北基性超基性岩带西起寒山,经托莱南山、走廊南山主峰、冷龙岭南坡,东南延伸至老虎山一带。

以五道沟大坂、白泉门至祁连县城北刺沟脑一带岩体分布较集中,东西两端岩体为零星出露,NWW向展布,长约700km。

据不完全统计,带内有超基性岩体117处,基性岩体14处,岩带受野牛湾一门源断裂(F11)和鱼儿红-白泉门断裂(F12)控制。

该带主要为志留纪超基性岩,个别岩体为寒武纪超基性岩,少数为志留纪基性岩。

岩体多呈向北倾斜的单斜体、楔状体、脉状休、凸镜体,少数为团块状,,产于下古生界或前寒武系地层之中,前者多与枕状玄武岩、深海沉积岩构成蛇绿岩套。

大型超基性岩体有边麻沟、拉硐,草人坂、大沙龙岩体,中型岩体有三岔、清水沟岩体:超基性岩体的岩石类型有蛇纹石化辉石橄榄岩、纯橄岩、斜辉辉橄岩、蛇纹岩等。

基性岩岩体的岩石类型有辉长岩、辉绿岩等。

超基性岩、基性岩产于向北俯冲带的南侧,多数为俯冲带挤出来的岩块,构成杂岩带或构造岩片的组成部分,少数可能为早期裂谷带或弧后扩张的产物,而成为蛇绿岩套的组成部分。

祁连山西段党河南山北坡3个不同特征的金矿床研究

祁连山西段党河南山北坡3个不同特征的金矿床研究
海省 地质矿 产局 ( 9 2 及 吴功健 等 ( 9 9 的研 究 工 19 ) 18)
作 涉及 到 南 祁 连 地 区 的 大 地 构 造 背 景 , 德 全 等 张 (0 1 研究 了柴 北缘 的造 山带 型金矿 , 20 ) 王崇 礼 、 厚 李
民(0 0 对 该地 区 的金铜 矿产成 矿规 律及控 矿 因素 20 )
@ sh .o o u c m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1 期
范俊杰等 : 祁连山西段党河南山北坡 3 个不同特征的金矿床研究
4 9
元 属 于柴达 木板块 北缘 早 古生代 被 动陆缘 上 发育 的
裂破碎 带 中 , 以蚀变 构造 岩 型金矿 化为 主 , 英 脉 型 石 金锑矿 化 次之 。矿 化带 宽 5 ~ 7 m, 16 0m, O 0 长 8 产 状 2 5 8 。 围岩 为 由砂砾 岩组 成 的顺 层构 造破 碎 1 。 0, 带 , 内蚀变较 强 , 带 有碳 酸 盐 化 、 化 、 云母 化 。1 硅 绢
党 河南 山裂 谷造 山带 ( 1 。 图 )
研 究 区 内出露 有震 旦 纪 火 山岩 、 陶纪 火 山 一 奥 沉积 岩 、 留纪碎 屑岩 及石 炭 一 白垩 纪碎 屑 岩 ; 志 岩浆
岩较 为发育 , 以扎 子沟 花 岗闪长 岩 为主 , 还有 少量 的
石 英 正 长 闪长 岩 、 云母 花 岗闪 长 岩 、 英 二 长 闪 、 黑 石 斜 长花 岗闪长岩 类 , 星 出露超 基性 黑云 母 角 闪岩 , 零
( ,武 警 黄金 地质 研 究所 , 北 廊 坊 0 5 0 ; . 中国 地质 大 学 ,北 京 1 0 8 ) 1 河 60 0 2 0 0 3

甘肃祁连山西段金矿分布特征及控矿因素研究

甘肃祁连山西段金矿分布特征及控矿因素研究

2023年 5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109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甘肃祁连山西段金矿分布特征及控矿因素研究陈水星(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酒泉 735000)摘 要:金矿在矿产资源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是当前工艺生产应用的主要原料之一,甘肃祁连山段是我国金矿的主要分布区域。

基于工业生产和市场发展对于金矿资源的需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需要合理控制金矿的开发和利用程序。

本文以甘肃祁连山西段的金矿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该区域的金矿分布特征以及控矿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祁连山;金矿床;地质构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9-0109-3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gold depositsin the western section of Qilian Mountains, Gansu ProvinceCHEN Shui-xing(Fourth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of Gansu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ses, Jiuquan 735000, China)Abstract: Gold deposit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are one of the main raw materials for current 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Qilianshan section of Gansu Province is the main distribution area of gold deposits in China. Based on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need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market development for gold resource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it is necessary to reasonably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rocedures of gold mines. Taking the gold deposits in the western section of Qilian Mountains in Gansu Province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gold deposits in the region.Keywords: Qilian Mountain;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structure收稿日期:2023-03作者简介:陈水星,男,生于1987年,汉族,湖北荆州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北祁连造山带肃南一带奥陶纪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多岛洋构造意义

北祁连造山带肃南一带奥陶纪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多岛洋构造意义

北祁连造山带肃南一带奥陶纪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多岛洋构造意义【摘要】本文通过对北祁连造山带肃南一带奥陶纪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多岛洋构造意义的研究,探讨了该地区地质背景和硅质岩沉积特征。

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讨了其在多岛洋构造中的意义。

通过岩石成因分析,揭示了硅质岩沉积的形成过程。

最后总结研究结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深入理解该地区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学意义,对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和地球化学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北祁连造山带、肃南、奥陶纪、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多岛洋、构造意义、地质背景、岩石成因、研究结果、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700字,如需继续请再次输入。

北祁连造山带肃南一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质构造复杂,赋存着丰富的硅质岩序列。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发现该地区的奥陶纪硅质岩沉积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包括高硅含量、低镁铁比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等。

这些特征反映了地壳深部岩浆活动的特点,与多岛洋构造环境密切相关。

对于北祁连造山带肃南一带奥陶纪硅质岩沉积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多岛洋构造意义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通过对该地区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壳岩石圈的演化历史,揭示多岛洋构造环境下的岩浆活动及其对地质过程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北祁连造山带肃南一带地质演化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重点从地质背景介绍、硅质岩沉积特征分析、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多岛洋构造意义探讨、岩石成因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北祁连造山带肃南一带奥陶纪硅质岩沉积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多岛洋构造环境下的意义,为揭示该地区地质演化过程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北祁连造山带肃南一带地处地壳稳定块和古老板块之间的过渡带,地质构造呈弧形南北走向,受...1.2 研究意义本文主要围绕北祁连造山带肃南一带奥陶纪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展开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该地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多岛洋构造意义。

北祁连山早古生代岛弧火山岩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北祁连山早古生代岛弧火山岩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摘要北祁连山是阿拉善地块和中祁连-柴达木地块之间的古生代造山带,也是我国洋内俯冲增生作用发育最充分、岩石记录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

本文选择沿北祁连早古生代缝合带出露的火山岩进行了野外地质、岩石学、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年代学研究工作,进而深入探讨了古祁连洋俯冲汇聚地质过程和演化历史。

研究区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野牛沟乡一带,早古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的岩石类型包括:流纹岩、英安岩、石英斑岩、安山岩、玄武岩和凝灰岩、火山碎屑岩等,中酸性火山岩和中基性火山岩常见互层状产出;火山岩层中还见有硅质岩、碳酸盐岩夹层,玄武岩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蚀变。

通过对研究区火山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分析,揭示岩石K2O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依据中酸性岩K2O>2 wt%、中基性岩的K2O>1 wt%,可将研究区的火山岩划分出富K火山岩系列,其它(中酸性岩K2O<2 wt%、中基性岩的K2O<1 wt%)归属于低K火山岩系列。

所有火山岩均呈现出不同程度Nb、Ta、Zr、Hf 和Ti亏损的岛弧火山岩特征,揭示它们均形成于岛弧环境,但低K火山岩系列中的流纹岩、玄武岩具有基本一致的近平坦型稀土配分型式和近平坦的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主要为大洋岩石圈部分熔融形成熔浆的结晶产物;富K火山岩系列中的玄武岩和流纹岩则具有基本一致的右倾稀土配分型式和右倾微量元素蛛网图,其中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显示有大陆岩石圈物质的加入。

通过综合对比研究,祁连洋早古生代俯冲-汇聚-碰撞过程中存在多期次幔源岩浆上侵、喷发作用,由于不同阶段岩石圈结构和组成的差异,母岩浆成分明显不同,形成了高K和低K两套、均含有中基性和中酸性火山岩的岛弧火山岩系列,两个系列的火山岩沿主缝合带叠加产出。

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了富K火山岩系列玄武岩的成岩年龄,为482±2.7Ma。

综合研究认为北祁连地区弧火山岩包括:(1)富K岛弧火山岩系列,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洋-陆板块俯冲汇聚阶段,有明显的大陆岩石圈边缘物质加入,该期火山喷发年龄~482 Ma,也指示晚寒武末-早奥陶世早期由洋-陆俯冲汇聚引发的岩浆活动达到了峰期;(2)低K岛弧火山岩系列,岩石出露规模相对较小,推测其成岩时代稍晚,在晚奥陶世末-早志留世祁连洋闭合-碰撞造山(445Ma~428Ma)阶段,已俯冲至大陆岩石圈之下的洋壳残片因碰撞挤压作用发生了进一步部分熔融,形成的低K富Na熔浆基本沿原火山弧位置喷发,陆缘地壳增生加厚。

中祁连东段黑龙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中祁连东段黑龙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2021年3月第41卷第1期四川地质学报Vol.41No.1Mar.,2021中祁连东段黑龙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徐磊,周伟,胡晓宇(中陕核工业集团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西安710100)摘要:通过对中祁连东段黑龙二长花岗岩开展详细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的分析测试和研究工作。

LA-ICP-MS 锆石U-Pb 测年表明,黑龙二长花岗岩206Pb/238U 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81.3±3.7)Ma (MSWD=4.6),属于早奥陶世。

岩石地球化学的特征表明,黑龙二长花岗岩属于高碱钙碱性的I 型花岗岩,岩石为准铝质-过铝质类型(A/CNK=0.91~1.22)。

该二长花岗岩相对富集Rb、Th、U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Nb、Ta、Ti 等高场强元素,并且明显亏损P,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信息。

结合区域构造特征,认为黑龙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的构造环境,同时,也佐证了北祁连洋盆双向俯冲的地质事实。

关键词:黑龙二长花岗岩;锆石U-Pb 测年;构造环境;中祁连东;祁连造山带中图分类号:P5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95(2021)01-0027-06DOI:10.3969/j.issn.1006-0995.2021.01.005祁连造山带是我国中央造山带——秦祁昆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大陆板块构造研究的理想野外实验室。

长期以来,祁连造山带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无论是区域地质还是矿产地质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尤其是在造山带形成与演化方面成果颇丰(李春昱等,1978;冯益民,1997;许志琴等,1997)。

另外,对北祁连洋盆的形成、高压变质带、蛇绿岩套等方面也已有详细研究,对南祁连裂谷带以及发育的构造热事件亦有系统的认识。

然而,对中祁连地块的构造-岩浆作用研究还相对不完善,不同学者对发育在中祁连东段和西段的花岗岩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和认识,但是缺少详细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约束(雍拥等,2008;侯荣娜等,2015;黄增保等,2015)。

祁连山研究区概况

祁连山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2.1.1 地理位置祁连山处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图2),位于欧亚大陆中部,地理位置介于93°30′-103°E,36°30′-39°30′N之间。

呈西北~东南走向,西部与阿尔金山相连接,北部以河西走廊为界,南部邻近柴达木盆地,东部延到黄河以西。

是青藏高原东北部最大的边缘山系,是我国著名的高大山系之一,山峰海拔在4000至5000m之间(尹泽生和徐叔鹰,1992)。

2.1.2地貌特征祁连山地质构造体的条件决定了祁连山宏观的地貌格局。

受地质构造运动,尤其是新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整个祁连山地属高山深谷地貌。

其形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山系的主要构造线是北西走向的,北东向的构造线也经常出现。

由于两种不同方向构造线的存在,许多山间盆地和谷地形成了两端封闭或半封闭式的菱形盆地。

以大面积隆起和强烈切割为主的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活动,使该山系的地貌常呈接近平原化的古剥蚀地、丘陵、阶地、冲积锥等。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该地最显著地特点是一系列近乎平行的山脉坐落于巨大的山体基座上,山脉与山脉之间有较为宽大的谷地、盆地。

(尹泽生和徐叔鹰,1992)。

2.1.3 气候特征祁连山属于中纬度北温带,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气候的特征,该地区处于中纬度西风带的范围。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西风环流被分为南北两支,北支的气流较强,西风急流沿着祁连的北缘向东流,对祁连山及其周边地区影响较大。

尤其是在冬季,该区主要受西风环流的控制,西风形成动力高压脊,天气寒冷干燥。

夏季,西风带的北移,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均对其产生影响。

而祁连山位于我国大陆腹地,周围山岭耸立,南部与东部的暖湿气流到达本区已较弱,因此该地区的降雨较为限(尹泽生和徐叔鹰,1992)。

该地区气候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随着山区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变化从垂直气候带呈明显的山地垂直气候带。

北秦岭_南祁连早古生代裂谷造山带_省略_岩与小洋盆蛇绿岩套特征及纬向对比_邱家骧

北秦岭_南祁连早古生代裂谷造山带_省略_岩与小洋盆蛇绿岩套特征及纬向对比_邱家骧

本文1998年4月收到,8月改回。

*/八五0国家攻关及地矿部攻关项目(85-901-02-02-5-2及85-01-01-018-02)成果之一.第一作者简介:邱家骧,男,70岁,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岩浆岩石学、火山岩石学研究。

通讯地址:北京市,中国地质大学,邮编:100083。

1)邱家骧,杨巍然等1拉脊山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及铜多金属矿产找矿方向研究1/八五0国家攻关项目紧缺矿产勘查与评价研究(85-901),专题编号:85-901-02-02-5-2.19942)邱家骧,杨森楠等,北秦岭古生代海相火山岩对贵金属、多金属矿产的控矿因素、成矿规律、找矿标志及成矿预测研究,/八五0地质矿产部地质找矿科技攻关项目,课题编号:85-01-01-018-02.1996第4卷 第4期高 校 地 质 学 报Vol.4 No.41998年12月Geolog 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Dec.,1998北秦岭)南祁连早古生代裂谷造山带火山岩与小洋盆蛇绿岩套特征及纬向对比*邱家骧 曾广策 朱云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苏尚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摘 要 北秦岭)南祁连位于我国著名巨型纬向造山带的中段,是以寒武)奥陶纪时期为主形成的裂谷造山带。

它经历了板内大陆裂谷y 陆间裂谷y 火山弧y 造山带的开合过程。

寒武纪拉张形成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及小洋盆蛇绿岩套,奥陶纪闭合形成钙碱性与钾玄岩系列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弧岩套,并见高镁安山岩。

南祁连为单裂谷,北秦岭为双裂谷。

北秦岭裂谷从东到西,拉张速度和距离变小,闭合速度变大,火山爆发强度及火山岩的酸度、钾量、壳源组分也顺序增大。

其拉张距离与红海型相似,而闭合速度近似安第斯型。

古地幔以多种类型叠加为特征,曾有过先强烈亏损,后又富集的过程。

从大别山y 北秦岭y 南祁连y 柴北缘纬向对比可知:本区的基性与酸性火山岩浆,分别为地幔与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中性岩主要为基性岩浆AFC 作用产物。

阿尔金—祁连—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格架及结晶岩年代学研究进展

阿尔金—祁连—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格架及结晶岩年代学研究进展
由蛇绿岩 、 岩浆岩、 高 压一 超 高 压 变质 岩 、 火 山碎 屑 岩 和一些 海相 沉积 岩组 成 。对 于蛇绿 岩 、 岩浆 岩 、 高
造山带周缘的克拉通如塔里木盆地在早古生代盆地
性质 的认 定和 盆地沉 积~ 构造 演化 的解释都 有 赖于 周缘造 山带构造 背景 的准 确判定 。前 人对 这一地 区 的研究 , 大多数是 针 对 于 某 一 造 山带 具 体 问题 的研
董 顺利 , , 李忠 ¨, 高 剑 , , 朱 炼 )
1 )中国科学 院 地质与 地球 物理研 究 所岩 石 圈演化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 北京 , 1 0 0 0 2 9 ; 2 )中国科学 院 大学 , 北京 , 1 0 0 0 4 9 ; 3 )中 国地 质大 学 ( 北京) 地球科 学 与资源 学 院 , 北京 , 1 0 0 0 8 3
第5 9 卷 2 0 1 3 年 7 月
地 质 论 评
GEOLOGI CAL REVI EW
V o l ・5 9 N o ・ 4
J u l y 2 0 1 3
阿尔 金一 祁 连一 昆仑 造 山带 早 古 生代 构 造 格 架 及 结 晶岩 年 代 学 研 究 进 展
内容提要 : 阿尔金一祁连一 昆仑 ( 阿祁昆 ) 造 山带早古生代加里东期 的构造 事件 一直是 国内外 研究 的热点 , 近年
来发 表 了大量 的研究成果 。本文着重调 研 了各造 山带 内构造 混杂带 的重要组成部分— —蛇绿岩 、 岩浆 岩和高压一
超 高压变 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尤其 是 同位 素年代 学资料 。蛇绿岩 的地球化 学特征表 明阿尔 金一祁 连一昆仑地 区
阿 尔 金~ 祁 连一 昆 仑 ( 以下 简 称 为 阿祁 昆 ) 造 山带 是我 国中央造 山带 的西 段 , 初 始 形 成 于早 古 生 代加 里东 期 , 地 貌 上 为青 藏 高 原 和 塔 里木 盆 地 的天

北祁连山寒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北祁连山寒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第27卷 第7期2011年4月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 logyVo l 27 N o 7Ap r 2011北祁连山寒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李生栋(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酒泉737100)摘 要:总结了北祁连山寒山金矿床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矿体特征、矿体富集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认为奥陶系阴沟群为金矿床的赋火山碎屑岩为含矿层位,矿体受剪切带控制,内生成矿期分为4个阶段,其中主矿化阶段为黄铁矿化-石英-金矿化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金矿化阶段;矿床成因属与脆韧性剪切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分析了矿体富集与地层层位、构造发育程度、矿化阶段的关系;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富集规律;找矿方向;寒山金矿;北祁连山中图分类号:P5781 区域成矿背景寒山金矿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北西缘,如图1所示,产于奥陶纪岛弧火山岩带西端昌马堡古火山盆地中,定位于古阿尔金断裂为主体的成矿断裂系统中(宋忠宝,2005)。

以阿尔金大型走滑断裂为界,南为祁连山褶皱系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北属敦煌地块万佛峡 大坝新生代断陷盆地。

区域上地层沉积厚度大,断裂、褶皱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图1 寒山地区地质与金矿床分布1.第四系;2 白垩系砾岩和砂岩;3石炭系-二叠系砂页岩;4 志留系砂岩、粉砂岩和凝灰岩;5 奥陶系玄武安山质火山岩;6 寒武系碎屑岩、板岩和凝灰岩;7 前寒武系云母石英片岩;8 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9 加里东期花岗岩;10 加里东期英安斑岩;11 加里东期超基性岩;12 不整合界限;13 断层;14 金矿床;15 寒山矿区;16 剪切带区域出露地层以阿尔金大型走滑断裂为界,北部为零星分布于阿尔金断裂北侧的前震旦纪深变质岩系,断裂以南为弱变质的早古生代中基性海相火山、沉积岩系,以及沿其分布的未变质的石炭系-二叠系陆相碳酸盐、碎屑岩。

祁连山脉矿产地区的矿产地质普查与勘探(最新篇)

祁连山脉矿产地区的矿产地质普查与勘探(最新篇)

祁连山脉矿产地区的矿产地质普查与勘探祁连山脉矿产地区的矿产地质普查与勘探矿产地质普查主要是指对地层、岩浆活动、岩石沉降条件和特征以及地壳运动情况进行研究。

同时,通过分析研究找出该矿产地区的成矿条件、规律等进行分析,并对所找出的矿产实行科学有效地检查,最终合理分析勘探的前景。

文章以祁连山脉的矿产地区为例分析其勘探前景。

1、普查找矿的条件与方法1.1 地质普查找矿的条件了解矿床所依靠的特定地质因素、地质条件、地质背景,有助于确定并查找矿床的顺利进行,并为找矿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提供依据。

具体可以表现在:第一,侵入岩条件。

不同岩性的岩体可以产生不同矿产,因此,其具有特定的成矿专属性。

矿产所属类型、形成条件、分布情况均与入侵体所在的空间、侵入的时代、岩体的具体形状、岩体的大小、岩相划分、形成的深度以及被剥蚀深度等有关。

第二,火山岩条件。

研究火山岩形成的条件为找矿提供了指导方向。

具体表现在其岩体的岩性、其所产出的层位、岩石的化学特征、岩石的构造与结构、喷发和沉积条件以及其喷出的岩相等都对成矿起到相对地控制作用。

第三,地质构造条件。

地质构造条件对于矿产的形成及分布起着控制作用,同时也对内生的矿床所成矿的作用也是非常的明显。

通过研究地质的构造条件来指导找矿需要研究以下几种因素:构造等级;构造体系控矿作用;散矿、导矿以及容矿构造等成矿与构造的空间关系;构造同成矿的时间关系,即成矿之前、成矿时以及成矿之后等的构造。

第四,围岩岩性条件。

一般就内生的矿床来说,因其为内生的矿产,所以其形成离不开一定的覆矿和容矿的围岩。

而这些围岩可以有助于确定某地区是否具有矿床以及矿床可能存在的区域。

通常来讲,研究围岩主要从围岩的物质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围岩产出的特征等入手。

第五,地层和沉积岩相等。

地层以及沉积岩相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层状矿床的成矿条件,并明确找矿远景,为普查矿床产出的部位提供指南。

第六,变质作用的条件。

变质矿床顾名思义其重点为变质 .寻找变质矿床以及相关的矿床需要了解变质的岩性、相系、变质作用的类型和变质带。

甘肃地震灾害的地质背景与分析

甘肃地震灾害的地质背景与分析

甘肃地震灾害的地质背景与分析甘肃地震灾害是中国西北地区最为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一种地质现象,其发生的原因与地震带、地壳构造和地质背景密切相关。

本文将重点分析甘肃地震灾害的地质背景,并对其进行分析。

地质背景:甘肃地处中国大陆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交汇处,是中国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

其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祁连山、阴山和兰州盆地等构造单元组成。

祁连山位于甘肃东北部,是典型的隆升山脉,其主要构造特征为断层发育和褶皱变形。

阴山位于甘肃东南部,是较为低矮的山地,其构造特征主要为断裂带和走滑断裂。

兰州盆地位于甘肃中部,是典型的内陆盆地,其地质构造相对较平稳。

地震带:甘肃地区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和阴山地区,其中祁连山地震带是最为活跃的地震带之一。

由于板块运动的作用,地壳在这一地区产生了多次的地震活动。

甘肃地震灾害多发生在祁连山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是中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断裂带之一。

断裂的活动使得该地区地壳发生断裂和抬升,导致了大量的地震活动。

地震分析:甘肃地震灾害的发生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

首先,祁连山和阴山地区的复杂地质构造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断层和断裂带的活动导致了地壳的变形和应力积累,一旦这些应力达到一定的临界值,就会引发地震。

其次,甘肃地区地震带的分布使得该地区地震活动频繁。

地震带上高应力和构造活跃区域的相互作用,使得该地区地壳更加脆弱,地震的发生概率也更高。

最后,地震的发生也与地震波传播的路径和速度相关。

甘肃地区的地震波传播路径较长,能量损耗相对较小,因此地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较大。

总结:甘肃地震灾害的地质背景与地壳构造、地震带和地震波传播密切相关。

祁连山和阴山地区的地壳构造复杂、断裂带和断层发育,使得地震活动频繁,地震带上的高应力区域更易发生地震。

因此,了解甘肃地震灾害的地质背景,对于预测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充分掌握地质背景的信息,才能够制定科学的预防和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祁连山研究报告

祁连山研究报告

祁连山研究报告
祁连山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山脉之一。

它横贯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全长约800公里,最高峰海拔5545米。

祁连山山脉分布广泛的岩石记录了地球演化的重要历史事件,同时也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本报告将对祁连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

首先,祁连山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祁连山主要由前寒武纪岩石和克拉通基底构成。

山脉中的地壳变形主要是由于印欧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在祁连山脉的北部,可以观察到多个断裂带和褶皱带,以及大量的岩石变形。

这一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为我们研究该地区的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其次,祁连山地貌特征丰富多样。

山脉中存在着由冰川、河流和风蚀等地质力量塑造的各种地貌形式。

祁连山南部的冰川遗迹是研究冰川历史和演化的理想地点。

而祁连山北部的沙漠地貌则是研究风蚀作用的重要对象。

此外,祁连山的河流系统发育发达,形成了诸多峡谷和瀑布,为研究水文地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最后,祁连山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

山脉中有大量的高山植物和动物。

高山植被以针叶林和高山草甸为主,独特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使得许多植物在这里独具特色。

同时,祁连山也是中国特有种的栖息地,为保护这些珍稀物种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环境。

此外,山脉中的水域和湿地也是众多鸟类和水生物种的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综上所述,祁连山是一个独特的地质地貌成果,并且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

通过对祁连山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演化历史和生物进化过程,为保护和管理这一地区的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甘肃省肃北大东沟铅锌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分析

甘肃省肃北大东沟铅锌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分析

甘肃省肃北大东沟铅锌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分析一、研究背景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

在甘肃省肃北县,大东沟铅锌矿是该地区的一处重要矿产资源,拥有丰富的铅锌矿床储量。

为了更好地认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地质特征1.地质构造特征大东沟铅锌矿位于甘肃省北部的祁连山造山带。

该地区的构造构造特点为多期次次哈拉黑山期次活动,造山带内部构造多样,包括褶皱、断裂、变形等多种构造形态。

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次哈拉黑山期次砂岩和页岩的背斜和断裂带中。

2.地层特征矿区地层为早古生代下二叠统(Q1)的兰台式砂页岩、粉砂质泥页岩和灰质泥页岩。

其中大型矿床主要赋存于弯曲的褶皱中,小型矿床则主要分布于断裂带附近。

3.岩石特征矿区的岩石主要包括变质岩和沉积岩两大类。

变质岩主要有片岩、云母片岩和石英片岩。

沉积岩主要为砂岩、页岩和富含有机质的泥岩等。

而含矿岩石主要为变质岩和沉积岩夹层,在褶皱、断裂中形成不规则的矿石体。

4.矿床类型根据地质勘查和实地调查,大东沟铅锌矿主要为褶皱型铅锌矿床和断裂型铅锌矿床。

褶皱型铅锌矿床主要分布于褶皱呈容器状的地层中,矿体形态多为伸展型;断裂型铅锌矿床则主要分布于断裂带附近,矿体形态多为伸展型和节理型。

三、成矿模式分析1.构造控矿理论根据研究,大东沟铅锌矿床是受构造控制的矿床。

该矿床主要受次哈拉黑山期次活动构造影响,形成了大规模的褶皱和断裂带,而铅锌矿床即主要赋存在褶皱和断裂带中。

该矿床的形成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3.热液作用理论通过地质勘查和实地调查,研究人员认为大东沟铅锌矿床是受热液作用形成的。

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地下岩石受到破裂和变形,形成了较大空间,而后热液在这些空间中通过流动,使得矿化作用得到了发展和形成。

四、结论大东沟铅锌矿是甘肃省肃北县的一处重要矿产资源,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的研究对于认识和评价该矿床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该矿床主要受次哈拉黑山期次活动构造影响,形成了大规模的褶皱和断裂带,铅锌矿床主要赋存在褶皱和断裂带中;2.大量的含矿变质岩和沉积岩赋存于褶皱和断裂中,形成了不规则的矿石体,岩石的特性对矿床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3.大东沟铅锌矿床是受热液作用形成的,热液在地下岩石破裂和变形的空间中通过流动,使得矿化作用得到了发展和形成。

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活动构造特征及构造变形模式

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活动构造特征及构造变形模式

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活动构造特征及构造变形模式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活动构造特征及构造变形模式摘要: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域。

本文通过对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的实地考察和地质资料分析,讨论了该盆地的活动构造特征及构造变形模式。

研究表明,该盆地主要受到断裂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多个构造单元,包括主要断裂和次要断裂。

不同构造单元的特征和变形模式差异明显,其中主要断裂主导了盆地的构造演化。

1. 引言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构造单元之一。

它位于祁连山与河西走廊之间,地质背景复杂,地质构造活动频繁。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盆地的研究,探讨其活动构造特征及构造变形模式。

2. 盆地地质背景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地处祁连山和河西走廊之间,是一个复杂的地质构造域。

盆地地质构造主要由断裂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多个构造单元。

盆地南部受到祁连山断裂带的控制,主要断裂带走向呈东北-西南走向。

而盆地北部受到河西走廊的控制,构造特征较为复杂,包括东北向、西北向和南北向的断裂带。

3. 构造单元划分通过对地质地貌和构造断裂的详细观察,可以将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划分为不同的构造单元。

根据主要断裂的分布和走向,盆地可以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个构造单元。

东南构造单元呈东北-西南走向,与祁连山断裂带平行;西北构造单元则较为复杂,包括了多个断裂带的控制。

4. 构造特征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的主要构造特征包括断裂、褶皱和隆升。

断裂是盆地内最显著的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断层和逆冲断层。

在主要断裂的影响下,盆地形成了多个褶皱,展示出典型的背斜和背斜褶皱形态。

同时,盆地也经历了隆升作用,局部地区形成了隆升的构造高地。

5. 构造变形模式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的构造变形模式与不同构造单元有关。

东南构造单元主要受到祁连山断裂带的影响,构造变形以断层和逆冲断层为主。

而西北构造单元受到多个断裂带的控制,构造变形表现为复杂的断裂网格和多岩浆活动。

整体来说,盆地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构造演化,包括前陆盆地沉积、弧壳构造活动和晚期隆升等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祁连山地质构造特征研究
作者:黄瑞琦
来源:《西部资源》2016年第05期
摘要:近年来,诸多地质构造研究人员对祁连山构造特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对地质界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祁连山地质构造进行了研究,如构造岩相带角度、地洼理论角度、多旋回构造角度、地质力学角度等方面。

这些有关祁连山的地质构造研究对我国基础地质工作以及矿产勘查评价工作等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而本文将结合前任研究工作的基础对祁连山地质构造的特征进行详细的说明和探讨,以供今后参考使用。

关键词:祁连山;地质构造;特征研究;地质基础工作
多年来,祁连山在多次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其构造体系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多种构造体系的相互交杂组合而成了复杂的祁连山构造景观。

而本文将对古河西斜接于天山——阴山、秦岭——昆仑东西走向复杂构造带之间构造体系内容进行特征研究。

这种复杂的构造结构体系在志留纪末期的祁连运动中形成并逐渐演化成熟,是N55°~65°W走向的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褶带及所夹岩块组成的巨型拗褶带。

在这次祁连运动对早古代沉积和岩浆岩建造及其有关矿产的分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该构造体系中还包含了下元古界组成的东西向构造行迹的残块,据研究发现,这种构造形成开始于泥盆纪,在白垩纪的祁吕系西翼褶带完成,它的西部位置以弧形切断古河西系,而体系中部位置与古河西系相连接。

而陇西系从东段北侧开始插入,这也是祁连山向北东呈凸的帚状构造的主要原因之一。

河西系狱古河西系呈反接状态,最终以平行等距的隆起和沉降带而存在。

康藏歹字型构造体系将该地区西南部古构造形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使其改造多,产生一定的歪曲。

1. 构造分区及地质概况分析
在昆仑秦岭地槽褶皱系中,祁连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加里东地槽,其褶皱迴返属于陆相泥盆系,在磨拉石建造前就已经形成。

北祁连山及河西走廊中下泥盆与古生界及加里东晚期花岗岩存在不整合关系;拉背山见中下泥盆统御中奥陶统也是不整合关系;南祁连山乌兰大坂见上不整合于志留统之上,这也就是说明祁连山在加里东晚期才褶皱成山体,从地槽转变为地台,并在长时间中处于演变构成中,因此晚古生代一中、新生代都属于地台型盖层沉积形式。

祁连山以北是塔里木——阿拉善地台,并以大断裂为分界线;南界与东昆仑、西秦岭褶皱系之间也是在大断裂作用下形成的,但是这两者的沉积层是存在差异的,例如欧龙布鲁克隆开始到寒武—奥陶纪时期内属于近地台型的砂页岩、碳酸盐建造,其厚度在700m~2000m之间并与震旦亚界处于假整合关系。

而在柴达木北缘和青海南山其主要以华力西和印支褶皱为主,属于北秦岭褶皱带。

2. 古河西构造体系分析
在志留纪末期发生的祁连运动对整个祁连山区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泥盆系以高度角度不整合覆于前亦系其位移发生了顺时针的移动,同时经过对体系研究发现这些都是以顺时针扭动的运动方式进行移动的,并且这种以水平为基的扭动对侧面产生了挤压现象,而这同中国西北部个构造体系所表现出来运动方式也是存在一定共性的,与中国东部华夏系等的运动也是相吻合的,从这些都可以证明古河西系不可能是由北东——南西向的水平单一产生的挤压而形成的,而是祁连山区西侧偏北、东侧偏向南而产生的水平耨动运动方式所形成的,且经过实践研究发现,这符合祁连山地质构造情况,也符合我国其他地区巨型构造体系中大陆地壳运动规律。

古河西系在本山区西部受祁吕系和康藏系复合;东部与河西系、陇西系等符合,且地质构造的形态被复杂和歪曲。

例如天祝一带受到陇西系改造的影响作用,其褶皱轴方向逐渐由北西向西转变;昌马西北以及兰州东部地区因受祁吕系复合改造的影响,中新生代的地层受到不同程度的掩盖,导致地质构造行迹变得模糊不清。

在之后的时间内,古河西系受到其他体系重接的作用,使得一些构造行迹有复活的现象。

令爱古河西系还能够显现出一定的东西向构造行迹,且这种东西向构在古河河西断裂破坏的作用下,其走向也由北西西向南东东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一定的扭动行迹,同时这种变化对古河西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古河西系构造线与古东西向构造整合,进而导致古河西系产生了局部弯曲的现象。

通过对古河西的物质成分进行检测发现,其中主要成分是沉积厚度在20000米的碎屑岩、碳酸盐为主,同时其中还含有大量的中基性火山岩,这也是古河西系具有早古生代地层的标志之一。

另外一些震旦亚代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及火山岩岩层也在其中。

3. 古河西系之后构造体系及其复合现象分析
3.1 祁吕贺兰山字型前弧西翼褶带
祁吕贺兰山字型西翼褶带在古河西系之上复合,据研究发现,它可能始于泥盆纪,而其雏形形成于二迭、石炭纪时期,并在白垩纪发展成熟。

祁吕贺兰山字型西翼褶带与东翼有一定相似的地方,其主要表现在两者都是有一系列单一的弧形褶带所构成的,且西翼从北到南可以分为敦煌——龙首山弧形褶带、走廊南山弧形褶带、托来山反S型褶带、托来南山反S型褶带以及拉脊山褶带等。

同时在各褶带之间还存有玉门——酒泉——张掖、昌马——黑河——门源、托来河——大通河、西宁等槽地。

而祁吕贺兰山字型西翼褶带的总体走向由东往西依次为:北东东——东西——南东——南东东反S型,其反射弧主要是由三列向北突出的弧形褶带所构成的,且越向北发展,其弧形的行迹约为清晰。

祁吕系西翼北界主要是以它最北位置的弧形褶带进行划分的,其反射弧顶位于桥湾的北侧,并与天山——阴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南段呈斜接和重接的关系。

同时反射弧南部由于受到康藏系的影响,两者之间的接线较为模糊,但是仍旧可以以海相二迭、三迭系的范围来进行划分,也就是以日月山经过托来山与阿尔金山进行连接。

祁吕系西翼尤以反射弧对古河西西改造明显,其北部地区的两个弧形褶带与古河西系由门源至肃南呈现一定的重接关系,之后有向北西方向不断延伸,并逐渐偏东西移动,再往西由昌马西方向南西方向移动,最终以40°~50°交角反切断北向西的古河西系。

而在敦煌——龙首山、走廊南山两者弧形褶带在之间,古河西系的中新生代大部分都被掩埋在了槽地之中。

同时祁吕弧
形西翼的东南段、门源——宝鸡等低段也有一定的反射弧复合的现象存在,但是整体表现的并不明显。

祁吕系西翼褶带与天水——宝鸡带、秦岭——昆仑东西向复杂构造带有重接关系,但是向东与东西向复杂构造带逐渐产生分离,最终与北东东——被动向吕梁——恒山褶带进行联合形成向南突出的完整的山字型前弧。

3.2 康藏歹字头部外围褶带
康藏歹字头部外围褶带始于二迭世纪,成熟与三迭世纪,并在第三纪中叶发生了强烈的活动,其头部外围褶带在祁连山西南部与古河西系及祁吕系西翼弧形褶带的南缘复合。

康藏歹字型头部外围褶带与祁吕系西翼弧形褶带在日月山东部大范围内呈现一定的斜接关系,而与其他地区则为重接关系。

在疏勒南山南部、古河西系大部分经由康藏系重接改造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这部分也是康藏歹字型头部外围褶带的重要构成部分。

另外康藏歹字型头部褶带之间还有少部分东西向构造成分以及南北向构造成分。

康藏歹字型头部外围褶带主要构成是三迭系、部分晚古生代地层、同期岩体组成,其大致上可以分为疏勒南山——日月山、阿尔金山——乌兰达坂山、赛什腾山——青海南山等以北东凸出的弧形旋钮褶带。

这些褶带都是以柴达木盆地为中心一半环状形态分布的,同时也是从北西向南东以顺时针旋钮运动所产生的构造行迹。

而这种从北西向南东弯转的弧形可以从重力梯度带和莫霍面上的“陡坎”上表现出来,且通过将地面投影位置与形态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与以上描述的旋钮褶带相符合。

从以上这些可以说明,深部地质体系也是这一巨型构造体系中的构成部分,另外通过对这一体系褶带内部存在的外露温泉和一些地震的发生可以判定,旋钮褶带直到现在还存有强烈的活动。

3.3 陇西旋卷构造体系
陇西旋卷构造体系主要分布在六盘山西部、武威东部地区以南东——北西向呈分布状态,同时向北西不断延伸直至古河西系。

由于斜接或者是反接关系的存在对古河西系的成分造成一定的改造,这样以来就导致古河西系褶轴、冲断面和玉褶轴直交的张扭性断裂度数产生了一定的偏差。

在武威东部地区,古河西系卷入到了陇西系,而陇西系截接或者是反接复合作用下,祁吕系褶带对弧形褶带向南东延伸的正常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导致永登——兰州段构造模糊的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陇西系狱古河西系相比,前者成熟较晚,而通过对天祝——景泰、海原以及三迭纪陆盆沿陇西系旋回褶带的主轴方向分布情况,可以说明在三迭纪陇西系就已经存在,且至今仍旧有一定的活动发生。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前连山地质构造以及山构造行迹等进行分析可知,祁连山区的地质构成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同时祁连山系的发展历史悠久,对我国基础地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肖肖.祁连山新生代古海拔变化的碳氧同位素记录[J].地球学报,2015(03).
[2] 王金荣.中祁连西段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地球科学进展,2015(09).
[3] 唐世琪.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岩心顶空气组分与同位素的指示意义—以DK-9孔
为例[J].地质通报,2015(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