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
对外汉语教学复习资料

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是对学习者学习和使用汉语所要达到的水平和能力的界定和描述,是科学划分出来的教学等级和每一等级应该达到的教学标准与水平(本质特征是规定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等级、统一的教学水平)3。
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4.测验效度: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
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不是,就是无效的。
在选择试题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这份试题究竟要测什么;二是这份试题究竟有没有测出要测的东西.5。
测试信度: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程度和一致性.如果测试成绩能如实反映考生的实际语言水平.那么,这种测试的信度就高。
信度是效度的前提。
6、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是从汉语独特的用途眼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理论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在汉语教学中形成或提出的教学范式.7、洋腔洋调:是指外国人说汉语时发出的一种怪异的腔调。
所谓腔调,包括语调和声调。
由于这种腔调的怪异,尽管有些外国人说出的汉语符合汉语语法,词汇运用也较恰当,可是,人们听起来仍觉得不舒服,有时令人费解,造成误会。
几乎所有的外国人在汉语口语表达时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这种洋腔洋调。
8、语流教学:强调从绘画入手,一开始就教橘子、音素在绘画联系中得到纠正。
语流教学部是相对集中的语音阶段,而只在开始就是用很强的时间快速介绍《汉语言拼音方案》,将所有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先过一遍,然后再把语音教学与词汇、语法和课文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在语流中学习语音,细水长流地进行语音教学。
9、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指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中,由语法结构规律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三、简答题(44分)1、语音四种技能的含义是什么?(14)语音四种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听:又称为听话理解能力或听话技能,是一种接受型,被动型的技能。
说:又被称为口头表达能力或说话技能,是一种表达性技能,是用户因技能综合运用的标志性技能,包括了语音能力、用词造句能力、成段表达能力和语用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复习要点

1、理论部分1.教学语法的概念:以语言能力培养和提高为目标,以构造规律、用法和表达法为主要描写内容的一套语法系统。
也称“学校语法”或“规范语法”。
2.教学语法的特点:(1)科学性:首先是语言事实的描写要科学,要符合汉语实际;其次是语言知识的讲授要科学,要符合语言理论。
(2)规范性:传统语法就是一种规范语法。
所教的内容要求是正确的,可靠的;强调教学语法的规范性的同时,要有动态的观念。
(3)实用性:教学语法的根本目标所决定。
语法项目的选择、安排和描述都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强调实用性,不能牺牲科学性。
(4)统一性:这主要是就语法分析和描写的术语、系统而言的。
系统本身的统一和稳定就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5)针对性:这也是由教学语法的本质决定的。
不追求系统的完备和完美,一切以需要为导向。
针对性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有总体上的针对性和个体上的针对性之分。
3.教学语法的特质:实用、适用和管用;简明与可操作。
4.语法教学和教学语法的主要区别:5.理论语法的定义:理论语法是语法学家对语言的语法系统和语法规律所做的理论概括和说明,是把语言作为一种规律的体系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通则。
又称:专家语法、语言学语法、描写语法。
6.理论语法的特点:(1)追求理论体系的自足性;(2)分类上强调标准的对内普遍性和对外排他性;(3)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7.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的区别:8.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的联系(1)理论语法为教学语法提供基础(源泉)教学语法本身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要以理论语法为基础。
没有理论语法的深入研究,就没有教学语法的实际效果。
(2)教学语法促进并检验理论语法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的区分是人为的,为了把二者所着重的点凸现出来。
根本上说,二者都应该以是否符合语言事实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9.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的接口问题:实际就是理论语法研究成果能不能以及如何应用于教学语法的问题。
关键点有二:第一,要看理论语法的研究成果是否揭示了语言构造的规律;第二,如果是,要看语言学习(教学)是否需要这样的规律。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复习重点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考试重点一、填空(15*2′=30′)二、单项选择题(5*2′=10′)三、简答(4*10′=40′)【注意举例说明】四、教案设计(1*20′=20′)【课本重点:】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论(填空、选择)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与特点。
P5答:【定义】对外汉语教学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授的学科,专门研究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的习得规律以及相应的教学规律。
【特点】①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②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第一语言的习得,它是在学校进行的正规教学活动;③由于对外汉语教学是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进行的第二语言教学,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环境的不同,会给学习者对汉语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很多困难。
二、“应用语言学”的【定义】P10:应用于具体实际领域的语言学称为应用语言学,它主要研究语言如何在不同的领域得到更好的利用,着重解决实际问题。
三、神经语言学的【主要观点】P11:神经语言学就是丛神经的功能和机制角度研究语言活动,对语言的产生、语言交际和言语理解进行神经心理分析。
1)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域定位也许是相对的,也许因人因病而异(大脑右半球负责形象性思维);2)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是在13岁以前(语言领会力、语言感知力、口腔灵活);3)汉字习得需要两个半球协调加工传递(借助图片、具有形象性的汉字、《说文解字》中的篆书形象性也很强);4)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大脑区域有不同的要求。
四、乔姆斯基【代表作】P14:《句法结构》1957.【主要观点】乔氏认为:语言的特点不是刺激-反应的过程,而是语言的“生成性”。
他在书中提出的“语言机制”和“语言能力”等重要概念是乔氏理论的重要内核。
在语言习得上,他认为小孩学习语言并不是刺激、反应、模仿和强化的过程,而是运用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去掌握有限的规则,然后自动生成语法,形成语言能力。
五、对比分析假说的理论基础P16:{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迁移理论)}主要观点: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形成的习惯,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的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已产生了迁移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

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一)性质、任务、根本目的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任务:研究——(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2)教学的全过程;(3)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4)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根本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1)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
2)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3)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人员交流往来越来越多。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需要掌握的几个重要概念:母语()——从亲属角度,一般指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从国别角度,一般指外国语或者外族语。
第一语言()——人来到世界获得的第一种语言。
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或使用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正在学习力求掌握的语言。
汉语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1、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汉语知识与技能、外语知识与技能2、文化与交际:包括中国文化与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3、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汉语4、教学方法:包括汉语教学法、测试与评估、汉语教学课程、大纲、教材与辅助材料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5、教师综合素质:职业素质、职业发展与职业道德。
依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二)第二语言教学包括:(1)中国人学外语;(2)少数民族学汉语;(3)少数民族学外语;(4)外国人学中文(三)“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别(1)目的不同: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一个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三年的汉语之 后过对比分析法和演绎法进 行教学,首先对比英语和汉语的复句结构异同,然后演绎汉语复句的各种类型和 构成方式。同时,教师还组织了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运用复句。
一、重点语法项目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有一些重点项目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以下是其中几 个:
1、词类系统:汉语的词类系统相对复杂,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等十几种。在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各类词的语法特点和用法,并能在具体的语 境中进行正确的使用。
2、句型结构:汉语的句型结构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包括简单句、复 合句、无主句等。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句型结构的特点和构成方式,以便在交际中 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3、虚词用法:虚词在汉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介词、助词、连词 等。学生需要了解虚词的语法功能和常见用法,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变体和含义。
二、难点语法项目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难点项目,以下是其中几个:
1、语序:汉语的语序相对灵活,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位置。学 生需要了解不同语序带来的不同语义和表达重点,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规则。
经过一个学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后,学生终于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运用复句进 行交际。这个案例显示了针对难点项目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
本次演示探讨了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介绍了一些有效的教学 方法。实践证明,结构-功能法、对比分析法和演绎法等教学方法在针对重点和 难点项目进行教学时具有积极作用。教师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采取 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
对外汉语教学法考试复习资料

语法规则的描述要准确细致
突出语法点的重点和难点(每个国家的重难点不同)
a. 两种语言有明显差别的语法现象
b. 难以理解、经常出错或回避不用的语法现象
c. 是与文化因素有关的语法现象
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特点:以语言结构为主导,教授语言的记忆模式,按照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编排教材内容,从语言结构特征去解释语言现象,练习的目的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句子结构形式。优点:系统性、循环性 以语言结构为主线,使学生对语言的印象深刻。
2.以功能项目为纲,以语言功能为纲
特点:从事情内容出发、交际性强,注重语言的实际使用、侧重从语用角度解释语言现象。优点:交际性强,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侧重从语用的角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虑实际运用
特点:引入了句型教学 鲁健骥《初级汉语课本》最早的分技能课本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
1. 使学习者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掌握汉语文化因素,熟悉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留学生修养
3. 可以增强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兴趣动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 与第一语言教学相比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年龄层次不同
迁移作用不同
学习环境不同
文化背景不同
学习的个体差异不同
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不同
四. 学习者的认知方式
场独立性(善于逻辑思维)和场依存性(形象思维,对客观事物感兴趣)
审慎型和冲动型(易犯错误,口语能力强)
a.对目的语社团和文化的态度 b.对目的语本身的态度 c.对课程教师、教材的态度
学习者的性格
内向和外向
对外汉语复习资料

名解:1、听说法听说法产生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 ; 它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是对现代第二语言教学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法之一。
听说法的主要特点 : ①听说领先。
它继承和吸收了直接法注重口语的特点 , 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以听说为重点 , 课文也多以对话形式展开 ;②反复实践 , 养成习惯。
强调语言是一种习惯而不是知识 , 较少知识性的讲解 , 提倡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性类推掌握语言规律 , 主张模仿、重复、记忆 ; ③以句型为中心进行操练。
句型是教学的基础和中心 , 进行语言项目的替换练习 , 反复操练 , 以达到自动化的目的 ;④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 , 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学习的难点 , 确定教学的重点。
⑤尽量防止学生出现错误 , 一旦出现要及时纠正 , 避免错误习惯的养成。
2、交际法(不太确定答案是否权威)又称“交际语言教学”,”功能法”、“意念-功能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中心在英国。
交际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和意念)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法。
创始人为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交际法的特点:①明确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是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不仅要求语言运用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
②以功能和意念为纲③教学过程交际化④以言语交际的主要形式⑤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技能训练相结合3、失误与偏误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
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这类错误一般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4、迁移迁移一般指学生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
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其中起促进作用的影响是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影响是负迁移。
学得的经验如果恰当地运用,其效果是正迁移,反之是负迁移(干扰)。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要点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法总论1.涵义: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育基本原则的方法。
2.理论支柱:(一)语言学原理:语言学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支柱。
(二)心理学原理(三)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主要是对教育的心理学方面进行科学研究,为教育提供心理基础。
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法流派(一)语法翻译法: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
也称为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
主要通过翻译手段,最终主要培养了第二语言的读写能力。
1.代表人物:奥伦多夫2.理论基础:机械主义语言学3.教学原则和特点:(1)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
(2)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准。
(3)运用学习者母语进行课堂教学。
(4)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
(二)直接法:1.定义:是以目的语为教学语言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
2.理论基础:语言学观点: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而不是思维。
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方式和动物一样,是刺激与反应直接连结,否认意识在其中的作用。
3.基本原则:(1)直接联系: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排斥母语和翻译;(2)以口语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3)模仿为主,重复练习(4)句本位原则: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而不是从单音、单词开始。
(5)用归纳法教语法:先感知,再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主动形成习惯。
(6)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三)听说法:1.含义: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
反复进行口头操练,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一种外语教学法。
2.代表人物:拉多、弗里斯。
3.理论基础(1)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2)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4.基本原则:(1)听说领先。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或限制母语。
(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对外汉语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物超所值)

一、简答题1.举例说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难点有哪些。
(一)声母(1)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许多语言中没有明显的吐气音,因此不少留学生对吐气音的掌握比较难,常常把吐气音发成不吐气音。
(2)清音和浊音。
英语中有20对清浊对立的辅音,因此,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容易把b、d、g、zh、ch、sh等都发成浊音。
英语的r和汉语的r也不同。
(3)舌尖后音。
不少语言中没有类似zh、ch、sh的音,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
(4)舌面音。
学生难以掌握j、q、x的发音部位。
(二)韵母很多语言中没有[yu],因此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声调汉语声调是多少国家留学生的学习难点,主要存在的问题时:第二声上不去,第四声下不去,第三声不会拐弯。
2.举例说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一)展示语音的技巧①声母、韵母的展示方法(1)板书展示。
(2)图表展示。
声母表、韵母表、拼音卡片等(3)多媒体课件展示。
声音、形状、图片等相结合,直观有趣。
(4)发音示范。
发音要正确、清晰,开始阶段可适当夸张,延长发音的过程。
(5)口形展示。
向学生展示发音的口型,以便学生掌握发音的要领。
如开口度、圆唇与否、嘴唇收拢与前突等。
(6)发音部位图。
利用发音部位图,同时结合自己的口、舌、齿的位置,让学生掌握发音时口形和舌头的准确位置。
(7)双手模拟发音器官。
用手模拟口腔与舌头,使学生体会发音器官的正确位置。
②声调的展示方法(1)发音示范。
最基本的展示方法,对初学者应适当延长发音过程,强调音高变化。
(2)五度声调示意图(3)图示。
在教变调时,利用简单的图示把声调的变化展示出来。
如三声变调、一、不的变调等,都可以用图示法。
(二)指导发音的技巧(1)带音法。
用已经学过的音或学生母语中有的音带出另一个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相关的新音素。
或者用一个容易发的音带出另一个难发的音。
(2)借助体态或实物——帮助校正或调整发音部位和方法。
用手或薄纸区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用镜子看嘴巴开口大小。
对外汉语教学法知识点

对外汉语一、名词解释1、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而言语是个人的和或然的;语言是语言符号之间相互关系的系统,是语言共同体的成员约定俗称的,而言语只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2、母语和第一语言(1)母语: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2)第一语言: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
3、外语和第二语言(1)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
(2)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通常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语言。
4、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1)语言习得:“习得”是一个外来的词语,也可译作“获得”。
习得一般指幼儿在非教学条件下主动地获得母语的过程。
(2)语言学习:“学习”也有人译作“学得”,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通常是在教学环境里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二、简答1、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假说答:“语言习得机制”假说由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他认为儿童的大脑里有一种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这就是说儿童具有一种遗传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儿童掌握了语言规则,儿童生下来就有一种适宜于学习人类独有的语言知识的能力。
乔氏认为人类先天具有的语言习得机制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待定参数形式出现的、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又称为“普遍语法”;另一部分是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对所接触到的实际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言参数的定值。
这种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复杂系统,而不是一些习惯的综合。
语言习得机制的最终目的是语言规则的内在化,这些语言规则就是理解和产生语言的基础。
乔氏理论的不足在于他的语言能力理论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文化性。
2、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假说答:“语言监控模式”假说由克拉申于1977~1982年提出,也叫“语言控制调节模式”“输入假说”或“监察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XXX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XXX版)《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资料野下晴上传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名词解释、运用)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研究和使用另一种语言。
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言语,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言语而非母语。
因此,不能把第一言语和母语两个观点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研究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研究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研究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言语教与学全进程和整个教学体系中各个内部和内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施行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
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
2.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
3.泛化是学习者对目的语当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学习不全面把该规则当作该项目的统一的形式,面忽视了其它的规则或用法。
4.文化的迁移是指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母语文化的观念,行为方式等来实现目的语文化中的特定的文化行为和交际功能。
5.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性指导性文件。
6.课程设计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类型和具体的教学对象,对既定的教学对象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来选定课程类型制定课程设置计划(同时考虑主客观条件)它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
7.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等作出明确规定。
8.课程规范是对课程本体(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和课程实施(课程教学)这两个部分的规范。
9.水平测试是为了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客观,能够有效的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的测试。
10.成绩测试(课程测试)它是非标准化的试题,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
11.分立式试题是对受试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分项测试,以考察受试者各个单项的能力。
例如:填空,改错,多选12.HSK(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标准化考试。
刘询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重点和要点(含五篇)

刘询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重点和要点(含五篇)第一篇:刘询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重点和要点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一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对外汉语教学考试复习点

对外汉语教学考试复习点: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全面指导某专业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也包括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以中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信度:又称可靠性,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或稳定性,也就是考试成绩是否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水平。
区分度(性):指测试区分受试者知识和能力差别的性能,是试题的质量标准。
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对比分析: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法。
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语法翻译法的知识要点:概念:又称传统法,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外语,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主张在L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母语语目的语并用,通过翻译和系统那个的语法知识的讲授学习L2。
语法——翻译法是最古老的教学法,最初用来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这类死的语言。
盛行于18世纪末。
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理论基础:联想心理学基本原则和特点:语法是教授L2、外语的基础。
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
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重读写。
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多以古老和过时的例句为主,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著”“原著”。
教学过程:先教字母的发音和书写,然后开设语法课,系统地教语法,最后阅读原文。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1. 引言对外汉语教学法是指在非汉语母语国家或地区,为了使汉语学习者能够有效地掌握、运用汉语语言和文化,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的汉语教育活动。
本文旨在提供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复习资料,帮助汉语教育从业者回顾和巩固自己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2. 教学目标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使其能够自主学习、自主运用汉语。
同时,对外汉语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兴趣和自信心,并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涵盖语音、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方面。
教学内容应结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目标,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和教学材料,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4. 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包括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其中,交际法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设置实际的学习任务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情境教学法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意识,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和场景进行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评估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系统、全面、客观地评价和反馈的过程。
教学评估应结合教学目标和要求,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方法,包括考试、作业、项目、口语表达和听力测试等。
6. 教学资源对外汉语教学资源是指能够支持教师教学和学习者学习的各种教育资源。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材、教辅、多媒体教具、网络资源等。
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理论和方法,组织和实施的教学活动。
教学实践应注重教师的教学观察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体验。
8. 结语对外汉语教学法是一门复杂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学科,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希望本文提供的复习资料能够帮助汉语教育从业者回顾和巩固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重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重点1.对外汉语出现的时期1978年吕必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
1983年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即“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的前身)成立,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1984年时任教育部部长的何东昌先生在我国留学生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多年的事实证明,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这是我国政府首次确认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
1987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7个部委参加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
——这是主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政府机构1989年国家教委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1993年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由国家教委制订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这是第一次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写入国家教育法规。
总之,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外汉语教学”(或“对外汉语”)便作为学科或专业名称出现在我国正式文献中。
2.第一、第二语言关系、定义、区别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按照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3.哪些院校很重要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
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二、巩固和发展阶段(60年代初—60年代中)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一.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一)性质、任务、根本目的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任务:研究一一(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2)教学的全过程;(3)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4)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根本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1)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
2)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3)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人员交流往来越来越多。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需要掌握的几个重要概念:母语(Mother tongue) ------ 从亲属角度,一般指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Foreign Ianguage) -------- 从国别角度,一般指外国语或者外族语。
第一语言(First Ianguage) ---- 人来到世界获得的第一种语言。
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
第二语言(Seco nd Ian guage) ----- 第二语言是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或使用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 正在学习力求掌握的语言。
汉语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1、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汉语知识与技能、外语知识与技能2、文化与交际:包括中国文化与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3、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汉语4、教学方法:包括汉语教学法、测试与评估、汉语教学课程、大纲、教材与辅助材料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5、教师综合素质:职业素质、职业发展与职业道德。
依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二)第二语言教学包括:(1)中国人学外语;(2)少数民族学汉语;(3)少数民族学外语;(4)外国人学中文(三)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别(1)目的不同: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
(2)教学内容A.学习语言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
B.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一一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
C.学习言语技能:听、说、读、写。
D.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和语言使用相关的文化要素。
(3)教学原则:语言教学应生动、有条理,理论联系实际。
(4)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师适当总结、归纳规则。
(5)教学技巧:注重与忽略的问题。
(四)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1)正确处理言语要素的传授与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正确处理语言的形式结构教学与语义结构教学的关系:语法一语义一语用相结合的原则。
(3)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语言知识与言语要素的关系:结构一功能一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4)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加强重复,螺旋式提高的原则。
⑸强化学习环境: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
⑹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1、美国社会学家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实现频率。
2、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A.语言学能力: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听说读写B•社会语言学能力:功能、场合、社会地位、性别、身份、心理因素、行为语言、语体C•话语能力:即连贯的话D.交际策略:解释、迂回、改正、重复、忧郁、回避、猜测、语体转换、代码转换语言能力(lin guistic compete nee):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范畴。
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
语用规则:语言的使用规则,根据一定的语境对谈话的内容、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
语言要素+语用规则=语言知识2.语言交际能力( com muni cative compete nee) :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是一种外在的能力,属于言语范畴。
语言交际能力=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听说读写的技能3.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关系二. 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1)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a60年代初)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2)巩固和发展阶段(60年代初一60年代中)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3)恢复阶段(70年代初一70年代后期)1972年10月,北语恢复,1973年秋开始接受留学生。
4)蓬勃发展阶段(70年代末至今)1987年7月,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0世纪70 'S半期是对外汉语教学确立学科时期。
学历教育:本科:1975年,北语试办四年制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为对象);1983招收对外汉语专业硕士:1986年,北语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士研究生;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博士:1997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
刊物1979年9月,《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
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季刊。
(96年选择)师资1983年,北语首先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
1986年,北语、北大开始招研究生。
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教学论”(后改为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专业,以及获准建立全国第一个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点。
(2)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1)初创阶段(50年代初一60年代初)1958年,正式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
(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2)改进阶段(60年代初一70年代)1977年《汉语课本》首先引入了句型教学。
3)探索阶段(70年代初一80年代初)1980年《基础汉语课本》以常用句型为重点4)改革阶段(80年代至今)1981年出版《实用汉语课本》。
(是第一部吸收功能法优点的教材)三、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理论基础组成: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3-1.语言学(1)普通语言学基础理论(2)汉语语言学基础理论(3 )与语言学相关的跨学科分支学科理论理论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结构。
社会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
心理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的(心理)过程3-2 .心理学为什么心理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之一?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几乎与一切学科都有关系。
语言教学活动的研究必然包括对学习者心理活动的研究。
2、语言习得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都离不开心理学理论。
历史上的每一种教学法流派都有一(1)跟语言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基本概念A.注意:注意是人们对外界作用于感官的信息刺激做出的选择性反应。
B.知觉:是将感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C.记忆:指知觉到的信息被编码、转化、联系、储存、复述、回忆以及遗忘的加工过程。
D.遗忘:与记忆相对,是一种普遍和自然的联系。
(2)语言学习跟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A.认知风格:个体对信息加工的方式。
场依存性: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从整体上审视。
场独立性: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较少受整体背景影响。
沉思型:深思熟虑,谨慎而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错误较少。
冲动型:遇到问题急于作答,常常出错,元认知和记忆水平不高。
容忍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广的类别,能兼收并蓄。
排他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小的类别,有时会拒绝与他想法不一致的内容。
B•情感因素a.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其中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
b.态度: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是情感上的好恶及因之而采取行动的倾向3-3 •教育学(1)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底层结构:跟第二语言教学有关的客观条件。
基础结构:有关理论和一定的教学经验。
主体结构: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与选择、课堂教学、测试。
上层结构:教学原则。
A.总体设计:分析各种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并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B.教材选用: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
C.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实施检验总体设计的内容。
D.成绩测试:不但是对课堂教学的检验,也是推动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2)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3)学习应是创造和发现式活动;4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讲要点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与任务2、掌握几个基本概念:母语、外语、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目的与3、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区别4、语言教学的主要教学原则5、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6、了解建国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特别是一些标志性的成就。
7、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一、语言习得理论概述1、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和方法。
2、第二语言学习: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
3、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对比(1)共同点:1)都是为了获得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2)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3)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
4)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几个阶段。
5)语法习得都有一定的顺序。
6 )都使用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
7)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2 )不同点: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是有意识的掌握1 )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
2)学习的起点不同。
3 )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