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张明杰摘要:古建筑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包括文物建筑、历史建筑。
中国古建筑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保护意义重大。
古建筑和其他一切文物一样,它们的价值就在于作为文化遗产,是不能再生产与建造的,一经破坏就无法挽回,是传统社会文化精神的物质表现形式,蕴含着丰厚的历史价值。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引言古建筑是研究历史的实物例证。
古代建筑和其他物质文化遗存一样,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遗留下来的实物,我们从对古建筑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同一时期其他科学的发展情况和当时所达到的水平。
因此,古建筑是研究建筑史的实物例证。
古建筑在新的时期又担当起文化休闲娱乐场所这样一个新的历史使命。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这些名胜古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友人纷纷前来参观游览,为促进城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与此同时,也带动了城市公路交通和服务行业等相关部门的迅速发展。
由此可见,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各市人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1古建筑保护概述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在拓宽其保护思路、增强保护计划实施效果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相关的内容。
具体包括:①合理选用保护方式,构建好切实有效的保护模式,加强保护效果评估,使古建筑保护工作开展更具科学性,满足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效果;②了解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给予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及科学应用更多思考,强化人员科学保护意识,为增强古建筑保护效果提供技术保障,充分发挥数字化保护系统的应用优势,高效地完成好古建筑的修复计划。
2现状分析(1)广大民众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
在一些偏远地区,当地人民群众的古建筑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影响古建筑的修缮加固保护效果。
因为古建筑具备良好的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遭受人为破坏,同时当地人民群众的古建筑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发现古建筑遭受破坏之后,没有及时地上报,会严重影响古建筑的修缮保护效果(2)保护方法亟需改进。
历史文化保护与修复专业古建筑保护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历史文化保护与修复专业古建筑保护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古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和传承。
然而,由于岁月的流逝以及人为的破坏等原因,许多古建筑正面临着被破坏或衰败的危险。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保护与修复专业的发展日益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古建筑保护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该专业在历史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古建筑保护技术的重要性古建筑保护技术是保护、修复和传承古建筑的重要手段。
它涵盖了建筑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巩固、维护保养等诸多方面。
首先,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是保护古建筑的基础。
考虑到古建筑的特殊性,我们需要选择与原始材料相似的新材料,以确保修复后的建筑在外观和质地上与原建筑保持一致。
其次,进行结构巩固是保护古建筑的关键。
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钢筋混凝土加固、钢结构加固等,可以增加古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此外,维护保养也是古建筑保护技术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定期检查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工作,有助于延长古建筑的使用寿命,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二、古建筑保护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古建筑保护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是为了确保古建筑的长期保存和永续利用。
首先,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古建筑保护中采用环保、可再生的材料。
例如,使用天然材料、绿色建筑材料以及可降解的材料,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确保修复后的建筑可持续使用。
其次,注重节能环保也是古建筑保护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改进建筑材料和技术,我们可以减少古建筑的能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强建筑节能管理等措施也对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历史文化保护与修复专业的角色历史文化保护与修复专业是培养和造就古建筑保护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将传授学生相关的技术知识和实践技能,还着重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该专业的学生将学习有关于古建筑的历史文化知识、建筑设计与结构、材料科学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课程。
文化遗产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

文化遗产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建筑逐渐受到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为了保护和保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化遗产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壁画保护与修复技术壁画作为文化遗产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因年代久远、气候影响等因素而受到破坏。
目前常用的壁画保护与修复技术包括壁画清洗、脱盐、补色等。
壁画清洗可以利用特殊的溶剂和工具,轻柔地清除表面污垢,使壁画的原貌得以恢复。
脱盐则是通过使用特殊溶液将墙体中的盐分溶解掉,避免进一步破坏壁画。
补色是指通过研究壁画的颜料成分和纹理,使用相似或相同的颜料进行修复,使壁画焕发出原有的魅力。
二、木构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许多文化遗产建筑采用了木构造,由于它的天然属性和柔软性,木构建筑容易腐朽、受虫害和受潮。
为了保护和修复木构建筑,保养材料和修复方法都至关重要。
常见的木构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包括防腐处理、支撑系统维护和疏松处理。
防腐处理可以使用特殊的涂料或化学品,用以阻止腐朽和虫害的发生。
支撑系统维护可以通过安装木构建筑的撑杆和横梁,以增强其结构稳定性。
疏松处理则是指通过钻孔或其他方法,将空隙中的湿度和湿气挥发出去,以使木构建筑恢复干燥和稳定的状态。
三、石料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石料建筑是许多文化遗产建筑中常见的建筑形式,但由于自然风化和环境影响,石料建筑也容易出现龟裂、空鼓和剥落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石料建筑,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石料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包括石料清洗、填缝和石材拼接。
石料清洗利用特殊的清洗剂和工具,将石料表面的污垢去除,使其保持光洁。
填缝是指使用特殊的胶水或硅胶填充石料之间的缝隙,以增加其稳定性。
石材拼接则是指将剥落的石块重新安装回原处,使建筑物恢复原有的形象。
四、金属构件保护与修复技术一些文化遗产建筑中使用了金属构件,如铁栏杆、铜钟等。
金属构件常常遭受氧化、腐蚀和污染等问题。
课程名称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课程名称: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课程编码:7036801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学时:32学时适用专业: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Repair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授课对象是建筑学专业三年级第一学期及风景园林专业三年级学生选修课,为专业选修课。
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完整、准确地认识中国古典建筑的修缮保护基础知识,了解必要的修缮施工工艺与东西方遗产保护理论,了解中国古典建筑修缮保护中需注意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并了解修缮保护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特点,为相关的后续学习和实践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建筑修缮与保护中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国与欧洲古建筑修缮保护的理念差异与实践;第二部分唐辽宋金元明时期的建筑构造、工艺特点及修缮实例分析;清式建筑的构造、工艺特点及修缮实例分析;第三部分大遗址保护实例分析;大型建筑群的遗产保护案例分析;第四部分几个主要地区地域性建筑修缮保护实例分析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古建筑修缮保护的意义与目标要求;了解古建筑修缮保护基本原则与技术思路;了解东西方修缮保护理念与应对上的差异;了解实例案例中的典型操作;了解不同地域民居的构造差异性与保护方法;三、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前修课程:中外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古建筑做法后续课程:传统园林与建筑哲学,古建筑实习四、课程各教学环节和各篇章(节)学时分配章节内容总课时讲授课时实验课时备注第一讲古建筑修缮保护概述;修缮保护技术与营建技术、风格演变的关系2 2 赵向东主讲(下同)第二讲遗产保护历史脉络简述,结合古城北京案例引申遗产保护的特殊意义2 2第三讲东西方古建筑修缮保护的理念差异与实践2 2第四讲唐辽宋金元明各时期现存重要的一些古建筑修缮实例分析4 4第五讲清代木构建筑修缮实例分析 4 4 第六讲清式之瓦石作、彩画作及修缮实例分析2 2第七讲古城镇类型的遗产保护,以平遥古城、阆中古城的保护为例2 2第八讲特色民居古建筑的修缮保护实例分析,以浙江、安徽、贵州、福建等地区建筑修缮保护为例4 4第九讲大型建筑群保护实例分析,以明代及清代皇家陵寝、江南水乡古镇为例4 4第十讲大型山岳建筑群历史遗产保护实例分析,以武当山古建筑群保护、崆峒山古建筑群保护等为例2 2第十一讲大遗址保护的概念与策略,以陕西、新疆、河南、江苏等地现存大遗址保护为例2 2 第十二讲中国古代木构桥梁、楼阁保护 2 2实例分析合计32 32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理论讲授、专题讲座、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方案

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方案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方案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修缮保护技术方案。
以下是一个针对古建筑修缮保护的技术方案。
1. 考古勘测:在修缮前进行详细的考古勘测,了解古建筑的历史、结构和材料等基本信息。
通过勘测结果,设计出合理的修缮方案。
2. 结构强化:古建筑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侵蚀,结构可能已经出现一定的损伤。
利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对古建筑的结构进行强化。
例如,可以加固墙体、拱门和梁柱等关键部位,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3. 材料保护:古建筑使用了许多特殊的材料,如石材、木材、琉璃瓦等。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材料,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对于石材,可以清洗、填补和保护表面;对于木材,可以进行防腐处理和补缺等。
4. 防水防潮:古建筑常常存在水分渗透和潮湿的问题,这可能导致建筑结构的破坏。
我们可以采取防水防潮的措施,如修补漏水部位、安装雨檐和排水系统等,确保古建筑内部干燥。
5. 环境保护:古建筑的修缮保护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体,还包括周围的环境。
我们需要保护古建筑周围的植被、地质和水资源等,保持古建筑的整体环境。
6. 恢复原貌:在修缮过程中,我们应力求恢复古建筑的原貌,还原其历史风貌。
例如,修复古建筑的彩绘、雕刻和彩瓦等元素,使其恢复到原有的美丽风格。
7. 室内装修:古建筑的室内装修也需要注意保护古建筑的特色和风格。
我们应遵循古建筑的原有布局和装饰,尽量使用符合古建筑风格的材料和工艺进行装修。
8. 定期维护:修缮保护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需要定期进行维护。
我们需要制定维护计划,定期检查古建筑的各项设施和结构,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
综上所述,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方案应该是全面、科学和策略性的。
通过考古勘测、结构强化、材料保护、防水防潮、环境保护、恢复原貌、室内装修和定期维护等措施,可以保护古建筑的历史遗产价值,延续其独特的纪念意义。
《古建筑及保护》教案

《古建筑及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古建筑的基本概念:古建筑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 古建筑的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3. 古建筑保护的意义:传承文化、保护历史、旅游开发。
4. 古建筑保护的措施:法律法规、保护技术、公众参与。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建筑的基本概念、价值和保护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建筑保护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保护工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途径。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古建筑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搜集古建筑保护的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 准备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建筑图片,引发学生对古建筑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古建筑的基本概念、价值和保护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古建筑保护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保护工作。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途径。
5. 总结:强调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和参与古建筑保护。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古建筑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见解的深度。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应用。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古建筑,亲身体验古建筑的魅力,提高保护意识。
2. 邀请古建筑保护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建筑保护的实践和挑战。
3. 开展古建筑保护主题活动,如摄影比赛、保护标语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保护意识。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2. 与学生讨论古建筑保护的实际案例,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保护行动和思考。
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第一课时(教案)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中国古建筑》中第十三章“古建筑的保护”相关内容。课程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1.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古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认识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古建筑保护的方法与措施:介绍国内外古建筑保护的成功案例,分析保护方法与措施,如:日常维护、加固修复、环境治理等。
2.提升审美能力:通过分析古建筑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感受古建筑的美学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3.强化责任意识:让学生了解古建筑保护的方法与措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激发他们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强调古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理解保护古建筑对于文化传承和国家形象的意义。
-掌握保护技术的实际应用:学生需了解保护技术如何在实际工程中运用,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难点。
-深刻认识法律法规的作用:学生需要理解法律法规在古建筑保护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保护工作中遵守和运用这些法规。
举例解释:
-在讲解科学原理时,可以通过图示和模型演示,如古建筑结构稳定性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技术原理。
-在讨论保护技术的实际应用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古建筑修复现场或观看相关纪录片,让他们看到技术是如何在实地操作中被应用的。
-在认识法律法规作用时,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法律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建筑的保护》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古建筑的存在和变化?”(如古建筑的破损、维修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建筑保护的奥秘。
古建筑保护修缮技术研究

古建筑保护修缮技术研究第一章介绍古建筑保护修缮技术古建筑是传承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建筑腐蚀的不断加剧,如何保护和修缮好古建筑越来越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古建筑的保护修缮涉及到很多技术和知识,其中包括了材料、结构、装饰、气候、环境和文物资料的处理等等。
本文将从古建筑保护修缮技术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古建筑保护修缮技术的研究。
第二章古建筑的材料和结构古建筑的材料和结构是其保护修缮的关键要素。
由于时代和地域的不同,古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和结构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也对古建筑的保护修缮产生了影响。
古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包括了石材、木材、砖瓦等等,因此在进行材料的保护修缮时,需要考虑不同材料本身的特性以及它们在古建筑中的应用方式。
在古建筑的结构方面,不同的古建筑采用了不同的结构体系。
在保护修缮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古建筑的结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进行修缮。
第三章古建筑的装饰古建筑的装饰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如何保护和修缮好古建筑的装饰也是古建筑修缮的重要内容。
古建筑的装饰分为内部装饰和外部装饰两个方面。
在内部装饰方面,需要注意保护和修缮好古建筑中的壁画、彩塑、木雕等等,这些装饰物不仅仅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当代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外部装饰方面,需要注意保护好古建筑的传统装饰样式和雕刻工艺,同时也需要注意防水、防火等功能的加固。
第四章古建筑的气候和环境古建筑的气候和环境对于其保护修缮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古建筑在多年的风雨侵蚀下,不同的材料和结构会出现一定的老化情况;另一方面,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也对古建筑形成了一定的危害。
在保护修缮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气候和环境特点,选择不同的保护修缮方法。
第五章古建筑文物资料的处理古建筑文物资料是古建筑保护修缮必须要处理的问题。
文物资料包括了纸质文献、记录簿、石碑铭刻、碑下题记、图像等等,这些文物资料记录了古建筑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筑工艺、历史背景等重要信息,也是后人了解古建筑与当地文化内涵的重要来源。
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发布时间:2022-07-22T03:34:29.179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41卷第3月第5期作者:陈静[导读] 我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古建筑大多为结构陈静单位:河南华磊古建集团有限公司邮编:450000摘要:我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古建筑大多为结构,但由于易虫蛀、老化、受雨侵蚀的自然因素,使木结构建筑难以维持原有风貌,对其的保护修缮保护工作也更显艰难。
虽然我国的古建筑修缮保护措施开始时间较晚,但自1961年颁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到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我国的古建筑修缮保护措施日益完善。
但现今仍有许多古建筑没有受到良好的修缮保护,所以我国的修缮保护措施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引言我国古建筑不仅是艺术形式与艺术载体,还具有优秀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展示艺术魅力的同时,由于多是砖石结构或土木结构,也需要专业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维修、保养。
但是从现有的保养与维修方法来看,古建筑的维护手段存在一些问题,与理想情况存在一定差距,需学者与研究人员不断探索。
1中国古建筑修缮保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就《威尼斯宪章》的相关内容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对古建筑进行修缮、保养、迁移时,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而就古建筑修缮中的“保存原状”又有三种理解。
①恢复原状:在修缮过程中,充分依据详尽的历史资料,及建筑主体结构的历史时代为依据。
恢复历史上曾被改变和已经残缺的部分的原貌,以此恢复建筑原状。
而具体的修缮工作的确定,对于不同的建筑单体或群体,都要根据其规模、历史年代、艺术价值等,分情况进行考虑。
对建筑群体的空间布局、建筑风貌采取相应的基本措施,按照原本的材料、工艺、结构及风貌进行恢复。
②保存现状:在修缮过程中,以现存的面貌为准。
保留其各个历史时期所修改的部分,通过加固维修等方式,保留该建筑的历史可读性。
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技术

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技术古建筑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对于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古建筑所受到的外部环境和时间的侵蚀,它们往往需要进行保护和修复,以延续它们的寿命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技术,并介绍一些典型的案例和技术应用。
一、保护与修复的前期工作在进行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之前,必须进行前期工作的规划和准备。
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文献调查,了解建筑物的历史、结构和材料等信息。
其次,需要制定保护与修复的方案,包括目标、方法和时间计划等。
最后,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和人力物力的统筹安排,确保保护与修复的顺利进行。
二、保护与修复的材料选择在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考虑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避免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材料。
其次,要考虑材料的与原有建筑材料的相容性和一致性,以确保修复后的建筑风格和原样。
例如,在修复古建筑时,可以选择传统的石材、木材和瓦片等材料,以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三、保护与修复的技术应用1. 防水技术防水技术是古建筑保护与修复中的重要一环。
古建筑常常受到雨水侵蚀,导致墙体、地面和屋顶的损坏。
因此,采用防水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古建筑的抗水性能。
常见的防水技术包括涂料防水、石材抛光和防水层的修复等。
2. 结构修复技术古建筑的结构受到时间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修复以保持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结构修复技术包括墙体加固、梁柱修复和地基处理等。
采用合适的结构修复技术可以确保古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稳定。
3. 装饰修复技术古建筑的装饰是其独特魅力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装饰修复时,需要保持原有的风格和特色,同时修复受损的装饰部件。
装饰修复技术包括壁画修复、雕塑修复和彩绘修复等。
四、典型案例与技术应用1. 故宫修复工程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的典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修复故宫,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方案

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方案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方案古建筑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许多古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老化问题,需要进行修缮和保护。
为此,制定科学的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一、文物保护与修缮1.文物鉴定:通过对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进行探究,确定修缮的目标和范围。
2.材料保护:对古建筑所用的材料进行鉴定和保护,根据不同的材料特性选择适当的保护手段,如修复、换新或保留原材料等。
3.结构加固:对古建筑的结构进行加固,修复损坏的结构部分,以保证其稳定和安全。
二、修复技术1.修缮材料选择:根据古建筑的材料特性和修缮目的,选择适当的修缮材料,如石材、木材、砖瓦等。
2.传统工艺恢复:根据古建筑的原始工艺,恢复或模仿传统工艺,保持古建筑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3.修缮工艺和技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激光清洗、红外热成像等,对古建筑进行修缮,保留其原貌和特色。
三、环境保护与维护1.自然环境保护:保护古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避免环境因素对古建筑的破坏和影响。
2.环境维护:定期清理古建筑周围的杂草和垃圾,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与美观。
3.防火防盗安全措施:加强古建筑的防火和防盗措施,确保其安全与稳定。
四、文化教育与旅游开发1.文化教育:开展古建筑文化教育活动,加强对古建筑文化价值的宣传和普及,培养民众对古建筑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旅游开发:将古建筑纳入旅游开发规划,通过开展旅游活动,增加古建筑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文物保护与修缮、修复技术、环境保护与维护以及文化教育与旅游开发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全面的保护措施,才能真正保护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使其得以保存和传承。
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摘要:近年来,文物保护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
古建筑修复不仅有效保护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也加强了文化遗产的传承。
在努力再现历史和审美价值的同时,完成了对古建筑的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更替,古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一方面是自然因素造成,另一方面是人为破坏及保护措施不到位,这使得古建筑在今后的流传与发扬中困难重重。
古建筑的修缮是一种具有高度专业化的技术,目的在于重现历史和美学价值的同时保护古建筑。
本文就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引言工程概况:某项目属于某历史文化街区内古建筑修缮改造工程,具体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既有木结构以及其他未损毁结构的加固修缮;古建筑屋面的修缮;外立面门窗统一修缮;古建筑外立面装饰工程。
该项目施工的基本原则是在不改变历史街区原本风味的前提下,对破碎、可以使用的部分结构进行修缮,还原历史文化街区的原貌。
1古建筑修复工程古建筑修复工程是指将已经发生破坏或失稳的古建筑,通过现代技术进行修复的形式还原工程外观、内部装饰等。
一般而言,古建筑修复工程使用的材料需要根据原建筑的材料加以确定,这样能够最大化还原古建筑,并保留其文化价值。
不当的修复工程会破坏古建筑的原貌,且不可逆。
2古建筑保护与修缮基本原则(1)提高当地居民保护意识。
古建筑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大家积极主动参与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因此,要在村中形成良好的保护氛围,树立全民古建筑保护意识。
加强当地人对其保护意义的理解,使人们能够自觉保护具有时代历史特征的古建筑。
(2)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避免直接更换房屋构建,摒弃“整旧如新”观念,正确认识古建筑文物价值,对其充分理解和尊重。
在兰源村中,大部分房屋是以木结构为主,在修缮的过程中,木构件使用真木,不用仿制木,屋顶和街道都采用优质石材。
不能使用劣质材料、现代仿制材料修缮古建筑,避免修缮后的古建筑失去特色,降低旅游价值。
(3)及时发现问题,及早更换。
古建筑的维护保护与修复技术

古建筑的维护保护与修复技术古建筑代表着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积淀。
而且,这些古建筑对于城市的建筑风格和城市形象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然而,由于古建筑的历史悠久,对这些建筑进行维护保护和修复也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探讨一些古建筑的维护保护和修复技术,以期能够更好的保护这些珍贵的古建筑。
一、维护保护技术1. 确定古建筑的建筑材料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确定古建筑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
这主要是为了制定保护措施。
不同的建筑材料在环境中的反应方式是不一样的。
如果能够确切地知道所使用的材料,就可以采取更加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比如,在对某些古建筑进行修缮时,如果使用了不同种类的建筑材料,就需要选用不同材质的铁件或者木材,以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2. 定期的维护通过定期的维护,可以防止古建筑受到自然环境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
例如,建筑物上的排水系统需要经常检查和维护,以防止雨水侵入,导致建筑物发生腐烂或结构失稳。
另外,建筑物的外墙容易受到风化和腐蚀的影响,需要定期进行清理和修复,以确保建筑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 防治虫害和霉菌古建筑的防治虫害和霉菌,是维护保护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工作。
对建筑物内部和外部进行杀虫熏蒸和涂刷防霉剂,可以有效地防止虫害和霉菌的侵入。
并且需要定期检查建筑物周围的树木和植物,防止害虫在古建筑中繁殖和滋生。
二、修缮技术1. 古建筑材料的恢复和替换在对古建筑进行修缮时,需要协调考虑如何保护原有的建筑材料,同时又满足修缮的需要。
维修古建筑时,聪明的方式是遵循从古到今的传统技术。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替换一些已经损坏或已不能使用的建筑材料,采用与原有材料相似的材料替代原有材料。
这既能保持建筑的原汁原味,又有助于修缮工作的进行。
2. 统一改造水平同一个古建筑在不同年代进行过多次改造和维护。
因此,建筑物的结构方式和材料的使用可能是不同的。
在对古建筑进行修缮时,需要考虑到这些改造和维护,尽可能使得整个修缮过程保持统一的改造标准和修建水平。
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

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古建筑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沉淀。
然而,由于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环境的侵蚀,古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衰败。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人们开展了许多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
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建筑材料、结构、装饰、绘画等多个方面。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
只有全面了解古建筑的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和修复方案。
在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建筑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古建筑通常采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如砖、木、石等。
这些材料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风吹雨打后,会出现腐蚀、破损和老化的问题。
因此,在进行修复时,需要选择与原材料相似的新材料,以保持古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历史感。
古建筑的结构是其保护和修复的重点之一。
古建筑的结构通常采用传统的木结构或砖石结构,这些结构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开裂、变形和松动等问题。
为了修复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加固和补强的方法。
例如,可以在古建筑的结构中加入钢筋混凝土梁和柱,以增强其承重能力和抗震能力。
此外,还可以使用特殊的胶合剂和填充材料来修复古建筑的开裂和破损部分。
古建筑的装饰和绘画也是其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内容。
古建筑的装饰通常采用雕刻、彩绘和贴金等技术,这些装饰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脱落、变色和损坏等问题。
为了修复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复制和修复的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3D打印技术来复制古建筑的雕刻和装饰,以保持其原始的艺术风格。
此外,还可以使用特殊的颜料和涂料来修复古建筑的绘画和彩绘部分。
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古建筑通常处于开放的自然环境中,受到了阳光、雨水和风的侵蚀。
为了保护古建筑免受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采用防水、防晒和防风的措施。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古建筑保护二修缮》课件

法律法规保护
制定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古建筑保护的法律法 规,明确保护责任和义务。
执法与监督
加强执法力度,对破坏古建筑的行 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加强监督检 查,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古建筑保护法律 法规,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保护 意识。
社会参与保护
建立保护组织
鼓励社会各界建立古建筑 保护组织,共同参与古建 筑的保护工作。
古建筑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政治、经济状况,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 社会发展。
通过保护古建筑,我们可以保留对历史的研究价值和证据,为未来的历史研究提供 依据。
文化价值
古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古建筑体现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 文化特色,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了
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
修缮效果
修缮后的颐和园恢复了往日的辉 煌,古建筑得到了有效保护,同 时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优美的参
观环境。
承德避暑山庄修缮案例
修缮背景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由于历史和自然 因素,需要进行保护和修缮。
修缮内容
主要对避暑山庄内的古建筑、假山、水系等区域进行修缮,同时对 园林内的植物进行修剪和维护。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保护意识。
无人机与遥感技术
03
无人机和遥感技术可用于古建筑监测和数据采集,及时发现和
预防潜在的损坏。
社区参与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社区居民对古建筑价值的 认识,增强保护意识。
资金筹措
鼓励社区居民通过捐赠、众筹等方式为古建筑保 护筹集资金。
第十三课 古建筑的保护(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十三课古建筑的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定义、价值及保护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3. 通过对古建筑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古建筑保护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古建筑的定义、价值及保护意义2. 古建筑保护的现状及问题3. 古建筑保护的方法和措施4. 古建筑保护的实践活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建筑的定义、价值及保护意义,古建筑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2. 教学难点:古建筑保护的实践活动,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古建筑保护。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古建筑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古建筑。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古建筑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建筑的兴趣。
二、新课内容1. 讲解古建筑的价值及保护意义,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保护古建筑。
2. 分析古建筑保护的现状及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
3. 讲解古建筑保护的方法和措施,让学生掌握古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三、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古建筑保护的实践活动,如古建筑模型制作、古建筑绘画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古建筑保护实践。
3. 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总结古建筑保护的经验和教训。
四、总结与反思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古建筑保护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古建筑保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发言质量等。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如古建筑模型制作、古建筑绘画等。
3. 评价学生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态度,如问卷调查、访谈等。
【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古建筑,深入了解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
2. 邀请古建筑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古建筑保护的知识。
文物保护-古建筑-《古建保护修缮》课程纲要(2016版)

《古建保护修缮》课程纲要(2016版)性质:必修主讲:惠任单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第一章概论第一节中国古建发展简史一、原始建筑:远古至公元前2070年二、夏、商、周建筑:公元前2070年—前221年三、秦、汉建筑: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四、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公元220年—581年五、隋、唐、五代建筑:公元581年—979年六、宋、辽、金、元建筑:公元960年—1368年七、明、清建筑:公元1368年—1911年第二节中国古建筑的分类一、宫殿建筑二、坛庙建筑三、陵墓建筑四、宗教建筑五、园林建筑六、居住建筑(住宅/民居)第三节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一、木构架的结构方式二、建筑的群体布局三、建筑的艺术处理第四节古建筑的价值与作用一、四个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使用价值(利用价值)二、四方面的作用1.古建筑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2.古建筑是研究历史科学的实物例证3.古建筑是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4.古建筑是人民文化游息的好场所,是发展旅游的重要物质基础第五节建国以来文物、古建筑保管工作的回顾解放前,各解放区人民政府都曾发布过保护文物的通知、布告、指示。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 1950 年 5 月 24 日颁布了“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
1950年7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为保护古文物建筑办法”的指示。
1953 年 10 月 12 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在基本建设工程中保护历史革命文物的指示》。
1956年4月2日国务院发出了《国务院关于在农业生产建设中保护文物的通知》。
1960 年 11 月 17 日国务院通过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1961 年 3 月 4 日,国务院发出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
1974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
1982 年 11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国古建保护修缮概论

《中国古建保护修缮概论》一、课程名称:中国古建保护修缮概论二、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四、计划课时:36课时五、授予学分:2 学分六、主讲教师:惠任七、课程简介:《中国古建保护修缮概论》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面向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遗产的保护修缮原则和方法,熟悉各类保护方案的设计与施工流程,重点掌握常见病害类型的保护修缮技术,同时通过案例介绍使他们了解国内外建筑遗产的保护现状,为其对相关领域进一步的学习、研究与工作奠定基础。
八、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概论(6课时,讲授)第一节中国古建发展简史一、原始建筑二、夏、商、周建筑三、秦、汉建筑四、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五、隋、唐、五代建筑六、宋、辽、金、元建筑七、明、清建筑第二节中国古建筑的分类一、宫殿建筑二、坛庙建筑三、陵墓建筑四、宗教建筑五、园林建筑六、居住建筑(住宅/民居)第三节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一、建筑的结构方式二、建筑的群体布局三、建筑的艺术处理第四节古建筑的价值与作用一、价值二、作用第五节建国以来文物、古建筑保管工作的回顾一、解放前二、建国初三、60-70年代四、80-90年代五、新世纪第六节古建筑的鉴别与选择一、鉴别的原则二、选择的标准第七节古建保护修缮的原则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三、原则的阐述及指导意义第二章制定保护修缮方案的方法与程序(4课时,讲授)第一节残毁情况的勘查与测绘一、建筑构造的复查二、残毁情况的勘查三、古建筑的测绘第二节保护修缮设计方案的拟订一、保护修缮工程的分类二、工程设计方案的确定第三节编制工程预算一、工程预算及分类二、工程预算的编制三、工程概算的编制四、工程数量的计算五、查阅工程定额与填写单价分析表六、编制工程预算总表七、编制工料预算总表第四节编制施工计划与施工管理一、施工计划二、施工管理第五节工程批报与验收一、报批二、验收第三章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与修缮(6课时,讲授)第一节木材的构造与重要性质一、木材结构与解剖学特点二、木材的化学组成三、木材的重要性质三、古代材与现代材的差异四、古代建筑常用木材的种类和特性第二节木材的各种损害一、生物损害二、物理损害三、化学损害四、人为破坏第三节古建筑木结构的防腐保护一、木材的化学防腐二、木材的非化学防腐第四节古建筑木结构的化学加固一、化学加固材料二、化学加固材料的固化方法第五节古建筑木结构的修缮技术二、大木作维修技术三、小木作的维修技术四、斗栱的维修技术第四章古建筑屋面的保护修缮(4课时,讲授)第一节屋面材料与形式一、屋顶要求二、屋顶样式三、屋顶分类四、瓦屋顶的几种形式五、瓦屋顶的结构六、瓦的分类第二节屋顶的修缮一、揭取瓦兽件及苫背层二、屋顶苫背三、瓦瓦第三节古建琉璃构件保护现状一、修复二、保护第五章油饰彩画的保护修缮(4课时,讲授)第一节油饰彩画的分类与特点一、油饰二、彩画第二节油饰彩画的制作工序与材料一、底层处理二、嵌补成型三、油饰四、彩画第三节油饰彩画的保护修缮一、病害类型二、保护修复三、案例展示第六章其他相关结构的保护修缮(4课时,讲授)第一节地面一、室内地面二、室外地面第二节墙壁一、砖墙二、夯土墙、土坯墙三、编壁第三节石作一、类型与特点二、保护修缮第七章古建筑的日常保养(4课时,讲授)第一节古建筑除草、防潮一、除草措施二、防潮措施第二节古建筑防火一、火灾危险性二、起火原因三、防火涂料(阻燃剂)第三节古建筑防雷一、雷电的产生二、雷电的破坏作用三、防雷措施第四节古建筑防震一、地震对木构建筑的危害二、木构古建筑抗震措施三、国外的例子第五节油饰彩画的防光老化一、油饰二、彩画(封护材料)第八章保护修缮工程实例(4课时,讲授/参观)一、山西永乐宫古建群保护搬迁工程二、山陕会馆古建群保护修缮工程三、武当山遇真宫古建筑群保护工程设计四、“5.12”震后抢险保护工程实例五、西安市内重要古代建筑的日常维护六、欧洲古代建筑遗产的保护修缮七、日韩古代建筑遗产的保护修缮主要参考资料:1.刘敦桢,中国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2.罗小未,外国建筑历史图说,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3.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4.陈允适,古建筑与木质文物维护指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5.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6.侯幼彬,中国建筑历史图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陈允适,古建筑木结构与木质文物保护,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8.吕舟,文化遗产保护,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00,20119.尤嘎.尤基莱托著,郭旃译,建筑保护史,北京:中华书局,201110.薛林平,建筑遗产保护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该课程期末采用闭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总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中成绩(占总成绩的20%)和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工程

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工程古建筑作为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然而,由于岁月的流转和自然环境的侵蚀,许多古建筑面临着破损和毁坏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工程的意义和挑战,并简要介绍其常见的修复方法和技术。
一、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工程的意义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工程旨在保护古建筑的原貌和风貌,使其在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等层面上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传承。
古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修复与保护工程,可以延长古建筑的使用寿命,保护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使其继续发挥教育、研究和旅游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工程还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古建筑往往成为城市和旅游景区的重要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通过修复与保护工程,可以提升古建筑的形象和品质,吸引更多游客,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二、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工程的挑战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工程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古建筑修复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修复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文物保护、材料科学、建筑工程和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需要专业团队的参与和指导。
其次,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工程需要保持文物的真实性和稳定性。
修复过程中,必须遵循“重修旧好,扬古光今”的原则,尽量保持古建筑的原始面貌和材料,避免出现虚假的修复和重建现象。
同时,修复过程中的材料和技术选择也需要符合文物保护的要求,保证修复后的古建筑能够经受住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三、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工程的常见方法和技术1. 清理与保护:古建筑修复的第一步是清理和保护。
通过清除附着在古建筑表面的污垢和杂物,使建筑物的原貌得以恢复。
同时,对建筑物进行保护,防止日晒、雨淋和风蚀等自然因素的侵害。
2. 整体修复:整体修复是对古建筑整体结构进行修复,包括建筑的主体和附属构件的修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课程编码:7036801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建筑学风景园林学
《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Repair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建筑学专业三年级第一学期及风景园林专业三年级学生选修课,为专业选修课。
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完整、准确地认识中国古典建筑的修缮保护基础知识,了解必要的修缮施工工艺与东西方遗产保护理论,了解中国古典建筑修缮保护中需注意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并了解修缮保护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特点,为相关的后续学习和实践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建筑修缮与保护中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国与欧洲古建筑修缮保护的理念差异与实践;
第二部分唐辽宋金元明时期的建筑构造、工艺特点及修缮实例分析;清式建筑的构造、工艺特点及修缮实例分析;
第三部分大遗址保护实例分析;大型建筑群的遗产保护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几个主要地区地域性建筑修缮保护实例分析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古建筑修缮保护的意义与目标要求;
了解古建筑修缮保护基本原则与技术思路;
了解东西方修缮保护理念与应对上的差异;
了解实例案例中的典型操作;
了解不同地域民居的构造差异性与保护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前修课程:中外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古建筑做法后续课程:传统园林与建筑哲学,古建筑实习
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理论讲授、专题讲座、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以PPT形式授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并适当辅以实地参观调研与现场讲授。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教学参考书目:
1、(宋)李诫.营造法式
2、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4、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5、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6、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7、马清林等.铁质文物保护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浙江省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案例与研究.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9
9、其它有关专业期刊,如《文物》、《考古》、《古建园林技术》等等
七、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标准
为衡量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实现情况,主要考核形式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也可以采取在给定题目下独立完成的资料搜集与结课研究报告作为考核方法,要求图文结合,资料内容翔实准确,逻辑分析到位。
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期末成绩所占比例为100%。
大纲编撰人:赵向东
大纲审阅人:梁玮男
系负责人:梁玮男
学院负责人:白传栋
制定(修订)日期: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