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理论教案第三四章(电路分析第 3章)第四章完
2024年新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2024年新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新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第3章“电路分析基础”展开,具体内容包括:3.1节电路基本概念,3.2节电路分析方法,3.3节交流电路分析,3.4节三相电路。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电路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功率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会使用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如串联、并联、混联等。
3. 能够对交流电路进行分析,理解阻抗、相位等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交流电路分析,特别是阻抗和相位的概念。
教学重点:电路基本概念的理解,电路分析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演示板、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
2. 学具:电路实验箱、万用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电路图,引发学生对电路分析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 介绍电路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等。
(2) 讲解电路分析方法,如串联、并联、混联等。
(3) 引入交流电路,解释阻抗、相位等概念。
3. 实践情景引入:(1) 搭建串联电路,测量电压、电流,计算电阻。
(2) 搭建并联电路,测量电压、电流,计算总电阻。
(3) 搭建交流电路,观察阻抗、相位的变化。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电路分析方法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电路分析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电路基本概念:电压、电流、电阻、功率。
2. 电路分析方法:串联、并联、混联。
3. 交流电路分析:阻抗、相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计算给定串联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
(2) 计算给定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电流、电压。
(3) 分析给定交流电路的阻抗、相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交流电路分析部分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综合性的电路分析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
电路分析(第4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电路分析(第4版)》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M电路分析(第4版)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72计划学分:4先修课程M无选用教材:《电路分析(第4版)》,刘良成、陈波、刘冬梅主编,2023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适用专业,本课程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电子、自动化等专业本科的课程,以及考研复习课程,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该课程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理及应用,动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三相电路,耦合电感电路,非正弦周期信号及电路的谐波分析,频率响应与谐振电路,拉氏变换及其应用,二端口网络及多端元件,非线性电路基础。
附录A中介绍了当前国际流行的电路仿真分析软件三、课程教学要求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或"1”。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六、学生学习建议(-)学习方法建议1.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增强的团队交流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等等。
2.通过思考,加深自己的兴趣,巩固知识点。
3.进行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应用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电路分析(第4版)》,刘良成、陈波、刘冬梅主编,2023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课程在系统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当前行业的现状进行具象化实践,通过完整的案例串联数字信息、硬件结构与软件实现,帮助学生对数字信息与逻辑的本质建立更直观、更立体的思维模型。
使操作过程更加实时,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生的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
电子技术专业电子线路与电路分析优秀教案范本
电子技术专业电子线路与电路分析优秀教案范本尊敬的教师们:本教案针对电子技术专业的电子线路与电路分析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通过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我为你们准备的一份电子线路与电路分析的优秀教案范本:第一节:电子线路基础知识概述1. 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并能够简单分析电子线路的组成和特点。
2. 内容:- 电子线路的定义和分类- 电子线路的基本组成元件及其特点- 电子线路的符号表示法3. 授课方法:结合多媒体展示和实例分析进行互动式授课,提醒学生注意各种电子线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1. 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电子线路的特性进行准确的电路分析。
2. 内容:- 电流和电压的基本概念- 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 节点电压法和支路电流法的原理和步骤- 网孔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操作步骤3.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电路实例,使用上述分析方法进行电路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节:复杂电路的分析与设计1. 目标:提高学生对复杂电路分析与设计的能力,掌握混合信号电路的分析方法。
2. 内容:- 电子线路的组合与简化- 多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集成电路的应用与原理3.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构建多级放大电路和使用集成电路进行信号处理,加深学生对复杂电路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节:电子线路故障诊断与维修1. 目标:培养学生的电子线路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提高实际应用水平。
2. 内容:- 常见电子线路故障的诊断方法- 故障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电子线路测试仪器的使用与操作3. 实践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故障模拟实验,引导学生通过仪器检测和分析,并解决电子线路故障。
第五节:电子线路的创新设计1. 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电子线路设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电路分析基础第4章 相量法(2h)
Im
U 2
U
U 1
41.9
60 30
Re
U
Im
U 2
首
U 1
60 尾
41.9
相 接
30
Re
/38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第4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4.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和基本
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一. 电阻 i(t)
+
uR(t) R -
•
I
+
•
UR
R
-
相量模型
已知 i(t) 2I cos(wt y i )
设 i(t)=Imcos(w t+ )
I
1 T
T 0
I
2 m
cos2
(
wt
Ψ
) dt
def
I
1 T i 2 (t )dt
T0
cos2 ( wt Ψ ) 1 cos2(wt Ψ )
2
I 0.707Im Im 2I
i(t) Im cos(wt Ψ ) 2I cos(wt Ψ )
10/38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u2 (t) 4 2cos(314t 60o ) V
U1 630o V U 2 460o V
U U1 U 2 630 460 5.19 j3 2 j3.46
7.19 j6.46 9.6441.9o V
u(t) u1(t) u2 (t) 9.64 2cos(314 t 41.9o ) V
dt
C 相量形式:
•
U Uy u
•
IC
wCUy u
π 2
1 相量关系:
电路分析基础课件第3章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
线性网络的等效分析方法
线性网络的等效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戴维南定 理、诺顿定理等。
网孔电流法是通过求解网孔电流来分 析电路的方法,适用于具有多个网孔 和多个支路的复杂电路。
节点电压法是通过求解节点电压来分 析电路的方法,适用于具有多个独立 节点和多个支路的复杂电路。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都是将复杂电 路等效为简单电路的方法,通过应用 这些定理,可以简化电路的计算和分 析过程。
稳定性判据
通过计算网络的极点和零点来判断网络的稳定性 。
3
不稳定性的处理
通过引入反馈或改变网络结构来改善网络的稳定 性。
05
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
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步骤
01
02
03
04
建立电路模型
根据实际电路,抽象出电路元 件和电路结构,建立电路模型
。
列出电路方程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出线性 网络的节点电压方程和回路电
表示。
线性方程
描述电路元件电压和电流关系的数 学方程,其形式为y=kx+b,其中 k为斜率,b为截距。
线性元件
其电压和电流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 表示的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 等。
线性网络的基本元件
01
02
03
电阻元件
表示为欧姆定律,即电压 与电流成正比,其阻值是 常数。
电容元件
表示为电容的定义,即电 压与电荷成正比,其容抗 是常数。
03
线性网络的系统分析
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相互作 用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具有特定
功能和特性。
在电路中,系统通常由电阻、电 容、电感等元件组成,用于实现
某种特定的功能。
初中物理电路分析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分析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电源、负载等。
2. 掌握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3. 学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等仪表进行电路测量。
4. 能够分析简单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一、电路的基本概念1. 电路:电路是指用电源、导线和负载组成的电流路径。
2. 电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等。
3. 负载:负载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灯泡、电动机等。
二、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1. 串联:串联是指将用电器依次连接在一条电流路径上,电流在各个用电器中相同,电压分配。
2. 并联:并联是指将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源两端,电压在各个用电器中相同,电流分配。
三、电路测量仪表1. 电流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应与被测电路串联。
2. 电压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应与被测电路并联。
四、电路分析方法1. 电流分析法: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2. 电压分析法: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3. 等效替代法:将复杂电路简化,用等效电路代替原电路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
2. 新课:讲解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并通过实验演示。
3. 实践:让学生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使用电流表、电压表进行测量。
4. 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电流分析法、电压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电路基本概念、连接方式和测量仪表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动手操作的能力。
3. 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程度。
4. 综合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参与、提问回答等方面的表现。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电路的连接方式和测量仪表的使用。
电路分析重点内容 (1)
第一章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定理(主要知识点)1.电路理论主要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包括电路分析和电路综合二个内容电路分析:指在给定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的条件下,求解电路在特定激励下的响应电路综合:在给定电路技术指标的情况下,设计出电路并确定元件参数。
2.实际电路的基本功能概括为两种:(1)实现电能的产生,传输,分配,和转换,如电力系统(2)实现电信号的处理,如语音信号,图像信号和控制信号等。
3.实际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三部分组成。
4.关联参考方向:指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
即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电压的“+”端流入,“-”端流出。
5.元件的功率:当电压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时,P(t)=U(t)×I(t),当P>0,元件吸收功率(或消耗功率),反之,P<0,元件发出功率(或产生功率)6.对一个完整的电路来说,任一时刻电路中各元件吸收的功率总和应等于发出的功率总和,或者说总功率的代数和为零,即必须遵守功率守恒定律。
7.电阻元件:任一时刻,如果一个二端元件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可以用U-I平面上的唯一一条曲线确定,则称该元件为电阻。
电容元件:任一时刻,如果一个二端元件电荷Q与电压U的关系可以用U-Q平面上的一条曲线确定,则称该二端元件为电容元件。
电感元件:任一时刻,如果一个二端元件磁通链(磁链)与电流的关系可以用i-φ平面上的一条曲线确定,则称二端该元件为电感元件。
8.理想电压源:其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无关,不受外电路影响。
电压源可以开路(电流I=0),理想电压源不允许短路。
9.理想电流源:其电流与端电压无关,不×受外电路影响。
电流源可以短路(电流U=0),理想电流源不允许开路。
10.受控电源:受控电源是一种非独立电源,受控源不是激励。
11.电路分析遵循两类约束:元件约束和拓扑约束元件约束:由元件的特性,即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形成的约束。
如欧姆定律拓扑约束:由元件在电路中的连接关系形成的约束,由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体现。
第四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30
0
+1
Chapter 4
4-3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一、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i4
KCL: 时域内有: i 0
i1 i2
i3
例如: i4 i1 i2 i3 设各电路为同频率正弦量。则
Re 2I4e jt Re 2I1e jt Re 2I2e jt Re 2I3e jt Re 2 I1 I2 I3 e jt
u
Chapter 4
三. 相位差 在同一频率正弦激励下,线性电路的响应均为同频率正
弦量。
讨论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
设: u Um cost u i Im cost i
由相位差的定义:正弦量的相位之差。可得
t u t i u i
即:同频率正弦量相位差等于它们的初相之差。
Chapter 4
二. 相量图
已知正弦量可写出其相量,并能画出相量图。
例如: i 10 cos 314t 300 , u 5cos 314t 600 V
I 10
26
U
5 600 V 2
或
Im
10
6
U m
560 0V
作相量图:相量的模为相量的长度,
+j U
幅角为初相。
60 I
注:在相量图上可做同频率正弦量 的加减(乘除)运算。
1 2 Im
即 Im 2I
或 I Im 2
同理可得 U m 2U
U Um 2
注:工程上所说交流电压,电流值大多为有效值,电气铭牌
额定值指有效值。交流电表读数也是有效值。
Chapter 4 4-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一、复习复数知识 1. 复数的表示的形式: ①代数形式 A=a+jb
4 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 戴维南定理《电工技术》教学教案
4 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戴维南定理《电工技术》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2. 学习戴维南定理,并能够运用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电路的基本定律1.1 欧姆定律1.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第二章:戴维南定理2.1 戴维南定理的定义2.2 戴维南定理的证明2.3 戴维南定理的应用第三章:戴维南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3.1 单口网络的戴维南分析3.2 多口网络的戴维南分析3.3 含受控源电路的戴维南分析第四章:戴维南定理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4.1 戴维南定理在电阻设计中的应用4.2 戴维南定理在电容设计中的应用4.3 戴维南定理在电感设计中的应用第五章:戴维南定理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5.1 短路故障的戴维南分析5.2 开路故障的戴维南分析5.3 接地故障的戴维南分析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和戴维南定理的理论知识。
2. 利用示例电路图,进行戴维南定理的应用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戴维南定理的使用方法。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电路题目,让学生运用戴维南定理进行分析,检验学生对戴维南定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电路设计题目,让学生运用戴维南定理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故障案例,运用戴维南定理进行故障诊断,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电路教材和参考书。
2. 电路图和示例电路图。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3课时4. 第四章:3课时5. 第五章:2课时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和戴维南定理,能够运用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路分析第三章
3.1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的一般步骤可归纳如下: (1) 在给定电路图中设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2) 选择n-1个独立节点,写出n-1个KCL方程。 (3) 选网孔为独立回路,并设定其绕行方向,列写出各网 孔的KVL方程。 (4) 联立求解上述独立方程, 得出各支路电流。
3.1 支路电流法
-
假定各电阻和电源电压值均为已知,求各支路电流。该电路 共有四个节点,六条支路, 三个网孔,七个回路。
3.1 支路电流法
根据KCL,可对四个节点列出四个KCL方程:
I I I 0 2 3 6 节点b: I I I 0 5 6 节点c: 4 节点d: I1 I 3 I 4 0
设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I1 I I
I 2 I II I I I 3 I III I I I 4 I II I 5 I III I 6 I II I III
3.2 网孔电流法
必须指出: (1)设想的网孔电流只是一种计算手段。实际上在一条支路中并 不能观察到两个网孔电流,客观存在的仍是一个合成的支路电 流。 (2) 设想的网孔电流并不违背KCL定律,因为网孔电流沿着闭 合路径流动,当它流经某一个节点时,必然是从该节点流入, 又从该节点流出。因此,它们能自动地服从KCL定律。 (3) 各网孔电流之间相互独立,不受KCL约束,也不能互求, 因此网孔电流变量具有独立性,可作为电路分析的变量。
3.2 网孔电流法
(1) 按图所示电路中设定的各回路电流方向, 则有
R22=1+2+1=4Ω
I2 1 + 10V IⅠ - 1 I3 IⅡ 1 1A I4 I6 2 IⅢ I5 2
电路分析课件第3章
例:电路如右图,电阻的单位为 ,求I5。
5
解题要点:
+ 18 6 I5 4 12 Us=165V -
1)设I5=1V,反 过来求相应的 电源电压us; 2)根据线性电 路的比例性, 求出Us=165v 时对应的I5。
四、叠加定理
线性电路中, 线性电路中,几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产生的 响应, 响应,是各个独立电源分别作用时产生响应的代 数叠加。 数叠加。 其实质是将多电源电路化为单电源电路来分 析计算。 析计算。
已知: 为一无独立源的线性电路 并知: 为一无独立源的线性电路, 已知:N为一无独立源的线性电路,并知: 当Us = 1V, Is = 1A时,U2 = 0V 时 思考 Us = 10V, Is = 0A时,U2 = 1V 时 求: 当Us = 0V, Is = 10A时, U2 = ? 时 I
s
8k1 + 12k 2 + k3 I s 3 = 80 − 8k1 + 4k 2 + k3 I s 3 = 0 0 × k1 + 0 × k 2 + k3 I s 3 = −40
k1 = 0, k 2 = 10, k3 I s 3 = −40
=20A时 当Is1=Is2=20A时:
U x = 20k1 + 20k 2 − 40 = 20 × 0 + 20 ×10 = 240V
u = u ' + u " = 6V + 9V = 15V
例3 用叠加定理求 I1 。
4Ω I1 10V 2I1
说明:电路中受控源不能单独作 受控源不能单独作用 说明:电路中受控源不能单独作用, 受控源应始终保留在电路中。 受控源应始终保留在电路中。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习题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答案
+ 42V
−
i1
18Ω
i2 3Ω
i3
gu
2−5
解
设网孔电流为 i1, i2 , i3 ,则 i3 = −guA = −0.1uA ,所以只要列出两个网孔方程
27i1 −18i2 = 42 −18i1 + 21i2 − 3(−0.1uA ) = 20
因 uA = 9i1 ,代入上式整理得
−15.3i1 + 21i2 = 20
⎪⎩i3 = 4A
第二章部分习题及解答
2-1 试用网孔电流法求图题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i 和电压 uab 。
4Ω
1Ω
i2
+
7V
−
i1
2Ω
i3 i
+ 3V
−
解
设网孔电流为 i1, i2 ,i3 ,列网孔方程
⎪⎨⎧3−ii11
− i2 − 2i3 = 7 + 8i2 − 3i3 = 9
⎪⎩−2i1 − 3i2 + 5i3 = −12
解得
i1 = 4.26A uA = (9× 4.26)V = 38.34V i3 = −0.1uA = −3.83A
2-8 含 CCVS 电路如图题 2-6 所示,试求受控源功率。
1Ω i3
5Ω
+
i 4Ω
+
50V i1 −
20Ω i2
15i −
2−6
解
标出网孔电流及方向,
⎧⎪⎨2−52i01i−1 +202i42i−2 −5i43 i=3
50 = −15i
⎪⎩−5i1 − 4i2 +10i3 = 0
又受控源控制量 i 与网孔电流的关系为 i = i1 − i2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章
于在端口接一电压源),求出 i = g (u) 。
(2) 分析表明,对不含独立源的单口网络(可含电阻
和受控源),其VCR可表示为 u=Bi 的形式,而
对含独立源的单口网络,其VCR可表示为u=A+Bi
的形式。
+i
_u
N
注意:
1、单口网络含有受控源时,控制支路和被控制支路 必须在同一个单口网络中,最多控制量为端口上的电 压或电流,但控制量不能在另外一个网络中。
⑦ 叠加方式是任意的,即:可以使一个独立源单 独作用,也可以一次使几个独立源同时作用, 其方式选择取决于对分析计算问题简便与否。
三、叠加方法与功率计算
叠加方法是电路分析中三大基本方法(网 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和叠加方法)之一,而 功率又是电路分析中除电压、电流外的另一个 重要对象,但是,电阻的功率不能由叠加原理 直接求得,原因是功率是电流(压)的二次方, 而不是线性关系,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 有例外。
§4-1 分解的基本步骤 §4-2 单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 §4-3 单口网络的置换-置换定理 §4-4 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4-5 一些简单的等效规律和公式 §4-6 戴维南定理 §4-7 诺顿定理 §4-8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4-9 T形网络和∏形网络的等效变换
一、置换定理(substitution theorem)
电压。
单口网络对电路其余部分的影响,只决定于它的 端口电流与电压关系(VCR)。
单口网络的延伸:
将电路 N 分为 N1和 N2两部分,若 N1 、N2 内部变量之间没有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则 称 N1和 N2均为单口网络(二端网络)。
i
N
N1
+
u-
N2
电路理论课程教案
电路理论课程教案电路理论课程是电气、电子等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掌握进行电路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课程简介本课程系统介绍“电路分析”的最基本的内容,同时反映了近期电路理论的新发展。
在保证原有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分解”下讨论单口网络的伏安关系、等效、置换等内容,结构严谨。
增加了大量的受控源和运放器方面的内容,同时介绍了与电路理论有关的线性代数和网络拓扑学有关的初步知识。
在动态电路中除传统内容外,还增加了卷积、冲激响应和状态变量法等内容。
还介绍了正弦稳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线性双口网络内容,拉氏变换法。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电类、电子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知识。
电路课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对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基本的计算方法,及用于直流电路、动态电路和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特别是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
难点:动态电路分析及卷积、冲激响应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近年在参考国外高水平大学《电路基础》教材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外高水平大学的《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教材,各教学老师积极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出了适合我校教学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
在实验教学环节上,购置了大批新型的电路实验教学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
针对学生的兴趣,将一些相关的后续课程如网络综合的内容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分析实际的电路,这些对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对于实验内容及实验教材,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电路实验指导书》等实验讲义。
电路分析教案(四章全)
教学难点 解决措施 教学设计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难点:支路电流法 解决措施:课堂讲授和讨论的方法
采用启发式提问,引入本次课内容, 运用传统板书方式,通过例举法介绍指令, 启发学生思考,加入配套课堂练习。 §2.2 支路电流法 一、支路电流法 1. 定义 2. 适用范围
板书设计 授课提纲
3. 步骤 4. 举例 二、回路电流法 1.定义 2.适用范围 3.举例
时间 分配
10 钟 分
教师 活动
教师引 入复习 内容
学生 活动
学生 回答
听课 30 钟 分 讲解
35
表 JX-2
教
案
纸
第 - 28 页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时间 分配
教师 活动
例题分 析,引 导学生 思考
学生 活动
学生 参与 计算
表 JX-2
教
案
纸
第 - 29 页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时间 分配
采用启发式提问,引入本次课内容, 运用传统板书方式,通过例举法介绍指令, 启发学生思考,加入配套课堂练习。 §2. 5 等效电源定理 一、戴维南理 1.定义 2.适用范围
板书设计 授课提纲
3.步骤 4.举例
表 JX-2
教
案
纸
第 - 27 页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复习提问】 1.叠加原理的定义 2.适用范围 3.步骤 4.举例 【新课引入】 通过戴维南定理的学习,可进一步加深理解电路“等效”的概 念。 需要注意: 戴维南定理一般适用于只研究某一支路响应的电路 分析和计算。 【新课讲授】 §2. 5 等效电源定理
教
案
纸
第 - 22 页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电路分析第03章线性电阻电路一般分析方法汇总
支路法的特点: 直接法。要同时列写 KCL和KVL方程, 方程数
较多,且规律性不强(相对于后面的方法)。
例1. US1=130V, US2=117V, R1=1, R2=0.6, R3=24.
a
I1
I2
I3
R1
R2
+ 1 + 2 R3
KCL自动满足。回路电流法只需对独立回路列写KVL方程。
回路电流法: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 的方法。
回路电流法的独立方程数为b-(n-1)。与支路电流法 相比,方程数可减少n-1个。
i1 R1
+ uS1
–
a
i2 R2 il1 + il2 uS2
–
b
回路1:R1 il1+R2(il1- il2)-uS1+uS2=0 i3 回路2:R2(il2- il1)+ R3 il2 -uS2=0 R3
R1 i1
R5 i5 4
3
i6
R6 + uS –
回路3: u1 + u5 + u6 = 0
可以检验,式(3)的3个方程是独 立的,即所选的回路是独立的。
独立回路:独立方程所对应的回路。
综 合 式 (1) 、 (2) 和 (3) , 便 得 到 所 需 的
6+3+3=6=2b个独立方程。将式(1)的6个 i2 支路方程代入式(3),消去6个支路电压,1 便得到关于支路电流的方程如下:
其中 Rkk:自电阻(为正) ,k=1,2,…,l ( ∵绕行方向取参考方向)。
+ : 流过互阻两个回路电流方向相同 Rjk:互电阻 - : 流过互阻两个回路电流方向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JX—1 教案(首页)
【课堂小结】
正弦量的最大值(或有效值)称为它的第一要素,第一要素反映了正弦量的作功能力;角频率(或频率、周期)为正弦量的第二
第- 6 - 页教案(首页)
【新课讲授】
【课堂小结】
1.复数的概念
2.复数的表现形式
第- 10 - 页教案(首页)
【作业布置】【教学反思】
第- 17 - 页教案(首页)
四功率关系
第- 23 - 页教案(首页)
第- 28 - 页教案(首页)
2.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意义
充分利用能源
减小线路与发电机绕组的功率损耗
3.条件——①不改变感性负载的平均功率P;
②工作状态(U和I)不变。
5.实质
减少电源供给感性负载用于能量互换的部分,使得更多的电源能量消耗在负载上,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光能、热能等)
6 .相量分析
I
第- 33 - 页教案(首页)
第- 40 - 页教案(首页)
【作业布置】【教学反思】
第- 45 - 页教案(首页)
【课堂小结】
1.负载的星形连接及计算
2.负载的三角形连接及计算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