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为促进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控制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药物: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性使用药物:鉴于此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安全性和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需对药物临床适应证或适用人群加以限制,价格相对较非限制类略高。
3、特殊使用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便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扩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价格体系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缺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者。
(二)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线情况如下:1、非限制使用药物包括:(1)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类:羟氨苄青霉素、美洛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青霉素V钾。
(2)头孢菌素类:头孢羟氨苄、头孢噻吩、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替唑、头孢呋辛。
(3)大环内酮类:阿奇霉素(口服)、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
(4)林可类:克林霉素。
(5)氨基糖苷类:丁胺卡那、庆大霉素。
(6)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
(7)硝基咪类:甲硝唑。
2、限制性使用药物包括:(1)β—内酰胺加酶抑制剂: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美洛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舒巴坦。
(2)头孢菌素类:头孢硫脒、头孢孟多酯、头孢曲松、头孢他定(国产)、头孢唑肟、头孢米诺、头孢克污、头孢匹胺、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噻肟。
(3)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针剂)。
(4)氨基糖苷类:链霉素。
(5)哨基咪咪类:奥硝唑、替硝唑。
(6)唑类抗真菌药:酮康唑、氟康唑。
(7)喹诺酮类: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加替沙星。
3、特殊使用级药物包括:万古霉素、伏立康唑、卡泊芬汀、替考拉宁、头孢他定(进口)、拉氧头孢、莫西沙星、头孢吡肟、亚安培南/西司他汀、美罗培南、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20〕8 号)等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现对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并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分级方式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 5 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应用范围及权限1、每年对所有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执业医师可授予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非限制级及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非限制级、限制级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可授予抗菌药物调剂权。
2、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以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使用。
医师不得为门诊患者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药师担任。
4、紧急情况下,医师可邀请具有会诊资格人员会诊同意,填写越级使用申请表后,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务科核心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务科核心制度)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指医院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合理使用和有效把握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和防控感染的力量。
一、目的和意义1. 目的:规范和约束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和防控感染的力量。
2. 意义:(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削减抗菌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2)防止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和滥用;(3)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削减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管理范围和对象1. 管理范围:医院内全部抗菌药物的选购、配送、使用和监测。
2. 管理对象:医院内全部医务人员。
三、分类管理等级医院对抗菌药物的分类管理等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等级:第1页/共4页1. 限制使用(A级):具有较高毒副作用和临床使用谨慎的药物。
2. 特殊使用(B级):针对特定病原体使用的药物,需经专家评估和审批。
3. 优先使用(C级):适用于多数常见感染的药物。
4. 示例使用(D级):初步适用于常见感染的药物,需经临床评估和监测。
5. 基本使用(E级):常见、平安、有效的抗菌药物。
四、管理措施和要求1. 选购和配送把握(1)医院严格依据抗菌药物分类管理等级要求进行选购和配送;(2)医院建立药品选购审批和使用登记制度,实行抗菌药物的配额制度;(3)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报告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
2. 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1)医院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使用水平和学问;(2)医院定期组织抗菌药物使用学问的考核,对不合格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辅导。
3. 抗菌药物使用审查和评估(1)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查制度,对使用抗菌药物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审查;(2)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评估机制,对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4. 监测和报告(1)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报告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2)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小组,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分析和报告。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本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3级。
(一)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应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二)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新上市的,在适应证、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对轻度和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使用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
(二)根据病情需用限制使用级治疗时,应有药敏结果作依据。
若无药敏依据,应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在相关医疗文书记录中签名。
(三)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时完善用药前病原学检查,经本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组同意后,按程序由具有相应处方权的高级职称医师开具医嘱,并应及时参照药敏结果降阶梯治疗。
(四)根据致病菌种类及细菌耐药情况,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药物轮换使用。
三、抗菌药物分级授权(一)取得医院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非限制级使用抗菌药物。
(二)取得医院抗菌药物处方权的中级以上职称医师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2024最新-抗菌药物分级的管理制度(最新4篇)

抗菌药物分级的管理制度(最新4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
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勤劳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抗菌药物分级的管理制度(最新4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一按照“浙江省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试行)”,进一步提高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结合本院实际,特作以下规定:一、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原则1、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
抗菌药物用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2、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以期获得用药的科学依据。
未获结果前或病情不允许耽搁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诊断针对最可能的病原菌,进行经验治疗。
一旦获得感染病原培养结果,则应根据该病原菌的`固有耐药性与获得性耐药特点以及药敏试验结果、临床用药效果等调整用药方案,进行目标治疗。
3、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因此十分重要,须认真对待。
在经验治疗前应尽快判断感染性质,对轻型的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选用一般抗菌药物。
对医院感染或严重感染、难治性感染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测可能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选用覆盖面广、抗菌活性强及安全性好的杀菌剂,可以联合用药。
对导致脏器功能不全、危及生命的感染所应用的抗菌药物应覆盖可能的致病菌。
4、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评价其意义。
根据临床用药效果,尽快确定致病菌及其耐药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选用作用强的敏感抗菌药。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一)基本分级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分为三级:1.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2.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疗效安全性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新上市,适应证、疗效或安全须进一步考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目录制定根据省、市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结合医院实际,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制定医院年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
(三)处方权限与临床应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师或药师经年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合格,授予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调剂资格,并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设置各级医师使用权限,保证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四)分级管理临床应用抗菌药物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轻度与局部感染首选,具有处方权的各级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使用。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生素敏感时选用。
中级职称及以上医师签字同意后方可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病情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相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不得在门诊使用。
4.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1)感染病情严重。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
(3)已有证据表明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
2024中心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最新版)

2024中心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最新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而制定的重要制度。
该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以及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不同的级别,并规定了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权限和流程。
(一)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这类药物通常具有广泛的适应症,且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2.限制使用级: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或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的抗菌药物。
使用这类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感染部位、致病菌种类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由具有一定经验和资质的医师开具处方。
3.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观察的抗菌药物;以及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这类药物的使用需要经过专家会诊或严格的审批程序。
(二)分级使用原则1.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尽可能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2.一般情况下,住院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3.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
在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时,医师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感染部位、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等因素,谨慎选择药物,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用药理由。
4.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或经抗感染专家会诊同意后使用。
在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医师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会诊意见和用药理由。
5.临床医师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考虑。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为减少抗菌药物过度使用,降低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延缓细菌耐药性上升趋势,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要求,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依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以下三级:(一)非限制使用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应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二)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药品价格相对较高的药物。
(三)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新上市的,其适应症、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的制定医院根据河南省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结合我院细菌耐药情况和工作实际,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和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议,负责对本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修订(具体分级目录见附件)。
三、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由住院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1、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2、住院医师需要为患者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时,需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上级医师为患者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1、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5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合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____号)和《重庆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____年版)》特制定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本院目录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二、本院目录是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最低要求。
各科室可根据本科室具体情况将“非限制使用级”品种提升为“限制使用级”,或将“限制使用级”品种提升为“特殊使用级”以加强管理,但不得下调抗菌药物管理级别。
三、各科室应加强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分级管理,建立培训、考核和权限授予机制,有效控制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
(一)我院按以下原则授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各级医师均具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
主治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医师具有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
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医师具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无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的科室由科室主任开具处方或医嘱。
(二)医务科要定期组织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相应的处方和调配权限。
(三)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住院病人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四)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征,并应当于____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6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并定期调整;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库,按照规定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建立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流程。
多省已发文明确____年____月____日,国办发布____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____〕____号。
____号文中就提出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其中包括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查房、分级护理、手术分级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安全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等。
随后不少省份都跟进发文。
____年____月,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陕西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____年____月____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____自治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____内政办发〔____〕____号。
____年____月____日,河南省发布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豫政办〔____〕____号。
豫政办〔____〕____号提出,到____年,全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大幅下降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近____年的全国范围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率和平均费用呈下降趋势。
笔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出版的《中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中了解到:从____年到____年,全国住院患者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从____%下降到____%;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____%下降到____%;抗菌药物占药品总收入比例从____%下降到____%,人均抗菌药品费用呈现递减趋势。
多地基层抗菌药物限制使用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发布的____年____月《北京卫生监督行政处罚公示》显示:北京家圆医院有限公司因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五十条第(一)项相关规定,被警告、罚款____元。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一)定义指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
2.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并定期调整。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库,按照规定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
4.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建立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流程。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是一种针对抗菌药物的分类和管理系统。
这个制度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产生耐药菌株的出现。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一般根据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将药物分为不同的等级,常见的等级包括以下几个:1. 一线药物:广谱、低毒副作用、疗效明确的抗菌药物。
一线药物通常是治疗某种特定感染的首选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2. 二线药物:疗效较好,但有一定毒副作用或者对某些菌株存在耐药性的抗菌药物。
二线药物通常是针对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对特殊菌株有效的选择药物,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3. 三线药物:疗效明确,但副作用大或者对大部分菌株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
三线药物通常是在治疗某些多重耐药菌感染时采用的最后手段,如万古霉素。
4. 限制使用药物:疗效确切,但有严重不良反应或者滥用容易产生耐药菌株的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药物通常是在一线、二线和三线药物治疗无效或者不适用时的最后选择,如卡那霉素。
为了保护抗菌药物的疗效和延缓耐药问题的产生,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通常会制定具体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并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督。
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意识。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一、定义指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
2.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并定期调整。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库,按照规定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
4.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建立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流程。
三、抗菌药物分级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
非限制使用级:经过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应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新上市的,在适应证、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四、不同级别抗菌药物如何使用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品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要求合理选择。
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如下:01非限制使用级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02限制使用级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本(2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本一、医院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____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制定。
二、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以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三、医院应当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
医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四、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五、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____天用量。
如果需要继续使用,必须经过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会诊,会诊同意使用该级别级抗菌药物后,授予治疗时间段范围内的使用权(包括使用药品名称、使用数量等)。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本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下称指导原则)和《____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____》(国卫办医发〔____〕____号)精神,要求医疗机构按照“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2)“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3)“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的科副主任或科主任签名方可使用。
4)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指导原则和的规定制定,该目录涵盖本院全部抗菌药物,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剂科要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轮流使用,具体由药剂科组织实施。
2、使用原则与方法1)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针、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2)具体使用方法: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二线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征,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科副主任或科主任签名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需向科主任汇报,处方量不得超过____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3)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级及以上药物:重症感染患者:包括重症细菌感染,对一线药物过敏或耐药者,脏器穿孔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伴发感染。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依据《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8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组织编写的《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豫卫医〔2016〕61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文件要求修订。
一、分级原则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
1.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应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2.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新上市的,在适应证、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分级管理1、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本《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按程序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试行)》的文件要求,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分别对应第一线抗菌药物、第二线抗菌药物、第三线抗菌药物)。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该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五年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且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四)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目录定期更新。
可以调高抗菌药物的管理级别,但不得降低其管理级别。
我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10 种。
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 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五)特殊治疗需要,启动临时采购程序。
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剂科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 例次。
如果超过5 例次,要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调整后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二、二线抗菌药物的使用: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二线抗菌药物。
(一)需有药敏结果证实。
(二)若无药敏结果,或结果不确定,需使用二线药物,则:1、由高职称医师签名;2、无高职称医师由科室主任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师会诊记录。
三、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三线抗菌药物。
2024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2024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目录2024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一)分级原则 (2)(二)分级使用原则 (3)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便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根据抗菌药物的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当地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结合我院实际,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方案。
(一)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一)分级使用原则1、在使用抗菌药物前正确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力求做到有标必采,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或纠正原有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2、一般情况对于感染患者,住院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
3、“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临床医师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及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4、“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经抗感染或医院药事篁理委员会认定的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高多专业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蒙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蒙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9、抗菌药物的疗程:一般感染待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3-4天,特殊感染患者按特定疗程执行。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4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其中提到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要点》有18项核心制度。
分别为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并定期调整;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库,按照规定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建立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流程。
二、抗菌药物使用大幅下降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近5年的全国范围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率和平均费用呈下降趋势。
国家卫生计生委出版的《中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显示:从20某某年到20某某年,全国住院患者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7.3%下降到39.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9.4%下降到9.4%;抗菌药物占药品总收入比例从19.7%下降到11.3%,人均抗菌药品费用呈现递减趋势。
三、多地基层抗菌药物限制使用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发布的`20某某年12月《北京卫生监督行政处罚公示》显示:北京家圆医院有限公司因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五十条第(一)项相关规定,被警告、罚款10000元。
除北京外,20某某年3月,四川成都市就因“擅自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活动”处罚了6家诊所,最高罚款近两万,并且市卫计委将行政处罚在卫生官网上进行了公示。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结合医院实际,特制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疗效、安全性、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级、限制级、特殊级三类。
二、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首选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三、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级抗菌药物;具有限制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四、使用特殊级抗菌药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特殊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组会诊讨论通过,具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五、特殊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六、抢救等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用药指征,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相关手续。
七、医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住院医师授予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处方权,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授予限制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副高以上职称授予特殊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八、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
及医院实际情况,经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制定,各级医师应严格使用目录内药品。
九、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5篇)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计划书、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job responsibilities, operating procedures, plans, blessing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5篇)篇1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防止过度使用和滥用导致的抗药性增强,保护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减少和遏制细菌耐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等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修订本制度。
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
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根据以上原则及《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
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
(一)处方权的获得及处方权限
医务处、药学部按年度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知识的培训并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者按专业技术职称授予医师相应处方权: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考核合格的药师授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1.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
2.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局部感染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
(三)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
1.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3.治疗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前的微生物培养送检率不得低于80%。
4.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会诊制度。
(1)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以下简称“会诊专家”)由
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授权,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临床药师担任。
(2)患者因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必须经会诊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限的医师开具处方。
5.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程序及方法
(1)一般情况下,使用科室先申请会诊,会诊专家提出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科室需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表”,由具有相应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领药人凭申请表到药房领取药品,发药人审核申请表,审核通过后发药。
申请表一式两份,病人病历和药房各存一份。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①感染病情严重者;②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③已有证据表明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
使用时间限定在24小时之内,并做好相关病程记录,其后需要补办会诊审批程序并由具有处方权限的医师完善处方手续。
(3)医师未按照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表,按照医院相关管理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