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
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邯郸市2024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良渚遗址出土玉器上的兽面纹以有首无身者居多,突出反映的都是眼、鼻、嘴构成一个脸面形象,其各部位及构图格局几乎一致;这些特点在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中也能找到。
有研究者称:(兽面纹)突出在一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
这说明良渚文化()A.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祭祀体系B.展现了文明起源的多样性C.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D.与中原文明存在互动交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良渚遗址出土玉器上的兽面纹“突出在一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体现了阶级特征,这说明良渚文化向阶级社会过渡,C项正确;仅凭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良渚文化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祭祀体系,排除A项;材料说明良渚文化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未体现文明起源的多样性,排除B项;材料说明良渚文化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未涉及良渚文化与中原文明存在互动交流,排除D项。
故选C项。
2.东晋时期,某僧人在庐山传教三十余年间,不仅讲解《丧服经》,也讲解《诗经》;时常引用《庄子》的话来说明《般若经》中的内容。
他少年时便通读儒家经典,擅长用玄学比附佛经,在社会上层颇有影响。
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西顶狮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大量陶器,其中完整的陶器有23件,还有大量蚌器、骨器和石器工具。
此外,还发现了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常见的干栏式建筑物遗存、独特的墓葬习俗“屈肢葬”遗存。
材料可用于印证()A.中华文明多样性的特征B.早期南方文明的先进性C.早期南北文明的一体化D.南方文明起源相对较早2.秦汉时期,文书传递要记录时间,如果有遗失,应立即报告官府,并规定犯罪、年老体弱及不足信赖的人员,不能被派去送递文书。
这说明秦汉时期()A.国家治理体系完善B.文书传送系统发达C.法律制度异常严苛D.文书传递严格规范3.中唐以后,大量农民弃农经商,或者亦农亦商,农商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正所谓“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这反映了当时()A.土地兼并的加剧B.商品经济的发展C.商人地位的提高D.抑商政策的废弛4.表1所示为部分地区发现的辽代时期壁画。
这可用于印证辽代()表1序号地点名称1河北宣化壁画墓群黄道十二宫星相图、乐舞图2河北丰润天宫寺人物飞天砖雕3辽上京遗址南塔石质浮雕佛、飞天、迦陵频伽、菩萨图4巴林左旗前召开化寺浮雕乐舞图A.民族政策的开放包容B.丝绸之路的恢复繁荣C.文化艺术获得了发展D.社会审美形态的转变5.明朝永乐以后,开始在西南一些地区实施“改土归流”,如把贵州分为八府四州,“府以下参用土官,其土官之朝贡符信属礼部,承袭属吏部,领土兵者属兵部”。
这一举措()A.加重了行政负担B.加强了中央集权C.造成了机构臃肿D.保证了边地稳定6.1867年,中英《天津条约》10年修约期限将至,恭亲王奕 就西人传教、经商等各种涉外事宜,提前征求各沿海沿江通商口岸的地方大臣的意见,指出“如能减一分之害,即可收一分益。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D.拥有精耕细作的技术2、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措施?A.推行郡县制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D.修建驰道和灵渠3、下列哪一项不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措施?A.颁布“推恩令”B.设立刺史制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4、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时期采取的措施?A.唐太宗实行均田制B.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C.唐太宗设立西域都护府D.唐玄宗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5、下列哪一项不是宋朝时期采取的措施?A.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B.实行“禁海”政策,禁止与海外贸易C.实行“推恩令”,分封大量贵族子弟D.派遣文臣管理地方,并设立通判监督6、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时期采取的措施?A.设立内阁制,加强皇权B.设立特务机构,监察百官C.废除丞相,集中权力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对外贸易7、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朝时期采取的措施?A.实行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B.实行“改土归流”,削弱土司势力C.实行“海禁”政策,禁止与海外贸易D.推崇儒家思想,加强思想控制8、下列哪一项不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9、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条件下发展B.受外国资本的压迫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C.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D.采用机器生产,进入工业化时代10、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措施?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D.拥有精耕细作的技术2、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制度的一大进步B.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C.科举制度确立于隋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沿用D.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封建土地私有制从战国开始出现B.北魏至唐代中期实行的均田制是封建土地国有制C.明代开始实行的“一条鞭法”是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D.清代乾隆时期实行的“更名田”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4、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唐代开始实行两税法,以征收实物为主B.明代实行“一条鞭法”,以征收货币为主C.清代乾隆时期实行的“更名田”是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D.清代咸丰时期开始实行的“摊丁入亩”是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始终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B.汉代的“市”是指商业贸易活动,不是指市场C.唐代的“飞钱”是一种早期的纸币D.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称为“商帮”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后期的情况)“若夫榜场而举市贾焉,以所得者什,命之曰匠物。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宁波市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试卷 I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距今约 7000 至 5000年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陶器、骨器、石器以及稻壳等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
由此可知A.当时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B.当时中国的大地上邦国林立C.河姆渡人逐渐向食物生产者转变D.河姆渡人即将进入阶级社会门槛2.史载:“ (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上述措施A.促成了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B.严重阻碍了小农经济发展C.推动了贵族政治进一步发展D.有利于成就秦的统一霸业3.下列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4.据《资治通鉴》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
” 该赋役制度A.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制B.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C.体现了赋役征银的突出特征D.废除了存在约 2000年的人头税5.下图为浙海关旧址老照片。
浙海关创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旧址坐落于浙江宁波甬江老外滩,现存旧址为当时的海关验货房。
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见证了近代宁波开埠的历史B.浙海关大权长期被赫德把持C.该建筑具有典型的中式风格D.由“十三行”代理外贸事务6.下图是1912年 8月 13 日刊登于《民权画报》的一幅漫画。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历史试题共6页。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封建社会的商人高利贷者可以通过购买土地而转化为地主,这不仅缓和了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而且形成了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在经济上的三结合。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专卖制度B.重利轻义观念C.土地私有制度D.工商皆本思想2.《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载:“辨天下之四人,使各专其业。
凡习学文武者为士,肆力耕桑者为农,工作贸易者为工,屠沽兴贩者为商。
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食禄之人不得夺下人之利。
”材料反映了唐朝A.按出身门第划分四个等级B.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C.强化对工商业者经济限制D.禁止官员从事工商业3.(原创)“凡贸易,金太贵,而不便小用;……钱近实,而易伪易杂;钞太虚,亦复有泡烂。
是以白金之为币,长也。
”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可能出现在A.春秋战国B.宋代C.元代D.明代4.(原创)研究历史可以采用不同的史学范式,下列关于“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说法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5. 下表反映的是1750年至190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其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包括175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32.8% 29.8% 19.7% 6.2%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近代民族工业不断萎缩③西方列强在华设厂④欧美国家工业发展迅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原创)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厂,到1921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已达到12家,荣氏兄弟成为著名的“面粉大王”。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卷2024.7(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有人将夏商时期称为“粟文化的王朝”,是缘于()A.此时稻作农业生产体系己经形成B.面粉开始成为北方饮食主要食材C.当时人们开始了对谷子驯化栽培D.小米成为黄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2.云梦秦简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其中的《为吏之道》记载了“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为吏之道》的“五善”()①说明行使权力应审慎谦抑②政府官员应注重道德修养③自律是有效制约权力的关键④确立品德才能等级考核官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以骞度之,大夏(古国名,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
今身毒(古国名,即古印度)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竹杖蜀布),此其去蜀不远矣。
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汉书·张骞传》)以下四位学生对材料做出的分析能够成立的是()A.甲:西汉与大夏通过西南丝绸之路建立了直接贸易联系B.乙:窦宪出击北匈奴获胜为丝绸之路通畅提供实力保障C.丙:汉政权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较之以前更加有效D.丁:四川特产蜀锦历史悠久工艺精美成为大宗出口商品4.“(鄱阳)地沃土平,饮食丰贱,众士往往凑聚。
每日赏华,恣口所须。
其二张才华议论,一时俊杰;殷、薛二侯,故不可言;戴君国士,出言便是月旦(指月旦评,评论乡党人物,每月换一个题目);萧中郎颇纵放诞,亦有雅致;彭君擒藻,特有自然,至如《阁山神诗》,先辈亦不能加。
”推测文中描绘的景象出现在()A.春秋战国B.西汉中期C.东晋南朝D.明清之交5.下图为《曹操既开运河示意图》。
结合示意图,此水网()A.为军事征战提供了物资保障B.连通了黄河水系与淮河水系C.裁弯取直解决南粮北调问题D.奠定了南北经济发展的基础6.“这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兴造……(其)影响范围广,影响延续时间长。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枣阳市白水高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某某、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明代前期的“台阁体”诗歌紧密结合理学,反映上层官僚的审美情趣。
明代后期,出现了倡导个性自由,要求摆脱礼教束缚的诗歌。
下列与明朝诗风转变存在关联的是A.专制制度削弱 B.心学影响扩大C.西学东渐 D.商品经济繁荣2.下图反映了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 )①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②打破了美、苏核垄断③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④实施了“863”计划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3.20世纪初,“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有识之士”的代表人物应该是A.李鸿章、曾国藩 B.康有为、梁启超C.孙某某、黄兴 D.林则徐、魏源4.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某某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
这主要说明了( ) A.京剧是在融合多个剧种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B.京剧是我国的“国剧”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的支持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5.“奉天承运”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最早从秦朝开始使用,明朝正式使用在帝王诏书上,《典故纪闻》卷一记载太祖尝言:“见人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
”可见,这一词语主要体现了古代帝王A.宣扬迷信思想 B.祭祀天地神灵 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6.摇滚乐最早、最著名的偶像是( )A、“猫王”艾维斯·普莱斯利B、甲壳虫乐队C、勋伯格D、披头士乐队7.“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
”这一主X来自(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8.下图是对我国古代哪项科技发明的记载?印刷术B.造纸术C.丝绸织造D.瓷器制作9.《十日谈·第四天·一对父子的故事》中,父亲将女人形容为“祸水”“绿鹅”,而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独独看中了“绿鹅”(女人)。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咸阳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牧野之战时,周武王在战前誓词中称前来助阵的诸侯为“友邦冢君(长君)”,后来周公推行分封时,称诸侯为“某土之守臣”。
这一转变()A.体现了早期国家集权特点B.确立了受封诸侯的政治义务C.打破了禅让制的政治传统D.适应了生产方式变革的趋势2.汉代选官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上书拜官,集自荐和录用于一体。
汉武帝时期是上书拜官制度的隆兴时期,“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衔鬻者以千数”。
据此可知,汉代的上书拜官()A.为世家大族提供了入仕机遇B.拓宽了官吏选拔的途径C.受到门第资产等因素的影响D.注重选拔对象德才兼备3.下图文物极具异域风情,由盛产自西域的缠丝玛瑙整块雕刻而成,杯型源于古希腊酒具“来通”(rhyton),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
这件文物可以用来佐证()唐·镶金兽首玛瑙杯A.物质交流促进艺术审美观念趋同B.唐代朝贡贸易体制逐步成熟完善C.中国玉雕技术经由传统商路输出D.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展4.下表为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时期东南地区疫病爆发的次数和频率变化表。
朝代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历时年数426年360年379年319年疫病爆发次数41314109疫病爆发频率(%)14435对上述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汉朝防疫措施完善B.两宋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东南地区环境日趋恶化5.宋代理学有其独特的范畴与命题。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Ⅰ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Ⅰ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周代的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界线,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不仅是统治的权力,更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的文化——“天下”的文化。
以下能够推进“天下”文化发展的是A.敬天法祖的思想观念B.宗法分封的统治秩序C.三纲五常的治国思想D.崇尚自然的天人关系2.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
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A.三纲五常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D.格物致知3.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进步,汉代的城市经济也获得发展。
当时的长安,设“市长一人,秩(俸禄)四百石;丞一人,二百石。
”这说明汉代A.城市商品经济已高度发达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商业C.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D.经济发展促进了政策调整4.下表是先秦至宋代一些杰出思想家的代表性主张。
据此能够认定这些人都A.推动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多元化B.强调了传统文化中的人伦价值C.意在弥补传统儒学文化的缺陷D.改造儒学以服务于政治的需求5.明代松江地区农家收支情况如表所示,对下表中的现象解读最合理的是A.松江地区实现了均衡发展B.引进作物新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C.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D.市镇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6.下表为清中期以前苏州地区重要经济指标统计表(部分)(注:踹匠是踹布手工业工人,强社者每天可踹布5匹;苏州当时有端匠约2万人。
)据上表可推知,清代中期苏州地区A.人口膨胀影响劳动力价格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C.传统手工业逐渐走向衰败D.通货膨胀破坏城市繁荣7.在欧洲人眼里,地球的真实构成是一个神秘的话题。
江西逝江市修水县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命一、选择题:本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指出,西周政体用模拟血缘的方式,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放到家族性血缘亲属的“位”上,人的“位关系”才是构建政权的纽带和维持政权的根基。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A. 依据血缘亲疏共享政治权利B. 以相同的血缘关系作为根基C.使整个社会的血缘关系趋同 D. 是对传统文明的继承和发展2、西周时全部国家大事,君王都要以宗主的资格,依据礼制,到宗庙向祖先请示报告。
君王要发布吩咐,包括作战吩咐,必需在宗庙发布。
君王要授给臣下官职,必需在宗庙实行册命礼。
由此得出西周时()A.西周王权受宗法制的严格制约B.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C.分封制度下等级森严D.统治者借助祖先崇拜进行统治3、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
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
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A.加强了君主专制B.拓展了中国疆域C.实现了国家统一D.推动了官僚政治4、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内史杂》明确规定:“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
”汉代文献中更是记载道:“公府椽(指属官佐吏)多不视事,但是以文案为务。
”这反映了秦汉时期( )A.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B.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化 D. 三公九卿间既协作又牵制5、视察下图,图片主要说明()A. 建立了系统的中心集权制度B. 创新制度以便加强君主权力C.分割宰相权利并趋于完善D. 三省六部制度已基本形成6、历史学家钱穆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下列选项中,不能为其供应证据的是()A.汉朝丞相位高权重,为“百官之首” B.汉武帝设立中朝,首长制得到加强 C.唐朝三省长官集体议事,相权分散 D.从首长制到委员制,皇权得到加强7、元朝行省官员通常有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分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1. 1989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龙岗秦简是揭开《秦律》神秘面纱的重要文物,其中有百姓“取其豺狼、豕原、豸舟、狐狸、穀□雉兔者毋罪”,“诸取禁中豺狼者毋罪”之语。
这反映《秦律》A.体现儒家仁政色彩B.重罚偷猎偷盗行为C.注意维护生态平衡D.司法操作的灵活性2.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
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
材料认为《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3.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
如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A B.B C.C D.D4. 南宋学者叶适在《水心别集》中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作者意在强调A.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动乱频发B.唐朝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C.宋朝加强集权措施存在弊端D.宋初有效解决了割据问题5. 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这说明了A.郑和主张与他国经商B.郑和下西洋的主张C.郑和有海洋主权意识D.郑和说服了明仁宗6. 1904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C.以宣传民主共和为其宗旨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7.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1950年冬,中共陕西省岐山县委结合土改运动,在变工组的基础上,在邢家沟、鲁家庄、渠头等3个自然村建立了邢家沟邢克广、鲁家庄王琪、渠头王得本等3个常年互助组,并把邢克广互助组树立为一面旗帜向全县推广,使互助组迅速普及。
这反映了A.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主流D.社会主义改造的尝试2. 与1964年相比,1979年四川钢产量由占全国的4.7%上升到占8.5%, 成品钢材量由5.3%上升到7.6%。
1980年,四川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2亿元,名列全国第一。
四川工业的大发展主要得益于A.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B.国企改革的全面展开C.国家工业布局的完善D.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3.1985年1月,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放活农村金融,扩大城乡交流。
该政策的出台旨在A.进一步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缩小城乡间生活水平差距4.下表是1949——2008年中国签订的多边条约分类表。
由此可知,中国年份政治经济航运与海事国际邮政/通讯知识产权保护科教文卫人权劳工保护环境保护法律1949—197871430640011979—20084848352115292118309A.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参与全球治理C.构建了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D.坚决反对霸权主义5.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 “对于再生人之男,首先须与同种姓之女结婚。
”佛教文献在形容某一婆罗门血统的纯正时,常常使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这一句惯用语。
这就是说,七代不发生混血被认为是“美德”。
这些规定及宣传旨在A.树立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B.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C.以宗教手段逐步推进社会教化D.遏制不同种姓通婚的现象6.古代波斯帝国统治埃及时期的很多文献,是用埃及祭司体和世俗体、阿拉米语、希腊语、拉丁语、科普特语,以及阿拉伯语7种形式书写的,其中阿拉米语是当时通用语言,其他6种是当地族群用语。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和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和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小雅斯干》载: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A.皇帝制度B.分封制C.宗法制D.科举制2.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
弱冠,历散骑、中书郎;。
这说明魏晋之时A.社会重学人才辈出B.世家大族垄断官位C.选官方法公平科学D.察举制度盛行不衰3.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
擢才而居,委任实重。
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
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A.匡正皇帝过失B.执行皇帝意旨C.草拟皇帝政令D.审批决策机要4.《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筅库,悉隶三司。
;材料说明A.三省长官失去相权B.中书禁中独掌相权C.加强皇权弱化相权D.皇权相权平分秋色5.宣政院,初名总制院,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设置,由国师八思巴统领。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朝皇帝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将总制院改名为宣政院,以帝师总领院事。
宣政院的院事;包括A.掌管吐蕃兵马的征发B.管理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C.向各省宣达朝廷政令D.负责考察和选拔中央官员6.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这表明军机处官员①在皇宫内办公②按才德标准遴选③多为临时差遣④权力取决于皇帝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海阳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海阳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
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的积极作用。
根据“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可知材料重在强调儒学发挥着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作用,不是重在阐发义理,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儒学的独尊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以儒学为依据选拔人才的信息,故D项错误,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2. 在实施“一五”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时,虽然中共领导人此前曾考虑过首先发展轻工业效果是否会更好些,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选择的可能性很快消失了。
“当时的情况”是指A.不具备首先发展轻工业的基本条件B.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计划经济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D.冷战对峙格局下国家安全面临威胁参考答案:D【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当时的情况”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我国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而且面临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故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故D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不是不具备首先发展轻工业的基本条件,而是迫切需要发展重工业,维护国家安全,排除。
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国情需要,而不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排除B。
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于三大改造完成,而“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是同时进行的,排除C。
3.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汉代儒学。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1至4页,第二部分5至6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把对应的号码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内容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
”这段材料是对下列中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评价()A.战国的军功爵制B.汉代的察举制C.唐朝的科举制D.明代的科举制2、历史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这三次“革命”是指()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3、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5小题,总分50分)1.(2分)历史学家吕思勉说:“先秦诸子中··虽亦有其高远的哲学,然其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粗读诸子之书,似乎所注重的,都是政治问题。
”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 )A.先秦诸子学说对政治的依附B.社会转型对学术文化的客观要求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2分)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声称:“臣子服从君主。
儿子侍奉父亲,妻子听从丈夫,这三种秩序理顺,天下则治:反之,则乱。
这是天下的正常法则。
既然如此,那么即使君主不够贤明,子也不敢侵犯”,下列言论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进匹夫C..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D.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3.(2分)关于君臣关系,董仲舒提出“天不变,道亦不变″,即从儒家民本立场出发,承认无道之君可以易位,但又通过天人感应论,宣扬君主行仁政,就可以实现君臣地位确定不变。
他的这一理论( )A.论证了西汉王朝建立的合法性B.符合时代发展的政治统治需要C.有效地巩固了当时君主的地位D.依据儒家经典提出自己的主张4.(2分)官箴主要是官员从政期间的经验积累和心得体会,用以劝诫和感化同僚,使其更好地为官从政。
历代官箴强调为官从政者的第一要义是“修身”,在宋代则变为“修心”,具体表现为“有公心、要尽心、能平心”。
这反映了宋代( )A.理学思想渗透到政治活动中B.官箴有效提高官吏的行政能力C.心学体系化完成D.理学成为政府推崇的官方哲学5.(2分)五代十国的冯道,先后臣服过五个朝代的十一个皇帝,被称为官场“不倒翁”,后人多对他持鄙夷之态度。
而李贽在《藏书》中为他翻案,认为他的行为使百姓“卒免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这说明了李贽( )A.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B.继承传统儒学民本的思想C.评价历史人物不受前人影响D.抨击传统儒家忠孝的思想6.(2分)黄宗羲对儒学品格作了重新赋予,认为“儒者之学,经纬天地”,要由豪杰之士来承担,呼吁豪杰之士树立为国家与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吉林省长春市希望高中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希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必需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晰,并将准考证号精确的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必需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需运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晰。
3.请依据题号依次在各题目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不准运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商朝建立后,商王干脆限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
西周时,天子限制着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功臣或旧贵族,让其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这反映出西周A.社会形态发生变更B.国家政权趋于严密C.中心权力高度集中D.渐渐抛弃商朝制度2.战国时期,国君普遍采纳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派遣使者,官吏任免以玺为凭,任命时发给,撤职时收回,军队调动都要用兵符。
战国时期玺符制度的推行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B.推动了行政权力的集中C.成为官僚政治的开端D.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3.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多通过察举举荐或对策选用监察官。
西汉公孙弘在元光五年实行的策试中取得第一,后迁御史大夫。
北魏时期规定从对策高第者中选任御史。
隋唐至明清多留意选用进士作为监察官。
古代统治者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官僚队伍具有优秀政治品德B.丰富封建官僚队伍的从政经验C.确保监察队伍具备较高文化素养D.维护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权威4.自贞观十七年始,不管是官阶低于还是高于三品者均要加带“同中书门下三品”称号,方可参预政事堂会议。
唐高宗时,又规定外司四品以下的官员入相,统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后路家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后路家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生物进化的基本原则是A.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B.顺其自然,优胜劣汰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物竞天择,顺其自然参考答案:C2. 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西欧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D、分布不平衡参考答案:A3. 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A.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C.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中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明“文化”一词的本义是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他人。
“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意思是:以道德礼乐教化还不改正就进行惩罚,故答案为C项。
材料所述为一个教化、接受的过程,并非只是“精神文明成果”和“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排除AB项;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4. 面对大萧条,罗斯福总统于1933年3月4日发表了“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领导美国渡过大萧条时期。
他给美国人应付危机的良方是()A、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B、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干预政策C、控制货币发行量经济政策D、以供给创造需求经济政策参考答案:B5.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参考答案:D考点:《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绍兴市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期末调测高二历史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距今约3400年,展示了中商早期高等级贵族丧葬礼制的规范。
陪葬品中最引发大众关注的,当属一件被掩埋数千年依然金光闪耀的“金面具”。
根据碳-14年代测定,“金面具”年代早于三星堆(巴蜀文化代表)黄金面具300年左右。
由此,可以证明()A.黄金文化开始出现于商代 B.中原和巴蜀存在文化交流C.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形成D.商统治区域已扩大到巴蜀2.《淮南子·人间训》载:秦始皇派遣“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
下列对此“渠”的解读,正确的是()A.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修筑B.首次实现南北贯通C.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D.是连接江淮的运河3.金元时期著名大儒郝经认为“盖金有天下,席辽宋之盛,用夏变夷,拥八州而征南海,威既外振,政亦内修,立国安强。
粲粲一代之典,与唐汉比隆。
”进而提出“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
郝经的观点()A.符合儒家传统的“夷夏之辨” B.旨在强调消除民族间的差异C.意在凸显金朝的王朝正统性D.能够解决宋金相互对峙局面4.清政府为了保证丁银的征收,实行了一整套严格的户籍管理和人丁编审制度。
康熙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土地兼并加速,促使丁银编征矛盾激化。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个历史事件被称为“五四运动”?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北伐战争D. 抗日战争2. 以下哪个是位于中国的丝绸之路起点?A. 佛罗伦萨B. 开罗C. 莫斯科D. 西安3.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代表作是?A. 《静夜思》B. 《春望》C. 《石壕吏》D.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清朝皇帝?A. 孙中山B. 朱元璋C. 康熙D. 刘备5. 巴黎和会是在哪一年举行的?A. 1917年B. 1918年C. 1919年D. 1920年6. 下列哪个历史事件被称为“星期五恐怖”?A. 法国大革命B. 无产阶级专政C. 民族解放斗争D. 列宁主义7. 马克思主义是由谁创立的?A. 卢梭C. 马恩D. 叔本华8. 以下哪个海战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A. 平海战役B. 黑太阳战役C. 文森尼斯海战D. 朱诺海战9.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导致了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A. 珍珠港事件B. 诺曼底登陆C. 突尼斯会战D. 阿勒颇战役10. 以下哪个城市是德国首都?A. 慕尼黑B. 汉堡C. 法兰克福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辛亥革命爆发于哪一年?()2. “布尔战争”爆发于哪一年?()3. 《资本论》是谁撰写的?()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盟友是()国。
5.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导火索是()事件。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
7. 中日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8. 对日本宣战的国家是()。
9. 1917年苏俄发生了()革命。
10. 《国际歌》的曲作者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解释“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3. 描述一下五四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4. 介绍一下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四、论述题(共10分)“历史是人类发展的镜子”,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编号。
3.回答第II卷试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
由此可知,周代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B.政治等级高于宗祛关系C.政治权力小于血缘亲疏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2.雅言是周代的王畿之言,随封邦建国传播到诸侯之地,并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以致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
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A.强化了中央集权B. 消除了语言隔阂C. 实现了文字统一D.促进了文化认同3.西周时“一人跖(踏)来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B. 铁犁牛耕的使用C.社会环境稳定D. 小农经济的形成4.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战争只能由天子执掌,地位相同的国家不能相互征伐。
据此可知,孟子意在A.调解诸侯纷争B. 反对争霸战争C.规范社会秩序D. 恢复周王权威5.据春秋时《诗经》的记载,大禹治水的范围主要集中于今河南地区。
到战国成书的《尚书》中,禹治水的范围不断扩大,有了禹平定天下山川河流的说法。
这反映了当时A.统一趋势不断加强B.自然灾害逐渐频繁C.争霸战争渐趋缓和D.统治疆域急剧扩大6.表1秦朝九卿职能表1反映的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家国同构D. 礼法并用7.图1为西汉初期行政区划制度。
这种制度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 完全承袭了秦朔地方制度C.导致了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威胁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8.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天子处理政务,出现了多位如萧何这样的名相。
但据《汉书》记载,武帝时多位丞相虽由列侯继任,但大都谨小慎微,难有建树。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中外朝制度的确立B. 大一统局面形成C.儒家思想成为正统D. 选官制度的变化9.史载秦朝规定“子壮则出分”,要求子女成年后强制分家;汉朝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
这一变化说明A.家庭个体经营方式改变B.儒家伦理道德强化C.田庄经济逐步发展壮大D.精耕细作模式形成10.根据北魏的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
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A.导致了土地兼并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C.加速了皇权衰落D.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11.南北朝时期,南朝史书中多称北方政权为“岛夷”,而北朝史书中又称南方政权为“索虏”。
到唐代,官修史书将南北朝诸帝均列入了帝纪。
唐代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突破华夷观念B.维护国家的统一C.促进民族融合D.彰显政权正统性12.绘画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历史的信息。
图2是唐代马球图璧画(局部)。
据此能得出的准确信息是A.唐代娱乐方式丰富多样B.马球在唐代民间的普及C.唐代已出现了马球运动D.马球起源于中国的唐代13.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并得到周天子承认的事件。
司马光以此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并指出周天子的行为有悖礼制。
司马光意在A.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B.希望效仿西周实行分封制C.批判三家分晋对礼制的僭越D.为支持变法提供历史依据14.图3为唐宋岁入钱币与实物数量统计趋势图。
据此可知,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家庭手工业经济走向衰败15.在儒学发展史上,西汉武帝时期《诗经》《尚书》等五经成为国家的教科书,后来《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儒学教育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度逐步瓦解B. 儒学糅合诸子学说C.科举制度创立发展D. 程朱理学日渐兴起16.元朝时,科举制经历了先废除后重建的过程,实行时间并不长的科举考试却选用了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精髓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容,而且要求学生按程朱理学的观点答题。
这反映元朝A.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完全融合B. 重视文化遗产的政治利用价值C.削弱科举制度的人才选拔功能D. 致力于提高读书人的社会地位17. 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奏君主的文书外,“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
这说明明代内阁A.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B.阁臣权力有限C.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D.深受皇权控制18.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
与戴震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 王夫之19.明清时期的富商巨贾大多通过将财富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成功,来获得社会声望,并保护其利益。
这一现象A.淡化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B.改变了商人重利轻义的观念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20.明清时期流传的小说戏曲基本上都是包装很精美的插图本,有人认为,书中特别添加的这些插图正是出版商们销售出奇制胜的法宝。
这反映出当时A.小说受到社会各阶层普遍欢迎B.印刷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C.文学作品开始出现商业化趋向D.文学作品迎合市民阶层需求21.古代雅典公民的住宅围绕着神庙、广场等公共建筑而建。
富人和穷人的住宅差别不大,都按同样的建筑原则来建造,普遍都是狭小而简朴的平房。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 经济发展落后B.城邦意识至上C.贫富差别不大D. 人文思想盛行22.古代罗马法将享有权利的人称Caput,引申指户籍中的“家长”,因为起初只有家长具有权力能力。
后来又改称persona,原意为演员的假面具,表示剧中不同角色的不同身份,法律上转借指具备各种身份的权利人。
这表明罗马法A.法律体系日趋完善B.平等理念得以落实C.适用范围不断扩大D.私法精神得到重视23.公元前415年,雅典公民大会在商讨远征西西里过程中,亚西比德通过演说使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
出征后,反对派让公民大会追查亚西比德渎神和阴谋反对人民罪,结果导致了亚西比德的叛逃和雅典远征军的全军覆没。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A.公民大会具有灵活性B.公民参政意识基本丧失C.公民大会被政客操纵D.公民坚持了正义的原则24.在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海神波塞冬等英雄都有浪漫主义幻想,经常进行海外掠夺,到人间寻欢作乐,以实现个人价值为荣。
这反应希腊A.强调公民中的精英治国B.缺失理性主义精神C.城邦至高无上地位衰落D.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注意:1.第II卷答案只能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回答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内。
2.本部分共3大题,共52分。
2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
为逃避战祸,中原的汉族纷纷外迁。
由于南方基本保持安定,司马睿又建立了东晋政权,成了“正统”所在,吸引了最大多数移民。
但还有大量移民迁至河西走廊、辽东及朝鲜半岛等局部平静的地区,一些人则就近迁入相对安全的山区和偏僻地方。
与此同时,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也继续向中原推进,并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在军事和政治势力的扩张过程中,这些民族的人口也广泛迁入他们的都城和中心地区附近以及他们的统治区。
——摘编自葛剑雄等主编《简明中国移民史》材料二清代人口的快速增长,直接造成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规模的流迁。
清代的人口流迁与历史上曾发生过的类似情形有着本质不同。
后者多因战争或突发性自然灾害等因素所致,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当导致人口流迁的因素消失后,流出人口又大部分返回故里。
在清代,则主要出于经济原因,人们为寻找可以耕种的土地而大量迁移。
人口稠密区的劳动者,由于生活压力,被迫迁往土旷人稀的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在那里定居生活,繁衍后代。
云南的采矿业吸引了大量人口,广西也接纳了大批客民在此经商或垦荒种地。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口流向台湾和海外。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的态势,并简析其意义。
(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15分)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似乎总是这样的: 是权力选择思想,而非思想获取权力。
正如任何一种信仰,无论是无神论的还是有神论的,无论是一神论的还是多神论的,一旦走入大众,都只会变做同一个样子:仪式化的偶像崇拜和一厢情愿的消灾祈福(而他们所祈求的往往是为教义所禁止的);任何一种思想,无论是激进的还是保守的,无论是德治的还是法治的,一旦走入专制权力,也只会变作同一个样子。
——摘编自熊逸《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27、28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
27.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在“以实正名”的口号下,系统地改革了中枢行政设置。
仿效唐制恢复了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国家政事“中书省揆而议之,门下省审而覆之,尚书省承而行之”,事实上从议事运作程序上分割了原属中书门下的权利。
新官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宰相,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副宰相,共同处理政事。
这种安排,把宰相与三省职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两位宰相依政务处理的程序分工,分掌出令、审覆,决策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角度与立场,使得决策权力的运行更为慎重;而宰相、执政共掌行政实施权,又使其有莅临政务与协调处置的充足机会。
元丰改制之后,尚书省成为政务运行的重心所在,宰执议事即在尚书都堂进行。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元丰改制的特点。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北宋的元丰改制。
(6分)28.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1907年,因受徐锡麟案株连,秋瑾被官府处死,但当时民间并不认为秋瑾是革命党人。
在秋瑾被处死后,其革命家形象得到了历代革命领袖的认同,孙中山、周恩来、宋庆龄等人,都曾为纪念她题词,各种民间与政府的纪念活动也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