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_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
一.教学分析
1.说学情:
经过必修一和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三的学习,学生对自古至今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为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初中课本里也已初步领略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概况,但他们的知识是零碎的,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律性的认识。这一节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可以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进行主干知识的展示,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2.说教材:
本专题主要叙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涉及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和通信工具、大众传媒三个领域,重点突出鸦片战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四个发展阶段。
本节课主要讲述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势力进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剧烈变动,与此相伴,中国人民大众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随着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激荡和交汇,出现了许多色彩斑斓、新奇特异、令人目不暇接的新鲜事物,形成了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开始走向近代的广阔画面。因此,本课内容是对学生学习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的延伸和丰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近现代社会政治与经济史的理解。
对于本课教学,可以根据课标要求整合“衣、食、住、习俗四个子目”的内容,突出引导学生分析变化的因素,理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同时,我要依据学情和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通过对典型史料的研读来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独立思考,理解“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2)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
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步,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供大量近代以来不同时代服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研习中国近代以来服装的变迁史,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史料研习和多角度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从身边事例中列举一些社会现象并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
(2)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前提。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难点:结合上学期学过的《历史》必修1的内容,认识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二.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将会采用让学生形象有趣的情景创设发;让知识清楚明了的表格比较分析法;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图示法为本课的教法;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为本课学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两张图片,他们一张来自于20世纪五十年代,一张来自于21世纪初,这两张照片相隔了整整五十周年,但是两张照片上的服饰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并且第二张还有明显模仿第一张的趋势,对不对?那我们再来看这样一句时尚流行语:“去年是新潮,今年是流行,前年是过时,50年后是时尚,100年后是前卫。”(播放幻灯片,不读,让学生自己默看)看了这两张图片和这样一句话,同学们你们脑海里浮现出了哪些关键词啊?(让学生自己思考)很好,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在现代社会里,我们的时尚流行元素不是完全排斥过去的,我们需要去感受历史变迁,品位时尚轮回。
那么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人教版必修二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共同来探究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环节二: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并思考,告诉老师本课讲解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哪几个方面的变迁呢?
(服饰方面、饮食方面、居室建筑、习俗风尚。)
2、同学们的答案非常正确;那么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近现代中国的服饰都发生了哪些变迁。书上将服饰的变化分成了三个阶段,请大家快速浏览教材,圈点勾画出服饰变化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1840~1940年)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装:向称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旗袍(旧式、新式)。
多媒体课件展示。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时期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图片啊,老师取了一个名字,叫做“皇帝的新装”,大家看一下三张图片,照片上面的男主角大家都认识不?这是我们末代皇帝溥仪,我们看看我们的皇帝在这个时期内服饰的变化,第一张是长袍马褂,到后来的中山装,再到最后的西装革履,我们皇后婉容的服饰也一样,从最初的将身体裹得严严实实到后来的修身旗袍,女性的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她们身上其实承载着我们中国时代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时期我们的传统服饰在接受西方思想之后不断的有了改变,
西方服饰越来越流行。
重点介绍:中山装的由来。
【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服装,中山装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袖口三个扣代表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上衣四个兜代表东南西北全国的统一。中山装以特有的政治含义很快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接受并迅速推广开来。】
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这个时期内,我国的服装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要停顿一会)其实是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国家打破了我国闭关锁国的局面,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开始进入我国,所以我们的思想、服饰以及生活方式随之有了一系列的改变。
多媒体课件展示。
(2)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年)
流行服饰:列宁装、布拉吉、绿军装等。
大家看,在这个时间段内,咱们国家流行的服饰相较于上一个时间段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观察思考)在这个时期内,来自苏联的布拉吉、列宁装还有后来我们的绿军装成为了时尚的主流,这又是为什么呢?大家在思考这个历史问题的时候,要将眼界放宽,把单个的历史事件放到整个历史的大背景中去看,同学们想想看,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整个世界的格局是怎样的啊?两极格局,美苏争霸,对不对,正在成长的新中国在这个时候是不是选择了向苏联老大哥“一边倒”的政策。所以在这个时候苏联的尔服饰开始大量的流入咱们国内;到了70年代国内发生了轰轰烈烈的革命,人们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敬仰与追崇,纷纷换上了绿军装,它就又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主流,因此这个时期服饰的主流明显的打上了革命的烙印。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改革开放以后,使人们对美的天然热爱和追求迅速苏醒,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不仅服装的颜色在变,而且服装的样式、服装的品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多媒体课件展示
第三个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国家更加全面的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与生活方式,服饰款式多种多样,色彩缤纷。综上三个时期,大家看我们服饰的变化有什么趋势啊?是不是受到西方的影响越来越大,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了。(此时期略微提及)
过渡:当然西方思想的侵入不仅仅在服饰方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小小餐桌,也能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大家回想一下,我们近代人们的饮食发生了哪些变化?
鸦片战争后,出现了西餐、面包、咖啡等。葡萄酒、巧克力糖、咖啡、汽水等
中西餐饮食文化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传统饮食十分丰富,南北各具特色,南方人喜欢吃米饭,海鲜,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肉类,地方特色各具风味,有传统的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到了鸦片战争之后,西餐传入,在通商口岸城市,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
中国饮食追求美味,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食物的蛋白质、脂肪等含量是否搭配合理。
请大家看课本插图(多媒体展示),这些粮票、布票、油票,现在我们已经用不到了,那么改革开放前要发放这些票证呢?
由于当时城镇人口增长过快;一些不法的投机商贩借机哄抬物价。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