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云制造产业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制造2025规划》(全文)

《中国制造2025规划》(全文)

中国制造2025规划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通信行业2020年中报综述:5G新基建带动行业发展,聚焦高景气赛道

通信行业2020年中报综述:5G新基建带动行业发展,聚焦高景气赛道

万联证券证券研究报告|通信5G 新基建带动行业发展,聚焦高景气赛道强于大市(维持)——通信行业2020年中报综述日期:2020年09月14日行业核心观点:受到疫情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双重影响,通信行业在2020上半年整体表现有所走弱,但随着第二季度中5G 、IDC 等相关项目的建设逐步推进,行业整体业绩明显改善,上行拐点明显。

在整个行业逐步走出疫情的阴影之后,通信行业未来的走势将会伴随着5G 行业的逐渐成熟而持续走强,相关产业链中的优势企业如光通信领域的中际旭创、光迅科技与5G 主设备商领域的中兴通讯等公司将迎来良好的配置机会。

投资要点:⚫ 通信板块Q2反弹明显,5G 新基建产业带动行业快速复苏。

2020H1通信板块营收3317亿元(YoY+0.05%),2020Q2营收1827亿元(YoY+9.03%、QoQ+22.55%);除中兴及联通后,2020H1营收1341亿元(YoY-5.53%),2020Q2营收804亿元(YoY+9.63%、QoQ+49.56%)。

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双重影响,整个通信行业第一季度营收下跌明显,但随着国内经济在第二季度的复苏,整体业绩有明显改善。

预计下半年在5G 的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之后,通信行业整体营收将有望突破新高。

⚫ 通信运营:板块2020H1营收1523亿元(YoY+3.37%),2020Q2营收776亿元(YoY+6.3%,QoQ+3.9%)。

今年是5G 建设的投资高峰期,上半年运营商的基站建设完成超预期,资本开支上调。

未来5G 用户的规模化将推动创新业务的未来发展,运营商所提供的5G 相关新业务如云、大数据等有望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新驱动力。

⚫ 5G 主设备商:板块2020H1营收658亿元(YoY+0.25%);2020Q2营收377亿元(YoY+8.67%,QoQ+34.25%)。

2020H1 5G 主设备商板块内各公司营收均出现不同比重的下滑,但板块内部分公司仍能受益于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5G 建设的全面铺开迅速恢复,板块内的龙头企业依旧存在较大投资机会。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年)》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年)》

《云计算发展⽩⽪书(2020年)》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在“2020可信云⼤会”上发布《云计算发展⽩⽪书(2020年)》,⽩⽪书指出:未来,云计算仍将迎来下⼀个黄⾦⼗年,进⼊普惠发展期。

⼀是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将加快应⽤落地进程,在互联⽹、政务、⾦融、交通、物流、教育等不同领域实现快速发展。

⼆是全球数字经济背景下,云计算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企业上云进程将进⼀步加速。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加速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 SaaS 服务落地,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分布式云成云计算新形态,助⼒⾏业转型升级01云计算从中⼼向边缘延伸1.边缘产业逐步兴起边缘计算的兴起,使得如何为边缘侧赋能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

边缘的具体形态分为边缘云和边缘终端。

边缘云是云计算向⽹络边缘侧进⾏拓展⽽产⽣的新形态,是未来产业关注重点,是连接云和边缘终端的重要桥梁。

边缘终端位于边缘云与数据源头路径之间,靠近⽤户或数据源头的任意具备⼀定硬件配置的设备,包括边缘⽹关、边缘服务器、智能盒⼦等终端设备。

围绕边缘云与边缘终端,在 CDN、视频渲染、游戏、⼯业制造、⾃动驾驶、农业、智慧园区、交通管理、安防监控等应⽤场景下,相关产业已初现端倪,蓄势待发。

2.边缘侧需求催⽣分布式云新形态为了满⾜视频直播、AR/VR、⼯业互联⽹等场景下,更⼴连接、更低时延、更好控制等需求,云计算在向⼀种更加全局化的分布式组合模式进阶。

分布式云或分布式云计算,是云计算从单⼀数据中⼼部署向不同物理位置多数据中⼼部署、从中⼼化架构向分布式架构扩展的新模式。

分布式云是未来计算形态的发展趋势,是整个计算产业未来决胜的关键⽅向之⼀,对于物联⽹、5G 等技术的⼴泛应⽤起到重要⽀撑作⽤。

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云服务商等在内的各类型⼚家纷纷进⾏相关尝试,利⽤⾃⾝优势资源,将云计算服务逐步向⽹络边缘侧进⾏分布式部署。

分布式云架构图分布式云⼀般根据部署位置的不同、基础设施规模的⼤⼩、服务能⼒的强弱等要素,分为三个业务形态:中⼼云、区域云和边缘云。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分析报告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分析报告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分析报告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分析报告【此⽂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背景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轮产业变⾰迅猛发展,数字化、⽹络化、智能化⽇益成为制造业的主要趋势。

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向,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抢占新⼀轮产业竞争制⾼点。

⽬前,我国制造业机械化、电⽓化、⾃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发展智能制造⾯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缓慢等突出问题。

因此,作为⼀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复杂、形势更严峻、任务更艰巨。

《智能制造⼯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明确“⼗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范。

按照专项⾏动确定的连续实施三年,2016年要边试点⽰范、边总结经验、边推⼴应⽤的总体安排,继续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范专项⾏动。

实施智能制造试点⽰范专项⾏动,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及智能制造⼯程的重要措施,对于实现制造强国⽬标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思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智能制造⼯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年度计划实施,在总结2015年专项⾏动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将继续坚持“⽴⾜国情、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分步实施”的⽅针,进⼀步扩⼤⾏业和区域覆盖⾯,全⾯启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络协同制造、⼤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5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范,继续注重发挥企业积极性、注重智能化持续增长、注重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注重基础与环境培育,逐步探索与实践有效的经验和模式,不断丰富成熟后在制造业各领域全⾯推⼴。

三、主要⽬标2016年,在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企业中,在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地区、⾏业,特别是新型⼯业化产业⽰范基地中,遴选60个以上智能制造试点⽰范项⽬。

2023年中国工业智能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2023年中国工业智能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3.中国工业智能行业面临挑战:竞争激烈、人才短缺
同时,中国工业智能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服务等 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人才短缺也是制约中国工业智能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业智能技术发展 趋势及市场前景
Development Trends and Market Prospects of Industr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中国工业智能行业市场结构分析:三大领域占比超 九成,竞争格局“一超多强
中国工业智能行业市场主要由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工厂等三大领域构成。其中,智能制造市场规 模最大,占到了市场总规模的40%,而智能物流和智能工厂分别占到了30%和20%。
在竞争格局方面,中国工业智能行业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一超”指的是华为,其在工 业智能领域的市场份额达到上。
中国深度分析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驱动的今天,工业4.0时代正悄然到来,中国的工业智能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以下 是对中国工业智能行业现状的深度分析。
首先,让我们看看市场规模。根据2021年的数据,中国工业智能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约1000亿美元,预计到 2025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对工业4.0的积极推动,以及国内企业对于提高生产 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
(2)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普及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工业智能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持。未来,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工业智能的应 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3)5G技术的应用
5G技术助力工业智能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工业智能行业现状
中国工业智能行业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达1500亿美 元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融合发展,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而对于每个国家和地区,了解并掌握产业发展趋势,才能推进自身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因此,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变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制定政策,以推动经济发展。

例如,某地区需要加强技术创新,研究报告可以提供针对该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从而引导政策制定者更加关注科技创新。

其次,研究报告可以为企业洞察行业动态和未来趋势,有助于制定业务战略和方向。

例如,对于一家企业,如何更好地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和走势,需要注重市场分析和预测。

这时,研究报告就可以作为数据来源和指南,以帮助企业作出更好的决策。

最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能够为学术界提供研究素材,支持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

通过研究报告,学术界可以掌握最新的实践和理论知识,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学术成果。

下面列举三个产业发展研究的案例:一、2019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提出了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机会。

据报告预测,未来几年半导体市场将会继续增长,主要是由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市场需求增长。

二、2019年英国汽车工业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提出了英国汽车工业的情况分析和未来发展机遇。

据报告分析,英国汽车行业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制造高端汽车和推广清洁能源汽车,而未来该行业将会加强智能化和数字化路径,以持续做大做强。

三、2020年中国云游戏产业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分析了当前中国云游戏市场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据报告预测,由于消费者对高品质游戏的需求增加,中国云游戏市场将会保持快速增长,并将逐步发展成为游戏行业的下一个新增长点。

综上所述,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不仅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制定政策,为企业提供行业趋势洞察,还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支持。

以上列举的三个产业发展研究案例,仅仅是冰山一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研究报告所涉及的领域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细分化。

当前我国数据中心产业研究报告

当前我国数据中心产业研究报告

当前我国数据中心产业研究报告目录一、数据中心的定义及产业链 (2)(一)数据中心的定义 (2)(二)数据中心产业链 (2)二、国家对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战略要求 (3)(一)《复函》中的要求 (4)(二)《实施方案》中的要求 (5)三、数据中心市场分析 (6)(一)市场规模 (6)(二)市场结构 (7)(三)分布情况 (7)(四)竞争格局 (7)(五)产业发展 (8)四、数据中心的盈利模式 (9)(一)提供基础服务 (9)(二)提供增值服务 (10)(三)典型案例(以世纪互联为例) (11)五、发展数据中心存在的问题 (12)(一)数据中心能耗高 (12)(二)数据中心产业聚集能力差 (12)(三)供需关系尚待确定 (13)一、数据中心的定义及产业链(一)数据中心的定义数据中心IDC(Internet Data Center)即互联网数据中心是集中计算、存储数据的场所,是为了满足互联网业务以及信息服务需求而构建的应用基础设施,是利用已有的互联网通信线路、带宽资源,建立标准化的电信专业级机房环境,通过与互联网的连接,凭借丰富的计算、网络及应用资源,提供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服务器托管、虚拟主机、邮件缓存、虚拟邮件)及各种增值服务(场地的租用服务、域名系统服务、负载均衡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备份服务等)。

数据中心规模,按标准机架数量(n),可分中小型(n <3000)、大型(3000≤n<10000)和超大型(n≥10000);按《GB50147—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划分的使用性质、数据丢失或网络中断在经济或社会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可分为A级(容错型)、B级(冗余型)和C级(基本型);按TIA—942标准分为T1(基本型)、T2(组件冗余型)、T3(全冗余型)和T4(容错型)。

(二)数据中心产业链数据中心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分别是上游基建、设备、设施和软件供应商,中游IDC服务商以及下游数据应用商。

中国基础云服务行业发展洞察报告

中国基础云服务行业发展洞察报告
来源:结合国家统计局2019年国民经济收入,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30.2
5.5
11.2
21.5
19.5
16.1
15.6
金融 制造 物流 零售 文娱 教育 医疗来源:《:2019-2020年中国产业互联网指数报告》,咨询研究院自主研 究及绘制
2019-2020年中国七大行业 产业互联网指数
2019年中国七大代表性传统行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比
4202.5
53.7
71.2
104.8 144.7
183.8 271.7 404.8 613.1 918.3
1374.2
33.3%
70.4%
50.7%
39.4% 36.3%35.0% 31.5%5527.0
47.2%50.6%
32.6% 31.7% 38.1%
27.0%
47.8%
49.0% 51.5% 49.8% 49.6%
3
基础云服务市场追踪
1
基础云服务行业洞察
2
基础云服务厂商案例
3
4
附录
目录
4
基础云服务概念界定
存储
网络
支撑型PaaS
创新型PaaS
超融合
SDS计算
SDN/SD-WAN
提供基于云计算的IT基础资源及软件开发资源基础云服务云管理平台CMP
云 安 全
裸金属
云主机/虚拟机/弹性计算
高性能计算机HPC
对象存储
来源:结合公开资料、企业访谈、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来源:结合公开资料、企业访谈、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394.0 520.5 693.1 1026.3
1612.4

中国产业互联网产业概况及行业投资运营可行性专项研究报告

中国产业互联网产业概况及行业投资运营可行性专项研究报告

中国产业互联网产业概况及行业投资运营可行性专项研究报告一、产业互联网产业概况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产业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传统企业的运营模式。

产业互联网是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利用物联网、5G等技术实现企业内部业务协同、产业价值联动、行业生态共建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同时也面临着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环保等问题,如何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产业互联网正是解决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快研发和生产周期,提升企业竞争力。

由于中国市场的庞大,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迅猛,加上政策的支持,产业互联网发展迅速,2020年中国产业互联网规模已经达到了9.45万亿元,将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二、行业投资运营可行性分析(一)市场需求1.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制造业中大量企业的需求,产业互联网市场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

特别是在随着国家“新基建”的提出,近几年来相关的政策也在不断地推出,给予了合适的资金支持,市场潜力也在不断地得到释放。

可预见的是,未来中国的产业互联网市场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

2.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普及人工智能是产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拥有了更多的应用场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大量企业开始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生产之中,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随着国家对于人工智能的推动,人工智能在产业互联网市场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3.国家政策的推动2020年9月,工信部发布《产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文件,提出要打造20个左右的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集群,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全球领先的世界级产业互联网企业。

这些政策的推出,将会大幅度地拉动市场需求,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市场空间。

(二)投资回报1.市场规模巨大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产业互联网规模已经达到9.45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95
107
111
131
154
168.2
12.6%
18.0%
17.6%
9.2%
0%
5%
10%
15%
20%
25%
0
50
100
150
200
2013
2016
2018
3.7%2014 2015销售额(亿美元)
2017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整理
2.4 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但市场规模巨大
国际工业机器人市场于2010年开始恢复性增长,自1998年以来,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达9%。金融危机影响后,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出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38.4万台,比上一年增加1%,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已经连续六年增长。工业机器人在汽车、金属制品、电子、橡胶及塑料等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13年以来,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正在以年均12.1%的速度快速增长。其 中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主要国家的销售额总计约占全球销量的3/4。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额约为168.2亿美元,亚洲成为最大的销售 市场。
73.05%
74.53%
74.43%
74.15%
73.92%
73.45%
73.01%
72.51%
71.82%
71.20%
69.00%
70.00%
71.00%
72.00%
73.00%
74.00%
75.00%
2009
2010
2011
2016
2017
2018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共3篇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共3篇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共3篇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1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与机遇。

数字经济已经深刻影响了各行各业,尤其是制造业。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步伐,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以适应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潮流。

1.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中国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中国制造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截至2020年,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了智能制造阶段,并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在产业结构、利润模式、服务模式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制造业开始向智能化转型,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以物流、金融等服务产业的融合为契机,制造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方向发展,逐渐从“制造”向“智造”转型。

2.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今,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

在机遇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制造业实现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服务化。

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同时,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制造业带来更广阔、更深入的市场机会。

但随着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加速,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考验。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应对人才缺乏、技术瓶颈和产业链短缺等制约因素。

此外,数字化转型升级也面临着金融风险、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各种挑战。

3.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对策及发展方向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开拓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发展方向。

具体而言,应该聚焦以下几点:(1)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引导行业向智能高端和绿色可持续性方向转型。

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

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提出了数字经济“四化”框 架,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
数字经济“四化”框架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
数字化治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保障
数据价值化是数字经济的发展的基础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字经济“四化”内涵
数字产业化
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 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
数字化治理
数字化治理是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行政体制 更加优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
数字 经济
数据价值化
价值化的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加快 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
2013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入移动端时代,中国数字经济迈入成熟期。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历程
萌芽期(1994-2002)
• 1994年,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 进入互联网时代
高速发展时期(2003-2012)
• 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数字 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新业态不断涌现
成熟期(2013至今)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 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明确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政策文件。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 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
《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据供应链,以数据流引领物 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

2019-2020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

2019-2020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2019-2020中 国智能制造发
汇报日期
展现状及趋势 分析报告
2021/10/21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文
1CO NT EN T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
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文 2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
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2021/10/21
2016.09 2016.09 2017.07
工信部、财政部 工信部、发改委
国务院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 行动(2016-2018年)》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 产 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 数字化 • 网络化 • 智能化
1.3 智能制造产业 链
智能制造实现需要多个层次上技术产品支持,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3D打印、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知识工作自动化、工 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产品中会产生无数的商机和上市公司。
物理基础
应 用 层
执 行 层
网 络 层
感 知 层
2021/10/21
关键产品
自动化生产线 智能工厂
机器人、智能机床、 自动化装备、3D打 印
云计算、大数据、 SCADA、工业互联网
技 术、智能芯片
传感器 RFID 机器视觉
技术链
系统集成及自动 化生产解决方案
机器人方案、智 能装备方案及 3D 打印技术等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参考文献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参考文献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参考文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

为了推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从政策角度出发,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政策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一、政府支持政策1. 产业政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政府应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参与数字化转型。

可以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对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投资给予税收优惠。

2. 财政支持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投入。

同时还可以设立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提高技术水平。

3. 技术支持政府可以建立数字化转型的技术研发中心,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帮助企业了解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和应用。

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地,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数字化转型。

4. 人才培养政府应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鼓励高校加强数字化技术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数字化转型理念和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持。

二、国外政策借鉴1. 德国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设立数字化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加大数字化投入;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智能化水平。

2. 美国美国政府通过《2025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明确提出推动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制造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鼓励企业加大数字化创新投入,提高数字化水平。

三、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支持、技术支持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

2. 建立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促进数字化技术在制造业的推广和应用。

4. 加强与国外经验的交流合作,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数字化转型政策和经验,促进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国云制造产业研究报告
一、云制造产业发展综述
(一)云制造相关概述
1、云制造发展的背景
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资源分布不均、孤岛化闲置化现象严重,制造资源存量规模没有发挥应有效能。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以生产导向为主的发展模式逐渐演变为以用户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制造业开始由大规模生产模式向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转变。

企业上云是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的集中体现,云制造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等技术运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并进一步向流通、消费等领域拓展的产物。

目前,云制造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

我国经济发展良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为云制造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而产业政策给云制造行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也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在国内,云制造作为能与国外主要制造新模式比肩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制造新模式,已经先后被列入了中国制造2025 战略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务院发布的重磅级规
划与计划。

2、云制造的定义
云制造,是在“制造即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借鉴了云计算思想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

虽然云制造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但其内涵仍在不断发展之中, 目前尚缺乏一种规范、标准的定义。

云制造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新兴物联网技术等交叉融合的产品,融合了现有信息化制造及云计算、物联网、语义Web、高性能计算、智能科学等新兴信息技术。

云制造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作为技术手段,将互联网上的计算、数据、应用等信息资源变成面向广大用户的动态、可伸缩的虚拟的云资源;根据用户需求组织网上资源为用户提供各类按需制造服务,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等技术运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并进一步向流通、消费等领域拓展的产物。

云制造作为一种“分散资源集中使用,集中资源分散服务”的思想,将原来的“多对一”服务模式转换为以“多对多”模式为主,其实质是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为制造业由生产型模式转型为服务型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二)云制造运行体系分析
1、云制造的系统组成
云制造体系包括制造资源/制造能力、制造云、制造全生
命周期应用三大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面向服务的、高效低耗和基于知识的网络化敏捷制造新模式。

云制造的运行本质体现了云制造资源提供者、云制造平台运营者、云制造资源需求者围绕计算系统、软件、设备、知识等的供需关系。

2、参与云制造的主要角色
云资源的提供者:通过对产品市场的需求进行感知,适时接入制造资源,以供平台层调取使用。

云平台的提供商:负责对整个云平台服务的管理、运营等,同时结合服务层的需要,提供适当的作业空间和技术等必须的条件。

云服务的使用者:在云制造平台的支持下,按需使用各项服务,以适应市场需求,并实现多个主体间的协同交互。

3、云制造的应用方向
云制造形成了独特的支持广泛网络资源和环境的制造平台,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低成本的服务,其应用方向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针对大型集团的研发设计能力服务平台:利用网格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整合集团企业内部现有的计算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建立面向复杂产品研发设计能力服务平台,为集团内部各下属企业提供技术能力、软件应用和数据服务。

区域性加工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针对制造资源分散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虚拟化技术、物联网以及
RFID等先进技术;建立面向区域的加工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内加工制造资源的高效共享与优化配置。

制造服务化支持平台:支持制造企业从单一的产品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及系统集成商转变;针对大型设备使用企业提供在线监测、远程诊断等服务,促进制造企业走向产业价值链高端。

面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人才缺乏的现状,提供产品设计、采购和营销业务服务;提供信息化知识、产品、解决方案、应用案例等资源。

物流拉动的现代制造服务平台:利用RFID、网络、物流优化等技术,研究整机制造企业、零部件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多方协作模式和第三方服务模式。

4、云制造的技术体系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云制造作为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正在不断地突破新技术、催生新业态,其智能化、数据化、少人化优势在疫情期间充分凸显。

云制造技术将用户、供应商、资源整合到一个生态圈。

云制造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理念与模式,其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众多关键技术的挑战,除了对于云计算、物联网、语义Web、高性能计算、嵌入式系统等技术的综合集成,基于知识的制造资源云端化、制造云管理引擎、云制造应用协同、云制造可视化与用户界
面等技术均是未来需要攻克的重要技术。

二、云制造产业格局分析
(一)云制造产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在政府和产业的双重驱动下,云制造产业发展迅速,对制造业的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根据Einpresswire发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云制造市场规模为387.2亿美元,其中北美市场占比为40.01%,欧洲市场占比为27.9%,预计到2021年全球云制造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74.5亿美元。

据国家智能制造系统创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云制造产业市场规模达到933.8亿元,同比增长30.4%。

2019年中国云制造产业市场规模达1208.4亿元,同比增速27.9%,伴随着技术的逐渐完善,应用产业的不断拓展,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未来3年将以平均26%的增速持续增加。

未来,随着我国政府和企业业务创新、流程重构、管理变革的不断深化,同时伴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需求的提升和云信任度的不断加强,将带动政府和大型企业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