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1章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1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邓小平等,他们的新闻宣传思想是十分丰富的。
(1)明确地、正式提出党报党性原则的是列宁。
列宁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办党报的准则,明确地把按照党的纲领、策略原则和党章办报规定为党报的党性原则。
列宁同时强调发表意见的自由,提出了党内“行动一致,批评自由”的著名原则。
(2)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表述了党报的党性原则:①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②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3)邓小平强调:“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对党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员当然有权利进行批评,但这种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批评,应该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
”(4)江泽民反复强调党报的党性原则,坚持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一贯的基本主张:“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5)胡锦涛强调:“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6)习近平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①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②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
③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6版目录对比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6版目录对比绪论第一节新闻学第二节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第四节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第一章新闻活动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第三节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第四节新闻活动的渠道第二章新闻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第二节两种新闻定义第三节新闻本源第四节新闻要素第五节新闻类别第三章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新增)第一节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第二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第三节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第四节维护新闻真实性永远在路上(新增)第四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第一节新闻与信息第二节新闻与宣传第三节新闻与舆论第五章新闻事业的产生第一节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第二节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第三节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第四节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第六章互联网与新媒体(变动)第一节互联网与新媒体第二节互联网--一场新的传播革命第三节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第四节争夺传播主导权-新传播革命的新课题第七章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新增)第一节新媒体持续冲击大众传媒第二节新闻生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第三节新闻接收:从受众到用户第四节新闻机构:从单一媒体到融合媒体第五节新闻体制:从单一国企体制到混合体制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第一节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第二节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第三节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第四节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第五节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第六节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第九章新闻媒介的性质第一节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第二节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第三节新闻媒体产品的商品性第四节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第十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第二节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第三节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第四节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第五节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第十一章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新增)第一节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第二节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第三节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第十二章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新增)第一节舆论监督与舆情引导相辅相成第二节舆论引导第三节舆论监督第四节舆论新格局第十三章大众传媒与社会第一节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第二节大众传媒与政治第三节大众传媒与经济第四节大众传媒与文化第五节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第十四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第一节新闻自由的含义第二节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第三节新闻自由属于人民第四节新闻法规第十五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第一节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系第二节国家对媒介的管理第三节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第四节中央厨房的新闻生产模式(新增)第十六章传媒业经营第一节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第二节传媒业经营的基本目标第三节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第四节互联网宣告精准营销的来临第十七章新闻媒介的受众第一节受众是谁第二节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第三节受众的特点第四节受众的细分第五节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第六节受众的权利第七节受众和媒体认知第八节受众地位的新变化第十八章新闻生产和新闻选择第一节决定新闻生产的因素第二节新闻生产的场域第三节新闻选择和新闻选择的标准第四节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第十九章新闻工作者修养第一节新闻专业理念第二节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第三节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第二十章中国的新闻改革(变动)第一节40年四次跨越第二节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第三节学科建设: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一、新闻学的基本概念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关注新闻的产生、传播和影响等方面。
李良荣在《新闻学概论》中提出了新闻学的基本范畴和研究方法,为新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新闻学的发展历程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消息传递到现代的新闻传媒,新闻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李良荣在《新闻学概论》中对新闻学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传统新闻学到现代新闻学,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展示了新闻学的发展脉络。
三、新闻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新闻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它不仅是一种传播信息的手段,更是一个监督权力、传递价值观念、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李良荣在《新闻学概论》中强调了新闻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新闻从业者具备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为社会提供准确、客观、公正的信息。
四、新闻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新闻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是新闻学家必备的工具。
李良荣在《新闻学概论》中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写作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帮助新闻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闻学理论,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五、新闻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李良荣在《新闻学概论》中对新闻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新闻学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如数据新闻、移动新闻等。
同时,他也指出了新闻学在社会变革和媒体融合中面临的挑战,如信息爆炸、虚假新闻等。
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不断发展与创新。
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为新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我们应该认识到新闻学的重要性,注重新闻教育的培养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七版笔记整理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七版笔记整理》序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新闻传播的方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深刻地理解新闻学这门学科,以应对信息的挑战。
本文将围绕着《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七版笔记整理》这一主题,从浅入深地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新闻学的定义在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第七版中,对新闻学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新闻的价值观、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等多个方面。
通过阅读这一主题,我们可以了解到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以及新闻的特点和功能。
二、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新闻学概论中,李良荣着重强调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指出新闻应该具有真实的报道基础和客观的传播观点。
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和获取,假新闻和谣言也时常出现。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新闻传播中保持真实性和客观性,以及如何辨别和抵制假新闻的影响。
三、新闻传播的道德和伦理除了真实性和客观性,新闻传播还涉及到道德和伦理的问题。
在新闻学概论中,李良荣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这一主题对于我们理解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新闻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深入思考。
四、新闻与公共关系新闻与公共关系是新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李良荣的著作中,他对新闻与公共关系的关系和互动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新闻传播对公共意识形态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性。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闻与公共关系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七版笔记整理》这一主题是非常有价值的。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闻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和道德伦理,以及新闻与公共关系的互动影响。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教版)笔记绪论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4.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第一.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第二.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第三.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第四.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第一章新闻活动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1.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结论: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在奴隶社会,社会条件有了很大变化: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
出现了社会分工。
社会关系比原始社会复杂。
人们不但需要了解自然界变动,还必须了解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变动。
这就使奴隶社会的的新闻活动比原始社会频繁得多,规模大得多。
3.在封建社会,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人们联系更加密切,社会对新闻需求量更大。
第一.国家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常有战争和武装起义,需要新闻(情报)传递工作。
第三.农民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第四.地主阶级需要用精神麻醉品奴化农民。
第五.分工明确,城镇出现,城乡、城镇内各行业之间联系频繁,需要有更多的新闻活动。
4.从奴隶到封建社会,新闻活动有两点共同:第一.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第二.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5.从奴隶到封建社会,新闻活动的发展:1活动规模越来越大2内容大大丰富、复杂了3传递手段多样了6.结论: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李良荣版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十一)、考研参考书及真题、考研复习规划
2015 年五阶段考研复习规划
把考研作为一种娱乐,而不是被娱乐。过程完美了,一切水到渠成,结果自然不错。
---------- 育明教育寄语
第一阶段:预热(3 月 1 日至 7 月 1 日) 预热原因: 育明教育老师认为考研复习比较理想的时间长度是 6-9 个月,因此从 3 月开始比较科学。 如果复习的时间太长,容易导致后劲不足。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是无数学子 的血泪教训。
以政治热点、英语作文、数学真题、专业课真题为主。这是个“模拟练习的阶段”。 第五阶段:调整(初试至复试)
调整原因: 经过长时间的复习,经历几乎被耗尽,需要通过这一段时间加以调整。但是,由于现在考
研复试的比重越来越大,平均达到 25%以上。因此,这个阶段还是不能够太过于放松。很多人 没有把握住这个阶段,结果大意失荆州。万望诸君注意。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李良荣版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十一)、考
研参考书及真题、考研复习规划(7.24)
《新闻学概论》笔记 第十四章 新闻选择 一、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新闻选择仅仅 是对事实的选择。采写编评都与新闻的选择密不可分。 新闻敏感就是迅速判断事实价值的本领和善于选择事实的本领。 二、新闻选择的标准 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是新闻选择的思想主要标准 1、新闻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选择的事实一要真实二要新鲜。因此要淘汰:①虚假的“事实”;②陈旧的 事实;③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④空话连篇的“事实”。 2、新闻价值 新闻的“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 阶级性是指新闻单位对事实的选择和阐述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①时新性 ②重要性 ③接近性 ④显著性 ⑤趣味性 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再加其他任意一性,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一个事实具备的这些元素越多,新 闻价值就越高。 3、宣传价值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素质内容包括: ① 一致性(即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② 针对性 ③ 普遍性 ④ 典型性 ⑤ 时宜性 4、新闻法规,即新闻的选择必须将危害国家或者人民的利益的新闻卡下来,不许公开传播。 第十五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一、新闻专业理念 新闻业功能:①新闻业首先是为社会总系统的有效运作提供信息支持 ②新闻业作为现存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倾向于维护既有的社会秩序 ③新闻也还在促进整个社会系统进步和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业理念: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 ①职业理念:涉及新闻业的宗旨和“为什么”、“为谁”从事新闻工作 ②职业态度:新闻工作必须严肃、严谨、认真、踏实 ③职业纪律 ④职业责任:竭尽一切努力,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三、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1) 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的 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的精神。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11.1 知识框架图11.2 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一、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私营台名义上是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受政党、政府的控制;基本上依靠广告收入作为主要的财源。
这决定了它们运作的商业化特点。
(1)以赢利作为最终目标。
(2)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
(3)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这必然使节目有媚俗、低级的倾向。
(4)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六大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全美广播公司(NBC)、福克斯广播公司(FBC)、派拉蒙广播公司(UPN)、时代华纳公司(WB)。
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1)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主要在西欧和日本。
(2)欧洲各国允许甚至鼓励私营电视台的创办,同时继续保留、保护公营台的原因:①在政治上,旨在防止极少数人或少数集团垄断、控制全国舆论。
公私并存的双轨制有助于保护政治上的多元化,保护西方的民主制度。
②在经济上,公私并存,相互竞争,但“分灶吃饭”,从不同渠道获得收益,避免在有限的广告市场上恶性竞争,自相残杀。
③在文化上,旨在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公营台的存在,对保护本民族文化、避免外来文化、低俗的商业文化冲击具有重要作用。
(3)实施双轨制的问题①私营台的商业化操作促使电视台的娱乐化倾向,从而“引狼入室”,使美国的电视片充塞西欧电视台。
②公营台在和私营台竞争中渐处下风。
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1)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
(2)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
电视台的主要领导人是由党和政府任命的;电视台的宣传报道方针必须和党的行动纲领、政府的施政纲领保持一致并经党和政府的批准。
(3)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
——Hiason绪论第一节新闻学新闻学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内容:新闻理论(理论),新闻史(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应用),媒介管理与经营(应用)新闻学的形成: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第二节新闻学与新闻工作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2、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3、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四种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党报理论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
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主要观点:1、报刊独立自主,受政府的干涉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张,报刊是独立自主的,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
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资产阶级的理论先驱们从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出发,认为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外,公众舆论无疑也是约束权力的一种权力。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邓小平等,他们的新闻宣传思想是十分丰富的。
(1)明确地、正式提出党报党性原则的是列宁。
列宁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办党报的准则,明确地把按照党的纲领、策略原则和党章办报规定为党报的党性原则。
列宁同时强调发表意见的自由,提出了党内“行动一致,批评自由”的著名原则。
(2)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表述了党报的党性原则:①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②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3)邓小平强调:“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对党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员当然有权利进行批评,但这种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批评,应该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
”(4)江泽民反复强调党报的党性原则,坚持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一贯的基本主张:“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5)胡锦涛强调:“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6)习近平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①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②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
③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
首页 小组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九点
书籍
电影
音乐
小组
成员
活动
搜索
你好,请登录或注册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
2006-11-12 21:02:53 来自: Kong
※绪 论※
◎ 1新闻学:定义、中心议题、研究内容
2、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客观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做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做的预测。其前提是,议决和结果都必须是事实。
判断:是对某一件事情的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做的结论。这种结论有强烈的主观主义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新闻应尽可能地多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不妨做些分析,但尽可能避免下结论,不要以判断代替事实。
2)农民起义不断,双方都需要了解对方的情况,内部也需要大量新闻传递工作,以便协调一致。
3)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自主权,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自身生活和生产。
4)地主阶级除了用武装来统治,同时通过思想来麻醉农民,新闻成其宣传德威的工具手段。
5)社会分工比过去更加明确,尤其是城镇的出现,为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地域基础。
2)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3)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性大,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4)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第二、大众传播:
1)方式: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书籍、电影(中国只包括前三种)
2)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属无定向传播。
新闻学概论要点总结(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要点总结(李良荣)一、新闻与宣传新闻与宣传相关,人们常说“新闻宣传”,新闻也要达到宣传的效果。
但新闻不等于宣传。
新闻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是,目的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是传播观点和观念,引导人们按照宣传者的思想行事,或者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是“传者扬其理”。
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二、新闻与舆论“新闻舆论”这个词,人们常常用,二者的确紧密相关。
但二者也是有区别的,新闻不等于舆论。
新闻是媒体发布的刚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
新闻传播是有组织的,是自为的。
舆论传播具有无序性,是自发的。
新闻可以反映媒体或者记者的见解,是媒体倾向的反映。
舆论必须具有群众性,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三、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人们常说“新闻传播”。
新闻要让人们知晓,其途径就是传播。
所以,新闻学与传播学很相关。
但新闻学不是传播学,二者侧重点与研究方法不一样。
刚才说了新闻学的概念。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交流的学科,重在对人们的传播活动和受众的接受心理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学理阐释。
新闻学是对新闻历史、新闻构成方式、新闻传播行为的实践总结和学理分析,较为微观。
而传播学是对人类传播活动进行归纳、演绎和验证,大量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机制。
较为宏观。
四、意媒的概念构成有声的信息符号,这是人类最早的意媒。
意媒是人类表意的符号系统,用其了解对方的发现或向对方告知某些事情。
语言意媒是人类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对象及其活动构成意媒的内容,语言表达则是思维形式。
五、传播史上的几次变革第一次革命:手抄媒体的形成;第二次革命:印刷媒体的形成;第三次革命:广播的诞生;第四次革命:电视的诞生;第五次革命:互联网六、新闻的成分和要素新闻的成分是指构成新闻中事实的各个细小的部分,表现为事实的多种要素。
包括事象、事实和事态。
事实:是真是存在的具体事物,多表现为事件的客观存在。
事象:是构成事实的最小元素,使新闻呈现出事象的复合性、运动性和可感性。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3)传递新闻的手段多样化了:符号、信号(原始)——手写文字(奴
隶)——印刷品(封建)
4、新闻活动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第二、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整
个社会各个阶层对新闻需求量增加,促进新闻活动规模和内容的增
第一、客观世界的一系列变动直接关系到原始人的生存。他们必
须随时随地了解外界的变化,并且相互传递情况,以便商量对策,协
调一致,采取行动。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纯粹服务于人类的生存斗
争。
第二、社会新闻活动的产生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客观世
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社会性生产和社会性生活决定了人
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育:强调交易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技
术。
5、学习新闻学理论的意义
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进行正确的改革。
3)知道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个和实践经
验。
种)
2)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属无定向传
播。
3)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4)缺点:反馈慢,互动性差
第三、群体传播:
1)方式:集会、发布会、讲座、报告会、讨论会
2)特点:既属于无定向传播又属定向,长处和不足节余二者之间。
第二章 新 闻
第九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14
第十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15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
——Hiason绪论第一节新闻学新闻学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内容:新闻理论(理论),新闻史(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应用),媒介管理与经营(应用)新闻学的形成: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第二节新闻学与新闻工作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2、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3、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四种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党报理论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
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主要观点:1、报刊独立自主,受政府的干涉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张,报刊是独立自主的,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
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资产阶级的理论先驱们从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出发,认为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外,公众舆论无疑也是约束权力的一种权力。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七版笔记整理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七版笔记整理新闻学概论是研究新闻传播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新闻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以及新闻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
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是新闻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经过多年的修订和更新,已经发展到第七版。
本文将对这本教材进行深入的评估和总结,以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一、概述《新闻学概论》是一本系统介绍新闻学的教材,它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新闻的定义、特征、功能、价值以及新闻业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通过对新闻学的深入研究,读者可以了解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内容概述1. 新闻的定义和特征李良荣在《新闻学概论》中首先对新闻进行了定义和界定。
他指出,新闻是指那些关于突发事件、重要事实、社会问题以及人们关心的话题的报道。
新闻的特征包括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社会性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新闻的本质和意义。
2. 新闻的传播和接受新闻的传播和接受是新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李良荣通过对传播理论和接受理论的介绍,帮助读者了解新闻传播和接受的基本原理和模式。
他强调了传播媒介和受众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以及新闻传播中的价值观、权力和利益的角色。
通过对传播和接受的分析,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新闻传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新闻编辑和报道技巧新闻编辑和报道技巧是新闻从业者必备的基本能力。
李良荣在《新闻学概论》中详细介绍了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包括新闻标题的撰写、新闻写作的结构和语言风格等。
通过学习这些技巧,读者可以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能力,更好地传达新闻的价值和意义。
4. 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者必须遵循的准则。
李良荣在《新闻学概论》中倡导了新闻伦理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标准。
他强调了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并提出了应对伦理困境的方法和原则。
三、个人观点《新闻学概论》作为新闻学的经典教材,对于初学者和专业人士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版)
一、名词解释: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第一章新闻活动※◎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新闻事业(大众传媒)、广义新闻活动◎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村图发展的需要:新闻活动的历史、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发展的背景和原因◎3、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第二、与原始社会新闻相比的相同点:1无论何种阶级都必须要一定的新闻量才能生存下去。
2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3人们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第三、发展:1)规模越离开越大,并且在封建社会有一大批专门从事新闻活动的脱产专职人员。
2)内容大大丰富、复杂。
除了自然变动、部落战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
3)传递新闻的手段多样化了:符号、信号(原始)——手写文字(奴隶)——印刷品(封建)4、新闻活动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一、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第二、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对新闻需求量增加,促进新闻活动规模和内容的增加、扩大,以及新闻传递手段的创新。
第三、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决定了新闻活动的规模、方式和内容。
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又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5、新闻活动的渠道有那些?各自采用方式、特点、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第一、亲身传播:第二、大众传播:第三、群体传播:1、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3、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4、新闻最主要的功能: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1、新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第一、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和新鲜,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的要求:迅速及时。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笔记(DOC)
绪论◎ 1新闻学:定义、中心议题、研究内容◎ 2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工作极其相关涉及内容◎ 3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4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一、名词解释: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二、简答1、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第一、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第二、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第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第二、其主要内涵是: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
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措施是保护新闻自由。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
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4)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第三、本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1章
第十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本章重点:
l 我国新闻工作五项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战斗性原则、党性原则。
l 新闻真实性
1、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2、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我国新闻事业之所以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
具体来说有四方面:
①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报道才会有力量。
③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④只有坚持真实,新闻事业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3、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表现的五个方面:①无中生有;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
失实原因的分析:①非故意性失实,记者没有主观故意,原始材料失实。
②故意性失实,主观失实。
炒新闻: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
合理想象和扩大宣传效果。
l 新闻指导性
1、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对我国新闻事业来说,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辨是非,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四化大业。
新闻指导性不是指挥权,而是道义上和思想上的影响。
2、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为
①鼓舞②示范③论证④启发⑤解释⑥预测⑦警戒
新闻指导性产生的社会效果包括,迅速的在受众中引起反响,立即收到明显效果;潜移默化长期的影响。
3、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
具体做法:
①寓新闻指导性于知识、趣味性之中。
②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
③寓指导性于服务性之中。
具有指导作用的新闻,称为指导性新闻。
指导性新闻的基础在于信息,指导性是要寓于信息传播之中的。
即指导性新闻既要真实、及时传播大众共同关心的事实,又要体现一定的指导思想,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具体说就是:
①指导性新闻要具备新闻的特点,有一定信息量,能引起大众的共同关心;
②新闻中的观点和事实统一,事实能无可辩驳的说明观点,令人信服;
③选择适当的时机发表,取得最大的宣传效益。
4、新闻指导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操作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指导性除了继续发挥鼓舞、示范、论证等作用外,重点要在“解释”上下功夫。
围绕形势新变化,对党和国家每一项政策的出台进行分析阐释,帮助受众弄清发展趋势,权衡利弊得失,保持新闻指导性宏观上的舆论一致和微观上的多元表达。
5、关于新闻指导性的不恰当做法:
①图解政策的做法
②公告式和命令式的做法
③片面化和简单化的做法
表现在:在宣传某一党和政府的政策规定时,只有质的概念而缺乏量与度的把握,说了不少过头话;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简单肯定一切,否定一切;在典型宣传中,往往强调精神而忽视科学态度。
l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的三层含义:
内容上:新闻事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
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形式上:新闻和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喜闻乐见。
我国新闻事业和群众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我国新闻事业既要满足群众需要,又要引导群众,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含义:①各级党委重视党报工作,加强对党报的领导;②办好党报是新闻事业的关键,要自觉主动接受党的领导;③组织广大党员、群众为新闻媒介提供情况、材料和稿件;④倾听群众意见,改进报纸工作。
l 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1、新闻事业的战斗性:为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无所畏惧的斗争,为传播真理不倦的探讨。
具体表现:
①揭露、打击破坏安定团结、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毒害人民的做法;
②大胆揭露职务人员违法行为和不法分子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劣迹;
③及时发觉和批评各个领域中的错误倾向和错误思潮;
④及时反映人民内部各种矛盾,催人猛醒,发人深思,引起社会各方面着手研究、解决。
2、运用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原因:
新闻的舆论监督能够产生强大的威慑力;
新闻的舆论监督能够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新闻的舆论监督有利于加强党和人民的关系,密切干群关系。
新闻的舆论监督是衡量新闻事业党性的一个尺度。
3、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性质和特点
出发点: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重点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