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推荐下载
失语症ppt
![失语症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4f4855f7ec4afe04a1dfa0.png)
17
四、失语症分类
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方法。 现代失语症分类学说:
Broca (一)、解剖和临床相关学说 1、外侧裂周综合症 • 包括Broca失语、Wernicke失语、传导性失语 2、分水岭区综合症 • 包括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经皮质混合 性失语 3、皮层下失语综合症(少见) • 包括基底节性失语、丘脑性失语 4、完全性失语 5、命名性失语 Wernicke 6、失读与失写 7、纯词聋与纯词哑
三、言语症状
10、 发音障碍 说话含糊,吐字不清或法单音有困难。 • 与构音障碍不同,发音错误往往多变,这种错 误大多由于言语失用所致。重症时仅可以发声 ,在中度时可见到随意说话和有意表达的分离 现象,模仿语言发音不如自发语言且发音错误 常不一致。
三、言语症状
(二)听觉理解障碍 是指对口语的理解能力降低或丧失。根据程度 不同而表现出在字词,短句和文章水平。 1、语义理解障碍 失语症最多见 能正确辨认语音,能正确复述 部分或全部不能理解词意。 2、语音辨识障碍 听力正常 对讲话声音不能辨认,不能正确复述,会说, 但听不懂(给人一种似乎听不见的感觉) 纯词聋
三、言语症状
(三)阅读 因大脑病变致阅读能力受损称失读症。阅读包括 朗读和文字的理解,这两种可以出现分离现象。 • 1、 形,音,义失读:患者既不能正确朗读文字 ,也不理解文字的意义,表现为词与图的匹配错误 ,或完全不能用词与图或实物匹对。 • 2、 形,音失读:表现为不能正确朗读的的文字 ,但却理解其意义,可以按字词与图或实物配对。 • 3、 形,义失读:能正确朗读,却不理解文字的 意义。
三、言语症状
8、 持续症 • 在表达中持续重复同样的词或短语,特别是在找不到 恰当的表达反应方式时出现。
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
![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https://img.taocdn.com/s3/m/e93d156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7.png)
如认知行为疗法、高压氧治疗等,也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
02
CATALOGUE
失用症
定义
失用是指个体在无运动或感觉障碍的情况下,由于脑部高级功能的受损,使得与运动行为相关的动 作不能被正确执行。
失用症可以分为运动性失用症和观念性失用症,前者是指个体无法执行动作,而后者是指个体无法正 确地思考或想象动作的执行。
症状表现不同
失语症主要表现为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丧失或受损,而失用症则表现为运动能力的障碍 ,无法正确执行熟练的动作。失认症则表现为感觉功能的丧失或受损,如无法识别或辨认 物体、颜色、形状等。
病变部位不同
失语症通常与大脑左半球的损伤有关,尤其是颞叶和额叶的语言区域。失用症则与大脑右 半球的运动区域有关。而失认症可能是大脑皮层感觉区的损伤所致。
听觉失认
无法正确识别和理解听到的声音或语言,可 能出现听力减退、耳鸣等症状。
嗅觉失认
无法正确识别和认识气味,可能出现嗅觉减 退、丧失等症状。
病因
脑损伤
脑损伤是导致失认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脑卒 中、脑外伤等。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也 可能导致失认症。
其他因素
年龄、遗传、环境因素等也可能影响大脑功能,导致失认症。
症状
运动性失用症的症状包括无法正确地执行复杂的动作序列,如书写、使用餐具等。
观念性失用症的症状包括无法正确地想象或思考动作的执行,如无法想象自己正在 进行某个动作。
失用症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的症状,如动作的模仿困难、动作的计划和组织能力 受损等。
病因
失用症的病因通常是由于脑部损伤或 疾病引起的,如脑卒中、脑外伤、脑 肿瘤等。
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慢性疾病会 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定期检查和控制这 些疾病至关重要。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 PPT课件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33a0045901020206409c12.png)
2、失语症的概念 意识清晰,受损或丧失了后天获得性 的对各种语言符号(口语、文字、手 语等)的表达及认识能力, 即脑损害 导致语言交流能力障碍。
患者无精神障碍或严重智能障碍, 视觉及听觉正常,无发音器官肌 肉瘫痪,共济运动正常,不能听 懂别人或自己的讲话,不能说出 要表达的意思,不理解亦写不出 病前会读、会写的字句等。
好
好
相对好
命名
阅读
不正常(表达性命名障 碍)
不正常
严重障碍(有完成现象)
严重障碍
严重障碍
严重障碍
书写
不正常
不正常
优势侧颞、顶叶分水岭 区
严重障碍
优势侧分水岭区 大病灶
病变部 优势侧Broca区的前、上 位 部
5.命名性失语 临床特征:不能命名的失语。 (1)选择性命名障碍:口语找词 困难、缺实质词,多以描述物品功 能代替说不出的词,表现出赘语和空 话较多。在所给的供选择名称中能选 出正确的名词。 (2)理解及复述正常或近于正常: 与Wernicke失语不同;
(4)复述、命名、阅读及书写的 不同程度障碍; (5)较难理解有语法词及秩序 词的句子:如分不清”猫比狗大和 狗比猫大”; (6)病位:优势半球Broca区 (额下回后部),还可累及 相应皮层下白质及脑室周围 白质甚至顶叶及岛叶。
2、Wern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 临床特征:口语理解障碍十分明显。 (1)口语理解障碍:不能理解别人 和自己讲的话,或仅理解个别词; (2)答非所问: (3)错语:患者不断地说,但因错 语较多,不易被人理解;
3、构音障碍 (1)构音障碍:因发音器官神经肌肉 病变引起发音器官肌无力及运动不协 调导致发声困难、发音不清、声音 、音调及语速异常等。但能正常理 解言语,保留文字理解(阅读)和 表达(书写)能力,通过文字能进 行交流。
神经病学题库(第一章)
![神经病学题库(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461893f2f61fb7360b4c65e2.png)
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一、选择题【A型题】Ⅰ.意识障碍1.影响意识的最重要的结构是:A.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B.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系统C.大脑半球D.小脑E.基底节2.某患者能唤醒,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勉强配合检查,停止刺激即又入睡,这种意识状态是:A.嗜睡B.昏睡C.昏迷D.谵妄E.意识模糊3.患者处于较深睡眠状态,较重的疼痛或言语刺激能唤醒,醒后模糊做答,旋即熟睡。
此时为:A.嗜睡B.昏睡C.浅昏迷D.中昏迷E.深昏迷Ⅱ.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5.患者为右利手,意识清,能理解他人讲话内容,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图,病变在:A.左侧额上回后部B.左侧额中回后部C.左侧额下回后部D.左侧角回E.左侧顶上小叶Ⅴ.眼球运动障碍9.霍纳(Horner)综合征由下列哪种病因引起A.眼交感神经麻痹B.眼交感神经兴奋C.眼副交感神经麻痹D.眼副交感神经兴奋E.动眼神经麻痹10.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光反射消失,对侧间接光反射正常,病损位于:A.对侧视神经B.同侧视神经C.对侧动眼神经D.同侧动眼神经E.同侧视神经及动眼神经14.62岁女性,因口角歪斜两日来诊。
查体双眼闭合有力,示齿口角左偏,该体征是:A.中枢性面瘫B.周围性面瘫C.三叉神经运动支损害D.舌咽神经损害E.迷走神经损害15.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瘫区别是:A.前者额纹消失B.后者病变在皮质脑干束C.前者多有舌前2/3味觉改变D.后者眼睑闭合无力E.前者口角下垂16.周围性面瘫定位诊断正确的是:A.镫骨肌支以下面神经损害有听觉过敏B.膝状神经节及其附近面神经损害可出现Hunt综合征C.舌前2/3味觉障碍提示面神经管外鼓索神经病变D.一侧面下部肌肉瘫痪提示病变在皮质脑干束E.可以反复发作Ⅹ.躯体感觉障碍23.下列感觉障碍部位的哪项判断不正确:A.周围神经末梢性损害可出现四肢远端对称性手套袜子型深、浅感觉障碍B.脊髓半侧损害可出现病变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C.延髓背外侧病损可出现同侧面部与对侧躯体交叉性感觉障碍D.丘脑病损可引起同侧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深感觉障碍重于浅感觉E.皮质性感觉障碍主要表现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等复合感觉障碍24.脊髓病导致音叉振动觉及位置觉缺失的病变部位在:A.前庭脊髓束B.红核脊髓束C.脊髓小脑束D.脊髓丘脑束E.薄束与楔束25.C5~T2脊髓前连合受损可出现:A.双上肢深、浅感觉均减退或缺失B.双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触觉及深感觉保留C.双上肢及上胸部深、浅感觉均减退或缺失D.双上肢及上胸部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触觉及深感觉保留E.双上肢痛温觉及触觉障碍,深感觉保留26.脊髓横贯性损害引起感觉障碍的特点是:A.形状不规则的条块状感觉障碍B.受损节段平面以下双侧深、浅感觉缺失C.受损节段平面以下双侧痛温觉缺失伴自发性疼痛D.受损节段平面以下双侧感觉异常和感觉过敏E.受损节段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触觉及深感觉保留27.一侧面部及对侧躯体痛温觉缺失的病损部位在:A.中脑背盖部B.桥脑背盖部C.桥脑基底部D.延髓背外侧部E.延髓基底部28.病变对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伴自发性疼痛及感觉过敏,病变部位在:A.顶叶感觉皮质B.内囊或基底节区C.丘脑D.中脑E.桥脑29.内囊受损感觉障碍的特点是:A.对侧单肢感觉减退或缺失B.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C.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伴自发性疼痛D.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伴感觉过度E.交叉性感觉减退或缺失30.脊髓半侧损害感觉障碍表现为:A.受损平面以下同侧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B.受损节段呈节段性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C.受损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D.受损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对侧触觉障碍E.受损平面以下深、浅感觉障碍31.患者右下肢无力3个月,左下半身麻本,检查左乳头水平以下痛温觉减退,右膝腱反射亢进,右Babinski(+),右髂前上棘以下音叉振动觉减退,右足趾位置觉减退,病变为:B.右侧T4水平半侧损害C.左侧T4水平半侧损害D.右侧T4水平后索损害E.左侧T4水平后索损害32.患者左上肢深、浅感觉减退,实体觉、皮肤定位觉及两点辨别觉明显障碍,伴左上肢发作性感觉异常,病损部位在:A.左侧颈髓后根B.左侧颈膨大后角C.右侧丘脑D.右侧顶叶皮质下白质E.右侧顶叶皮质35.30岁男性,双上肢针刺不知疼痛,热水烫无知觉。
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推荐下载
![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0fcb08abe2bd960590c677a8.png)
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人的大脑发生器质性病变时,临床上除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外,还可出现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如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等。
这些症状可单独出现,但多相伴出现,如Broca失语可伴面、口失用,而临床医师常易忽视,需注意辨认。
一、失语症失语症(aphasia)是由于脑损害所致的语言(language)交流能力障碍,即后天获得性的对各种语言符号(口语、文字、手语等)的表达及认识能力的受损或丧失。
患者在意识清晰、无精神障碍及严重智能障碍的前提下,无视觉及听觉缺损,亦无口、咽、喉等发音器官肌肉瘫痪及共济运动障碍,却听不懂别人及自己的讲话,说不出要表达的意思,不理解亦写不出病前会读、会写的字句等。
失语症与构音障碍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是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病变造成发音器官肌无力及运动不协调所致。
构音障碍(dysarthria)是一种纯言语(speech)障碍,即口语的语音障碍,患者具有语言交流所必备的语言形成及接受的能力,仅在言语形成阶段不能形成清晰的言语,表现为发声困难、发音不清及声音、音调、语速的异常。
患者对言语的理解正常,并保留文字理解(阅读)和表达(书写)能力,可通过文字进行交流。
可见于肌肉疾病(如肌营养不良症、重症肌无力等),以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所致的球麻痹和面、舌瘫,小脑病变及运动障碍性疾病(如Parkinson病)。
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一)分类我国学者参照以Benson(1979)为代表的近代失语症分类法,即主要依据失语症的临床特点及病灶部位进行分类,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汉语失语症分类法。
1.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病灶都在外侧裂周区,共同特点是均有复述障碍。
(1)Broca失语(Brocaaphasia,BA)(2)Wemicke失语(Wemickeaphasia,WA)(3)传导性失语(conductionaphasia,CA)2.经皮质性失语(transcorticalaphasia)又称分水岭区失语综合征(borderzoneaphasicsyndrome)。
损伤性失语、失用、失读、失认或失写残疾程度
![损伤性失语、失用、失读、失认或失写残疾程度](https://img.taocdn.com/s3/m/6ab51a6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4.png)
损伤性失语、失用、失读、失认或失写残疾程度在临床上所出现的失语、失用症、失写症、失读症及失认症,其发生原因多是颅脑外伤或颅内疾病所造成的。
这五种功能障碍不一定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出现,也不可能在一次外伤中同时出现这五种功能障碍。
即使出现了这五种功能障碍或某一种功能障碍时,其表现的损害程度也不一样,有轻有重,在司法鉴定中一定要在损伤与疾病之间进行鉴别。
一、临床表现类型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和人体损伤残疾程度分级标准中还有类似这方面的几个条款,在这里一并作以论述。
例如:1. 完全性失语,伴有神经系统客观检查阳性所见(阳性体征)。
2. 不完全性失语并有失用、失写、失读、失认之一者,同时有神经系统客观检查阳性所见。
3. 不完全性失语,伴有神经系统客观检查阳性所见。
4. 不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之一者,伴有神经系统客观检查阳性所见。
5. 发音及言语困难。
6. 发音及言语不畅。
以上的这些条款并没有列举很全面,有的损伤后遗症还相当多见没有列出来,列出来的也是比较笼统,分级也不太细,下面再列举一些其他门类的伤残鉴定条款,可以作以参考:1. 脑外伤后完全性运动性失语。
2. 脑外伤后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
3. 脑外伤后完全性感觉性失语。
4. 脑外伤后不完全性感觉性失语。
1. 脑外伤后完全性混合性失语。
2. 脑外伤后不完全性混合性失语。
3. 外伤性重度失读症。
4. 外伤性重度失写症。
5. 外伤性中度失读症。
6. 外伤性中度失写症。
7. 外伤性轻度失读症。
8. 外伤性轻度失写症。
9. 外伤性重度失认症。
10. 外伤性中度失认症。
11. 外伤性轻度失认症。
对于以上的这些情况,医疗损害纠纷中都可能会出现,为了对损伤后这些表现有所了解,下面作些比较简单的介绍,供参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用语言的过程就叫言语,言语交际过程中存在口述和耳听、书写和眼观几个方面,其中口述和书写是言语的表达过程,耳听和眼观是感受过程。
人类大脑皮层具有特定的言语中枢区域和与其之间联系的周围性感受系统和运动系统。
失语症介绍
![失语症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02d38ca01f69e31433294e3.png)
一、基本概念言语:指应用代码(语言)进行口语交际的媒介,通过这一媒介人们能够表达思想和感情。
语言:指用来进来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的任何可接受的,有结构的符号系统。
由语言、词法、句法、语义成分构成。
言语语言交流障碍定义:指通过口语或书面语言或手势语言而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意见的需要,在这种交流能力方面出现缺陷(包括听、写等方面)称为言语语言交流障碍。
病因:常见于脑卒中、脑肿瘤、脑瘫、重症肌无力、小脑损伤、帕金氏病、多发性硬化等。
分类:分为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大脑两半球的功能1、左半球的机能特点:①主要言语功能,其中包括听、说、读、写和理解等活动;②有言语感知、言语运动和词语材料等方面的功能,左半球损伤后病人可有失语、失读、失写、失用、失认、命名困难;③具有空间知觉能力,但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及右半球;④具有控制情绪功能,表现情绪障碍,甚至精神失常;⑤具有控制右侧躯体运动功能;⑥具有控制左、右躯体协调运动技能;⑦接受来自右视野、右耳和右侧躯体感受器传入信心。
2、右大脑半球的特点①空间定向和知觉②深度知觉③组织和勾画一物体各部分的空间关系④识别面孔能力⑤加工乐声包括音韵和节奏⑥根据色彩辨别颜色⑦时间知觉基本能力⑧右半球能理解某些言语⑨控制左侧躯体运动技能⑩接受来自左视野、左耳和左侧躯体感受器的传入信息。
语言训练按摩穴位:百会:取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主治:脑病、头痛、眩晕太阳:取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主治:聂侧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眼病颊车:取穴正坐或仰卧,在下颌角前上约一横指、当咬紧牙齿时,有肌肉凸起处取穴主治:面瘫、咬肌痉挛、腮腺炎地仓:取穴侧头或侧卧,在口角旁约一横指处。
主治:面瘫、流涎、三叉神经痛承浆:取穴在下颌正中线,颌唇沟中央的凹陷处取穴。
主治:面瘫廉泉:仰靠或仰卧,当喉结(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取穴主治:舌肌麻痹、言语不清、哑软腭太高练习法:1、用力叹气;2、反复发“a”音;3、反复发爆破音和元音la、da、ma、mi。
第二节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
![第二节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https://img.taocdn.com/s3/m/e2c6645a770bf78a64295486.png)
第一节 意识障碍
[脑死亡] 主要表现: 1.深昏迷 2.自主呼吸停止 3.深浅反射消失 4.EEG呈静息电位 5.除外药物中毒、低温、内分泌代谢疾病等
实用文档
第二节 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
一、失 语 症 失语与构音障碍有着本质区别
实用文档
一、失 语 症 (aphasia)
vigil) (1)去皮层综合征(decorticated /apallic
syndrome):能无意识的睁闭眼,光反射及 角膜反射存在,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呈去皮质 强直状态,可有病理征。
实用文档
3.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2)无动性缄默征(akinetic mutism):对外界 刺激无反应,四肢不能活动,可有无目的睁闭眼 或眼球运动,睡眠周期可保留,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无锥体束征。
枢病变所至视力障碍称皮质盲(cortical blindness), 不伴瞳孔散大,光反射存在。 2)进行性: ①中毒或营养缺乏性视神经病 ②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③慢性视乳头水肿 视乳头水肿应与其它眼底疾病鉴别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视觉障碍
[视野缺损]
1.双眼颞侧偏盲:视交叉中部受损 2.对侧同向性偏盲:病变位于视交叉、外侧膝
3。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及其在临床各科中的地
位;了解脑死亡的诊断要点。
实用文档
第一节 意识障碍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意识的内容:定向力、感知力、注意力、思维、 情感和行为等。
影响意识的结构: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和中 枢整合机构
[临床分类] 1、意识水平下降的意识障碍 (1)嗜睡(somnolent) (2)昏睡状态(sopor) (3)昏迷(coma):意识丧失,对言语刺激无应
失认症和失用症讲义
![失认症和失用症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3ca056f240c844768eaee69.png)
失认症南京医科大学江钟立失认(agnosis)•失认就是认识障碍,是记述一种通过感觉系统却不能知觉物体现象的术语•失认症是指患者的五官等身体感觉功能正常,但对外部事物或事件的大脑感知能力丧失,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及对身体部位的感知能力的丧失。
•视觉失认者能感受到全部视觉刺激,如相似的面孔或某人的某一部分,但不能确切的认识他们。
•有人把失认的定义限定为没有能力去辨认、识别物体。
•失认者可以临摹绘画,读出和确认某个面孔,然而确不认识,说明视觉信息输入完好,而这种信息的记忆、综合、分析有了障碍失认症的病变部位•非优势半球顶叶下部邻近缘上回的病变可致失认,故失认症以右半球病变为多•失认症的诊断必须排除感觉障碍、语言障碍和智力下降临床分类•视觉失认(物体失认、面容失认、空间失认、颜色失认等)•听觉失认(声音失认、失音乐)•触觉失认•体像失认(疾病感缺失、偏侧躯体失认、偏侧疼痛失认、异处感觉、动觉性幻觉等)1、物体失认•统觉型或知觉型失认:知觉和形态统一障碍•联想型失认:知觉表象和其意义联系障碍(双向性障碍)•同时失认:对物体的各个部分能分别认知,但对物体的整体认知障碍2、色彩失认•大脑性色觉异常:色觉系统无障碍,非先天性色盲,色相辨别差,多数伴视野缺损分离性色名障碍:色觉正常,颜色分类可,颜•色命名障碍(言语功能和色彩知觉联系障碍)•失语性色名健忘:因失语所致的颜色命名障碍•色彩失认:类似分离性色名障碍,颜色涂写障碍3、相貌失认•特点:颜面表情特征失认,但声音、服饰、发型能辨别•相貌失认的三个阶段:1)相貌识别障碍,无法选出同一人物的照片2)相貌识别可,不同角度同一人物的照片不能确认3)相貌识别能力可,记忆相貌特征的能力丧失4、视空间失认•视空间定向障碍(visual disorientation)•立体视障碍(loss of stereoscopic vision)•线段倾斜知觉障碍(difficulty of线段倾斜知觉障碍(difficulty of perception of line orientation)•半侧空间失认•道路地图失认•Balint综合症半侧空间失认•削去现象(extinction):单侧视野刺激时认知存在;双侧视野同时刺激时一侧感知,另一侧失认或朦胧•半侧空间无视(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无感觉和运动障碍,对大脑病灶对侧的刺激无反应地理位置定向障碍•寻道障碍(defective route finding)地图记忆障碍(topographical amnesia)•地图记忆障碍(topographical amnesia)5、Balint综合征•精神注视性麻痹(psychic paralysis of gaze):对应视觉刺激,能随意移动视线,但视线固定困难(注视障碍)•视觉性运动失调•视觉性注意障碍(visual inattention):只能关注一个物体,而无法同时注意相关事物的状态听觉失认•纯粹语聋(pure word deafness)•环境音失认(auditory sound agnosia)•听觉失语(auditory aphasia)听觉失语(auditory aphasia)•感觉性失音乐(sensory amusia)身体意识异常•半侧身体意识异常1)半身无视(neglect of one half of the body)2)偏瘫无视(anosognosia for hemiplegia):偏瘫无关心、偏瘫无认知、偏瘫否认•非半侧身体意识异常1)手指失认2)左右侧失认3)Gerstmann综合症:手指失认、左右侧失认、失算、失写4)自己身体部位失认5)幻肢失认的评估量表失认症的评估记录表物体失认用日常用品或绘图卡片让患者说出名称和使用方法视找一些熟人,知名人士和各种分类评估方法月日觉失认相貌失认颜色失认形状失认表情的照片让患者辨认让患者将颜色卡片分类并说出颜色名称取圆形、三角形、菱形、正方形等图形卡片,让患者分辨。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2db39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2.png)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一、认知功能下降认知功能下降是该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
患者可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判断能力下降等症状。
在较为严重的病例中,患者可能无法完成日常任务,甚至出现痴呆症状。
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由于认知功能和身体机能的下降,患者可能难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例如,他们可能无法正确地烹饪、洗衣、购物等。
此外,他们也可能难以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三、精神行为异常该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如抑郁、焦虑、暴躁、情绪不稳定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四、社交能力下降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越来越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他们可能表现出社交障碍,如无法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无法参与社会活动等。
五、自我照顾能力下降由于身体机能和认知功能的下降,患者可能难以自我照顾。
例如,他们可能无法正确地穿衣、洗澡、进食等。
这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六、运动能力下降该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运动能力下降的症状,如肌肉萎缩、行动不便、失禁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
七、记忆障碍记忆障碍是该疾病的另一个主要表现。
患者可能表现出短期或长期记忆丧失的症状,无法回忆起刚刚发生的事情或过去的重要事件。
八、失语症失语症是指患者失去了语言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
在较为严重的病例中,患者可能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甚至无法理解他人的语言。
九、失用症失用症是指患者失去了正确使用物品的能力。
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无法正确地使用餐具进食或无法正确地写字等。
十、失认症失认症是指患者失去了识别周围物体的能力。
例如,他们可能无法识别自己的家人或朋友,甚至无法识别自己熟悉的食物或物品。
十一、行为改变该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行为改变的症状,如冲动、攻击性、强迫行为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对患者自己和周围的人造成危险。
十二、情绪改变该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情绪改变的症状,如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
第八章失认症和失用症
![第八章失认症和失用症](https://img.taocdn.com/s3/m/01b3016931b765ce050814b7.png)
(2)训练 原则让病人注意其忽略的一侧 •把病人急需的物品放在忽略侧
•用鲜艳的色彩提醒
•居中线驱动轮椅
2. 疾病失认 3. Gerstmann综合征
包括左右失定向 手指失认 失写
4. 视觉失认
失算
对所见 的物体 颜色 图画不能辨别其名 称和作用,但一经触摸或听到声音闻到气 味常能说出.
二.失用症
(一)概念 在运动 感觉 反射均无异常 的情况下 病人不能完成以前所能完成的有目的的 动作 (二)常见类型 1.结构性失用 表现:不能描绘和拼搭简单的图形 评价:画空心十字 用火柴拼图 几何图形 的临摹
2. 穿衣失用 • 表现:对衣服各部分辨认不清 • 评价: 给洋娃娃穿衣 • 治疗:衣服的各部位做标记 3. 意念运动性失用 意念中枢和运动中枢的联系受损 • 表现: 有意识动作不能,模仿动作也 不能完成但无意识的运动却能完成, • 评价: 模仿动作 执行口令 • 治疗: 触发其无意识的自发动作
一)概念 由于大脑半球中某些部位的损害,致使病人 对来自感觉通路中的一些信息丧失正确的分析 和鉴别的一种症状
(二)常见类型
1. 半侧空间失认(单侧忽略) 左侧忽略多见 (1)表现: 忽略大脑损伤部位对侧空间内的物体和身体 (2)评定方法: 平分直线法 (偏向右侧) 画人试验 绘画试验 删字试验 画钟面试验 阅读试验 书写试验
4.意念性失用症
意念中枢受损 • 表现: 动作混乱,可完成分解动作,但不能 把各部分动作合乎逻辑的组合在一起.模 仿动作一般无困难。 • 评价:活动逻辑试验 • 治疗:不断提示下一步动作
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
![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https://img.taocdn.com/s3/m/f9ad1836f12d2af90242e689.png)
பைடு நூலகம்.定位诊断
(5)脊髓 1)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 –Sequard
syndrome):病变同侧受损平面以下痉挛 性瘫痪及深感觉障碍,病变对侧受损平面 以下痛温觉障碍。 2)脊髓横贯性损害:受损平面以下感觉、 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定位诊断
(5)脊髓 3)不同受损平面表现不同: ①颈膨大以上受损表现为四肢痉挛性瘫
痪 ②颈膨大受损表现为双上肢弛缓性瘫痪,
双下肢痉挛性瘫痪。 ③胸髓病变表现为双下肢痉挛性截瘫 ④腰膨大病变表现为双下肢弛缓性瘫痪
痉挛性瘫痪和弛缓性瘫痪的鉴别诊断
临床特点
痉挛性瘫痪
迟缓性瘫痪
瘫痪的分布 范围较广,偏瘫、单瘫和截瘫
范围局限,以肌群为主
肌张力
增高、呈痉挛性瘫痪
减低、呈弛张性瘫痪
第八节 不自主运动
(involuntary movements)
[解剖与生理]
纹状体
尾状核 新纹状体
豆状核 壳核 苍白球
旧纹状体
病变时肌张力降低 运动过多
病变时肌张力增高 运动减少
第八节 不自主运动
[临床症状]
1.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静止时出 现,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 失。见于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另一体征是 强直性肌张力增高。
2.定位诊断
(2)神经丛:引起一个肢体多数周围神经运动、 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3)前根:瘫痪呈节段型分布,伴后根损害常有 根痛和节段型感觉障碍。
(4)脊髓前角细胞:瘫痪呈节段型分布,无感觉 障碍。可出现肌束震颤(fasciculation)或肌 纤维震颤(fibrill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人的大脑发生器质性病变时,临床上除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外,还可出现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如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等。
这些症状可单独出现,但多相伴出现,如Broca失语可伴面、口失用,而临床医师常易忽视,需注意辨认。
一、失语症失语症(aphasia)是由于脑损害所致的语言(language)交流能力障碍,即后天获得性的对各种语言符号(口语、文字、手语等)的表达及认识能力的受损或丧失。
患者在意识清晰、无精神障碍及严重智能障碍的前提下,无视觉及听觉缺损,亦无口、咽、喉等发音器官肌肉瘫痪及共济运动障碍,却听不懂别人及自己的讲话,说不出要表达的意思,不理解亦写不出病前会读、会写的字句等。
失语症与构音障碍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是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病变造成发音器官肌无力及运动不协调所致。
构音障碍(dysarthria)是一种纯言语(speech)障碍,即口语的语音障碍,患者具有语言交流所必备的语言形成及接受的能力,仅在言语形成阶段不能形成清晰的言语,表现为发声困难、发音不清及声音、音调、语速的异常。
患者对言语的理解正常,并保留文字理解(阅读)和表达(书写)能力,可通过文字进行交流。
可见于肌肉疾病(如肌营养不良症、重症肌无力等),以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所致的球麻痹和面、舌瘫,小脑病变及运动障碍性疾病(如Parkinson病)。
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一)分类我国学者参照以Benson(1979)为代表的近代失语症分类法,即主要依据失语症的临床特点及病灶部位进行分类,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汉语失语症分类法。
1.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病灶都在外侧裂周区,共同特点是均有复述障碍。
(1)Broca失语(Brocaaphasia,BA)(2)Wemicke失语(Wemickeaphasia,WA)(3)传导性失语(conductionaphasia,CA)2.经皮质性失语(transcorticalaphasia)又称分水岭区失语综合征(borderzoneaphasicsyndrome)。
病灶位于分水岭区,共同特点是复述相对保留。
(1)经皮质运动性失语(transcortialmotoraphasia,TCMA)(2)经皮质感觉性失语(transcortialsensoryaphasia,TCSA)(3)经皮质混合性失语(mixedtranscortialaphasia,MTA)3.完全性失语(globalaphasia,GA)4.命名性失语(anomicaphasia,AA)5.皮层下失语综合征(subcorticalaphasiasyndrome)(1)丘脑性失语(thalamicaphasia,TA)(2)底节性失语(basalganglionaphasia,BGA)(二)临床特点语言交流的基本形式是听、说(口语理解及表达)、读、写(文字理解及表达),口语表达又包括自发谈话、复述和命名。
大脑病变导致的失语症可表现为自发谈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等六个基本方面的障碍。
由于病因及病变部位不同,所出现的失语症类型则不同,常以一种语言障碍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其他语言功能受损,亦可表现为全部语言功能均受损,还可伴有失用、失认或肢瘫等。
1.Broca失语以往称运动性失语。
临床特点以口语表达障碍最为突出,呈典型非流利型口语,即语量少,每分钟讲话字数常少于50个,表现讲话费力,发音、语调障碍,找词困难,由于语量少,仅限于实质词且缺乏语法结构而呈特征性的电报式语言;口语理解相对好,对有语法词及秩序词的句子理解困难,如分不清“狗比马大和马比狗大”有何差异;复述、命名、阅读及书写均不同程度受损。
病变除累及优势半球Broca区(额下回后部)外,还有相应皮层下白质及脑室周围白质甚至顶叶及岛叶的损害。
2.Wemicke失语口语理解严重障碍为其突出特点,故以往称为感觉性失语。
患者对别人和自己讲的话均不理解;或仅理解个别词或短语;口语表达有适当的语法结构但缺乏实质词,表现为语量多,讲话不费力,发音清晰,语调正常,短语长短正常,即所谓流利型口语;患者滔滔不绝地说,但因较多的错语(多为语义错语如将“帽子”说成是“袜子”)或不易被人理解的新语且缺乏实质词而表现为空话连篇,难以理解,答非所问;患者同时表现出与理解障碍大体一致的复述及听写障碍;存在不同程度的命名、朗读及文字理解障碍。
病变位于优势半球Wemicke区(颞上回后部)。
3.传导性失语复述不成比例受损为其最大特点。
患者口语清晰,能自发讲出语义完整、语法结构正常的句子,且理解正常,但患者不能复述出在自发谈话时较易说出的词或句子或以错语复述,多为语音错语(如将“铅笔”说成“先北”),自发谈话常因找词困难并有较多的语音错语出现犹豫、中断。
命名及朗读中出现明显的语音错语,伴不同程度的书写障碍。
病变部位于优势半球缘上回皮质或深部白质内的弓状纤维。
4.经皮质性失语其特点是复述较其他语言功能好,甚至是不成比例地好。
因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可分为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经皮质混合性失语,临床特点如表1-1-7-1所示。
表1-1-7-1经皮质运动性失语(TCMA)、经皮质感觉性失语(TCSA),经皮质混合性失语(MTA)的鉴别要点 TCMATCSAMTA口语表达口语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病变部位多为非流利型,语言启动及扩展明显障碍相对好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好不正常(表达性命名障碍)不正常不正常优势侧Broca区的前上部流利型,有错语及模仿型言语严重障碍好严重障碍(有完成现象)严重障碍不正常优势侧颞,顶叶分水岭区非流利型,可有模仿型言语严重障碍相对好严重障碍严重障碍严重障碍优势侧分水岭区大病灶5.命名性失语是以命名不能为主要特征的失语,呈选择性命名障碍,在所给的供选择名称中能选出正确的名词。
在口语表达中表现找词困难、缺实质词,多以描述物品功能代替说不出的词,表现出赘语和空话较多。
与Wernicke失语不同的是患者语言理解及复述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正常或接近正常,病灶多在优势半球额颞中回后部或额枕交界区。
6.完全性失语又称混合性失语,其特点为所有语言功能均有明显障碍。
口语表达障碍明显,起初甚至表现为哑,多表现为刻板性语言(只能发出无意义的吗、吧、哎等声音);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均严重障碍,且预后差。
患者可逐渐学会通过非语言形式,如结合语境、表情、手势、姿势、语调变化等进行交流。
多见于优势侧大脑半球较大范围的病变,如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大片病灶。
7.皮质下失语传统观念认为,失语只能是由大脑皮质语言区损害引起。
CT问世后证实,局限于优势侧皮质下结构(如丘脑及基底节)的病变也可产生失语,目前对皮质下失语尚存争议,有人认为皮质下结构参与了语言的实质性过程,也有人认为皮质下结构病变影响了皮质语言中枢的血供及代谢,从而产生失语。
皮质下病变产生的失语较皮质病变少见,症状常不典型,但仔细观察仍可发现其特点,如丘脑性失语表现为音量小、语调低、表情淡漠、不主动讲话,且有找词困难,可伴错语;基底节性失语则可表现为自发性言语受限,且音量小、语调低。
二、失用症失用症(apraxia)是指脑部疾患时患者并无任何运动麻痹、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和感觉障碍,也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等原因,在企图做出有目的或细巧的动作时不能准确执行其所了解的随意性动作。
有时也意味着患者不能在全身动作的配合下,正确地使用一部分肢体功能去完成那些本来已经形成习惯的动作,如不能按要求做伸舌、吞咽、洗脸、刷牙、划火柴和开锁等简单动作,但病人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却能自发地做这些动作。
要完成一个复杂的随意运动,不仅需要上、下运动神经元和锥体外系及小脑系统的整合,还需有运动的意念(观念),这属于高级神经活动范畴,是联络区皮质的功能。
一般认为,左侧缘上回是运用功能的皮质代表区,由该处发出的纤维至同侧中央前回,再经胼胝体而到达右侧中央前回。
因此左侧顶叶缘上回病变可产生双侧失用症,从左侧缘上回至同侧中央前回间的病变可引起右侧肢体失用,胼胝体前部或右侧皮质下白质受损时引起左侧肢体失用。
临床上主要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观念运动性失用症(ideomotorapraxia)为最常见的一种失用症,患者日常生活多不受影响,在自然状态下可自动地、反射地做有关活动,患者知道如何做,而且也可以说出如何做,但不能按照指令完成复杂的随意动作或模仿动作,如不能按指令做伸舌、刷牙动作,进食时却可无意地将留在唇边的米粒自动伸舌舔摄。
病变部位多在左侧缘上回,运动区及运动前区病变也可引起,可能是动作观念的形成区(缘上回)和执行动作的中枢间的纤维通路中断所致。
2.观念性失用症(ideationalapraxia)患者对复杂精巧动作失去应有的正确概念,只能做复杂系列行为中的单一行为或一些分解动作,不能把各个分解动作按次序、合乎逻辑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套完整的动作,使整个动作分裂和破坏,弄错动作的前后程序,把应该最后做的动作首先执行,仿佛漫不经心或注意力不集中,病人的日常活动显得不正常。
该类患者模仿动作一般无障碍,也可与其他失用症同时发生。
其本质是综合感觉缺失,多见于左侧顶叶后部、缘上回病损,一般都是双侧病变所致;病因多为脑部弥漫性病变,如中毒、动脉硬化性脑病、帕金森综合征,也可见于神经官能症。
3.结构性失用症(constructionalapraxia)是一种主要涉及空间关系的结构性运用障碍,如排列、建筑和绘画。
患者对各个构成部分有认识,而且对相互位置关系也理解,但构成完整体的空间分析和综合能力障碍,还可能与视觉性失认症有关。
多由于非优势半球枕叶与角回间连合纤维中断所致。
4.肢体运动性失用症(melokineticapraxia)仅限于肢体,通常为上肢远端,一般简单动作并无困难,表现为动作笨拙,失去执行精巧、熟练动作的能力,患者被动执行口令、模仿及主动自发动作均受影响,如患者不能书写、扣衣和弹琴等,亦不能做撩燃火柴等精细动作。
大部分患者为双侧或对侧运动区(4区及6区)及该区发出的神经纤维或胼胝体前部病变所致。
5.面-口失用症(facial-oralapraxia)病人不能按指令或模仿检查者完成面部动作,如眨眼、舔唇、伸舌、吹灭火柴等;但不经意时能自发地完成上述动作,但其使用实物的运用功能较好。
如病变局限于左运动皮层的面部区域,则失用仅限于面部肌肉,并可伴言语失用或Broca失语;病变位于左缘上回底面或左联合运动皮层区,可伴有肢体失用。
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6.穿衣失用症(dressingapraxia)病人不能正确地穿脱衣裤,多由右侧顶叶病变产生,与视觉性空间定向障碍有关,可合并结构性失用、偏侧忽视或失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