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第七章
未建模动态——精选推荐
未建模动态[1]陈新海,李⾔俊,周军. ⾃适应控制及应⽤.西北⼯业⼤学出版社,1998.1.(P154)第七章对象具有未建模动态时的混合⾃适应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所研究的受控对象变得越来越复杂。
例如,⼤型航空航天器的数学模型⽤状态⽅程表⽰时,其状态变量可达数百个甚⾄上千个,当考虑系统结构的弹性时,其维数⼜有可能成倍地增加。
对于这样复杂的系统,建模时不可能不进⾏简化,势必有些环节未被建模。
当系统中存在⾼频寄⽣时,这些未建模环节的动态特性可能对系统产⽣很⼤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未建模动态(unmodeled dynamics)问题。
近些年来,不少学者都在致⼒于分析在有界⼲扰和未建模动态影响下的⾃适应控制算法的鲁棒特性。
事实证明,对于这种未建模动态,即使是很⼩的有界⼲扰,都可以使原有的⼤多数⾃适应算法变得不稳定。
对于这种不稳定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消除不稳定性和改善鲁棒特性,原有的⼤多数⾃适应控制器都需要进⾏修正或重新设计。
在上⼀章中,我们研究的主要是理想系统,即系统中不含任何⼲扰或未建模动态。
当系统中含有⼲扰或未建模动态时,根据理想系统所导出的那些⾃适应算法并不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本章中,我们将研究适合于对象具有未建模动态情况的混合⾃适应算法,并且对系统的鲁棒稳定性进⾏分析。
⾄于有界⼲扰下的混合⾃适应控制问题,⼀般情况下都可作为对象具有未建模动态的⼀种特殊情况进⾏处理。
-----------------------------[2](美)JEAN-JECQUESE.SLOTINEWEIPINGLI著,程代展等译. 应⽤⾮线性控制.机械⼯业出版社,2006.04.(P416)9.3物理概念在控制中的应⽤在本节中,把前⾯的讨论推⼴到更⼤⼀类的系统和控制问题中。
9.3.1 ⾼频未建模动态正如我们在第7章中所见到的,在控制设计中区别结构和⾮结构的建模不确定性通常是合适的。
结构不确定性对应于模型参数的不精确性(如未知载荷对机械⼿刚性动⼒学模型的影响)或者附加扰动(如静摩擦),⽽⾮结构不确定性反映了系统阶的误差,即未建模动态。
现代控制理论-第7章 最优控制
(3)控制规律:
u* kx(t)
P由黎卡提微分k 方Q2程1BT得P 到 边界条件:P(tf)=Q0
PA AT P PBQ21BT P Q1 P(t)
例:求解使:J最小的u*(t)
0 1 0 x 0 0x 1u,
பைடு நூலகம்
J
第二节 状态调节器
在不消耗过多控制能量的前提下,使系统各状态在受 到外界干扰作用下,维持平衡状态。
一.无限长时间状态调节器
1.原系统:可控系统
2.性能指标: 说明:(1) J
x Ax Bu, y Cx
12表0 (示xTQ1系x u统TQ2要u)d求t 状态变量偏离平衡点的累积
u* kx(t)
3.控制规律
k Q21BT P
正定实对称P由黎卡提代数方程得到:
PA AT P PBQ21BT P Q1 0
例:求使J最小的u*(t)。 0 1 0
解:
x 0 0x 1u,
J
1
(xT
x uTu)dt
误差最小,这xTQ意1x 味着因某种原因系统状态偏离平衡点,控制
作用应使它很快回复到平衡点,调节器的名称由此而来
(2) 表示在控制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最小
J中(3的u)TQ权Q2u1重半正定,Q2正定,用来确定状态变量与控制能量在
即寻求控制规律,使系统的状态变量x(t)按性能指标J的要 求,在无限长的时间内达到平衡点
1.原系统:可控、可观系统
x Ax Bu, y Cx
2.性能指标:J
1 2
[(y
0
第7章现代控制理论上课讲义
dl (dx)2(dy)2
单元弧长变化率
dl 1 y&2 dx 因而 A 、 B 两点间曲线长度
J y(x) l x2 1 y&2dx x1
其值取决于函数 y(x) 的选取。
1
tdt
0
1 2
t2
1 0
1 2
J (x)
1
sin tdt
( cos t) 1
1 cos1
0
0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定积分 J (x) x(t)dt 并不是一个泛函,因为无论函数 x(t)
如何选取, J (x(t)) 没有一个确定的值。
2020年6月28日
第7章第11页
又如平面上给定两点之间的曲线长度是一个泛函。设 ( x, y) 平面上有 A 、B 两点,其坐标
J (C1x1(t) C2 x2 (t)) C1J ( x1(t)) C2J ( x2 (t)) ,且其增量可以表示为
m ( t ) 飞船登月舱质量 h ( t ) 高度 v ( t ) 垂直速度
u ( t ) 发动机推力 g 月球重力加速度为常数
M 飞船登月舱不含燃料时的质量 F 登月舱所载燃料质量 h 0 登月舱登月时的初始高度 v 0 初始垂直速度
2020年6月28日
第7章第3页
登月舱的运动方程
h&( t ) v ( t )
本节在简要地介绍泛函及变分学的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着重阐 述无约束条件的最优控制变分求解和有等式约束条件的最优控制 变分求解方法。
2020年6月28日
第7章第9页
7.2.1 泛函与变分法的基本概念
现代控制理论 7-2 变分法求泛函极值问题
应用变分法求解最优控制问题()t x x =()[]t J J x =泛函的变分dt xdt 定理10-1返回例2:求泛函的变分tfδJ =∂ J [x + εδx] |ε =0 ∂ε& J = ∫ L[x (t ), x (t ), t ]dtt0解:δJ = ∂ ∂ε=∫tf t0& & ∫ L[x + εδx, x(t ) + εδx, t ]dt |εtf t0=0前页∂ & & L[x + εδx, x(t ) + εδx, t ]dt |ε =0 ∂ε返回t f ⎡ ∂L ∂L ⎤ & = ∫ ⎢ δx + δx ⎥ dt t0 & ∂x ⎦ ⎣ ∂x泛函的极值设 J [x(t)]:Rn→R 是线性赋范空间 Rn 上的连 续泛函,对于与x0(t) 接近的宗量x(t) ,泛函J [x(t)] 的增量:ΔJ = J [x(t )] − J [x 0 (t )] ≥ 0或者ΔJ = J [x(t )] − J [x 0 (t )] ≤ 0则称泛函 J [x(t)]在x0(t)处达到极小值(或极大值)11泛函极值的必要条件定理10-2 定理10-2设 J [x(t)]:Rn→R 是线性赋范空间 Rn 上的 连续可微泛函,且在x0(t)处达到极值,则泛函J [x(t)]在x0(t)处的变分为零:返回δJ [x 0 , δx] = 0返回变分预备定理设g(t) 是[t0, tf]上连续的n 维向量函数,h(t)是 任意的n 维连续向量函数,且 h(t0) = h(tf) = 0。
若满足:∫tft0g T (t )h(t )dt = 0∀t ∈ t0 , t f则必有: g (t ) ≡ 0[]12二、欧拉方程、横截条件 二、欧拉方程、横截条件返回1,无等式约束泛函极值的必要条件2,有等式约束泛函极值的必要条件返回最速降线问题确立一条连结定点A和B的 曲线,使质点m 在重力作用下 从A 滑动到B 所需的时间最短 (忽略摩擦和阻力)。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第7章 状态空间分析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h2
特征多项式
1 0
0 1
1
w
0
u
h02 h1 h0h1 h2
y
11 0 1 h0h2 11h1
h0
x1
w
h1
y
h2
I (A11 hA21) 3 h02 (11 h1) (11h0 h2 )
期望极点-3, -2+j, -2-j;期望特征方程
g0 9, g1 42, g2 148, g3 492
状态反馈
12
五、降维观测器设计
由于小车位移z可测,无需估计,可用降维观测器进行设计。重新排列系统状 态变量次序,把需由降维观测器估计的变量与可观测的变量分开,则状态方程 和输出方程为
d dt
•
z
•
--z--
0 1 0 0
第七章 状态空间分析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一节 单倒置摆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 第二节 大型桥式吊车行车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 第三节 液压伺服电机最优控制系统
1
线性控制理论在工程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状态空 间综合方法,也就是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的相关理论 与方法。本章通过三个工程实例予以说明状态空间分析 方法的具体应用。
3
若不给小车施加控制力,是一个不稳定系统。 控制的目的是,当倒置摆无论出现向左或向右倾倒时,通过控制直
流电动机使小车在水平方向运动,将倒置摆保持在垂直位置上。
4
一、倒置摆的状态空间描述
根据牛顿定律
M d 2z m d 2 (z l sin ) u
dt 2
dt 2
由于绕摆轴旋转运动的惯性力矩应与重力矩平衡,因而有
(6-3) (6-4)
联立求解
..
E1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课程
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E232-40课程名称:现代控制理论,Modern Control Theory教学方式:授课总学时和学分:60学时,3学分,其中授课56学时,习题2学时,考试2学时适合专业:控制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考试方式:笔试课程作用与任务:本课程为控制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必修学位课程,主要内容为线性多变量系统基本理论、最优控制理论、最优状态估计理论、系统辨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硕士研究生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 1 章绪论(1学时)第 2 章多变量系统的描述(3学时)第 3 章线性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性、标准型(4学时)第 4 章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4学时)第 5 章系统的稳定性分析(2学时)第 6 章变分法及其在最优控制中的应用(6学时)第 7 章极大值原理和典型最优控制(6学时)第 8 章动态规划与最优控制(4学时)第 9 章最优状态估计(6学时)第 10 章线性二次型高斯问题(2学时)第 11 章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2学时)第 12 章经典系统辨识方法(2学时)第 13 章最小二乘类辨识方法(6学时)第 14 章其他辨识方法(4学时)第 15 章模型阶次的确定(4学时)参考书目:[1]Patel R V. Munro N. Multivariable System Theory and Design. Pergamon Press, 1982[2]白方周,庞国仲. 多变量频域理论与设计技术.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8[3]庞富胜. 线性多变量系统.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4]Sage A P. Optimum System Control, 2nd ed.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J, 1977[5]吴受章.应用最优控制.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6]Astrom K J. An Introduction to Stochastic Control Theory. Academic Press, 197094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课程教学大纲[7]方崇智,萧德云. 过程辨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学习要求:先修课程:矩阵理论,线性代数,自动控制原理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编制人:顾幸生审核人:顾幸生课程编号:E232-41课程名称:先进控制系统,Advanced Control System教学方式:授课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 30学时,研讨及撰写小论文 10学时适合专业:控制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考试方式:小论文课程作用与任务:本课程讨论那些比较成熟且在工业过程控制中比较行之有效的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设计及工业应用等问题,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切合信息时代的需要,反映当前最新科研成果,并力求深入浅出,着重概念。
现代控制理论》电子
➢ 也就是说,一开始司机要在经过x1(1)站还是x2(1)站两种
情况中作出决策。
✓ 到x1(1)站或x2(1)后,又面临下一站是经过x1(2)站 还是x2(2)站的第2次决策。
最优性原理与离散系统的动态规划 7.6.1 最优性原理与法离(1散/系3)统的动态规划法
基于对多阶段决策过程的研究,贝尔曼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了求解离散多阶 段决策优化问题的动态规划法。 如今,这种决策优化方法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如在生产计划、资源配 置、信息处理、模式识别等方面都有成功的应用。 下面要介绍的是,贝尔曼本人将动态规划优化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动态系统的 最优控制问题,即构成最优控制的两种主要求解方法之一的最优控制动态规 划法。
映了该问题的一种规律性,即所谓的贝尔曼的最优性原理。
它是动态规划法的核心。
最优性原理一般问题的问题描述 2. 最优性原理一般(问1题/2的2问)题描述
现在正式阐述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 在引进一些专门的名词之后,先叙述所要求解的多阶段决策问题,接着给出和 证明动态规划法的核心问题最优性原理,并应用这一基本原理求解多阶段决 策过程,并将该求解方法推广至在离散系统最优控制问题。
的是: 从最后一段开始,先分别算出x1(3)站和x2(3)
站到终点F的最短时间,并分别记为J[x1(3)] 和J[x2(3)]。
实际上,最后一段没有选择的余地。 ✓ 因此,由图7-10可求得
J[x1(3)]=4, J[x2(3)]=3
多阶段决策问题(5/12)
为便于今后求解过程的应用,可将 从x1(3)站和x2(3)站到终点的最短 时间J[x1(3)]和J[x2(3)]的数值标 记于代表该站的小圆圈内,如图711所示。
现代控制理论课件教材
2. 1895年劳斯(Routh)与赫
尔维茨(Hurwitz)把马克 斯韦尔的思想扩展到高阶微 分方程描述的更复杂的系 统中,各自提出了两个著名
的稳定性判据—劳斯判据
和赫尔维茨判据。基本上 满足了二十世纪初期控制 赫尔维茨(Hurwitz)
工程师的需要。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2013
1.1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水 运 仪 象 台
2. 公元1086-1089年 (北宋哲宗元祐初年), 我国发明的水运仪象台, 就是一种闭环自动调节系 统。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2013
1.1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 起步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与工业生 产的发展,到十八世纪, 自动控制技术逐渐应用到 现代工业中。其中最卓越 的代表是瓦特(J.Watt) 发明的蒸汽机离心调速器, 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 步伐。
•成绩:
• 期终考试: 70% • 作业: 15% • 出席: 15%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2013
同济大学 汽车学院
College of Automotive, Tongji University
课程内容:
• 绪论 •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 线性控制系统的运动分析 • 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 控制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 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 • 最优控制
3.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需要 控制系统具有准确跟踪与补 偿能力,1932年奈奎斯特 (H.Nyquist)提出了频域 内研究系统的频率响应法, 为具有高质量的动态品质和 静态 准确度的军用控制系 统提供了所需的分析工具。
奈奎斯特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2013
1.1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4.1948年伊万斯(W.R.Ewans)提出了复数域内 研究系统的根轨迹法。 建立在奈奎斯特的频率响应法和伊万斯的根轨 迹法基础上的理论,称为经典(古典)控制理论 (或自动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著(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最完整版)
第一章习题答案1-1 试求图1-27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并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11K s K K p +sK s K p 1+s J 11sK n 22s J K b -++-+-)(s θ)(s U 图1-27系统方块结构图解: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如下:)(s U )(s θ---+++图1-30双输入--双输出系统模拟结构图1K pK K 1pK K 1+++pK n K ⎰⎰⎰11J ⎰2J K b ⎰⎰-1x 2x 3x 4x 5x 6x系统的状态方程如下:u K K x K K x K K x X K x K x x x x J K x J x J K x J K x x J K x x x pp p p n p b1611166131534615141313322211+--=+-==++--===∙∙∙∙∙∙令y s =)(θ,则1x y =所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输出方程表达式为[]⎥⎥⎥⎥⎥⎥⎥⎥⎦⎤⎢⎢⎢⎢⎢⎢⎢⎢⎣⎡=⎥⎥⎥⎥⎥⎥⎥⎥⎥⎦⎤⎢⎢⎢⎢⎢⎢⎢⎢⎢⎣⎡+⎥⎥⎥⎥⎥⎥⎥⎥⎦⎤⎢⎢⎢⎢⎢⎢⎢⎢⎣⎡⎥⎥⎥⎥⎥⎥⎥⎥⎥⎥⎥⎦⎤⎢⎢⎢⎢⎢⎢⎢⎢⎢⎢⎢⎣⎡-----=⎥⎥⎥⎥⎥⎥⎥⎥⎥⎥⎦⎤⎢⎢⎢⎢⎢⎢⎢⎢⎢⎢⎣⎡∙∙∙∙∙∙654321165432111111112654321000001000000000000010010000000000010x x x x x x y uK K x x x x x x K K K K K K J K J J K J K J K x x x x x x p p pp n p b1-2有电路如图1-28所示。
以电压)(t u 为输入量,求以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和以电阻2R 上的电压作为输出量的输出方程。
R1L1R2L2CU---------Uc---------i1i2图1-28 电路图解:由图,令32211,,x u x i x i c ===,输出量22x R y =有电路原理可知:∙∙∙+==+=++3213222231111x C x x x x R x L ux x L x R 既得22213322222131111111111x R y x C x C x x L x L R x u L x L x L R x =+-=+-=+--=∙∙∙写成矢量矩阵形式为:[]⎥⎥⎥⎦⎤⎢⎢⎢⎣⎡=⎥⎥⎥⎥⎥⎦⎤⎢⎢⎢⎢⎢⎣⎡+⎥⎥⎥⎦⎤⎢⎢⎢⎣⎡⎥⎥⎥⎥⎥⎥⎥⎦⎤⎢⎢⎢⎢⎢⎢⎢⎣⎡----=⎥⎥⎥⎥⎥⎦⎤⎢⎢⎢⎢⎢⎣⎡32121321222111321000*********x x x R y u L x x x CC L L R L L R x x x 。
现代控制理论 modern control theory
奈奎斯特
四 标志阶段
1.1947年控制论的奠基人美国 数学家韦纳(N.Weiner)把控制 论引起的自动化同第二次产业革 命联系起来,并与1948年出版了 《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 控制与通讯的科学》,书中论述 了控制理论的一般方法,推广了 反馈的概念,为控制理论这门学 科奠定了基础。
控制论之父——韦纳
自适应控制:也是现代控制理论中近十几年 来发展比较快的一个活跃的分支。对于控 制对象的结构或参数会随环境条件的变化 而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为了保证控制系统 在整个控制过程中都满足某一最优准则, 那么最优控制器的参数就需要随时加以调 节变化才行。换句话说,控制器的参数要 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自动地调整其参数, 使得整个系统仍然满足最优准则。因此, 这类控制系统称为自适应控制系统。
马克斯韦尔
2. 1895年劳斯(Routh)与赫
尔维茨(Hurwitz)把马克 斯韦尔的思想扩展到高阶微 分方程描述的更复杂的系 统中,各自提出了两个著名
的稳定性判据—劳斯判据
和赫尔维茨判据。基本上 满足了二十世纪初期控制
工程师的需要。
赫尔维茨(Hurwitz)
3.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需要 控制系统具有准确跟踪与补 偿能力,1932年奈奎斯特 (H.Nyquist)提出了频域 内研究系统的频率响应法, 为具有高质量的动态品质和 静态 准确度的军用控制系 统提供了所需的分析工具。
这类控制问题十分复杂,采用经典控制 理论难以解决。1958年,苏联科学家Л.С. 庞特里亚金提出了名为极大值原理的综 合控制系统的新方法。在这之前,美国学 者R.贝尔曼于1954年创立了动态规划,并 在1956年应用于控制过程。他们的研究 成果解决了空间技术中出现的复杂控制 问题,并开拓了控制理论中最优控制理 论这一新的领域。
现代控制理论全套课件
Modern Control Theory
L01
绪论
绪论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经典控制理论
形成和发展
在20世纪30-40年代,初步形成。 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体系。 频率理论 根轨迹法
以SISO线性定常系统为研究对象。 以拉氏变换为工具,以传递函数为基础在频率域中分析 与设计。 经典控制理论的局限性
1970——1980 大系统理论 控制管理综合 1980——1990 智能控制理论 智能自动化 1990——21c 集成控制理论 网络控制自动化 专家系统,模糊控制,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人脑模型,遗传算法
Soft computing
控制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计算机控制技术
Modern Control Theory
Modern Control Theory
L01
绪论
网络交流
注册方法: 向以下邮件地址发邮件,会得到一封自动回复的 邮件,按邮件提示,进行简单填写,提交,然后 等候批准。获得批准后即可加入社区,参加社区 活动。
ModernControlTheory-subscribe@
定义
所谓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 的程序或指令自动的进行操作或运行。广义地讲,自动 化还包括模拟或再现人的智能活动。
Definition
The art of making processes or machines self-acting or self-moving. Also pertains to the technique of making a device, machine, process or procedure more fully automatic.
《现代控制理论》 教案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教案大纲第一章:绪论1.1 课程背景与意义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3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1.4 教学内容与目标第二章: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2.1 数学基础2.1.1 向量与矩阵2.1.2 复数与复矩阵2.1.3 拉普拉斯变换与Z变换2.2 线性微分方程2.3 线性差分方程2.4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2.5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2.6 小结第三章: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3.1 系统稳定性的概念3.2 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3.3 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3.4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3.5 小结第四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设计4.1 性能指标4.1.1 稳态性能4.1.2 动态性能4.2 控制器设计方法4.2.1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4.2.2 状态反馈控制器4.2.3 观测器设计4.3 小结第五章: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5.1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5.2 非线性方程与非线性微分方程5.3 非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5.4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5.5 小结第六章: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设计6.1 非线性性能指标6.2 非线性控制器设计方法6.2.1 反馈线性化方法6.2.2 滑模控制方法6.2.3 神经网络控制方法6.3 小结第七章:鲁棒控制理论7.1 鲁棒控制的概念与意义7.2 鲁棒控制的设计方法7.2.1 定义1-范数方法7.2.2 H∞控制方法7.2.3 μ-综合方法7.3 小结第八章:自适应控制理论8.1 自适应控制的概念与意义8.2 自适应控制的设计方法8.2.1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8.2.2 适应律与自适应律8.2.3 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步骤8.3 小结第九章: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9.1 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9.2 控制中的应用9.3 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9.4 小结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成果与贡献10.2 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趋势10.3 面向未来的控制挑战与机遇10.4 小结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第二章中向量与矩阵、复数与复矩阵、拉普拉斯变换与Z变换的数学基础。
《现代控制理论》 教案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教案大纲第一章:绪论1.1 课程背景与意义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3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1.4 控制理论的应用领域第二章: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1 连续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2 离散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3 状态空间描述2.4 系统矩阵的性质与运算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3.1 系统的稳定性3.2 系统的瞬时性3.3 系统的稳态性能3.4 系统的动态性能第四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4.1 频率响应的概念4.2 频率响应的性质4.3 系统频率响应的求取方法4.4 系统频域性能指标第五章:线性系统的校正与设计5.1 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5.2 常用校正器及其特性5.3 系统校正的方法5.4 系统校正实例分析第六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6.1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6.2 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6.3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6.4 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策略第七章:状态反馈与观测器设计7.1 状态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7.2 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7.3 观测器的设计与分析7.4 状态反馈控制系统应用实例第八章:先进控制策略8.1 鲁棒控制8.2 自适应控制8.3 最优控制8.4 智能控制第九章:最优控制理论9.1 最优控制的基本概念9.2 线性二次调节器(LQR)9.3 离散时间最优控制9.4 最优控制的应用第十章: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应用10.1 现代控制理论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10.2 现代控制理论在控制中的应用10.3 现代控制理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10.4 现代控制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十一章:鲁棒控制理论11.1 鲁棒控制的基本概念11.2 鲁棒控制的设计方法11.3 鲁棒控制的应用实例11.4 鲁棒控制在实际系统中的性能评估第十二章:自适应控制理论12.1 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12.2 自适应控制的设计方法12.3 自适应控制的应用实例12.4 自适应控制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第十三章:数字控制系统设计13.1 数字控制系统的概述13.2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13.3 数字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实验13.4 数字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十四章:控制系统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4.1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概念14.2 控制系统CAD工具与方法14.3 基于软件的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14.4 控制系统CAD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案例第十五章:现代控制理论的前沿与发展15.1 现代控制理论的最新研究动态15.2 控制理论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15.3 未来控制理论的发展趋势15.4 控制理论在解决现实世界问题中的潜力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现代控制理论》教案大纲涵盖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方法与应用,分为十五个章节。
田玉平自动控制原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
田玉平自动控制原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田玉平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内容涵盖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
本文将围绕田玉平自动控制原理中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第一章:控制系统基本概念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到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分类、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等。
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后续章节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第二章:系统动力学建模系统动力学建模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本章将介绍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包括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等。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读者可以了解如何将实际系统转化为数学模型,为控制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时域分析是掌握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阶跃响应、脉冲响应等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时域分析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第四章: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是最常用的控制器之一,本章将详细介绍PID控制器的原理、结构和调节方法,以及如何通过PID控制器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优化。
第五章: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是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的重要工具,本章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实际操作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控制系统在频域中的特性。
第六章:稳定性分析与设计稳定性是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章将介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稳定性判据和稳定性设计原则,帮助读者避免系统不稳定导致的问题。
第七章:校正设计方法校正设计是控制系统优化的重要手段,本章将介绍常见的校正设计方法,包括比例校正、积分校正、比例积分校正等,帮助读者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第八章: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是控制系统发展的前沿领域,本章将介绍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方法和应用领域,帮助读者了解控制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田玉平自动控制原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学习和掌握,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提高自己在自动化领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完整版)现代控制理论
(完整版)现代控制理论第⼀章线性离散系统第⼀节概述随着微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络技术的发展,采样系统和数字控制系统得到⼴泛的应⽤。
通常把采样系统,数字控制系统统称为离散系统。
⼀、举例⾃动测温,控温系统图;加热⽓体图解:1. 当炉温h变化时,测温电阻R变化→R,电桥失去平衡状态,检流计指针发⽣偏转,其偏转⾓度为)e;(t2. 检流计是个⾼灵敏度的元件,为防磨损不允许有摩擦⼒。
当凸轮转动使指针),接触时间为τ秒;与电位器相接触(凸轮每转的时间为T样偏差)(t e 是连续信号,电位器的输出的e *τ(t)是脉冲信号。
连续信号转变为脉冲信号的过程,成为采样或采样过程。
实现采样的装置成为采样器。
To —采样周期,f s =--To1采样频率,W s =2πf s —采样⾓频率 2.信号复现因接触时间很⼩,τo T ??τ,故可把采样器的输出信号)(t e *近似看成是⼀串强度等于矩形脉冲⾯积的理想脉冲,为了去除采样本⾝带来的⾼额分量,需要把离散信号)(t e *恢复到原信号)(t e 。
实现⽅法:是在采样器之后串联⼀个保持器,及信号复现滤波器。
作⽤:是把)(t e *脉冲信号变成阶梯信号e h (t)3.采样系统结构图r(t),e(t),c(t),y(t)为连续信号,)(t e *为离散信号)(s G h ,)(s G p ,)(s H 分别为保持器,被控对象和反馈环节的传递函数。
(t)r4.采样系统⼯作过程由保持器5. 采样控制⽅式采样周期To ??=≠=?相位不同步采样常数常数6. 采样系统的研究⽅法(或称使⽤的数字⼯具)因运算过程中出现s 的超越函数,故不⽤拉式变换法,⼆采⽤z 变换⽅法,状态空间法。
第⼆节信号的采样和复现第⼀节是定性认识与分析,本节是定量研究。
⼀、采样过程从第3个图形可知,采样器输出信号)(t e *是⼀串理想的脉冲信号,k 瞬时)(t e *的脉冲强度等于此时)(T e 的幅值)(0kT e ,即)0(0T e ,)(0T e ,)2(0T e …. )(0nT e ….采样过程可以看成为⼀个幅值调制过程,采样器如同⼀个幅值调制器。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案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介绍《现代控制理论》的课程背景、意义和目的。
解释控制理论在工程、科学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定义控制系统的基本术语,如系统、输入、输出、反馈等。
解释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的区别。
1.3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概述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介绍一些重要的控制理论家和他们的贡献。
第二章:数学基础2.1 线性代数基础复习向量、矩阵和行列式的基本运算。
介绍矩阵的特殊类型,如单位矩阵、对角矩阵和反对称矩阵。
2.2 微积分基础复习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如极限、导数和积分。
介绍微分方程和微分方程的解法。
2.3 复数基础介绍复数的基本概念,如复数代数表示、几何表示和复数运算。
解释复数的极坐标表示和欧拉公式。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质3.1 系统的稳定性定义系统的稳定性,并介绍判断稳定性的方法。
解释李雅普诺夫理论在判断系统稳定性中的应用。
3.2 系统的可控性定义系统的可控性,并介绍判断可控性的方法。
解释可达集和可观集的概念。
3.3 系统的可观性定义系统的可观性,并介绍判断可观性的方法。
解释观测器和状态估计的概念。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控制设计4.1 状态反馈控制介绍状态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解释状态观测器和状态估计在控制中的应用。
4.2 输出反馈控制介绍输出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解释输出反馈控制对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
4.3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介绍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解释PID控制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五章:非线性控制理论简介5.1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解释非线性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介绍非线性系统的常见类型和特点。
5.2 非线性控制理论的方法介绍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基本方法,如反馈线性化和滑模控制。
解释非线性控制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限制。
5.3 案例研究:倒立摆控制介绍倒立摆控制系统的特点和挑战。
解释如何应用非线性控制理论设计倒立摆控制策略。
现代控制理论-第7章-最 优 控 制
代入式(7-11)则得:
* * * * F x , x , t F x , x ,t tf dJ d dt t0 d x dt x
(7-12)
* * F x , x ,t
§7.1 无约束条件的性能指标(泛函)
极值问题
(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 设性能指标为积分型(拉格朗日问题)
t ,t J F x t ,x dt t0
tf
(7-1)
x t
t0
tf
xf
A
B
x* t
固定或自由
x t0 x t f
x0
t0
tf
t
航天飞机最小能量控制
⑷ 线性调节器问题:
J x t dt
tf i 1 t0 2 i
n
tf
t0
2 x i t dt i 1
n
特别要注意以下的指标形式:
tf
导弹滚动通道调节问题
1 T T J x t Qx t u t Ru t dt t0 2 1 T T F x t , u t , t x t Qx t u t Ru t 2
2
2
(7-20)
(3) 泛函 J x 在 x* t 处达到极小值的必要条件为:
J x* , x 0
其充分条件为:
(7-21)
2 J x* , x 0
(7-22)
仍然讨论固定边界的泛函极值,即设泛函为积分型(拉 格朗日问题): tf (7-23) J F x t , x t , t d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界条件为
x1 (0) 1
x2 (0) 1
x1 (2) 0
x2 (2) 0
引进乘子
(t ) (1 (t ), 2 (t ))T
1 2 T 1 x2 ) 2 ( x 2 u ) F F f u 1 ( x 构造函数 2
欧拉方程
F * d F * 1 0 1 x1 dt x
试求 u(t ) 使泛函 J 有极值。
解:化为标准形式
1 2 1 2 2 J Q(t )dt u (t )dt 2 0 2 0
把问题化为标准形式,令
x1 (t ) Q (t ) (t ) 1 (t ) Q x2 (t ) x
约束方程可定为
1 (t ) x2 (t ) 0 x 2 (t ) u(t ) 0 x
J ( x x)
0
0
J J ( x x) J ( x) lim l 0
( L( x x) r ( x x))
r ( x x) L( x, x) lim x L( x, x) 0 x
令
H ( x, , u, t ) (t ) x
( x(T )) (T ) x(T )
伴随方程
有 J T ( H )T udt 0 t
0
u
H 0 必要条件 u
例7.2.5
考虑状态方程和初始条件为
T
T T
t0
x , t )dt | 0 F ( x x, x
T t0
F d F F ( ) xdt x t0 x dt x x
F
T
T
F J x x
T
F
T
T 0
F x x ( ) T T FT T [ F ( ) ] T 0 Fx T x
7 u (t ) 3t 2
7.2.6
最优控制问题的变分解法
0 f ( x, u, t ) x
T ˆ ))dt J ( x(T )) ( L( x, u, t ) T ( f ( x, u, t ) x t0
7.2.6.1 自由端问题
约束方程
新的泛函
令
有
u(t ) R r
f ( x(t ), u (t ), t )
给定控制规律 u(t ) f ( x(t ), u (t ), t ) 满足一定条件时,方程有唯一解
u U
(2) 容许控制
U :G (u ) 0 u U
有时控制域可为超方体
,
ui (t ) mi
i 1, 2,, r
0
F d F J ( ) xdt 0 t0 x dt x
T
例7.2.2
求平面上两固定点间连线最短的曲线
T t0
J ( x( ))
(t )dt 1 x
2
2 (t ) F 1 x
F d F d F 0 x dt x dt x
对状态、控制以及终点状态的要求,复合型性能 指标
( x(T ),T ) 0 积分型性能指标,表示对整个状 态和控制过程的要求
L( x(t ), u(t ), t ) 0 终点型指标,表示仅对终点状态
的要求
7.2 求解最优控制的变分方法
7.2.1 泛函与变分法基础 平面上两点连线的长度问题
例7.2.1
求泛函的变分
, x, t )dt J F (x
t0 T
J J ( x x)
0
T
t0
x , x x, t )dt F (x
F F ( x x)dt t0 x x
T
定理7.2.2
第七章 最 优 控 制
7.1 最优控制问题 7.2 求解最优控制的变分方法 7.3 最大值原理 7.4 动态规划 7.5 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 7.6 快速控制系统
最优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50年代发展形成系统的理论
研究的对象 ------ 控制系统
中心问题 给定一个控制系统,选择控制规律,使系统
J ( x( )) J ( x( ) x ) J ( x ( )) L( x, x) r ( x, x)
J L( x, x)
连续泛函 宗量的变分趋于无穷小时,泛函的变分 泛函对宗量是线性的
定理7.2.1 泛函的变分为
J
J ( x x )
H L( x, u, t ) T f ( x, u, t )
T t0
哈米顿函数
)dt J ( x(T )) ( H ( x, , u, t ) T x
T t0 t0
T x)dt T x T x J ( x(T )) ( H ( x, , u, t ) T
在某种意义上是最优的、统一的、严格的数学方法.
7.1 最优控制问题
7.1.1 两个例子
例7.1.1 飞船软着陆问题 宇宙飞船在月
球表
面着陆时速度必须为零,即软着陆,
这要靠发动机的推力变化来完成。问题是如
何选择一个推力方案,使燃料消耗最小。
m 飞船的质量,h 高度,v 垂直速度, g 月球重力加速度常数,M 飞船自身质量 F 燃料的质量
(3) 目标集 S {x(T ) ( x(T ), T ) 0}
( x(T ), T )
x(T ) xT
S Rn
维向量函数 固定端问题 自由端问题
(4) 性能指标
J (u( )) ( x(T ), T ) L( x(t ), u(t ), t )dt
t0 T
若泛函 J ( x) 有极值,则必有 J 0
J J [ x x] 0 0 上述方法与结论对多个未知函数的泛数同样适用
7.2.2
欧拉方程
T t0
, x, t )dt 泛函 J ( x( )) F ( x
F d F 0 x dt x
, x, t ) 有二阶连续偏导数 F (x x(t0 ) x0 x(T ) x1 两端固定
变分 分部积分
x
T t0
J (
t0
T
T
F F x x)dt x x
F d F F T J [( ) x]dt x t0 t0 x dt x x
例7.2.3 从一固定点到已知曲线有最小长度的曲线
J ( x( ))
T t0
2 (t )dt 1 x
欧拉方程
d F 0 dt x 积分
F x C 2 x 1 x
x(t ) C1t
求解
C1 x
计算
x (t ) ( ) ( 1 x
2
x 1 x
2
)T
x 1 1 x
2 T
0
x T 1
所求的极值曲线与约束曲线相正交
7.2.4 含有多个未知函数泛函的极值 泛函
1,, x n ; x1,, xn ; t )dt J ( x1 , xn ) F ( x
t0 T
边界值
xi (t ) xi (t )
变分
T ( x(T )) T H T H T T T x)dt J ( ) x(T ) (T ) x(T ) (( ) x( ) u t0 x(T ) x u T H T H T T ( ) |T x(T ) (( ) x ( ) u )dt t 0 x x u
x F (t ) cos (t ) m F (t ) y sin (t ) m
y(0) 0
(0) 0 x
(0) 0 y
初始条件 末端约束 指标 控制
x(0) 0
(T ), y (T ) y (T ) 0 g1 x(T ), y (T ), x (T ), y (T ) y (T ) h 0 g 2 x(T ), y (T ), x
其弧长为
S
1 1
2 (t )dt 1 x
一般来说,曲线不同,弧长就不同,即弧长依赖
于曲线,记为 S ( x()) 。
S ( x()) ,称为泛函。 x(t ) ,称泛函的宗量
泛函与函数的几何解释
宗量的变分 泛函的增量 泛函的变分 也趋于无穷小 线性泛函
x(t ) x(t ) x (t )
(T ), y (T ) x (T ) J x(T ), y(T ), x
(t )
7.1.2 问题描述 (1) 状态方程 一般形式为
(t ) f ( x(t ), u(t ), t ) x x(t ) |t t0 x0
x(t ) R n
为n维状态向量 为r维控制向量 为n维向量函数
欧拉方程
F * d F * 0 x dt x
约束方程
F * d F * f 0 dt
1 2 2 (t ) u(t ) 例7.2.4 泛函 J 0 Q (t )dt 约束方程 Q 2 (0) 1 Q(2) 0 Q (2) 0 边界条件 Q(0) 1 Q
1 3 1 2 x1 (t ) a1t a2t a3t a4 6 2 1 2 x2 (t ) a1t a2t a3 2 利用边界条件,可得:
a1 3
7 a2 2
a3 1
a4 1
于是,极值曲线和 u(t )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