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原理艺术学原理概述版

合集下载

艺术学原理前三章课本整理

艺术学原理前三章课本整理

导论艺术对人生的价值及其深层奥秘→艺术学艺术学的作用:让人在严肃的人生行动和明朗的是艺术体验基础上,获得一种理性反思的愉快当代立场;新传统畴(感兴和兴辞:来自于传统作用于现代);体制化思路(将艺术视为现代型社会和文化制度建设的容;我国艺术学界长期受康德式审美与艺术的无功利性立场的影响,相信艺术是纯粹的个性创造和自由表达(青年鲁迅);揭示了艺术与特定的现代性制度的依存关系);中西交融视点。

第一章艺术与艺术学一、从艺术到艺术学1、彝的中国之眼《德温特湖畔之牛》《哑行者湖区画记》彝:英国和中国的山水形貌不同却给我留下了相似的印象;艺术家描绘的是自己从自然中领悟到的一面,本质上还是一种模拟,是对大自然的印象→同样的风景,不一样的描绘,不一样的审美鉴赏英国艺术理论家赫伯特·里德:不同民族对自然与人之间永恒的关系的共通性以及再现这种共通性的差异→同一种艺术也可以诠释不同的风景贡布里希:“中国之眼”,文化传统和艺术传统长期熏染出来的差异;中国人独特的“心理定势”:画家看其所画→艺术与艺术学互相依存,从创作、鉴赏到解释本身就包含了一整套的艺术学知识体系,并由特定艺术学知识体系乃至更加深广的文化传统构成2、艺术与艺术学的关系艺术是诉诸人们五官感觉的饱含想想、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艺术学是关于艺术现象的理论反思。

不一定要有后者才能喜欢前者,但喜欢前者的时候人们通常会产生好奇,在疑问中诞生了后者前者感兴后者理性;两者相互依存彼此相通:前者要借助后者同时是后者的基础,前者也只有借助后者才能清晰地关照自身3、艺术学的发生与发展康拉德·费德勒:艺术学之祖,玛克斯·德索、爱弥儿·乌提兹:一般艺术学(与美学不同,美学在围上超越艺术但没有艺术广泛丰富的社会功能)中国:王国维、滕固、宗白华;20C70Y末之后,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发展;2011年从一级学科升格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艺术学有广义(包含五个一级学科)和狭义(广义艺术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之分4、艺术学的含义在艺术学升格为独立学科门类意义上的狭义艺术学,艺术学理论的简称,以广义艺术学的学科容为研究对象二、艺术学的对象属性和方法1、艺术学的对象以具有显著艺术特征的艺术及艺术理论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具有显著艺术特征不包括广义流行文化、青年亚文化生活方式和时装、体育、大众媒介中的纪实和新闻部分;包括艺术品及相关部分·包含艺术学理论自身2、艺术学的属性人文学科:·理论性(抽象性、反思性):如观念艺术、元艺术等都以抽象观念去传达新的生活体验,体现出某种理论性或抽象性,使艺术品与艺术学之间在理论性上显得无限接近;一种展示人在本质力量的高级精神活动;艺术品的理论(面向艺术家共同体)和艺术学的理论性(艺术学者共同体)区别,在各自诶不获得一种承认,但都应该依托于艺术实践;·客观性(学理性):依赖于个人精神劳动的同时要求贴近对象的理性化·评价性:依据价值尺度评判对象的属性不同的价值尺度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评价:不存在“价值中立”与道德政治立场不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衡量·个性:艺术学的学术个性3、艺术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具体:艺术美学、艺术语言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艺术传播学、艺术教育学等第二章艺术观念一、历史上主要艺术观念艺术观念即艺术是什么。

艺术原理

艺术原理

中 ~ 观 活 馘 就 实 一 际 耙 一 档 观 狮 大 孟 一 涵
术 当中就 有那 么一 句话 : “ 每 个 人 都 是 艺 术 性 和个 性 其 实是 有 机 的 统 一 , 共 性和 个 性 相 互 国 家还 是 未 能流 行 , 这是 为何 7 主 要 原 因 是艺
家。 ” 那 么 在 我们 印 象 的 艺 术 门 类 中 , 音乐、 绘 交织 。人 在艺 术 发展 、 创作 当中是 最重 要 的 , 人 术 家与 审 美 的主 体 在观 念 和 意识 上 脱 轨 了 , 导 画、 电影 、 表 演 的特 性都 存在 着 共 同 点 , 那 就是 的意 识 、 精神、 思想、 行 为就 是 艺术 的灵 魂 。 艺 致 艺术 家 创造 出来 的个 性 艺术 形象 无法 被 观者 “ 人” 在 其 中发 挥着 不 可替 代 的作用 。 能称 之 为 术 家 的主 体性 是通 过其 创 作 的艺 术形 象来 体现 接 受 , 产生 不 了情 感上 的共 鸣 , 因为 大 多数 审美 艺 术 品 的都 必 须 是 人 类 意识 作 用 下 的 , 存 有人 的 , 由 于每 个 人 看 问题 的 角度 、 观点、 出发 点都 主 体 还 仅仅 停 留 在 美术 比较 原始 的 犬态 , I 仅 仅 留 下 的 痕迹 , 而 且在 各种 门类 的艺 术 当中 最终 各不相 同 , 所 以 即便是 不 同 的人看 同样 的事 物 , 追 求 所谓 的像 、 美、 华丽 , 而不 关注 艺 术 品背 后 的 追求 都 是达 成真 善 美 的社会 生 活。 不论 是一 其 创作 出的艺 术 形象 也 各具特 色 , 没 有雷 同 , 但 的含 义 , 不 关注 作 者在 作品 当 中倾注 的 观念 、 意 万 年前 法 国的 拉斯 科洞 窟 壁 画还是 现代 毕 加 索 不管 怎 样 , 艺术 家创 造 出来 的 艺术 形 象 必 须是 识 和 文 化 。所 以改 善审 美主 体 的审 美 情趣 、 美 的 格 尔尼 卡 , 又 或者 是一 首 不知 名 的音 乐 , 都 生动丰 满 的。 术 的文 化价 值 观 是 势在 必行 的 , 提 高 审 美主 体 是 当时社 会 下 艺术 家对 于 时下 所要 表述 的 精神

艺术学原理

艺术学原理

《艺术学原理》总结——王一川序本人是16级的戏剧与影视专业的学生,想要借着刚考完试的余热,给下一届想要报考川师大的师弟师妹们传递一些经验和资料。

考研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在我看来,每次开始一件重要的事之前,我会告诉自己:没有什么人是不可取代,没有什么位置是不能放弃,没有什么东西是非拥有不行。

人生很奇怪,能这样说服自己的事,多半是会成功的事。

这样想,人变轻了,心态变简单了,目标也显得明确而清晰,那时,再深呼吸一口气,开始全力冲刺!所以,美丽的川师大,期待你的到来。

在正式开始写资料之前,我还想简单的分享下我的专业课的复习方法,希望这种方法能够对你有借鉴作用,毕竟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戏剧与影视专业的初试分专业一和专业二,各占150分。

专业一只有一本书—也就是我要介绍的《艺术学原理》,它的分值比重和专业二的3本专业书合起来相当,因此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是四月份,我建议在五月份可以开始准备专业课的学习。

太早会疲倦,太晚时间太紧。

因此我个人认为从五月份开始每天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专业课的学习。

我当时是英语,政治,专业课各占半天,等到十月份的时候英语和政治时间比重大大降低,全力巩固专业课。

川师的专业课考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知识点固定。

所以得高分的几率很高,希望师弟师妹能够在看了我的资料后,能够在17年的考试中金榜题名!研究生在这里等待着你的到来!第一章艺术与艺术学1.章节梗概:简单介绍艺术与艺术学的关系,通过艺术学的发生和发展了解艺术学的含义。

以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为基点,介绍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属性和方法。

2.重要程度:三颗星(每年出题在5分~10分之间)3.出题方式:名词解释。

4.重要知识点(必背)①什么是艺术?(教材13页)答:是指诉诸人们五官感觉的包含想象、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

②什么是艺术学?(教材13页)答:是指关于艺术现象的理论反思,也就是对诉诸人们五官感觉的包含想象、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的理性研究。

艺术的来源与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

艺术的来源与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

艺术的来源与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关于艺术的来源与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艺术的方法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因为宇宙永无止境、故艺术也永无止境,但一般来说、艺术的原理、理论和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艺术的本质如同自然、生命、人类、人性和宇宙的本质一样都是膨胀,同时,艺术不但是膨胀、在膨胀、而且还是分裂、还在分裂,而艺术的膨胀就是感觉的膨胀、艺术的分裂就是灵感的分裂。

比如,关于艺术的方法,我们要经常有目的的训练我们的灵感,当灵感一旦出现与拥有时就要迅速的抓住、并尽可能的延续、延长与坚持下去、尽可能的产生更多的、一系列的灵感,假如灵感真的越来越多便最终发生一系列、一连串的科学规范的分裂的话,那么,创作的灵感就会变得源源不断、如滔滔江水一般的涌现出来,并且随着这种分裂的不断发生与产生、又将涌现出一大批、一系列的艺术的灵感与方法来,且随着时间的延而越多。

这就是艺术从膨胀到分裂、又从分裂到膨胀的、一个不断良性循环的结果。

凡是带有艺术性的东西、凡是具有艺术性的一切创作、音乐、表演、戏曲及行为、运动、动作与生活等等都是艺术,只不过是各自的艺术高度、深度、厚度和广度不同而已。

艺术是一个从了解人性到热爱人性、及到颂扬人生、赞美生活、歌颂祖国等等的一个过程。

因为自然、生命与宇宙的本质及其形态与状态等等都是不断地呈现膨胀与分裂趋势的,故此,艺术的本质及其形态与状态也是如此、也是不断地呈现膨胀与分裂的趋势。

艺术的形态包括动态与状态,艺术的动态在感觉之中,而艺术的状态则在运动、活动、行为与行动之中,两者相互相成、是辩证统一的辩证关系。

艺术内外兼修、以内为主。

艺术必须在实践、实践与再实践中获得成功。

膨胀是自然、生命、人类与宇宙的本质、故也是人性与艺术的特性、特征与特点,为此,艺术也是自然科学、也是基础学科与基础科学的范畴。

艺术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表现与表达好一种好、良好、更好与高、更高的人文精神、精神面貌、思想品质与人性的光辉、及其所要表现与表达出来的一种好、良好、更好与高、更高层次的艺术性、音乐性、欣赏性和观赏性等等的完美呈现、及完美相结合。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第一讲绪论一、对艺术学、艺术论、艺术概论的理解人类原始社会就有艺术实践活动,艺术理论出现却远远晚于艺术的实践。

由于人们对艺术创造和鉴赏的需要,逐渐寻找艺术发展的规律、以及各门艺术共有的内在特质,从而产生了艺术学。

艺术学之父:“康拉德.费德勒”(德)《艺术学》是研究艺术现象、艺术规律和艺术本质的人文学科。

《艺术学》可分为:艺术论、艺术史、艺术边缘学科群。

“艺术论”任务就是研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即艺术共性的东西。

艺术论是艺术学的核心部分、基础部分和主导部分。

艺术论又可分三个层次:艺术概论(普通艺术学);艺术原理(一般艺术学);艺术哲学(元艺术学)。

艺术概论是艺术学的入门教育。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的科学体系。

艺术概论的任务是对最基础、最一般的艺术原理进行阐述,并对最常见的、最普通的艺术现象作理论解释。

艺术论又可分三个层次:艺术概论(又称普通艺术学)艺术原理(又称一般艺术学)艺术哲学(又称元艺术学)艺术概论是艺术学的入门教育。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艺术概论的任务是对最基础、最一般的艺术原理进行阐述,并对最常见的、最普通的艺术现象作理论解释。

三、学习艺术概论的意义1.理论来源实践,指导实践。

艺术理论的产生对艺术创作实践起指导作用。

艺术创作的规律:艺术与现实的审美规律、主客观关系的规律、形象思维规律、形式美的规律,继承、借鉴与创新的规律。

2.提高个人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体现与个人举手投足的气质魅力。

体现于做人待事的方式。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艺术的本质是艺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及艺术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的内部联系。

换句话说,艺术的本质就是艺术这种事物内部的一种规定性.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1、艺术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作艺术品的人都是社会的人,离开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不会有艺术。

艺术学原理 艺术概论

艺术学原理 艺术概论

2 继承与创新——艺术自身沿革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关键,继承是为了更 好的创新。创新是艺术发展质的飞跃, 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的发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艺术,他们要用自己 的声音发言,用自己的姿态走路。对于 他们来说,复制就是取消自己 艺术创新既是一代人在艺术史上寻找坐 标的艺术实践,有事艺术发展本体规律 的内在驱动。
内涵:在艺术史上,我们可以发现,每 一代艺术家都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对于前代艺术传统,它既是继承,更是 超越。一个时代的艺术总是以叛逆者的 身份,在对前代艺术的反抗中完成自己 的创造——新的传统里又蕴含传统
2 继承与创新——艺术自身沿革
继承是艺术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本体规律。 无论个体艺术家还是一个时代的艺术, 都不可能凭空诞生,都是在前代艺术传 统之上生成的。
3 游戏说
艺术与游戏有根本共同点,即不追求实际 功利,是一种自由创造活动,认为艺术起源 于人类游戏和活动,是剩余精力的发泄。 席勒 斯宾塞
3 游戏说
艺术与游戏有根本共同点,即不追求实际 功利,是一种自由创造活动,认为艺术起源 于人类游戏和活动,是剩余精力的发泄。 游戏说主要价值在于它侧重从艺术的本性 去研究艺术的起源,发现了艺术的重要特性, 即艺术是一种精神生产,它不以直接的现实 目的为旨归,而以人类的精神满足为目标, 为人类创造一个灵魂家园。 艺术需要在人的基本生活满足之后进行
5 劳动实践说
源于恩格斯观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艺术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 揭示了艺术与人类劳动实践的关系,从人类 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来寻找艺术起源,这无疑 发现了艺术起源的重要支点。艺术产生于人 类的劳动实践,以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作为 艺术的重要表达内容,又随着劳动实践发展 而变迁,但其审美性认识不够。
1 平衡与不平衡——艺术与社会发展关系

艺术学原理-王一川

艺术学原理-王一川

《艺术学原理》总结——王一川第一章艺术与艺术学1.章节梗概:简单介绍艺术与艺术学的关系,通过艺术学的发生和发展了解艺术学的含义。

以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为基点,介绍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属性和方法。

2.重要程度:三颗星(每年出题在5分~10分之间)3.出题方式:名词解释。

4.重要知识点(必背)①什么是艺术?(P13)答:是指诉诸人们五官感觉的包含想象、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

②什么是艺术学?(P13)答:是指关于艺术现象的理论反思,也就是对诉诸人们五官感觉的包含想象、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的理性研究。

③“艺术学鼻祖”是指谁,为什么称其为“艺术学鼻祖?”(P14)答:是指德国19世纪美术史家康拉德·费德勒。

因为他虽未曾使用过艺术学这一学科名称,但率先明确区分了艺术与美以及艺术的学问与美的学问。

④中国现代艺术批评的创始人是谁?(P15)答:王国维。

他较早的使用艺术或美术概念。

⑤艺术学的对象有哪些?(P17/18)答:⑴艺术学对象是具有显著的艺术特征的艺术。

⑵艺术学的对象还应包括艺术学理论自身。

⑥艺术学的属性包括了哪些?(P18/19/20)答:⑴理论性。

也可作抽象性或反思性。

是指艺术学具有对艺术现象加以理解和论述从而形成关于艺术的系统知识的特性。

⑵客观性。

这也可称为学理性。

是指艺术学具有贴近对象和符合理性的特性。

⑶评价性。

这里是指艺术学具有依据价值尺度去评判对象的特性。

⑷个性。

也就是艺术学的学术个性,是指艺术学理论总是要体现艺术学者的独特的个体学术立场、观点和气质。

5.备注:第一章的考试出现频率并不高,因为只是作为该书的开篇简介的出现,故知识点并不多。

因此需要做到的就是将精力放在后面章节。

希望你能复习愉快~第二章艺术观念1.章节梗概:在了解艺术究竟是什么的基础上,进入艺术观念层面去探究艺术的现代争论。

根据艺术的特征去反映艺术观念的核心层面。

这章就是对艺术观念、含义、特征的概述。

2.重要程度:四颗星(每年出题在10分~40分之间)3.出题方式: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4.重要知识点(必背)①历史上主要艺术观念有哪些?定义是什么?(P25/27/31/32/34)答:⑴模仿论。

艺术学原理2018(一)

艺术学原理2018(一)

第⼀一章:艺术与艺术学⼀一.艺术学是指关于艺术现象的理理论反思,也就是对诉诸⼈人们五官感觉的包含想象、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的理理性研究。

⼆二.艺术学的对象1.艺术学对象是具有显著的艺术特征的艺术。

2.艺术学的对象还应包括艺术学理理论⾃自身。

三.“艺术学⿐鼻祖”是指谁,为什什么称其为“艺术学⿐鼻祖?”是指德国19世纪美术史家康拉德·费德勒勒。

虽未曾使⽤用过艺术学这⼀一学科名称,但率先明确区分了了艺术与美以及艺术的学问与美的学问。

四.中国现代艺术批评的创始⼈人是谁?王国维。

他较早的使⽤用艺术或美术概念。

五.艺术学属性1.理理论性。

也可作抽象性或反思性。

是指艺术学具有对艺术现象加以理理解和论述从⽽而形成关于艺术的系统知识的特性。

2.客观性。

这也可成为学理理性,是指艺术学具有贴近对象的和符合合理理性的特性。

3.评价性。

这是指艺术学具有依据价值尺度去评判对象的特性。

4.个性。

也就是艺术学的学术个性,是指艺术理理论总是要体现艺术学者的独特的个体学术⽴立场、观点和⽓气质。

六.艺术学的⽅方法艺术美学,艺术语⾔言学,艺术⼼心理理学,艺术传播学,艺术教育学第⼆二章:艺术观念⼀一.历史上主要艺术观念1.模仿论。

是⼀一种有关艺术来⾃自⼈人对现实的模仿的观念。

2.理理念论。

是有关艺术来⾃自客观的精神的呈现的观念。

3.表现论。

也称主观精神论。

是有关艺术来⾃自⼈人的主观精神、情感或⼼心理理的⾃自我表现的看法。

4.形式论。

它是⼀一种有关艺术品是⼀一种纯形式构造的看法。

5.感性论。

是⼀一种来⾃自中国传统的有关艺术是个⼈人感性的产物的看法。

⼆二.模仿论体现了了其⾃自身什什么特点?主张艺术来⾃自对社会现实的模仿,能再现社会现实的本质,并能产⽣生陶冶作⽤用。

三.艺术的定义1.艺术是指诉诸⼈人们五官感觉的包含想象、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

2.通过描述艺术的传统特征给艺术的定义是什什么?艺术是⼀一种在社会语境中通过传播兴辞⽽而唤起公众兴会的媒介形式。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提要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提要

上编 艺术总论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一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勰xi é——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

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艺术原理简析

艺术原理简析

33纸 贵艺术原理本是一门课程,是培养艺术家必备的知识素养的课程。

笔者不愿照本宣科,想谈谈自己对艺术的一些看法,内容虽简,但贵在真诚,贵在真实。

一、艺术(一)艺术的本质若引以马克思的方法论来看,艺术的本质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层面,即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但在笔者看来,真正开始被称为艺术的并不是那些被描绘在潮湿墙壁、瓶瓶罐罐上的远古时期的产物,而是那第一个知道将事物按照自身的喜好摆放和描绘的人,笔者不认识他,但人们可以想象。

蒙昧时期,人类如猿猴般无二,在动物本能的驱使下,他逐渐具备了智慧,学会了选择,有了自身的喜好,知道了表现欲望,那么这个欲望就是他开启艺术世界的第一把钥匙。

艺术的本质至今也没有明确的定论,所以人们不可能一口咬定艺术就是什么,一旦艺术被定义,那么它就不再是艺术,它就变成了远古人类手下的工具。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种艺术。

所以,笔者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欲望——有话要说的欲望,即是思想,有了思想就有了喜好,有了喜好就有了需求,有了需求就有了满足需求的人或事。

艺术是一种交流方式,和语言相似,这种交流可以是人与人的交流,也可以是人与自身的交流。

艺术的本质是欲望上的交流。

(二)艺术的特点艺术具有诸多性质,但最吸引人的是它无穷的自由性,笔者认为这也是诸多艺术家毕生追求艺术的原因。

人类对于自由的向往是无穷无尽的,但自由本身又是相对的、矛盾的,正是这种矛盾性成为艺术吸引笔者的最大魅力。

老子的《道德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拜伦的《唐璜》,伍迪·艾伦的电影等都是在讲述艺术的自由和人的自由。

(三)艺术的目的从功利的角度理解艺术,那不叫艺术,叫做商品。

从人文的角度理解艺术,那也不是艺术,是教科书。

只有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艺术,它才能叫做艺术。

那么,艺术的目的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艺术的目的是满足艺术家自身欲望的一个行为过程和产物。

(四)艺术的功能很多人认为,艺术具有很多功能,但笔者认为艺术只有一个发泄功能——是心理上的与生理上的共同发泄。

艺术原理述要(乙编)

艺术原理述要(乙编)

艺术原理述要(乙编)四、民间艺术艺术的显现和对人的影响,主要是艺术作品,而所有的艺术品又是人所创造的。

艺术学的研究,归根结底还是要研究人。

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艺术评论、艺术收藏,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文化链,每个环节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长短,又无不与相关的人和社会联系着。

1936年。

丰子恺先生住在杭州田家园的别寓中,于10月13日,自编了一本题为《艺术漫谈》的文集,他在卷首写了一篇独特的小序,序说:“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

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

晚近世变多端,人事烦琐,逐末者忘本,循流者忘源,人各竭其力于生活之一隅,而丧失其人生之常情。

于是世间始立‘艺术’为专科,而称专长此道者为‘艺术家’。

盖‘艺术’与‘艺术家’兴,而艺术始衰矣!”“出‘艺术’之深宫,辞‘艺术家’之尊位,对稚子而教之习艺,执途人而与之论美,谈言微中,亦足以启发其生知之本能,而归复其人生之常情。

是则事事皆可成艺术,而人人也皆得为艺术家。

”…人既是艺术的创造者,绝不是只限于少数人。

“人之常情”,有兴有衰,短短数语,情深意切,艺术之精神跃然而出,这是符合丰先生之性情和主张的。

然而,审视历史的发展,面对当前的现实,已是“艺术家”的世界。

可能有的年轻人阅历不深,以为这是空想,对于拍卖行的老板,更可能说是凭空编造,因为我们正处在“商品社会”。

很多东西都变成了商品,很多事都要以经济来考量,艺术作品的高下,也要看拍卖行的价位。

这是不奇怪的;读文章者不奇怪,写文章者也不奇怪,都能找到自己的依据。

在过去确实有过上面所说的情况,既非空想。

更不是编造。

早在原始时代,人们造物的原由,主要是为了自身的需要。

当生活有了余裕,制作的东西多起来了,最初的“以物易物”也只是互通有无,还不是商业行为。

人们将粗糙的石器打磨得光滑对称,在蚌壳与花石子上钻孔做成串饰,不知花去多少时间和精力,除了情感所致,并非得到另外的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学术杂志 《文艺争鸣》 《文艺研究》 《艺术评论》
三、人生、艺术及艺术学探索
人生需要艺术及艺术学 1.蒋彝的“中国之眼” 旅英中国画家蒋彝(Chiang Yee,1903~1977)20
世纪30年代伦敦“中国之眼”(Chinese Eyes)旋 风。
蒋彝的“中国之眼”
蒋彝游历了属于英国人“心 灵故乡”的湖畔地区,以 “中国之眼”和中国诗书画 合一技法,创作系列诗文画 合集《哑行者湖区画记》 (1937),形成中国艺术与 英国艺术的创作与研究结合 的比较。
蒋彝的“中国之眼”
《艺术与错觉》(1960)引用蒋彝水墨画《德 温特湖畔之牛》,把它同浪漫主义绘画《德温 特湖:面朝博罗德尔的景色》比较。
贡布里希把上述中英绘画差异的根源,解释为 中国人独一无二的“中国之眼”的作用,及其 背后的“中国传统”、“中国图式”等属于中 国艺术与美学传统的元素的支撑。
要点
一、艺术学原理课的特点和要求 二、本课教材及阅读书目 三、人生、艺术及艺术学探索 四、艺术学及其历史 五、艺术学的对象、属性和方法 六、当前艺术新趋势 七、当前艺术学理论的任务
一、艺术学原理课的特点和要求
是艺术理论课,而非艺术创作课或艺术实践课 艺术原理课的特点: 第一,介绍中外艺术与艺术史知识 第二,对艺术现象进行抽象思考 第三,运用特定的艺术理论模型和方法去分析艺
蒋彝的“中国之眼”
德温特湖照片
英国浪漫主义画家无名氏绘 有石版画《德温特湖:面朝 博罗德尔的景色》
蒋彝《德温特湖畔之牛》(1936)
蒋彝的“中国之眼”
蒋彝游历英国人心灵圣地湖区后,发现竟能同华 兹华斯等英国艺术家展开艺术心灵的对话和沟通 :“我无法随意在大自然中找到惊喜,不论在中 国或英伦,山壑、坚石、林木、溪流,即便是表 面形貌或有不同,却都留给我类似的印象。在湖 区的许多时刻,我以为自己回到了故乡。”
蒋彝的“中国之眼”
问题:同一视角中的湖区风景何以能让人产生不 同的艺术体验及艺术创作,且又能产生不同而又 同样愉悦的艺术鉴赏?
怎样解释这种特定的艺术现象? 光有艺术品鉴赏而缺乏必要的深入而又缜密的艺
术学思考,虽然可以产生一定的艺术感动,却无 法深入分析乃至圆满回答这类问题。 需要从艺术体验和艺术创作上升到艺术学思考
希:《艺术与错觉》,林夕、李本正、范景中 译,101 页,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
蒋彝的“中国之眼”
启示:透过蒋彝、里德、贡布里希等围绕 同一艺术创作及艺术品而产生的不同分析 和观点可知,人们对艺术现象的理解,不 仅依赖于艺术品鉴赏本身,而且终究依赖 于深入的艺术学思考。
三、人生、艺术及艺术学探索
蒋彝的“中国之眼”
他认为,“中国之眼”并非说中英两国人的眼睛 在生理上有不同,而只是意味着,它们之间存在 着由文化传统及艺术传统长期涵养或熏染出来的 差异。中国固有的文化与艺术传统塑造了中国人 独特的“中国之眼”。
“我们可以看到比较固定的中国传统语汇是怎样 像筛子一样只允许已有图式的那些特征进入画面。 艺术家会被可以用它的惯用手法去描绘的那些母 题所吸引。他审视风景时,那些能够成功地跟他 业已掌握的图式相匹配的景象就会跃然而出,成 为注意的中心。”
术现象
二、艺术学原理课的特点和要求
艺术学原理课的要求 第一,结合课程阅读指定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第二,注意阅读中外艺术理论经典著作,以及学
术期刊《文艺研究》、《文艺争鸣》 第三,学习运用特定的艺术理论模型和方法去分
析艺术现象 第四,有问题及时提问和讨论
二、本课教材及阅读书目
1.指定教材
( [英]里德《序》,见蒋彝《湖区画记》,朱凤莲 译,
21~23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蒋彝的“中国之眼”
与里德的艺术学眼光 看到中英两国艺术家 在心灵上相通而又在 创作能力上相异不同, 多年后英国艺术史家 贡布里希(sir E.H.Gombrich,1909~ 2001)由此看到文化 传统与艺术传统所制 约的艺术差异。
蒋彝的“中国之眼”
英国艺术理论家里德(Herbert Read,1893~1968)《哑行者 湖区画记》序:“英国人对风 景很敏锐,我们有自己伟大的 风景画传统,更有传世的山水 诗”,但“蒋先生这位诗人兼 画家,却大胆无畏地踏入我国 的圣殿,以他自己的方式致敬。 他手持毛笔画具,创作一本书, 画下一系列的山水画,挑战我 们的自满。”
蒋彝的“中国之眼”
与“中国之眼”相匹配的是中国人独特的“心 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使得艺术家在四周 的景色中寻找一些他能够描绘的方面。”
借助对这个有趣实例的分析,贡布里希提出了 一个影响甚广的独家见解:“绘画是一种独特 的活动,所以艺术家的倾向是看到他要画的东 西,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 [英]贡布里
蒋彝的“中国之眼”
原因:“艺术家永远不能期望画出大自然的真貌 ,只能描绘个人眼中领悟到的某一面。中国艺术 家尽力挥洒胸中山水,而非自然中的山水,因之 不以肖似为目的。然而,因为他们的作品是源于 对大自然最纯粹的印象,本质上仍是种摹拟。”
(蒋彝:《湖区画记》,朱凤莲 译,145页,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艺术学原理》
(王一川主编,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二、本课教材及阅读书目
2.参考教材
《艺术学概论》
(彭吉象主编,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 三版)
二、本课教材及阅读书目
3.经典阅读 朱光潜:《文艺心理
学》
宗白华:《美学散步》
滕固:《滕固艺术文 集》
李泽厚:《美的历程》
பைடு நூலகம்
蒋彝的“中国之眼”
蒋彝的贡献堪比华兹华斯:“蒋先生和渥尔渥斯 皆清楚表明,所有真实的感受与思维都是相通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两种永恒的关系,天地恒 在人恒在。会变的是人类表述与感知这层关系本 质的能力。”
里德从中英比较中看到不同民族心灵间的共通性。 “我的艺术观,我的技法,简而言之,即我的艺 术,并不受理地空间所束缚。那是全人类共通的, 可表现中国山水,也可诠释你们英国的景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