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和传播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21174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6.png)
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1. 前言为了适应新闻与传播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新闻与传播领域的需求。
2.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和创新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 具备新闻与传播领域的宽广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 - 具备独立进行新闻与传播研究的能力; - 具备新闻传播批评与应用能力; - 具备跨领域能力和创新意识; - 具备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职业素养。
3. 培养方式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术论文撰写等环节。
3.1 课程学习学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需要修读一定的专业课程。
课程设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新闻传播学基础课程:新闻学、传播学、媒介与社会、传播伦理等;- 专业核心课程: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媒体管理与创新等; - 选修课程:包括媒体研究、传播行为学、数字媒体创新等; - 实践课程:包括媒体实习、社会调查与研究等。
3.2 科研训练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需参与科研项目、实验室研究和学术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新闻与传播研究的能力。
3.3 学术论文撰写学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需要写一篇学术论文,选题应选择与新闻与传播领域相关的研究课题,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和撰写。
4. 课程设置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包括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
4.1 专业核心课程•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媒体管理与创新•媒介与社会4.2 选修课程•媒体研究•传播行为学•数字媒体创新•媒介融合与传播战略4.3 实践课程•媒体实习•社会调查与研究5. 考核方式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课程考核、科研训练考核和学术论文答辩。
汕头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汕头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6c40a8098e9951e79b8927b7.png)
汕头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汕头大学汕头大学新闻新闻与传播专业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一、专业简介汕头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在国内新闻传播学界拥有较强的科研与教学力量,是广东省内仅有的6所、粤东唯一一所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重点高校。
至今为止,已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四个本科专业,建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专业建设成熟,学科布局完善,办学条件良好,师资力量雄厚,具有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内培养新闻传播学专业应用性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
本专业现有学科发展平台包括:广东省新闻传播实验示范中心、广东省特色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项目、广东省“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试点。
本专业非常重视与媒体开展合作,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
,学院与汕头特区报社合作创建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项目“粤东新媒体人才培养基地”,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报刊司委托,承担“我国报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研究”项目,并就此项目成果举行全国报告会,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王司长、赵处长、省出版署领导、39家报业集团的高层领导及学界知名人士前来参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二、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以实践应用为教育定位,以融合媒体应用能力训练为教学特色,并辅以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人文学科基础教育和新闻传播法规、伦理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应用型高层次的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是:具体培养目标是:1.热爱祖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求实、严谨、科学的作风。
北师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北师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5828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4.png)
北师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北师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和较高的专业素养,熟悉新闻与传播理论与实践,掌握前沿研究方法,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新闻与传播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或专业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内容1.专业课程:学生需修习新闻与传播学相关的核心课程,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媒体研究等。
此外,还有研究方法、媒介经济学、传播伦理等课程,以提供学生全面的专业知识基础。
2.研究方向:学生按照个人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新闻与社会变迁、传播与政治经济、传媒与文化研究等。
3.学术研究: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包括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等。
学生还将参与导师指导的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能力。
4.实践教学:学生将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实地调研、媒体实习等,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计划1.复习阶段:学生将在研究生入学前进行专业知识的复习,包括学习相关教材、文献预览等,为进入研究生阶段做好准备。
2.修读课程:学生需按照学位要求修读相应的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术基础,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进行选择。
3.学术研究:学生在修读课程的同时,需参与学术研究活动。
初期学生将以文献综述、选题、调研等方式进行科研准备;中后期学生将全身心投入到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中。
4.实践环节:学生将根据自身的实践兴趣,选择实践教学环节。
这些实践可能包括参与社会调查研究、媒体实习、学术会议等。
四、培养要求1.修满并通过相应学分要求的课程,其中必修课程达到法定学分占比;2.完成学术论文,经导师指导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3.参与学术研究并有一定的科研成果;4.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并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5.按要求参与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
总结:北师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宽广学术视野和较高专业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新闻与传播专业培养方案
![新闻与传播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b5001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8.png)
新闻与传播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目标。
咱这个新闻与传播专业啊,就是要把大家培养成那种超级厉害的传媒达人。
不管是在传统的报社、电视台,还是在新兴的网络媒体平台,都能混得风生水起。
目标就是让你能熟练掌握各种传播技能,像个全能战士一样,既能采访到别人挖不到的料,又能写出让大家看了就停不下来的好文章,还能把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得又快又广。
二、课程设置。
1. 基础课程。
首先呢,有一些基础课得好好学。
就像新闻学概论,这就好比是这个专业的入门秘籍,告诉你新闻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它的历史、作用、发展啥的。
还有传播学原理,这就像是内功心法,让你明白信息是怎么在这个世界上跑来跑去的。
这两门课就像是盖房子的地基,得打扎实了。
2. 专业核心课程。
然后就是核心课程啦。
新闻采访与写作,这可是咱的看家本领。
采访的时候就像个侦探,到处找线索,挖掘故事。
写作呢,就得把采访到的东西变成吸引人的文字,不能写得干巴巴的,得像讲故事一样。
新闻编辑也很重要,就像个厨师,把各种新闻素材这个“食材”进行精心搭配、调味,最后做出一道美味的新闻大餐。
还有媒介经营与管理,这是让你懂得媒体这个大公司是怎么运营赚钱的,要是以后你当了媒体老大,这课可就太有用了。
3. 拓展课程。
除了这些,还有拓展课程呢。
比如说新媒体概论,现在新媒体多火啊,什么抖音、微博之类的,这门课就告诉你这些新媒体平台的玩法和规则。
视觉传播也很有趣,教你怎么用图片、视频这些视觉元素来传播信息,毕竟现在大家都喜欢看好看的图和好玩的视频嘛。
还有公共关系学,学会这个,你就能帮公司或者组织处理好各种关系,就像个和事佬一样,但是又能把他们的形象塑造得超级棒。
三、实践教学。
1. 实习。
实践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哦。
实习就是让你到真正的传媒战场上练练手。
你可以去报社跟着那些老记者跑新闻,看看他们是怎么在截稿日期前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赶稿子的,同时又能写出高质量的报道。
也可以去电视台,体验一下做节目背后的酸甜苦辣,说不定你还能上镜露个脸呢。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e9ab3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c.png)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3)适用学科:050301新闻学、050302传播学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新闻传播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掌握本学科的学术发展方向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精通外语和计算机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学位持有者可以在传播媒体、新闻机构和宣传出版部门从事特定的新闻传播工作,可以在高校从事新闻传播的教学和研究,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和公共关系工作。
二、研究方向1.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2.网络传播3.媒体与舆论4.平面媒体(出版)传播5.新闻传播史三、多年的学习基本学制为2年。
四、授予毕业学分和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当修满至少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7学分,包括学校开设的公共学位必修课7学分、专业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三门课)、专业主干课不少于6学分(三门课)、发展方向课不少于8学分,开题报告与学位论文3学分。
修满上述学分、学位论文进行的各个环节符合要求、学位论文取得合格成绩,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五、培训模式1.以二级学科为基本培养单位,采取集体培养与导师负责相结合的方式。
新生入学第一个月内完成师生互选。
2.课程学习以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二级学科专业主干课程及发展方向课程为基础习为主,辅之以其他专业的课程或全校公选课程、经典文献阅读。
根据本专业确定的经典文献阅读书目、按照考核要求提交至少2份读书报告。
3.学术活动。
答辩前,硕士研究生应当在省级以上出版物(含省级出版物)上发表至少一篇(含一篇)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并作为第一作者署名;或者作为主旨发言人在学院的硕士演讲厅做学术报告。
在书博演讲厅参加10场以上的学术讲座(一位主旨演讲人相当于5场讲座)。
六、课程学习1.课程和学分要求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别公共100020001001基础课100020001002-x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外国语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开课学期第二学期第一学期学时学分备注603804需从4门课程中选择2门第二学期104020212001104020802001语言文化哲学新闻理论研究西方传播学中外新闻传播史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论第一学期第一学期第一学期第一学期第一学期第一学期402402402402402402需至少选择3门共不少于6学分的课程,其中含一门2学分的研究方法类课程学科基础课104020802002104020802021104020802021104020802021(二)专业课程和发展方向课程课程类别专业104020803001新闻传播与舆论研究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学时分备注第一学期402需选择3门共6学第一学期402分的课程第二学期402第二学期402需选择2门共4学或第三学主干课104020803002中外报纸编辑比较研究104020803003大众文化传播研究104020804001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专业方104020804003平面媒体传播研究104020804002网络传播研究期分的本专业方向课第二学期或第三学402程期第二学期或第三学402期第二学期或第三学402期第二学期或第三学402期第二学期或第三学402期发向展课方向课104020804004文化产业与文化传播研究104020804005文学传播研究104020804006新闻传播业务研究公选需选择2门共4学分的跨二级学科专业课程或全校公选课程课、跨专业课补修课程如果学生是具有相同学术水平或跨学科的硕士生,则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本学科的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和两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本科专业基础课作为补充课程。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博士培养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博士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1e6aca6137ee06eff91818.png)
新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50301 授文学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社会主义觉悟,身体健康,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创造性的解决我国新闻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能从事新闻学理论研究、高等学校新闻传播院系教学和新闻实务单位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新闻史论、新闻业务、新闻事业管理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新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包括选题报告、国内外学术报告、预答辩、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博士学位论文公开报告、发表论文要求、质量监控与保证环节等等,根据学科特点应做出具体规定,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301 授文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具有较强的新闻发现、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和相应的组织、策划、管理能力;3.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素养,能参与国际对话和交流;4.具有较强的社会观察和研究能力,为进一步深造奠定较为广泛和扎实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理论基础。
二、主要研究方向1.新闻理论2.新闻史3.新闻业务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包括选题报告、国内外学术报告、预答辩、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博士学位论文公开报告、发表论文要求、质量监控与保证环节等等,根据学科特点应做出具体规定。
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d2db3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a.png)
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301)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的新闻学、传播学基础理论与系统的新闻学专门知识的学术型人才,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者独立担负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能力,能在新闻传播教学、科研单位与新闻实践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与新闻传播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树立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强烈的事业心,具有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能为祖国的建设与进展服务。
2.掌握新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新闻学的理论前沿、重大现实问题与进展动态;熟悉党与国家有关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与法规;掌握科学的研究与分析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从事新闻学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新闻传播实践能力。
3.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协调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与较强的心理素养。
二、研究方向1.新媒体研究2.应用传播学3.电视与新媒介叙事研究4.电视新闻节目研究5.电视专题新闻研究三、修业年限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但根据研究生修业状况,同意学生提早毕业。
硕士研究生申请提早毕业的具体条件: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第三学期末),所有课程成绩均在80分以上,或者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含省级)发表学术论文1篇,修满学分者能够申请提早毕业。
2.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5年。
申请提早毕业的条件同上。
2+3保送硕士研究生与少数民族培养计划硕士研究生执行学校的统一学制。
四、毕业学分与授予的学位按照学校关于学分制的规定,硕士研究生应当修满很多于34学分。
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才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通过授予新闻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
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与促进硕士生自主学习与研究中的作用。
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
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包含学习计划与研究计划,应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
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d9d84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1.png)
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信息化和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与传播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为适应这一趋势,各高等院校纷纷设立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文将就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作详细阐述。
二、培养目标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实践能力,能够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管理和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内容1.理论课程:包括新闻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媒介经济学、传播心理学等,旨在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
2.实践课程:包括新闻采编实务、广告策划与创意、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等,通过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学术研究:引导学生参与学术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培养方式1.课堂教学: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2.专业实习:组织学生参与实习项目,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论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培养评价1.学位论文:学生需按时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展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2.课程考核:各门课程采用考试、论文、实践报告等形式进行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
3.毕业答辩:学生需参加毕业答辩,展示自己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成果。
六、总结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论功底、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他们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新闻与传播高级专门人才。
新闻传播学(数字媒体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数字媒体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1541e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3.png)
新闻传播学(数字媒体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学(数字媒体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本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数字媒体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适应未来媒体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数字媒体理论数字媒体基础:深入了解数字媒体的起源、发展与趋势。
数字媒体与社会:分析数字媒体对社会发展、文化传播的影响。
数字媒体伦理与法规:掌握媒体伦理原则,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二、媒体技术与实践数字媒体技术:学习数字内容制作技术,如视频剪辑、图像处理等。
媒体平台运营:掌握各类媒体平台的运营策略与技巧。
媒体项目实践:参与实际项目,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社交媒体运营社交媒体战略规划:制定有效的社交媒体传播策略。
内容创作与推广:学习创作高质量的内容,掌握内容推广技巧。
数据分析与优化:运用数据分析工具,持续优化社交媒体运营效果。
四、数据可视化与信息设计数据可视化基础:了解数据可视化原理与方法。
信息设计原则与实践:学习如何有效呈现信息,提升数据可读性。
数据可视化工具与技术:掌握常用数据可视化工具的使用。
五、数字广告与公关数字广告策划与执行:学习数字广告的策划、制作与发布。
公关策略与执行:了解公关原理,学习危机公关处理技巧。
广告与公关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剖析,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媒体伦理与法规媒体伦理原则与实践:强调公正、真实、尊重个人隐私等伦理原则。
媒体法律法规:解读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从业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媒体伦理与法规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伦理和法规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跨文化传播文化差异与传播: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特点和挑战。
跨文化沟通技巧:学习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技巧和方法。
国际传播案例研究:分析国际传播中的成功案例,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
八、学术研究方法学术研究基础: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
研究方法论:学习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https://img.taocdn.com/s3/m/01b3abf6941ea76e58fa045d.png)
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5300)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专业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新闻传播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学识修养,了解新闻传播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把握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基本理念和方法。
3、具有较强的新闻传播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媒介手段和方法,胜任新闻传播业务工作。
4、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与专业工作。
5、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2年。
三、招生对象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对象相同。
四、课程设置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着重提升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研讨、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总学分不低于36(含学术讲座与专业实践学分),包括以下几方面课程。
注:跨专业考生至少补修3门学科专业课(如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学概论等),不计入总学分。
五、专业实践(4学分)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培养过程须突出新闻与传播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原则上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
学生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实践基地的采、写、编、评以及创意策划等与专业相关的多种方式开展专业实践。
学生应有明确的专业实践实施计划,导师给予指导,确保专业实践质量。
专业实践结束后,学生应向指导教师提供以下材料:(1)发表的实践成果5份(注:根据媒体特性作出不同要求,如报刊、视音频光盘或创意策划与设计等);(2)媒体阅听报告1-2份。
(3)专业实践总结报告1份。
2023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3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f0b3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b.png)
2023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新闻与传播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人才,我们特制定以下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较高的新闻敏感性和传播素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新闻采写、编辑、评论、策划等实际操作能力,能胜任各类媒体的工作。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成为适应我国新闻与传播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英语、计算机应用等。
2.专业核心课程: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媒介经营与管理、网络传播、跨文化传播等。
3.方向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市场需求,设置以下方向课程:(1)新闻传播方向:深度报道、新闻摄影、新闻视频制作、数据新闻等。
(2)广告与公关方向:广告策划与创意、公关理论与实务、品牌传播与管理等。
(3)新媒体方向:新媒体运营、网络舆论引导、数字出版、社交媒体传播等。
4.实践课程:新闻实践、传播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三、培养方式1.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案例教学、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环节。
2.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研讨、课题研究、创新创业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加强与媒体、企业、政府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就业机会。
四、师资队伍1.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2.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业务培训等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学者来校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五、就业方向1.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
2.新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媒体、数字出版等。
3.广告与公关公司:广告策划、公关活动、品牌管理等。
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e2ca5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a.png)
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理论素养: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熟悉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沿研究动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2.方法熟练:掌握新闻传播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设计和完成科研项目,并能在实践中创新应用新方法;
4.团队合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跨学科、跨文化等多元团队中协调与合作;
5.国际视野:具备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能力,能够了解和应对国际新闻传播学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二、培养要求
2.科研实践:学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包括独立或合作完成科研课题的设计、调研、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工作。
学生还可以参与学院或社会单位组织的实践活动和实习。
3.学术交流: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学术活动,如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与学界和业界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此外,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学术期刊的编委、审稿等学术活动。
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1316a0daef5ef7bb0d3c16.png)
3
51
4
1
专业课
21092014
新闻传播业务前沿研究
3
51
4
1
21092015
高级新闻采写实务
3
51
4
1
21092016
大数据新闻研究
3
51
4
2
21092003
大众传播理论专题研究
3
51
4
2
专业方向课
21093013
经济新闻报道研究
3
51
4
3
经济新闻报道与策划方向
21093017
经济学前沿专题研究
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从事新闻、影视、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实务以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综合型人才。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2、热爱新闻工作,掌握坚实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
3、能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
社会实践
实习时间须达到四个月并获得实习单位的评语并提交报告
利用假期或由学院统一安排参加
教学实践
在导师带领下参加相关学术活动
学术训练
在专业课的本学期末提交论文作业
学位论文
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按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文件执行。
本学科主要文献、目录及刊物(选填)
序号
著作或期刊名称
覆盖专业简介及研究方向
覆盖专业简介
研究方向名称
专业名称(03):
新闻与传播
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专职硕士生导师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0人;校外合作导师14人,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的新闻媒体工作经验。近三年来本专业硕士学位点教师团队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7项、教育部课题11项,出版《经济新闻报道研究》、《经济新闻报道》、《经济新闻评论》、《媒介营销》、《网络舆论:起因、流变与引导》、《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研究》、《媒介现象学》等多部专著及教材,并在重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在国内新闻与传播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以经济新闻、法制新闻和新媒体与文化传播为主要特色的科研和教学格局。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372537a5e9856a5612601d.png)
环节
课程学习 环节
总学分≥34
分项说明
公共必 公共基础课程 7 学分
学位课≥ 修课
15 ≥27
专业必 专业基础课程 ≥8 学分
修课
选修课 ≥8 学分 非学位课
≥10
实践课
≥2 学分
导师指导Biblioteka 导师组应定期与学生见面,向学生 讲解本专业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 业界发展动态及相关前沿话题。学 1 学分 导师指导 生应定期向导师组汇报阅读书目、 课程作业、媒体实习实践等情况, 并接受导师组的监督和检查。计 1 学分,须填《指导记录单》
媒体实习
4 学分 媒体实习 需填《实习实践考核表》
作品与论文
作品与论 按要求创作毕业作品,撰写毕业论
2 学分
文
文,通过答辩
/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495920e2bd960590c677b7.png)
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新闻与传播硕士(“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简称:MJC)专业学位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新闻与传播人才的专业性学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新闻采编方法及先进理念,能够在新闻媒体从事独立新闻采编、媒体管理工作等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方式、学制和学习年限(一)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二)学制为2.5年,其中从事新闻传播实践的时间为6—12个月。
(三)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4.5年。
三、基本学分(一)学分设置应不低于下表中的要求。
(二)18课时为1学分。
四、指导方式采用导师组制。
导师组由2个或2个以上的导师组成,应明确1名主导师和至少1名校外导师。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五、课程设置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核心课和选修课,其中:核心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包括政治理论课和英语课等,具体课程见附表中的课程设置。
六、考核方式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获得相应学分。
课程考核采取闭卷、开卷、课程论文等考试方式,其中学位课程以闭卷笔试为主。
七、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时间为6-12个月,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集中实践一般安排在第2学年进行,分段实践在1—2学年均可安排,实践地点可选择固定的专业实践基地,也可联系相关专业实习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16c50479563c1ec5da71be.png)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55200)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能够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
2. 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新闻传播实践所需要的专业素养、技能与方法;能够胜任新技术变革对新闻传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3. 具有全媒体视野和国际化视野,具有从事新闻传播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新闻传播实践能力。
4. 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5.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协调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比较完善的人格。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发展方向1.新闻传播理论研究2.平面媒体(出版)传播研究3.新媒体传播研究4.文化产业与文化传播研究5. 新闻传播业务研究四、学习方式与年限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5年。
凡提前修满最低学分,学术水平达到硕士学位相关标准者,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可提前半年毕业。
具体要求:(1)所修各门课程学分平均分在85分以上;(2)发表至少1篇CSSCI论文,署名为第一作者,东北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3)论文评审全部通过。
五、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当修满至少39学分,其中课程学分32学分,包括学校开设的公共学位必修课7学分、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四门课)、专业主干课不少于8学分(四门课)、发展方向课不少于8学分。
专业实习4学分。
开题报告与学位论文3学分。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等培养环节,取得上述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考察
必读
5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论著导读
郑保卫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考查
选读
6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
马克思
人民出版社
1971
考查
选读
7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
人民出版社
1971
考查
选读
8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恩格斯
人民出版社
1971
考查
选读
9
传播学概论
本学科主要文献、目录及刊物(选填)
序号
著作或期刊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考核方式
备注(选读/必读)
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新闻
陈力丹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9
考查
必读
2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
陈力丹
开明出版社
1993
考查
选读
3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
陈力丹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考查
选读
4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考查
选读
24
无声的语言
[美]爱得华·霍尔
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5
考查
选读
25
人的延伸媒介通论
[加]麦克卢汉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
考查
选读
26
组织传播
[美]凯瑟琳.米勒
华夏出版社
2000
考查
选读
27
舆论学
[美]李普曼
华夏出版社
2002
考查
选读
28
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院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培养类别
√专业型硕士
一级学科名称
新闻传播学
一级学科代码
0552
适用年级
从2016级开始适用
修订时间
2016年6月
覆盖专业
专业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055200)
基本学制
专业型硕士:2-3年;总学分≥30学分,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4、身心健康。
科研能力及创新培养等要求
在实践与创新培养环节,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由学院统一集中安排时间(专业实习不得少于四个月)到媒体进行专业实习,实践活动结束应取得实习单位的评语,并提交实习报告,经由导师和学院考查合格方可获得毕业资格。
培养方式
本专业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内导师与校外合作导师、硕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及身心健康。通过课程学习和撰写学位论文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着重培养其科研和职业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注重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覆盖专业简介及研究方向
覆盖专业简介
研究方向名称
专业名称(03):
新闻与传播
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专职硕士生导师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0人;校外合作导师18人,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的新闻媒体工作经验。近三年来本专业硕士学位点教师团队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7项、教育部课题11项,出版《经济新闻报道研究》、《经济新闻报道》、《经济新闻评论》、《媒介营销》、《网络舆论:起因、流变与引导》、《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研究》、《媒介现象学》等多部专著及教材,并在重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在国内新闻与传播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以经济新闻、法制新闻和新媒体与文化传播为主要特色的科研和教学格局。
经济新闻报道与策划方向
法制新闻报道与策划方向
新媒体与文化传播方向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总学
分
总学时
周学时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必修课
第一外国语课程
3
51
3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4
41Βιβλιοθήκη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7
2
2
学科基础课
新闻传播学专题研究
3
51
4
1
专业课
新闻传播业务前沿研究
3
51
4
1
高级新闻采写实务
3
51
4
1
大数据新闻研究
3
51
4
2
大众传播理论专题研究
3
51
4
2
专业方向课
经济新闻报道与策划方向
经济新闻报道研究
3
51
4
3
经济学前沿专题研究
3
51
4
3
财经媒体与实务前沿
3
51
4
3
法制新闻报道与策划方向
法制新闻报道研究
3
51
4
3
法制前沿专题研究
3
51
4
3
法制媒体与实务前沿
3
51
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从事新闻、影视、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实务以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综合型人才。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2、热爱新闻工作,掌握坚实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
3、能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
4
3
新媒体与文化传播方向
网络传播学
3
51
4
3
新媒体传播实务研究
3
51
4
3
文化产业发展前沿
3
51
4
3
总计
30
其他要求
按专业方向选修,至少选修6学分,并可选修其他方向课3学分
其他培养环节及要求(选填)
其他培养环节
内容或要求
考核时间及方式
科研及学术成果
每位硕士生须发表一篇论文或主持一项校级科研项目或参与导师省部级以上项目研究或参加一次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撰写开题报告
第三学期(即研究生第二学年上学期)
社会实践
实习时间须达到四个月并获得实习单位的评语并提交实习报告
利用假期或由学院统一安排参加
教学实践
在导师带领下参加相关学术活动
学术训练
在专业课的学期末提交论文作业
学位论文
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按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文件执行。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8
考查
选读
19
文化帝国主义
汤林森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考查
选读
20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美]丹尼尔.贝尔
三联书店
1987
考查
选读
21
思想管理者
[美]席勒
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公司
1996
考查
选读
22
神话大众文化诠释
[法]罗兰·巴特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
考查
选读
23
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
[美]迈克尔·罗洛夫
[美]施拉姆、波特
新华出版社
1984
考查
必读
10
大众传播模式论
[英]麦奎尔、温德尔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考查
选读
11
大众传播学诸论
[加]麦克卢汉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0
考查
选读
12
传播理论
[加]麦克卢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考查
必读
13
新闻传播学论稿
[美]斯蒂文.小约翰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考查
必读
14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
[美]赛弗林、坦卡德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考查
选读
15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美]赛弗林、坦卡德
华夏出版社
2000
考查
选读
16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1
考查
选读
17
跨文化传通
[美]萨瓦姆等
三联书店
1987
考查
选读
18
哈贝马斯论交往
[陈学明、吴松、远东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