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第二章波函数和方程.
量子力学第二章总结
第二章1.波函数/平面波:(1)频率和波长都不随时间变化的波叫平面波。
(2)如果,粒子受到随时间或位置变化的力场作用,他的动量和能量不再是常量,这时的粒子就不能用平面波来描写。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用一个复函数表示描写粒子的波,并称这个函数为波函数2.自由粒子/粒子的状态:不被位势束缚的粒子叫做自由粒子.3.波函数的几率解释/波恩解释: (1)粒子衍射试验中,如果入射电子流的强度很大,则照片上很快就会出现衍射图样;如果入射电子流强度很小,电子一个一个的从晶体表面上反射,开始它们看起来是毫无规则的散布着,随时间变化在照片上同样出现了衍射图样。
由此可见,实验所显示的电子的波动性是许多电子在同一实验的统计结果,或者是一个电子在许多次相同试验中的统计结果。
(2)波恩提出了统计解释,即:波函数在空间中某一点的强度(振幅绝对值的平方)和该点找到粒子的概率成比例,按照这种解释,描写粒子的波乃是概率波。
4.几率密度: 在t 时刻r 点,单位体积内找到粒子的几率是: ω(r,t) ={dW(r,t)/d τ}= C|Ψ(r,t)|25.平方可积: 由于粒子在空间总要出现(不讨论粒子产生和湮灭情况), 所以在全空间找到粒子的几率应为一,即: C ∫∞|Ψ(r,t)|2d τ= 1 而得常数C 之值为: C = 1/∫∞|Ψ(r,t)|2d τ 若 ∫∞|Ψ(r , t)|2d τ→∞,则 C → 0, 这是没有意义的。
故要求描写粒子量子状态的波函数Ψ必须是绝对值平方可积的函数。
7.归一化: C ∫∞|Φ(x,y,z,t)|2d τ= 1 (波函数乘以一个常数以后,并不改变空间各点找到粒子的概率,不改变波函数的状态) C = 1/∫∞|Φ(x,y,z,t)|2d τ 现把上式所确定的C 开平方后乘以Φ,并以Ψ表示所得函数: Ψ(x,y,z,t)=C ½Φ(x,y,z,t) 在t 时刻 在(x,y,z )点附近单位体积内找到粒子的概率密度是: ω( x,y,z,t) = C|Φ(x,y,z,t)|2故把(1)式改写成 ∫∞|Ψ(r , t)|2d τ=1 把Φ换成Ψ的步骤称为归一化。
第二章波动方程和薛定谔方程
1 (2πh )3 / 2 1 (2πh )3 / 2
p ⋅r v h C p t e dp x dp y dp z , ( , ) ∫∫∫ ∞
i vv
− p ⋅r v h Ψ r t e dxdydz 。 ( , ) ∫∫∫
i vv
&&dinger 方程给出: 4、波函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 Schro
ih h2 2 ∂Ψ v =− ∇ Ψ + U (r , t )Ψ 。 ∂t 2μ
据此,可以得到几率守恒律的微分形式:
1
v ∂ω +∇⋅J =0 , ∂t
v ih v v v 其中: ω (r , t ) = Ψ * (r , t )Ψ (r , t ) (假设 Ψ 归一化) ,J ≡ ( Ψ ∇Ψ * − Ψ * ∇Ψ ) 。 2μ
任意形状的势垒 U ( x) ,透射系数为:
D = D0 exp[−
四、典型例题
例 1、证明动量算符的属于本征值为 p' 的本征函数在动量表象中的表示是 δ ( p − p ' ) 。 证明:设 Ψ ( x, t ) 所描写的状态是具有动量 p ' 的自由粒子的状态,即
Ψ ( x, t ) = ψ p ' ( x )e
[−
h2 d2 * + U( x )]ψ * n = Enψn 2μ dx 2
,
(2)
即 ψ n 及 ψ* n 皆是与能量 E n 相对应的波函数。 而一维束缚定态不存在简并,于是:
4
ψ n = cψ * , n (c 为复常数)
* 即: ψ * n = c ψn ,
则: ψ n = cc * ψ n = c ψ n , 即: c = 1 , 所以: c = e iδ ,可以取 δ = 0 ,即: ψ n = ψ * n 。 故 ψ n 为实数(无损一般性, ψ n 可取为实函数) 。
量子力学专题二(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量子力学专题二: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一、波粒二象性假设的物理意义及其主要实验事实(了解)1、波动性:物质波(matter wave )——de Broglie (1923年)p h =λ实验:黑体辐射2、粒子性:光量子(light quantum )——Einstein (1905年)hE =ν 实验:光电效应二、波函数的标准化条件(熟练掌握)1、有限性:A 、在有限空间中,找到粒子的概率是有限值,即有=⎰ψψτ*d 有限值有限空间 B 、在全空间中,找到粒子的概率是有限值,即有=⎰ψψτ*d 有限值 全空间 2、连续性:波函数ψ及其各阶微商连续;3、单值性:2ψ是单值函数(注意:不是说ψ是单值!)三、波函数的统计诠释(深入理解) 1、∝dV 2ψ在dV 中找到粒子的概率;2、ψ和ψC 表示的是同一个波函数(注意:我们关心的只是相对概率);四、态叠加原理以及任何波函数按不同动量的平面波展开的方法及其物理意义(理解)1、态叠加原理:设1ψ,2ψ是描述体系的态,则2211ψψψC C +=也是体系的一个态。
其中,1C 、2C 是任意复常数。
2、两种表象下的平面波的形式:A 、坐标表象中r d e p r r p i 3/2/3)()2(1)( •⎰=ϕπψ B 、动量表象中p d e r p r p i 3/2/3)()2(1)( •-⎰=ψπϕ 注意:2/3)2( π是热力学中,Maxwell速率分布的一个常数,也可以使原子物理中,一个相空间的大小!五、Schrodinger Equation (1926年)1、Schrodinger Equation 的建立过程(熟练掌握)ψψH ti ˆ=∂∂ 其中,V T H ˆˆˆ+=。
2、定态薛定谔方程,定态与非定态波函数的意义及相关联系(深入了解)A 、定态:若某一初始时刻(0=t )体系处于某一能量本征态)()0,(r r E ψψ=,则/)(),(iEt E e r t r -=ψψ说描述的态,叫做定态(stationary state );B 、非定态:由不同能量能量本征态线性叠加而形成的态,叫做非定态(nonstationary state )。
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量子力学周世勋)PPT课件
The wave function and Schrödinger Equation
1
学习内容
➢ 2.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The Wave function and its statistic explanation
➢ 2.2 态叠加原理
The principle of su续4)
(2)粒子由波组成
电子是波包。把电子波看成是电子的某种实际结构, 是三维空间中连续分布的某种物质波包。因此呈现 出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波包的大小即电子的大 小,波包的群速度即电子的运动速度。
什么是波包?波包是各种波数(长)平面波的迭 加。平面波描写自由粒子,其特点是充满整个空间, 这是因为平面波振幅与位置无关。如果粒子由波组 成,那么自由粒子将充满整个空间,这是没有意义 的,与实验事实相矛盾。
经典概念 中粒子意
味着
1.有一定质量、电荷等“颗粒性”的属性;
2.有确定的运动轨道,每一时刻有一定 位置和速度。
经典概 念中波 意味着
1.实在的物理量的空间分布作周期性的 变化;
2.干涉、衍射现象,即相干叠加性。 7
§2.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续6)
▲ 玻恩的解释: 我们再看一下电子的衍射实验
P
P
12
§2.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续10)
3.波函数的归一化
令
(r,t)C (r,t)
相对t 几时率刻是,:在空C间(r任1,t意) 两2 点r 1 (和r1,rt2)处2找到粒子的 C(r2,t) (r2,t)
波函数
2.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理解态叠加原理。
3.掌握微观粒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波函
数随时间演化的规律
量子力学 第二章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x px
t E J
二.量子力学中的测量过程 1.海森伯观察实验 2.测量过程 被测对象和仪器,测量过程即相互作用过程,其影响 不可控制和预测。
三.一对共轭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值是微观粒 子具有波动性的必然结果。
并不是测量方法或测量技术的缺陷。而是在本质上 它们就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值
i p
p2 2
对自由粒子:
2 E p
2
∴
2 i 2 t 2
3.力场中运动粒子的波动方程 能量关系:
E p2 U (r , t ) 2
2 i 2 U (r , t ) t 2
4.三个算符
2 H 2 U 2
1。与宏观粒子运动不同。
2。电子位置不确定。
3。几率正比于强度,即 ( r , t )
2
结论: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在空间某一点的 强度(振幅绝对值的平方)和在该点找到粒 子的几率成正比。
2 数学表达: (r , t ) | (r , t ) |
归一化:
2 (r , t )d | (r , t ) | d 1
3 2 i ( pr Et )
e
(r ) p
1 (2)
3 2
e
i pr
(r , t )
( r ) dp dp dp x y z c( p, t ) p
其中:
而:
i Et c( p, t ) c( p) e
而在晶体表面反射后的晶电子状态
状态的迭加。
p
为各种值的
量子力学教程(二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1.1.由黑体辐射公式导出维恩位移定律:C m b bTm3109.2 ,×´==-l 。
证明:由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由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n n p nr n nd ec hd kTh 11833-=, 及ln c=、l ln d c d 2-=得1185-=kThcehc l l l p r ,令kT hc x l =,再由0=l r l d d ,得l .所满足的超越方程为所满足的超越方程为15-=x x e xe用图解法求得97.4=x ,即得97.4=kT hc m l ,将数据代入求得C m 109.2 ,03×´==-b b T ml 1.2.在0K 附近,钠的价电子能量约为3eV ,求de Broglie 波长. 解:010A 7.09m 1009.72=´»==-mEh p h l # 1.3. 氦原子的动能为kT E 23=,求K T 1=时氦原子的de Broglie 波长。
波长。
解:010A 63.12m 1063.1232=´»===-mkT h mE h p h l其中kg 1066.1003.427-´´=m ,123K J 1038.1--×´=k # 1.4利用玻尔—索末菲量子化条件,求:利用玻尔—索末菲量子化条件,求: (1)一维谐振子的能量。
)一维谐振子的能量。
(2)在均匀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电子的轨道半径。
)在均匀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电子的轨道半径。
已知外磁场T 10=B ,玻尔磁子123T J 10923.0--×´=B m ,求动能的量子化间隔E D ,并与K 4=T 及K 100=T 的热运动能量相比较。
的热运动能量相比较。
解:(1)方法1:谐振子的能量222212q p E mw m +=可以化为()12222222=÷÷øöççèæ+mw m E q Ep的平面运动,轨道为椭圆,两半轴分别为22,2mw m Eb E a ==,相空间面积为,相空间面积为,2,1,0,2=====òn nh EE ab pdq nw pp 所以,能量 ,2,1,0,==n nh E n方法2:一维谐振子的运动方程为02=+¢¢q q w ,其解为,其解为()j w +=t A q sin速度为速度为 ()j w w +=¢t A q c o s ,动量为()j w mw m +=¢=t A q p cos ,则相积分为,则相积分为 ()()nh T A dt t A dt t A pdq T T ==++=+=òòò2)cos 1(2cos 220220222mw j w mw j w mw , ,2,1,0=n nmw nh T nh A E ===222, ,2,1,0=n (2)设磁场垂直于电子运动方向,受洛仑兹力作用作匀速圆周运动。
量子力学chapter2-薛定谔方程解析
12
§2 态叠加原理
(一)态叠加原理
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会产生衍射图样。而干 涉和衍射的本质在于波的叠加性,即可相加性, 两个相加波的干涉的结果产生衍射。因此,同 光学中波的叠加原理一样,量子力学中也存在 波叠加原理。因为量子力学中的波,即波函数 决定体系的状态,称波函数为状态波函数,所 以量子力学的波叠加原理称为态叠加原理。
|Ψ(r,t)|2 的意义是代表电子在 t 时刻出现在 r 点附近几率的大小, 确切的说,|Ψ(r,t)|2 Δx Δy Δz 表示在 t 时刻,在 r 点处,体 积元ΔxΔyΔz中找到粒子的概率。波函数在空间某点的强度(振幅绝 对值的平方)和在这点找到粒子的概率成比例,
Ψ(r,t)
概率波
8
(三)波函数的性质
= |C1 Ψ1|2+ |C2Ψ2|2 + [C1*C2Ψ1*Ψ2 + C1C2*Ψ1Ψ2*]
电子穿过狭缝 1出现在P点
题,以后再予以讨论。
10
(3)归一化波函数
Ψ(r,t )和CΨ(r,t )所描写状态的相对概率是相同的,这
里的 C 是常数。因为在 t 时刻,空间任意两点 r1 和 r2 处找到粒子的相对概率之比是:
2
2
C(r1 , t ) (r1 , t )
C(r2 , t )
(r2 , t )
可见,Ψ(r,t) 和 CΨ(r,t )描述的是同一概率波,所以波函 数有一常数因子不定性。
C = 1/∫∞|Ψ(r,t)|2dτ
这即是要求描写粒子量子 状态的波函数Ψ必须是
绝对值平方可积的函数。
若 ∫∞|Ψ(r,t)|2dτ∞, 则 C0, 这是没有意义的。
除了个别孤立奇点外,波函数单值,有界,连续
量子力学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PPT课件
③波函数一般满足连续性、有限性、单值性。
10
3.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
令
(r,t)C (r,t)
t 时刻,在空间任意两点 r 和1
对几率是:
处r 2 找到粒子的相
((rr1 2,,tt))2 2C C((rr1 2,,tt))2 2((rr1 2,,tt))2 2
r , t 和 r ,所t 描写状态的相对几率是相同的,
这里的 是常数C 。
11
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仅研究低能粒子,实物粒子不会产 生与湮灭。这样,对一个粒子而言,它在全空间出现的 几率等于一,所以粒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几率具有相对 性,只取决于波函数在空间各点强度的相对比例,而不 取决于强度的绝对大小,因而,将波函数乘上一个常数 后,所描写的粒子状态不变,即:
➢ 2.3 薛定谔方程
The Schrödinger equation
➢ 2.4 粒子流密度和粒子数守恒定律
The current density of particles and conservation
laws
➢ 2.5 定态薛定谔方程
Time independent Schrödinger equation
8
设粒子状态由波函数 (r ,描t)述,波的强度是
(r,t)2*(r,t)(r,t)
按Born提出的波函数的统计解释,粒子在空间中
某一点 r 处出现的概率与粒子的波函数在该点模的
平方成比例
则微观粒子在t 时刻出现在 r 处体积元dτ内的几
大学物理:量子物理第二章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1
量子力学
粒子状态的 坐标(位置) 基本描述 动量(运动速度) --都是确定量
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不可 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 量,坐标和动量都是以一定 的几率出现。用波函数描写 体粒子的量子状态。
其它量
其它物理量如能量等都 所有其它量都是以一定几率
是坐标和动量的函数-- 出现--用波函数描写体粒子
电子在底片上各位置出现的几率不是常数,出现的几率大, 即出现干涉图样中的“亮条纹”;有些地方电子出现的几率 为零,没有电子到达,显示“暗条纹”。在电子双缝干涉实 验中观察到的,是大量事件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概率分布。 玻恩对波函数物理意义的解释:波函数在空间某一点的 强度和在该点找到粒子的几率成正比。
8
E p2 2m
自由粒子波函数:
(x,
t
t)
i
E
( x, t )
E (x,t) i (x,t)
t
x
i
p
2
x 2
p2 2
p2
2 2
x2
2 2
i t 2m x2
3
一维自由粒子运动所遵从的薛定谔方程:
i
t
2
2m
2
x 2
三维自由粒子运动所遵从的薛定谔方程:
i
t
2
2m
(
2
x2
2
y 2
都是确定量
的量子状态。
11
例如在量子力学中力学量表示为:
对于一维粒子出现在x坐标的平均值为
x x | (x) |2 dx *(x) x (x)dx
相应的涨落偏差
结论:经典力学能够表示粒子确定的位置和动量,但是量子力
学中的波函数只能给出粒子位置的平均值x 及其偏差(x)2 。 12
量子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量子力学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波 函数和薛定谔方程2.1证明在定态中,几率流与时间无关。
证:对于定态,可令)]r ()r ()r ()r ([m 2i ]e )r (e )r (e )r (e )r ([m2i )(m2i J e )r ( )t (f )r ()t r (**Et iEt i **Et i Et i **Eti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 可见t J 与无关。
2.2 由下列定态波函数计算几率流密度:ikr ikr e re r -==1)2( 1)1(21ψψ 从所得结果说明1ψ表示向外传播的球面波,2ψ表示向内(即向原点) 传播的球面波。
解:分量只有和r J J 21在球坐标中ϕθθϕθ∂∂+∂∂+∂∂=∇sin r 1e r 1e r r 0r mrk r mr k r r ik r r r ik r r m i r e rr e r e r r e r m i mi J ikr ikr ikr ikr30202201*1*111 )]11(1)11(1[2 )]1(1)1(1[2 )(2 )1(==+----=∂∂-∂∂=∇-∇=--ψψψψr J 1与同向。
表示向外传播的球面波。
rmrk r mr k r )]r 1ik r 1(r 1)r 1ik r 1(r 1[m 2i r )]e r1(r e r 1)e r 1(r e r 1[m 2i )(m2i J )2(3020220ik r ik r ik r ik r *2*222-=-=---+-=∂∂-∂∂=∇-∇=--ψψψψ可见,r J与2反向。
表示向内(即向原点) 传播的球面波。
补充:设ikx e x =)(ψ,粒子的位置几率分布如何?这个波函数能否归一化?∞==⎰⎰∞∞dx dx ψψ*∴波函数不能按1)(2=⎰∞dx x ψ方式归一化。
其相对位置几率分布函数为12==ψω表示粒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几率相同。
第二章 波函数和 薛定谔方程2
§2.5 定态薛定谔方程
一、定态薛定谔方程
条件:V(r,t)=Vf(t),
代入薛定谔方程,得两个方程:
——定态薛定谔方程
Ψ=φ(r)f(t)
特点:
定态薛定谔方程的特解:
1、 波函数由空间部分函数与时间部分函数相乘; 2、时间部分函数是确定的,为: 3、定态波函数几率密度W与t无关,几率分布不随 时间而变,能量具有确定值, 因此称为定态。 重点:要掌握如何用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问题。
和 均可以表示为上述两个 函数的叠加。
定理5:对于阶梯性方位势,
有限,则能量本征函数 及其导数 必定是连续的。 定理6:对于一维粒子,设 与 均为方程(1) 的属于同一能量的E的解,则:
定理7:设粒子在规则势场中运动,如存在束缚态, 则必定是不简并的。 束缚态(bound state)指粒子局限在有限空间中。
由薛定谔方程出发,讨论粒子在一定空间区域内 出现的几率将怎样随时间变化。所以可以看作对薛定 谔方程的讨论。
设粒子的波函数为:
则t时刻在r点周围单位体积内;粒子出现的几率是:
几率随时间的变化率是:
令:
此方程具有连续性方程 的形式。
等式左边的意义:单位时 间内体积V中几率的增加。 等式右边的意义:从V外部 穿过V的边界面S而流进V内 的几率。
一般 t 时刻,到达空间(x,y,z)处某体积dV内的粒子数:
的物理意义: t 时刻,出现在空间(x,y,z)点附近单位体积内的粒 子数与总粒子数之比。 t 时刻,粒子出现在空间(x,y,z)点附近单位体积内 的概率。 t 时刻,粒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密度 。
注意:
物质波的波函数不描述介质中运动 状态(相位)传播的过程。
2、态的迭加原理
量子力学第二章波函数和方程.
考虑电子双缝衍射
一个电子有 Ψ1 和 Ψ2 两种可能的状 态,Ψ 是这两种状 态的叠加。
Ψ1
S1
电子源
Ψ2
S2
PΨ
感 光 屏
Ψ= C1Ψ1 + C2Ψ2 也是电子的可能状态。 空间找到电子的几率则是:
|Ψ|2 = |C1Ψ1+ C2Ψ2|2
= (C1*Ψ1*+ C2*Ψ2*) (C1Ψ1+ C2Ψ2)
ii1i2i大处到达光子数多i小处到达光子数少无光子到达各光子起点终点路径均不确定用i对屏上光子数分布作概率性描述各电子起点终点路径均不确定对屏上电子数分布作概率性描述电子到达该处概率大电子到达该处概率为零电子到达该处概率小光栅衍射电子衍射expet?如果粒子处于随时间和位置变化的力场中运动他的动量和能量不再是常量或不同时为常量粒子的状态就不能用平面波描写而必须用较复杂的波描写一般记为
电子在晶体表面反射后,电子可
例:
能以各种不同的动量 p 运动。具
Ψp
有确定动量的运动状态用de
Ψ
Broglie 平面波表示
d
p
A exp
i
(
p •
r
Et )
根据叠加原理,在晶体表面反射后,电子的状态Ψ可表示 成 p 取各种可能值的平面波的线性叠加,即
(r , t ) c( p)p(r , t )
|Ψ (r)|2 的意义是代表电子出现在 r 点附近几率的大小, |Ψ (r)|2 Δx Δy Δz 表示在 r 点处,体积元Δx Δy Δz中找到 粒子的几率。波函数在空间某点的强度(振幅绝对值的平方)和在这 点找到粒子的几率成比例,
量子力学第2章
第二章:函数与波动方程P69 当势能)(r V 改变一常量C 时,即c r V r V +→)()(,粒子的波函数与时间无关部分变否?能量本征值变否?(解)设原来的薛定谔方程式是0)]([2222=-+ψψx V E m dxd将方程式左边加减相等的量ψC 得:0]})([]{[2222=+-++ψψC x V C E m dxd这两个方程式从数学形式上来说完全相同,因此它们有相同的解)(x ψ, 从能量本征值来说,后者比前者增加了C 。
设粒子势能的极小值是V min 证明>E n Vmin(证)先求粒子在某一状态中的平均值能量Ex d r V mE 322*)](2[⎰⎰⎰+∇-=υψψ其中动能平均值一定为正:x d mT 322*)2(⎰⎰⎰∇-=ψψ=⎰⎰⎰∇∇-∇∇-τψψψψd m }][{2**2=⎰⎰⎰⎰⎰⎰∇∇+∇⋅∇-τψψτψψd md m*2*22)(2用高斯定理:τψψψψd ms d mT B∇∇+⋅∇-=⎰⎰⎰⎰⎰*2*22)(2=⎰⎰⎰∇⋅∇ττψψd m*22中间一式的第一项是零,因为ψ假定满足平方可积条件,因而0>T 因此 V V T E >+=,能让能量平均值 VV min>因此VE min>令ψψn=(本征态)则EnE =而VE n min>得证2.1设一维自由粒子的初态()/00,x ip ex =ψ, 求()t x ,ψ。
解: () /2200,⎪⎪⎭⎫⎝⎛-=t m p x p i et x ψ2.2对于一维自由运动粒子,设)()0,(x x δψ=求2),(t x ψ。
(解)题给条件太简单,可以假设一些合理的条件,既然是自由运动,可设粒子动量是p ,能量是E ,为了能代表一种最普遍的一维自由运动,可以认为粒子的波函数是个波包(许多平面波的叠加),其波函数: p d e p t x i E px ip )()(21),(-∞-∞=⎰=φπψ (1)这是一维波包的通用表示法,是一种福里哀变换,上式若令0=t 应有 p d e p x pxip⎰∞-∞==)(21)0,(φπψ (2)但按题意,此式等于)(x δ。
量子力学第二章波函数
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2.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与态叠加原理1、波函数的统计解释上一章已说到,为了表示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可以用复数形式的平面波束描写自由粒子。
自由粒子是不受力场作用的,它的能量与动量都是常量。
如果粒子受到随时间及位置等变化的力场的作用,它的能量和动量就不再是常量,或者不再都是常量。
这时,粒子就不能用平面波来描写,设这时描写粒子的波是某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就称为波函数。
它描写粒子所处的状态,所以也称为态函数,它通常是一个复数。
究竟怎样理解波函数和它所描写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呢?对于这个问题,曾经有过各种不同的看法。
例如,将波看作是由它所描写的粒子构成的,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我们知道,衍射现象是由波的干涉而产生的,如果波果真是由它所描写的粒子构成,则粒子流的衍射现象应当是由于构成波的这些粒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但事实证明,在粒子流的衍射实验中,照片上所显示出来的衍射图形与入射粒子流的强度无关,如果减少入射粒子流强度,即使粒子是一个一个地被衍射,虽然一开始照片上的点子看起来是毫无规则的,但当足够长的时间后,如果落在照片上的粒子数基本上保持不变,则所得到的衍射图形是相同的。
这说明每一个粒子被衍射的现象与其他粒子无关,衍射图形不是由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除了上面的看法外,还有其他一些企图解释波函数的尝试,但都因与实验事实不符而被否定。
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对波函数的解释,是由玻恩(Born)首先提出的统计解释:波函数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振幅绝对值的平方)和在该点找到粒子的几率成比例。
按照这种解释,描写粒子的波及是几率波。
按照波函数的几率解释,很容易理解衍射实验:每一个粒子都具有波性,所以每一个粒子都被衍射。
但如果粒子数很少,则统计性质显示不出来,所以在照片上的点子看起来好象是毫无规则的;如果粒子数目足够大,则在波的强度最大的地方,粒子投射在这里的几率也最大,便出现衍射极大,在波的强度最小的地方,粒子投射在这里的几率也最小,便出现衍射极小。
波函数和波动方程
第二章 波函数和波动方程
电子的双缝实验 (3)
(a) 28 Electrons
(c) 10,000 Electrons
(b) 1,000 Electrons
(d) Millions of Electrons
量子力学与原子核物理
第二章 波函数和波动方程
如果在同一时刻电子几乎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 在足够长的时间后同样得到衍射花纹,说明波并 非由大量粒子组成。
归一化条件
r,t 2 dr A
全
r,t 1 r,t
A 要求波函数
➢有界 ➢单值 ➢连续
第二章 波函数和波动方程
r,
t
2
dr
1
全
根据类比,我们假设自由电子对应的物质波 可以由平面波的形式描述。
量子力学与原子核物理
第二章 波函数和波动方程
描述自由粒子的波函数 (1)
我们继续假定自由粒子对应的物质波由平面 波的形式描述。
一维自由粒子的波函数由平面波的形式描述。 而且我们采用复数的形式。
e e i(kxwt )
i ( pxEt)
量子力学与原子核物理
第二章 波函数和波动方程
描述自由粒子的波函数 (2)
e e i(kxwt )
i ( pxEt)
确定动量和能量
单色波
对于自由粒子
p h k, E h
量子力学与原子核物理
第二章 波函数和波动方程
子弹的双缝实验 (1)
量子力学与原子核物理
第二章 波函数和波动方程
1.226 nm Ek (eV)
量子力学与原子核物理
第二章 波函数和波动方程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2)
sin n n 1.226nm
量子力学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量子力学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量子力学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述评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1.微粒运动状态描述(1)波函数波函数ψ(r,t)是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复值函数,波函数需要满足的标准条件为单值性、连续性和有界性,实际体系的波函数满足平方可积条件,即(2)波函数的意义波函数的模平方给出t时刻粒子出现在位置r邻域单位体积内的概率,即概率密度。
因此,标准的波函数应该是归一化的,即满足归一化条件非标准化波函数可以通过乘以标准化因子进行标准化。
(3)波函数的性质波函数ψ(r,t)满足叠加原理,如果ψi(r,t),i=1,2,…为微观粒子的可能状态,则这也是一种可能的状态。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2.微态演化(1)薛定谔方程状态ψ(r,t)随时间演化满足薛定谔方程在…之间称为哈密顿算符,u(r,t)是势能,若已知初始状态ψ(r,0),由薛定谔方程可求出任意时刻t的状态ψ(r,t)。
(2)连续性方程由薛定谔方程可以推出连续性方程在…之间称为概率流密度,即沿着给定方向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的概率,连续性方程是概率守恒定律的定域表现。
(3)定态薛定谔方成若体系的哈密顿不显含时间,即势场u不含t时,薛定谔方程可以分离变量,得到定态波函数解其中e是能量本征值,ψe(R)是相应的本征函数,满足稳态薛定谔方程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3.一维束缚稳态问题的描述(1)一维束缚定态问题由下面的方程和边界条件组成束缚态能量满足条件e<U(±∞). (2)束缚定态解的性质束缚定态中的能量取值不连续,形成能级,同一能级只对应一个本征函数,无简并现象,第n个能级en,n∈n对应的本征函数ψn(x)有n个内部零点(不包括边界)。
束缚态本征函数ψN(x)可以归一化,且归一化本征函数满足正交归一化本征函数集合具有完备性,任何平方可积函数ψ(x)都可以展开为归一化本征函数的线性组合,即其中膨胀系数为(3)典型实例:一维简谐振子一般的解析势阱在其极小值附近都可以近似为简谐振子势,其标准形式为在上述势场中,粒子作束缚运动,能级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相应的本征函数为简谐振子的本征函数满足递推关系4.一维散射问题(1)问题描述以能量e>u(±∞)自左边向势场u(x)入射的粒子满足下面的方程和边界条件(2)问题的重要性(3)典型实例:粒子对方势垒的透射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述评能量为e的粒子入射到一个宽度为a,高度为u0的方形势垒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分别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牛顿方程,人们可以确定以后任何时刻 t 粒子的状态 r 和 p 。因为初条件知道的是坐标及其对时间的一阶 导数,所以方程是时间的二阶常微分方程。
(2)量子情况
1.因为,t = t0 时刻,已知的初态是ψ( r, t0) 且只知道 这样一个初条件,所以,描写粒子状态的波函数所满足的方 程只能含ψ对时间 的一阶导数。
(一) 引
微观粒子量子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波函 数确定之后,粒子的任何一个力学量的平均值及 其测量的可能值和相应的几率分布也都被完全确 定,波函数完全描写微观粒子的状态。因此量子 力学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在各种情况下,找出描述系统的各种可能的波函数; (2)波函数如何随时间演化。
|Ψ (r)|2 的意义是代表电子出现在 r 点附近几率的大小, |Ψ (r)|2 Δx Δy Δz 表示在 r 点处,体积元Δx Δy Δz中找到 粒子的几率。波函数在空间某点的强度(振幅绝对值的平方)和在这 点找到粒子的几率成比例,
据此,描写粒子的波可以认为是几率波,反映微观 客体运 动的一种统计规律性,波函数Ψ (r)有时也称为几 率幅。 这就是首先由 Born 提出的波函数的几率解释,它 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c( p, t)
p
(r )(r ,
t
)dr
1
(2)3/ 2
i
(r , t)exp[ p • r ]dxdydz
显然,二式互为Fourier变换式,故而总是成立的。
所以
(r, t )
与
c( p, t )
一一对应,
是同一量子态的两种不同描述方式。
2.另一方面,ψ要满足态叠加原理,即,若ψ1( r, t ) 和 ψ2( r, t )是方程的解,那末。 ψ( r, t)= C1ψ1( r, t ) + C2ψ2( r, t ) 也应是该方程的解。这就要求方程应是线性的,也就是说方程 中只能包含ψ, ψ对时间的一阶导数和对坐标各阶导数的一次 项,不能含它们的平方或开方项。
i E
t
t
❖ 这不是所要寻找的方程,因为它包含状态参量 E 。将 Ψ对坐标二次微商,得:
x
x
i
Ae (
p
x
x
p
y
y
pz
z
Et
)
i
px
2 x 2
px2 2
,
2 x 2
2 y 2
2 z 2
1 2
[
p
2 x
下面我们给出简单证明。
令
1
i
p
(r
)
(2)3/ 2
exp[
p
•
r
]
则 Ψ可按Фp 展开
展开 系数
(r, t)
c(
p,
t
)
p
(r
)dp
1
(2)3/ 2
i
c( p, t)exp[ p • r ]dpxdpydpz
(1)
请
问
下
列
波
函
数
中
,
哪些
与
描
1
写
同
一
状
态
?
1 ei2x/,
2 ei2x/,
3 ei3x/,
4 ei2x/,
5 3e i (2 x) / ,
6 (4 2i)ei2 x /.
§2.2 态叠加原理
❖ (一) (二)
态叠加原理 动量空间(表象)的波函数
(三)波函数的下重要性质:
❖
在 t 时刻, r 点,d τ = dx dy dz 体积内,找到
由波函数 Ψ (r,t) 描写的粒子的几率是:
d W( r, t) = C|Ψ (r,t)|2 dτ,
其中,C是比例系数。
在 t 时刻 r 点,单位体积内找到粒子的几率是: ω( r, t ) = {dW(r, t )/ dτ} = C |Ψ (r,t)|2
量不再是常量(或不同时为常量)粒子的状态就不能用平面波
描写,而必须用较复杂的波描写,一般记为:
(r, t )
描写粒子状态的 波函数,它通常 是一个复函数。
经典概念中 粒子意味着
1.有一定质量、电荷等“颗粒性”的属性;
2.有确定的运动轨道,每一时刻有一定 位置和速度。
经典概念中 波意味着
1.实在的物理量的空间分布作周期性的变化; 2.干涉、衍射现象,即相干叠加性。
第二章 波函数 和 Schrodinger 方
程
§2.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子弹
光波
波:I≠I1+I2
光栅衍射
I Eo2
I Nh N
I大处 I小处 I=0
到达光子数多 到达光子数少 无光子到达
电子衍射
I | |2
IN
电子到达该处概率大 电子到达该处概率小 电子到达该处概率为零
电子的衍射实验
1.入射电子流强度小,开始显示电子的微粒性,长时间亦显示衍射图样;
2. 入射电子流强度大,很快显示衍射图样.
P
P
电子源
O
感
Q光
Q
屏
结论:衍射实验所揭示的电子的波动性是: 许多电子在同一个实验中的统计结果,或
者是一个电子在许多次相同实验中的统计结果。
波函数正是为了描述粒子的这种行为而引进的,在此基
❖
这些问题在1926年Schrodinger 提出了波动方程之
后得到了圆满解决。
(二)
引进方程的基本考虑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经典粒子运动方程,看是否能给我 们以启发。
(1)经典情况
t t0时刻,已知初态是:r0 ,
dr
p0
m dt
t t0
粒子
满足的方
程是牛顿方程
:F
m
d 2r dt 2
C = 1/ ∫∞ |Ψ (r , t)|2 dτ
这即是要求描写粒子量子 状态的波函数Ψ必须是绝 对值平方可积的函数。
若
∫∞ |Ψ (r , t)|2 dτ
∞,
则 C 0,
这是没有意义的。
注意:自由粒子波函数
(r, t)
A
exp
i
(
p •
r
Et )
•不满足这一要求。
(一) 态叠加原理
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会产生衍射图样。而干 涉和衍射的本质在于波的叠加性,即可相加性, 两个相加波的干涉的结果产生衍射。因此,同 光学中波的叠加原理一样,量子力学中也存在 波叠加原理。因为量子力学中的波,即波函数 决定体系的状态,称波函数为状态波函数,所 以量子力学的波叠加原理称为态叠加原理。
(r, t ) c( p)p(r, t )dp,
p
其 中dp dpxdpydpz
由 于p是 连 续 变 化 的 ,
所 以 后 式 应 用 积 分 代 替 了 求 和 。
而衍射图样正是这些平面波叠加干涉的结果。
(二)
动量空间(表象)的波函数
波函数Ψ (r,t) 可用各种不同动量的平面波表示,
称为几率密度。
在体积 V 内,t 时刻找到粒子的几率为: W(t) = ∫V dW = ∫Vω( r, t ) dτ= C∫V |Ψ (r,t)|2 dτ
(2) 平方可积
由于粒子在空间总要出现(不讨论粒子产生和湮灭情况), 所以在全空间找到粒子的几率应为一,即:
C∫∞ |Ψ (r , t)|2 dτ= 1, 从而得常数 C 之值为:
注意:对归一化波函数仍有一个模为一的因子不定性。 若Ψ (r , t )是归一化波函数, exp{iα}Ψ (r , t ) 也是归一化波函数(其中α是实数),与前 者描述同一几率波。
也就是说,(A)-1/2Ψ (r , t )是归一化的波函数, 与Ψ (r , t )描写同一几率波, (A)-1/2 称为归一化因子。
可见,Ψ (r , t ) 和 CΨ (r , t ) 描述的是同一几率波, 所以波函数有一常数因子不定性。
由于粒子在全空间出现的几率等于一,所以粒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几率 只取决于波函数在空间各点强度的相对比例,而不取决于强度的绝对大 小,因而,将波函数乘上一个常数后,所描写的粒子状态不变,即
Ψ (r, t) 和 CΨ (r, t) 描述同一状态
础上,Born 提出了波函数意义的统计解释。
在电子衍射实验中,照相底片上 r 点附近衍射花样的强度
正比于该点附近感光点的数目, 正比于该点附近出现的电子数目, 正比于电子出现在 r 点附近的几
率。
假设衍射波波幅用 Ψ (r) 描述,与光学相似, 衍射花纹的强度则用 |Ψ (r)|2 描述,但意义与经典波不同。
考虑电子双缝衍射
一个电子有 Ψ1 和 Ψ2 两种可能的状 态,Ψ 是这两种状 态的叠加。
Ψ1
S1
电子源
Ψ2
S2
PΨ
感 光 屏
Ψ= C1Ψ1 + C2Ψ2 也是电子的可能状态。 空间找到电子的几率则是:
|Ψ|2 = |C1Ψ1+ C2Ψ2|2
= (C1*Ψ1*+ C2*Ψ2*) (C1Ψ1+ C2Ψ2)
Ψ (r,t)是以坐标 r 为自变量的波函数, 坐标空间波函数,坐标表象波函数;
C(p, t) 是以动量 p 为自变量的波函数, 动量空间波函数,动量表象波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