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一节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
【诊断学课件】诊断学-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2、Ⅳ 型胶原(CⅣ)及其分解片段(7S和NC1)测定 参考值:RIA法血清CⅣ NC1片段为(5.3±1.3)μg/mL (1)肝病时C Ⅳ、7S、NC1均增高,其中7S与肝纤维化关系 更密切。 (2)在与基底膜的疾病,可出现CⅣ 水平升高,如甲亢、中 晚期糖尿病、硬皮病。
(3)用药疗效及预后判断
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 机体的内源性营养物质 主要血浆载体蛋白
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血 浆黏度密切相关
参考范围: 总蛋白 60~80g/L(双缩脲法) 清蛋白 40~55g/L(溴甲酚绿法) 球蛋白 20~30g/L A/G比值 1.5~2.5:1
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质检测主要是反映肝脏的合成 功能的重要指标
增加 其他: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γ 球蛋白降低);蛋白丢失性肠病
(清蛋白与γ 球蛋白降低);结缔组织病(多克隆γ 球蛋白增多)
(三)血清前清蛋白,PAB
• 在电泳图谱上位于清蛋白前方看到一条染色很浅的区带
•比清蛋白更能反映早期肝脏损害情况和营养 状况,为更灵敏的指标 •一种载体蛋白,能运输维生素A,与甲状腺 素结合,又称为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
凝血酶时间测定(TT) 参考范围16-18s
(五)血氨测定
参考范围:18~72μ mol/L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高见于:严重肝损害;尿毒症; 上消化道大出血;肝外门脉系统分流形成。 (2)生理性增高见于:过多进食高蛋白饮食; 运动后。 (3)减低见于:低蛋白饮食和严重贫血等。 评价: 血氨测定是肝性脑病的重要实验诊断指标。
UCB : 1.7-10.2μmol/L
CB/STB: 1:5
尿胆红素: 阴性
尿胆原:
定量 0.84-4.2μmol/24h
《诊断学》第二版PPT第二十二章--肝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临床意义
ALP分布 肝、骨、肠等,主要在肝 ALP分布在肝细胞血窦侧和毛细胆管侧的微绒
毛上,经胆汁排入小肠,当胆汁排出不畅,毛细胆 管压力增加时,可诱发产生大量ALP,故胆汁淤 滞时,ALP升高。 骨骼疾病时,ALP也可升高
ALP与ALT同时测定,有助于黄疸的鉴别
GOT现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此 酶在心肌含量最高,肝脏为第三,在肝损害时, 其漏出量也较ALT低。
两种转氨酶的特点
漏出率 半衰期(天) 敏感性
参考值
ALT
65% 6.3 高
8-40U/L
AST
4% 2 低
8-40U/L
临床意义
急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阳性率80-100%
– 在发病前,ALT与AST即有升高,最高值>500U,随 病情好转逐渐下降至正常。
酒精性肝损害 AST、 ALT (轻度),
– γ-GT (中度)(6)急性酒精性肝炎 – γ-GT >1000U
第二节 常见肝病检查项目的合理选择 与应用
无特异性强的肝功检查方法,而且检查项目繁 多,选择项目应考虑的选择原则:
– 病情需要 – 敏感性、特异性高 – 实验室条件允许
选择项目
健康查体:ALT、肝炎病毒标志物和血清蛋白电 泳
因此,在肝胆疾病诊断中是众多生化指标中胆 汁酸是唯一能同时反映肝合成代谢、分泌状态 及肝细胞损伤三个方面的血清学指标。
三、胆汁酸代谢检测
胆汁酸是胆汁中一大类胆烷酸的总称,主要成 分有胆酸(CA)、鹅脱氧胆酸(CDCA)、脱 氧胆酸(DCA)、胆石酸(LCA)、及熊脱氧 胆酸(UDCA),其中以胆酸、鹅脱氧胆酸、 脱氧胆酸为主,游离胆汁酸分泌到胆小管前均 形成结合胆酸,如甘氨胆酸等。
诊断学: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注意事项:先ICG皮试。快速IV后,每隔5 分钟静脉采血1次,共4次。
参考值范围:15分钟血内ICG滞留率0~10%
ICG滞留率临床意义
•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脓肿时 明显下降
谷氨酸脱氢酶(GDH)
• 仅存于线粒体内 • 肝脏最高
增高: • 肝细胞坏死 • 慢性肝炎 • 肝硬化
血清酶检查
• 反映肝细胞损害为主: 氨基转移酶(ALT、AST)
• 反映胆道阻塞为主: 碱性磷酸酶(ALP) γ-谷氨酰转肽酶( γ- GT)
碱性磷酸酶
②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③蛋白丢失过多: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 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
④消耗增加: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
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蛋白血症
血清总蛋白>80g/L 球蛋白>35g/L ;Υ球蛋白增高为主 原因 ①慢性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肝硬化 ②M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 ③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 湿关节炎 ④慢性炎症及感染:如结核病、疟疾、慢性血吸虫病等
增加见于 • 肝功能损害 • 胆道阻塞 • 可反映肝储备功能
先天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Dubin一Johnson综合征:正常;二次高峰 Gilbert综合征:正常或轻、中度升高 Rotor综合征:ICG滞留率多>50% 无二次高峰
血清酶检查
血清酶变化机理
• 肝细胞损伤漏出:ALT、AST • 胆道排泄受阻:ALP、r-GT • 肝纤维组织增生相关:MAO、PH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
胆红素代谢检测内容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血清结合胆红素测定 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尿内胆红素检查 尿中尿胆原检查
19
•No Image
23
一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TB
1.参考值: 成人:TB 3.4-17.1 µmol/L 2.临床意义: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程度, 隐性黄疸:34.2 µmol/L TB17.1 µmol/L 轻度黄疸:TB 34.2-171 µmol/L 中度黄疸:TB 171-342 µmol/L 高度黄疸:TB 342 µmol/L
9
10
2 肾病型: 清蛋白及γ球蛋白减低, α2及β球 蛋白增高,尤以α2球蛋白为突出, 见于肾病综合征和糖尿病肾病,
11
12
3 M蛋白血症型: 清蛋白轻度减低,单克隆γ球蛋白明显
增高,在γ区带、β区带或β与γ区带之 间出现基底窄、峰高尖的M蛋白,见于多 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13
临床意义:轻、中度急性肝炎,血清AST, AST-m 正常;重症肝炎、爆发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血 清中AST-m ,
36
二 碱性磷酸酶测定
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ALP 是一组在 碱性环境中能水解多种磷酸单酯化合物的酶,主要分 布在肝、骨、肾、小肠和胎盘中,血清中ALP大部分 来源于肝和骨,
不良、蛋白丢失过多、消耗增加, 2 TP、G↑见于:慢性肝病、M蛋白血症、自身
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及慢性感染, 3 G↓见于:生理性减少、免疫功能抑制及先天
性低球蛋白血症, 4 A/G或倒置见于:A和/或G,如严重的肝损
伤及M蛋白血症,
6
二 血清蛋白电泳 serumproteinelectrophoresis,SPE
诊断学肝脏实验室检查
诊断学肝脏实验室检查一、肝功能检查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ALT 和 AST 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
ALT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中,而 AST 则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
当肝细胞受损时,ALT 和 AST 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酶活性升高。
ALT 对肝损伤的诊断较为敏感,尤其是急性病毒性肝炎,其水平常显著升高。
但在一些慢性肝病,如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AST 升高可能更为明显。
2、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ALP 主要分布在肝脏、骨骼、肠道等组织中,GGT 则主要存在于肝内胆管上皮和肝细胞浆中。
胆汁淤积时,ALP 和 GGT 常显著升高,可用于诊断胆汁淤积性肝病。
此外,在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疾病中,GGT 也可能升高。
3、胆红素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代谢异常可导致黄疸的发生。
总胆红素升高提示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梗阻性黄疸,如胆管结石、胆管癌等;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黄疸;而肝细胞性黄疸则表现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
4、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由肝脏合成,其水平降低常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减退,如肝硬化、重症肝炎等。
球蛋白升高常见于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白球比(A/G)降低对于诊断肝硬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凝血功能检查肝脏是多种凝血因子合成的场所,当肝脏严重受损时,凝血功能会发生异常。
常见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
PT 和 INR 延长常见于严重肝病,尤其是肝硬化失代偿期。
三、病原学检查1、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抗体、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如乙肝五项)、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丁型肝炎病毒(HDV)抗体、戊型肝炎病毒(HEV)抗体等。
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可以明确是否感染相应的病毒性肝炎以及感染的阶段。
实验诊断学: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AAT缺陷与其他疾病 • PIZZ型、PiSZ型个体常出现年轻时
(20~30岁)肺气肿
• M型AAT蛋白缺乏症,吸入尘埃和细菌易 导致肺气肿(多形核白细胞活跃吞噬→ 溶酶体弹性蛋白(水解)酶释放→肺泡 壁弹性纤维→肺气肿)
• 低血浆AAT可出现胎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
❖生物转化作用(解毒作用) (Detoxification )
代谢产物、有毒物质等,在肝脏内
通过生物转化(氧化、还原、水解、结
合等),增加其水溶性以利排出体外
❖分泌与排泄功能 (Secretion and Excretion) 胆汁分泌
代谢产物、药物、解毒产物泌入肠腔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高蛋白血症(hyperproteinemia):TP>80g/L 清蛋白增多(hyperalbuminemia): A>55g/L
✓血液浓缩 • 严重脱水 • 休克 • 饮水量不足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如Addison病) #
➢ TP及A降低
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emia):TP<60g/L或
AFP异质体
➢来源不同的AFP因糖链结构上的差异,对 刀豆素(Con A)或小扁豆凝集素(LCA) 的结合能力有所不同,据此分为结合型与 非结合型
✓LCA结合型AFP≥ 25%提示原发性肝癌
✓ LCA结合型AFP< 25%多属于良性肝病
❖癌胚抗原(CEA)测定
CEA是成人癌组织中的一种胎儿性蛋白
❖血氨(BA)测定(氨氮测定)
血氨(NH3)来源
➢ 蛋白质代谢过程中氨基酸脱氨基作用 ➢ 肾脏中谷氨酰胺的脱氨作用 ➢ 蛋白质在肠内经细菌分解产生
氨(NH3)的转化
【诊断学笔记】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诊断学笔记】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1、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除r球蛋白以外的大部分血浆蛋白,如清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多种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因子及各种转运蛋白等均系肝脏合成,当肝细胞受损时这些血浆蛋白合成减少,尤其是清蛋白明显减少,导致低清蛋白血症,临床上可出现腹水与胸水。
r球蛋白系免疫球蛋白,由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所产生,当肝脏受损,尤其是慢性炎症时,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r球蛋白生成增多。
当患严重肝病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凝血酶因子合成减少,临床上出现皮肤粘膜出血倾向。
此外体内氨基酸及核酸代谢产生的氨在肝内通过乌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经肾脏排除体外,从而维持血氨正常水平,当肝细胞严重伤害时,尿素合成减少,血氨升高,临床上表现为肝性脑病。
2、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比值测定原理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和全部的血清清蛋白是由肝脏合成,因此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测定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临床意义:(1)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使单位容积总蛋白浓度增加,而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如急性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2)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的减低见于:•(a)常见肝脏疾病有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总量<60g/L或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
•(b)营养不良。
•(c)蛋白丢失过多。
•(d)消耗增加。
•(e)血清水分增加。
(3)血清总蛋白及球胆白增高,当血清总蛋白>80g/L或球胆白>35g/L,称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胆白血症血症。
见于•(a)各种慢性肝病。
•(b)M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c)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风湿热等。
•(d)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Tb病、疟疾等。
(4)A/G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等。
3、血浆凝血因子测定除组织因子及由内皮细胞合成的VW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几乎都在肝脏中合成,凝血抑制因子如抗凝血酶Ⅲ(AT-Ⅲ)、α2巨球蛋白、α1抗胰蛋白酶、C1脂酶抑制因子及蛋白C也都在肝脏中合成。
肝脏疾病实验室检查
临床意义
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 血液浓缩
总蛋白及清蛋白减少
肝细胞损害、营养不良、消耗过多、血清水分过多
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 慢性肝脏疾病、M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 慢性炎症
临床意义
球蛋白减少 生理性、免疫功能抑制、先天性低 -球蛋 白血症
A/G比值 肝功能受损、M蛋白血症
尿液检查
结合型 (DBIL)
非结合型 结合型 / (IBIL) 总胆红素
尿胆原 尿胆红素
正常人 < 6.8 1.7-10.2 0.2-0.4 正常 阴性
溶血性 轻度增高 明显增高 <0.2 明显 阴性
黄疸
增高
肝细胞 中度增高 中度增高 0.2-0.5 正常或 阳性
性黄疸
轻度增高
梗阻性 明显增高 轻度增高 >0.5 减低或 强
(二)α1抗胰蛋白酶(AAT) 具有较强的蛋白酶抑 制活力,能对抗以丝氨酸为活动中心的蛋白酶,胰蛋 白酶、胰凝乳酶、弹性蛋白酶、组织蛋白酶、纤溶 酶及凝血酶等。 (三)铜蓝蛋白 辅助Wilson病的诊断。
(四)血清蛋白电泳
参考值: (醋酸纤维膜法) (+) Alb 1 2 (-)
62-71 3-4 6-10 7-11 9-18 (%)
蛋白电泳的临床意义
肝脏疾病:早期无异常。随病情加重,电泳图可改 变, 增加
M蛋白血症: 区、β区或 β区与 区间 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肾病: α2及β球蛋白↑, 结缔组织病 球蛋白↑
(五)血清前白蛋白
(prealbumin,PAB)
由肝细胞合成,电泳时出现在Alb之前,半寿期约2 天
降低:低蛋白饮食,贫血
三 胆红素代谢检测P358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1.血清胆固醇(cholesterol)和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测定
(1)参考值 (2)临床意义 ➢ 肝细胞损害时 ➢ 胆汁淤积时 ➢ 营养不良及甲亢时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二)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2.阻塞性脂蛋白X测定
(1)参考值 (2)临床意义 ➢ 梗阻性黄疸的诊断 ➢ 肝内、外阻塞的鉴别诊断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三)胆红素代谢检查
1.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1)参考值 (2)临床意义 ➢ 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 ➢ 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 ➢ 根据总胆红素,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程度判断黄疸类型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三)胆红素代谢检查
2.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1)参考值 (2)临床意义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六)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6.5'-核苷酸酶
(1)参考值 (2)临床意义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六)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7.单胺氧化酶
(1)参考值 (2)临床意义 ➢ 肝脏病变 ➢ 肝外疾病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六)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8.脯氨酰羟化酶测定
(1)参考值 (2)临床意义 ➢ 肝脏纤维化的诊断 ➢ 肝脏病变随访及预后诊断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七)其他检查
1.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测定
(1)参考值 (2)临床意义 ➢ 肝炎 ➢ 肝硬化 ➢ 用药监护及预后判断 ➢ 其他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七)其他检查
2.IV型胶原及其分解片段(7S片段和NCl片段)
(1)参考值 (2)临床意义 ➢ 肝硬化早期诊断 ➢ 用药疗效及预后判断 ➢ 其他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讲课文档
第四页,共41页。
临床意义: 1 TP、A↓见于:肝细胞损害(合成减少)、营
养不良、蛋白丢失过多、消耗增加。 2 TP、G↑见于:慢性肝病、M蛋白血症、自身
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及慢性感染。 3 G↓见于:生理性减少、免疫功能抑制及先天
性低球蛋白血症。 4 A/G或倒置见于:A和/或G,如严重的肝
2 血氨降低见于:低蛋白饮食、贫血。
16
第十六页,共41页。
二 胆红素代谢检测
胆红素(Bilirubin,BIL)是衰老的RBC在肝、脾及骨髓
中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分解和破坏的产物。正常人
血胆红素80%-85%由RBC破坏产生,其余来自非血红蛋 白物质,称旁路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UCB或IBIL) 经肝脏代谢转变成结合胆红素(CB或DBIL)随胆汁排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
第一页,共41页。
一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血清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含量 及A/G比值测定 血清蛋白电泳 血清前清蛋白测定 血浆凝血因子测定(见凝血部分) 血氨测定 .
2
第二页,共41页。
(一)血清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含量
及A/G比值测定
参考值:
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60-80g/L
36
第三十六页,共41页。
2.临床意义 胆道系统疾病:各种肝内、外胆管阻塞性
疾病,ALP明显↑,并与血清胆红素平行。 肝炎等肝实质病变:ALP仅轻、中度↑。 骨骼疾病:纤维性骨炎、骨软化症、成骨不全、骨
肉瘤、骨转移癌、骨折愈合期、 佝偻病和甲旁亢等ALP↑。 妊娠中、后期及生长期儿童:ALP生理性↑ 。
15
第十五页,共41页。
(四)血氨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为发现肝脏损伤及了解、评估肝脏各种功能状态而设计的众多实验室检测方法,广义上可统称为肝功能试验(1iver function test,LFTs)。
肝癌标志物、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及基因检测因不属基本肝功能范畴,在其他相关章节中讲述。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除γ球蛋白以外的大部分血浆蛋白,如清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多种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因子及各种转运蛋白等均在肝脏合成,当肝细胞受损严重时这些血浆蛋白质合成减少,尤其是清蛋白减少,导致低清蛋白血症。
临床上可出现水肿,甚至出现腹水与胸水。
γ球蛋白为免疫球蛋白,由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产生。
当肝脏受损,尤其是慢性炎症时,刺激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γ球蛋白生成增加。
当患严重肝病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临床上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倾向。
体内氨基酸及核酸代谢产生的氨在肝脏内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从而维持血氨正常水平,当肝细胞严重损害时,尿素合成减少,血氨升高,临床上表现为肝性脑病。
由于肝脏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通过检测血浆蛋白含量及蛋白组分的相对含量(蛋白电泳)、凝血因子含量及血氨浓度,可了解肝细胞有无慢性损伤及其损害的严重程度。
(一)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STP)和全部的血清清蛋白(albumin,A)是由肝脏合成,因此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含量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
清蛋白是正常人体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组分,肝脏每天大约合成120 mg/kg,半衰期19~21天,分子量为66 000,属于非急性时相蛋白,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体内代谢物质转运及营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总蛋白含量减去清蛋白含量,即为球蛋白(globulin,G)含量。
球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其中包括含量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多种糖蛋白、金属结合蛋白、多种脂蛋白及酶类。
球蛋白与机体免疫功能与血浆黏度密切相关。
根据清蛋白与球蛋白的量,可计算出清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
【参考值】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含量与性别无关,但和年龄相关,新生儿及婴幼儿稍低,60岁以后约降低2 g/L,血清清蛋白占总蛋白量至少达60%,球蛋白不超过40%。
在分析血清蛋白检测结果时。
应考虑以下因素可影响测定结果:激烈运动后数小时内血清总蛋白可增高4~8g/L;卧位比直立位时总蛋白浓度约低3~5 g/L;溶血标本中每存在l g/L的血红蛋白可引起总蛋白测定值约增加3%;含脂类较多的乳糜标本影响检测准确性,需进行预处理,以消除测定干扰。
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60~80 g/L,清蛋白40~55 g/L,球蛋白20~30 g/L,A/G为(1.5~2.5):1。
【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降低一般与清蛋白减少相平行,总蛋白升高同时有球蛋白升高。
由于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能力,且清蛋白半衰期较长,因此只有当肝脏病变达到一定程度和在一定病程后才能出现血清总蛋白的改变,急性或局灶性肝损伤时STP、A、G及A/G多为正常。
因此它常用于检测慢性肝损伤,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储备功能。
1.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使单位容积总蛋白浓度增加,而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浓缩(严重脱水,休克,饮水量不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2.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1)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与清蛋白合成:常见肝脏疾病有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以及缺血性肝损伤、毒素诱导性肝损伤。
清蛋白减少常伴有γ球蛋白增加,清蛋白含量与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呈正比。
清蛋白持续下降,提示肝细胞坏死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治疗后清蛋白上升,提示肝细胞再生,治疗有效。
血清总蛋白<60g/L或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临床上常出现严重水肿及胸、腹水。
(2)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
(3)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大量肾小球性蛋白尿)、蛋白丢失性肠病、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等。
(4)消耗增加: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重症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恶性肿瘤等。
(5)血清水分增加:如水钠潴留或静脉补充过多的晶体溶液。
先天性低清蛋白血症较为少见。
3.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当血清总蛋白>80g/L或球蛋白>35g/L,分别称为高蛋白血症(hyperproteinemia)或高球蛋白血症(hyperglobinemia)。
总蛋白增高主要是因球蛋白增高,其中又以γ球蛋白增高为主。
(1)慢性肝脏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酒精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球蛋白增高程度与肝脏病严重性相关。
(2)M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
(4)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疟疾、黑热病、麻风病及慢性血吸虫病等。
4.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主要是因合成减少。
(1)生理性减少:小于3岁的婴幼儿。
(2)免疫功能抑制: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3)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
5.A/G倒置清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增高均可引起A /G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二)血清蛋白电泳在碱性环境中(pH8.6)血清蛋白质均带负电,在电场中均会向阳极泳动,因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颗粒大小、等电点及所带的负电荷多少不同,它们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也不同。
清蛋白分子质量小,所带负电荷相对较多,在电场中迅速向阳极泳动;γ球蛋白因分子质量大,泳动速度最慢。
临床的电泳方法有多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醋酸纤维素膜法及琼脂糖凝胶法。
血清蛋白经电泳后,先进行染色,再用光密度计扫描,即可对血清蛋白的电泳区带进行相对定量。
电泳后从阳极开始依次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五个区带,结果常用光密度计扫描图表示。
【参考值】醋酸纤维素膜法:清蛋白0.62~0.71(62%~71%)α1球蛋白0.03~0.04(3%~4%)α2球蛋白0.06~0.10(6%~10%)β球蛋白0.07~0.11(7%~11%)γ球蛋白0.09~0.18(9%~18%)【临床意义】各种常见疾病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变化见图4-6-1。
1.肝脏疾病急性及轻症肝炎时电泳结果多无异常。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常合并肝硬化)时,清蛋白降低,α1、α2、β球蛋白也有减少倾向;γ球蛋白增加,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失代偿的肝硬化增加尤为显著。
2.M蛋白血症如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清蛋白浓度降低,单克隆γ球蛋白明显升高,亦有β球蛋白升高,偶有α球蛋白升高。
大部分病人在γ区带、β区带或β区带与γ区带之间可见结构均一、基底窄、峰高尖的M蛋白。
3.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由于血脂增高,可致α2及β球蛋白(是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增高,清蛋白及γ球蛋白降低。
4.其他结缔组织病伴有多克隆γ球蛋白增高,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γ球蛋白降低,蛋白丢失性肠病表现为清蛋白及γ球蛋白降低,α2球蛋白则增高。
(三)血清前清蛋白测定前清蛋白(prealbumin,PAB)由肝细胞合成,分子量为62000,比清蛋白小,醋酸纤维素膜电泳上向阳极的泳动速度较清蛋白快,在电泳图谱上位于清蛋白前方可以看到一条染色很浅的区带。
前清蛋白是一种载体蛋白,能与甲状腺素结合,因此又叫甲状腺素结合前清蛋白(thyroxin binding prealbumin),并能运输维生素A。
前清蛋白半衰期较其他血浆蛋白短(约2天),因此它比清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细胞损害。
它的血清浓度明显受营养状况及肝功能改变的影响。
【参考值】1岁:l00mg/L;1~3岁:168~281mg/L;成人:280~360mg/L。
【临床意义】1.降低①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晚期恶性肿瘤。
②肝胆系统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胆汁淤积性黄疸。
对早期肝炎、急性重症肝炎有特殊诊断价值。
2.增高见于Hodgkin病。
(四)血浆凝血因子测定除组织因子及由内皮细胞合成的vW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几乎都在肝脏中合成;凝血抑制因子如抗凝血酶III(AT-III)、α2巨球蛋白、α1抗胰蛋白酶、C1脂酶抑制因子及蛋白C也都在肝脏合成。
凝血因子半衰期比清蛋白短得多,尤其是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Ⅸ、X),如因子Ⅶ的半衰期只有1.5~6h,因此在肝功能受损的早期,清蛋白检测完全正常,而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却有显著降低,故在肝脏疾病早期可用凝血因子检测作为过筛试验。
肝病患者也可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
酒精和肝炎病毒均可抑制骨髓的巨核细胞生成,引起血小板减少;肝硬化和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由于凝血抑制因子合成减少,激活的凝血因子清除减少,或组织促凝血酶原激酶的释放,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时多种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的消耗增加。
在胆汁淤积患者中,由于肠道胆盐缺乏,影响肠腔对脂溶性维生素K的吸收,维生素K依赖因子在维生素K缺乏时,不能被激活,引起凝血障碍,临床检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时可通过给予维生素K而被纠正。
大部分纤维蛋白原在肝脏合成,且其合成潜力很大,除非严重的肝实质损害,多数情况不引起纤维蛋白原降低。
因子Ⅶ部分在肝外生成,在肝病时,多数正常或偶可升高。
此外因子Ⅶ和纤维蛋白原一样,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升高还与组织坏死及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过去常用手工试管法进行凝血因子检测,误差较大;现在则主要用全自动或半自动的血凝分析仪检测。
由于不同的实验室可能采用不同的仪器及不同的试剂,其参考值差别较大,各实验室均应建立其血凝相关指标的参考值。
在肝脏疾患时,通常进行的过筛试验有:1.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测定在待检血浆中加入ca2+和组织因子(组织凝血活酶),观测血浆的凝固时间。
它反映血浆因子Ⅱ、V、Ⅷ、X含量,其灵敏度稍差,但能判断肝病预后。
参考值大致为:11~14s。
在急性缺血性肝损伤及毒性肝损伤PT延长>3s,而在急性病毒性或酒精性肝炎PT延长极少超过3s;慢性肝炎患者PT一般均在正常范围内,但在进展为肝硬化后,PT则延长。
PT延长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特征,也是诊断胆汁淤积,肝脏合成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V、VII、X是否减少的重要实验室检查。
在暴发性肝炎时,如PT延长、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都降低,则可诊断为DIC。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接触因子激活剂、部分磷脂和Ca2+一后,观察其凝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