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问题探究
《土地的誓言》问题探究1、如何样明白得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分析:只要读了全文后,便不难回答这一问题。
此题旨在检测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这一标题是比较专门的,其要点在于“誓言”。
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
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的宣誓:“我要回到她的身旁……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漂亮的故乡显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的感受到。
因此,这一标题应该明白得成“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2、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后面却改叫“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摸索一下作者前后什么缘故要变换人称?分析:明白得人称变化的缘故,要从情感表达的需要这一角度来摸索。
参考答案: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
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兴奋,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因此抛开读者直截了当与自己所叙述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截了当而迫切。
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成效。
3、如何样明白得课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分析:这两个词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明白得其确切含义可从两方面求解:一、明确该词的本意;二、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发觉词语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参考答案:“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埋住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
细细品味这一词语会觉得作者使用十分贴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作者激愤狂放的心情。
“埋葬”只用于差不多死去的事物,作者往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乐欢笑随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无尽的凄苦、满腹的愁怨和悲愤。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章节一: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土地的誓言》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土地问题的思考。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了解文章的主题。
1.4 教学步骤:1.1 向学生介绍文章的《土地的誓言》。
1.2 提问:“土地的誓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誓言?1.3 引导学生思考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土地问题的关注。
章节二:文章内容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理解文章的内容。
2.4 教学步骤:2.1 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2.2 提问: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的?2.3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章节三:词汇和语法讲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3.2 教学内容: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听讲来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
3.4 教学步骤:3.1 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让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些词汇。
3.2 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语法知识,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语法知识。
章节四:练习与讨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和讨论话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讨论。
4.3 教学方法:采用练习法和讨论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和讨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4 教学步骤:4.1 让学生进行词汇和语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2 设计讨论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章节五: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和誓言。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
3. 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与责任感,激发其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习并掌握生词和词汇。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与责任感。
2.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 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地的思考和关注。
2. 预读 (10分钟):-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整体内容和结构。
- 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和插图,预测课文内容和主题。
3. 理解与解读 (20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 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并进行词义理解。
- 分组合作,回答课文中的问题,讨论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情感与态度培养 (10分钟):- 分组合作,讨论地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土地的关系。
-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和责任感。
5. 拓展延伸 (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保护土地和环境。
- 分组进行小组设计环保宣传活动的讨论和展示。
6. 总结回顾 (5分钟):- 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或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2. 朗读训练:通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语感培养。
3. 问答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1. 完整的《土地的誓言》课文。
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粉笔。
评估方法:1. 学生课后写读后感,表达对土地的情感和思考。
2. 小组设计的环保宣传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案评估。
《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土地的誓言》。
(2)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3. 诗歌创作练习。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诗歌创作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土地的誓言》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诗歌分析的讲解稿和诗歌创作的指导材料。
3. 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土地的誓言》的朗诵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提问:“土地”和“誓言”在诗歌中分别代表了什么?2. 朗读诗歌:(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分析诗歌:(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生命的黎明”“燃烧的激情”等。
(3)讨论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 诗歌创作:(1)布置诗歌创作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土地的誓言》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表达对土地或家乡情感的诗歌。
(2)挑选几篇学生的诗歌进行展示和评价。
(2)强调诗歌创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诗歌创作。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土地的誓言》。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歌创作的积极性。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乡土地的热爱之情。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朗读、欣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对家乡土地的热爱之情。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的朗读、欣赏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课文朗读音频3.教学道具:土地模型、图片等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家乡土地的热爱之情。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情。
二、课文朗读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听读。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三、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作者对家乡土地的赞美之情。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第二段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挑选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课文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的家乡”。
2.学生进行写作,注意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教师挑选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我爱我家乡”的主题演讲比赛。
2.学生准备演讲稿,注意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教师评选优秀演讲者,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乡土地的热爱之情,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并培养自己的朗读、欣赏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5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
二、扫清字词障碍怪诞(dàn )亘古(gèn )默契(qì )污秽(huì )炽痛(chì )嗥鸣(háo)谰语(lán )三、教师表情朗读,让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现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和爱国情感四、理解全文结构第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两段文字在结构上如双峰对峙,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对联。
五、问题研讨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2、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哪?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有类似用法。
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土地的誓言》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理解“土地的誓言”。
(2)理解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1)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揣摩重点词语,了解作者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国耻,珍惜现在,振兴中华。
二、教学难点揣摩字词,理解作者对土地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由“土地”二字导入。
(1)普通人对土地的感情。
(2)小学时学过的肖邦对土地的感情。
(3)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
这些都可以看到人们对土地都是魂牵梦绕,充满深情。
而一个被外敌入侵被迫失去土地,离开故土的人对土地又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2、整体感知板书:土地的誓言。
(1)问:这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誓言?(2☆☆)播放“九一八”事变的影片。
并简介作者。
(3)他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勾画生字词和相关内容。
(4)解决生字词。
读出“土地的誓言”。
3、精读课文(1)学生朗读“土地的誓言”后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学生朗读第一段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出来。
问:作者在这一段的描写中充满了什么感情?问:可是,这样美丽、富饶的土地此时却在日本强盗的魔爪下呻吟,掺遭蹂躏。
教师放影片。
问:读了文章,看了影片,你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你能理解作者的感情吗?哪些词语表现出了这样的感情?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品味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再读“土地的誓言”,揣摩、品味、朗读。
(3)由“坟前”引到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加深理解作者“誓死夺回土地”的感情。
4、朗读艾青的诗小结。
(可以投影)四、拓展延伸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想?学生自由交流。
土地的誓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学习文中语言运用的技巧。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
3、感悟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二、学生谈听后感受教师:“是的,歌声使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地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土地的概念、土地的利用和保护,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价值和现状,认识到保护土地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土地的概念与分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土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认识到土地是有限的资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2.2 教学内容2.2.1 土地的概念土地的定义土地的特性2.2.2 土地的分类耕地草地林地城市建设用地湿地沙漠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三章:土地的利用与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土地的利用方式,掌握土地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3.2.1 土地的利用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3.2.2 土地的保护土地保护的意义土地保护的政策法规土地保护的措施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四章:土地资源的价值与现状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价值,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增强学生保护土地的紧迫感。
4.2 教学内容4.2.1 土地资源的价值土地资源的直接价值土地资源的间接价值土地资源的环境价值4.2.2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土地资源的总量土地资源的分布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数据展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五章:保护土地,从我做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土地是每个人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
5.2 教学内容5.2.1 个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土地节约用地垃圾分类植树造林5.2.2 青少年如何参与土地保护参与环保活动宣传土地保护知识提出土地保护的建议5.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小组活动、分享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六章:案例分析土地利用与保护的成功案例6.1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土地的誓言》语文教案
《土地的誓言》语文教案《土地的誓言》语文教案精选为了让学生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品味本文激情昂扬的语言。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土地的誓言》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土地的誓言》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使学生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描写,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运用自己的语言歌颂家乡。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通过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把握作者的爱国之情。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运用自己的语言歌颂家乡。
教学时间:一课时学法指导:欣赏景物,体会感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激活情感课前播放歌曲《生我养我的土地》激情导引:“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一声声歌唱,凝聚了人们对土地的多少深情厚意!土地,母亲般亲切的名字,每每唤起你,就像母亲用那温柔的双手抚摸着我们,用那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我们一样;土地,你用你宽阔的胸怀养育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动、奋斗,对土地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人们不会忘记,当年走投无路漂泊谋生的农人身怀的“家乡土”;人们不会忘记,蛰居海外的侨裔床头上珍藏的“乡井土”;人们不会忘记,“寸金桥”上的民众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誓与国土共存亡”的信念……岁月悠悠,能冲淡许多记忆,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的深沉与悲壮。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土地的誓言》,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1.播放视频:《土地的誓言》视频,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思考: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学生交流:作者情感(怀念、赞美、忧伤、愤怒......)4.学生朗读:进一步感受文中的感情,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和段落。
5.学生活动:你觉得文中那些地方最能打动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6.学生讨论: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说一说?(学生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或语段,要读出自己所领悟到的情感)7.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找句子谈感受,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8.学生交流:“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土地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忠诚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课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3)课文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深层次意义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土地的誓言》。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学生朗读课文。
2. 阅读理解:(1)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2.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和深层次意义的把握。
3. 写作能力: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的能力。
练习及答案:1. 请简述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题。
答案:课文《土地的誓言》以土地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
2. 课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案:课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如,“土地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滋养着我们的生命。
”3. 课文中的句子“我们的土地,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
”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土地对人们的重要性,土地是人们的根和魂,意味着人们对土地的深深热爱和依赖。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深入讨论。
《土地的誓言》教案(核心素养)
《土地的誓言》教案(核心素养)1. 《土地的誓言》教案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 通过《土地的誓言》教案,学生应当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加深对祖国土地的情感认同。
3.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欣赏《土地的誓言》中所展现的人性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
4. 《土地的誓言》教案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鼓励他们通过作文等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5. 通过学习《土地的誓言》,学生应当加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认同感。
6.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土地的誓言》教案,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感悟能力。
7. 《土地的誓言》教案应当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引导他们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8. 学生通过《土地的誓言》教案的学习,应当培养对人民生活、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9. 通过对《土地的誓言》教案的学习,学生应明白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10. 《土地的誓言》教案的开展应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引导他们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价值和美好。
11. 教师在进行《土地的誓言》教案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培养对人性、现实与梦想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12. 学生通过《土地的誓言》教案的学习,应当增强对家庭、乡土情感的认同,并发扬家国情怀。
13. 通过学习《土地的誓言》,学生应当培养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情感体验。
14. 《土地的誓言》教案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5. 学生通过《土地的誓言》教案的学习,应当对农耕文明、劳动美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感悟。
16. 教师在进行《土地的誓言》教案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精神。
17. 通过对《土地的誓言》教案的学习,学生应当培养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提高学生对我国土地政策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土地法律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4.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观点以及土地政策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法学原理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土地法律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问答法:回答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课文《土地的誓言》及相关资料。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1.2 提问:你们对土地有什么认识?土地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2. 讲解课文内容2.1 讲解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背景、主旨等。
2.2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如土地的公有制、土地使用权等。
2.3 讲解土地政策的相关知识,如土地管理法、土地征收补偿等。
3. 案例分析3.1 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土地问题的实际应用。
3.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思考。
4. 课堂小结4.2 强调土地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
5. 布置作业5.2 选择一道与土地法律相关的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5.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练习1. 选择题(1) 《土地的誓言》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
A. 王安石B. 邓小平C. 毛泽东D. 周恩来答案:C(2) 下面关于土地使用权转让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B. 土地使用权可以随意转让C. 土地使用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让D. 土地使用权转让无需经过审批答案:C2. 简答题(1) 简述课文《土地的誓言》中作者对土地的观点。
《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5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5篇)《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地的誓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测、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同学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测、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课时布置】1课时。
【公开课教案】一、课前三分钟二、导入新课1、有一部电影叫《未来水世界》,主要情节是陆地被海水淹没后人们为寻找陆地而展开的斗争。
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对陆地的向往。
是啊,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
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2、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同学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身的感受,创设情境。
三、配乐范读,同学朗读1、要求: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掌握和处置;画出自身深受震动的句子或词语。
2、同学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3、同学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身所体悟到的情感。
然后教师正音并进行肯定评价。
四、自主研读与赏析1、同学结合课文内容和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
借此进一步掌握作者对故土的激情所发生的基础,同时为自主学习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与气氛。
2、教师抛出两个问题,激发同学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土地的誓言》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描绘中国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
2. 介绍作者以及他的其他作品。
3.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认为土地对于人们意味着什么?教学方法:1. 提问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土地的看法。
2. 展示作者的简介和作品列表。
练习:1. 请学生简述他们对土地的看法。
第二章:文学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土地的誓言》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角色和情节。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中的主题:土地与生活、土地与希望等。
2. 讨论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土地象征着什么?3. 分析文章中的角色:他们的动机、发展和变化。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角色和情节。
2.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探索文章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练习:1. 学生分析并描述文章中的一个角色。
2. 学生解释文章中的一个象征意义。
第三章:语言特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文章的语言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朴实、生动、抒情等。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教学方法:1. 讲解和示范:解释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 小组活动:让学生找出并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练习:1. 学生找出并解释文章中的一个修辞手法。
2. 学生描述文章的语言风格。
第四章:深入讨论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主题和信息。
2.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2. 鼓励学生探讨文章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
2.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深层含义。
练习:1. 学生从社会角度分析文章,讨论文章反映的问题。
初中语文《土地的誓言》优秀试讲稿范例
初中语文《土地的誓言》优秀试讲稿范例初中语文《土地的誓言》优秀试讲稿范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本单元的《黄河颂》是一首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
当日寇的铁蹄给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烙上灾难和耻辱的印记时,无数的东北同胞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九一八十周年之时,作家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一篇激情飞扬的文章,这就是《土地的誓言》。
二、默读课文,述说感受誓言: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 你必须站立!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土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四、细读课文,体味情感1.结合时代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此时作者对家乡是无比的思念,他的感情就如江河湖水决堤一样不可遏止。
这种情感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描述,是哪个词?屏幕显示: 词目:泛滥。
根本释义:〔1〕江河或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
〔2〕思想、事物到处扩散。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泛滥情感的语句,然后说说它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预设:热爱赞美故土、思念家乡、渴望尽快回归故土的迫切心情、对故土惨遭蹂躏的悲哀,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的憎恨??3.涵泳品尝相关语句,感受本文独特的抒情形式。
预设:选择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叠印画面,铺陈赋予东北气味的形象;运用排比,增强语势;运用呼告,直接情感;情感崎岖,构成波涛与节拍。
五、再读誓言,深化主旨面对东北厚重的黑土地,作者的誓言表达了哪些决心呢?预设: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 你必须站立!说明作者要为故土的解放而战斗到底的决心!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土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作者为了解放故土,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珍贵的生命。
六、走出课文,延伸情感德国诗人海涅曾经说过: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请每位同学写〔说〕一句与爱国有关的诗文,并简要说说理由。
2022下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逐字稿:土地的誓言
2022下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逐字稿:土地的誓言新手在第一次备考教师资格证面试时会感觉到无从下手,会感觉到备考知识量大,其实面试的题目都是从中小学课本里面抽的课文,因此在备考时我们要熟悉课本,知道哪些课文是重点,知道课文中的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因为一般面试的题目都会从重点课文里面进行抽取。
2022下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逐字稿:土地的誓言知识点:1.文学常识《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作家之一。
2.文章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的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牺牲的坚定信念。
3.重点字词蕻hóng(端木蕻良)挚zhì痛:诚恳而深切。
嗥háo鸣:(野兽)大声嚎叫。
斑bān斓lán:灿烂多彩。
谰lán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dàn:奇怪,古怪。
亘gèn古:远古。
默契qì: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镐gǎo头:刨土用的工具。
(蒿hāo篙gāo)田垄lǒng:田埂;田地中种植农作物的垄。
蚱zhà蜢měng:昆虫,像蝗虫,是害虫。
污wū秽huì:肮脏的东西。
4.重点问题(1)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或技巧来表达对故土的深情?答:(1)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她”相称,隐含将故土比做“母亲”,直接对着故土倾诉自己的感情。
(2)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3)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4)移情于物。
如:“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明写故乡呼唤“我”,实则是“我”思念故乡。
(5)巧用第二人称“你”,表达强烈的感情。
如:“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试讲逐字稿: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一、导入著名诗人艾青曾这样深情地吟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以说,对故乡土地的热爱,使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作家端木蕻良他对故土的一腔热爱,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地的誓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土地的誓言试讲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
2、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
3、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松花江上》,多媒体展示“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
2、导语同学们,“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而关东的东北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作家端木蕻良再也遏制不住强烈的心情,写下了《土地的誓言》。
二、初读,感知誓言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扫除阅读障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家乡的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教师归纳:作者发出了“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的誓言,表达了作者誓死保卫家乡的决心。
3、指导学生朗读“誓言”部分。
可采取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初步感受作者誓死保卫家乡的决心。
三、细读,品味情感1、品读一1)作者面对家乡的土地为什么会发出誓言?请阅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思考,补充下面的句子。
(屏幕出示问题:作者之所以面对家乡的土地发出铿锵誓言,是因为。
)2)师生交流。
教师归纳:家乡的土地是如此的美丽、丰饶、神秘,作者的内心对她充满了赞美和依恋之情。
3)教师请一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朗读第一段中的精彩片段(或者播放朗读录音),讨论:这位同学为什么读得如此动人?教师归纳:抓住“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我总是……不管……即使……都会……”这些句子,读出自豪、喜悦、激昂的语气,描写神秘的地方要用深沉、舒缓的语气来读。
)4)学生再次品读第一段中的精彩片段。
2、品读二1)再读课文,寻摘最能体现作者强烈情感的语句。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①“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②“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③“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土地的誓言》15分钟试讲稿--精华
《土地的誓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土地的誓言》,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好,同学们上课,大家好,请坐。
1931年9月18日,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
列宁曾经在以革命的名义中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塞上烽烟起,松江带血流。
勿忘民族恨,常思家国愁。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端木鸿梁一起走进《土地的誓言》,去了解这篇在九一八抗战十周年写下的文章。
本篇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在五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对文章的浏览,并注意课文旁边的批注,并注意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
好,时间到。
老师看到同学们读的都非常的认真,在读的过程中,部分同学还能够做到随读、随画、随批注,这是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
请同学们自读45页的阅读提示,阅读提示中有这样的一句话,纷繁的故土景物像电影特写的镜头一样,连现出家乡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请同学们试着从文章当中找出这样的句子。
好,我们请前排这位举手最迅速的同学,他找到的是这样一句,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一直到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奔跑。
你找到了这一句话,非常切合老师刚才的要求,如电影镜头般的出现的画面叠现了家乡的美丽。
还有同学找到了符合要求的其他的句子吗?我们有请秦宇同学,他找到的是这样一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
河道的香气是强烈的,捻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同学们筛选信息的能力都非常的强很精准的能够从文章当中找出符合答案的句子。
请问同学们这两句话共同表现了故乡的生什么特点呢?我们有请宋一同学,他的用词非常的准确生动形象。
他说这几个句子塑造了一幅东北大地美丽丰饶、物产丰富,景致别有特色的画面。
作者将画面描写的如此美好,特别是想表达什么情感呢?我们有请刘一慧同学。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土地的誓言》试讲稿(逐字稿)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土地的誓言》试讲稿【试讲课文】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
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
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
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
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题回顾
1.题目:少年正是读书时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3)十分钟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1.说一说你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你还能提供哪些活动形式?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首先请同学们观看几幅图片,看看:你认识他们吗?(学生根据图片回答)
这些名人、名家跟我们相隔了遥远的时空,可我们见到他们却像见到了老朋友,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认识了解他们的?
是的,书能引领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领略古今的风情,使我们“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因此,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读好书。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请同学们齐读前言。
(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环节一:读书名言
1.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写下了大量精彩的读书名言,你知道哪些呢?谁来说说?请同学们汇报自己搜集的情况。
看看谁是“搜集小达人”。
2.老师这还有一组名言,邀请同学们一起来感受领悟。
(指名学生读)
书是一扇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
书是良药——汉朝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书是阳光——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
3.依照上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书是________——我说:“________________。
”
环节二:读书经验
1.读书也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名人的读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你知道的名人读书经验有哪些?选择其中的一条来推荐给同学们。
(学生自由回答)
2.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读书经验送给大家,希望与你们共勉。
(齐读)
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
大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史学家顾炎武的“新旧法”:每年用三个月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
苏轼说:“读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
英国弗•奥斯本说:“与其匆匆博览百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
”
希望这些读书经验对你的读书会有所帮助。
环节三:读书故事
这么多的经验不是他们在一朝一夕中总结出来的,他们是在孜孜不倦地读书中得来的,他们身后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把你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其他成员谈感想。
推荐四名学生在班里名人读书的故事,其他同学说感受。
(三)展示交流
这些名人在获取知识的时候,经历了这样多的磨难,但是他们靠着勤奋执着,最终成为人们敬仰的人,同学们对他们渴求知识的精神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那么在衣食无忧的今天,同学们自己的读书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1.出示读书调查问卷,分组完成调查报告,小组长汇报调查结果。
总结:看来,我们课外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我们一起来集思广益,看看如何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培训阅读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阅读书籍类别、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总结)
2.辩论:网上阅读利弊
组织辩论:21世纪的今天,有了一种更方便的阅读方式——网上阅读,那网上阅读是否真的很好呢?请各小组之间拿出一个意见,一会儿我们正方反方进行辩论。
小组派代表进行辩论。
总结:网上阅读有利又有弊。
的确如此,即便是人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更何况是网络那虚拟的空间呢?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只要我们好好把握自己,严于律己,网上阅读将带给你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四)评价反思
大家在刚才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其他的同学,不仅丰富了大家的知识,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通过我们刚才的分享,其实不难发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阅读的资源更加丰富,阅读方式更加的多元化,而且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读书呢?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从今天开始,让我们重新规划我们的读书计划,开始我们的读书之旅吧!课下作业是制
定一份读书计划。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说你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参考答案】
根据新课标中“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这一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题本给出的基本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其中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了解名人读书的方法和经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小组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读书观,进一步提升阅读的水平。
教学重点是: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了解名人读书的方法和经验。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观,进一步提升阅读的水平。
之所以这样设立是语文课堂要保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学生在学会知识点的同时还需要得到一些情感上的熏陶。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你还能提供哪些活动形式?
【参考答案】
(1)举行一次读书问卷调查。
(2)在全班举办“读书交流会”。
(3)举行“名著走向舞台”话剧表演。
(4)举行名著知识竞赛。
(5)说一说名人读书名言。
(6)“名人读书故事”大家讲。
(7)举办关于“读书”的演讲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