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衍变-课件(ppt·精·选)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课件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课件

叁 内容梗概
➢ 作品简介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
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 内容概括
《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 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道子、诗、 文等经典内容,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肆 章节梳理
《说文解字》第一
简介:东汉和帝时期许慎所作,是一切 古典工具或门径。 特点: ①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 ②分析偏旁,定出部首。 ③书中每字都有说解。
秦以前 : 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 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 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 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 晋至唐朝 : 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 书” ; 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 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礼崩乐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 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 为“哲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
“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 “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
学派:儒家、墨家、道家等。
辞赋第十一
➢ 《楚辞》(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楚辞”的名称,
《诗经》第四
简介: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
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乐工收集天下歌谣以 供贵族祭祖、宴饮等,战国时,贵族没落,乐工 流离,乐谱也渐渐亡失,流传下来的便是《诗 经》。
解释《诗经》最有权威的是毛氏《诗传》和 郑玄《诗笺》。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课件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课件
近人王国维著《史籀篇叙录》及《史籀篇疏证》,认为 战国以前未见称述此篇,西汉末刘向校书,始予著录。因籀 意为诵读,非人名, 其句首盖云“太史籀书”,故名。
《仓颉篇》
最初内容有三篇20章,秦丞相李斯的《仓颉篇》、中 车府令赵高的《爰历篇》和太史胡毋敬的《博学篇》。
秦始皇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推出《仓颉篇》。 《仓颉篇》也是中国古代启蒙识字书,与识字书《史籀篇》 齐名。
《孟子》
《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编写而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 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 号实秋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 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内容简介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 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 文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易传》以《易》卦之第一爻(初爻)、第三爻、第五爻皆为阳 位,因其爻位之序数为奇数,奇数为阳数,故其爻位为阳位。《易传》 以《易》卦之第二爻、第四爻、第六爻(上爻)皆为阴位,因其爻位之序 数为偶数,偶数为阴数,故其爻位为阴位。就《易传》的思想体系来看, 其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其由天道推衍人事的整体思维模式,其关于事物 发展变化的辩证思想等,有许多都与阴阳家相一致。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 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 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 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 朝的官方哲学。

中国哲学史课件

中国哲学史课件
总结词
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
详细描述
中国近现代哲学家开始关注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试图通 过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为中国哲学的创新和发展 提供借鉴。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总结词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详细描述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对中国哲 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推动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 促进了中国哲学的转型和发展。
商鞅与法家哲学
总结词
商鞅是法家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 主张强化法律制度,推行严格的法律制裁, 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国家发展的目的 。
详细描述
商鞅认为法律是治国之本,必须强化法律的 权威和执行力度,推行严格的法律制裁,以 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国家发展。同时,商鞅 也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度
中国哲学史课件(新)
目录
•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儒家哲学思想 • 道家哲学思想 • 法家哲学思想 • 佛教哲学思想 • 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 展
夏商周时期的哲学思想
总结词
初创期,思想萌芽
代表人物
商汤、周公旦等
详细描述
夏商周时期,中国哲学思想开始初创 ,逐渐形成了对天人关系、道法自然 等问题的思考。
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用法律和制度来约束和规范。
05
佛教哲学思想
佛教的传入与早期发展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在公元1世纪左 右开始传入中国。初期主要通过商人 和僧侣的传播,逐渐在中国社会中产 生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 化融合,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 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新哲学文化幻灯片

最新哲学文化幻灯片
❖ 故班固《汉书·儒林传》:“自武帝立五经博 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迄于 元始,百有馀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 一经说至百馀万言,大师众至千馀人。盖利 禄之路然也。”
❖ 经今古文之争的影响:
❖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由单纯的对书籍 本身的不同看法,扩大到了学术思想、学派 体系、政治观念和社会地位等诸方面,几乎 贯穿了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不仅对经学的 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中国历史的发 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因文字的歧异,导致学术思想的分野,遂分 两派,势成水火。史称经今古文之争。
❖ 如汉代《诗经》的传播有齐、鲁、韩、毛 “四家诗”之说。其中,齐人辕固、鲁人申 培、燕人韩婴,称“齐”、“鲁”、“韩” 三家诗,为今文诗学, 两汉时皆立于学官, 魏晋以后逐渐衰亡。三家诗除存《韩诗外传》 外,馀均亡佚。鲁人毛亨所传,称毛《诗》, 为古文诗学,先在民间传授,盛行于东汉。
❖ 第五、名僧与名士、帝王广泛交游,或为名士友, 或成帝王师(突出的例子是梁武帝);僧徒加入清 谈,士人研究佛理,成为当时普遍的风尚。这加速 了佛教教义与中国固有思想之间的融合及相互吸纳, 并成为佛教与世俗政权之间的润滑剂。
❖ 第六、北朝许多少数民族政权,以自己为 “胡人”,而理直气壮地信奉佛教。
❖ 宗白华《美学散步》:自然美与人格美同时 被魏晋人发现。在用自然美来品赏人物美时, 道出了二者之间的某种联系,予人以诗意美 的境界。
❖ 任诞之风,包括服药、饮酒、裸裎、隐逸等 言行风尚。
❖ 服药主要是服用“五石散”:紫云英,白石 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服后身体发热, 宜吃冷食,故又称“寒石散”;药性发作须 行走散发,故又有“行散”、“行药”之说; 宜饮温酒。
❖ 如《世说新语·文学》载,支道林、谢安、王 濛等人,谈《庄子·渔父》,支道林作七百言, 谢安作万馀言,众咸称善。

第2章 两汉经学

第2章 两汉经学

仲舒对曰: 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 ,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 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 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 勉而已矣。强勉学习,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 使还至而有效者也。《诗》曰“夙夜匪解”,《书》云“茂哉茂哉!”皆强勉之谓 也。 董仲舒的对策说: 陛下发出有德的声音和英明的韶书,寻求天命和情性的解答,这两个问题都不是愚 臣所能答覆的。我谨慎地按照《春秋》中的记载,考察前代已经做过的事情,来研 究天和人相互作用的关系,情况是很可怕的呀!国家将要发生违背道德的败坏事情 ,那么天就降下灾害来谴责和提醒它;如果不知道醒悟,天又生出一些怪异的事来 警告和恐吓它;还不知道悔改,那么伤害和败亡就会降临。由此可以看出,天对人 君是仁爱的,希望帮助人君消弥祸乱。如果不是非常无道的世代,天总是都想扶持 和保全他,事情在于君主发奋努力罢了。发奋努力钻研学问,就会见闻广博使才智 更加聪明;奋发努力行道,德行就会曰见崇高,而且越发成功,这些都是可以很快 得到,并且是可以很快就有成效的。《诗经》上说:“从早到晚,不敢懈怠。”《 尚书》中说:“努力呀!努力呀!”都是奋勉努力的意思。
三.董仲舒的崇天神学思想
董仲舒的大一统理念是通过其崇天宗教哲学来支持的。 在董仲舒的“公羊学”里,“天”成为一个最高的概念: 1.“天者,百神之大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春秋繁露· 郊 义》)
制曰:“朕获承至尊休德,传之亡穷,而施之罔极,任大而守 重,是以夙夜不皇康宁,永惟万事之统,犹惧有阙。故广延四 方之豪俊,郡国诸侯公选贤良修洁博习之士,欲闻大道之要, 至论之极。今子大夫褎(you4)然为举首,朕甚嘉之。子大夫其 精心致思,朕垂听而问焉。

一张图看懂中国古代哲学

一张图看懂中国古代哲学
阴阳家
阴阳家:先秦的阴阳家源于古代的方术。
六种数术: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行法(包括面向 和风水)
洪范五行:五行是五种能动的、相互作用的力量。
邹衍:阴阳家代表。五行按照一定顺序相生相克,四季按照五 行相生顺序嬗变;朝代更替也遵循五行相生的顺序。
韩非子
法术势:君主的统治学说。法是统治者公布的统一法令、制度 ;术是统治者任免、考察、生杀官吏的权术;势就是统治者占居的地位和掌握的权力。
神:“太极”动静生阴阳,“太极”的动静无形无状,微妙不测,称之为“神”,神就是太极的微妙作用。
邵雍
邵雍主要以图表的方式展现了他的宇宙观;如果阳是宇宙生成的力量,阴就是宇宙毁的力量。复卦的初爻表示成的阶段的开始,乾卦的则表示成的阶段的完成。姤卦初爻表示毁的开始,坤卦表示毁的阶段的完成
张载
气本源:气是最高实体,万物本源;凡可状者皆有 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认识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孟子
仁政:以德行仁者王;制民之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性善论:人性本善;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要成就道德,必须反求诸己
养气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包括“明道”和“积义”两个方面,即提高对道的领悟,以及道德修养
荀子
黄宗羲
气外无理、心即是理:心外无气,一切都是即气即心的
王夫之
气者理之依:气是唯一实体,理乃是气的内在规 律,依凭于气
即事以穷理:就事物现象探求其规律,反对立理 以限事
颜元
理气融为一片:生成万物的材料是气,万物所以 然的规律是理;气即理之气,理即气之理
戴震
气化即道:“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 是故谓之道”;道就是物质世界的变化过程。

中国古代哲学.ppt

中国古代哲学.ppt
中国古代哲学.ppt
一、古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
原始哲学:古代哲学萌芽于商周之际,西 周初年的《尚书》提出五行学说,认为: 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事物, 《周易》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的关 系。总之,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包 含着最朴素的原始的哲学思想。
(1)、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所谓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是构成世界最基 本的事物,古代思想家用上述五种 物质说明世 界万物的起源是多样统一的,五行相生的关系是: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2、崇尚直觉本悟:
直觉本悟就是依靠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直 观。而体悟事物。它主要依靠已经获得的 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为依据,加以顿悟。
(二)、中国古代哲学的行为方式—知行 动态统合
古代哲学家强调的是知和行的动态的统一 和结合。
明代清初的哲学家、思想家、王夫之比较 理想的解决了行和知的关系。他提出了“行 先后知”的行知学说
原始儒家是指儒家学派创始时的儒家,代表人: 孔子、孟子、荀子等,原始儒家的经典有《诗》、 《书》、《礼》、《乐》、《易》、《春秋》。 据说都是孔子校订过的教学用书。他们自己的著 作有《论语》、《孟子》、《荀子》、《大学》、 《中庸》。
儒家的哲学不是从认识论、反映论的角度去探索 哲学,而是从精神境界、道德修养、自我完善的 角度去探讨哲学的真谛。儒家哲学更侧重人生哲 学,研究处世之道。
宋明理学主要指宋代朱熹的理学和明代王阳明的 理学。宋明理学融合了儒释道三家学说。
王阳明建立了理学界的“心学体系”,其中, “知与行”的探讨和“致良知”的学说颇有特色, “知”是指道德意义的自觉程度而言,也指一般 知识活动。“行”是指行动、实践,现代意义一 般把“知与行”理解为知识与行动,理论与实践, 王阳明在朱熹的知先行后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 “知行合一”的观点,一方面要求人们在内心精 神上下工夫,另一方面要求人们言行一致,表里 一致。

中国古代哲学[PPT课件]

中国古代哲学[PPT课件]

(1)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所谓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是构成世界最基 本的事物,古代思想家用上述五种 物质说明世 界万物的起源是多样统一的,五行相生的关系是: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木克土,土能堵住水,所以土克水。水能扑灭燃 烧的火,所以水能克火。火能熔化金属,所以火 克金。
以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相生:水——木——火——土——金 相克:金——木——土——水——火
总的来看,五行生克表示的是物质基本形 态的变化,五行相互作用,产生万物无穷 的变化。在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基本作用 的方式是相生(促进)与相克(抑制), 这是一对矛盾,矛盾的任何一方又可分为 两方面,即:“我生”“生我”“我 克”“克我”四种变化。
(1)认识论: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 的事物,他认为道是宇宙间永远存在的、 绝对的,他不会因为外物的变化而消失, 它是永远运动的或变化着的事物。他不同 于时空中的具体事物,它是无限广大的, 不能用具体名词来限定它。
(2)在人生论上,在处世之道上,老庄主 张自然无为。
(2)在人生论上,在处世之道上,老 庄主张自然无为。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四书集注》被明清两代定 为教科书,他的集注是标准答案,集中讨论了理气的关系 与心性关系问题, “天地间,有理有气,即阴阳二气” 他认为理先气后,气是从理出来的,他强调道德理性对人 的情感欲望的制约,人心必须服从道心,“人欲”必须服 从“天理”,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心包万理, 万理居于一心”。为了涵养心性,他要求人们“居敬”、 “穷理”。居敬就是专心一致。“穷理”就是深入研究。 还要求人们“格物致知”,即“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 通世故”向天理和社会学习。
王阳明又叫王守仁,是明代理学家。

中国古代哲学 PPT课件

中国古代哲学 PPT课件
哲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思想 核心。中国传统哲学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 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国哲学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对立统一、变化不息 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生生 不已日新月异的创化过程,而且是人类道德精神与 天道融合,不断升华的发展过程。中国哲学视生命 的创造历程为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强调天人同性 共德,万物一体,从而达到内外和谐、天人合一的 精神境界;认为人的道德理想高于一切,把哲学与 政治伦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注重个体道德意识 的完善,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同时较为注重客观 辩证的认识世界,表现出了唯物而辩证的思维传统。
B.孟子在哲学上的贡献
孟子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从“性善论”出发把仁义 礼智包含在人性之内,又以天赋善性之说推引出“性天同德” 的理论,希望通过仁爱之心的推广,把道德精神提升到与天 棚协调一致的境地,为其后的正统儒家把“天人合一”作为 人生理想境界奠定了基础。
C.荀子的哲学思想: 认为天自有其客观规律,与人世
认为君子应“与天地合其德”,达到“天人合一”的 境界,主张“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在一定程 度上认识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顺应自然变化规律的重 要性,比老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易传》强调君子应效 法天,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几千年 来都激励着人们勤奋进取。
(三)汉代哲学思想
认为只有“绝圣弃智”、才能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达到“保 “绝仁弃义”、〈身”、“全生”、“养亲”、“尽 年的人生价值。强调的是人性的自 “绝巧弃利”, 然发展。
※儒家和道家处世的 人生观: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
孔子听了这首歌谣,深有感触的教诲弟子说:“小子听之,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孔子的意思是,水自身 的或清或浊,决定了它或享“濯缨”之荣,或遭“濯足”之辱。 水的境遇是由它自身的内因决定的。孟子进而阐发道:“夫人 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 后人伐之。”孟子的意思是,人的荣辱、国家的兴亡,都是由 其自身的内因决定的,正如流水,自身的清浊不同,便会受到 不同的对待。孔、孟用《沧浪之水》旨在强调人们应当加强自 身的“仁”的修养。反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中国文化概论》多媒体课件ppt

《中国文化概论》多媒体课件ppt

政治角度:哲学观注现世功利与政治结下不解之缘.
文化角度:中国哲学是民族文化的精神遗产. 二、儒家思想: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入世 1、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念: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荀 子的隆礼重法。
2、汉代儒家的天人观念: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代表人 物是董仲舒。
3、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修身成圣。圣人:存天理灭 人欲。
开复课件网
考核说明
形成性考核 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考核。形成 性考核的成绩按2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 绩。 终结性考核:本课程的终结性考核为闭卷考试, 卷面成绩100分。 总成绩计算公式: 总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20%+终结性考核成绩 ×80%
开复课件网
二、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专制制度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之中
1、宗法制的政治架构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远近亲疏为标准标榜尊崇 共同的祖先,区分长幼尊卑,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 员不同的权利与义务法则。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形成: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 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 完备。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大宗, 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也是政治上的共主。天子的庶子 被封为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 由嫡长子继承。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 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开复课件网
中国文化形成的自然与社会条件 一、中国文化形成与存在的基础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形成
•复杂的地理条件与中国文化的多样化
•优越封闭的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完整与独立
2、人种因素
3、经济与生产方式
•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类型 •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中国哲学发展史 共18页PPT资料

中国哲学发展史 共18页PPT资料
天不能故生人:天是自然,而人也是自然的产物, "人,物也;物,亦物也",这样就割断了天人之 间的联系。他发扬了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 主义思想。
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
何晏、王弼——本末有无:宇宙本体是超言绝象的,是无名无誉的,是天地万物 形成以前就存在著.
自然名教:名教的衰败是由于只注重形式的缘故,崇仁义, 致斯伪.故必须抓住根本来维护纲常名教,这个根本就是「无」,或「道」。
董仲舒
建立了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的具有神学内容的新儒 学体系。他把《易传》的“继善成性”论改造为 “天止人继”说,反映了人类在宇宙万物中之地 位与意义的一种自觉精神;又把《易传》“人文化 成”的思想观念发展为一种“人文宇宙观”,从 宇宙观高度审视人类文化,又从人类文化角度看 待宇宙,宇宙观与文化观合二为一,表明了宇宙 是人类文化创造的本源和基础,而人类文化是宇 宙的发展和完善。这就从宇宙观的高度肯定、突 出了人文价值的崇高意义。
嵇康、阮籍 ——声无哀乐论:声音和人的感情是不同的两种事物.音乐所发出的 只是客观的音调,它不含有哀乐的感情,哀乐则出于人的内心,完全是主观的.
明胆论 :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人性的善恶和才能,是 由赋受的气质决定,赋受有多少,故才性有昏明,才性两者截然不同。
郭象——万物独化论,独化于玄冥,足性逍遥说 ,自然名教
孔子
世界观 道:将以往的阴阳二元论提升为易一元论,天地万物都是由易之太极创 生,易道也便运行于天地万物之中。
仁:孔子把孝悌作为“仁”的根本,强调个体生命在群体、族类中实现 自己,由此延伸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心理结构。
天命观:强调人的主观自觉和奋力抗争精神,倡导积极入世和发愤有为的态度,
认识论:强调耳闻目睹、亲身见闻,并主张思考要建立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张说话要慎重,但做事要敏捷, 而且要求言行一致。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40 人教课标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40 人教课标版
①都是儒学的新形式; ②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维护封建 统治
影响
①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②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起积极影响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贵族垄 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 接受教育。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 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 家”。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 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4、影响
积极:
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 利,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发展。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
本 观 点
道德 观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也”。
认识 论
提出“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实 质
客观唯心主义
⑴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影 ⑵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响 ⑶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

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ppt课件

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ppt课件
精品课件
(三)孔子的中心思想——仁
1、仁说产生的社会背景 2、什么是仁?仁的内涵和外延 (1)仁者爱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恕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仁乃道德的总称 Ⅰ:“恭、宽、信、敏、惠” Ⅱ:“温、良、恭、俭、让” (3)道:“朝闻道,夕可死矣” (4)义利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精品课件
(三)孔子的中心思想——仁
“仁”即做人的道理,也就是做 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君子”应 当遵守的准则。即“仁”讲的是如何处 理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与自己的人际 关系。《国语·周语》说:“言仁必及 人”。
精品课件
孟子
(一)孟子及其生平 (二)孟子思想的核心是“性善”和“良
知” 1、“性本善”和“四端”说----道德价值
为孔门弟子的专称;
精品课件
(二)孔子简介及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 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 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 整理家,曾修《诗》、《书》, 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孔子的思 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 远的影响。 ()
精品课件
庄子——先秦道家集大成者
(一)庄子生平 (二)主要思想 1、天道自然观; 2、相对主义认识论; 3、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 总之:庄子人生哲学的最高追求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道,
得道。人得道如同鱼儿得水,各适其性, 各得其是,无拘无束,自由逍遥。
精品课件
庄子生平
庄子的原名叫庄周,是 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 南商丘县东北)人。 (前369年-前286)。庄 子是继老子之后我国道 家学派的一个重要人物, 后世人往往把老子和庄 子的学说并称为“老庄 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