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中生物核心题型突破:动物调节类非选择题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动物生命活动调节高考感知课标要求——明考向近年考情——知规律7.1以血糖、体温、p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7.2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7.3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7.4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7.5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7.6说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7.7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
7.8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2023·海南)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023·湖南)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激素调节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2023·浙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023·北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膜电位的变化及相关曲线(2023·湖北)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实验、体液免疫(2023·新课标)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水盐平衡调节、血糖调节(2023·甲卷)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023·北京)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2023·山东)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免疫缺陷病(2023·湖南)激素调节的特点、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
2020高考生物大三轮复习:题型突破之非选择题汇总
2020高考生物大三轮复习:题型突破之非选择题汇总题型1植物生理类非选择题题型2动物调节类非选择题题型3生态环境类非选择题题型4遗传推理类非选择题题型1植物生理类非选择题这类题目综合性强、灵活性大,且常与农业生产实践相联系。
主要的命题角度包括:①以坐标曲线、生理过程图解为背景切入,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②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为核心的实验设计;③相关计算。
首先,要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彻底、全面地掌握,要以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为主线,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吸收光谱等为主要内容,特别注意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等的联系。
其次,要理清净光合作用量、总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这三个量的关系,要明确:①光下直接测得的数值都是净光合作用量(净产量),②不进行光合作用时可直接测出呼吸作用量,③三个变量的关系式:净光合作用量=总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
(2019·山东青岛质检)西洋参为我国北方种植的名贵中药材,喜散射光和漫射光。
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西洋参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将西洋参的盆栽苗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自然光照,乙组给予一定程度的遮光。
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__,13点比9点光照强度大,但两组实验中13点的净光合速率都低于9点,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点时,乙组净光合速率高于甲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效解答生物非选择题方法
高效解答生物非选择题的方法在理综应考中,指导学生科学规范答题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山东理综试卷中,生物73分,非选择题41分,答好它,是提高理综成绩的重中之重。
我把指导学生答非选择题的方法总结出来,供同行们指正。
方法一、迁移运用,答好中低档题中低档题是指考查的内容相对基础、简单的非选择题,考查的内容涉及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实验技能等多方面的知识,遍布各个模块,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和对原理、规律的应用能力。
解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在学生夯实基础和熟练识记生物专业术语和结论性语句的基础上,作答时充分理解题干所表达的相关信息,并快速的分析、判断和迁移,确定试题考查的主要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相关知识点,最后做出规范完整的解答。
在作答基础再现题时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1.概念上宜“小”不宜“大”生物学概念很多,容易引起概念的混淆,导致张冠李戴,甚至把大概念当做小概念用。
在用概念性术语回答生物学问题时,适合小概念的不宜用大概念。
如回答叶绿体的功能时,不宜答进行新陈代谢。
2.结构上宜“细”不宜“粗”生物体的结构有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细胞结构又可分为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
在答一些生理反应得位点、代谢场所、分泌部位、物质存在的具体结构时都必须具体到更细微的结构。
如答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时,应答叶绿体基质,而不能答叶绿体或叶肉细胞等。
3.功能上宜“多”不宜“少”生物体的某种结构或某种组成物质往往有多种功能,但这些功能往往又分述在不同章节中,这就要求我们对此加以归纳和总结,在陈述这些结构和物质的功能时,要力求全面和完善。
如下丘脑的主要功能: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调节—体温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传导—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引起相应效应。
方法二、全面分析,突破综合题图像综合题的解答主要体现在“细”上。
一是细读题干,读懂题目给予的文字说明以及相关提示,特别要注意题干中限制条件、隐含条件和干扰因素。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命活动调节专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高考冲刺五生命活动调节专题【高考展望】本专题在高考试卷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会出现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中同时出现有关的考点的情况。
需要强调的是此专题中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较多,特别是一些专业术语及固定说法,应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因“自创术语”或“词不达意”而失分。
生命活动调节主要包括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两大部分内容。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考纲要求以生长素的调节为主,容易出现实验设计题。
单一变量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排除、对照组的设置以及语言的准确性是这类题目得分的关键。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又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及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等内容。
近年来对神经调节中“反射与反射弧”及“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传递”的考查尤为突出,主要以实验分析和探究的形式进行命题;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为脊椎动物的激素调节,考点为动物激素的功能及相关的实验设计与评价,且往往与人体的稳态、免疫等结合起来综合命题。
对于免疫调节,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为该部分的重点,需理解识记两种特异性免疫的过程,高考中常将免疫过程和生活实际中的病例结合起来对其进行考查;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需注意理清3种细胞外液的关系,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如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等均是神经-体液调节。
【知识升华】【高考冲刺五生命活动调节专题 368662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一、植物的激素调节1.生长素的运输: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1)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曲线分析,如下图:①生长素浓度小于i 时为“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 生长素浓度高于i 时为“高浓度”,会抑制植物生长。
②曲线中OH 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增强。
曲线中HC 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
③H 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g 。
高考生物大题03 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
大题03 生命活动的调节【高考真题分布】【题型解读】一、个体生命活动调节:动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等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是每年的必考题,其中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考查较多,近年对免疫与健康部分也有较多考查。
除了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外,还对课本涉及的实验过程进行深度考查,侧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常结合代谢部分进行深度考查,主要考查考生结合农业生产时的具体应用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动物生命活动与人的生活和人体健康密不可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与动物生命活动相关的情景比比皆是。
动物生命活动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通过分析近几年试题,发现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免疫的具体应用及分析、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通过具体的生活、生产实践以及科研成果等情境在高考试题中得以考查,是本部分内容中的高频考点。
科学研究对人体健康的探索从未停止,相关的论文也成为试题体情境,多以实验过程、结果分析的形式呈现,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三、预测2024年可能从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针对某一稳态事例的分析、特异性免疫过程、传染病的预防、激素调节、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结合光合作用的具体实例等方面选择素材命题,这些都可以借助生活、生产实践及科研成果等情景进行考查。
因此,在复习时要关注最新的科研成果,明确与生物学相关的内容,从生活、生产实践入手,以实践强化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和综合化。
要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应的资料、文献、数据等创设情景,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及分析推理等。
典例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基本过程1.(2023·海南·高考真题)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H)可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
双酚A(BP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若进入人体可导致甲状腺等内分泌腺功能紊乱。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及BPA 作用位点如图。
专题09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三年(2020-2022)高考真题生物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09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单选题1.(2022·广东·高考真题)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血糖C.肾上腺素D.睾酮2.(2022·山东·高考真题)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B.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C.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D.NE-β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3.(2022·山东·高考真题)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环境下,参与体温调节的传出神经中既有躯体运动神经,也有内脏运动神经B.寒冷环境下,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C.炎热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D.炎热环境下,若呼吸运动频率和幅度增加过高且持续过久,可导致内环境pH上升4.(2022·山东·高考真题)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
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5.(2022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D.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6.(2022·广东·高考真题)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
查补易混易错点03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022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版)
查补易错易混点0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稳态与环境》的重点内容,一般通过情境对这些知识进行考查,要求考生(1)说明内环境的组成及各成分的联系,模型构建法理清体液各部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掌握并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生命观念);(3)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生命观念);(4)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和应用反射的概念和类型及反射弧(生命观念);(5)掌握并理解电位差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膜电位变化曲线及电表指针偏转问题(生命观念、科学思维);(6)掌握突触的结构,明确神经递质的类型和传递过程,运用实例进行综合分析神经调节需要各结构共同完成生命活动(生命观念);(7)掌握并理解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生命观念);(8)记住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明确各种激素的功能(生命观念);(9)通过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这两种调节的实例,学会模型的构建和运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10)掌握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模型构建和运用(科学思维);(11)模型建构法分析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科学思维);(12)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生命观念);(13)明确非特异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生命观念);(14)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明确二者的区别并能灵活应用(生命观念);(15)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生命观念)。
动物生命活动考频次数较高,几乎每年高考题都会结合情境进行考察,五星高频考点有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是四星高频考点,二星高频考点是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其在2019年2021年高考中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考察,主要通过非选择题考察。
1、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第30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022年高考生物逐题必刷200题(解析版)
第30题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突触一般是依赖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的化学突触(如图甲,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
此外,在甲壳类、鱼类以及哺乳类动物的某些部位还存在着电突触,电突触以电流为信息载体(如图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离子通道相通)。
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Ach通过这一运输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进而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是。
(2)“异搏定”是一种抗心律异常的药物,为钙通道阻滞剂,能够减弱心肌收缩力,结合图甲分析其作用机理:。
(3)图乙中,电突触的结构基础是两个神经元的膜紧贴一起形成的。
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的两个主要特点是和。
【解答】解:(1)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出间隙,图甲中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2)据图分析,Ca2+内流能促进突触小泡与触前膜融合并释放Ach。
使用钙通道阻滞剂,会阻滞Ca2+内流,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受影响,Ach释放受阻,从而影响突触处兴奋的传递,减弱心肌的收缩力。
(3)据图乙可看出,电突触的结构基础是缝隙接头;电突触的信号传递依靠电信号,而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借助于神经递质,需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因此电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快。
电突触中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由离子通道连接,结合图示可知,兴奋在电突触处的传递具有双向性。
故答案为:(1)胞吐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2)“异搏定”与Ca2+通道结合,阻滞Ca2+内流,突触前膜释放Ach减少(3)缝隙接头传递速度快双向传递2.人类耳蜗中的毛细胞(一种神经细胞)与正常听力的维持关系密切。
毛细胞数量有限,受年龄增长、长时间噪音等因素影响导致其死亡且不可再生。
毛细胞所在的细胞外液(内淋巴)离子分布与一般神经元不同。
如图为毛细胞接收到声音信号时的变化。
高考生物二轮训练:板块三 非选择题解题攻略(三) 调节 Word版含解析
非选择题解题攻略(三) 调节(对应学生用书第70页)[备考指导]调节类大题,一般是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和植物激素调节任选其一,也有不少年份的高考试题中两类调节题同时出现,主要考查内容如下:1.神经调节一般围绕反射种类,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反射弧中兴奋产生的生理基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或在突触中的传递等知识点命题,试题大多以结构图或简单的文字表述或以实验设计的形式呈现。
考点集中,难度中等。
2.以下丘脑为核心,对甲状腺激素等的分级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较为常见,试题一般综合性不强,即选其中一个知识点进行基础考查,侧重于教材基础知识,尤其是结论性语句的表述等。
3.近几年高考对免疫的考查有所增加,主要涉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相关实验结果分析等。
4.关于植物激素调节,常借助生长素发现实验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相关实验,考查实验思路和方法。
其他植物激素的综合作用的考查在近几年的试题中频繁出现,主要考查各种激素间的联系,借助曲线图考查识图、析图能力。
[即学即用]1.(2017·临沂市高三二模)葡萄糖糖耐量(指机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能力)受损(IGT)患者已成为最主要的潜在糖尿病高危人群。
临床上用口服葡萄糖进行糖耐量检测的过程如下:①检测前一天晚餐后即不再进食;②检测当日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立即送检;③抽血5 min后口服葡萄糖75 g(溶于200~300 mL水中),时间记为0;④服糖后每隔30 min各抽取静脉血2 mL,立即送检。
将检测数据绘制成曲线如下。
请回答:(1)检测前一天晚餐后即不再进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口服葡萄糖30 min后迅速下降,在此过程中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有____________,调节其分泌的途径有__________。
(3)IGT患者血糖浓度变化与正常人相比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
若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体内胰岛素作用效率低,则IGT患者的胰岛素水平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正常水平。
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二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高考非选择题2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综合题
突破高考非选择题2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综合题高考再回访[2023·新课标卷]人在运动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时,某种自主神经的活动占优势使心跳加快,这种自主神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剧烈运动时,机体耗氧量增加、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大量CO2,CO2进入血液使呼吸运动加快。
CO2使呼吸运动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动时葡萄糖消耗加快,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分泌增加,以维持血糖相对稳定。
胰高血糖素在升高血糖浓度方面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动中出汗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某种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该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大量失水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加。
醛固酮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分破瓶颈长句析因、概念描述题错因分析(一)基础知识记忆残缺例长期缺碘,成年人会表现出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少言寡语、反应迟钝及嗜睡等现象。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五大热考题型(含选修)透析 热点三课件
12/9/2021
3.(2016·山西太原模拟)如图所示,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和功能与 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钙离子通 过钙离子通道内流,继而引起神经递质(Ach)的释放,而兰伯 特—伊顿综合征患者的自身抗体与突触前膜的钙离子通道特异 性结合,阻滞钙离子传递,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信号障碍。 请据图分析回答:
12/9/2021
(2)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者吃的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 渗透压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位于________(器官),f表示的激 素是________,⑨表示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使尿量减少,以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 (3)寒冷刺激时,下丘脑既可作为神经中枢又可释放激素d______, 因此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________。甲状腺激素对 D的反馈抑制作用与d对D的刺激作用________、相互影响,共同 维持激素e含量的稳定。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能进入垂体细胞内 发挥作用,表明该细胞能通过________接受信息。
热点三 生命活动调节
12/9/2021
[命题切入点与对策]
调节类大题,一般是植物激素调节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任选其 一,也有个别年份的考试卷中两类调节题同时出现,主要考查 内容如下: (1)神经调节一般围绕反射种类、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反射弧 中兴奋产生的生理基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或在突触中 的传递等知识点命题,试题大多以结构图或数据表格、实验设 计或实验过程分析的形式呈现。 (2)以下丘脑为核心,对甲状腺激素等的分级调节、体温调节和 水平衡调节等进行综合考查较为常见。另外,对血糖调节的考 查也是此部分的重点和热点。
高考生物答题技巧
高考生物答题技巧一、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1.划出关键词,例如:“一定”、“都”、“降低”、“细菌”、“蓝藻”、“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再划出教材上没有的新信息,进一步读取题图中的有用信息。
2.认真分析题干和选项的逻辑关系答题时一定要认真思考推理,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在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牧草的产量,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这一说法是否正确的判断,”这就属于一个逻辑推理的判断问题,需要学生仔细思考,挖掘题干条件,才能正确作答。
而正确的说法是,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会导致其他种类草的数量会减少或消失,生态系统结构变的简单,故其抵抗力稳定性反而会下降。
3.掌握一些常用的答题小技巧近几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中,涉及“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约占一半。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好“错误原理”,这类题目才能迎刃而解。
一般来说,“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而“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需要仔细认真的辨析,还有一些选项的说法虽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可以排除。
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就属于表述错误,其中关键词为“主要”。
二、非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1.答题时要保持得分意识一般答案只有两个出处,一在教材,二在题干。
能用教材上的语言就不要自己组织语言,不能用教材上的语言,要从题干中获取。
对于前面的空举棋不定时,往往也可以从后面的描述中找到提示,而有时答案就隐藏在题干中。
2.规范答题,注意生物术语的使用写解答题描述性答案时,不要想什么写什么,想到哪写到哪。
首先,根据问题整理思路后,在稿纸上写出关键的能体现要点的一些词语,然后根据这些词语组织语言描述,这样避免答题漏要点,或者颠三倒四描述不清。
另外,要注意规范书写,不能漏字或错别字。
高考生物各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生物各题型解题技巧一、解题关键高考生物题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
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怎样才能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迅速切中题目要害呢?1、抓住关键词句,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学会避陷阱、破定势,要善于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将抽象的信息具体化,将隐藏的条件浮出来,从而明确问题的指向。
二、解题注意事项1、灵活解题考题设置的情境真实地模拟现实,不像书本知识高度理想化、模式化,有些情境甚至是学生前所未闻的,但总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
解题就是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上钩,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
2、科学作答不可忽视①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
②答案宜简洁,要紧扣基本观点。
③答案要体现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
④要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
3、实行学科思维间的组合学科内综合有时也要借助数、理、化知识,跨学科综合更是如此。
要重视理、化、生三科在方法体系上的共同点,在知识体系上的契合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结合点。
4、关注社会热点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沙尘暴、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等)与生物学密切相关,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材料来源。
5、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使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防止思维僵化。
三、解题技巧选择题的做题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要随时标记,以便复查。
1、读题,标出关键词:如“正确或错误”“可或可能”“一定”“主要”等。
2、读完所有的选项:一是防止遗漏,一是进一步验证所选答案。
3、不确定的先随意选一个,做需要做标记:一防涂卡出现错误,二是有时间后可以快速找到不确定的试题重新检查。
4、做完所有选择题,先涂好答题卡。
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理综选择占分高,若最后涂卡,可能会因为心急造成的紧张导致涂卡出现严重的错误。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训练及解析
二轮题型突破卷(1)一、单选题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和DNA的多样性与其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密切相关B.细胞中都含有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C.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并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D.含核酸的细胞器一定含蛋白质,含蛋白质的细胞器不一定含核酸2.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
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幼苗的根细胞经呼吸作用释放CO2正确的是()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的过程B.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不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C.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比产生乳酸时的多D.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跨膜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ATP3.科学家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蛋白质)和dATP(脱氧腺苷三磷酸)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细胞色素C参与的细胞呼吸过程伴随着HO的生成2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细胞色素C的浓度,因变量是促细胞凋亡效果C.促凋亡效果会引起细胞中细胞色素C和dATP的含量升高D.由结果可知细胞色素C的存在与否不影响dATP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4.每年的腊月初八,很多地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和膳食纤维(纤维素)等,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腊八粥”煮熟后,食材中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B.“腊八粥”中的膳食纤维很难被消化,但可以促进人体的肠胃蠕动C.相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碳水化合物释放的能量少D.“腊八粥”中含有糖类,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食用“腊八粥”5.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6 动物调节类非选择题该类题型一般每个题考查两、三个知识点,除了一些需要深入分析和归纳的答案外,许多题目的答案都是来自相关内容:如课本上的原话,题干、设问中的词语、语句等,考查信息的获取、筛选和利用的能力。
(1)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
一定要注意材料、题干、设问、图表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1告诉我们试题要考查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回答的知识,所以找到关键词,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解答“科学、合理、规范、简洁”。
此类题型难度不会太大,这就要求尽量不失分,力争组织满分答案。
答案如果不科学,或者不合理,与已有知识矛盾,与目前所知道的现象、结论矛盾,那肯定是错误的,而且答案要求用比较规范的生物学术语(关键词)进行描述,避免得不全分。
(2019·郑州名校联盟)下图是生长激素(GH)分泌调节及作用机制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1)图中物质A是一种________,其作用于GHRH神经元,导致该神经元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应激状态下,GH分泌增多可通过刺激肝脏细胞释放IGF-Ⅰ间接调节GH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进入青春期后身体迅速长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生长激素分泌调节过程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患者由于垂体分泌的GH增多而患上“垂体性糖尿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神经递质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2)负反馈调节维持人体内GH含量的相对稳3定(3)雄(雌)性激素分泌增加,促进GH分泌(4)一方面神经系统可以控制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5)GH过多导致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量减少,血糖升高解析(1)物质A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所以为神经递质,GHRH神经元受神经递质刺激后,膜外电位变化为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据图分析,GH增多后,反过来抑制GHRH神经元和垂体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其意义为维持人体内GH含量的相对稳定。
(3)据图分析,人体进入青春期后,雌(雄)性激素分泌增加,促进垂体分泌GH,从而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软骨形成等,所以身体会迅速长高。
(4)从图中生长激素调节关系来看,SS神经元、GHRH神经元等可控制垂体分泌GH,反过来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GH 的反馈调节。
(5)某患者由于垂体分泌的GH增多而患上“垂体性糖尿病”,据图分析可知,GH增多,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量减少,所以血糖升高。
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会导致机体T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消灭感染的病毒和癌变的细胞,从而影响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另一方面,T4细胞活性下降还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细胞的过程,间接引起机体生成________的能力降低,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
(2)某科研小组研究表明: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中FasL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其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内表达,Fas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其基因可在各种细胞内表达。
人们推测,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在T细胞分化为效应T 细胞过程中,FasL基因的表达过程受阻,从而导致效应T细胞对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下降。
当HIV刚进入体内感染T细胞时,表明其突破了人体的第____________道防线,而在被HIV感染的T细胞中____________基因表达增强,从而使该T细胞成为相应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最终使人体几乎丧失了全部免疫力。
答案(1)防卫、监控、清除淋巴因子浆抗体(2)靶细胞的识别和结合一、二Fas2.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质结合后(如图1),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并诱导活化的淋巴细胞凋亡,从而防止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
请回答下列问题:5(1)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会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但因为有免疫系统的“常态式”检查,机体才幸免于难,保持健康,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功能。
(3)研究发现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质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全面启动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最终诱导免疫逃逸。
针对此发现科学家研发了治疗癌症的新药物PD-1抗体(如图2),由图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这种药物会有何副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答案(1)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死亡(2)监控和清除(3)PD-1抗体通过与T细胞上的PD-1蛋白质结合来阻断癌细胞上的PD-L1蛋白质与PD-1蛋白质结合(T 细胞启动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 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导致人体患自身免疫病或过敏解析(1)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死亡。
(2)机体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但免疫系统的“常态式”检查使机体才幸免于难,保持健康,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3)根据题意可知,PD-1抗体的作用机理是PD-1抗体通过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来阻断癌细胞上的PD-L1与PD-1结合,从而使得T 细胞启动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但该药物抑制了PD-L1蛋白质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质的结合,从而可能使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而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会导致人体患自身免疫病或过敏。
3.国际糖尿病联盟今年宣布中国的糖尿病患者达到9 200万,超过印度而成为世界第一大糖尿病重灾区。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维持血糖平衡的过程中相互____________。
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____,使血糖含量上升。
(2)“血糖过高→下丘脑→胰岛B细胞→胰岛素→血糖下降”是人体血糖调节全过程的一部分,该过程正常情况下发生在______________(填“饭前”或“饭后”),反映了血糖平衡调节途径中的______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3)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多种类型。
患者会出现包括胰岛细胞抗体在内的一系列抗体阳性反应,其发病机理(部分)如下图所示。
其中,能代表胰岛细胞抗体的是______________(填“Y1”“Y2”或“Y3”),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
7答案(1)拮抗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饭后神经—体液调节(3)Y2③解析(1)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可见,二者在维持血糖平衡的过程中相互拮抗。
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含量上升。
(2)饭后,食物中的糖类因消化吸收而引起血糖升高,所以“血糖过高→下丘脑→胰岛B细胞→胰岛素→血糖下降”的人体血糖调节过程正常情况下发生在饭后,反映了血糖平衡调节途径中的神经—体液调节。
(3)胰岛B细胞必须感受血糖浓度升高的变化才能分泌胰岛素,图中①过程显示: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以后,使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②过程表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③过程显示: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机会减少,甚至不能结合,从而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
综上分析,能代表胰岛细胞抗体的是Y2。
①、②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