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

合集下载

城规原理第一章 城市形成与发展

城规原理第一章  城市形成与发展



承担一定的上解任务
城市的概念
(2)设镇标准1984年民政部规定的
——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 ——总人口在2万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的,可以建 镇;总人口在2万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也 可以建镇。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 景旅游、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二千,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 制。
③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规定,由官方的公布来明确 ④其他类型,如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相结合;以城镇特征为标准等
城市的概念
我国城镇设置的标准 (1)设市的标准(1993年国务院批准)
设立地级市标准
市区非农业人口(万人) 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人口(万人) 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地方本级预算财政收入(亿元) >25 >20 >30 >80 >25 35%以上并大于第一产业产值 >2
2.城市定义
相关学科理解: 经济学——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
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
社会学——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
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城市的概念
地理学——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
结合体”。
城市规划学科的理解:
城市构成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产业结构 ——是指城市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及其联系。 城市产业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规模上的相互比例; 二是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方式。 2.产业结构构成 (1)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狩猎业、渔业; 第二产业,一般是指广义上的工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采矿业; 第三产业,一般是指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运 输业、服务业、公务及其他事业

自考市政学00292

自考市政学00292

第一节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单选]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是地理学。

[多选、简答]城市与农村相比具有以下本质特征:高度的聚集性、社会性、经济性、系统性、开放性、复杂性。

[单选]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是聚集。

[单选]作为城市的原始和低级形态,却包含着城市最基本的内容和功能的是集市。

[简答]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3)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总而言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是历史前进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现象。

[单选]在早期城市中,城市人口的主体是农民。

[简答]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城市职能从综合性到专业性;城市规模从几万人口的小城市到千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城市分布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小城镇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城市类型从单一城市发展到城市群、城市连绵带。

(2)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3)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

第二节政的含义和特征[单选]狭义的市政认为,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

[多选]市政管理手段主要包括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道德手段。

[单选]1955年1 1月,中国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改变了仅以人口和政治为标准设立市的观念,突出强调了设市的经济条件。

[多选、简答]市政的特征有历史性、公共性、双重性、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

第三节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简答]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市政学是研究市政主体对市政客体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涉及谁来管理、管理什么、怎样管理等基本问题。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1)市政主体。

市政主体是体现城市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是进行和参与市政活动的各种组织。

市政学必须研究市政组织、市政体制、市政职能、市政过程等具体问题。

(2)市政客体。

市政学主要研究市政主体对城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管理。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城市是⼈类⽂明的象征,是社会⽣产⼒发展到⼀定阶段产⽣的,其⼀旦形成,就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所在区域的⾃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

这些条件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和背景。

(⼀)⾃然地理条件主要是指地质、地貌、地形、⽓候、⽔⽂、⼟壤和植被等综合起来的⾸先作为⼈类⽣存的环境,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的分布来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以⽓候、地形和纬度位置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为明显。

1.⽓候因素⽓候的主要要素是⽓温和降⽔。

地球上⽓温和降⽔组合好的地区是温带地区。

这些地区不仅适合农作物的⽣长,⽽且更适于⼈们的居住、⽣存。

世界⼈⼝以不同的密度在地球表⾯⼴泛分布,如今没有受⼈类活动影响的⾃然环境⼏乎不复存在,但是世界的城市,尤其是⼤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却明显地集中在⽓温适中,降⽔适度的温带⽓候区,近⼏年有缓慢向亚热带⽓候区移动的趋势。

我国的⼤城市绝⼤部分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湿润、半湿润的温带、亚热带地区。

美国的⼤城市绝⼤多数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并有⼏⼗年来持续从“雪带”向南⽅阳光地带迁移的趋势,其中美国⼈⼝增长最快的前10个50万⼈⼝以上的⼤都市区全部在南部各州。

2.地形因素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也关系密切。

地势的⾼低起伏,坡度的陡峻和缓,直接影响着⼈们的出⾏和⽣产。

所以⼈们的聚集⾸先选择地势起伏不⼤,坡度不陡的地区。

世界⼤城市多集中分布在海拔100⽶~200⽶以下的平原区、滨海、滨湖区及沿江河地带。

海拔较⾼的城市多集中于低纬的⾼原地区或⼭间盆地区,由于⽓温直减率的影响,海拔虽⾼,但纬度低,温度仍然适中,适宜⼈们⽣活居住。

3.纬度位置因素地球表⾯纬度不同,获得太阳的热能不同。

纬度⾼⽓温低,纬度低⽓温⾼。

所以世界⼤城市以中、低纬位置居多。

但也有纬度较⾼的城市,其⼀般都受⼤洋暖流的恩惠。

如斯德哥尔摩市,北纬59度20分;圣彼得堡城,北纬59度58分;还有不冻港摩尔曼斯克等均是位于⾼纬度但受惠于北⼤西洋暖流的城市。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展和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城市规划原理》等)
生产力 发展
城:防御
市:交易
市的 形成
生活需求 多样化
城市产生
商业与手 工业从农 业中分离
巴比伦城平面图
提姆加得城平面图
观点二:“城市是新石器文化和旧石器文 化结合的产物……在分散的村落经济向高 度组织化的城市经济进化的过程中,最主 要的参变因素是王权制度”(芒福德)。
1、概念 区域所在地与周围的自然和社会实体的空间相互关
系的总和。 2、地理区位
—自然地理区位:与山地、平原、江河、海洋的空
间关系
— 经济地理区位:与交通线、进出口岸和已有大城
市的空间关系 —政治地理区位:影响城市的发展
3、类型 — 大、中、小位置 — 中心、重心位置 —邻接、门户位置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3、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 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 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 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联系内容单一, 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发展起伏大 类别:矿业、工矿、工业、风景旅游、科学文化城等
4、三类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相互关系
方法(单要素)? 路径(单路径?) 目标(大城市?)
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纬度与城市分布 大城市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方向缓慢移动 2、气候区与城市分布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少,湿润半湿润地区城市多 3、地形与城市分布 我国三级地形阶梯与城市分布 我国不同地形类型与城市
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粮食剩余,农业劳动力剩余 2、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3)宫殿 ) • 雒阳城内有南宫、北宫两座主要宫殿。南宫面积约1.3平 方公里,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约1000米。南宫是皇帝 议政和受群臣朝贺的地方。北宫位于雒阳城北,略为偏西。 北宫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1200米,面积约1.8平方 公里,大于南宫。是皇帝和嫔妃寝居之所。南北两宫均设 四门,二宫之间以复道相连。 4)园林 ) • 芳林苑,位于城北部,与宫城相连。汉灵帝刘宏在宫中建 “裸游馆”,绿苔被阶,引渠绕流,乘船以游。 5)街道与市场 ) • 雒阳城有24条大街,长衢夹巷,四通八达。大街最长达 3000米,宽度一般约40米。城内多树木,桃李生路旁,花 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 雒阳有三市:南市,位于城东外;马市,位于城南外;金 市,位于西城中,此市最大。
第二阶段 确立期 1.时间:约相当于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2.社会特征:共主支配下的广域王权国家。青铜时代。 3.城市类型:王朝都城;方国城;周边邦国部族城。 4.城市特征: • 宫庙一体,以庙为主构成这一时期宫室建制的一大显 著特色。 • 城垣的有无尚未形成定制 • 城市总体布局较为松散和缺乏统一规划
6.吴都建业 吴都建业
• 建业,今南京市。原名秣陵,后孙权改名建业, 取“建功立业,统一天下”之意。 1)吴都建业的原因 ) • 地理位置方面,北依覆周舟山和玄武湖,南近秦 淮,东凭钟山西麓,西有冶城和石头城相护,位 置十分险要。 • 吴以水军立国,这里的环境正适合水军的建设。 • 周边地区土地肥沃,水利发达。 • 政治上,东吴统治集团多为吴郡、会稽的名门望 族,在江东拥有大量的土地和军队。 • 民意方面
盘龙城
安阳殷墟
第三阶段 转型期 1.时间:约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 770年~前221年) 2.社会特征:列国分立、兼并战争频繁,社 会经济长足进步。 3.城市发展:政治、军事、经济形势促进城 市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其功能与性质的巨 大转变。这种变革可归纳为大规模的筑城 运动和城郭布局的形成两大方面。 • 筑城运动:两种形式 • 城郭之构:城郭相连的两城制形式

1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Sep-2020.9.4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9.410:43:504 Septe.聚落
1.概念: 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不仅是房屋的集 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
2.分类: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聚落 项目
乡村
城市
规模
较小
较大
人口构成 农业人口为主
非农业人口为主
经济活动 农业活动为主
非农业活动为主
两者联系
人类社会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一般而言,城市是从乡村发展而成的
出现了最早的城市 2.城市形成的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3.城市起源的类型
中外古代城市的差别
中国古代城市 欧洲古代城市
城市分布范围小,数量多
城市规模较小,职能比较单一,以政 治职能为主 城市建设有明确的规划,等级帝制思 想突出
城市的性质都是以工商业和市场为主 公共设施多设在城市的中心部,具有 公共空间作用的是广场 道路空间结构不同,路和沿着道路两 侧建筑的空间关系不同
四.城市的发展
1.城市发展的内容 城市规模的扩大 城市内涵的提升
2.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
经济增长
四.城市的发展
3.世界城市的发展 世界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阶段 项目 经济功能 城市建设 发展状况 城乡关系
手工业集中 市政设施简
前工业社会 地,农产品 陋,生活条
集散地
件落后
规模较小, 城乡分离, 数量很少 相对封闭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9月4日 星期五 上午10 时43分 50秒10 :43:502 0.9.4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长期演进的产物,是人类在各种社会、经济、历史条件下的自然结果。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地理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

下面将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首先,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了分工,经济生活逐渐发展起来,人类居住在一块区域中形成了聚居点,从而形成了村落。

到了封建社会,农民有了剩余劳动,城市得以发展起来。

城市的发展对分工和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经济的发展也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作为一个地区中的经济中心,具有集散货物、交易、流通、储蓄、服务等功能。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在农耕社会时期,人们需要交换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城市成为了商品交换的场所。

到了工业社会,城市成为了工业化的中心,工厂、工人、商家等都集中在城市中,城市日益变得繁荣起来。

再次,政治因素也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通常作为地方政治的中心,分布有行政、司法、政策决策等机构。

政治的中心化使得城市日益繁荣发展。

城市中政府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为城市提供了政策支持、行政服务等,使城市发展起来。

此外,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作为人们生活交流的场所,各种文化艺术在城市中得以传播,城市的文化氛围也反过来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文化交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文化竞争,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总结起来,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发展城市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村落到城市的演变,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推动了城市的繁荣,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则为城市注入了创新的力量。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形态下,城市与社会的关系不断变化演进,这也是城市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的原因之一、城市的发展不仅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一章 城市的形成

第一章 城市的形成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 日起施行)
第三条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 辖市、市、镇。 本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 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 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 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政府 ������ 县(处级) ������ 镇(建制镇):有镇一级地方政府 ������ 乡、村 市区、郊区(近郊区、远郊区)、农村
美国的城市及相关概念
Municipality or city (自治市——行政城市)
Providing local government services such as sewerage, crime protection, and fire protection.

二、城市分类
城市是按照其主要职能、人口规模、布局形 式等不同进行分类的。
1、按职能分类。 ·首都北京。
·中央直辖市,如上海、天津、重庆。 ·省和自治区中心城市,如沈阳、太原、乌鲁木齐及 地区性中心城市等。 ·工矿城市,如鞍山、淮南等。 ·交通枢纽城市,如徐州、株洲等。 ·港口城市,如大连、宁波等。 ·特殊职能城市,如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京,革命 历史名城延安、遵义,风景旅游城市桂林、杭州, 边境城市如满州里、凭祥。 ·一般县市。
城市中有楼房、街道和公园等公共设施。
世界主要国家对城市的界定
1、人口规模 *联合国人居中心规定:市(City)的人口数量最
低标准为20000人;镇(Town)的人口规模最低标准 为2000人。 2、人口规模+人口密度
加拿大:人口密度大于390人/平方公里为城镇 美国:400;日本:4000;澳大利亚:190 3、人口规模+产业人员结构来确定 荷兰:男子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小于20% 4、根据行政级别来确定 埃及:省和地区的首府为城镇 5、根据城镇的特征来确定 马耳他:没有农业用地的建成区为城镇

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城市是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密切相关。

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综合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经济和社会等角度,探讨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历史背景下的城市体系形成1. 农耕文明与城市形成在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是城市形成的重要前提。

农耕文明的出现,使人们从游牧生活方式过渡到定居生活,大规模农业的兴起导致了人口集中和社会分工的产生,从而催生了城市的诞生。

2. 商业贸易与城市发展商业贸易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古代丝绸之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城市,都是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商业贸易的繁荣而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的。

3. 政治中心与城市建设一些城市往往因为其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而得到发展。

如古代的首都罗马、京都、北京等,都是在政治、军事、行政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进而引领了城市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经济因素对城市体系的影响1.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工业革命的兴起,带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大规模的工厂和工业区的建设,吸引了大量农民和农业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的人口迅速增长,城市空间扩大,城市体系开始形成。

2. 经济发展与城市等级划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之间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划分。

一线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等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二线城市如上海、巴黎、香港等也发展迅速,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

3. 人口迁徙与城市扩张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城市体系得以扩张。

一些小城市不断吸引人口向其聚集,逐渐发展成为中等城市,而一些中等城市则成为大城市,城市形态之间开始形成明显的层级结构。

三、社会因素对城市体系的塑造1. 社会流动与城市发展城市作为社会流动的集聚地,吸引了大量人口向城市迁移,这种人口的快速流动使得城市发展更加迅速。

同时,城市也提供了更多的社会机会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吸引了更多人前往。

2. 文化多样与城市特色城市作为多元文化交流的中心,吸纳了各种不同文化的融合。

第三章__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__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城市区 位因素
海拔较低的濒 海、濒湖或沿 河的平原地带
交 通
沿海、沿 江、沿铁 路干线、 沿高速公 路
河 流
地形

城市地理区位的类型(P35-38)
1、大、中、小位置 从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
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 所有城市原则上都要求依托一定的对外交通设 施
着什么。根据《旧约》的记载,两河流域被称作阿 拉姆-纳哈莱姆,意思是“两河间的叙利亚”,叙利 亚在希伯莱文里的意思是土地,和希腊文的“美索 不达米亚”是一个意思。圣经里说:上帝把愤怒降 临到这里的城市上,因为这些城市的居民不信仰上 帝。1843年,法国人博塔第一次从这些土丘下面挖 出了古代城市的遗迹,从而揭开了近东地区人类早 期文明的面纱。
城市起源地
美索不达米亚
印度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中国华北平原
中美
地理位置优越(沿 河海、平原、低山 丘陵的河谷、山间 盆地和谷地等)
水陆交通
气候温润
安第斯山中部
尼日利亚西南部
叙利亚6000年古城
200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教授麦肯吉尔 -吉伯森在近东考古国际会议上宣布:一支由美
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和叙利亚官方组成的联合考 古队在叙利亚东北部的泰-哈穆卡发现了一座古城遗 址,考古人员推断,这座古城距今已有6000年历史, 使人类城居历史上溯到6000年前。 辽阔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布满了小小的类似 山丘的高坡,这些土丘都是平顶,四坡陡峭,许多 已经剥蚀。多少年来,贝都因人傍山休息,骆驼嚼 着山下稀疏的野草,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土丘里的秘 密,而西方考古学家却一直怀疑这些土丘下面埋藏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制约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社会生产方式(必要 条件)。 城市形成和发展受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所制约,城 市的兴衰受社会、政治、经济兴衰的制约。
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
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 - 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 -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 - 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
2、功能标准
以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城市
• 埃及:省的省府及地区首府为城市 • 蒙古:首都和地区中心为城市 • 许多拉美国家
3、特征标准 规定有一定公共和市政服务设施的,具有明显城镇 特征的人口中心为城镇。
智利、马来西亚……
4、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结合
巴拿马,南非… …
5、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结合
第二章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概念
(一)城市和城镇概念
什么叫城市? 什么叫城镇?
什么叫城市? 什么叫城镇?
法国地理学家潘什梅尔(P· Pinchemel): “城市现象是个很难下定义的现实:城市既 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 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的说, 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 魂。”
(2)西方居民点系列
Hamlet---Village—Town---City(Urban )--Metropolis 小村 ---- 村庄 --- 镇----城市---大城市,大 都市 乡村居民点←│→城镇型居民点 Rural settlement Urban Place
小村: hamlet (1)a group of house in the country 乡间的一片房屋 (2)small village without a church 无教堂的小村 村庄: village 镇: town 城市: city (Urban) 大都市区:metropolis

《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课件1

《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课件1

自主学习区
第二节
3.工业化阶段城市的发展和特征 (1)城市发展的背景:⑫ 工业革命 的兴起、蒸汽机的发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明。 (2)城市蓬勃发展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自主学习区
(3)城市发展的特征
第二节
城市发展特征
地域范围扩大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原因或表现
城市空间分布不平衡,出现城市密 集区 19世纪中叶出现人口过百万的特大 城市 内部用地由按文化程度和资产多少 区分,变为按功能区分,出现商业 街、工业区和述的是 ________情况,由它发育的城市的主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要职能是 ________。 (3)资料③说明,我国古代“都”的主要职能是 ________。 (4)如何理解经济增长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
答案 (1)“守”是关键词,说明城市是出于防御目的而
兴起的。
政治等因素影响明显。在欧洲,民主是该时期的主流思 想,体现在城市结构和布局上,出现标志自治的建筑物; 我国同时期仍受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的控制,城市结构和 布局仍以封建统治秩序为依据。
互动探究区
第二节
探究点一 城市的形成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探究活动】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墨子 · 七患》中:“ 城,在以自守也。” ②《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 易而退,各得其所。” ③《说文 · 邑都》:“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 (1)按照①这个解释,城市是如何兴起的?
阶级革命。
自主学习区
(2)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城市发展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特征
城市数量⑦ 增加 ,人口规模⑧ 较小 .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

首先,资源的集中和利用是城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类社会进入农耕时代,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土地和水源等资源,而这些资源在一些特定的地理环境中更为丰富,于是人们倾向于将生产活动集中在这些地方,逐渐形成了一些农业聚集点。

随着人口和生产力的增加,部分聚集点逐渐演变为城市。

另外,交通的发展也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交通的便利可以加速资源的流通和交换,从而增加了城市的吸引力,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此外,技术的进步也为城市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工商业生产技术、交通运输技术等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城市中可以更高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因此城市得以迅速扩大。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和流动密切相关。

人口的聚集能够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促进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动,形成了繁华的市区。

人口的流动也给城市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观念和思想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城市的人口聚集还带来了城市的社会化和分工,人们以不同的职业和专业在城市中分工合作,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组织。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村落或聚集点逐渐演变为城市。

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改变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企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城市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

政治和行政的变化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城市作为政治和行政的中心,政治体制和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城市的规模和繁荣程度。

文化的变化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作为文化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文化资源和人才,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创新。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4、我国城市按照区域类型分类共10类 (1)滨海城市 (2)三角洲平原城市 (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 (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 (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 (6)平原中腹的城市 (7)高平原上的城市 (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 (9)中山谷地城市 (10) 高山谷地城市
第二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类进步阶梯上的两大创造和工具:一是文字,另一个就是城市。 ——刘易斯.芒福德
赵毅 201211842
长 江 三 角 洲 城 镇 分 布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条件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条件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较之非特殊职能的小城镇要紧密 2、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追求气温适度、降水适中的城市地区居 住。 3、我国城市依照地形三级梯度,城市分布比例依次为1%、32%和67 %。
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 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 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 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 就是有利的地理位置,促 进城市发展;反之亦反
中 国 城 市 群 与 城 镇 体 系 分 布 图
地理位置类型 (1)大、中、小位置:从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学位置。 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小比例尺地 图上分析的;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其附近事物的相对 关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分析。 (2)中心、重心和邻接、门户位置:这是从城市及其腹地之间 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区分的。为了避免与中心地域城市的竞争, 邻接位置和门户位置也是城市选择的重点。 (3)沿交通线位置:所有城市原则上都要求依托一定的对外交 通设施。
京 津 塘 地 区 城 镇 体 系 分 布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1.城市的形成,历史上最初形成的城市距今五至六千年之间,主要分布在西亚流域南部、古埃及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等地区;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1)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在原始社会末期与奴隶社会初期,稳定的区域性的商业生产和商业交易,是城市得以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城市产生的根本内在动力。

(1)第一次社会分工,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

(2)第二次社会分工,原始社会瓦解时期——手工业与农业发生分离。

(3)第三次社会分工,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末期——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对城市的历史生成具有“促生”作用。

2)城市产生的历史条件,是城市形成的直接动力。

(1)战争性质的变化,构筑高大厚实的城墙取代以防范野兽或小股复仇者为目的的壕沟,“城”的空间形态得以形成。

(2)对自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变化,对居住区域的改造,使“城内”文明有了“城外”文明更快的进步,标志着城市萌芽的发生。

(3)部落制度向私有制的变化,产生了部落城堡向“城邦”的过渡。

2.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古代城市阶段——原始公社解体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代背景奴隶社会,特征:城市规模小且数量少;城市成为行政、军事、手工业和宗教的中心;城市的政治统治功能突出经济功能弱。

2)中世纪城市阶段——公元476年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代背景封建社会,特征:城市的范围分布更为广泛;城市成为商品市场和贸易中心,也成为文化中心;城市的功能日趋多样化。

3)近代城市阶段——1640年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城市的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特征: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张、数量急剧增加;城市成为机器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的中心,以及世界贸易和科学技术中心;城市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剧烈冲突与各类文化汇集的区域;城市也成为各类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最为集中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
•四.城市的发展
•4.我国城市的发展 •特点: •发展历史悠久
•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
•东部与中西部差异 大
PPT文档演模板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0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
•聚落 •项目
•密 度
•乡 村 •稀 疏
•城 市 •密 集
•产业结构
•农业为主 •第二、三产业为主
•劳动生产率 和经济效益
•低效率、低效益
•高效率、高效益
•功 能
•简单而稳定
•复杂而动态
PPT文档演模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
•三.城市的形成
•1.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 •社会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
•城市规模较小,职能比较单一,以政 治职能为主
•城市建设有明确的规划,等级帝制思 想突出
•欧洲古代城市 •城市的性质都是以工商业和市场为 主 •公共设施多设在城市的中心部,具有 公共空间作用的是广场
•道路空间结构不同,路和沿着道路 两侧建筑的空间关系不同
PPT文档演模板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
•四.城市的发展
•2.分类:施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聚落 •项目
•规 模
•乡 村
•较 小
•城 市
•较 大
•人口构成 •经济活动
•农业人口为 主 •农业活动为主
•非农业人口为主 •非农业活动为主
•两者联系
•人类社会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一般而言,城市是从乡村发展而成的
PPT文档演模板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
•二.城市的特征
•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 离 •出现了最早的城市
•2.城市形成的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
•3.城市起源的类型
PPT文档演模板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
•思 •中外古代城市的差 考 别 •中国古代城市 •城市分布范围小,数量多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0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
PPT文档演模板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
PPT文档演模板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
PPT文档演模板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
PPT文档演模板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
PPT文档演模板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
•一.聚落
•1.概念:•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不仅是房屋的 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相关的生产生活设
•发展状 •城乡关


•规模较小, •城乡分离,
数量很少 相对封闭
•工业社 会
•机器大工 业中心,商 业贸易中心
•市政设施完 备,生活条 件改善
•规模扩张, •城乡对立, 数量猛增 差距拉大
•第三产业
•后工业社会中心,功能
多元化
•市政设施现 代化,生活 条件较优越
•规模数量稳 定,形成大 都市带
•城乡融合, 差距缩小
•1.城市发展的内容 •城市规模的扩大 •城市内涵的提升
•2.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
•经济增长
PPT文档演模板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
•四.城市的发展
•3.世界城市的发展
•世界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

•项 •阶段目
• 经济功能 •城市建 •手工业集 •市设政设施
•前工业社会中地,农产 简陋,生活
品集散地 条件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