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两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导学案

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导学案

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导学案《古诗两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识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一首课外阅读过的古诗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1、采取多种方式自由识记生字2、反复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课:同学们,你们一定会背很多古诗吧,谁能把你课外掌握的古诗背一首给老师和同学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好不好?<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看图激趣:图上都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2.、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① 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采取多种方式识记字形:形旁识字:牧、捕换偏旁:蜻——晴同形旁:蜻、蜓、蝉;怪、惜;霜、露② 小组合作,试读诗歌,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① 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②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4、教师简述诗意,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5、读一读,想一想:有感情地朗读,诗中写的牧童捉到蝉了吗?6、书写生字:指导学生写字,给予必要的指导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二、探究新知《小池》1、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衣;① 小组合作,试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② 交流自学,讨论疑难词句,教师相机点拨2、教师简单讲述诗意3、启发想象,感情朗读① 教师范读② 学生能练读③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并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4、练习背诵5、处理生字:利用生字卡片,采取多种形式识记生字6、指导书写三、巩固新知1、教师描述诗意,引导学生背诵2、同桌数空写生字四、拓展延伸每个同学准备一首自己的在课外学的古诗,在古诗朗诵会上表演。

《古诗两首》导学案

《古诗两首》导学案
学前准备
1.搜集古人咏叹秋天的诗。(师生)
2.自学生字词,尝试理解诗中不懂的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3.搜集作者杜牧、张继的资料,了解诗人。(师生)
4.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走进古诗(用时:3分钟)
1.鼓励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古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山行》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远处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近处的景色。全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学法,练习书写(用时:8分钟)
6.引导学生看图,说说作者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怎么样?
1.自由朗读古诗,同时画出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赛读古诗,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交流生字记忆方法,重点学习:“径”左窄右宽;“霜”上扁下长。
4.小组内再读古诗,结合预习、查字典、看插图,试着读通古诗。与组内讨论字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结合预习介绍诗人,补充资料。
3.揭示本课学习目标。
1.朗读课题,书空“泊”。
2.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组内交流诗题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苏州城外的一个地方。诗题的意思:夜晚,在枫桥停船靠岸。)
7.填空。
(1)《枫桥夜泊》中“泊”的意思是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由朗读品悟,体会山中秋景迷人,读后交流感受。(山中景色迷人,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4、《古诗两首》导学案

4、《古诗两首》导学案
流 ①读了这两首诗,你想到了什么?你 是否看到过类似的春景? 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选 择自己重要的感想简要的写在下面) ②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3.全班展示的内容 (1)各小组展示收获。 (主要从读、背两个方 面) (2)各小组质疑问题, 分小组讨论。
四、拓展阅读 1.主题阅读 搜集其他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来阅读,如《绝句》、 《春晓》、《早春》等。 2.资料袋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 晚唐著名的诗人和古文家。他精于诗、赋及古文, 尤以诗的成就最高。他和同时代的另一位杰出诗人 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他的诗风格明快豪爽, 雄姿英发,特别是抒情写景的绝句,意境清新,尤为 后人传诵。 程颢(1032—1085):北宋思想家,理学奠基者。 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与其弟程颐同为北宋理学 的奠基者,世称“二程”。河南洛阳人。他们的学说 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他的诗 大都申述理学宗旨和描写山水闲居生活。
3.理解词语、句子 ①重点词语我理解。(在课文中标出 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莺啼 绿映红 山郭 酒旗 楼台 傍花 谓 ②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4.这两首诗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 5.我能背诵这两首诗。
1.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4、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诵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认识2 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 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 鉴赏能力。
二、自学引导 1.查阅作者杜牧、程颢的有关资料。 2.自学生字词语 (1)生字我把握。 ①生字我会读。 莺 郭 ②巧辨形近字。 旗( ) 诗( ) 傍( ) 偷( ) 棋( ) 寺( ) 旁( ) 愉( )

4《古诗两首》导学案

4《古诗两首》导学案
4、《古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能说一说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解释诗句的意思,说一说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独学
对学
群学
展学
评学
测学



1、用双横线画出由生字组成的5个词语。
2、自主拼读生字,给生字组词,找两个形近字。
3、记字形,找到记忆生字的好方法。
1带领全班同学读一读本组找出的形近字。
2、说说记字形的好方法,全班分享,科研让组员在黑板上范写生字。
4解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其他组给展示小组评分:1、书写工整快速2分;2、站姿大方2分;3、面朝大家2分;4、语言流畅2分;5、表达正确2分。(总10分)
利用课件检测全班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1自由朗读古诗,查工具书读准不会认读的字。
4、联系上下文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读生字给对方听。
2、听写生字,相互批改:每一词语2分。
3、交流记字形的方法,觉得方法好,给对方鼓鼓掌。
1、小组内交流,组长把组员们找的形近字记录下来(不重复记录)
2、记录员把记字形的好方法收集起来。
2、全组成员群策群力,想办法使它不会写错、记错、解释错、运用错。
双方交流任务三。
1、全组对任务三作出结论。
2、全组组员交流所思考的问题。
1、展示小组成果,小组齐读表达诗人“喜”和“悲”的具体诗句。
2、注意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
教师评价、补充、板书。



完成课后习题3
双方核对任务四
小组内交流答案,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

《古诗两首》导学案

《古诗两首》导学案

古诗两首导学案I. 导言本文档将介绍两首古诗,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第一首古诗为《静夜思》,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第二首古诗为《登鹳雀楼》,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两首古诗,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II. 古诗一:《静夜思》1. 诗歌背景《静夜思》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写了作者在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

这首诗具有简洁明了的语言,清新唯美的意境,以及深邃凝练的感受。

2. 诗歌分析《静夜思》共四句,每句五个字,以古人所称的五言绝句形式呈现。

它描绘了一个人夜晚独坐时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首句“床前明月光”以床前明月作为开头,通过明亮的月光烘托出夜晚的寂静。

接着,疑问的语气“疑是地上霜”增添了一丝迷离和神秘感。

第三句“举头望明月”表达了人们抬头望月的动作,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3. 诗歌解读《静夜思》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夜晚的明月和想念故乡的画面,诗人巧妙地将情感表达与景物描写相结合,使读者能够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深情。

这首诗通过极简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它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和孤寂,勾起了人们对家乡和亲情的思考和回忆。

III. 古诗二:《登鹳雀楼》1. 诗歌背景《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登上高楼远眺的壮丽景色。

这首诗以雄浑豪放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给人带来的壮丽和美好。

2. 诗歌分析《登鹳雀楼》共四句,每句七个字,以七言绝句形式呈现。

它通过诗人登上高楼远望的视角,描绘了山水风光的壮丽与绮丽。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首句“白日依山尽”以白日和山作为开头,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山势和日出的美景。

接着,黄河入海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自然力量的浩大与壮丽。

第三句“欲穷千里目”表达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古诗两首》导学案、教案

《古诗两首》导学案、教案

《古诗两首》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诗3个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背诵《元日》,理解《元日》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1、我能把本课的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我认为这几个字书写时容易出错。

2、我会默写这首诗并写出诗意。

,。

,。

三、小组合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学完后我的收获是?疑惑是?第二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诗1个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背诵《江雪》,理解《江雪》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1、我能把本课的1个生字正确美观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我会默写这首诗并写出诗意。

,。

,。

三、小组合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学完后我的收获是?疑惑是?《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主备人:卜燕妮协备人:吝春艳年级:四学科:语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诗3个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背诵《元日》,理解《元日》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背诵《元日》。

难点:理解《元日》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寥寥数字,却饱含着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教师巡回点拨。

3、合作学习:学生组内合作完成导学案中“合作探究”,师适时点拨。

4、展示交流:学生在班内交流导学案中“合作探究”。

5、点拨拓展:说说关于“关于节日”的诗句。

6、课堂检测:完成导学案中“课堂检测”。

六、教学反思:《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主备人:卜燕妮协备人:吝春艳年级:四学科:语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诗1个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背诵《江雪》,理解《江雪》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两首》导学案

《古诗两首》导学案

《古诗两首》导学案课题4、古诗两首所属单元第一单元课时本课教学 3 课时主备人李蕊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自主调整[温故知新]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

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2、关于苏轼、杜牧你了解多少?3、我会填。

(可参考课文填写——课件出示)赠刘景文(苏轼宋)()()()()擎雨盖,菊残犹有()()()。

()()()()(),正是()()()。

山行(杜牧唐)()()寒()()径斜,()()()。

停()()()(),霜()()()。

4、我能快速记住下列生字菊:部首(),结构(),组词()。

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4、我能读准字音,读好词语(小黑板出示)赠送姓刘擎雨盖残:部首(),结构()组词()。

君:部首(),结构()组词()。

橙:部首部首(),结构()组词()。

橘:部首(),结构()组词()。

径:部首(),结构()组词()。

斜:部首(),结构()组词()。

5、展示朗读古诗(再次课件出示补充好的两首古诗)[导学释疑]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自主学习——自我展示)2、《赠刘景文》中荷花、荷叶、菊花各有什么特点?荷尽菊残的时候还有什么呢?(自主学习——自我展示)3、这么优美、这么丰富的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呢?(有感情地诵读——自我展示)4、《山行》一诗中写了寒山、——、——、人家、枫林和——六种景物(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古诗词两首导学案

古诗词两首导学案

5、《古诗两首》导学案【教材分析抓诗理】《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目标制定重发展】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重点)4、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以及生活积累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课前准备重自主】1、古诗我会读:把字音读准,把古诗读通顺,画出诗的节奏。

(1)我会读写生字词岭(lǐng)峰(fēng)只缘(zhǐyuán)浑(hún)莫(mò)腊(là)不识(bùshí)(2)我会查字典“缘”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应查部首,再查画。

第四笔是,名称是,第五笔是,名称是。

请在横线上抄写5遍:。

在字典中,“岭”的解释是;“峰”的解释是。

你能根据根据字典的解释和自己的理解画出“岭”“峰”的简笔画吗?(3)我会组词并说一句话。

疑()腊()浑()2、查阅资料,收集整理:(1)诗人苏轼、陆游的相关资料、写作背景(2)读一读《盲人摸象》的故事3、分组合作学习,试着理解诗中的词义、句意,不懂的地方可以问问小组的其他同学。

《古诗两首》导学案

《古诗两首》导学案

《古诗两首》导学案学生姓名班级组号评价等级【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学习重点】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学习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导课:请同学们抢答古诗的意思,作者简介等。

(约4分钟)【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独立完成、同伴互助、小组内解决。

13分钟)1.初读古诗,理解词义(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语言的韵律节奏美。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伴交流,读完后完成下列练习并两两相互检查并纠错)。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1)缘”共___笔,第四笔是_____。

组词:____、______(2)我能结合注释理解下列词语。

题:______ 只缘:______ 不识:______ 山西村:______ 莫:______ 浑:______豚:_________ 疑:______2.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古诗的诗意。

(2)脍炙人口的古诗名句往往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我知道了古诗《题西林壁》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山西村》一诗景物描写中也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读《题西林壁》,我体会到,是说明诗人不能认清庐山真正面目的原因。

通过读《游山西村》,想画面,知道了“,”这两行诗句描写了山西村的美景。

二、合作探究。

(先自己分析,然后在组内按a_b_c_D顺序展开交流,每个组员都要积极主动发言,控制好时间,小组长负责对组员评价。

10分钟。

)1.通过读《题西林壁》,从这首诗中我不仅能感受到庐山的美,而且还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

《古诗两首》导学案

《古诗两首》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自主导学】一、借助拼音朗诵古诗。

二、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三、边读边温习课前资料,整体了解古诗大意。

【闯关一学法指导】1、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生字与词语。

2、借助资料,了解作者,理解诗意。

【闯关二学法指导】吟诵方法:课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味、入诗境。

课题29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学习古诗《乞巧》,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4、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闯关一】夯实基础1、我会读本课4个生字和会写本课8个生字。

2、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3、同桌互读互查。

1、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闯关二】再读感悟,品味诗意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闯关三】练说促背,趣味识记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

请把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古诗《嫦娥》,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4、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闯关一】夯实基础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2、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3、【闯关二】再读感悟,品味诗意1、朗诵古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

2、知作者,解诗意。

3、根据查找的资料,请你说说嫦娥是什么样的人?4、背诵古诗。

【闯关三】拓展延伸1、请继续收集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等。

2、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闯关一学法指导】根据预习要求,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古诗、知作者、解诗题、懂诗意、展想象、悟诗情。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2.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 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导学内容:本次导学将重点介绍两首闻名的古代诗歌,分别是《登鹳雀楼》和《静夜思》。

通过进修这两首诗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深入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学生回顾一下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分类,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第二步:进修《登鹳雀楼》1. 讲解《登鹳雀楼》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2. 分析《登鹳雀楼》的诗意和意境;3. 解读《登鹳雀楼》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人在《登鹳雀楼》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他是如何描绘自然景色的?第三步:进修《静夜思》1. 讲解《静夜思》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2. 分析《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解读《静夜思》的艺术特点和语言表现;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人在《静夜思》中表现了怎样的孤独和思念?第四步:诗歌鉴赏1. 让学生朗读《登鹳雀楼》和《静夜思》,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和美感;2. 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异同的地方,探讨诗人的表达手法和情感;3. 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两首诗歌的感悟和理解,展示个人的诗歌鉴赏能力。

第五步:教室小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应该能够深入理解《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两首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作业安置:1. 要求学生背诵《登鹳雀楼》和《静夜思》,并写出自己对这两首诗歌的感悟;2.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解读和鉴赏,展示在下节课上。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

希望学生能够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美的力量,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4.古诗两首导学案

4.古诗两首导学案

4.古诗两首【学习目标】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深情朗读、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会认识、会按要求写字。

【知识链接】孟浩然,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现有《孟浩然集》。

高鼎,清朝诗人,他的诗大多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

【自主学习】1.将下列反义词连起来。

多来早散学忙去晚少闲上学2.我会填。

春眠不觉晓,()闻啼鸟。

夜来风雨(),花落()少。

()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烟。

()散学归来(),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

3.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生字。

同桌之间相互认读。

(2)师出示字卡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并找出文中多音字。

【合作交流】一、理解古诗,感知意境。

1.四人为一小组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

2.通过读古诗理解“晓、闻、啼、眠、纸鸢”等字的意思。

3.配乐朗读,自由练习背诵。

4.同桌相互听读(边读边演)二、学习“古、声、多、处、知、忙”6个生字。

1.师指导学生写“多、处”。

其余的字由学生四人为一组练习书写。

并找出易错的地方,应该注意的地方。

2.讨论交流,并汇报。

【练练测测】做练习册1、2、3题【拓展延伸】积累有关春天的诗歌。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导学案学教目标⒈会认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⒉有情感地朗诵文,背诵文。

⒊感悟诗歌的内容,想一想诗歌所刻画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⒋激起对祖国诗歌的酷爱之情,培育外主动积存诗歌的良好适应。

学教重难点引导学生明白得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刻画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导学设计一读通诗歌⒈借用工具书解决可不能读、不睬解的字词,在书上做出标记。

⒉背诵诗歌。

⒊完成作业本第2题;同步练习第1题。

二资料搜集。

搜集李白和孟浩然的资料、王维的资料,送别类的名言名句。

三诗歌研究⒈读完这两首诗,你感觉它们都描述了一个什么场景?⒉这两首诗歌所刻画的场景是一样的,它们有区别的地方吗?⒊感受诗歌刻画的景色,说说你明白的送别诗句。

四疑难征集在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呢?五堂密码你想启用什么密码呢?(注:密码为小组活动时的行动命令,小组学习开始时师生背2句古诗,终止时背2句,旨在增强学生古诗积存。

)共学进程学生共学教师导学一预习交流⒈小组交流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作业本和同步练习上的作业。

二深切诗歌⒈你能找出这两首诗的一起点吗?学生依照预习自由回答追问:除相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地址吗?学生依照预习自由回答⒉小组合作学习:读诗歌展开联想,说说诗歌描述的景色,小组内交流。

交流汇报。

⒊个人竞赛回答教师提问的字的说明,看谁答的又快又对。

⒋小组交流交流搜集到的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谊的故事,从而更好体会送别之情。

⒌小组汇报展现各小组搜集到的送别诗句三作业同步练习第3题。

⒈导入新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众多的诗歌中,有一类诗歌很专门,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这种诗歌,20古诗两首(板书题)自由朗诵两首诗歌⒉诗歌初探通过预习,这两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都属于什么诗?之间又有什么区别?(比较学习)⒊品读诗歌①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刻画的景色。

②读《送元二使安西》,说说这首诗的景色。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导学案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导学案

《古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感、韵律美。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

通过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难点】
通过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新知预习】
一、自读诗歌(至少3遍),圈画生字新词。

二、借拼音识认生字,并给它们标上注音。

莺、拂、堤、柳、醉、咏、妆、丝、绦、裁、剪
三、给本课生字组两个词(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四、读一读,背一背
【课堂探究】
《村居》描写了春天怎样的情景?
《咏柳》中诗人将什么比作什么?
【达标练习】
一、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说一说眼前的美景。

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二、读一读,记一记,并把它们积累下来。

河堤堤岸杨柳柳条
吹拂春风拂面化妆梳妆打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用时: 10分钟)三、再读古诗,想象感悟。

(用时: 20分钟)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课文,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方法。

3.检测生字学习情况。

4.教师示范读课文。

5.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出韵律节奏。

1.指名读诗《赠刘景文》。

2.图文对照,相机指导理解“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菊花残枝的赞美。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两句。

5.引导学生感受“橙黄橘绿时”的色彩美及丰收美。

(1)课件出示“橙黄橘绿”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的明丽。

(2)课件出示秋天1.学生自由朗读两首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诗。

2.我会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读2.小组合作,初读古3.各种形式认读生字,读好“我会认”中的生字,并组词。

4.学习生字,观察、描红、临写。

5.倾听老师读古诗,感受古诗韵律节奏。

6.自己模仿朗读。

1.学生读《赠刘景文》。

2.图文对照,理解词意、。

荷尽:秋天荷花开败的样子。

擎雨盖:荷叶。

菊残:深秋菊花凋零的样子。

傲霜枝:菊花的残枝。

3.体会作者对菊花残枝的赞美。

4.有感情地朗读一、两句,读出对菊花的赞美。

5.感受“橙黄橘绿”的色彩美和丰收美。

(1 )欣赏图片。

说说音, 并打上“2”。

赠zh eng (z eng( 擎q ing( q in (3.按下面的节奏朗读诗歌。

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II擎雨盖,菊残I犹有//傲霜枝。

一年I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II橘绿时。

4.读古诗,完成填空。

(1)《赠刘景文》写的是季的景色,从可以看出来。

(2)诗人苏轼认为秋天是一个、的季节。

5.我会根据诗意写诗句。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也不存在了,菊花已经开败了,但是还有傲霜的枝干。

丰收的场景,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生机以及秋天带来的丰收的喜悦。

6.指导学生读好三、四两句。

1.出示生字“枝”“记”让学生观察。

四、指导书写。

(用时:5分钟)教学反思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前准备教学环节看到这样的景象后的感受。

(2 )谈谈丰收的秋天给自己的感受。

6.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四两句。

1.观察“枝”“记”在2.组织学生交流,如何写好这两个字。

3.指导学生书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描红、临写)。

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特点。

2.交流: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3.学生观察,书空、描红、临写。

本节课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秋天的不同景物图片,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

再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通过图文结合,融情于景,学生学起来既感兴趣,又觉得轻松。

在插图的帮助下,学生很容易理解古诗中的一些难懂的词。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教师的示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如何把字写规范、写正确,使他们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1.学习古诗《山行》,背诵这首古诗。

2.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

第二课时6.书写我最棒!■■i i iII枝记仔细品读诗句,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的同时试着对诗句进行赏析。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案学案达标检测1.指名学生背《赠刘7.说说“山行”的意思。

、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用时: 3分钟)、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用时: 12分钟)景文》。

2.板书课题:山行。

指导齐读。

者。

1.学生背《赠刘景文》。

2.生齐读课题。

3. 了解题目意思,了解3.指导释题,介绍作1.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山行》。

要求:(1)观察图画,看看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图文对照,看看这些景物特点。

2.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1)能说出古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诗人的相关资料。

1.自由朗读《山行》,完成要求。

2.小组合作制定本小组的学习方案。

3.按照学习方案,根据自学要求自学。

4.汇报、交流。

8.比一比,再组词C )干(支(于(枝(风(文(枫(刘(9.我会选用同音字。

记纪计日()()念馆()算()律))))三、师生合作,理解诗意。

(用时: 15分钟)1.指导学生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指导学生理解古诗。

3.指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

(1)你从哪一句、哪一个字读出了诗人的感情?(2)了诗人爱爱”就是意思。

诗人爱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枫林晚”?指导理解“坐“因为喜爱”的4.再读古诗,读出喜爱之情。

5.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把“霜叶红于二月花”改成“霜叶红如二月花”?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决。

1.提出问题,交流解2.交流小组学习成果。

(1 )古诗中写到景物有山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的山。

叶子。

寒山:深秋时节(3)坐爱:因为喜爱。

霜叶:霜打过的3.观察图,说说白云的样子,理解“白云生处”指的是白云升腾的地方。

理解“人家”住在高山深处。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深秋枫林的美以及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0.我会填空。

(1)《赠刘景文》的作者是代诗人。

学了这首诗,我知道了诗人认为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是 _____ ,我是从“这两句诗中明白的。

(2)《山行》的作者是诗人为“小李杜”。

,他与李商隐,并成11.图文对照,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山)的小路)的白云)的枫林)的霜叶景。

四、想象意境,吟咏背诵。

(用时:5分钟)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用时:5分钟)1.课件展示深秋美2.播放音乐,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3.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画面读出来。

4.指导背诵。

1.总结《山行》诗意及作者的情感。

2.布置作业。

景。

1.欣赏美景,入情入2.配乐朗诵,边读边想象画面。

价。

12.我会填。

山行石径斜,3.指名朗读,相互评4.各种形式读。

5.熟读成诵。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山行》中描绘的画面。

2.完成作业。

(1 )搜集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

(2 )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秋天。

赠刘景文”山行停车霜叶荷尽无叶\//秋末的特征-菊残傲霜j,色彩明丽1; [橙子金黄J4的李刑橘子青绿〃富有生气>「眺望远景『家:萝白右人冢\ 枫林〔驻足欣赏心叶「色彩鲜明):」生机盎然'【秋比春美八三’f《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

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中秋色图。

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因此,在学习这两首古诗时,我把诵读作为重点,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搜集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古诗两首》教学片段♦图文结合,在想象中感受诗韵(教学重点)(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师:仔细观察这幅图,哪些景物在诗中可以找到,就用笔圈出来。

生: 我找到了“寒山” “石径”“白云” “人家”“枫林”“霜叶”。

师: 再仔细看看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某一种景物。

生: 师: 我看到了一座高山,上面很多的树叶子都凋零了。

看上去毫无生气。

是呀,这就是深秋时节的山,也就是诗中的“寒山”。

生:我看到一条石头铺的小路弯弯曲曲地延伸到山里。

师:你看得真仔细,诗中哪个字是“弯弯曲曲”的意思呢生1:应该是“斜”。

生2:远远望去,在山顶那里有一朵朵白云,我能看到人家的房子。

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家养的大黄狗在叫,看到了小孩子在跑。

师:你想得真有意思。

一下子让这幅画活了起来。

我们起来读好这两句。

(生有感情地齐读一、二两句)生:我喜欢山上的枫树林,叶子红红的,让人喜欢。

(课件出示红枫的图片)师:远远地看,这些红枫的叶子像什么?凑近一看,又像什么?风一吹,又成了什么?生 1 :远远看,这些红枫就像一团团火在跳。

生 2 :细细看,它们像一张张红色的手掌。

生 3 :风一吹,它们像一条条红色的金鱼在游来游去。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为什么?生:我最想呆在那里,哪里也不想去。

因为我太喜欢这些枫叶了。

师:诗人和你一样,他也喜欢这里的景色,所以停下车不走了。

这里的“坐爱”就是“因为喜爱”的意思。

师:深秋的山林充满了生机。

让我们一起把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吧!生有感情地齐读)赏析:《山行》这首古诗将生机勃勃的秋日枫林图浓缩在十四个字中,为了体会枫林的火红与热烈,感悟诗歌的意境,老师运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鼓励学生不受诗句约束,通过想象充分感知枫叶的美,感受诗人描绘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