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感染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
➢ 轮状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病毒 由11个双股RNA片段组成,有双层衣壳,因 像车轮而名。
➢ 感染人和动物的轮状病毒内衣壳具有共同的 抗原,可用补体结合、免疫荧光、免疫扩散 和免疫电镜等技术检查
➢ 病毒外衣壳抗原具有型的特异性,可用中和 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区别人和动物轮状 病毒。
➢ 轮状病毒分为A、B、C、D、E、F6个群。
➢ A群为常见的典型病毒,宿主包括人和各种 动物;B群宿主为猪、牛、大鼠和人;C群 和E群为猪;D群为鸡和火鸡;F群为禽。
➢ 病毒对理化因素有较强抵抗力。室温下保存 7个月,pH3~9稳定,63℃ 30min被灭活, 1%福尔马林,37℃ 3d才能灭活。0.01%碘、 1%次氯酸钠、70%酒精可使病毒丧失感染力。
➢ 寒冷条件下腹泻继发肺炎更容易发生死亡。
➢ 潜伏期一般为12~24小时。常呈地方性流行。 初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走动,有些吃 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黄色、灰 色或黑色,为水样或糊状。
➢ 症状的轻重决定于发病的日龄、免疫状态和 环境条件,缺乏母源抗体保护的生后几天的 仔猪症状最重,环境温度下降或继发大肠杆 菌病时,常使症状加重,病死率增高。
➢ 实验室确诊:电镜观察(EM)、免疫荧光 技术(FA)、ELISA、核酸电泳法、RTPCR 、核酸探针检测等。
➢ 鉴别诊断:犊白痢、仔猪黄白痢、猪传染 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
防制
➢ 目前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发现立即停止喂乳,以 葡萄盐水或复方葡萄糖溶液(葡萄糖43.20克,氯 化钠9.20克,甘氨酸6.60克,柠檬酸0.52克,柠檬 酸钾0.13克,无水磷酸钾4.35克,溶于2升水中即 成)给病猪自由饮用。
➢ 同时,进行对症治疗,防止脱水和酸中毒,如投 用收敛止泻剂、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继发细菌 性感染。一般都可获得良好效果。
➢ 保持良好的周围环境,减少贼风和温度的波动。 在持续存在断奶后腹泻且死亡率又高的猪场,饲 喂高能断乳饲料可成功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 预防主要依靠加强饲养管理,如搞好清洁卫生与 消毒,遵循“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仔猪尽早 吃初乳,不过早断乳。严格执行兽医一般防疫措 施,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抗病力。母猪免疫接种可 以保护新生仔猪免受感染。
临床症状
➢ 多发生在1周龄内的新生犊牛。潜伏期 15~96h,病犊精神萎顿,体温正常或略有升 高。若体温下降到常温下则是死亡征兆。
➢ 病牛厌食和腹泻,粪便黄白色,液状,有时 带有黏液和血液,病程长者脱水明显。严重 者常有死亡,病死率达50%。病程1~8d。
➢ 严重病犊用葡萄糖盐水代替乳饮用后可获痊 愈,在发病后避免继续饮乳是正确选项。
轮状病毒在体外很难培养,培养常用非洲绿 猴肾细胞(MA-104),标本在接种细胞以前 应加胰蛋白酶(10μg/ml)处理,其机制是使 VP4裂解成VP5和VP8两个片段,增加病毒穿
入细胞的能力。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胰酶 (0.5μg/ml~1.0μg/ml),逐日观察细胞病变。
流行病学
➢ 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是主要传染源。 ➢ 病毒主要在肠道,随粪便排到体外,污染
轮状病毒感染
病原
流行 病学
临床 症状
病理 变化
诊断
防制
公共 卫生
轮状病毒感染
➢ 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是婴幼儿和多种幼龄动物的 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腹泻和脱水为特征。 成人和成年动物多呈隐性感染经过。
➢ 成年人和畜禽血清阳性40%~100%。是幼龄动 物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并常常诱发、继发、 并发其他一些腹泻性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 业发展有较大危害。
➢ 1周龄内无母源抗体保护仔猪,病死率可达 100%;如有抗体保护则不易感染。
➢ 1~5龄仔猪发病最严重,出现脱水并可能 在腹泻暴发2~5天后死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亡率可达50 %~100%;7~21日龄仔猪临诊症状较轻, 28日龄仔猪仅发生1~1.5天的短暂腹泻。死 亡率随猪的日龄增大而降低。
➢ 感染幼犬以腹泻为主,排水样至黏液样粪 便,持续8~10天。成年犬呈隐性经过。
➢ 轮状病毒感染人主要有3种,即感染幼儿的 A组病毒、感染成人的B组病毒(仅在我国 大陆流行)及引起散发的C组病毒。
➢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之一,5岁以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占 20%~70%。
➢ 油佐剂苗于怀孕母猪临产前30天,肌肉注射2毫升; 仔猪于7日龄和21日龄各注射1次,注射部位在后 海穴(尾根和肛门之间凹窝处)皮下,每次每头 注射0.5毫升。
➢ 弱毒苗于临产前5周和2周分别肌肉注射1次,每次 每头1毫升。同时要使新生仔猪早吃初乳,接受母 源抗体的保护,以减少发病和减弱病症。
公共卫生
病理变化
➢ 病变主要在消化道,胃壁弛缓,充满凝乳 块和乳汁,肠管变薄,小肠壁薄呈半透明, 内容物为液状,呈灰黄色或灰黑色,小肠 绒毛缩短,有时小肠出血,肠系淋巴结肿 大。
诊断
➢ 本多发生在寒冷季节,病多为幼龄,主要 症状为突发性腹泻、发病率高,病变集中 在消化道。根据这些特点,可作出初步诊 断。
饲料、饮水、垫草及土壤,经消化道传染。 痊愈动物从粪中排毒持续3周。 ➢ 本病诱导细胞免疫,免疫期短,痊愈动物 可再感染。
➢ 各种年龄人和动物均可感染,感染率高达 90%~100%,常呈隐性感染。
➢ 本病传播迅速,寒冷季节、饲养管理不良 条件下多发。
发病机理
➢ 病毒能抵抗胃蛋白酶和胃酸分解,到达小 肠。感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使绒毛上皮 缩短,发生吸收不良。进而引起糖代谢障 碍和电解质转移,发生分泌性腹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