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概况

合集下载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经营动机和经营策略分析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经营动机和经营策略分析

5、人才发展策略:外资银行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素质 人才,打造专业化、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团队。外资银行不仅重视员工的职业技 能和专业知识培训,还注重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以提升整体服务 水平。
参考内容
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策略变化及我 国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资银行在华经营已逐渐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 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策略发生了显著变化,对我国金 融业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次演示将从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策略变化入手,探讨我 国应对外资银行经营策略变化的对策。
一、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策略变化
1、市场策略
外资银行在华早期经营阶段,多以服务跨国企业、高净值个人等特定群体为主。 但近年来,外资银行逐渐调整市场策略,积极拓展中小企业市场,以满足不同 客户的需求。
2、产品策略
过去,外资银行往往只提供传统的存、贷、汇等基本金融服务。如今,为适应 市场需求,外资银行不断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如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以满 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谢谢观看
二、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经营 动机
1、市场需求驱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企业和个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 断提升。外资银行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积极布局中国市场。
2、业务机会丰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之一,提供了丰富的业务机 会。外资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管理和资金优势,为各类企业提供量身定 制的金融服务,包括企业融资、贸易金融、投资银行等。
3、高收益预期:外资银行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增长机会,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和高收益预期使其成为重要的战略目标。通过在中国开展业务,外资银行可以 获取丰厚的利润。
4、完善全球业务网络:外资银行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进入中国市场可以 使其完善全球业务网络,提高竞争力。

外资银行策略及在中国的发展

外资银行策略及在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拓展策略
零售银行业务
外资银行积极开展个人银行业务,如存款、 贷款、理财等,满足中国居民日益增长的金 融服务需求。
公司银行业务
外资银行凭借其国际化的网络和经验,为企业提供 跨境金融服务,如贸易结算、外汇交易等。
金融市场业务
外资银行参与中国金融市场交易,如债券、 股票、外汇等,为中国企业和个人提供投资 和融资服务。
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约 为3%左右,主要集中在国际结算、外 汇交易等业务领域。
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经营状况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状况良好,盈 利能力较强。
外资银行在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方 面具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技术,能够 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和监管风险。
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
01
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激烈,主要竞 争对手为中资大型商业银行。
监管政策逐步开放
中国政府逐步放开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和 业务范围限制,为外资银行提供了更多的
发展机会。
严格的风险监管
中国监管部门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资银行需要建立健 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以符合监管要求。
公平竞争环境
中国政府致力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为外资银行提供了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
外资银行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发展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早期发展始于 19世纪中叶,当时外国列强在中 国开设银行分行,为中国近代银 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后的快速
发展
自1979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 放的深入,外资银行开始大规模 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金融业的 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前现状
目前,外资银行已经成为中国金 融市场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经济 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经营策略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经营策略

06
外资银行成功案例分享和 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分享
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在中国市场上一直积极拓展 业务,其在零售银行业务、企业银行 业务、财富管理和国际金融业务等方 面都有所斩获。该行注重本地化服务 ,根据客户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产 品和服务,如“汇丰中国儿童教育保 险计划”等。此外,汇丰银行还通过 与本地银行合作,进一步深入中国市 场。
发展历程
初步探索
外资银行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 ,主要通过设立代表处、分行
等方式探索市场。
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外资银 行加快进入中国市场,通过设立独 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等方式扩大 市场份额。
深度融入
外资银行深度融入中国金融市场, 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02
监管政策
中国的金融监管政策对外 资银行的限制和要求相对 较多,外资银行需要适应 和遵守相关规定。
文化差异
外资银行需要适应中国市 场的文化差异,包括商业 惯例、客户偏好等。
机遇探讨
市场开放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 外资银行有机会参与更多的业务
领域和分享更多的市场份额。
创新业务
外资银行可以利用其国际经验和 业务优势,在中国市场推出创新 业务和产品,争加剧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 争。
监管政策影响
中国政府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包括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和业 务合规等方面,对外资银行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客户需求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金融市场的成熟,客户需求逐渐多样化,对 外资银行的业务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持续迭代优化
外资银行应建立创新产品的持续优化机制,根据 市场反馈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和功能。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修订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修订

(2023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8号公布根据2023年7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23年11月2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23年9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和完善对外资银行的监督管理,促进银行业的稳健运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外资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经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下列机构:(一)1家外国银行单独出资或者1家外国银行与其他外国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二)外国金融机构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外合资银行;(三)外国银行分行;(四)外国银行代表处。

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所列机构,以下统称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外国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注册并经所在国家或者地区金融监管当局批准或者许可的金融机构。

本条例所称外国银行,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注册并经所在国家或者地区金融监管当局批准或者许可的商业银行。

第四条外资银行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不得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外资银行的正当活动和合法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统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外资银行及其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其他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机构对外资银行及其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的,依照其规定。

第六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制定有关鼓励和引导的措施,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二章设立与登记第七条设立外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应当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

第八条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或者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因及影响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因及影响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因及影响摘要:中国自1979年批准第一家外资银行—日本输出入银行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就此拉开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序幕。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方面开放和中国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浪潮的兴起,中外资银行的竞争越发的激烈。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形成严峻的挑战,对我国的金融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动因及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探讨应对策略,为银行发展战略和国家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外资银行;客户追随策略;核心竞争力一、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历程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9-1993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限制中谋求进入。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4年到我国加入wto前,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期待中谋求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我国加入 wto 至今,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迅速扩大推进发展。

1979年我国允许外资银行设立非营业性代表处。

1981年我国允许外资银行在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机构,从事外汇金融业务。

1983年允许外资银行在北京和经济特区设立代表处。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扩大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宽外资银行客户的地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的规模限制,增加同业拆借业务。

2001年,我国进入wto,并且承诺入世两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

2002 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统一境内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存贷款利率管理政策。

2008年美洲银行入股中国建设银行。

2010年高盛集团、安联集团、美国运通公司入股中国工商银行。

二、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动因分析1.客户追随策略的作用“客户追随”指国际银行在进行跨国经营活动时,出于追随本国客户的防御性目的,外资银行跟随大的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以它们作为业务对象,双方相互非常了解,则它们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就可以得到改善。

外资银行发展现状

外资银行发展现状

外资银行发展现状外资银行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资本来自于国外的银行机构。

外资银行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中国逐渐开展业务,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如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过去,外资银行主要在中国开展跨境贸易融资和外汇业务,现在已经逐渐扩大到零售银行、公司金融、资产管理等领域。

外资银行引入了先进的金融理念、产品和服务模式,为中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外资银行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外资银行逐渐增加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数量,扩大业务规模。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资产总额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

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资产规模逐年增长,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再次,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中发挥了积极的竞争作用。

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中国金融市场变得更加开放和竞争,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外资银行通过培训和技术转让,提升了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运营水平,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最后,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开放,放宽了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准入限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外资银行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目前,外资银行已经可以在中国独立设立法人银行,持续扩大在中国的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

总的来说,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可谓是蓬勃向前。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外资银行有望在中国取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外资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将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向更高水平发展。

金融行业外资银行发展: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市场策略

金融行业外资银行发展: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市场策略

金融行业外资银行发展: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市场策略引言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使得外资银行有机会进入这个庞大的市场,并与中国本土银行一同竞争和发展。

外资银行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中国的金融业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和发展情况,并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外资银行发展的历程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

当时,中国开始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开放银行业对外资银行的准入。

这一举措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先进的金融理念和技术。

外资银行以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市场优势在中国金融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然而,尽管外资银行带来了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但在初期进入中国市场时,它们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相对于本土银行,外资银行在了解中国市场、理解国内金融环境和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同时,中国金融市场对于外资银行存在着诸多的限制和监管政策,使得它们不能像本土银行一样轻易地开展业务。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为了更好地在中国市场上生存和发展,外资银行采取了许多策略。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策略:1. 合资与收购为了进一步深入中国市场并获取更多的资源,外资银行采取了与本土银行进行合资或收购的方式。

通过与中国本土银行合作,外资银行能够获取本土银行的客户资源和网络,并且得到在中国的合规指引和政策支持。

华夏银行与汇丰银行的合作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两家银行通过合资方式迅速扩大了在中国的业务规模。

2. 专业化经营外资银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通常会选择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或业务模式。

他们会选择自己擅长的金融产品或服务,并通过在该领域的专业化经营获得竞争优势。

例如,花旗集团在中国主要专注于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和专业团队来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3. 创新金融产品外资银行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他们通过与本土银行的合作或自主开发创新产品,满足中国客户对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的需求。

金融开放与资源配置效率——来自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证据

金融开放与资源配置效率——来自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证据

金融开放与资源配置效率——来自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证据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金融开放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金融开放的本质是通过引入外来资本和技术,推动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国际化,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本文将围绕“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这一实证案例,探讨金融开放对中国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外资银行作为金融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不仅为中国带来了海外市场和国际资本,更为中国金融体系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标准。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证据是它们的市场份额和业务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21年9月底,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从1978年的不足1%增加到约2.4%左右。

首先,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更为高效的风险定价和资本配置能力。

外资银行在国际市场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企业和个人的信用风险,从而更好地定价和配置资本。

在中国金融市场中,特别是对于创新型企业和高风险行业,外资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相对较高,有效引导了资源向高质量项目和行业的流动。

这对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加强了金融创新和技术引入。

外资银行作为国际金融业的重要代表,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积极推动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引入了国际先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例如,外资银行在中国率先推出了一些新型金融产品,如信托、基金等,丰富了中国金融市场的产品种类,提高了市场效益。

同时,外资银行还带来了一系列高效的金融科技和信息技术,如移动支付、区块链等,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现代化和数字化进程,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

再次,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自主研究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带来了一定影响。

外资银行的进入不仅为中国金融机构提供了有力的竞争对手,还通过市场竞争的机制促使中国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外资银行在风控体系、内控管理等方面拥有世界上一流的经验和标准,与中国金融机构进行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中国金融机构在这些方面的改进与提升。

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1、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呈上升态势2001年外资银行总资产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为2.38%,2016年外资银行总资产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为1.29%,将近下滑1.09%。

虽从2009年到2011年有上升趋势,但近几年整体呈下滑走势。

我国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整体呈上升走势。

2007年,在华的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为12525亿元,直到2015年底,在华的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增长到26820亿元。

由此可看出,我国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平均每年增长率高达20%,2010年的同比增幅达到了29.13%,2011年的同比增幅达到了23.60%,2015年同比下降3.94%,其余各年均处于增长态势。

2、外资银行的营业性机构的数量与分布地域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营业性机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且完全取消对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及对象的约束以后,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涌入了中国市场,这使得外资银行的竞争环境更加自由。

2006年,外资银行在华的营业性机构就总数仅为224家,2016年,外资银行在华的营业性机构就总数为1044家,短短十年时间,就增加了820家。

且呈不同程度的增长。

对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地域分布,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成功设立了27家外商独资银行、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和1家中外合资银行,其中包括了14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有68家分别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121家分行,我国的27个省份的70个城市都设立了外资银行的营业性机构。

由于大多数外资银行都想要扩大在华金融服务的范围及区域,在中西部、东北及二三线城市都设立了分支机构。

尽管如此,外资银行地域分布的整体趋势还是倾向于上海、深圳、北京、广州等经济条件发达的地域。

(3)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较稳定据统计结果,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性比较稳定,并且符合我国银监会划定的标准,从2014年至2017年每年波动幅度较小。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虽然外资银行的进入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1.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外资银行的进入促进了竞争,提高了金融行业的效率,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外资银行引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和经验,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加速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加速了市场的开放步伐。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开办,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进入了国际化的快车道。

外资银行与中国本土银行的合作也让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更加快速。

3.挑战本土银行的竞争地位外资银行的进入,第一时间会对本土银行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水平产生挑战。

因此,本土银行需要积极应对,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保住市场地位。

4.促进了金融服务的创新外资银行拥有先进的科技和金融服务理念,在中国市场也会引入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中国金融服务的创新。

二、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对策分析1.强化本土银行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本土银行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技术和管理方面,以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转型升级,提高竞争能力。

2.加快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步伐中国需要继续加快金融市场的开放速度,吸引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通过加强监管、扩大对外开放范围、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等手段,扩大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

3.加强监管与合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不仅需要遵守国内的法律法规,也需要遵守国际规则,因此加强监管与合规显得十分关键。

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管控。

4.加强对外资银行的引导政府需要加强与外资银行的沟通和协调,引导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

政府可以从安排好外资银行与本土银行的竞争关系、规划引导外资银行投入优质资源等方面进行引导。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浅析摘要:中国金融业目前蓬勃发展,也逐渐放宽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作为外资银行想要进入中国市场,有良好的前景,本文利用pestel模型、波特钻石模型和波特五力模型对中国银行业及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外资银行想要进入中国银行的一些业务设想。

一、基于pestel模型宏观环境分析政治因素(political)方面,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经逐步取消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服务对象限制,对外资银行实施自主开放措施,对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在准入程序、监管标准上与中资银行一致。

经济因素(economic)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中国的中产阶级在壮大,中国人民渐渐产生了投资的理念,投资欲望普遍强烈,并且现有的金融机构还不够完善,市场空间很大。

社会因素(socail)方面,中国人民普遍倾向储蓄多于消费,偏好风险较低的金融产品,但是由于对财富的欲望比较强烈,对盈利机会非常敏感,非常需要风险低收益高的个人理财产品。

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方面,外资银行相对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产品开发、品牌投资、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上都具有较大优势,这一因素促进了外资银行的发展。

另外现今银行业普遍受到it技术的冲击,网络电子产品的开发和普及是大势所趋。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方面,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金融业不同于制造业,对于环境的损害不大,但是银行业也在努力抓住环境保护这契机,顺应市场需求发布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产品。

最后,法律因素(legal)方面,中国目前的整体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在相关法律法规上面时常出现变动。

另外中国为了保证银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大了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

随着新劳工法的颁布,服务业的人力成本也相对上升。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外资银行竞争力分析生产要素方面,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来华投资的外资银行给予了许多优惠。

外资银行策略及在中国的发展

外资银行策略及在中国的发展

外资银行策略及在中国的发展外资银行是指在中国境内注册并以外国资金为主的金融机构。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迅速发展,成为了国内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并分析其策略。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策略是与国内银行合作,通常采取合资或合作的形式。

这种策略允许外资银行利用国内银行的网络资源、市场知识和品牌影响力,以降低进入市场的风险和成本。

与此同时,国内银行也可以通过与外资银行合作,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并获得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进一步提升。

在中国,外资银行的发展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市场需求和监管政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外资银行在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外币业务和金融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此外,对于一些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而言,外资银行可能更具吸引力,因为它们更注重贷款创新、综合金融服务和高端客户管理。

然而,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竞争激烈。

国内银行在中国市场具有天然的优势,如庞大的客户基础、深厚的关系网络和强大的资本实力。

此外,外资银行还需要适应中国的商业环境、文化和法律法规,这对于新进入市场的外资银行来说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为了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外资银行应制定适合的战略。

首先,他们应该充分了解中国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

其次,他们需要与国内银行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优势。

例如,可以通过合资或合作的方式,与国内银行共同开发金融产品、共享市场资源和客户信息、提升服务质量。

此外,外资银行还可以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外资银行还应关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迅速,外资银行可借助新技术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开拓新的商业模式。

例如,可以通过移动支付、在线借贷、智能投资等创新方式吸引年轻一代的消费者。

此外,外资银行还应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活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外资银行策略及在中国的发展

外资银行策略及在中国的发展

04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
采取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模型
外资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积极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模型,如内部 评级、风险价值等,以提升风险识别和量化的准确性。
严格信贷审批流程
外资银行通常具有严格的信贷审批流程,包括申请、审核、审批、放款等环节,以确保每 笔贷款的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
特点
国际化、创新性、高度市场化、高附加值服务等。
外资银行的类型
1 2
独资银行
由外国银行全资经营,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 经营自主权。
合资银行
由外国银行与本国银行共同出资经营,按出资 比例分配利润和承担风险。
3
外国银行分行
外国银行在本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受本国 法律监管。
外资银行的优势
国际化网络
外资银行拥有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 和服务网络,提供全球金融服务。
企业银行业务优势
三井住友银行的企业银行业务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为各类企 业提供金融服务,包括投资理财、国际结算、贸易金融等。
本土化特色
三井住友银行在中国市场上注重本土化经营管理和创新,推出适 应中国市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积极与国内金融机构合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竞争策略
产品策略
产品种类多样
01
外资银行在产品种类和数量上非常丰富,包括存款、贷款、理
财、投资等,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注重创新
02
外资银行非常注重金融创新,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全新产
品,例如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
国际化产品
03
外资银行拥有国际化背景,其产品也往往带有国际化特色,能

外资银行在华百年史

外资银行在华百年史

外资银行进入上海的时间非常早,几乎比近代意义上的中资银行早了半个世纪,并且对后者的产生也有巨大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前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在上海开埠后的第四年,即1847年,英商丽如银行便率先抢滩上海。

在随后的70多年里,以英国资本为主导,包括法国、德国、日本、俄国、美国等国资本在内的数十家银行陆续在上海设立了分行。

在这些银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际知名的大银行。

它们的股东和客户中,有很多在世界经济中是举足轻重的大财团或大公司。

银行的决策,也会对这些企业产生影响,因此带动了大量资金流入上海。

外资银行成为上海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渠道。

据粗略统计,从1914年到1936年,各国在中国的总投资达到亿元,其中约有1/3投资在上海,在这些巨额资金中,有80%是由外资银行牵头引进的。

这些巨额资金,不仅投资于外资企业,还投资于大量国内企业,对整个上海工商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广泛的国际化,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使得当地人率先培养起了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从而使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贸中心。

鼎盛时期,全市从事国际进出口贸易的洋行达到1000余家,其中70%~80%是外资企业,它们对外汇交易的需求十分巨大,而外资银行几乎全部包办了大宗外汇交易。

当时上海的外汇市场汇率由汇丰银行挂牌发布,鉴于上海的经济地位,上海的汇率实际上就是全国的汇率。

外资银行不受中国法律管辖,且它们在创办之初由纯营利性逐渐兼有政治性,在一定程度上担当了外国政府对华侵略的代言人。

如1870年时,麦加利银行借口治外法权,擅自发行纸币。

有些外资银行擅自发行的纸币和汇票由于其信誉度高,甚至能在一定范围内流通。

这种现象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并且对中国的币制改革造成了阻碍。

外国金融势力在列强对华侵略过程中,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

它们先是资助其本国的对华掠夺性贸易,继而直接在中国非法开设银行。

英国东方银行(来华后中文名称为丽如银行)于1845年在香港开设的分行,是中国领土上的第一家外资银行。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经营策略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经营策略
业务范围扩大
外资银行在高速发展阶段逐步扩大业务范围,涉 及人民币存贷款、外汇交易等多个领域。
3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外资银行数量的增加,市场竞争逐渐加剧, 部分外资银行开始寻求差异化发展策略。
稳定发展阶段
21世纪初至2010年左右
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经营逐渐稳定,形成 了较为完善的业务体系和服务网络。
经营策略调整
施保障客户的利益。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政策支持与监管要求
创新与合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政府对外资银行提供了政策支持,但 同时也加强了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要求,外 资银行需要合规经营。
外资银行通过创新业务模式、加强与中资 银行的合作等方式,积极应对挑战,抓住 发展机遇。
02
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经营策 略
市场定位策略
目标客户
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目标客户 主要包括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 司、高净值个人等,这些客户通 常对国际金融市场和产品有较高 的需求。
品牌形象
渣打银行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维护,通过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口碑吸引客户 。
德意志银行在中国的产品创新策略
产品种类
01
德意志银行在中国提供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投资银行、
资产管理、私人银行等。
创新驱动
02
德意志银行注重产品创新,不断推出符合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
的新产品。
风险管理
03
德意志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非常严格,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措
区域定位
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区域定位 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部分经济 发达的二线城市,这些地区是外 资银行机构和业务的主要分布地 。
产品与服务定位
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提供一系列 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外汇业 务、企业银行服务、财富管理等 ,以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

外资银行对中国的渗透

外资银行对中国的渗透

图五: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主要城市分布
50
45
46
40
35
30
25
26
24
20
15
16
15
10
11 8
5
上海
深圳
北京
广州
天津
厦门
大连
在天津的外资银行:
国家和地区
银行名称
日本 三井住友银行 日联银行 东京三菱银行
韩国 中小企业银行 新韩银行 朝兴银行 外
换银行
新加坡
华侨银行
香港
汇丰银行
法国 兴业银行 东方汇理银行 巴黎银行
部分外资银行则致力于专业化发展,专注 于某一专门领域做出特色
3、自然增长和选择性投资并重
自然增长就是指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的自 身网络建设和业务开展。
选择性投资是指参股中资银行的战略性投 资
国内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华夏银行 浦发银行 光大银行 兴业银行
深发展 渤海银行
外资入股国内商业银行一览表 1 国外投资者
图三:外资银行的地区来源
49.18%
34.51%
2.45% 13.86% 亚洲 欧洲 北美洲及大洋洲 其他
图四:在华外资银行分行的国别(地区)分布
65 58
38 25 23 23 16 15 12 11
日本 香港 美国 法国 英国 德国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荷兰
❖ 从地区分布特征
外资银行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大 城市
❖ 截至2004年10月,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在华设 立外资银行,4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合资) 银行在华设立代表处,外资银行分行数已达163 家,代表处共计223处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02
19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 场,如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汇丰 银行等。
03
1990年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 ( W TO ) , 进 一 步 推 动 了 外 资 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04
2000年代,中国政府对外资银行 实行了更加开放的政策,允许外 资银行在中国设立法人银行和分 行。
制定政策: 制定相关法 律法规,推 动银行业对 外开放
监管审查: 对外资银行 的准入、经 营行为进行 监管审查
风险防范: 加强对外资 银行的风险 监测和预警, 防范金融风 险
促进竞争: 推动银行业 市场竞争, 提高银行业 整体服务水 平和竞争力
加强合作: 加强与国际 监管机构的 合作,共同 应对金融风 险和挑战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提升服务水平:提 高服务质量、创新 金融产品、满足客 户多样化需求
加强风险管理:建 立完善的风险管理 体系、提高风险识 别和应对能力
政策层面的建议,完善相关法规和监管机制
01
制定和完善外资 银行进入中国的 相关法规和政策, 确保公平竞争和 金融稳定。
02
加强监管机制, 防范金融风险, 确保银行业的稳 健发展。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 业的影响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与现状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02
中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03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04
Contents
目录
01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 市场的历史与现状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回顾
01
1979年,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 —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代 表处,标志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 市场的开始。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改革,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渐上升,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限制。

首先,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较小,与国内银行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而且,在某些领域,如零售业务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外资银行仍需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其次,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范围仍受到一定限制。

即使在已开放的领域,如外汇业务、债券业务等,外资银行仍需要满足一些条件和限制。

而在未开放的领域,如人民币业务、支付清算等,外资银行还需要等待更多的开放。

再次,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营运成本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外资银行需要遵守中国监管机构的严格要求和规定。

此外,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也相对较高,因为外资银行需要向员工提供更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最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还需要面对一些文化和语言差异等方面的挑战。

外资银行需要适应中国的文化和市场环境,并与国内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提高自己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限制,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改革,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机遇也将不断增加。

外资银行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与国内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用SWOT方法分析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

用SWOT方法分析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

用SWOT方法分析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正在以多元化的手段争相进入我国市场。

面对中资银行强大的竞争力,外资银行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宏观环境下的机遇威胁,才能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标签:外资银行优势劣势机遇威胁一、外资银行发展现状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纷纷涌入我国,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从2007年4月起,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北京分行正式向本地居民开办人民币业务。

外资银行机构逐渐增多,业务不断扩大。

在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和金融服务需求面临广阔发展空间的背景下,外资银行正在多元化融入中国金融体系。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2009年4月到5月对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四地的外资银行进行了调查,发现一些较早在境内设置法人机构的外资银行正在扩大规模,发展势头良好,并且已经在人民币储蓄业务中获益,但是也有一些银行表达了对市场份额会下降的担忧。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有优势也有劣势,有机遇也有挑战。

本文主要用SWOT方法对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二、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优势分析1.特色的业务经营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外资银行普遍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较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混业经营,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与一身,在技术手段创新和衍生金融产品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其业务种类丰富,包括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个人理财业务、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电子银行等多项业务。

外资银行的成本管理严谨,有完善的内控制度、成本管理核算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其成熟完善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服务设施、高质量的服务质量必定会吸引国内客户,抢占国内市场。

2.金融创新能力强金融创新是提高银行竞争力的关键。

外资银行金融工具种类繁多,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金融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强。

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对金融产品的客户结构、客户需求进行深入了解,设计差异化服务和产品,取得差异化优势。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前言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来看,银行业的跨国经营行为开始于在20世纪60年代,并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发展趋势一直延续到1985年的美国银行的国际性收缩而出现停顿。

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东欧和拉美等地区的银行私有化快速发展,外资银行对这些国家的银行进行收购的行为迅速增加,导致国际银行跨国经营行为再次兴起。

2001年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签订了金融服务协议,并承诺在五年内逐步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在五年过渡期内,我国认真履行承诺,有序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促进了外资银行的加速发展。

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了人民币业务,自此我国银行业进入了的全面竞争时期。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外资银行放缓了在华扩张的速度。

例如,2009年渣打、花旗分别仅新开了一家分行。

而在经历金融危机后的2年沉寂后,2010年,外资行在华扩张势头又开始加速。

渣打中国行长林清德表示,该行计划未来以每年在内地3个城市开设分行的速度扩张,到2010年底,分支机构已经增至60家。

在这种情况下,对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了解外资银行投资中国的原因,将有利于国内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进而引导国外资金更为有效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因此,我在假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巧妙利用互联网、文献以及现场调查等各种信息搜索手段,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搜集了一些有益的资料,整理以后,经过较为全面的思考,提炼出以下这篇社会调查报告。

一、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一)外资银行在华主要发展阶段回顾外资银行在中国至今为止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是经历了从起步到快速增长到适度调整再到加速的这样一个发展路径。

1。

1979年至1993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和起步发展期。

1979年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第一家代表处,两年后的1981年中国出来第一家外资投资的银行营业性机构,此后的十二年里,外资银行在中国快速增多,到1993年年底在我国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已经达到了76家,因此,增速大约平均每年为5家机构,到这一时期,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了89亿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概况一、外资银行的进入情况根据2010国际金融市场报告,2010年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资本和拨备充足、资产质量良好,流动性和盈利状况较好。

截至2010年末,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5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16家代表处;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7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分行223家)、2家合资银行(下设分行6家,附属机构1家)。

外商独资财务公司有1家,另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90家分行。

截至2010年末,共有32家中资商业银行引进41家境外投资者,引进外资余额为384.2亿美元,其中2010年引进外资54.2亿美元;1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进5家境外投资者,引进外资余额为0.8亿美元,2010年引进外资0.3亿美元;9家中资银行在海外上市,引进资金余额为630.8亿美元,其中2010年海外上市引进资金137.4亿美元。

2010 年,中国银监会新批准1 家外资法人银行从事人民币零售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办理国债承销业务,允许外资法人银行发行银行卡。

截至2010 年底,外资法人银行数已是加入WTO前的3倍,营业网点数量占外资银行营业网点总数的87%。

外资法人银行资产占外资银行整体份额从加入WTO前的5.24%跃升至87.66%,存款份额更高达95.56%。

其中,排名前五的外资法人银行资产均超过千亿元,达到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水平。

截至2010 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74 万亿元,同比增长29.13%,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85%;各项贷款余额9103 亿元,同比增长26.4%,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79%;各项存款余额9850 亿元,同比增长40.3 %。

在资产业务得到快速增长同时,外资银行在风险抵御能力、稳健发展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8.98%,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8.56%,其中核心资本占到90%以上;贷款拨备覆盖率达到252%。

中国当前正处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为银行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外资银行应抓住机遇,靠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自身定位,真正走出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道路。

在华外资银行的机构形式和资产状况表1 外资银行2010 年在华设立机构情况资料来源:中国银监会2010 年金融监管报告表2 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机构与资产情况单位:亿元资料来源:中国银监会2010 年金融监管报告按照入世后的承诺,2006年起我国将全面取消对于外资银行所有权和经营范围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给予其国民待遇。

外资银行的进入程度不断加深,对本土银行业的影响也不断加大。

目前我国银行业已经实现了中外资银行监管法规的统一,外资银行在我国全面享有国民待遇,为银行业提供了更加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和法规政策环境。

外资银行已深深融入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过程,成为中国经济金融、特别是银行业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外资银行对中国经济金融的改革创新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自身也充分分享了中国经济金融快速发展的成果,得到快速发展。

从外资银行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改革开放开始到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受到我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的限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主要是少数欧美银行和香港银行,这期间外资银行进入的规模较小,机构设置少、业务范围窄,尚未对本土银行业产生较大影响,仅在外汇业务方面与本土银行存在竞争。

从1991年到1997年,由于中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外资的大量进入和中国经济的整体较快发展推动了外资银行的发展,外资银行的经营区域逐步扩展到内陆城市,开始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三类机构相互竞争的格局。

1997年到2001年,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外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呈现出收缩态势。

2001年以后,特别是在2006年五年对我开放过渡期结束后,取消地域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允许外资银行成立法人机构,给予其国民待遇,外资银行开始于本土银行展开全面竞争。

从外资银行从事的业务来看,主要集中在个人银行业务、批发银行业务、贸易融资和中间业务四个方面。

在个人业务方面,外资银行能够提供明显优于国内大众普及式服务的个性化服务,其目标客户非常明确,主要针对高端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例如汇丰银行推出的全球性的私人银行业务,提供高质量的财富管理服务,包括为高资产净值的客户和其家族提供私人银行方案、管理财富、计划未来,帮助客户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实现目标,根据个别客户的需要,制订量身定制的财富策划和投资管理方案,协助客户、客户的家族和业务充分把握良机。

花期银行推出的私人客户业务则是针对银行资金一百万美元以上的客户,提供理财管理团队的服务,团队中包括财富管理专家、保险专家、房屋贷款专家和企业银行专家,为客户制订个性化的理财方案。

这些个性化、高质量的服务都是本土银行短期内不能提供的,因此在高端客户服务方面,外资银行会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批发银行业务方面,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企业都是外资银行的主要客户,这和它们的进入动机是一致的,即寻求潜在的盈利机会,外国银行最大的优势是他们的母行全球资源,外国银行母行是其分行的后援基地,可以为其在华客户提供具有国际水平的金融服务。

并且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早已定位于主动性服务而非被动性贷款,商业银行会协助企业分析资产现状、财务结构、发展前景和实现资产最佳组合,并提出融资建议,这些都是本土银行忽视的服务项。

贸易融资方面,外资银行主要是为在中国有分支机构的国外客户提供融资机会,包括进口融资、出口融资和国内融资等多项服务,提供的结构性贸易融资服务在中国具有广阔市场,目前收益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包括港资、韩资以及欧美银行分行在内的多家机构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作为业务拓展的重点方向,覆盖范围广、资产规模大的一些外资行如汇丰、渣打、东亚、花旗等,则通过强化分支网点的布局,来积极拓展零售银行和企业银行客户群,从而增加贸易方面的收入。

中间业务方面,由于本土银行未能普遍实现混业经营,而外资银行除具有混业经营的优势外,还具有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在中间业务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例如渣打银行为企业客户提供财产综合险和一切险(包含火险、地震险等),保护企业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更为企业提供结构性人民币及外币存款,这些结构性产品由普通存款和货币/利率期权结合组成,企业支付给银行期权费用以补偿存款利率,从而使得企业存款的总收益率得到提高。

另外自2008年以来,由于相关监管部门开始允许外资法人银行从事人民币零售业务开办国债承销业务,并允许外资行发放银行卡,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和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提供境内证券托管服务,外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得到迅速发展。

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模式来看,主要包括分行模式、法人模式和入股模式,分行模式是指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性机构,由于分行不是独立的法人主体,相应法律责任由总行承担。

法人模式则是指外资银行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性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规定:“在允许外国银行自由选择商业存在形态的原则下,鼓励和引导在华机构网点多、存款业务大,并有意进入人民币零售业务的外国银行将其分行转制为在中国境内注册的法人银行。

”按照规定,外资银行可以先在中国成立独资银行,再由独资银行转为法人银行。

入股模式则是指外资银行通过投资获取本土银行股份的模式,入股模式可以帮助外资银行利用本土银行已有的经营网络了解银行运作的制度环境和中国企业的信贷文化,全面分析可能遭遇的制度风险,同时避开了中国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从而更快速地克服文化差异和市场开拓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其业务的迅速拓展,但是发展空间上不及分行模式和法人模式。

根据银监会的规定,目前,外资法人银行可以经营对企业和个人的外汇及人民币业务,并遵守与中资银行相同的资本充足、授信集中度限制、存贷比、流动性和拨备计提等审慎监管要求。

外国银行分行可以经营外汇业务以及对除中国境内公民以外客户的人民币业务,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还可以吸收中国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

对我国而言,法人模式更易监管,分行模式由于外资银行受母行管理,一旦母国发生危机,风险会波及到我国银行业,分行的资金调度受母行控制,可能成为投机资金进出的通道。

而法人银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有利于迅速弥补我国监管的薄弱之处和漏洞。

外国银行分行在我国没有法人地位,其监管主体是其母行所在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我国监管机构将无法准确测度与衡量其风险水平并对其实施有效监管。

而规定法人银行才有资格经营人民币业务,就自然将外资银行纳入我国的银行监管体系之中。

(2)有利于风险隔离。

分行是其母行的组成部分,国际活跃银行的母行在世界各地设有许多分行,任何一个分行出现的风险都可能传导到我国境内的分行。

而对于当地注册的法人银行,由于独立承担法人责任,在面临重大风险的情况下对母行的依附性较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母行危机的风险传染,具有天然的风险隔离屏障,监管当局则可以通过现行的可测、可控的监管方式对外资银行进行风险隔离。

(3)有利于在规则内延长对国内银行的保护期。

任何有强大背景的外资银行的分行,一旦变成法人银行之后,实际上就是一家新银行。

其竞争力和声誉的获取和认同需要过程,这为我国银行业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赢得了时间。

(4)有利于保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

因为法人银行不仅在其组织形式上,而且必须在经营行为和经营范围上服从中国法律和法规,这有利于保障我国货币当局和监管当局在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时,不会出现因外资银行行为的偏差而大幅降低政策效果,法人银行导向政策有利于防范外资银行在本地发展中面临的风险,有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因此我国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积极引导外资银行分支机构转变为法人机构,从而规避其带来的风险,维护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

截至2010 年11 月末,已有32 家外国银行将其在我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外资法人银行资产总额已占外资银行总资产的87.5%,改制银行中有4家银行资产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已达到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中等城市商业银行水平,法人主导格局已基本确立。

从外资银行分布的区域来看,其分支机构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随着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发展,分支机构逐渐向二、三线城市延伸,成立了多家村镇银行。

总体来看,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地域和运营范围限制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广泛参与中国银行业竞争;(2)外资银行获益于人民币业务的进一步开放;(3)外资银行业务逐渐拓展,在诸多领域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