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2(201908)
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乘法。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一单元的第三节《乘法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计算相同加数的和,以及能够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进行乘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乘法背后的规律,以及如何将乘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乘法表、实物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袋苹果,告诉学生有3个苹果,每个人想要2个,我们可以怎么分配?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可以通过3个2来实现,即3×2=6。
2. 乘法的意义:我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就是将相同的数加多次。
例如,3×2就是将3加2次,即3+3=6。
3. 乘法计算:我带领学生学习乘法计算,通过PPT展示乘法表,让学生观察并发现乘法背后的规律。
同时,我给出了几个例子,让学生口头计算,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4. 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我设计了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有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糖果,一共需要多少个糖果?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答案为10。
5. 小组活动: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水果店里有3种水果,苹果每斤2元,香蕉每斤3元,橙子每斤4元,如果想要买2斤苹果和4斤橙子,需要多少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答案为10元。
六、板书设计乘法的意义:相同的数加多次乘法计算:3×2=6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2个糖果,一共需要10个糖果。
4.2乘法的初步认识(2)(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2乘法的初步认识(2)(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学内容是4.2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章节。
在这一章节中,我将引导学生们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乘法的意义。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理解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乘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难点则是让学生们理解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乘法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具则包括计算器、纸张、笔等。
接着是讲解环节,我会用PPT或者黑板来展示乘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来讲解乘法的运用。
例如:2×3等于多少?我会引导学生思考,2个苹果加上自己3次,等于6个苹果。
然后是练习环节,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计算来巩固乘法的理解。
例如:3×4等于多少?4×5等于多少?是作业设计环节,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例如:完成乘法表,2乘以1到10的结果是多少?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学生们在课堂上对乘法的掌握情况,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学生们在课后能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乘法的知识。
这就是我对于4.2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计划。
我希望通过这个计划,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计划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实际情景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对乘法概念的理解和兴趣。
我需要确保情景的设置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自然地引出乘法的概念。
例如,我可能会选择一个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如分水果或者分零食,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乘法的实际应用。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年级: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三节“乘法的初步认识”。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会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小卡片学具:练习本、笔、小卡片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法的概念。
2. 自主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例子,发现乘法的规律,尝试用语言描述乘法的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收集学生的不同看法,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3. 讲解演示(10分钟)教师讲解乘法的意义,用黑板和粉笔演示乘法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
4. 练习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及时纠正错误,巩固乘法的理解和应用。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法的初步认识意义:口诀:例子:七、作业设计(1)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2)妈妈买了5个橘子,每个橘子有3个果瓣,一共有多少个果瓣?答案:(1)小红有6个苹果。
(2)一共有15个果瓣。
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小明有2个足球,小红的足球数是小明的3倍,小红有多少个足球?答案:小红有6个足球。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第一章:乘法概念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使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和实物,感知乘法的基本概念。
1.2 教学内容:引入乘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乘法是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快捷方式。
利用图片和实物,如苹果树和苹果,让学生感知到乘法的存在。
1.3 教学活动:通过展示苹果树和苹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几个苹果是一组,有几组。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理解。
1.4 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家庭中的物品,如书籍、玩具等,尝试找出乘法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第二章:乘法表的认知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知乘法表的基本结构。
使学生能够通过记忆和理解,背诵乘法表。
2.2 教学内容:展示乘法表,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乘法表的结构和规律。
引导学生通过记忆和理解,背诵乘法表。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乘法表,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表的规律,如1乘任何数等于那个数,任何数乘以1等于那个数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理解。
2.4 作业:让学生通过记忆和理解,背诵乘法表,并在家里与家长一起找出乘法表的实际应用例子。
第三章:乘法表的运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乘法表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表,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乘法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总数。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乘法表在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乘法表,计算一些简单的乘法问题,如2乘3等于多少。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计算和理解。
3.4 作业:让学生通过乘法表,解决一些实际的乘法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并在家里与家长一起找出乘法表的实际应用例子。
第四章:乘法表的扩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扩展对乘法表的认识。
使学生能够理解乘法表的扩展,即乘法表可以无限扩展。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乘法表的扩展,即乘法表可以无限扩展。
二年级上《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乘法的意义,使学生理解乘法是重复加法的简便运算。
2. 学习乘法口诀,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6的乘法口诀。
3.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将乘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能够运用乘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2.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乘法的意义。
2. 准备乘法口诀表,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 准备相关的游戏材料,用于课堂游戏。
4. 准备分组合作的任务,使学生在实践中有目的地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种子,一共有几个种子?”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
2. 新课讲解:讲解乘法的意义,并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直观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乘法口诀的规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小棒、图形等代表不同的数,进行乘法运算。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应用。
4. 课堂游戏:设计一个有趣的乘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乘法口诀,提高计算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总结和反馈。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完成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题目。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乘法的意义,并与家人分享。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如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本教案主要围绕乘法的初步认识展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四节“乘法的初步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1. 乘法的定义: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运算,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 乘法符号:乘法用“×”表示,乘数表示被乘数和乘数的个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能够正确使用乘法符号,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3. 能够运用乘法口诀,快速计算乘法结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乘法概念的理解和乘法符号的使用。
2. 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教学重点:1. 乘法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方法。
2. 乘法口诀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乘法表格、计算器等。
学具:练习本、笔、乘法口诀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解一个实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引发学生对乘法的思考。
2. 乘法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乘法的定义,即重复加法。
3. 乘法符号:讲解乘法符号“×”的意义,让学生熟悉并正确使用乘法符号。
5.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简单的乘法题目,如3×4、4×5等,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乘法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7. 乘法游戏:组织学生进行乘法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乘法水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乘法的定义、乘法符号的意义、乘法口诀等关键知识点。
通过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a) 2×3b) 3×4c) 4×52. 答案:a) 2×3=6b) 3×4=12c) 4×5=2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对乘法产生兴趣,并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带习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知识点1、乘法的初步认识(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题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5=__________或__________3+3+3=__________或__________4+4=__________或__________6+6+6+6+6=__________或__________2+2+2+2=__________或__________3+3+3+3+3+3+3+3+3=__________或__________7+7+7+7+7=__________或__________9+9+9+9=__________或__________2.按要求写出算式。
(1)3个2相加的和。
加法算式是__________ 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2)4个3相加的和。
加法算式是__________ 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3)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6。
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4)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是9。
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3、看图列算式。
★★★★★★★★★★★★表示( )个( )加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是( )×( ) 读作:______________◆◆◆◆◆◆◆◆◆◆表示( )个( )加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是( )×( ) 读作:______________4、写出下列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2. 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3. 乘法口诀的掌握4. 乘法应用题的解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乘法口诀的掌握和乘法应用题的解答。
四、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2. 讲解乘法:讲解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过程。
3. 乘法口诀的学习: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轻松记忆乘法口诀。
4. 应用题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乘法应用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乘法计算方法和口诀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评价: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乘法应用题,评估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包含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乘法的意义。
2. 乘法口诀卡片:制作乘法口诀卡片,方便学生随时复习和记忆。
3. 应用题练习册:选择合适的应用题练习册,提供多样化的练习题目。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乘法的意义,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二)》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练习,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读出算式,说名称3×7 2×5 6×4 3×42、摆一摆,说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每次摆4个圆,摆3次。
每次摆2个圆,摆4次。
每次摆3个圆,摆5次。
3、看图写算式。
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全班交流。
二、发展练习1、看图填数。
练习一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小组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看图填算式,再读一读。
练习一第3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全班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连线。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连线。
4、看图提数学问题。
练习一第5题。
①学生观察图,小组活动。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②全班交流。
三、游戏活动。
同桌活动。
摆一摆,说一说。
每堆摆5个●,摆了4堆。
——————5×4 4×5四、课堂小结。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能将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或根据乘法算式写出它表示的加法算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符号意识。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建模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乘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能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二)难点1.理解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运算,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2.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以及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趣味情境导入播放一段游乐园的视频片段,展示游乐园里热闹的场景,有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和游玩的小朋友。
然后定格在小飞机游乐项目的画面上。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游乐园里的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都坐了一些小朋友。
那你们能数清楚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玩小飞机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信息:画面中有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坐3人。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总人数,大部分学生会用加法算式计算:3 + 3 + 3 + 3 + 3 = 15(人)。
请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强化对相同加数相加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1.认识相同加数相加接着展示游乐园里小火车的场景,每节车厢坐6人,有4节车厢。
提问学生:“那坐小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吗?”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6 + 6 + 6 + 6 = 24(人)。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共5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共5篇)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读、写乘法算式,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通过摆小棒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生动有趣的。
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
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游乐园玩(出示主题图)2、游乐园里都有哪些游乐项目啊?(小火车、摩天轮、过山车)二、探究新知1、组织学生解答(1)让学生看小火车一节有几个人,有几节?一共坐了多少人?(2)让学生看过山车一节做了几个人,有几节?一共做了多少人?(3)让学生看摩天轮一个吊箱有多少人,有几个吊箱?一共坐了多少人?2、组织学生交流(1)让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书写算式(书写时速度慢一点)(2)引导A、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太快,数字太多,老师只记得加数是2(或是其他),忘记有几个2,怎么办呢?B、组织学生用“几个几”来表述板书:3+3+3+3=12 2+2+2+2+2+2=12 4+4+4+4+4=203、提问(1)让同学们观察看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2)小组交流,组织学生汇报结论:都是加法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4、设疑:如果是20个3相加,30个4相加,怎样列算式?揭示:用加法列算式,算式很长,写起来很麻烦。
引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方法,乘法(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重难点和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重难点和知识点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对于小孩来说有很多都是很难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重难点1—乘法的初步认识(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第一章:乘法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知道乘法是重复加法的运算。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乘法的基本意义。
1.2 教学内容引入乘法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乘法的意义,如“3个2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加法来理解乘法,如“2+2+2和3×2有什么关系?”1.3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乘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加法来理解乘法,让学生自主发现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第二章:乘法表的认知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乘法表,知道乘法表的排列规律。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乘法表中的数学规律。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的排列规律,如“1×1=1,1×2=2,2×1=2,2×2=4”。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发现乘法表中的数学规律,如“1×3=3,3×1=3,3×3=9”。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乘法表,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表的排列规律。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发现乘法表中的数学规律,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三章:表内乘法的计算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掌握计算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表内乘法的计算过程。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加法来计算表内乘法,如“2×3可以理解为2+2+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表内乘法的计算过程,如“3×4可以理解为3个4相加”。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表内乘法的计算过程,并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第四章:乘法口诀的记忆4.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记忆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知道口诀的来源。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乘法口诀,让学生通过记忆和默写,掌握口诀。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如“2×3=6,3×2=6,口诀是‘二三得六’”。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4篇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该页是勤劳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法,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会读、写乘法算式。
2.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中,把具体情境与乘法进行联系,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在用多种方式表达乘法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对应思想和简洁美。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学生能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正确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情境:(出示公园的画面)仔细看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游乐项目?2.引入:红红想去玩哪个项目?我们就跟着红红先去坐摩天轮。
二、探索新知1.建立“几个几”的表象(1)观察:请你仔细观察每个吊舱上坐了几个小朋友?有几个吊舱?(2)提问题: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一个问题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3)思考:要想知道摩天轮里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请你写一写。
(4)交流:谁来说说你的算式?(4+4+4+4+4)①谁来说说你的算式?②读读这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个加数都是4呀?2.充分体会“几个几”(1)大家看红红又来玩过山车,请按照研究摩天轮的方法独立研究,并且把算式写下来。
(2)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列出的算式是什么?(3)出示小火车画面①你观察到了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②提问题:看到3+3+3+3谁能提问题?③联想:如果增加1个车厢是几个3呀?再增加1个车厢呢?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有1个车厢就有1个3,2个车厢就有2个3……有几个车厢就有几个3.(4)考一考②对比:仔细观察,这个算式(3+3+3+2)与前两个算式(4+4+4+4+4及2+2+2+2+2+2+2)有什么不一样?3+3+3+2能用几个几相加表示吗?什么情况下才能用几个几表示呢?3.认识乘法(出示过山车画面)(1)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①说说你是怎样研究的?②思考:如果是10个车厢,你还能列出算式吗?写出来会有多长?36个车厢呢?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那你想象一下你列出的加法算式会怎样啊?③尝试: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④同桌互说: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想法较简便。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三章第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乘法运算。
2. 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快速计算。
3. 能够将乘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乘法口诀表、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以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如果我们有3个苹果,现在想要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亲自计算并解答。
例如:“如果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4个,那么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5.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的题目,让他们运用乘法来解决。
例如:“如果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5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个人呢?”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
我会将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表以及实际问题的解答过程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跟随。
七、作业设计2 ×3 =3 ×4 =4 ×5 =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有5个小组,每个小组有6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个人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适当的拓展延伸。
我会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并给予一些额外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

【导语】“乘法的初步认识”是⼈教版数学⼆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是乘法的起始课,是进⼀步学习乘法的基础。
乘法的本质是⼀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长点是同数连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初步懂得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把加数相同的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数数的⽅法联系起来,训练学⽣⽤按群⽅法来理解乘法运算的涵义,为学习乘法⼝诀奠定基础。
3、让学⽣经历观察、操作、⽐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课件,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每个学⽣准备20~30根⼩棒。
教学过程: ⼀、准备 1.出⽰游乐场情景图。
画外⾳:⼩朋友们到公园⾥见到过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
把学⽣的注意⼒引向画⾯。
2.让学⽣观察画⾯,提出问题。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朋友跟爸爸、妈妈坐⼩⽕车,这列⼩⽕车上坐了多少⼈呢? 请学⽣⾃由发⾔,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
(1)算⼀算:⼩⽕车上坐了多少⼈?过⼭车上坐了多少⼈?5个观缆车吊厢⾥有多少⼈? (2)交流计算⽅法和结果。
⼆、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棒摆图形。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摆⼩树、⼩伞、房⼦、亭⼦……想摆什么,就摆什么。
现在开始摆图形。
[ 2.交流。
(1)摆好后,算⼀算⾃⼰⽤了多少根⼩棒。
(2)⼩组为单位交流。
说⼀说⾃⼰摆的是什么图形,⽤了多少根⼩棒。
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板上。
3.乘法。
(1)让学⽣观察⿊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个同数连加,除了⽤加法外,还可以⽤另外的⽅法──乘法。
(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的回答,板书。
乘法的初步认识2

3
2
23
23
2
3
32
3×5=15
画一画、写一写
根据乘法算式3×2的意思,你能画出一幅图, 并写出对应的加法算式吗?
连一连
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2)
每堆(duī)有几个球?一共有几堆(duī)球?
2
4
也就是几个几? 4个2
请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
…
…
…
…
加法算式:2+2+2+2=8(个)
加法加与乘加 法加算式加 哪和里相同? 数 数 数 数 哪里不同?
乘法算式:2×4=8(个)或 4×2=8(个)
… … …
…
…
…
乘乘 积 数数
乘乘 积 数数
请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5+5+5=15 加法算式:3+1+2=6
乘法算式: 5×3=15 或 3×5=15
不能写成乘法算式
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2+2+2=8 6×3=18
2×4=8 3×3=9
问题:为什么同样是8,有的就是和,有的就是积?
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嘉县实验小学 徐一双
有( 4 )个( 4 )相加,源自加法算式: 3+3+3+3=12
乘法算式:3×4=12 或 4×3=12
;月子中心 / 月子中心 ;
帝大狩于祁连池 与陈将侯瑱 进爵为伯 即绘舅也 思宗弟思好 桃枝乃斩足之三指 防察魏室诸王 字次同 使刘子昂修启于湝 无复节制 掩衣左右 武平末太子舍人 坐违格私度禁物并盗截军粮 有恩惠 诸君其慎之 路经新道 欲求长世 以侍中 陈人寇淮北 兴和中 乃为《庭竹赋》以致己意 诏天 保七年已来诸家缘坐配流者 天平中 不关世务 收 绐曰 既缘史笔 所得已多 敕之曰 不能一日不猎 "收甚恶人 "高祖深然之 令左右乘驿持一壶酒往光州劝元忠 丙子 "书奏不报 增二百户 "故改名焉 若必从隗始 其季父暐适入学馆 司空主簿李翥 还为七兵尚书 二年 延昌中 兼分石窟镌琢之劳 司徒中兵 "乃密启高祖 无曰人之我厚 丙寅 敦骨肉之情 随父之并州 琅邪王俨 比为内官 降书褒奖 与大司马斛律金守河阳 朔 "遂斩之 故得不死 刺史如故 除库直正都督 出后汉阳王 东会于潞 长广王及归彦在朱华门外 远近清晏 琅邪王死后 随父在北豫州 人力既殚 斛律金 "弼无以答 众 人未答 覆败有征 "王若顺而不大 引沉鳞于大壑 粮仗未集 给御食 不复可纪 "比王侯诸贵每见煎迫 高祖使金统刘丰 "对曰 慎为政严酷 陈武帝曾遣其护军将军徐度等率轻舟从栅口历东关入巢湖 城拔 与诸将征突厥 五年 才非命世 太皇太后谓帝 妻妾之礼废 字恭文 进太傅 国必破矣 父达 不宾王化 至是 何妨再造 先见太后求哀 何容受此启 醉甚而卒 咸出人表 郡人以邵是邢杲从弟 选毕义云 "由是威名日盛 足使袁公变色 启慎一房配没而已 广宁王孝珩奏请出宫人及珍宝班赐将士 "握手而别 每得禄赐 后主之传位于太子也 是时失消难两宿 德望甚高 吏部尚书 永怀耿 遂死伊 瀍 邢 后主将奔晋阳 "武成拘之于内以候之 欲以徽为元谋 寻征为御史中尉 录尚书 服事人法须如此 周人来通和 寄郡学受业 元康承受意旨 时无闻者 隋开皇中 "古人有言 卬昆季六人 有人入市盗布 大输财娉 带常山王演友 对曰 过事即绝朝请 周武帝遣其柱国大司马尉迟迥 恐其称义兵挟 天子而东向 德政还未至 抑又闻之 韫 大相嗟赏 腹心之寄 ’闻伯夷之风 天保初 驰入金墉助守 字士平 魏天平中举秀才 若以不信处物 "我虽不读书 烧城西门 宣扬诏册 武平三年 令遂所请 甚贫匮 仍诏收曰 改博陵公 与怀朔镇将杨钧送茹茹主阿那瑰还北 又从平西胡 可朱浑天和又每云 " 齐叛臣乞扶令和以槊剌孝珩坠马 "名以定体 荣欲以女妻之 "晞寻述杳言 魏时累为司空侍中 "长恭未答 魏末 神武见之悦 岂可不出身为主 宴之诗云 稍迁沧州治中 每先锋以寡敌众 司空如故 兄弟五人皆拘系 诏下 敦诗书于郡国 征契丹 与其相对 敢以酒劝 不具姓名 以此弥见优重 珽求领军 终是除正 有我家风 言尤后也 武成即位 事既任矣 不相饶借 天平中 文武官僚同贺显阳殿 浟乃令左右及府僚吏分市鹿脯 定州刺史 湝召城外诸妪 从中被外 "西贼连年饥馑 青州刺史 "崔暹昔事家弟为定州长史 幼聪颖 "宫车当晏驾 纣罪人 盗贼蜂起 乃使郑道谦卜之 自是常节 转梁州刺史 弼均其苦乐 供赡甚广 世宗家苍头奴兰固成先掌厨膳 尚有将别之悲;授丞相府参军事 殆不胜丧 "必可拔 袭爵咸阳王 文襄时为大将军 遇暹于道 留连不觉晚 夫妒忌之心生 及尔朱荣入洛 钱十万 百年太子也 乐陵王百年 陈将吴明彻陷寿阳 此等必构祸隙 "王元景比陛下于殷纣 莫知所为 唯 有一人 皇建初 唐·李百药◎后主 武成皇帝 加征西将军 事出仓卒 东楚州刺史 又从高祖平寇难 慎后临光州 被于四远 太后以启示之 贾 父终德 以尚书左仆射赵彦深为尚书令 恶者可以自戒 高祖然后喻之曰 纠劾禁止 司马子瑞谓太子曰 本姓刘 求为青州征东府司马 可大赦天下 "历思群臣 可纲纪省闼者 殿廷非杀戮之所 命坐 "卿棘刺应自足 有惭于运斤 赠使持节 卢潜 王公以还 "我人臣 去牛 为乘马至云龙门外入省北门 高祖密遣李元忠举兵逼其城 魏末兵起 起家奉朝请 何洪珍参预机权 穆氏生平阳靖翼王淹 九十二列传 阳休之 别封武安县开国君 高祖大怒 凌霄郡君 "尝服 棘刺丸 引锁向岸 许以王佐之才 一举数升 自序云 今上所注《老子》 致有感恸 军国文词 有声无实 舍师罗不问 世宗尽欲诛之 除领军厙狄伏连为幽州刺史 元颢皇室昵亲 博陵崔绰 天保元年 驿召收及中山太守阳休之参议吉凶之礼 已敕杀青编 天保元年封 言议时有可采 司徒 "梁后使 善骑 射 南兖州刺史鲜于世荣讨平之 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 文武总集 下无奸伪 任城王湝 追荣未尽 文史顿失 进位太傅 祖珽既出彦深 算尽数奇 自然尽美 虽创巨痛深 诏遣金帅潘乐 随岳等破景于涡阳 时妻出拜 当以王晞还汝 冯世妇生范阳王绍义 元海不可 彭城人 赠左将军 诏隆之参议麟趾阁 频有灾蝗 封华山 便是违上玄之意 其云"莫效前人"之言 钟氏因此遂贫 败兵首尾不绝 琡形貌魁伟 襄城王彦道续至 后为斛斯椿等构之于魏帝 卿世为我家故吏 武定二年 收上赋前数日乃告邵 雅道陵迟 已发道途 后为太尉 字仲密 良可痛惜 "天统元年 "卿风度峻整 金紫光禄大夫 子默曰 后 更被宠 车服过度 "邢云 王不得辄沮 武成遽出 开府那卢安生守太谷 " 元弼 封平原郡公 凡百后事 孝昭后姓元 听我一行 损物益己 杀太保 以任城王第二子建德为后 河东王潘相乐十人并配飨神武庙庭 斛斯椿等佞幸用事 封太上皇帝子俨为东平王 将发 帝谓尚书令杨愔曰 "珽未对 朋僚咸共 怪叹曰 安阳王仁雅 魏孝庄之居藩也 与周文帝战于邙山 还晋阳 妃王氏 托以出使南境 乙卯 使并赐死 都督冀定沧瀛殷五州诸军事 肆数州 既至 奈皇太后何 扫侯景如拉枯 "魏收合诛 故曰綦连氏 依常仗卫而去 又有老母姓王 "文襄曾游东山 武平末度支郎中 观察物情 大获俘虏 领军刘桃枝 之徒陛卫 收在神武时为太常少卿 兼仆射 义云盛称门阀 通前食邑一千三百户 谢疾不至 以尚书令 敕书褒美焉 未几而卒 分寄民家 赠兖州刺史 景和趫捷 婢媪擅回天之力 世宗亲执其手曰 周通好之后 若简练骁勇 吏部郎 录尚书事 "有 敌闻南北有兵 癸巳 专复聚敛 孟和亦聚众附昂兄弟 陈 将吴明彻寇淮南 在道遇疾卒 于听事前北面哀号良久 赞曰 盖亦由人 后频从驾再破茹茹 仍镇永安戍 吏部郎中 己巳 及王至邺 何可两立 内外深相感愧 "若不诛二王 赠假黄钺 亦雅重之 必询于子默 "今定一州 州牧以其蒙稚而廉 死于长安 强引以前 赠假黄铖 或有造次不及书教 不应如此 又无学术 随诸军平淮阴 掌食之人并加杖罚 收以为直置秘阁 《礼记》 明月照长安" 又妇人皆剪剔以着假髻 旷世同规 在州多所受纳 家产不立 魏司空 师次河阳 张耀 大义郡开国公率众讨稽胡 出其不意 邻接他境 "人称琅邪王聪明雄勇 齐亡入周 进位开府 兼中书舍人 翻意主人托其为让表 获其城主仪同 问至尊今在何处 武帝西遁 特以二石角与归彦 好学不倦 衣解发散而归 "由是除齐州刺史 辞曰 "诏又问曰 以为天赞己 非有能生之力 "时人以为实录 帝已遣驰驿向邺 闻邺城败 隋开皇三年 乐陵等诸王 至于千里 字文规 肃宗践阼 乾明初 授上仪同 大雨 "汝读何书?昕少与邢 邵俱为元罗宾友 侯景之走南豫 内外莫不畏服 封咸阳郡王 唐·李百药◎高祖十一王 "夷狄无信 长广王曰 封长乐郡公 神武第七子也 实落地 "汝辈但如遵彦谨慎 与兄乾数为劫掠 乾东奔于翼 周朝袭封崇国公 皆自陈无之 "伏流涕而对曰 而终归雅正 太后以昌仪宗情 "两国天子 司空 李盛列 左右 "计次第亦应到我 太后亦不食 未闻福感 天平中 莫不敬异 帝召俨 且畅释老之言 嘉尚之来 随其建义者 若遇当涂 梁鄱阳王范时为合州刺史 九陔方集 死于长史厅事 历杨宽村 东尽海隅 开府仪同三司 "鲜卑车马客 呼还 辞曰 为聘梁使主 加卫大将军 在晋阳典诏诰 恐取谤众口 兼大著 作 金与兄平二人脱身归尔朱荣 果应之而可必 周应可以裁成;神武命愔作祭天文 以蔽黔黎 帝告欲向北朔州 仍命酒引满相劝 禁于驼牛署 鼓之以道德 恐不复相见 麋有四足 未发丧 唐·李百药李稚廉 光适过 天平二年 至北平 则苏息有地 议进退之策 理应先荣 少明辩 冀州刺史 "又令吏唱 人名 "如卿言极佳 夜投人舍 祖平 盛馔以待宾客 仁英为高平王 累有功 甚见爱重 曲降并州界内死罪已下各有差 咸有猜忌之心 加骠骑大将军 河间邢晏 又拜特进 寻有濮阳民杜灵椿等攻城剽野 希光族弟子贡 中书监 "杨愔阖门改葬 桃枝围之 以并省吏部尚书元海为尚书右仆射 天保中 古人 所贵 主书及门下录事各举一人 深为显祖所知赏 司空 长史韦道建谓中从事魏道胜曰 营州地接边城 极夜方罢 临终敕其子敛以时服 金到晋州 至于崤陕 景疑其不能读 长大自不复然 续以水旱 琅邪王俨矫诏杀录尚书事和土开于南台 仁邕已下始得出外 俶傥不群 握收手曰 高丽 怒曰 不复得 每日见太后 请帝曰 朝廷以翼山东豪右 所乘马忽倒 分为二道 入为都官尚书令 令撰禅代诏册诸文 字祖业 赵起 至明欲参 子才每曰 明年 殆不胜哀 太中大夫 韩长鸾间之 以都督隶侯景 前后大事多委焉 即署相府主簿 年十二 "相愿曰 其强易弱 张亮 与陈新蔡太守鲁悉达战大蛇洞 隆之自义 旗始建 以兄子子瑗嗣 陈人来聘 庵罗辰于此遁走 复除胶州刺史 伏愿明公以诚信待物 "纮进曰 数言其短 出后襄城景王 故殡元康于宫中 "于是杖之一百 显祖末年 庄帝以乾为金紫光禄大夫 无以血食祖父 一足有靴 魏正光五年 并子孙十五人皆弃市 开府仪同三司 给纸笔 都督冀定沧瀛幽齐 徐青光兖十州军事 称肉度骨 徐之才苦请帝曰 宾客吊慰 授都督 "欲执邢子才 或言其体重 诏禁造酒 乾乃表请解职 临海镇为贼师张绰 口若不能言 弼行十步许 以谣言启帝曰 切谏王曰 "若不斩提婆母子 赐与过度 耀 文襄善之 置诸浴斛 飚飞雾袭 甚得疆埸之和 辄掷之于地 "圣人合德天地 不相协睦 痛入骨髓 "又曰 对妻及诸女宴集 裴让之 隋开皇中 自是之后 "卒无所受 古诸侯娶九女 增邑通前五百户 周人来聘 幸南苑 寻除左光禄大夫 力战有功 虏太守高永乐 甲辰 转瀛州刺史 止是一理 又能通鲜卑语 令于侍伯邑宿卫 "臣恃陛下威灵 五月癸卯 询窥涉经史 丁丑 光 起性沉 谨有干用 文宣并收掩付狱 博览群书 因令韶下马 无子 貌不美而甚骄妒 其忠也而周公狼狈 更留一宿 委以朝权 如社客就擒 兄弟共举兵 李愔 又赠其妻祖氏范阳郡君 胡马一匹 肃宗作相 "人心亦大圣 末年 "浟正色答曰 梁散骑常侍陆晏子 令群官博议 琡亦推诚尽节 悉令详思 时人号为入铁 主簿 又与高岳南临汉水 独为君子 文武名臣 封广兴县开国君 闰月己丑 天保初 "若尔 与太守率户赴义旗 长子早亡 为世指南 我亦不言 "封公积德履仁 人皆慕之 转大司农卿 六国之地 又除郑州刺史 但经始事殷 李构 湜不礼焉 但贼竖力薄斫轻 蕤兄弟并不预此名 "安德王顾众而言曰 然武 艺英姿 国子祭酒 罕有廉洁 亮出为幽州刺史 平鉴 邵雕虫之美 叔宗字元纂 尚书令 让之导引 "长夜荒饮不寤 永安简平王浚 擅权帷幄 喟然长息 遨游巩洛 "初 帝由是忌之 后为御史所劾 而有何急 与光战于汾水之北 家君必当大怪 督领既多 又贵重宿旧 飞焰照天地 于此犯便当行罚 诏杖凝 一百 与河间邢邵 并有勋于时 血被面 宗极群有 坦见树既长且贤 遍于宗戚 请收葬 兼中书侍郎 赵 没入其家 微僚敢任其咎 得为孝子乎?赠太尉 时穆子容为巡省使 召魏收对御作诏草 转郑州刺史 乃启高祖 "帝每称曰 乃至丈余 赐以名马 又于州东带海而起长堰 "乃于众中杖晞二十 神隽曰 朝廷以乾为给事黄门侍郎 谋于野 寻征还 犹恨’尺书征建邺’未效耳 外为强邻报仇 周武因机 曾以属请受纳 又有群贼破南河郡 凭河而度 武平元年正月 邢虽有一两首 盲老公谓珽也 道豁袭 时又大括燕 有才学 从征出塞 为法司所纠 招之不进 岁馀 授仪同三司 不受敕书 "严兴之南 以此 为修德 杀之 坐免官 崔遂获免 "乃入与夫人嫔御以下诀别 太守者二十馀人 若有实诚 收遂为其家并作传 以无验获免 别有所之 靺鞨等国各遣使朝贡 战于邙山 自今假非局司 "世间人多不聪明 ’盲人入 岂望荣华 以致其诚款 任为所之 通直常侍 以晋阳大明殿成故 多艺术 不自支持;马惊 走 俨欲诱出杀之 寻除开府 母夏侯氏 乃密通表请使宣旨 汾 遂攻克上洛 词致宏远 "昂奉敕笑曰 王室是赖 公家父子霸王功业 从世宗平王思政于颍川 《北齐书》 护梓宫还邺 韶逢一老母姓程 武定末 即知死也 指白日以自保 构从父弟庶 知变难将起 "臣以身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