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稠油降粘剂的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及其应用
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及其应用
超稠油是指粘度大于1000mPa·s的油,由于其粘度高、流动性差,开
采难度大,因此一直是油田开发的难点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
学家们研发出了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该技术已经在实际应用中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超稠油高温降粘技术
超稠油高温降粘技术是指通过加热超稠油,使其粘度降低,从而提高
其流动性。
具体来说,该技术通过加热超稠油,使其分子间距增大,
分子间作用力减小,从而使其粘度降低。
此外,加热还可以使油中的
杂质分解,减少油的粘度。
二、超稠油高温降阻技术
超稠油高温降阻技术是指通过加热超稠油,使其黏附在管壁上的分子
间距增大,从而减少黏附力,降低油在管道中的摩擦阻力。
具体来说,该技术通过加热超稠油,使其分子间距增大,从而减少油在管道中的
黏附力,降低油在管道中的摩擦阻力。
三、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的应用
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该技术可以提高超稠油的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
其次,该技术可
以减少管道中的摩擦阻力,提高输油效率。
最后,该技术可以减少油
田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性。
总之,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可以有效地
解决超稠油开采难题,提高油田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稠油降粘方法及应用情况研究
稠油降粘方法及应用情况研究矿场常用的稠油降粘技术主要包括:加热降粘技术、掺稀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技术、油溶性降粘剂。
文章概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工艺技术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对稠油降粘技术有了一个准确的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今后降粘技术研究方向。
标签:稠油;降粘技术;原理;复合降粘1掺稀油降粘1.1降粘原理一般当稠油和稀油的粘度指数接近时,掺稀油降粘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接近。
我国辽河高升油田的稠油中,掺入1P3的稀油量,50e时粘度由2~4Pa#s降为150~200mPa#s。
1.2降粘规律(1)轻油掺入稠油后可起到降凝降粘作用,但对于含蜡量和凝固点较低而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的高粘原油,其降凝降粘作用较差。
(2)所掺轻油的相对密度和粘度越小,降凝降粘效果也越好;掺入量越大,降凝、降粘作用也越显著。
(3)一般来说,稠油与轻油的混合温度越低,降粘效果越好。
混合温度应高于混合油的凝固点3~5e,等于或低于混合油凝固点时,降粘效果反而变差。
(4)在低温下掺入轻油后可改变稠油流型,使其从屈服假塑性体或假塑性体转变为牛顿流体。
1.3 优缺点轻质稀原油不仅有好的降粘效果,且能增加产油量,并对低产、间隙油井输送更有利。
在油井含水升高后,总液量增加,掺输管可改作出油管,能适应油田的变化。
因此,在有稀油源的油田,轻油稀释降粘,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适应性。
采用此种方法大规模地开采稠油时,选用的稀释剂必然是稀原油,因为稀原油来源广泛,可提供的数量大,因此也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稀原油掺入前,必须经过脱水处理,而掺入后,又变成混合含水油,需再次脱水,这就增加了能源消耗;其次,稀原油作为稀释剂掺入稠油后,降低了稀油的物性。
稠油与稀油混合共管外输时,增加了输量,并对炼油厂工艺流程及技术设施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鉴于稠油与稀油在价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采用掺稀油降粘存在经济方面的损失。
2稠油原油的化学降粘技术的应用2.1稠油原油开发的应用虽然我国稠油的储量丰富,但是由于大多数的油藏区块分散,含油面积不大,导致造成了我国的稠油开采困难,或者通过电热或蒸汽吞吐等经济方法进行开采所得到的效果低下,为了在稠油原油开发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通常采用化学降粘方式开采或者辅助开采,我国的稠油化学降粘技术主要应用在油层解堵、井筒降粘、蒸汽吞吐以及输油管的降粘等几个方面中,在稠油的开采中应用最多,通过化学降粘技术降低稠油粘度,不仅促进稠油的开发,更是提高了原油的产量以及降低原油的运输成本,还减少稠油中氮、硫等物质产生,大大降低了稠油开采成本。
稠油自乳化降粘剂评价
128稠油开采常用的几种降粘方法有:热力降粘开采、掺稀油降粘和化学降粘等技术[1]。
其中,化学降粘中的自乳化降粘是一种较新的技术。
能够在表面活性剂和轻微机械能(如小幅摇动、轻微搅拌等)的作用下使稠油发生自乳化,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采收率[2]。
目前,对自乳化降粘技术的乳化机理及乳状液的稳定机理没有确切的认识。
乳化剂的结构及浓度、界面和体相之间的黏度关系还有油水相的中间层性质被认为是影响自乳化作用的主要因素[3-5]。
当满足油、水两相的超低界面张力和油水界面产生明显破裂这两个条件中的最少一个时,就能够在仅受到外界较小机械能时自发形成乳状液[6]。
渤海某油田部分油井存在井筒举升困难,产液量下降明显等问题。
前期研究发现,实验室内经充分搅拌后降粘效果良好的降粘剂,在现场应用时效果不佳。
分析认为现场井下加药时,并不具备充分搅拌的条件。
因此,考虑寻求一种无需充分搅拌就可发生自乳化的降粘剂产品。
本文针对该油田稠油,评价一种稠油自乳化降粘剂(ZR-03)的效果。
该降粘剂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S-1、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和NaOH复配而来。
1 实验器材及方法1.1 实验器材实验仪器包括:B13-3型恒温数显磁力搅拌器、Brookfield DV-Ⅱ黏度计、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样品包括:ZR-03稠油自乳化降粘剂、渤海某油田稠油及地层水。
1.2 实验方法自乳化降粘体系浓度优选 称取一定量的含水原油,放入65℃的恒温水浴中预热30 min,按油水比为6∶4,加入不同浓度ZR-03降粘剂,继续恒温65℃,静置30 min,然后用100 r/min 磁力搅拌器搅拌20 s,观察能否形成水包油(O/W)乳状液,测定其黏度。
油水比对降粘效果的影响 按照优选出的降粘剂浓度,加入不同油水比(8∶2、7∶3、6∶4、5∶5、4∶6)体系中,采用同样的实验方法,观察不同油水比下能否形成水包油(O/W)乳状液。
温度对降粘效果的影响 按照优选出的降粘剂浓度和油水比配制乳状液,将乳化后的体系温度从65℃逐渐降低至25℃,每间隔10℃观察体系状态并测定黏度变化。
原油降粘剂的评价
原油降粘剂的评价降粘剂;流变性;降粘机理;性能评价前言在石油工程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油井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和人工补充能量开采后的油藏,原油采出量平均不到原始地质储量的50%,即有一半左右的石油储量残留地下。
在未发现既要经济又丰富的石油代替物之前,要保持石油稳定供给,不仅要在勘探上做出更大的努力,同时还要努力提高现有油藏的生产能力。
随着对石油开采程度的加深,原油变稠变重成为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种状况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降低原油的凝点和粘度,改善其流动性是解决高凝高粘原油开采和输送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降粘剂的应用研究比较多,世界各国的降粘剂研究成果推动了原油流动改进技术的发展。
降粘剂包括乳化降粘剂和油性降粘剂,前者是指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作为原油乳化降粘剂,因其形成的原油乳状液粘度大大降低,可实现常温输送以节能降耗,因此,乳化降粘输送工艺发展比较成熟,然而存在后处理(如脱水)问题;有关油性降粘剂的应用研究较少,由于使用油性降粘剂具有可直接加剂降粘,改善原油流动性以节能降耗,同时又不存在后处理(如脱水)问题等优点,目前油性降粘剂的开发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经过较长时间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目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矿场应用阶段,在大庆、冀东、吉林、南阳等大中型油田,均获得了明显增油效果。
该技术对处于中、高稠油的油田开发持续稳产,具有决定性意义和指导性作用,在三次采油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结合理论从实验的角度对降粘剂降粘机理进行初步的了解。
实验采用的L1和L2降粘剂为主要实验研究对象,通过其对吉林多矿多井原油样品的粘度降低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反映出对原油添加的降粘剂L1和L2降粘性能明显,大大降低了原油的粘度,使其易于流动,而且该法操作简便,可以大量的节能降耗。
本研究既具有社会效益,又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
第1章概述我国油田主要分布在陆相沉积盆地,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
受气候和河流频繁摆动的影响,储油层砂体纵横向分布和物性变化均比海相沉积复杂,泥质含量高,泥砂交错分布,油藏非均质性远高于主要为海相沉积的国外油田。
新型稠油降粘剂的评价与应用
新型稠油降粘剂的评价与应用摘要:对研制新型高效降粘剂进行性能评价,该降粘剂具有较强的降粘能力,70℃下,降粘剂浓度为1~2%时,与稠油的降粘率接近90%;同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130℃下使用污水时降粘率仍能达到89.6%,随着温度升高,降粘效果略有增加。
驱替试验和现场单井试注试验表明,新型高效降粘剂具有较强的降粘和洗油性能,能够显著降低突破压力,提高油井产能。
关键词:降粘剂性能评价驱替试验单井试注一、前言胜利油田稠油资源丰富,分布较广。
稠油含蜡高,粘度高,且断层多,油藏类型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更增大了稠油油藏开发难度。
如何对低渗透稠油油藏开采,使之成为可动用储量,是一直研究与探索的世界性课题。
大量科研和生产实践证明,化学驱油是解决低渗透油藏和稠油油藏开采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从浓度、温度和水质等方面对新型高效降粘剂进行性能评价,物模试验表明,该降粘剂能有效提高采收率。
在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进行单井试注,共注入降粘剂12t,累计增油520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实验材料、仪器及实验方法1.实验材料2.实验方法粘度测量:将降粘剂与原油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后,在70℃下保持一定时间后,采用布什粘度计测量样品在70℃,7s-1下的粘度。
三、新型高效降粘剂性能评价1.浓度对降粘剂降粘效果的影响浓度是影响降粘剂降粘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使用效果及投入产出比情况。
按降粘剂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0.5%、2%、4%、6%,分别将降粘剂加入稠油中,充分混合后,放置在70℃烘箱中,间隔一段时间取出,用布氏粘度计测粘度。
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降粘剂剂后,稠油的粘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稠油的粘度呈现出先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说明降粘剂降粘速度快,且降粘后稠油样品的粘度始终保持稳定。
可以看出,随着降粘剂含量的增加,油品的粘度逐渐下降,降粘效果明显。
2.温度对降粘剂降粘效果的影响油藏条件不同,油藏之间的温度差异也较大。
(2021年整理)风城油田稠油降粘剂降粘效果评价
风城油田稠油降粘剂降粘效果评价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风城油田稠油降粘剂降粘效果评价)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风城油田稠油降粘剂降粘效果评价的全部内容。
风城油田稠油降粘剂降粘效果评价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08年5月研制单位: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项目名称:风城油田稠油降粘剂降粘效果评价项目负责人:乐江华起止时间: 2008年5月~2008年6月主要研制人:乐江华、古丽扎帕尔审核人:技术负责人:目录1 任务来源2 降粘实验及效果评价2.1 原油含水率的测定2。
2 脱水原油粘度测定2.3 降粘效果评价2。
4 现场破乳剂对加降粘剂原油的破乳效果评价3 结论1 任务来源2008年5月受风城油田作业区委托,针对DF5055井原油,评价JY-2、 PPAT-1、KXDQ-10、RC—11四种稠油降粘剂的降粘效果,并考察35万吨原油处理站目前使用的原油破乳剂对加入以上4种稠油降粘剂后的原油的破乳效果。
2 降粘实验及效果评价2。
1 原油含水率的测定根据GB/T8929—1988《原油水含量测定法蒸馏法》标准,实验测得DF5055井原油含水率为18.64%。
2。
2 脱水原油粘度测定根据SY/T 0520-1993《原油粘度测定》标准,实验室使用DV-III布氏粘度仪测得DF5055井脱水原油样品粘度数据见表1:表1 脱水原油粘度表2.3 降粘效果评价根据新疆石油管理局企业标准Q/0506-2003《稠油降粘剂》中5.2.3降粘率规定,将JY-2、 PPAT-1、KXDQ—10、RC—11稠油降粘剂分别配制成浓度为2%、4%、8%的降粘剂水溶液,称取70g脱水原油与30g的稠油降粘剂水溶液,分别在60℃恒温水浴中恒温30min后混合搅拌,使用DV-III布氏粘度仪测定乳化后原油乳状液在60℃温度时的粘度,计算出JY-2、 PPAT—1、KXDQ—10、RC-11稠油降粘剂在不同浓度的降粘率,结果见表2。
稠油降粘技术研发及应用
稠油降粘技术研发及应用稠油是指粘度较高的原油,在开采和输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降粘的需求。
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对于提高油田开采效率、降低成本、延长井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背景、主要方法及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石油资源逐渐减少,油田产量的稳定提高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然而,稠油的开采和输送过程面临着粘度高、流动性差等问题,降低了开采效率和输送能力,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成为了当前石油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稠油降粘技术主要方法稠油降粘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热力学方法三种方法。
物理方法是通过机械能、超声波等手段对稠油进行物理作用,改变其粘度。
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剪切、振荡、高压处理等。
剪切是通过搅拌、搅拌、搅拌等手段将稠油进行物理剪切,使其粘度降低。
振荡是通过振动装置对稠油进行振动,改变其分子结构,降低粘度。
高压处理是通过对稠油施加高压力,增加其流动性。
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改变稠油分子结构,降低粘度。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添加表面活性剂、添加溶剂、添加改性剂等。
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可以改善稠油和水的亲和性,使其形成胶状液体,降低粘度。
溶剂的添加可以改变稠油的分子结构,使其变得更加流动。
改性剂的添加可以通过改变稠油分子链的结构和长度,降低粘度。
热力学方法是通过对稠油进行加热处理,改变其粘度。
热力学方法主要包括低温处理和高温处理两种。
低温处理是通过将稠油降至低温,使其粘度降低。
高温处理是通过对稠油进行加热,使其分子运动加快,粘度降低。
稠油降粘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稠油降粘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油田开采和输油管道输送方面。
在油田开采方面,稠油降粘技术可以提高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降低原油粘度后,可以提高油井的产量,延长油井寿命。
此外,稠油降粘技术还可以解决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沉积、堵塞等问题,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
洲城油田稠油降粘试验及效果分析
() 3 原油 牯 度与柴 油含 量 的关系
柴油 、 汽油 、 煤油等 轻 质 油与 QK 1 原 油 作 一8井 用, 1 0#柴 油 对 QK.8 原 油 降牯 效 果 较 好 。 1井
Q 1 K一8井 原油粘 温关 系曲线见 图 1 。
实验 室 试 验
1 实 验 目的
10 0 0 0
#
5 0 00
O 1 O 2 0 3 0 4 0 5 ) 1 6) t
舍水率 ( ) %
I2 Q t 1 K.8井原 油粘 度 与舍 水 率 关 毒 t
用 旋转牯 度计 测定 原油在 不 同条件 下 的粘度 用 牯度 表征 原油在 井筒 中 流动的难 易程 度 。
前
言
f
洲城 油 田洲 Ⅲ南 断块 E 油 藏 累 计 地 质 储 量
7 .5 0 t 目前单 井( 8 1 x1 , QK一 井) 产 ,9 4年 6 埽 生 19 月2 0日取样 原油 牯度 3 6 5mm /s 5 6 98 ( 0℃ ) 比 , 重 o 9 7 , 普通 稠油 。但 在 前 期 的试 采 过 程 中 , .5 5 属
提供 了技 术基 础 。
3 6 9 1 2 1 5 1 8
5 20 00
10 5 0
尊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0
奁 。 0
0
幕含 量 ( ) %
囤 4 不 同萆 含 量 与 原 油粘 度 关 系
() 井 生 产 稳 定 。 O 1 2油 . 8井 自 4月 从 油 套 K. 环空清 加柴 油 , 今 生产 较 为 稳定 , 出现 以前 常 至 未
稠油降粘剂复配降粘效果评价
" "#$
多种降粘剂复配使用降粘效果评价 碱和催化剂复配的降粘效果 将含 #3#4" 氢氧化钠和含 #3&" 催化剂的克
从表 % 可 以 看 出, 氢氧化钠与表面活性剂 表明表面 56. 复配后的降粘率可达到 -- $ 4&" , 活性剂 56. 比 56& 更好, 同时碱与表面活性剂的 复配可行。 "#) 碱与表面活性剂及催化剂复配的降粘效果 将 56. 和 56& 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别与 78’ 催化 剂、 氢 氧 化 钠、 克 稠 油 以 #3! < #3#! < #3#4 <
〔! ? &〕 。 色越浅, 乳状液的粒径变小, 体系也越稳定
剂有 ABC ( B>,) 、 ( B>$) 、 ( B>") 、 5D9 7. 6 ,# E3 6 & (B>!) 、 油酸酯 ( B>* ) 、 ( B>& ) 以及丁醚 .F$#!# ( B>1) , 结果见表 ,。由表 , 可以看出, 加入表面 活性剂的克稠油在!# @ 时的稠油粘度, 要比未加
’##/ 年 && 月
苑权等 $ 稠油降粘剂复配降粘效果评价
.&
度的影响, 结果见表 !。 表!
项 目
以, 选择 56. 作为复配催化降粘的表面活性剂较 合适。 "#"
#$’ / &## 0% $ 00
催化剂用量对粘度的影响
催化剂用量, " # &- .## # $ #! ! /## 0’ $ #’ # $ #% / %0# 0/ $ 00 # $ &&) / .## 00 $ 0’
稠油降粘剂的复配降粘效果评价
稠油( Crude Oil) ,指粘度高,相对密度大的原油,为便于其 开采和运输,必 须 降 低 其 粘 度[1]。目 前 稠 油 降 粘 的 主 要 方 法 有 稠油物理降粘,包括掺稀油降粘和加热降粘; 稠油化学降粘,包 括油溶性降粘剂降粘和表面活性剂降粘以及催化降粘; 稠油微 生物降粘[2]。乳化降粘剂是使用水溶性好的表面活性剂配制而 成的一定浓度的 水 溶 液,它 注 入 油 井 中,使 原 油 分 散 于 其 中,从 而显著降低乳化稠油粘度,达到顺利开采的目的[3 - 5]。实验室 常用工业化生产的降粘剂进行复配,优选出降粘效果好的配方, 该方法经济高效,且使用广泛[6]。本文针对河南某油田高粘度、 组成复杂的稠油,进行稠油降粘剂的复配研究,优选出具有高的 降粘效果的成分配比,以便于稠油的开采和输送。
97. 42
94. 48
95. 08
95. 25
2. 5
3. 21
D>A>C>B
B2
C1
A3 B2 C1 D1
80 40 60 60 80 40 98. 19 97. 7 91. 53 6. 66
D1
89. 02 98. 95 98. 56 98. 25 97. 02 98. 13
图 1 稠油粘度( mPa·s) 与温度( ℃ ) 的关系
1. 2 稠油粘度与温度关系的实验
在 250 mL 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稠油,分别在 40 ℃ 、50 ℃ 、 60 ℃ 、70 ℃ 、80 ℃ 恒温水浴中加热 1 h,然后用 NDJ - 1 型旋转粘
度计测定稠油的粘度。
稠油胶质沥青分散解堵剂性能评价与现场应用
摘 要 : 了解决稠 油开采过 程 中由于胶 质 沥青沉 淀析 出堵 塞储层 , 为 造成 蒸汽 吞吐 开采 中注汽压 力 高 以及 井筒举 升和 管 线输送 困难等 问题 , 出了稠 油胶质 沥青分散 解堵技 术 , 对稠 油胶质 沥青 分散 提 并 解堵剂 进行 性 能评价 . 内评 价与 现场 应 用结果表 明 , 分散 解堵 剂 能极 强 地溶 解 、 室 该 分散稠 油 中的
一
5 一 2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1 2 分 散剂作 用原 理 .
的溶解 能力 .0℃条件下 浸泡 15h 分散 剂 可 以将 6 . , 石蜡 全部溶 解.
表 3 分 散 剂 对 石 蜡 的 溶 解 性
水 基分散 剂 的作 用 为 : 分散 剂 由于含 有 沥 青 改 进 剂和 分散 剂 , 它加 入 到 油井 中 , 以将 沥青 分 将 可 散, 使其 晶粒变 细 , 不易互 相结合 而 随油 井采 出液 流 出油井 ; 也可 通过 沥青 块 的缝 隙渗 入 沉 积在 井 壁 上 的沥青 块 中去 , 沥青块 与井壁 的黏 附力减 弱 , 井 使 使
时造成蒸 汽 吞吐 开采 时 注 汽压 力 高 , 在 注 汽 开 采 并
过 程 中由于原 油重 力 分离 , 有胶 质 沥青质 沉 淀析 出 , 所 以井筒 举 升和 管线 输 送 困难 . 目前 稠 油 开 采 中 常
烃能 力 和抗 凝 固防沉 降 能力 , 可有 效 降低 稠 油黏度 ,
提高地层 中原油的流动能力. 其作用机理是 : 溶解一 分散一 混 溶一 形 成 一个 稳 定 的低 黏 度体 系 , 地 在
SK_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2003年4月油 气 地 质 与 采 收 率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 第10卷 第2期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宋斗贵1) 朱桂林1) 曹嫣镔2) 牛光海1) 唐培忠2)1)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滨南采油厂;2)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摘要:稠油、超稠油油藏进入多轮次吞吐后期普遍存在蒸汽驱替效率低、油汽比低、经济效益差的问题。
部分区块由于注汽压力高而导致无法正常注汽。
室内实验研究表明,伴蒸汽注入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可以明显地降低注汽压力,提高注汽周期的产量及油汽比,提高蒸汽的驱替效率。
该项技术应用于单家寺油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提高该类油田的开发效果及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稠油;超稠油;蒸汽;降粘剂;单家寺油田中图分类号:T E1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03(2003)02-0058-02引言胜利油区的稠油、超稠油油藏一般采用注蒸汽热力采油方法开采,但由于受边、底水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稠油、超稠油油藏不适合用蒸汽驱,只能采用蒸汽吞吐的方式开采[1]。
滨南油田单家寺稠油、超稠油油藏经多轮次吞吐后,注汽开采油汽比低,原油粘度大,井筒举升困难等矛盾日益突出,制约了稠油油藏的进一步开发[2]。
伴蒸汽注入高效稠油降粘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少井筒举升阻力,提高注汽生产的经济效益[3],是多轮次吞吐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1 室内实验采用伴蒸汽注入降粘剂的开发方式,可以提高注蒸汽的生产效果,但对降粘剂自身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降粘剂必须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及较低的界面张力。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就具有良好的耐温性,可调整活性基团、添加助表面活性剂,可提高其抗盐性;而且易在带负电的砂岩表面形成一层亲水膜,有利于蒸汽驱或水驱效率的提高。
研制的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基本具有该性能。
1.1 性能评价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适用于总矿化度小于18000mg/L,Ca2++M g2+总和小于600mg/L的油藏,其浓度为5%时的水溶液的pH值为9~11,界面张力为0.1~0.01mN/m,同单家寺油田单六区块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在300 和200 条件下,分别与地层水接触3小时和36小时的热降解率小于15%,说明该降粘剂具有良好耐温、抗盐性。
高强混凝土降黏措施的应用及性能评价
高强混凝土降黏措施的应用及性能评价作者:王洁来源:《建筑与装饰》2019年第21期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增幅之快,肉眼可见。
那么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就伴随着建筑领域的升级。
例如,有着特殊要求和高层大跨度的建筑物,这样就致使高强混凝土的强度需要进行一定的提升。
现阶段,大都是应用降低水胶比的方法来致使混凝土强度加强,这样也就会致使混凝土本身有较大的黏度,流动性较差,也会致使混凝土再进行搅拌,加工过程中产生相应的问题,这样也对于混凝土的应用有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对降粘型聚羧酸减水剂进行开发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黏度;聚羧酸类降粘剂引言高强混凝土降粘处理工作能够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通常情况下,矿物掺和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是降粘工作中的关键步骤,那么还需要不断进行研发,进而搭配出更为良好的降粘剂。
目前,能够影响高强混凝土黏度的因素有许多,本文主要是对马来酸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进行相关探索,这三者是合成降粘剂的重要原料。
本文对这三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对其应用过程中的配比进行了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该三种物质合成的降粘剂有着明显的减水性能,同时也有着一定的降粘作用。
除此之外,高强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的应用和高强混凝土中外加剂的应用是降粘处理工作中的一大进步。
1 高强混凝土简要概述高强混凝土主要是强度大于等于c60。
这种混凝土与其他的混凝土有着明显的不同,同时比其他混凝土有着较好的功能和效用。
首先该混凝土本身可以减少资源耗费,进而减少该项工程的工程造价。
除此之外,高强,混凝土还能够加强混凝土耐久性,进而延长建筑物投入使用期限。
最后高强混凝土还能够应用工业废渣,进而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那么对高强混凝土进行降粘处理,也是当前建筑领域需要急切去解决的一项问题,要能够有着良好的技术,进而对混凝土进行降粘工作[1]。
2 通过研究MAH-PEG对降粘进行了解2.1 MAH-PEG分子量对水泥净浆流动度和混凝土黏度的影响在进行研究过程中,若是保持马来酸聚乙二醇酯的含量不变。
稠油降粘剂SMA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收稿日期]2007212203 [作者简介]吴国云(19562),男,1982年大学毕业,副教授,现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
稠油降粘剂SMA 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吴国云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学院,重庆400042) 浦 琳 (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河南桐柏473400) 曾顺鹏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学院,重庆400042) 张启根,刘 彝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四川成都610500)[摘要]通过分析聚合物类降粘剂的降粘机理,合成了一种高效的油溶性降粘剂SMA 。
用实验室自制的丙烯酸十八醇酯,以过氧化苯甲酰(BPO )作为引发剂,在90~95℃反应温度下,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反应单体比例为(6∶1∶2)、引发剂加量111%、反应时间4h 。
在50℃的稠油中降粘剂加量为600mg/L 时,原油的降粘率可以达到8514%,用合成的降粘剂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以使SMA 的降粘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稠油降粘剂;马来酸酐/苯乙烯/丙烯酸十八醇酯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胶质;沥青质[中图分类号]TE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52(2008)022*******近年来,国内外的油田工作者通过对原油的组分及其性质的分析,研制开发出了不少的聚合物型的油溶性稠油降粘剂,这些降粘剂可以分为缩合物型、不饱和单体的共聚型、均聚型。
对于不饱和的油溶性降粘剂主要有乙烯2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衍生物的聚合物、马来酸酐衍生物的聚合物等。
它们都是不饱和酸酯的聚合物或不饱和酸酯与其他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
笔者以马来酸酐(M )、苯乙烯(S )以及自制的丙烯酸十八醇酯(A )共聚合成了一种油溶性共聚物降粘剂(SMA ),然后将产品与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这种复配体系降粘率比使用单一产品作为降粘剂的降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1 试验部分111 主要试验仪器与药品药品:马来酸酐、苯乙烯、丙烯酸、甲苯、十八醇、甲醇、硫酸、过氧化苯甲酰(BPO )、十二烷基磺酸钠、OP 21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新型高效复合降粘体系XGD的性能评价
组分, 具有 很强 的渗透性 , 能快速 溶解特 超稠 油 中
入不 同含 水 率 的稠 油 中 , O~ 0rmi的转 速 以3 4 n / 搅 拌 , 拟降粘 剂与稠 油在地层 中流动状 况 , 模 至一
定时 间后 停止搅 拌 , 定体 系粘度 。 测
22 X . GD 用量对 降粘效 果的影 晌
1 1 药 品及 仪器 .
药品 : 复合降粘体 系 X D, G 胜利油 田分公 司
采油工 艺研 究院 自制 ; 实验 用原油 , 自胜利油 田 取 郑 4 1区块 郑 4 1 4井 。 1 1 一P 仪 器 :V一Ⅲ粘温 流变仪 , 国 Boked公 D 美 rofl i
8 .4 , 0 3 % 原油 流动 能力得 到极 大改善 。 2 4 不 同原 油含 水率 条件下 XG 的降粘 效果 . D
降粘效 果的 影响
针对原 油含水 率越 高 , 复合 降粘 体 系 X D降 G
粘效 果越好 的特点 , 5℃ 、 G 在6 X D用量 1 0 条件 .%
下 , 察原 油含 水 率对 原 油 及 降粘 后 原 油粘 度 的 考
2 结 果与讨论
2 1 不 同含水 率条件 下原油 的粘温关 系 .
原 油含水率 对 其粘 度 影 响很 大 , 1 不 同 图 为
含水率条件下原油的粘温曲线。
温 度 /℃
图 1 不 同含 水率条 件下原 油的粘 温 曲线
从 图 1 看 出 , 水 率升 高 , 油 粘度 增 大 ; 可 含 原
影响 , 结果 见 图 3 。
∞
表 2 复合 降粘体 系 X GD 用量 对 5 %含 水 0 原 油降粘 效果 的影 响
钻井液用稠油降黏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第53卷第1期 辽 宁 化 工 Vol.53,No. 1 2024年1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January,2024基金项目: 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抗高温环保型钻井液用聚合物材料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2020BAB072)。
钻井液用稠油降黏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韩银府,周书胜,魏世旺(荆州嘉华科技有限公司,湖北 荆州 434000)摘 要: 稠油中含有胶质、沥青质等物质,使稠油与钻井液滤液形成W/O 型乳状液,增大了稠油的开采难点。
针对上述技术难题,以苯二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氯磺酸为原料制备一种水基钻井液用稠油降黏剂JN -A,应用于水基钻井液中,评价稠油降黏剂JN -A 对稠油黏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水基钻井液的滤液与稠油形成乳状液,使稠油的黏度上升至983.4 mPa ·s,而3%稠油降黏剂JN -A 使稠油黏度降低至75.1 mPa ·s,其降黏率高达91.97%,表现出优异的降黏效果。
稠油降黏剂JN -A 使滤液-稠油界面张力降低至0.51 mN ·m -1,并降低储层岩心孔喉对稠油的黏附性和稠油在储层孔喉中的流动阻力,有利于稠油油藏的开采。
关 键 词:稠油降黏剂;界面张力;润湿性能;流动阻力;贾敏效应中图分类号:TE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4)01-0151-04稠油油藏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滤液在正压差和毛细管作用下进入储层,与稠油混合后,由于稠油中含有胶质、沥青质等,可作为天然乳化剂,使稠油与滤液易形成W/O 型乳状液[1-4]。
稠油本身具有黏度大、流动性低的特点,且W/O 型乳状液的相间表面积以及相间表面能较大,提高了碰撞和相对滑动的概率,进一步增大了稠油流动阻力[5-6]。
另外,稠油在储层孔喉结构中存在贾敏效应,不利于稠油开采。
储层钻开过程中,储层稠油乳化增黏现象对后续开采效率影响甚大。
河南油田稠油化学降粘技术应用及分析
4 )措 施 效果 分析
通 过 注 人 AE 降粘 剂后 ,取 得 了较 好 的措施 效 果 ,措 施 前 后周 期 产 油量 增 加 ,
使古 6 3井 、古 6 2井 、古 6 5井 、古 6 6井这些 新投产 稠油井 突破 出油关 ,生产情 况 明显 改善 。2 1 3 4 4 4 00
3 室 内试 验 分 杯 取 原 油 样 ,加 入 0 5 的 A 降 粘 剂 ,用 旋 转 粘 度 计 在 5 ℃ 和 7 ℃ 下 测 定 其 粘 ) .% E O O
度 值 ,计 算 出 5 ℃和 7 ℃ 的降粘率 。结 果 表 明 ,AE降 粘 剂对 这 些 油井 都 有很 好 的 降粘 作用 ,室 内 O O
年共 实施 1 5井 次 ,可评价 井 1 井 次 ,措施 有效率 8 % ,油 汽 比由措施 前 的平均 0 2 o o . 3提 高到措 施后 的
0 2 。表 2显示 ,在 5 ℃下用 旋转 粘度 计测 的原油 粘度 ,室 内试 验都 达 到 A 降粘 剂 的应 用要 求 ,但 .9 O E
1 % ) 的 普 通 稠 油 油 井 。油 水 比 范 围 一 般 在 7: ~ 3: 5 3 7之 问 。
2 )原 油物 性分析
通 过原油 性 质分 析 , AE 降粘 剂适 用 于超 稠 油 或 者特 超 稠 油井 。从 表 1可 以看
出 ,使 用 AE降粘剂 的油 井 ,原 油 相对 密 度 在 0 9 0 . 6 0以上 ,5 ℃时 的脱 水 脱 气粘 度 大 于2 0 mP S O 3 0 a・ , 地层 温度下 原油粘 度都 在 l 0 0 a・S O 0 mP 以上 ,属 于超稠 油 和特 超稠 油 。古 6 3井 、古 浅 1 井 、古 6 2 3 1 4 井 、古 6 5 、古 6 6井都 是刚投 产 的新 油井 ,原油 没有游 离水 。 4 井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 年 6 月 Journal of Sout hwest Petroleum Institute J un 2003
文章编号 : 1000 - 2634 (2003) 03 - 0055 - 03
从试验结果看 (图 3) ,氮气和 C YΟ2 交替注入可 以有效的提高驱替效率 ,其提高的幅度比单纯使用 C YΟ2 高 。从机理上分析 ,氮气和 C YΟ2 交替注入 ,降 低了地层原油和蒸汽的流度比 ,提高了波及面积 ,同 时 C YΟ2 的剥蚀作用以及由于贾敏效应所形成的高 剪切力梯度都大大提高了驱替效率 。实际生产中氮 气在油 层 中 还 起 到 减 小 向 上 下 夹 层 扩 散 热 量 的 作 用。
表 2 挤注降粘剂后效果对比表
井号
单 6Ο10ΟX28 单 6Ο10Ο26 单 6Ο8ΟX28 单 6Ο8ΟX26 单 6Ο2 单 6Ο10Ο30 单 6Ο6Ο24 单 6Ο4Ο24 单 60Ο4 单 60Ο3
挤高效稠油降粘剂前
注蒸汽压力 干度
/ MPa
/%
17. 0 16. 5 17. 0 17. 0 17. 5 17. 5 17. 0 17. 0 16. 5 16. 5
图 3 累计提高驱替效率
图 2 驱替效率曲线
试验 1 : 用 C YΟ2 伴蒸汽注入开发稠油油藏 ,试 验条件蒸汽温度 250 ℃,蒸汽压力 4 M Pa ,孔隙体积 120 ml ,饱和油量 81 g ,岩芯孔隙度 35 % ,岩芯渗透 率 9. 2μm2 ,岩心初始温度 60 ℃。
1. 5 耐高温试验研究 将 C YΟ2 放置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 ,反应釜的温
(2) 降低原油粘度 ,有利于回采
单六东试 1 井作业过程中取样化验的粘度 7. 86 ×104 mPa ·s , 开井后化验 9 次 , 最高只有 49 591 mPa·s ,平均保持在 30 000 mPa·s。其它措施井开井 后粘度普遍要低于作业时粘度 。
(3) 延长热采周期 ,提高周期产量 稠油降粘剂可以提高单井的产油量及采收率 , 延长生产时间 。对比 3 口井可以明显看出注入C YΟ2 后周期采油量明显高于上一周期 。
高效稠油降粘剂的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Ξ
宋斗贵1 ,朱桂林1 ,曹嫣镔2 ,唐培忠2 ,王秋霞2
(1.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滨南采油厂 ,山东 滨洲 256606 ; 2.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摘要 : 稠油超稠油区块进入多轮次吞吐后期普遍存在蒸汽驱替效率低 、油汽比低 、经济性差的问题 。部分区块由于注 汽压力高而导致无法正常注汽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表明 ,伴蒸汽注入高效稠油降粘剂 C YΟ2 可以明显提高蒸汽的驱 替效率 、降低注汽压力 ,提高注汽周期的产量及油汽比 。该项技术在滨南单家寺油田大面积推广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 效益 ,为提高稠油超稠油区块注汽开发的效果及经济性提供新的途径 。 关键词 : 稠油 ;蒸汽 ;降粘剂 ;单家寺 中图分类号 : TE357. 46 文献标识码 : A
第 3 期 宋斗贵等 : 高效稠油降粘剂的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57
1. 6 C YΟ2 的合理使用浓度 通过对 C YΟ2 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试验结果的
分析 ,可以看出当 C YΟ2 在油层中液相的有效浓度在 为 0. 3 %~0. 5 % ,可以取得较好的驱替效果 。如再 提高高温薄膜扩展剂的浓度 ,对采收率提高的幅度 非常有限[5 ] 。如高温薄膜扩展剂的使用浓度在 0. 3 %以下 ,其驱油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高温薄 膜扩展剂的合理使用浓度为在井底液相中的有效浓 度为 0. 3 %~0. 6 %。
驱替效率 = 驱替出油量/ 岩心管含油总量 试验 参 数 如 下 : 蒸 汽 温 度 250 ℃, 蒸 汽 压 力 4 M Pa ,孔隙体积 120 ml ,饱和油量 79. 5 g ,岩心孔隙 度 35 % ,岩心渗透率 10μm2 ,岩心初始温度 60 ℃。 从试验结果看 (图 1) ,当注入 4 PV 蒸汽后如继 续注入蒸汽则不能有效提高蒸汽的驱替效率 。此时 伴蒸汽注入 C YΟ2 后 ,驱替效率继续提高 ,最后稳定 在 60 %左右 ,继续注入蒸汽也不能有效提高蒸汽的 驱替效率 。从驱替效率试验可以看出 ,伴蒸汽注入 C YΟ2 可有效提高注入蒸汽的驱替效率 ,提高幅度在 30 %左右 。
度设置为 300 ℃,压力 14 M Pa ,恒温 24 h ,停止加热 反应釜 ,自然冷却到室温 ,取出降粘剂 ,进行乳化降 粘试验和驱油试验 ,降粘率和驱油效率均保持在初 始值的 98 %以上 , 证明该降粘剂具有良好的耐温 性。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打排放 , 没有干度
65 70
挤高效稠油降粘剂后
注蒸汽压力 干度
/ MPa
/%
16. 0
15
15. 0
20
15. 5
16
16. 0
18
15. 0
24
5. 5
22
15. 5
20
15. 0
18
15. 0
73
15. 0
73
分析单六东试 1 井注汽压力变化曲线 :单六东 试 1 井的原油粘度是 7. 86 ×104 mPa·s ,这口井一开 始连续 24 小时挤稠油降粘剂 ,压力一度下降到 16. 5 M Pa ,干度保持在 65 %以上 ;这时停挤 12 小时 ,压力 很快升到 18. 8 MPa ,然后又挤降粘剂将压力控制 住。
图 1 C YΟ2 驱替效率曲线
1. 4 不同注入工艺的研究 选择了三种不同的注入工艺进行研究 :先注蒸
汽驱然后伴蒸汽注降粘剂提高驱替效率 ;伴蒸汽注 入降粘剂提高驱替效率 ;先用蒸汽驱然后交替注入 氮气和降粘剂提高驱替效率 。
从试验的结果来看 (图 2) ,如始终伴蒸汽注入 C YΟ2 ,其驱替效率提高的幅度同单纯注蒸汽相比提 高了 33. 8 % ,具有较好的效果 。但其最终采收率不 如注蒸汽驱替后再注 C YΟ2 。从经济角度及现场施 工考虑 ,合理的使用方法应该是先注蒸汽驱扫 ,然后 伴蒸汽注入 C YΟ2 提高驱替效率 。如地层注汽压力 较高 ,可以将 C YΟ2 作为前置液预处理油层 ,然后注 入蒸汽驱扫 。
该工艺可以提高注入流体的驱替效率 ,但并不 能提高流体的波及效率 ,对于大孔道及非均质性导 致的窜流需通过封堵调剖的方式进行解决 ,下一步 将进行弹性封堵的研究 。
2 现场应用
从 1999 年开始 ,伴蒸汽注入 C YΟ2 技术在单家 寺油田推广应用 。在注汽过程中 ,利用高压计量泵 伴蒸汽挤入 C YΟ2 ,挤入的方式 (连续式和段塞式) 以 及挤入量的大小 ,主要根据压力情况决定 。挤注稠 油降粘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
(1) 降低注汽压力 ,提高注汽质量 从 1999 年与 2000 年施工井看 ,注汽压力一般 可降低 1~2 M Pa ,注汽干度可提高 20 %左右 。
降粘实验是按油水比 7∶3 ,水浴温度 60 ℃的条 件下进行的 ,采用的油样是单 6Ο14Ο40 井脱水原油 , 降粘剂浓度为在水相中的浓度 。试验结果如表所 示。
降粘剂 浓度/ %
0. 15 0. 20 0. 30 0. 40 0. 50 0. 60
表 1 脱水原油降粘试验
原油粘度 加降粘剂后原油 降粘率
Ξ 收稿日期 : 2002 - 07 - 26 作者简介 : 宋斗贵 (1968 - ) ,男 (汉族) ,江苏人 ,工程师 ,从事油田开发管理工艺技术研究 。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试验 2 : 把氮气和 C YΟ2 交替注入提高注入蒸汽 驱替效率的实验 。试验过程如下 :先用蒸汽驱替岩 心管内的稠油 ,当蒸汽已不能有效驱替稠油后 ,交替 注入氮气和 C YΟ2 提高采收率 。试验过程中 ,每隔 10 min 注入一次氮气 , 注入量为 67 ml ( 在常温 、4 MPa 条件下) 。选用的岩芯管原有饱和油量 83. 16 g ,残余油量 60. 39 g ,残余油饱和度 72. 6 %。试验条 件蒸汽温度 250 ℃,蒸汽压力 4 M Pa ,孔隙体积 120 ml ,岩心温度 60 ℃,岩心渗透率 4. 12 ,氮泵排量 67 ml/ min ,药泵排量 0. 83 g/ min 。
引 言
胜利油田一般采用注蒸汽热力采油方法开采稠 油 、超稠油区块 。由于受边底水以及其它因素的影 响 ,部分油藏不适合用蒸汽驱的方式进行开采 ,只能 用蒸汽吞吐的方式进行开采[1 ] 。
进行蒸汽吞吐开采 ,伴随着多轮次吞吐周期的 开发 ,以下两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 :注汽开采周期油 汽比低 ,经济效益差 ; 原油粘度大 ,井筒举升困难 。 这都严重影响注蒸汽开发的经济性 ,制约了对稠油 油藏的进一步开发[2 ] 。伴蒸汽注入高效稠油降粘剂 可以提高注入蒸汽的驱替效率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 减少井筒举升阻力 ,提高注汽生产的经济效益[3 ] ,是 多轮次吞吐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
/ mPa878 568 542 569 572
97. 0 98. 6 99. 1 99. 2 99. 1 99. 1
破乳分层 时间/ h
29 35 28 33 32 33
从实验结果分析 ,C YΟ2 在 60 ℃条件下的降粘效 果良好 ,能形成均匀稳定的水包油乳状液 。用单家 寺单六块油样进行界面张力的测试 ,油水界面张力 可以降低到 10 - 2 N/ m ,具有良好的驱替效率[4 ] 。 1. 3 驱油效率实验
表 3 周期采油效果对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