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班级心理环境,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
班主任工作总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班主任工作总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和谐班级氛围班主任工作总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和谐班级氛围作为一名班主任,本学期我秉承“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和谐班级氛围”的宗旨,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我以班会和个别关怀为纽带,通过多种方式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班级和谐的发展。
以下是我对这一阶段工作的总结和反思。
一、班会活动——引导心理健康,传递正能量班会是我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和引导的重要平台。
为了提高班会的实效性,我做了以下改变:一是主题设置更细化。
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我在班会上设置了相关话题,如自信心的培养、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
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困惑,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增加互动环节。
在班会中,我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互动游戏,通过团队合作和竞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同时,我也提供了一对一的交流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注和倾听。
三是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除了口头讲解,我还结合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通过让学生在观看和聆听中感受故事情节、人生哲理,达到知识的传递和价值观的塑造。
二、个别关怀——呵护学生成长,解决问题痛点作为班主任,我深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困扰,因此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更好地进行个别关怀。
一是开展心理辅导。
通过与学生进行面谈和交流,我了解到一些学生存在着焦虑、自卑、压力等心理问题。
针对性地,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外活动获得成就感,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我也留意到那些在学习和人际关系上有困难的学生,并积极协调家校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是疏导情绪。
我注意到学生在青春期存在着情绪起伏大的现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情绪的管理能力,我引导他们通过写日记、参加体育锻炼、进行心理疏导等方式,有效地释放压力和消除负面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如何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
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如何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良好的班级管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有效的管理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并有助于他们的心理成长。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班级管理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
一、教师角色与班级管理作为班级管理者,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严格的纪律要求和辅导学生的能力。
他们应该建立一个信任和尊重的教室氛围,以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还应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确保学生遵守,并做出公正的决策。
二、班级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制定和执行班级规则对于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在制定规则时,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并与学生一起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遵守度。
规则应该明确、简洁,并且能够适应学生的成长和变化。
同时,教师应该对规则的执行进行监督,并及时给予奖励或惩罚,以维护班级纪律。
三、学生参与与合作积极的学习环境应该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课外社交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班级团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建立友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心理支持与辅导班级管理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应该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的情绪和困扰,提供积极的心理建议和解决方案。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心理辅导员参与,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专业指导和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保持心理健康。
五、积极反馈与奖励措施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措施对于学生的心理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表扬学生的好表现,并给予一些小礼物或奖励。
如何提高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如何提高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班级凝聚力是指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形成的紧密联系和团结合作的程度。
一个具有良好凝聚力的班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还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组建班级氛围、开展团队活动、实施心理辅导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组建和谐班级氛围要提高班级凝聚力,首先必须在组建班级之初注重培养和谐的班级氛围。
学校和班主任应积极介入,采取一些措施来打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首先,班主任可以组织班级活动,如班级聚餐、户外拓展等,为学生提供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集体荣誉感。
其次,班主任应建立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班会或公开课时,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困惑,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最后,班主任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班主任要关注每个学生,积极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潜力,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支持。
二、开展团队活动团队活动是提高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不同形式的团队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团队活动中,班主任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例如,可以组织班级运动会或文艺晚会,让学生团结协作,共同策划和表演节目。
还可以组织班级实践活动,如义工活动或社区服务等,让学生感受到奉献和付出的价值。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设置一些班级目标,鼓励学生共同努力。
例如,可以设立一个班级奖杯,表彰在学习、文体、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团队或个人。
这样的举措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
三、实施心理辅导提高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离不开有效的心理辅导。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和挑战,班主任应该及时发现并予以关注。
构建和谐班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班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1.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小学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最突出的是过分强调了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的教育。
2.家长对孩子希望过高。
现代社会高学历的影响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
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98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训,关照不要骄傲呀、不要自满呀、要努力呀,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一进家门就做作业,以至于孩子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发泄放纵。
3.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过强。
随着父母文化程度的提高和社会教育媒体的影响,当代小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较高,但是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
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他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甚至闹得无法上课。
他的真正的意思不是要跟老师捣乱,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
4.父母工作忙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
小学生的家长恰好年轻力壮,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
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
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耐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5.独生子女缺少玩伴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
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小学生放学后在家里和电视、电脑为伴,没有交往的小伙伴。
由于缺少交往活动,在班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相帮助。
6.物质丰裕的负面影响。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颗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也比较重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
现在小康之家衣食丰裕,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属于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014-2021年第08期︵总第260期︶理论探索LILUN TANSUO引 言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发展与身心成长的起步期、奠基期、塑造期,而班级在小学生成长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成长、交际等都需要在班级活动中得以实现。
一个班集体的氛围、环境、生态,可以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多方面影响。
和谐的班级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积极健康的发展;而不和谐的班级生态则可以对学生的发展提升造成诸多束缚。
另一方面,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构架之一,班级在学生发展与成长领域承载着诸如德育、智育、美育、情育等诸多功能,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所形成的认识、思想、意识、观念等,可以直接影响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直接反映着班级育人作用的发挥情况。
因此,加强和谐班级建设,构建积极班级生态,营造丰富育人环境,便成为新时代小学生教育领域必须重点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
而班主任在和谐班级建设中作用的发挥情况,也直接影响着和谐班级的构建质量,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情况。
这使班主任在和谐班级构建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要,在切实凸显“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加强对和谐班级文化氛围、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班级活动的打造,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融入班级中,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班级管理,发挥自身作用,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一、现阶段小学和谐班级构建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和谐班级的建设直接决定着班级管理的质量与德育教育的效能。
然而,与学生、家庭、社会定位不相符的是,目前很多小学班主任对和谐班级构建均不够重视,并未将和谐班级构建置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位置,导致学生发展受阻,这也间接性地影响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更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和谐班级构建不够充分由于班主任对和谐班级构建作用的认识不足,很多班级缺乏具有人文性、生动性、感召力、影响力特质的育人环境。
班主任的不重视、学生的不关注,使和谐班级构建的价值和意义无法凸显。
构建和谐校园氛围,塑造学生成长良好心理
建立档案:将测评结果记录 在案,便于跟踪和比较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目的:了解学生 心理状况,及时 发现问题
内容:包括学生基 本信息、心理测评 结果、心理咨询记 录等
建立方式:通过问 卷调查、访谈、观 察等方式收集信息
反馈机制:定期与 学生、家长、教师 沟通,及时调整心 理档案内容
及时跟进与反馈学生心理变化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 理解和信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规章制 度的实施
定期进行校园安全检查,确保校园 安全稳定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如美化校园、绿化校园等 加强师生交流,如举办师生座谈会、师生互动活动等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如加强校园安全设施建设、加强校园安全宣传教育等
社会责任感有助 于培养学生的道 德观念和价值观
Part Three 塑造学生良好心理的途
径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建立心理咨询室,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提高学生心理素 质
加强家校合作,共 同关注学生心理健 康
开展多样化的心理辅导活动
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 质
提升教师素质与教育方法
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专业
素养
注重教师心理 健康教育,提 高教师心理素
质
采用多元化教 学方法,提高
教学效果
加强师生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
生关系
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建设
设立学生自治组织,如学生会、社团等,让学生参与校园管理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让学生展示自我 设立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如环保、敬老等,让学生参与社会服务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心理咨询、心理讲座等,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班级
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班级一、引言如今,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特别在班级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班级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以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了开展有效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个人经历都不尽相同,他们的心理需求也各有差异。
在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之后,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和策略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建立信任与沟通渠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教师要尽力与学生建立信任,并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
同时,提供多样化的沟通渠道,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四、开展集体活动促进互动通过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可以促进班级内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团队合作的游戏,班级聚餐,或者其他集体旅行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注重个体关怀和辅导除了集体活动外,教师也要注重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关怀和辅导。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提供适当的帮助。
可通过定期的个别谈话,让学生有机会倾诉自己的烦恼或困扰,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六、推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了更好地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推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压力调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七、建立班级心理健康支持系统为了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班级心理健康支持系统也非常重要。
这个系统可以包括心理咨询师、班级导师和班级心理委员等角色。
他们可以定期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八、开展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持系统之一,与家长的合作是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学校如何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环境
学校如何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环境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需要努力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环境。
本文将从教育环境、课程设置、师生关系以及家校合作等方面探讨学校如何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环境。
首先,学校应该提供一个积极的教育环境。
学校领导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
学校应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或聘请心理健康专家提供指导。
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校园中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和咨询服务。
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开放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纳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内容中。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基本知识和解决方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各个学科中都能够接触到心理健康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
再次,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传递温暖和关怀。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尊重并理解他们的需求。
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素养,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榜样。
学校还可以开展师生情感交流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可以营造一个亲和、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最后,家校合作也是营造积极心理健康环境的重要因素。
学校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积极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心理状况。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或学校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学校还可以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和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通过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营造良好的氛围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在越来越受人们关注。
我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深深体会到,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就要在班级中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作为一个班集体的主持者,在工作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种做法:关键词:环境、氛围、评价一、布置优美舒适的教室环境班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班级环境好,学生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活泼的、心开朗的,反之则不然。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将教室布置的优美舒适呢?首先,要干净整洁。
如果把学校当作一个家,那教室就是学生的小房间。
“小房间”的布置首先要做到干净舒适。
班级要制定严格轮值制度,让学生们通过自觉履行义务,做到教室内桌椅整齐,地面干净,班级整体整洁,一走进课室便有心情舒畅之感。
其次,班级的装饰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专栏,如“如何消除考试畏惧心理”“怎样变成一个阳光开朗的人”等;设置“知心姐姐”信箱,进行心声交流和给学生解难释疑;开辟“佳作小天地”,张贴学生优秀书画、作文及悬挂名人名言,美化教室环境,启迪心智;建立图书角,学生踊跃捐赠图书,丰富班级丛书,定期开展阅读及阅读交流活动,通过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使学生在阅读及交换读书心得的过程中收获颇多,同时帮助学生改变了学习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优美的环境会处处受感染,时时受教育。
二、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1.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作为教师要时刻谨记自己的神圣职责——教书育人,所以我们不但具备丰富的知识,更要具备善良仁爱、宽容豁达、积极乐观、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
在低年级,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他们模仿的对象。
故此,教师的榜样作用、言传身教,受用于学生。
想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必须心理健康。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的教态一定要做到亲切自然,讲课时教师的语言精练明了,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感兴趣,同时更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
共建和谐班级,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共建和谐班级,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共建和谐班级,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人们的越来越多关注。
在校园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而构建和谐班级和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则成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023年,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这个年代里,社会风气不断进步,班级文化建设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
因此,共建和谐班级、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成为班主任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首先,构建和谐班级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
班级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班级文化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呢?班主任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还是一个引导者和带头人。
班主任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班级的文化建设,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完善负面情绪的排解途径,建立积极健康的班级气氛。
养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沟通交流,加强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并且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如果班主任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这个班级就很难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多形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要根据班级情况,由浅入深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注意让学生具备一些心理健康保护的知识,又要让学生具备主动预防心理问题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二是树立正确的心理价值观。
心理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待自己、对待社会和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看法和行动。
班主任要加强心理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
三是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班主任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增强适应能力。
比如,开展体育活动、集体户外拓展等,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具备征服外界的能力;同时,班主任要多开展团队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满足学生的社交需求,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创建和谐班级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创建和谐班级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摘要】创建和谐的班级,能够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活动氛围,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精神上得到惬意,有助于塑造学生阳光的性格、积极的心态。
能够促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健全学生良好的人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学生道德的引领者,心灵的塑者。
如何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创建和谐的班级,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以和谐的班级塑造和谐的“人”,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班主任的工作核心。
【关键词】和谐班级健康人格“四个一”“三种力”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既富有创新精神,又具有完善的人格”。
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健康的维护者”这是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作为班主任,如何以科学有效的方法为学生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之不解努力的奋斗目标。
在和谐班级的建设中,把握学生的心理,心理健康的教育原理和方法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
一、要有“四个一”,为和谐班级的创建打好基础。
1.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由于现在的小学生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学生心理素质脆弱,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烦躁;同学交往上的自私、嫉妒;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甚至态度消极。
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要善于从细微处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
并且要区别不同的对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2.要有一颗宽容博大的爱心。
宽容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灿烂的笑容。
班主任对学生要做到宽容和理解,遇到突发事件要学会冷处理,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冲动。
建立积极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建立积极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在学校里,班级是学生们日常学习和交往的主要场所,班级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建立积极的班级氛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立积极的班级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班级管理者应该关注并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
建立积极的班级氛围要求班级管理者对每个学生有所了解,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关心和支持。
例如,对于内向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与人沟通和表达的机会;对于外向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发挥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通过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可以使他们在班级中感到被认可和关注,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班级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班级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班级管理者应该倡导班级成员之间的平等和尊重,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欺凌行为。
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减少学生之间的争斗和冲突。
同时,班级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以培养学生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使班级成员之间维持良好的互助关系,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鼓励积极向上的思维和行为班级氛围的建立还需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班级管理者可以通过表扬、鼓励和奖励方式,激励学生们展现出积极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态度。
同时,班级管理者还应该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优质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他们崇尚正义、关心他人的品格和意识。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班级氛围的建立需要学校和家庭的紧密合作。
班级管理者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需求,及时分享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
同时,班级管理者还应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教改理论2019 年 9 月226一、在班级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起着主导性作用,而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环境。
因此,班级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班集体在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学生对良好班集体也具有依恋倾向性,而且班集体在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中具有价值指向性的作用。
同时班级文化作为社会折射必然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因此,通过班级进行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在使他们形成正确、从容地面对社会和个人、现实与未来的矛盾等方面,显得尤其重要。
二、营造班集体良好的心理氛围的途径与举措1.培养教师心理素质教育意识,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先决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首先要转变的就是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包括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等。
其中,教育观中的心理教育意识又是第一位的,因为没有科学的教育观和心理教育意识,势必会造成心理教育的盲目性、盲从性甚至背离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导致不良的心理教育后果。
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教师应具如下素质教育意识和观念:其一、严谨的教学态度与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
其二、对师生人际关系及角色意识的正确理解与辨证看待;其三、重视自己的情感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2.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理论修养,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关键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教育的理论准备。
笔者认为主要是通过实验研究及相关培训,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在形式上,开展心理教育课,心理教育专题讲座,心理教育书籍与文献的自学与查阅。
在内容上必须让教师(学科教师、班主任教师)明确健康心理素质的内涵标准,以及相关的内容,并根据各自班集体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心理素质教育内容体系,并探索出营造良好班集体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如何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关注他人、关心班级。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讨论如何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提倡平等友善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树立平等友善的教育观念。
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爱。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任何形式的歧视和欺凌行为,在班级中严肃处理,并让学生了解这些行为的严重性和伤害性。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状态,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快乐或烦恼,通过互相倾听和理解来缓解心理压力。
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三、倡导积极向上的言行鼓励学生讲文明礼貌的话,倡导积极向上的言行。
我们可以通过班会、主题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和谐积极的语言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引导他们在和同学相处时使用鼓励、理解和支持的语言。
同时,多给学生树立榜样,让他们学习和模仿一些正面积极的行为,培养友善待人的习惯。
四、关注个体差异,培养爱与包容学生是一个个有不同个性和特点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差异,并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我们可以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特长和优点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被接纳和认同。
鼓励学生互相尊重和理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培养他们关心班级其他同学的意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和谐班级氛围的重要环节。
通过提倡平等友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倡导积极向上的言行以及关注个体差异,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自信、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
让我们用关心和关爱的心,引领小学生走向心理健康的道路,共同建立一个温暖、和睦的班级大家庭。
营造和谐气氛促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营造和谐气氛促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宁园小学数学教师孙振乾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为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应使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孩子得以健康成长的基石。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最大。
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
教师发自内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摸摸学生的头,牵牵他们的手,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种鼓励的安慰,这些行为举动,让学生深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喜爱。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就会感到悲观、失望、苦闷,甚至轻生。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这种爱的需要无疑更迫切、更强烈。
爱更是教育的阳光,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在这种以爱为基础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学生身心得以和谐健康地成长。
二、创造民主、和谐、积极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现在的孩子,成长环境变了,生活内容变了,竞争意识强了,但挫折感差了,同情心淡漠了,道德意识淡薄了,那么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尤为重要。
让学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和和谐舒畅的心理氛围中通过多种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自觉的主动活动,创设一个友善、民主,平等,互相理解、互相进取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发展。
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创设了和谐的、民主的、无话不谈、畅所欲言的轻松氛围中,在欢快和谐的气氛中,开展讨论、交流,产生思想观念的碰撞,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创设良好班级环境营造健康心理氛围
创设良好班级环境营造健康心理氛围作者:张勤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第05期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
因此,要使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就必须着力于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在健康的心理氛围中成长。
一、心理相容,培育氛围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心理相容,只有心理相容,师生们之间才能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
一是班主任与学生心理相容。
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的距离越小,心理相容性就越强。
因此,班主任应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促进师生心理相容。
二是班干部与普通学生的心理相容。
班干部是师生关系的纽带,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班主任应教育干部增强为同学服务的公仆意识,工作中秉公执法,不包庇、不护短、不拉帮结派,主动热情地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帮助同学。
三是班级学生之间的心理相容。
班主任首先应教育学生以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态度来培育友谊;其次,要教育学生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使他们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再次,应鼓励学生向别人的优点看齐、学习,不要轻视他人。
要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在较高层次上增强学生间的心理相容性。
二、正确评价,维护氛围作为班主任,必须正确评价学生,以保护班级健康的心理氛围。
一是科学对待第一印象。
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表现和学业情况,重视学生的发展过程,全面正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防止走入“先入为主”的心理误区。
二是抛开定型观念。
班主任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对某个学生的固定印象,不应看到某种事就和某个学生联系起来,或把他归入某个群体之中。
有的学生常受表扬,但犯了错误教师不应护短,也要进行批评教育;有的学生常被批评,但做了好事有了进步,教师应实事求是地给予积极评价。
三是防止“落差效应”。
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因为优秀生犯一两次错误而降低对他的信任度,也不能因为“后进生”和优秀生的差距太大,而忽视“后进生”微小的进步,丧失激励“后进生”的良好机会。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引言】2023年,正值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深入推进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同时,班级氛围作为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它的和谐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如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这是我们,尤其是教育者、家长们共同的责任。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一、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的催化剂。
一个心情良好的学生能够体现出专注的学习态度,从而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
而反之,则会消极怠惰,情绪波动等等,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此外,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应对人际交往、各种情绪波动、成长遭遇等问题。
学生的成长,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焦虑感,学习担忧等等,只有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告别这些负面情绪。
二、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做法1.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认真的了解学生所处的心理情况,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对于班主任、教育者和家长而言,则应该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声音。
2.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处理问题,进而提高自信心,减轻负面压力情绪。
班主任、教育者、学校应该依据学生具体情况,提供长期的心理教育课程,配备专业心理教育师,为学生提供大方便才能获得更有效率的效果。
3.建设“心理健康”环境除了举办相关活动、听讲座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媒体的管理。
不妥当的媒体内容及其过度泛滥,会对学生的健康以及学生心理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1. 尊重彼此班级成员及其领导者应该相互尊重,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要以理解、宽容、尊重、信任、和蔼、接纳的态度去对待每个人。
在交流和相处中注重倾听,不轻易评价别人、指责别人。
2. 鼓励互助同学之间应该互助,共同进步。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班级氛围2023年,随着教育领域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涉及到各个方面,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如果忽略这些问题,会给学生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因此,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班主任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压力。
在学业方面,学生往往面临着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自我评价不足等问题。
因此,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良性竞争,建立正确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同时,班主任要与教师合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支持,让他们在学习上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
在学生时期,人际关系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和未来。
班主任应该注重学生的交际教育,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相互尊重的态度。
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沟通,避免出现网络暴力和欺凌等问题。
再次,要注意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家庭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班主任需加强家校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最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和学习。
同时,学校环境也应该是一个温馨、安全、和谐的环境。
为此,班主任们应该与学校保卫部门密切合作,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最后,建立良好班级氛围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
班主任应该促进学生的群体认同感,给予学生自主管理,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的快乐。
班级互助、互动、沟通等活动也应该得到班主任的重视,让学生的心理得到积极锻炼,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总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只有真正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关爱和支持,才能真正地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课堂心理氛围是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情感的状态。
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指课堂教学的情景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产生了满足、愉快、羡慕、互谅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作用。
有了这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高水平。
”实践也证明: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综合、分析、推理等创造性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师生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因而,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来促进优良个性的形成,使孩子健康地发展。
那么,教师该如何来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呢?下面我谈几点做法。
一、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作为教育者,在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之前,必须先拥有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它是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也是调节、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甚至于把教师的好恶都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上来。
因此,教师应重视自身师德的修养、知识的提高、教学技术的锤炼,要以自己对教师事业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自身的表率作用。
凡是要学生相信的,我自己都坚信不疑;凡是要学生做的,我自己都身体力行。
总之,以信念、道德、审美等来规范教师的言行,使之和谐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到这点,教师才能在学生中确立真正的威信,才能以良好人格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造和谐班级心理环境,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通俗地说,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是一种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和谐心理环境。
班级整个情绪状态是班级心理气氛的重要标志。
如果在一个班级中占优势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满足、欢乐、友好和团结,那么全体成员就会积极进取;如果班级内部充满争斗、焦虑、苦恼、压抑,那么班集体就会组织涣散、离心离德,其成员情绪就会消极颓丧。
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上进,团结合作,互相尊重。
否则,学生在不良集体中,就得不到安全、自尊、归属、成功乃至成就等心理体验,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将大量增加。
构建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无疑是要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种小气候。
所以,班级教育与管理中必须努力建立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气氛,这样才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成良好的班集体;因此,不管从讲究教育艺术、提高德育工作“三性”(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的层面考虑,还是从积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出发,班主任都需要在班级管理中重视营造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
一、必须全面掌握学生心理状况。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一定要比较深入地了解学生个体的心理状况。
我们可以通过家访、谈心、日常观察、日记沟通等获取学生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可以为每个孩子建立个性档案。
个案的内容包括学生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心理情况等。
学生个案信息量大,易于前后对比,能真实地另外反映学生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
而后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设计并实施教育。
我班有一个很内向的女学生,平时根本听不到她的声音,更别提课堂上举手发言之类的了。
有一次,她把自己这方面的苦恼真实地写在了日记中。
她说自己很想举手发言,但就是害怕迈出第一步。
我在日记下面给她写了一段话,鼓励她勇敢地迈出这宝贵的第一步。
在一次语文课上,我发现她低着头,举着手,非常难为情的样子。
我明白了她的心思,就亲切地叫她来回答问题,并和蔼地看着她。
之后我对她说“快乐吗?你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我们会意地笑了笑。
之后她一直在举手,起码在我的课上。
通过这些方法,从个体入手,摸准整个班的心理状态,塑造良好的心理。
二、构建班级集体良好的舆论阵地环境、舆论对人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形成是非常重要。
班级舆论氛围的好坏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
良好的班级舆论氛围能陶冶人的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积极、健康、向上的正确舆论,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和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每个同学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进而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增强学生认识世界、适应社会的能力。
具体说,良好的班级舆论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着导向作用、鼓动作用、抑扬作用和协调作用。
鼓励孩子学会随时赞美和感激别人,学会共同分享快乐,分担忧伤。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道德观。
鼓励学生向自我挑战,并随时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形成团结协作,健康竞争的班级气氛。
强化班级文化布置:如“每月明星”栏目。
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塑造自我、表现自我、描绘自我,相互观摩,相互激励,放松自己,宣泄情绪,培养良好的情怀。
如又可以布置“我的风采”板块,可配合各科教学,如写作、美术等,将学生的作品加以整理,布置在“我的风采”栏,并随时更换。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欣赏他人成就的情怀。
三、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在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所以做为班主任,我们应该要把班队活动当成训练学生心理健康的主阵地。
召开各种主题班会。
如以“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团队精神;以“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为题召开主题班会,教育同学们要使自己健康成长,为集体、为国家、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贡献,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以“今天我以班级为荣,明天班级以我为傲”为题召开主题班会,激励同学们爱护班级荣誉,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顽强拼搏,立志早日成才,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让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参加军训、参观、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开阔他们的眼光,扩大他们的胸怀;在活动中培植友谊、增进感情,在活动中培养能力、锤炼意志;在活动中创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机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同时,还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同学们广泛接触模范人物,学习先进事迹,把先进人物的精神品格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优良道德品质,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显性形式便是积极、健康、进步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这些活动的有序有计划的开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不断提升。
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
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变化。
为此,我们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冷与热、宽与严的关系,使课堂心理环境始终处于融洽和谐、稳定持久的状态。
1、教师情要真。
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
教师要以甘于奉献的精神及娴熟的教育技巧在学生的心头树起至善至美的形象,使学生敬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亲切的教态,将自身之情融于与学生的合作之中。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平等、爱护、尊重、激励等人类最崇高的情感信息。
即使学生在出现错误和困难时也不要妄加批评指责,给学生的应是引导、点拨和期待,使学生从中得到鼓舞的力量。
就像高金英老师,她就用自己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有力的拥抱,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手势,就用这样春风化雨的细节去影响学生,感动学生,从而教育学生。
一句充满温情的鼓励之语可能会改变、启发一位“差生”,而一句不经心的玩笑会无情地刺伤一颗稚嫩向上的心,一句“损言”会抹煞孩子走向成功的自信!2、同学情要诚。
教学中教师注意提供健康友好合作的心理环境。
同学间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健康纯洁的感情,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中教师注意协调人际关系,让学生以羡慕的态度对待同学学习上的成功。
特别是当那些后进的同学有了进步时,同学们要给予发自内心的热烈的掌声,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震颤,受到强大的推动,产生奋进的欲望。
要引导学生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同学学习上的失败和遇到的困难;教师为他们创设一个友爱、团结、合作的共同进步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进步成长。
如按照学生好差搭配编排座位。
同学间相互辅导,相互测试,相互竞争。
课内开展的竞赛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客观上强化了互助意识,使同学间友好合作,积极向上,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让儿童人人都得到爱,个个都学会爱。
五、营造家校立体互动的心理空间。
学校和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但事实是:一方面,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习越来越成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这样的家庭若家长缺乏常规有效的教育意识的,不可避免的出现某些教育的误区,这些误区的产生,最终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变化:期望过高。
造成家长浮躁心理和孩子不堪的心理压力。
保护过度。
影响孩子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
甚至会造成孩子的人格扭曲和精神变态。
功能错位。
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道德教育与品行培养严重缺失。
一方面,家庭教育完全缺失,与家长的对话中我们很容易听到“老师,我的孩子全靠你了”这样的话语。
有时会让我们哭笑不得。
所以我们班主任必须认真谨慎地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首先必须明确,我们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的介入,只具有指导的意义,不具有强制性功能。
教师的指导,实际上是对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态度进行干预,从而达到影响家长的教育行为的目的。
我们班主任往往有这样的经历——对某些学生的教育与家长似乎已取得了一致,家长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要配合老师的工作,实际上并没有这样在做,而我们也无可奈何。
那是因为家长并未从心底接受你的意见。
所以,班主任提出什么好的家教意见,并非都会被家长理解和服从。
那么怎么办呢?经验告诉我们有些方法是可行的。
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说:我是教师,教育孩子我是内行,你应该听我的。
因为专长或权威对态度有着强烈的影响。
当然我们在表达意见时,必须考虑家长原有的意见怎么样,有时我们要讲究以退为进的心理干预策略。
我们可以通过利用他山之石进行指导。
最好的时机是在家长会上,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请家长发言,发言人选可以有老师根据内容需要的典型性预先安排。
利用家长的实践来指导另外的家长,让听者深刻的反思自己的教育。
如在一次家长会上,我选择一个孩子在班级里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而又能充分尊重学生需求的学生家长发言,使得那些把孩子的休息时间大部分用来进行辅导的学生家长深刻地反思自己的用心良苦所带来的负面的影响。
将学生的真实声音说给家长听。
有些家长不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他们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代替孩子做决定,许多孩子的心里话被轻易地忽视。
我们班主任在关键时刻要为家长和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倾听相互之间的声音。
当然在传递这些声音时我们还得讲究技巧,心理学上认为当听众认为说话的人不是故意讲给他听的,也就是说,信息是偶然被听众听到,可信性度就强。
这样,家长乐意聆听班主任老师的意见,对班主任老师信任有加,就班主任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就能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校心理空间。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为学生播撒阳光,播撒雨露,在这和谐班级心理环境,让学生如雨后的春笋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班主任之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