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麻醉
体外循环麻醉ppt
个体化麻醉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提 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 舒适度。
联合其他技术
结合其他医疗技术,如介 入治疗、微创手术等,实 现更为精准和安全的手术 操作。
研究方向与挑战
麻醉药物代谢与排泄机制
深入研究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机制,为新型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支 持。
麻醉与免疫
探讨麻醉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麻醉方案来降低术后 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或 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手术部位感染 。
VS
全身感染
患者免疫力低下或手术时间过长,可能导 致能损伤
心脏功能损伤
体外循环过程中可能对心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需密切监测心功能。
肺功能损伤
长时间体外循环可能导致肺功能受损,需注意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用于心脏手术的操作。
2023
PART 03
体外循环麻醉的临床应用
REPORTING
心血管手术
体外循环麻醉在心血管手术中应用广泛,如心脏搭桥手术、瓣膜置换手术等。通 过体外循环技术,麻醉医生可以控制患者的循环系统,为手术提供稳定的操作环 境。
体外循环麻醉在心血管手术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同时减轻患者痛苦。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麻醉领域的应用
研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麻醉监测、预测和管理中的应用,提 高麻醉的安全性和效率。
体外循环麻醉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关注体外循环麻醉相关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体外循环麻醉在复杂手术中能够提供稳定的操作环境,减轻 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体外循环意外时麻醉医生该做些什么?
如果不能停机,仍需要更换氧合器,则 同前处理
二 体外循环中进气(未进入病人体内)
体外循环医生应该立即夹闭动静脉管路, 通过自循环旁路排气,此过程大约需要 1~3分钟
麻醉医生: 1. 听从体外循环医生安排:帮助拿液体 2. 头部放置冰帽 3. 视停循环时间长短给予脑保护措施
肝素抵抗:当静脉注射肝素剂量超过700U/kg,ACT仍低于 480秒认为有肝素抵抗:家族性抗凝血酶Ⅲ缺乏,持续肝 素治疗患者,严重的血小板增多症,某些败血症、细菌性 心内膜炎、心脏黏液瘤患者,发生率1/2000~20 000
冷凝集反应阳性:红细胞自身抗体IgM(冷凝素)在低温 时使红细胞凝集成块,在循环中相撞而溶血,因此该类患 者术中采用常温体外循环,肝素代谢快,术中ACT缩短
三 体外循环中进气(已进入病人体内)
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排气,流量1000~ 2000ml/min,时间5~8分钟
麻醉医生:进行脑保护措施 1. 头部降低 2. 头部冰帽 3. 大量皮质激素:甲基强地松龙30mg/kg 4. 脱水:甘露醇1~2g/kg 5. 术后冬眠疗法
四 抗凝障碍(肝素400U/kg后ACT低于480)
药物计算错误,未给肝素或者肝素代谢异常 某些药物的影响:如地塞米松,抑肽酶等
处理措施
追加肝素 补充AT Ⅲ: 肝素能结合AT Ⅲ,从灭活凝血
酶(因子Ⅱa)和因子Xa,从而抑制凝血反 应 1.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2. 新鲜全血 3. AT Ⅲ浓缩物
Thanks
体外循环意外时 麻醉医生该 同时工作
心脏与CPB机 同时工作
前并行 循环
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步骤
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步骤
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治疗心脏疾病。
该手术需要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到体外,然后通过人工血液循环系统将氧合后的血液送回体内。
以下是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的步骤:
1. 患者进入手术室并接受全身麻醉。
2. 医生将插入一根管子到患者的气管中,以保证患者的呼吸。
3. 医生将在患者的心脏上进行切口,并将体外循环器连接到心脏和主动脉。
4. 医生将注射一种叫做肝素的药物,以防止血液凝固。
5. 医生会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到体外,并通过体外循环器将血液氧合后送回体内。
6. 医生进行心脏手术,并在需要的时候对心脏进行冷却。
7. 当手术完成后,医生会将体外循环器从患者的身体中移除,并对手术部位进行缝合。
8. 术后,患者会被送往恢复室,并接受密切观察。
9. 患者需要在医院内进行康复治疗,并接受相关药物治疗。
10. 患者的康复期长度因手术的类型和身体状况而异,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 1 -。
体外循环的麻醉手术
抗凝药物应用
体外循环过程中需应用肝素等 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止血药物应用
对于出血倾向明显的患者,可 应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等。
血液制品输注
根据凝血功能监测结果和出血 情况,及时输注血小板、新鲜
冰冻血浆等血液制品。
04 呼吸系统管理与保护措施
机械通气参数设置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求,设 定合适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和 吸呼比。
体外循环的麻醉手术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体外循环基本概念与原理 • 麻醉药物选择与管理 • 循环系统监测与调整策略 • 呼吸系统管理与保护措施 • 神经系统监测与保护策略 • 肝肾功能监测与支持治疗
01 体外循环基本概念与原理
体外循环定义及目的
定义
体外循环是一种利用人工装置将静脉 血引流至体外,进行气体交换、调节 温度和过滤后再输回体内的生命支持 技术。
目的
在实施心脏直视手术时,通过体外循 环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保 证手术顺利进行。
人工心肺机工作原理Fra bibliotek1人工心肺机是体外循环的核心设备,通过模拟心 肺功能来实现体外循环。
2
工作原理:将静脉血引流至人工心肺机内,通过 氧合器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再 通过血泵将血液输回体内。
3
在此过程中,人工心肺机还具备调节温度、过滤 血液等功能,以确保体外循环的安全和有效。
心律失常识别及处理
常见心律失常类型
01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
收缩等。
心电图监测
02
持续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
急诊体外循环手术麻醉处理的体会
【 图 分 类 号 lR6 中 1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1 7 一O 4 (0 0 () 0 6 0 4 7 2 2 1 )2c- 1 — 1 6 2 0
体 外循 环 手 术 是指 使 用 人 工通 路 将大 血 管 与 人工 心 肺 机进 行 连接, 静脉血在体外氧合后 , 将 经血 泵输 回 动脉 系 统 的 过 程 …, 主 要 用于 各种 患 有 严 重 心 血 管 疾 病需 要 急 诊 手 术者 , 类 患 者 心 功 此
能 分 级 为 Ⅲ级 l 例 ,V 1 例 , 源性 休 克 2 。 8 I级 2 心 例 1 2 麻 醉 方法 . ’
的稳定性 , 少 因气管插管造成的心血管刺激 , 减 引起 血 流 动 力学 的 进一 步 紊 乱 ; L 麻 醉 较 为敏 感 , 麻 醉 用量 应减 少 , 使 用 / 对 bJ 故 并
【 要 】 目的 探 讨 急诊体 外 循环 麻 醉 的处 理 方法 , 摘 包括麻 醉 前 准备 导 方法 , 诱 循环 功能 维护 及 防止 并 发症 等 的处 理 方法 。 法 方
本研 究以2 0 年 1 0 9 月至2 1 年 1 月期 间, 01 1 在苏 州莱三 级医 院进 行 的3 例体外 循环 手术患 者 为研 究对象 , 2 成人 患者给 予 小剂量咪 唑安 定 .
能 极 差 、 流 动 力学 不 稳 定 , 外 循 环 手 术 可 给 予 患 者 有 效 的循 血 体 环 支持 , 维持 生 命 体 征稳 定 , 帮助 手 术 顺利 完 成 [ 麻 醉 诱 导 、 环 2 ] 。 循
加 深麻 醉 后 心 率 恢 复 正 常 ,例加 深 麻 醉 无 效 , 用美 托 洛 尔 并 给 3 加 予 心脏 表面 喷 洒 利 多卡 因 后恢 复 正 常 。2 3 例手 术均 顺 利 完成 ,9 2 例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麻醉技术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麻醉技术(一)外科要点1.概述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是指通过体外循环装置将静脉血通过一根或两根插管引流至体外,在血液氧合器内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经机械泵(滚压泵或离心泵)通过动脉管注入机体的过程。
在体外循环中需要各种插管和各种管道与患者连接,体外循环产生的各种栓子通过滤器滤除。
体外循环可以分为完全体外循环与部分体外循环。
完全体外循环指心脏停搏,全部静脉血引流至体外氧合器再注入体内。
主要用于心脏手术,目的是创造良好的手术视野;部分体外循环指心脏搏动时,一部分血液引流至体外再注入体内,主要用于心肺支持,目的是减轻心肺负担,促进其功能恢复。
2.体外循环基本装置包括血泵、氧合器、变温器、滤器等。
(1)动脉插管:动脉插管是保证血流灌注的重要管道。
根据患者病情与手术方式决定插管的位置。
最常见的是升主动脉插管,其他的插管位置包括股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等。
插管必须在全身肝素化后才能进行。
(2)静脉插管:应根据手术种类的不同,选择上下腔静脉引流管、右心房插管等。
(3)心内吸引管(左心吸引管):主要作用是对心腔内进行减压或吸引,以创造良好的术野。
(4)心外吸引管(右心吸引管):主要功能是将术野中的血液吸至心肺机内,保证心脏手术野的清晰。
原则上是将血液吸至氧合器。
(5)氧合器:鼓泡式氧合器。
氧气经发泡装置后,和血液混合形成无数个微血泡,血液在气泡表面进行氧合,同时进行血液变温,再经祛泡装置成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鼓泡式氧合器转流时间一般建议为3h,估计手术时间长应考虑选用膜肺。
(6)膜式氧合器(膜肺):以人工高分子半透膜模拟人体气体/血液屏障,当静脉血液通过其中的中空纤维时由于气体分压的不同而进行气体交换变为动脉血。
具有良好的气体交换,明显的血液保护作用等优点。
(7)血泵:包括滚压泵与离心泵。
与滚压泵相比,离心泵具有血液损伤小、压力缓冲大、安全性高等优点。
(8)滤器:体外循环中会产生各种固体、液体、气体栓子,动脉微栓滤器、回流室滤器、预充滤器在祛除各种微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外循环手术麻醉
THANKS
手术前评估及准备
评估
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肺功能、 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评估,以确定 患者是否适合进行体外循环手术。
准备
术前需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备 皮、备血、药物过敏试验等,同时需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及风 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02 麻醉在体外循环手术中作用
麻醉药物选择与使用原则
恢复期观察和护理注意事项
01
观察要点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
理异常情况。
02 03
护理措施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输液通畅,控制输 液速度和量;注意患者保暖和肢体功能位;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 张情绪。
并发症预防
积极预防术后常见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采取相应 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加强呼吸功能监测,防止低氧 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 处理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并发症。
对于可能出现的心肌缺血、脑梗死等 严重并发症,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如使用抗凝药物、控制血糖和血压等 。
合理输血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 酸碱平衡。
03 麻醉前准备与操作规范
麻醉维持
根据手术需要调整麻醉药物用量和 浓度,维持患者稳定的麻醉状态,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苏醒过程管理
手术结束后,逐步减少麻醉药物用 量,使患者逐渐苏醒。同时密切监 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防止出现并 发症。
04 术中监测与调整策略部署
生命体征监测及异常情况处理
心电图监测
持续监测心电图变化, 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
患者信息核对及沟通工作
麻醉中级题库体外循环基本装置包括
麻醉中级题库体外循环基本装置包括体外循环基本装置:包括血泵、氧合器、变温器、贮血室和滤过器五部分。
血泵:即人工心,是代替心脏排出血液,供应全身血循环的装置。
根据排血方式分为滚压泵和离心泵两种。
目前仍以滚压泵应用较广泛,射出血液为平流,以滚压式泵为主,靠调节泵头转动挤压泵管排出血液。
氧合器:即人工肺。
代替肺脏使静脉血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
目前使用的有两种类型:①鼓泡式氧合器:血液被氧气(或氧与二氧合碳混合气)吹散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形成的气泡用硅类除泡剂消除,根据形态有筒式和袋式;②膜式氧合器(膜肺):用高分子渗透膜制成,血液和气体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血、气互相不直接接触,血液有形成分破坏少,其外形有平膜式和中空纤维式。
(人工心肺机就是由氧合器和血泵及辅助设备组成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机械装置.)变温器:是调节体外循环中血液温度的装置,可作单独部件存在,但多与氧合器组成一体。
变温器的水温与血温差应小于10-15℃,水温最高不得超过42℃,用于体外循环中患者的体温降升和心脏停搏液的变温。
贮血室:是一容器,内含滤过网和去泡装置,用作贮存预充液,心内滤过器:滤过体外循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泡、血小板凝块、纤维素,脂肪粒,硅油栓以及病人体内脱落的微小组织块等,不同部位应用滤过器的网眼各异。
另外,还需要一些监测装置,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
监测装置:生命征监测装置(心电图、动静脉血压、鼻肛温);连续动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可根据测得的数据调节氧流量,观察膜肺氧合效果;激活全血凝固时间监测仪(ACT):在转流过程中,ACT≥480S;血气电解质监测仪;脑氧饱和度监测仪。
管路:动脉灌流管路;静脉引流管路;泵管;吸引管路;氧气管;排气、测压管;静脉总干;连接管。
插管:动脉插管;静脉插管;左心吸引管;右心吸引管;心脏停博液灌注插管。
1.消除一切感染病灶。
2.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3.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麻醉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麻醉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体外循环手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外科手术方法,在心脏、肺部等疾病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在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麻醉的应用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麻醉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并从局麻和全麻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局麻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局麻是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或局部渗透到手术部位,使该部位产生临时无感觉或无痛觉状态的一种麻醉方法。
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局麻主要用于心脏手术中的开胸手术或疼痛敏感区域的手术。
局麻的优势在于能够保持患者清醒,减少全麻对患者的影响,并且减少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然而,在一些较复杂的体外循环手术中,局麻往往无法满足手术的需求,因此需采取全麻麻醉方法。
二、全麻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全麻是指将麻醉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静脉注射、吸入等)给予患者,使其在手术过程中达到无知觉状态的麻醉方法。
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全麻主要用于复杂且时间较长的手术,如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
全麻的优势在于能够全面控制患者的生理状态,减少手术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并且提供更好的手术操作条件。
在整个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麻醉团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通过监测设备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
此外,麻醉团队还需要根据手术进程的变化,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给予方式和剂量,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总结起来,麻醉在体外循环手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局麻和全麻两种方法相互结合,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痛觉感知和意识状态,同时减少手术过程对患者的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在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时,麻醉团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的复杂性以及麻醉药物的副作用等因素,以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希望本文所述能给读者对麻醉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对麻醉团队的工作有所认识。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期待麻醉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体外循环手术的成功提供更好的保障。
体外循环麻醉解读
Version:3 Mar 2015
麻醉诱导
心功能Ⅰ~Ⅱ级者:丙泊酚、咪达唑仑、芬太尼。 (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抑制作用,用量过大,注射 速度过快时,可引起心动过速和低血压。) 心功能Ⅲ~Ⅳ级低下者:可选用安定、依托咪酯、 芬太尼、舒芬太尼等作麻醉诱导剂。(对心血管功 能影响均较轻微)。
2018/10/19
心动过缓或窦房结功能差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 人:可改用小剂量氯胺酮诱导,对维持血压和心率 较容易。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人可选用氯胺酮加芬太尼作麻 醉诱导。氯胺酮可增加周围循环阻力,而芬太尼可 抑制肺循环阻力升高。目的是使体循环压力大于肺 循环,减少右向左分流。
2018/10/19
2018/10/19
夹层手术略有不同,左心引流管一般从右上肺静脉插入, 术中用来引流心腔内的血液,左心的血液主要来源于肺 循环,此种插管方法不经过房间隔,可以用来测量复跳 后左房压( 危重的病人)。 左心引流的好处是:(1)可防止主动脉阻断期间侧支循环回 心血流引起的心脏膨胀;(2)能使在缺血后冠状动脉再灌 注期间,即开放主动脉钳后左心压力及室壁张力明显减低, 从而减少氧耗量
2018/10/19
⑸辅助循环: 复苏后开放上、下腔阻断带,使完全体外循环转变 成为并行循环,以辅助心脏搏动,降低心脏负担。 心内操作时间越长,需要辅助循环的时间也越长,以 利心脏代谢及功能的恢复。
2018/10/19
心跳恢复后立即出现的心动过缓多与低温、低氧血 症及从心脏停跳液来的高钾、高镁血症有关,辅助 循环一段时间后多可恢复。若出现P-R间期延长或完 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则应安置起搏器,以提高心率。
2018/10/19
13.主动脉阻断多在肛温降至30℃以下时进行。 (术中多观察台上和灌注师的配合,降温到颤时即 阻断) 主动脉阻断后行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跳液, (若为主动脉瓣反流严重则需要切开主动脉分别于 左右冠脉开口灌注停跳液)以使心电机械活动迅速 停止,达到心肌保护的目的。
急诊体外循环麻醉处理的体会
急诊体外循环麻醉处理的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体外循环麻醉体会体外循环是指应用人工管道将人体大血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从静脉系统引出静脉血,并在体外氧合,再经血泵将氧合血输回动脉系统的全过程,又称心肺转流,主要应用于心脏、大血管手术。
随着心血管外科技术的进步,体外循环(CPB)作为一种生命支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了解CPB对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有助于麻醉医师更为合理的用药。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急诊体外循环(ECPB)手术患者14例,现将14例患者麻醉处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4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16~63岁,体重33~80kg。
其中瓦氏窦破裂3例,主动脉瘤破裂3例(包括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1例),二尖瓣置换手术后心衰3例,Marfan氏综合征大血管破裂2例,冠心病左前降支球囊扩张破裂1例,右冠氏窦破裂入右室1例。
其中2例进手术室前呼吸、心跳骤停,经胸部正中切口行胸内心脏挤压,全身肝素化后,主动脉和右心房分别插管行ECPB。
全身降温至22~28℃,术中主动脉根部或切开主动脉冠状动脉直接灌注4℃含钾冷停跳液及心脏表面辅以冰屑加强心肌保护。
总体外循环时间为66~225分,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6~134分。
病人进手术室后静注东莨菪碱0.15~0.3mg,诱导前完成右锁骨下静脉穿刺补液,左侧桡动脉穿刺测压,EKGⅡ导联及SpO2连续监测,全组均采用以芬太尼为主麻醉。
静注安定0.1~0.2mg/kg或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10~20mg/kg、潘库溴铵0.1mg/kg诱导,芬太尼总量50mg/kg左右,辅以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
2 结果14例患者中,心脏自动复跳11例,电击除颤复跳3例。
9例治愈,5例死亡,其中2例手术中死亡,1例死于主动脉瘤破裂血管吻合残端漏血,1例死于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其余3例,1例手术后9天死亡原因不明,1例死于酸中毒电解质紊乱,1例术后7天死于呼吸功能衰竭。
11例急诊体外循环手术的麻醉处理
摘 要 : 目的 总结 1 例 急 诊 体 外 循 环 手 术 的麻 醉 处理 。方 法 对 循 环 稳 定 的 成人 患 者 选择 应 用地 塞 米 松 1 ~ 2mg 利 多 1 O 0 、
卡 因 3 ~ 5 mg 咪 唑 安 定 0 0 mg k 、 丙酚 l / g 芬 太尼 5 l  ̄ / g 维库 溴胺 0 1 / g诱 导 , 心功 能差 、 心 源 性 休 O 0 、 .5 /g异 mg k 、 ~ O gk 和 . mg k 对 有
wih h x d cd o 1 mg,io an 0 5 mg,o d s g so d z lm — 2 g,eo d t . — 0 3 / g,fn a y — 6 t e a ea rl5 0 l c ie3 0 d lw o a e fmiaoa 1 r a tmiae0 2 . mg k e tn l 3 g k n e uo im . mg k g a dv c r nu 0 1 / g:c i rnwi e a e a rl . 5 ,o d sg so d z lm . 一 l hl e t h x d c d o 5 d h 2 mg lw o a e fmiaoa 0 5 mg,k tmie1 2 / g ea n — mg k , fn a y . 5 n e u o im . mg k . l ain sweeid cdwi n rv n u n sh sab lw p e .4 1c l x g n e tn l 0 mga dv c rnu 0 1 / g Al p t t r u e t ita e o sa et e i yso s e d : odo y e 0 e n h
to EECC) M e h d Adu tpaint fcr ua ig s a iiy we e iduc d wih he de a ol1 in( . to s l te s o ic ltn t b lt r n e t xa c dr 0— 2 0m g,i o ane 3 ld c i 0— 5 0m g, i m d
麻醉科的术中体外循环与麻醉
麻醉科的术中体外循环与麻醉麻醉科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控制病人的意识、感觉和机体反应,为手术操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手术中,麻醉医生需要与其他医疗团队紧密合作,特别是在涉及到复杂手术时,如心脏手术、胸腔手术等。
在这些手术中,麻醉科的术中体外循环与麻醉密切相关。
一、术中体外循环的作用与原理术中体外循环(Intraoperative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是一种通过机械装置代替患者心脏和肺脏的功能,维持血流灌注并排泄体内废物的技术。
它可以为医生提供良好的手术操作环境,同时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术中体外循环的原理相对复杂,简单来说,它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至体外,经过氧合器氧合、滤过、降温等处理后,再将氧合的血液重新输回患者体内,保证了患者的氧供及代谢产物的排泄。
在这个过程中,术中体外循环装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麻醉与术中体外循环的关系麻醉与术中体外循环密切相关,两者可以说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
在大部分心脏手术或其他需要进行术中体外循环的手术中,麻醉医生负责控制患者的意识、疼痛感知和自主呼吸等方面,同时也要关注术中体外循环装置的运行情况。
首先,麻醉医生需要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使其处于无痛无意识的状态,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麻醉药物的选择和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手术的要求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其次,麻醉医生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并通过相应的手段来维持这些参数的稳定。
在术中体外循环过程中,麻醉医生必须与术中体外循环团队紧密合作,及时调整麻醉深度、补充液体、调整输血方案等。
此外,当患者由术中体外循环恢复到自主循环时,麻醉医生还需要逐渐停用麻醉药物,确保患者平稳地从全身麻醉状态中苏醒过来。
同时,麻醉医生也需要关注患者的镇痛管理,以减轻后期手术后的疼痛感。
三、挑战与对策在麻醉与术中体外循环配合过程中,麻醉医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有相应的应对策略。
麻醉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必要性和效果
麻醉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必要性和效果体外循环手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血液透析等领域。
在进行体外循环手术时,麻醉是一项必要的步骤。
本文将探讨麻醉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必要性和效果,以及其对患者的好处。
一、麻醉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必要性1. 保障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体外循环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过程,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麻醉可以使患者在手术中处于无痛、无意识的状态,减轻术中痛苦,并防止患者在手术中意外醒来或出现剧痛反应。
同时,麻醉还可以放松患者的肌肉,便于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2. 保护心肺功能体外循环手术需要将心血管和呼吸功能转移到体外循环机上,麻醉可以降低患者的新陈代谢率和氧耗,减少心脏和肺脏的负担,保护心肺功能的稳定。
此外,麻醉还可以减少术中患者的感觉刺激,如手术刀的刺痛等,进一步保护心肺功能。
3. 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物可以调节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血管张力等生理指标,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这有助于保持器官灌注,减少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二、麻醉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效果1. 术中全程无痛体外循环手术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脏停跳、心脏瓣膜置换等高风险操作,这些操作会给患者带来剧痛。
麻醉可以使患者处于无痛的状态,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同时,术中麻醉还能减少患者的术中焦虑情绪,降低术中血压和心率的波动。
2. 快速恢复意识和自主呼吸体外循环手术需要暂停心脏功能,麻醉可以让患者暂时失去意识,避免术中因暂停心跳而引起的意识恢复困难。
此外,麻醉也可以抑制脑功能,减少对缺氧的敏感度,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自主呼吸。
3. 术后疼痛控制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骨疼痛、肌肉疼痛等不适感。
麻醉可以在手术结束后继续给予镇痛药物,有效控制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麻醉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潜在风险尽管麻醉在体外循环手术中有诸多必要性和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麻醉流程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麻醉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麻醉流程。
1.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和优化。
麻醉机体外循环原理
麻醉机体外循环原理1.引言1.1 概述麻醉机体外循环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等需要停止心脏跳动的医疗操作中。
体外循环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到体外循环器中,再通过体外循环器将经过氧合的血液输送回患者体内,以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
麻醉机体外循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建立体外循环,将患者的血流分离出来,使医生能够对心脏进行手术操作。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患者的血液被泵送到循环器中,经过氧合和去除二氧化碳的处理后,再输送回患者体内,保持血液循环和供氧供血的功能。
麻醉机体外循环的应用广泛,尤其在心脏手术中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心脏的停跳和修复操作。
通过使用体外循环器,医生可以在心脏停跳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提供更清晰的操作视野和更稳定的操作环境。
同时,体外循环器还可以保证患者体内的血氧饱和度和气体交换功能的正常运转,确保术中患者的稳定生理状态。
麻醉机体外循环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手术操作的便捷性上,还在于能够减少手术过程对患者的损伤。
体外循环器的运用可以降低术中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风险,避免手术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体外循环还可以提供缓冲功能,防止术中术后产生的低温和酸中毒等不良反应,并有效控制患者的体温。
总而言之,麻醉机体外循环技术以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心脏手术等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体外循环,医生可以在心脏停跳情况下进行手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的良好。
麻醉机体外循环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将为医学界带来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是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成部分进行说明。
在这一部分,可以简要阐述各个章节的内容和目标,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以下是对文章结构部分的一个例子: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麻醉机体外循环原理的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对该主题进行概述,介绍麻醉机体外循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其次,我们将在正文部分详细讨论麻醉机体外循环的定义和原理,探究其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体外循环手术的麻醉
目录
• 麻醉前准备与评估 • 麻醉方法与选择 • 术中监测与调控 • 术后恢复与疼痛管理 • 特殊患者群体的麻醉处理 • 总结与展望
01 麻醉前准备与评估
患者病史及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心脏 病、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 统疾病等,评估其对麻醉和手 术的耐受能力。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心 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了 解患者的心肺功能状况。
快速评估
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 麻醉方案。
多学科协作
紧急情况下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 学科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加强监测
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加强患者的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 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项目成果回顾
合并心血管疾病
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评估心功能,选择合适的麻醉 药物和剂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合并呼吸系统疾病
对于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需要评估肺功能,加强呼吸管理, 避免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合并肝肾疾病
对于合并肝肾疾病的患者,需要调整麻醉药物种类和剂量,避免 药物蓄积和中毒。
紧急情况下体外循环手术麻醉应对策略
的设备支持。
麻醉药物选择与剂量调整
药物选择
根据手术类型、患者身体状况和麻醉 医生的经验,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 如丙泊酚、芬太尼等。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以 及手术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及时调整 麻醉药物的剂量,以确保手术的顺利 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特殊情况下的麻醉处理
高龄患者
危重患者
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减退,应选 择作用时间短、代谢快的麻醉药物, 并加强术中监测。
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麻醉常规
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麻醉常规一、麻醉诱导1.心功能I一1l级者:硫喷妥钠、咪唑安定、异丙酚、地西泮、咪达唑仑、芬太尼。
(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抑制作用,用量过大,注射速度过快时,可引起心动过速和低血压。
)2.心功能Ⅲ~Ⅳ级低下者:可选用安定、依托咪醋、羟丁酸钠、芬太尼、舒芬太尼等作麻醉诱导剂。
(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均较轻微)。
3.心动过缓或窦房结功能差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可改用小剂量氯胺酮诱导,对维持血压和心率较容易。
4.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人可选用氯胺酮加芬太尼作麻醉诱导。
氯胺酮可增加周围循环阻力,而芬太尼可抑制肺循环阻力升高。
5.先心有左向右分流的病人,二尖共关瓣不全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且返流量大的病人等循环时间延长者,麻醉诱导时宜采用小剂量,低浓度,慢速度的诱导。
防波动。
6.心率不快者可用琥珀胆碱、泮库溴铵;心率偏快心功能低下者用阿曲库铵(慎)、维库溴铵等。
7.强效吸人麻醉荆对心肌有抑制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耗氧量下降。
异氟醚可使心率增加,且有强力血管扩张作用,同时也使冠状动脉扩张,可引起“冠脉窃血”现象。
8.气管插管要求RPP<12000,用药后不要急,试验反应:置入喉镜或导尿,如心率血压无大反应即可进行气管插管。
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
具体方案:咪达唑仑0.15-0.2mg/kg安定0.08-0.1mg/kg羟丁酸钠30-50mg/kg乙托咪酯0.1~0.3mg/kg异丙酚0.5~1.5mg/kg阿曲库铵0.3-0.6mg/kg维库溴铵0.07-0.15mg/kg儿童不合作→氯胺酮5-8mg/kg肌注;合作→咪达唑仑0.15-0.3mg/kg静注芬太尼20μg/kg(5-15);心功能Ⅲ、Ⅳ级病人,有的需端坐呼吸半坐位,改10~15μg/kg;窦房结功能差心动过缓者,在以关闭不全为主的瓣膜病心动过缓,加少量氯胺酮0.2~1mg/kg,维持一定心率。
二、体外循环前的麻醉管理1,机械通气:PaCO24.6-6kPa(30~40mmHg),气压15-20 cmH2O,肺流量↑可增大。
体外循环麻醉
第四章体外循环麻醉要点:●理想得心血管麻醉要求维持血流动力学得稳定,适当得麻醉方法与深度,术中无知晓,能快速平稳得苏醒。
●相关病理生理学与药理学知识比心脏麻醉药得标准使用更重要。
●体外循环得药物浓度变化无常。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术中血液动力学与形态学监测方面成为一种日益重要得工具。
●快通道管理进展——术后早拔管,要求体外循环与麻醉技术作适当得调整。
●非体外循环下得心脏手术,组织稳定装置获取最佳外科环境比药理学操作更有效,麻醉技术得细微改变就是必需得。
一、前言目前有许多公认得技术适用于心血管外科手术与体外循环。
随着新药得不断开发并引入临床实践,因此在为特别得心脏手术寻求最佳麻醉操作程序时必然导致出现不同得观点。
有确凿得证据证明,虽然独特得麻醉技术或药物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就是这些技术或药物可适用于不同得临床中。
Reves等于1995年发表评论:重点在于心血管麻醉中药物得不同类型与作用机制可获得同样得血液流变学与终点效应。
作者得出结论,没有像“心血管麻醉”这样一个实体,心肌缺血病人麻醉得临床处理要了解疾病得病理生理与各种血管活性药物得临床药理。
麻醉处理会影响心肌缺血性病人外科手术得效果,但就是最重要得一点就是外科医生在无显著得心肌功能损害得情况下可更好得完成充足得血管再通。
同样得,心脏瓣膜外科手术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在心肌受损最小得情况下进行有效地瓣膜置换或瓣膜成形术。
许多教科书已很好得描述了体外循环得常规麻醉方式。
本节内容我们将描述近几年心血管麻醉方面得变化。
因此,我们将讨论麻醉方面得新进展与争议以及手术期间体外循环得管理。
此外,我们用一小部分讨论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得麻醉管理与心外科麻醉指导得基础知识。
此章节得主题一直围绕着心脏麻醉得临床实践与麻醉在体外循环中得作用。
二、术前药物疗法心外科手术病人得麻醉评估包括术前病人已用药物得效应。
心血管药物很少停用,通常继续使用到手术期间。
药物治疗对患有不稳定性心绞痛得住院病人尤为重要,停止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可能引起顽固性心肌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输液 2-4ml/kg/h: (因体外循环会预充大量液体建议转 流可停止补液,除术中需常规维持的麻醉药品外)
重度心衰、婴幼儿、严重二狭、左房粘液瘤,转流前严格 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紫绀患儿的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压积在40%以上,且无心 脏病以外合并症的患者,可在诱导后经静脉放血,进行等 容血液稀释 。
芬太尼 20μg/kg(5 ~ 15);
2020/7/20
心功能Ⅲ、Ⅳ级病人,有的需端坐呼吸半坐位,改 芬太尼10~15μg/kg;窦房结功能差心动过缓者,在 以关闭不全为主的瓣膜病心动过缓,加少量氯胺酮 0.2~1mg/kg,维持一定心率。
2020/7/20
体外循环前的麻醉管理
1、机械通气:
心动过缓或窦房结功能差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 人:可改用小剂量氯胺酮诱导,对维持血压和心率 较容易。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人可选用氯胺酮加芬太尼作麻 醉诱导。氯胺酮可增加周围循环阻力,而芬太尼可 抑制肺循环阻力升高。目的是使体循环压力大于肺 循环,减少右向左分流。
2020/7/20
先心有左向右分流的病人,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主动 脉瓣关闭不全且返流量大的病人等循环时间延长者, 麻醉诱导时宜采用小剂量,低浓度,慢速度的诱导。 防波动。
7.主动脉插管时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此期间要及时控制血压升高,以防止主动脉裂伤和剥 离。可用血管扩张药或β受体阻滞剂适当控制血压。
8.行上、下腔静脉插管时,维持较高的CVP,对预防房 性心律失常有一定作用。
2020/7/20
体外循环中的麻醉管理
9.体外循环开始前,应及时追加麻药。 10.体外循环一开始即停止使用吸入性麻醉剂和静脉输液。 11.注意上腔静脉压的变化及面色的变化。若上腔静脉压升高,
游离主动脉和上下腔静脉→易出现BP↓和心律失常,劈胸 骨后即可全身肝素化,3分钟后即可查ACT值,为插管转 机提供依据(ACT大于360s可以插管,大于480s既可以转 机)
转流前→适量补充镇痛和肌松 。
2020/7/20
补充芬太尼、肌松剂→开始转流→停机械通气,吸 入麻醉
前并行阶段转流流量逐渐加大,直到全流量转机, (一般时间很短)这个过程中机械通气应逐渐减少 直至停止,完全过渡到体外循环阶段。
2020/7/20
夹层手术略有不同,左心引流管一般从右上肺静脉插入, 术中用来引流心腔内的血液,左心的血液主要来源于肺 循环,此种插管方法不经过房间隔,可以用来测量复跳 后左房压( 危重的病人)。
左心引流的好处是:(1)可防止主动脉阻断期间侧支循环回 心血流引起的心脏膨胀;(2)能使在缺血后冠状动脉再灌 注期间,即开放主动脉钳后左心压力及室壁张力明显减低, 从而减少氧耗量
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动过缓者,芬太尼20~40μg/kg, 氯胺酮1~1.5mg/kg。
心功能好者以吸入麻醉为主辅以小量静脉药物。 心功能差者以静脉麻醉为主,必要时复合吸入小量吸入醉。2020/7/20
3.加深麻醉:
劈胸骨,牵开胸骨,心包切开,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 复温,关闭胸骨等时期。
预计放血量=(最大稀释量-2000)/3 最大稀释量=(HCT-24)/24*体重*(血容量) {血容量:男性70-80ml/Kg, 女性65-70ml/Kg}
2020/7/20
5.插管前肝素化:Kg*400U 肝素化人体按3mg/kg;预充液1mg/100ml; (一般每一小时左右监测ACT 一次,若为粘液瘤患
2020/7/20
强效吸入麻醉剂对心肌有抑制作用,使心肌收缩力 减弱,心肌耗氧量下降。异氟醚可使心率增加,且 有强力血管扩张作用,同时也使冠状动脉扩张,可 引起“冠脉窃血”现象。
气管插管 要求RPP<12000,用药后不要急,试验反 应:置入喉镜或导尿,如心率血压无大反应即可进 行气管插管。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静脉或者喷 喉)。
2020/7/20
用药方案
咪达唑仑0.15 ~ 0.2mg/kg
乙托咪酯0.1~0.3mg/kg
异丙酚0.5~1.5mg/kg
阿曲库铵0.3 ~ 0.6mg/kg (维库溴铵0.07 ~ 0.15mg/kg)
儿童不合作→氯胺酮5 ~ 8mg/kg肌注;
合作→咪达唑仑0.15 ~ 0.3mg/kg静注
面色涨紫,表明上腔静脉引流管梗阻,应及时调整。要观察 面色,颈部,球结膜是否肿胀,瞳孔大小及形状。(此时体 外循环中可能出现储血罐液面下降引流不畅,应及时排除原 因若出现引流不佳,排除插管过深等原因后可适当抬高病床, 增加虹吸引流 )
2020/7/20
12.主动脉阻断时,呼吸机潮气量频率减半,调节氧流量 为50-200ml/min。CBP达正常流量->停机械通气->调节氧 流量为50-200ml/min,呼吸囊充气。
者或血凝异常者则监测更为频繁)运转1小时后,经 人工心肺机补充肝素半量。
2020/7/20
运转过程中ACT(正常90-130S)应保持在600秒左右。 肝素化时间超过2小时,仍需体外循环者,应每 小时追加肝素 1 mg/kg,或根据ACT值追加肝素用 量。 (我院一般根据ACT值加肝素)
6.建立CPB步骤: 腔静脉套带,动脉插管, 腔静脉插管,冷心停搏液灌注插管,左心引 流插管,开始转流,降温,阻断升主动脉。
此阶段因由搏动灌注逐渐过渡到平流灌注,故短时 间内会出现血压下降,一般全流量转机后会逐渐改 善,若持续时间较长,应与灌注师一起寻找诱因并 解除,必要时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
转流后芬太尼浓度下降(预充液稀释、部件吸
附和消耗)→补充芬太尼、肌松剂。 一定时长→补充咪达唑仑0.15-0.2mg/kg,体外
PaCO30~40mmHg,气压15 ~ 20 cmH2O 成人 RR10 ~ 16 rpm VT10ml/kg I:E1:2或1:1.5 婴儿 RR 20 ~ 30 <15kg 10ml/kg 小儿 RR 14 ~ 16 >15kg 12-15ml/kg
2020/7/20
2.麻醉维持: 芬太尼30~60μ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