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合集下载

九、防雷与防静电

九、防雷与防静电
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 及基础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或有沥青质的防腐层时,宜利用 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
避雷装置的作用就是当接闪器接受电流后,经过引下线将 电流导人接地装置进而安全地进人大地,保证建筑物内设 备和人身的安全。至于选择何种防雷措施,则应根据所保 护对象的重要性、当地雷电活动情况进行比较确定。
➢引下线
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一般采 用圆钢或扁钢,其尺寸和腐蚀要求与避雷带相同。钢绞线其截面 不应小于25MM²,铜导线其截面不小于16MM²。
应沿建筑物外面敷设,经最短途径接地:建筑物有特殊要求 时,可以暗敷,截面应加大一级。
➢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传统的方法是:互距5m采用长2.5m的规格 为40×40×4mm三根镀锌角钢打入地中并联,并与引下线 连接。
第九章 防雷与防静电
概述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 的放电现象,它会破坏建 (构)筑物和各种工农业 设施,同时还会引起火灾 和爆炸事故。雷电放电时 会产生极高的过电压和巨 大的雷电流,不仅能击毙 人畜、还会劈裂树木、电 杆等。
一、雷电的种类
根据雷电的不同形状,雷电大致可分为片状、 线状和球状三种形式。
城镇的建筑物区域,常可以见到一些顶部大面积金属体的建筑物,例如半球形铜 壳装饰成的圆顶楼,用铜材或铁皮包装屋顶的建筑物。当这种建筑物上空有雷云 生成并向下发展下行先导时,由于雷云和先导通道中电荷的感应作用,在建筑物 顶部的金属体上将出现反极性的感应电荷
金属屋面静电感应
架空线静电感应
电磁感应
• 雷电具有很高的电压和很大的电流,同时又是 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因此在它周围的空间 里,将产生强大的磁场。不仅会使处在这一电磁 场中导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压,并且还会在构成闭 合回路的金属物上(如露天堆垛物捆扎用的铁皮、 铁丝等)产生感应电流。如果这时回路上有的地 方接触电阻较大,就会局部发热或发生火花放电。 这对于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以及易燃、 可燃材料的露天堆场也是非常危险的。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雷电发生后会产生危险的过电压和过电流造成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损坏引发短路及过电流、过电压事故的发生,还会造成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因此,做好防雷电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标签:雷电;危害;防护措施前言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大气中的雷云在过程形成中,由于积累了大量的正负电子,当这些正负电子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发生碰撞后就会发生激烈放电现象。

同时,伴有强烈的闪光和轰鸣声。

这就是雷电形成的原因。

因此,根据雷电的产生和造成危害的特点,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雷电给电力设施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1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自然界中雷电按照其危害的方式分有;直击雷、感应雷及雷电侵入波。

按其形状分有线型、片型及球型三种。

雷电的危害就是雷电的破坏效应;主要有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当雷电发生时会产生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冲击电压,而冲击能迅速击穿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保护造成电力线路短路而毁坏电力设备。

甚至还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巨大的雷电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转换成热能使金属物体迅速熔化,产生火花,火花飞溅引起火灾和爆炸。

遭到雷击的物体通过巨大的雷电流,能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物体内部的水分或其他液体迅速气化,以至物体剧烈膨胀而遭到破坏或爆炸。

以上雷电发生的破坏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伴有的爆炸和火灾的出现是最为严重的。

2 防雷装置防雷电伤害的装置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等。

完整的避雷置应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的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

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

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

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施设备。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及避雷带实际上就是接闪器,是用来接受雷击的金属导体。

当发生雷电时,吸引雷电接受雷击放电。

接闪器一般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所用材料尺寸应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

雷电的种类和危害

雷电的种类和危害

雷电的种类和危害雷电是一部分带电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带电云层与大地之间产生的猛烈闪电并伴随巨大响声的放电现象。

一、雷电的种类1、按雷电的危害方式分类1)直击雷(1)直击雷是带电云层(雷云)与地面突出物之间的电场强度达到空气击穿强度时,发生激烈放电并显现闪电和雷鸣的现象。

(2)直击雷的放电过程每一次放电过程分为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光三个阶段。

先导放电是雷云向大地进展的不太光亮的一种放电,当先导放电接近大地时,立刻发生从大地向雷云进展的极光亮的主放电。

主放电有微弱余光。

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的性质。

平均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最多能显现几十个冲击。

第一个冲击的先导放电是阶段形先导放电,第二个冲击以后的先导放电是箭形先导放电。

阶段形先导放电的时间为5~20ms,箭形先导放电的时间约为1ms,主放电时间不超过0.5~0.1ms,余光延续时间为30~50ms。

2)感应雷感应雷也称雷电感应或感应过电压。

感应雷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两种。

(1)静电感应雷静电感应雷是雷云接近地面时,使邻近的金属设施特别是较长的金属设施(如架空线路)上,感应产生与雷云相反的大量束缚电荷。

在雷云对其他部位或其他雷云放电后,这些金属设施上的电荷失去束缚,以雷电波的形式高速传播,形成静电感应。

静电感应电压的幅值可达到几万到几十万伏,往往造成建筑物内的导线、接地不良的金属导体和大型的金属设备放电而引起电火花,从而引起电击、火灾、爆炸,危及人身安全或对供电系统造成危害。

(2)电磁感应雷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四周空间产生快速变化的磁场引起的。

这种强磁场能使四周的金属导体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

电磁感应雷会对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造成干扰、破坏,或者使四周的金属构件感应出电流,产生大量的热而引起火灾。

3)雷电侵入波雷电侵入波是指雷击在架空线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快速传播的雷电波。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雷电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它是由于空气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电弧放电现象,具有强烈的能量和致命的威力。

雷电对人类和建筑物造成的损害十分巨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本文将介绍雷电的分类及防御概述。

一、雷电分类1. 云间放电云间放电是指云与云之间发生的电荷平衡现象。

云层内的水滴或冰晶在向上或向下移动时,由于摩擦而释放出电荷,在云层上方或下方形成电场,产生电势差。

当电势差超过某个限制时,就会产生放电现象,形成雷电。

2. 地面放电地面放电是指在大气电场作用下,地面附近物体与地面之间发生的放电现象。

当地面附近的物体与大气的电荷量不平衡时,就会产生电荷流动,形成电场。

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形成雷电。

1. 避免露天活动在雷电天气中,避免在露天活动或者高海拔山区等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方活动,切勿在广场等空旷的地方停留。

2. 安全躲避当遇到雷暴天气时,要尽快躲避到安全的地方,避免被雷击。

在室外时,不要躲在树下、电线杆下、高楼上、开放式建筑物中等遭受雷击风险高的地方,要尽量躲到建筑物的内室或者遮蔽物下。

3. 建筑物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包括安装避雷针以及接地装置,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上也要考虑到抗雷电能力。

避雷针的作用是将建筑物顶部的雷电引入地下,并在接地处通过接地装置释放。

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管道也需要通入地下接地系统,形成有效接地。

4. 保护电器在雷暴天气中,要将重要的电子设备和电器设备断电,并将其从电源中拔掉。

对于一些不能断电的电子设备,如计算机、电话等,应该使用防雷保护器或者UPS等设备来保护它们。

总之,雷电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自然现象,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雷意识,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雷电的种类

雷电的种类

雷电的种类百电的种类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及球雷四种。

1.直击雷有时雷云较低,周围又没有带异性电荷的云层,而在地面上突出的树木或建筑物等,感应出异性电荷,雷云就会通过这些物体与大地之间直接放电,这种直接击在建筑物或其他物体的雷击,称为直击雷。

由于受直接雷击,被击物体产生很高的电位,而引起过电压,流过的雷电流可达几十千安甚至几百千安。

对设备、架空线及建筑物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如架空线上产生几千千伏的高压后,会引起线路的闪络放电。

发生短路事故,而且会波及变电所、发电厂,引起严重的后果。

雷击放电大多数具有“重复放电”的性质。

产生极大的雷电流,引起地面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损坏,甚至发生爆炸和引起火灾。

2.感应雷感应雷又称雷电感应,它是由于雷电流的强大电场和磁场变化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引起的。

它能造成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电火花放电。

静电感应的特点是,当雷云出现在导体的上空时,由于感应作用,他导体上感应带有与雷云的异性电荷,雷云放电时,在导体上的感应电荷得不到释放,致使导体与地面之间形成很高的电位差。

电磁感应的特点是,由于雷电流的幅值和陡度迅速变化,在它周围的空间里,会产生强大的4s化的电磁场,在其中的导体感应产生极大的电动热,若有回路,则产生很大的感应电流,而产生危害。

3.雷电波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导体的作用,所产生的雷电波就可能沿着这些导体侵入建筑物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雷电波侵入的事故时有发生,在雷害事故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4.球雷通常认为球雷是一个炽热的等离子体,温度极高,并发生紫色或红色的发光球体,直径在10~20cm 以上。

球雷常沿地面滚动或在空气中飘动,能通过烟囱、门、窗或其他缝隙进入建筑物内部,或无声消失,或伤害人身和破坏物体,其至发生剧烈的爆炸,引起严重的后果。

雷电的种类-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

雷电的种类-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

感应雷
简介
感应雷[1]也称为雷电感应或感应过电压。它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
分类
(1)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接近地面,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引起的。它将产生很高的电位。 (2)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引起的。这种迅速变化的磁场能在邻近的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雷电感应引起的电磁能量若不及时泄入地下,可能产生放电火花,引起火灾、爆炸或造成触电事故。
编辑本段描述
一种情况
感应雷是指当雷云来临时地面上的一切物体,尤其是导体,由于静电感应,都聚集
起大量的雷电极性相反的束缚电荷,在雷云对地或对另一雷云闪击放电后,云中的电荷就变成了自由电荷,从而产生出很高的静电电压(感应电压)其过电压幅值可达到几万到几十万伏,这种过电压往往会造成建筑物内的导线,接地不良的金属物导体和大型的金属设备放电而引起电火花,从而引起火灾、爆炸、危及人身安全或对供电系统造成的危害。
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就是一个呈圆球形的闪电球。这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绝非科幻小说或卡通片集的能量炮。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一次球状闪电的实况,描述了暴雷运行的过程。球形闪电自天空进入“堂之西室”后,又从窗间檐下而出,雷鸣电闪过后,房屋安然无恙,只是墙壁窗纸被熏黑了。
指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主要危害建筑物、建筑物内电子设备和人。 直击雷的电压峰值通常可达几万伏甚至几百万伏,电流峰值可达几十KA乃至几百KA,其之所以破坏性很强,主要原因是雷云所蕴藏的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其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us到几百us)就释放出来,从瞬间功率来讲,是巨大的。 防避直击雷通常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金属物件作为接闪器,将雷电流接收下来,并通过作引下线的金属导体导引标之间的强烈放电称为直击雷。[1]直击雷的放电过程如图。 雷电直接击在受害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从而对设施或设备造成破坏和人畜造成伤害。 直击雷的放电过程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雷电是一种自然界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由于大气中发生的电离现象所引起的。

雷电不仅在自然界中有很大的威力,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对雷电进行分类和防御研究至关重要。

一、雷电分类根据雷电的形成、传输和破坏方式,雷电可以分为云对地闪电、云间闪电和地面闪电。

1. 云对地闪电:云对地闪电是最常见的一种闪电,它发生在云和地面之间,是由于云内部的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

云对地闪电可以分为正闪和负闪两种。

正闪是指云底部带正电的区域与地面之间发生放电,而负闪则是云底部带负电的区域与地面之间发生放电。

2. 云间闪电:云间闪电发生在两个云之间,它是由于两个云之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

云间闪电的形式有云闪和云地闪。

3. 地面闪电:地面闪电是指云和地面之间没有直接连接的闪电。

它是通过云闪和地闪之间的电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二、雷电防御概述由于雷电的威力巨大,并且在某些地区雷电的发生频率较高,因此对雷电进行有效的防御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雷电防御措施概述:1. 雷电监测系统:雷电监测系统是一种用于检测雷电活动的设备。

它通常由雷电探测器、数据记录仪和分析软件等组成。

雷电监测系统可以及时监测雷电活动的情况,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防护措施。

2. 雷电防护设施:为了保护人们的安全和财产免受雷电侵害,需要建立雷电防护设施。

雷电防护设施包括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等。

这些设施可以将雷电引入地下或远离人们和财产,降低雷电对人们和财产的风险。

3. 预防措施:除了建设雷电防护设施外,还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减少雷电的危害。

人们在雷雨天气下应尽量避免在露天活动,在室外时不要站在高地,也不要站在孤立的高大物体旁边,以免成为雷电击中的目标。

4. 消防设备:由于雷电可能引发火灾,因此在防御雷电时,还需要配备一套完善的消防设备。

这包括灭火器、消防水带和报警系统等。

及时采取有效的消防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雷电引起的火灾风险。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雷电是一种强大的自然现象,它可以对人类和物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根据统计数据,每年有数千人被雷击,其中一些人会因此失去生命。

因此,了解雷电分类和如何防范雷电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简要介绍雷电分类和防御措施。

根据雷电产生的位置和环境,雷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雷云地闪雷:这种雷电是由云层产生的,常常发生在山区或者高地。

当云层内部电荷不平衡时,会引发闪电,这种雷电会从云层直接击中地面。

2. 云间闪电:这种雷电是由云层之间的电荷不平衡引起的。

通常发生在云团间和云层间之间。

这种雷电对人类和物体的危害比较小。

3. 地面放电:这种雷电通常在雨后的晴天发生。

当地面湿度较高时,会形成一些小型电荷,如果有足够的电荷积累,就会引发雷电。

防御措施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防御雷电的措施:1. 在闪电前保持警惕。

如果您正在户外活动,可以通过观察天空的形态来预估雷暴的形成。

如果天空开始产生雷暴,最好尽快回到室内。

不要在露天场所避雨,因为这可能加重雷击的危险。

2. 避免与地面接触。

如果您在户外,最好找到一些安全的地方躲避。

不要趴在地上或者接触任何金属,因为这些都可能让您更容易受到雷击。

如果不能找到避雷安全的地方,那么就跳到附近的河流或者湖泊中。

这会让你避开雷电,因为水是一种良好的导体。

3. 保持远离金属物体。

金属物品很容易引起雷电,所以最好不要靠近金属物品。

比如,在游泳池边或者球场上,不要接触金属门或者围栏。

如果您开车,那么最好将车停在室内或者停车场。

4. 保持室内不漏电。

在室内,要确保所有的电线和电器都是安全的。

如果您已经收到了闪电警报,那么您应该在电器和电线中断器上关掉所有的电源。

总之,了解雷电分类和如何正确防范雷电是非常重要的。

这将帮助我们减少雷电造成的损害,保护我们自己和我们所关心的人们。

防雷技术考点

防雷技术考点

防雷技术考点
一、雷电概要
1.雷电种类
2.雷电的危害
3. 防雷分类
【2021年】建筑物防雷分类按其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人身伤亡的危险性、政治经济价值分为三类。

关于建筑物防雷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是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B.具有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是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C.国际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是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D.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是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建筑物按其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人身伤亡的危险性、政治经济价值分为三类。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A错误;具有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属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B正确;国际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C正确;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省级档案馆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D正确。

雷电事故分析

雷电事故分析

(5) 防雷概要
①直击雷防护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上部的针、线、网、带、都是接闪器。 避雷针分为独立避雷针和附设避雷针。 接闪器的保护范围现有两种计算方法。对于建 筑物,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对于电力 装置,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按折线法计算。
建筑物防雷类别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雷电事故分析
由自然界正、负电荷形式的电能造成的事故
(1) 雷电种类
直击雷、静电感应雷、电磁感应雷、球雷
每次雷击有
三、四个至数 几十个冲击。 第一个冲击的 先导放电是跳 跃式先驱放电, 第二个以后的 先导放电是箭 形先驱放电。
(2) 雷电的特点
(1) 雷电流幅值很大 雷电流幅值可高达数十至数百
千安。雷电流幅值越大者出现的概率越小。100kA的雷电流幅值对应的概率 约为12%。

滚球半径和避雷网网格 滚球半径 30 45 60
(m)
避雷网网格 55 或64 1010 或128 2020 或2416
感应雷防护
为了防止静电感应,应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金 属管道、金属构架、钢屋架、钢窗、电缆金属外皮,以 及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件与防雷电感应的 接地装置相连。屋面结构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
为了防止电磁感应,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电缆 相距不到100mm时,须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之间的距离 不应超过30m;交叉相距不到100mm时,交叉处也应用金
属线跨接。
(2) 冲击过电压很高 直击雷冲击过电压可高达数千
千伏、感应雷冲击过电压可高达数百千伏。
(3) 冲击性强 雷电放电时间极短,从而表现出很强的冲击
性。
(3) 雷电的危害

雷电现象及危害

雷电现象及危害

雷电现象及危害一、雷电现象及危害1.雷电产生的原因雷电现象比较复杂,它是由于地面湿气受热上升或空中不同冷、热气团相遇凝成水滴或冰晶形成积云,在运动时使电荷发生分离,当电荷积聚到足够数量时,就在带有不同电荷的云间或由于静电感应而产生不同电荷的云地间发生的放电现象。

雷云中可能同时存在着几个电荷聚集中心,所以经常出现多次重复性的放电现象,常见的为 2 ~3次,当第一个电荷聚集中心完成放电过程后,其电位迅速下降,第二个电荷聚集中心立即向着前一个放电位置移动,瞬间重复放电。

每次间隔时间从几百微秒到几百毫秒不等,但其放电电流将逐次递减。

2.雷电种类(1)直击雷带电积云接近地面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电场强度达到空气的介电强度(25 ~30kV /mm)时发生的放电现象,称为直击雷。

(2)静电感应雷带电积云接近地面凸出物时,在其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当带电积云与其他部位或其他积云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的电荷失去束缚高速传播形成高压冲击波。

此冲击波由静电感应产生,具有雷电特征,称为静电感应雷。

(3)电磁感应雷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在邻近的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该电动势具有雷电特征,称为电磁感应雷。

(4)球雷雷电放电时产生的球状发光带电气体,称为球雷,球雷可能造成多种危害。

3.雷电参数(1)雷电流幅值雷电流幅值指主放电时冲击电流的最大值,该幅值可达数十至数百千安,雷电流幅值越大,出现的概率越小。

(2)雷电流陡度。

雷电流由零增长至最大幅值的这一部分,称为波头(τt),通常只有 1 ~4μs;电流值下降的部分,称为波尾,可长达数十微秒。

(3)雷电冲击过电压雷电冲击过电压指冲击电压的最大值。

4.雷电的危害(1)危害的形式①直接雷击的危害。

地面上的人、畜、建筑物、电气设备等直接被雷电击中,叫做直接雷击。

发生直接雷击时,特大的雷电流(几十至几百千安)通过被击物,在被击物内部产生高达几万度的温度,使被击物燃烧,使架空导线熔化。

雷电的常见种类、侵袭途径及防雷知识和措施

雷电的常见种类、侵袭途径及防雷知识和措施

雷电的常见种类、侵袭途径及防雷知识和措施三种雷害最常见雷电分直击雷、感应雷和球形雷,最常见的是直击雷和感应雷。

直击雷,顾名思义就是直接打击到物体上的雷电;感应雷即通过雷击目标旁边的金属物等导电体感应,间接打击到物体上;球形雷则像火球一样,会飘进室内。

大厦一般要安装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主要预防直击雷和感应雷,所采用的材料一定要精密。

预防球形雷主要方法是关闭门窗,防止球形雷飘进室内;如果球形雷意外飘进室内,千万不要跑动,因为球形雷一般跟随气流飘动。

如果在野外遇到球形雷,也不要跑动,可拾起身边的石块使劲向外扔去,将球形雷引开,以免误伤人群。

据专家介绍,家用电器都是低压产品,一般都安装了不同类型的避雷针,采取了相应的防雷措施。

在野外,千万不要高举雨伞等。

人乘坐在车内一般不会遭遇雷电袭击,因为汽车是一个封闭的金属体,具有很好的防雷电功能,一些油车后面拖着一条铁链,也是一种防雷设备。

专家提醒,驾车遭遇打雷时务必不要将头手伸向车外。

雷电侵袭的主要途径一、直接雷击的侵袭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或暴露在空间的各种设备、各种架空金属线缆(如电力电缆、通信线路、网络布线等)。

它可能在数微秒之内产生数万伏乃至数拾万伏的高压,产生火花放电,形成巨大的热能和机械能量,摧毁建筑物、设备,危及人身安全。

二、雷电波侵入雷电虽然未直接击中建筑物或设备,但击中与本建筑物或设备相连的金属管、线,通过传导的方式经电阻性耦合将雷电波引入建筑物内,损害与之相连接的用电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等设备乃至危害人身安全。

三、雷击电磁脉冲干扰雷击发生时,由于雷电流迅速变化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诱发强大的雷击电磁脉冲,经感性耦合、容性耦合或电磁辐射产生脉冲过电压和过电流损坏有关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采用微电子技术的、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监控、通信等网络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建筑物中。

而微电子设备的高度集成化,低工作电平和小工作电流的特点,又带来绝缘强度低,耐过电压、过电流的能力差等致命弱点。

雷电的分类

雷电的分类

雷电的分类我们根据生活常识和结合有关资料,发现雷的种类主要有四种:直击雷、球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

1)直击雷:是雷电与地面、树木、铁塔或其它建筑物等直接放电形成的。

这雷击的能量很大,雷击后一般会留下烧焦、坑洞,突出部分削掉等痕迹。

2)球雷:是一种紫色或灰紫色的滚动雷,它能沿地面滚动或空中飘动,能从门窗、烟囱等孔洞缝隙窜入室内,遇到人体或物体容易发生爆炸。

3)感应雷:是指感应过压。

雷击于电线或电气设备附近时,由于静电和电磁感应将在电线或电气设备上形成过电压。

没听到雷声,并不意味着没有雷击。

4)雷电侵入波:是雷电发生时,雷电流经架空电线或空中金属管道等金属体产生冲击电压,冲击电压又随金属体的走向而迅速扩散,以致造成危害。

三、雷电的危害:自然界每年都有几百万次闪电。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最新统计资料表明,雷电造成的损失已经上升到自然灾害的第三位。

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负效应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元到100亿元人民币。

1、雷击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五种:(1)直击雷直击雷是雷击危害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我们在前面的雷电的分类中已经介绍过了。

由于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上的某一点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所以它的破坏力十分巨大,若不能迅速将其泻放入大地,将导致放电通道内的物体、建筑物、设施、人畜遭受严重的破坏或损害——火灾、建筑物损坏、电子电气系统摧毁,甚至危及人畜的生命安全。

(2)雷电波侵入雷电不直接放电在建筑和设备本身,而是对布放在建筑物外部的线缆放电。

线缆上的雷电波或过电压几乎以光速沿着电缆线路扩散,侵入并危及室内电子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等各个系统。

因此,往往在听到雷声之前,我们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等可能已经损坏。

(3)感应过电压雷击在设备设施或线路的附近发生,或闪电不直接对地放电,只在云层与云层之间发生放电现象。

安全教育方案之雷电

安全教育方案之雷电

安全教育方案之雷电第一章:雷电的形成和危害1.1 雷电的形成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在云与地面或云与云之间产生放电现象。

当云中的水滴、冰粒等在上升运动中相互碰撞,云中的温度下降,水汽凝结成雨滴或冰粒时,云中正电荷和负电荷被分离开,形成静电效应,雷电就是由这种静电效应引起的。

当云内的负电荷和地面或其他云内的正电荷之间电位差达到一定值时,将产生放电现象,形成雷电。

1.2 雷电的危害雷电具有极强的能量,所以非常危险。

雷电对人体有直接灾害和间接伤害。

雷电灾害常表现为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设施受损等。

在雷电过程中,雷电通过电击人体致使直接伤害;雷电击中房屋或其他建筑物,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雷电击中高压输电线,会引发事故停电等。

第二章:雷电安全教育2.1 雷电安全教育的意义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无法控制和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对雷电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提高自我防雷的意识和能力,以减少或避免雷电引发的危害。

2.2 雷电安全教育的对象雷电安全教育的对象主要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工人、老年人等各个年龄段和各行各业的群体。

2.3 雷电安全知识的普及为了有效提高大众防雷意识,需要对雷电的形成和危害进行普及教育,教会大家如何预防雷电灾害以及避免在雷电天气下产生危险。

第三章:雷电安全预防知识3.1 雷电天气的判断要想有效预防雷电灾害,首先要学会判断雷电天气。

通常,有以下几个方法判断:一、观察云的形态:当出现积云、盘状云或层积云,并伴有阵雨、雷雨和风等天气现象时,很可能发生雷电天气。

二、听力判断:大多数雷电天气前,都有电光同响的征兆,可依靠听觉来判断。

三、气象广播: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来判断是否有雷电天气的可能。

3.2 在雷电天气下的预防措施一、避免在露天场所避雷:应尽快找到安全场所躲避,远离高大树木、高楼大厦等场所。

二、避免在水域避雷:雷电容易以水面为接触,所以在雷电天气下要尽量远离河流、湖泊等水域。

三、室内避雷:室外避雷不宜成功时,应尽快进入室内,关闭窗户,避免雷电直接或间接伤害。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雷电是天气带来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应对雷电灾害,我们需要对雷电进行分类及防御的概述。

一、雷电的分类1.云地闪电云地闪电是指云与地面之间的雷电放电。

在形成过程中,云体内静电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形成一条云闪电通道,从而产生雷电放电。

云地闪电一般发生在云与地面之间,极少发生在云内部以及地面上方。

云云闪电是指云与云之间的闪电放电。

在形成过程中,两个不同的云之间(或同一个云内不同区域)出现一条电子通道,从而形成电流闭合,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形成闪电。

地面闪电是指从地面上升至云层,与云内部的带电体进行放电的闪电,也称“上行闪电”。

这种雷电发生的几率较小,通常是由于云底部带电的地球表面物体(如建筑、树木)向云体释放电荷而引起的。

4.内部闪电内部闪电是指云中放电现象,在云的内部产生的闪电放电。

这种雷电较为难以观察和测量,因为内部闪电往往不会产生太多的声、光及电磁波等信号。

二、雷电防御措施1.寻找避雷设施避雷设施是一种重要的防雷手段。

在建筑物、各类设备和高架电线等地方都应当设有避雷设施,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同时,在户外天气恶劣时,人们也可以寻找室内或安全高大的地形、建筑物等作为避雷场所,减少雷电对人体的伤害。

2.注意预防措施在雷雨天气出现时,我们需要注意安全,尽可能避免户外活动。

同时我们也需要妥善保护好家中的电器设备,避免电器受到雷电侵害。

在户外活动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不要站在开阔地带或高处,以免成为闪电击中的目标。

3.增加雷电保险在一些雷电较为频繁的地区,我们可以考虑为自己的财产添加雷电保险,以防财产受到雷电侵害带来的损失。

综上所述,雷电是一种具有极高危害性的自然灾害,我们需要通过增强自己的防御措施,以避免雷电灾害对我们带来的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保持警觉,注意雷电防御措施,以减少雷电对我们的影响。

防 雷

防 雷

防雷一、雷电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

雷击是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设备、房屋设施的损坏,而且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甚至还可能伤害人、畜等。

1.雷电的种类雷电的主要放电形式有四种:即云中闪电、云际闪电、云空闪电和云地闪电。

其中云地闪电对人类危险最大。

从雷电危害的角度分,有直击雷(云地闪电)、感应雷、雷电侵入波和球形雷等几种雷电现象。

直击雷是指天空中带电云团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

约占全球每年雷电的1/5~1/6,放电电流可达200kA以上,并且有1Mv以上的高电压,因而危害性最大。

感应雷也称作雷电感应,分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

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时在架空线路或其他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引起的;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的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所引起的。

这种强磁场能在其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

雷电侵入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或空中管道产生冲击电压,并以极快的速度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传播的雷电波。

球形雷是一种雷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或白光的火球。

在雷雨季节,球形雷有时可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

2.雷电的破坏作用雷电的破坏力很强,主要可分为三大类:(1)电性质的破坏作用:几十万至几百万伏的冲击电压可击穿或毁坏各种电气设备和设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并可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2)热性质的破坏作用: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造成火灾或爆炸。

(3)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物时,在被击物缝隙中的气体剧烈膨胀,缝隙中的水分也急剧蒸发为大量气体,致使被击物受到破坏或爆炸。

此外,由于同性电荷之间的静电斥力,同方向电流或电流拐弯处的电磁推力也有很强的破坏作用。

二、防雷措施1.防雷装置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都是经常采用的防雷装置。

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上述的针、线、网、带都只是接闪器,而避雷器是一种专门的防雷装置。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有哪些?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有哪些?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有哪些?雷电是大气中的雷云放电现象,雷云是产生雷电的基本条件随着电荷的积存,雷去的电位逐渐升高。

当带不同电荷枪实弹的雷云或与大地凸出物互相接近到一定距离时,将会发生激烈放电,同时出现激烈闪光,由于放电时温度升高,空气受热急剧膨胀,随着发生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电闪与雷鸣。

雷电大体可以分为直击雷、雷电感应、珠雷、雷电侵入波等。

雷电有很大的破坏力,可损坏设备或设施,危及到人的生命安全。

雷有三方面的破坏作用,表现形式为雷击:〔1〕电性质的破坏作用。

雷电产生的数十万至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可能损坏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造成火灾或爆炸事故。

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还会造成高压窜入低压,而引起触电事故。

庞大的雷电电流流入地下时,可能造成跨步电压或接触电压。

〔2〕热性质的破坏作用。

庞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热能,造成易燃易爆物燃烧和爆炸,或者由于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3〕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

当雷电通过被击物时,在被击物缝隙中的气体剧烈膨胀,缝隙中的水分剧烈蒸发,致使被击物破坏或爆炸。

此外,雷击时所产生的静电斥力、电磁推力以及雷击时的气浪都有相当的破坏作用。

易遭受雷击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有:〔1〕高耸建筑物的尖形屋顶、金属屋面、砖木结构建筑物。

〔2〕空旷地区的孤立物体、河、湖边及土山顶部的建筑物。

〔3〕露天的金属管道和室外堆扩大量金属物品的仓库。

〔4〕山谷风的建筑物。

〔5〕建筑物群中高于25M的建筑物的构筑物。

〔6〕地下水露头处、特别潮湿处、地下有导电矿藏处或土壤电阻率较小处的建筑物。

〔7〕烟囱排出烟气含有大量的导电物质和游离子团的建筑物。

雷电的分类和危害

雷电的分类和危害

雷电的分类和危害(一)分类雷电是雷云层接近大地时,地面感应出相反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产生云和云间以及云和大地间放电,迸发出光和声的现象。

根据雷电的不同形状,大致可分为片状、线状和球状三种形式;从危害角度考虑,雷电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包括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和球形雷。

从雷云发生的机理来分,有热雷、界雷和低气压性雷。

(二)危害雷电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按其破坏因素可归纳为三类。

1.电性质破坏。

雷电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可毁坏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绝缘子等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停电;绝缘损坏会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二次放电(反击)的火花也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绝缘的损坏,如高压窜入低压,可造成严重触电事故;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会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2.热性质破坏。

当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转换成大量热能。

雷击点的发热能量约为500~2000J,这一能量可熔化50~200mm3的钢。

故在雷电通道中产生的高温往往会酿成火灾。

3.机械性质破坏。

由于雷电的热效应,能使雷电通道中木材纤维缝隙和其他结构缝隙中的空气剧烈膨胀,同时使水分及其他物质分解为气体,因而在被雷击物体内部出现很大的压力,致使被击物遭受严重破坏或造成爆炸。

雷电的分类雷电知识雷击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的破坏。

根据雷电产生和危害特点的不同,雷电可分为以下四种:1.直击雷: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放电形成的。

直击雷可在瞬间击伤击毙人畜。

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令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2.球形雷:球形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

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

3.雷电感应: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

雷电的种类和危害

雷电的种类和危害

雷电的种类和危害一、雷电的种类随着空中云层电荷的积累,其周围空气中的电场强度不断加强。

当空气中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在两块带异号电荷的雷云之间或雷云与地之间的空气绝缘就会因被击穿而剧烈放电,出现耀眼的电光。

同时,强大的放电电流所产生的高温,使周围的空气或其他介质发生猛烈膨胀,发生震耳欲聋的响声,并伴随闪电这就是雷电。

雷电按其传播方式分为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

1.直击雷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包括电气装置)和构筑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2.感应雷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间产生火花。

静电感应是当雷云接近地面,在架空线路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大量电荷。

雷电放电后,架空线路或导电凸出物上的感应电荷将转换成强烈的高电压冲击波。

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的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引起的。

这种磁场能使附近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

3.球形雷球形雷简称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

球雷是一团处于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

球形雷常沿着地面滚动或在空中飘荡,能通过烟囱、门窗等侵入室内。

大多数球形雷消失时,伴有爆炸,会造成建筑物和设备等的损坏以及人畜伤亡事故。

二、雷电的危害1.火灾和爆炸直击雷放电的高温电弧、二次放电、巨大的雷电流、球雷侵入可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冲击电压击穿电气设备的绝缘等可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

2.触电雷电直接对人体放电、二次放电、球雷打击、雷电流产生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可直接使人触电;电气设备绝缘因雷击而损坏也可使人遭到电击。

3.设备和设施毁坏雷击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可对电气装置和建筑物及其他设施造成毁坏;电力设备或电力线路遭破坏可能导致大规模停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812-18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l.雷电种类
雷电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球雷。

直击雷是带电积云接近地面至一定程度时,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

直击雷的每次放电含有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

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特征。

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至数十个冲击。

感应雷也称作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

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感应电荷失去束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的形式,沿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的传播。

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在邻近的导体上
产生的很高的感应电动势。

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

从电学角度考虑,球雷应当是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
此外,直击雷和感应雷都能在架空线路或在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冲击渡。

2.雷电危害
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可达数十千安至数百千安)、雷电流陡度大(可达50 kA/μs)、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可达数百千安至数千千安)的特点。

其特点与其破坏性有紧密的关系。

雷电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均可能带来火灾和爆炸、触电、毁坏设备和设施、大规模停电等极为严重的后果。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