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和海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22—26 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概况,通过读图掌握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

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能简单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5.通过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海洋与陆地”部分激励学生利用以前的课外知识判断推测海陆面积比例,从而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

“七大洲”、“四大洋”强调利用各种地图、地理图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悟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海洋——生命的摇篮。

逐步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自觉保护环境,促进科学态度的形成,培养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了解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以及有关大洲、大洋突出特色的“世界之最”,大洲的面积大小排序等是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各大洲、大洋的位置关系有一定难度。

教学突破不论是大洲的分布、大洲、大洋的特色还是位置关系,都应从地图中分析、总结。

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各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表,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进而熟练掌握,并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好相关图片、资料,多媒体演示2. 学生手中有地球仪,便于直观的观察。

学生准备1. 学生准备好纸、笔(最好是彩色笔)2. 搜集有关洲界线、国界线、跨越大洲的国家、跨越大洲或国家的城市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引入新课(通过图片资料创设地理情境)积极思考,发散思维一、海洋与陆地 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七大洲利用地图来巩固加强重点内容 通过阅读分析地图资料,解决问题读图辨认,并用图总结、记忆本课总结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而海洋更是生命的摇篮,认识各个大陆、岛屿、大洲 为我们以后了解世界做好准备, 而神秘的海洋更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研究, 就让我们从 这里开始,向世界出发。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理解大陆、大洲、半岛、岛屿、海、洋、海峡等概念,并能判别。

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学会在地球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确定。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教学辅助材料]地球仪、地理图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复习回顾一、导入新课1)、课件演示太空当中看到的地球,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中地球是个大水球的说法的原因。

2)、教师设问: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水球”,可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呢?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陆地之外还有更广大的海洋,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二、教学引导及点拨(一)地球?水球?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学生活动2:读图对比:“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却是一块陆地。

自主阅读,举例说明学生阅读完课本中的“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这段文字,引导学生结合已学历史、语文等知识,结合个人课外自学的知识,列举与本阅读材料有关的事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合作学习,理解概念。

学生结合地图,自学课本上“大洲、大陆、2、运用概念,辨认课件大陆、半岛、群岛、岛屿、海峡示意图。

观察东、西半球图,了解大洲、大洋的名称。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在地图上认识七大洲、四大洋,并能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准确规X地填出它们的名称。

3、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和填图技能。

★★过程与方法1、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等学习方法,学生能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通过地球的图片,学生能感受到美丽的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并且呼吁学生保护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二、【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三、【教学难点】1、通过填图、绘图、拼图认识归纳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四、【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哥伦布传》片段提问:1、有谁知道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谁?他最伟大的创举是什么?2、(出示美洲地图及美洲原住民图)你知道为什么加勒比海的这些岛屿被称为西印度群岛,美洲的原住民又叫印第安人?(结合世界海陆分布图,解释问题2)讲述:由此可见:过去,由于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很不全面,如今,我们已经有了正确反映地球某某陆面貌的世界地图。

下面,让我们一起翻开世界地图,来深入探析世界海陆分布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设疑提升1、设疑:世界海陆分布的其他特点:A、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都南北成对分布。

B、大部分大陆的轮廓都是北宽南窄,呈倒置三角形。

C、弧形列岛和较大的岛屿多位于大陆东岸。

D、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轮廓非常相似,海岸线几乎吻合,仿佛是由一块大陆分离开来似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活动探索式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呢?(地球),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这一称呼是否正确呢?活动一: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小结: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小结并提出问题: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 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地理学科较早的章节之一,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章内容较为基础,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对陆地和海洋的具体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陆地和海洋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特点,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海洋和陆地的形成原因,以及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3.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沿海地区的地理特点,让学生了解海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海洋和陆地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海洋和陆地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规律。

6.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陆地和海洋的观察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关注家乡的地理环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初中地理_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时教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冰河世纪》片段,由此导入新课。

幽默风趣的动画片导入方式,海陆变迁的疑问,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用问题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课堂上来。

2出示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学习。

(二)探究新知A、沧海桑田【提出例证、质疑探究】展示图片资料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现象推断变化并简要解释。

2、交流汇报,体会海陆是不断变迁的。

教师附以课件简图,师生总结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

在教学中,选择反差大的材料,让学生产生疑问,保持学习兴趣,养成善于动脑思考、敢于开口提问合作学习的习惯。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层层递进的分析解决重点。

B、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设疑过渡,观察猜想】海陆是不断变迁的,那么我们脚下的大地,生活得大洲是自古如此吗。

同学们不要急着下结论我们来观察一下世界地图。

(课件出示世界地图)通过被撕开的两张纸可以还原为一张纸,介绍“探究法”的学习方法。

观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特点,大胆进行猜想非洲和南美洲在很久以前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引出:大陆漂移。

环环相扣,层层设疑的学习过程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大胆假想】读材料了解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

【寻找证据】小组合作收集资料、证据说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同时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说明观点、看法。

让学生自主参与、动手体验、反思交流。

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C、板块运动【观察动画,图说地理】1、动画演示:大陆漂移2、学生观察,描述,教师课件引导。

3、畅所欲言: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多媒体演示大陆漂移,增强其直观性,畅所欲言的活动,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求【导出结论】视频展示大陆漂移的观点。

真求实的探索精神。

【设疑过渡】大陆为什么会漂移?人们经过不懈的探索,在大陆漂移说基础上创立了板块构造学说。

质疑大陆漂移学说,引出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合作读图、理解学说】1、引导学生读图,自主发现地理信息,合作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辅助材料:收集和整理与海陆变迁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包括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示意图、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相关图片、海陆变迁实例的视频等。确保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3.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例如,地球仪、地形模型、板块模型等,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伤或损坏器材。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海陆变迁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海陆变迁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海陆变迁教学目标和海陆变迁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海陆变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海陆变迁的积极性。
4.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海陆变迁的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方法上,我可能过于侧重讲解和互动探究,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可能对学生的纪律要求不够严格,导致课堂纪律出现混乱。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海陆变迁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海陆变迁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海陆变迁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陆地和海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

陆地和海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

陆地和海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知识网络基本概念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是面积最大的大陆; 2.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3.大洲:大陆与其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4.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5.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海陆分布状况1.海陆所占比例: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2.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3.陆地北半球比南半球多,海洋南半球比北半球多;4.无论怎样划分出的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5.大洲基本是一南一北对称分布。

6.大陆的轮廓多呈三角形七大洲概况名称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位置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北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面积亚洲:4400万km2;非洲:3000万km2;北美洲:2400万km2;南美洲:1800万km2;南极洲:1400万km2;欧洲:1000万km2;大洋洲:900万km2洲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赫、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四大洋名称面积太平洋(18000万km2;)、大西洋(9000万km2;)、印度洋(7500万km2;)、北冰洋(1300万km2;)分布特征1.太平洋跨东西和南北半球,主体位于西半球;2.大西洋跨东西和南北半球,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呈“S”形; 3.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4.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终年冰雪覆盖海陆的变迁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学说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

主要观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陆地,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陆地,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板块构造学说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大致化分为六大板块。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对地理学科初步认识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生活经验不同,对于陆地和海洋的认识程度也有所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和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理解陆地和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的认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陆地和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对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的理解和地理空间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

2.新课导入:介绍陆地和海洋的定义及其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

3.知识讲解:讲解陆地和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陆地和海洋的重要性。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陆地和海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陆地和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陆地和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6.总结:对陆地和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总结,强调陆地和海洋的重要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是学生在初识地理学科后,对地球自然地理特征进行深入认识的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形成及特点,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形成及特点等方面的认识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形成及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全球的地理观念,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形成及特点。

2.难点:陆地和海洋的成因、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参与度。

3.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预习课程内容,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形成及特点,让学生了解陆地的类型、海洋的分布等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了解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认识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难点】相邻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利用电子板展示太空中地球的全景图片,激发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海陆面貌的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海洋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自主探究】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阅读课本P30页内容。

1.说一说: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2.学生归纳:地球上海陆面积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洋面积占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学生活动2:读图2.1,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

【合作探究】1.学生读图2.4,了解水半球、陆半球的划分。

(1)想一想:陆半球与水半球中,海陆面积比例怎样?(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海洋面积占90%,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地面积占48%)(2)找一找:水半球与陆半球的中心各自在哪儿?(水半球和陆半球的中心,分别位于新西兰和法国)2.学生读图2.6,估计一下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海洋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对比。

(学生答略,不要求回答准确)3.共同讨论任意将地球均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半球,每一个半球中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大小怎样?(结论: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 学习活动二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自主探究】1.学生读课本P32页内容及图2.5,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教案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相关海陆变迁的实例,理解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

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据图理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文实例来说明海陆变迁的自然规律。

2.运用板块的轮廓形状及火山、地震的地理分布论证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客观真实性。

3.通过非洲与南美洲拼图练习理解海陆变迁的事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学习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论证,直到被世人公认的过程,以及魏格纳的执着与创新精神。

四、重点难点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大陆漂移说的内容,板块构造学说及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世界著名火山地震带。

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板块构造学说及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地球卫星照片)大家观察地球的照片,得到最明显的印象是既有海洋又有陆地,那么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一成不变的吗?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海陆变迁的知识。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7~43页内容,独立回答下列问题:1.归纳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答案: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总结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2)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世界上有哪两大火山地震带?答案: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沧海桑田讨论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主要包括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海陆变迁、气候、地形等知识点。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掌握气候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陆地和海洋的认识尚浅,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等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掌握气候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海陆变迁的原因,气候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气候和地形的形成及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海陆分布、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的课件。

2.地图:准备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以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

3.视频资料:搜集相关的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引导学生关注陆地和海洋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介绍海洋和陆地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地图上的海陆变迁实例,探讨海陆变迁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复习)第二章_陆地与海洋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复习)第二章_陆地与海洋
土耳其 海峡:大西洋与太平洋 海峡:南北印度洋,世界上最长的海峡。
直布罗海陀峡:北冰洋与太平洋,北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英吉利 海峡: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
海峡:红海与印度洋 麦哲伦
莫桑比克
白令
德雷克
曼德
➢世界陆地地形
➢ 世界陆地地形
山地: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安第斯山)
以高原为主 以平原为主,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冰雪大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分三部分: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分三部分: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分三部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世界地理概况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一、世界国家和分区 1、面积大小不等
一、世界政区、国家和分区 目前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边缘海一濒临大陆,以半岛和岛屿与大 洋分开的海.如黄海、东海,南海等: 2。内海——伸人大陆内部;仅有狭窄的水 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如渤海、波罗的海 等,
3.陆间海——位于两个大陆之间.如地中 海
海湾:伸入大陆,深度逐渐变浅的水域。 世界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
五大海湾:位于印度洋东北部的孟加拉湾.位于大两洋西部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位于非洲中部西岸 的几内亚湾,位于太平洋北部的阿拉斯加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的哈德逊湾。
平原: 高原:
南美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盆地: 青藏高原、巴西高原
刚果盆地、塔里木盆地
非洲地形图
撒哈拉沙漠 埃塞俄比 亚高原
刚果盆地
南 非 高 原
澳大利亚地形图 大自流盆地
➢世界陆地地形
大洲名称
亚洲 非洲 欧洲 南极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地形特征 地形复杂,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2章 陆地和海洋2海陆的变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2章 陆地和海洋2海陆的变迁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知识目标】1.了解大陆漂移的基本观点。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能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感知、实验、分析、归纳、表达等能力。

2.通过板块运动及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观察、发现、分析、判断、实例检验这一学习方法的培养,实现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4.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读图、活动、实验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实现从单一认知方式向多元认知方式转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

2.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1.理解大陆漂移学说内容并用其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2.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海陆变迁的原因。

2. 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导入新课]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吗?(让一两个学生讲讲)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如果学生讲到,不必重复)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讲授新课]1.设置悬念电脑展示课本P33图2.10“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1“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图2.12“荷兰的围海大坝”.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地理现象,进而思考下面有趣的问题。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2.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观察图片,结合思考问题的提示展开讨论。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主要介绍了世界的海陆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培养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能够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海陆分布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和地图表示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

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适合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海洋和陆地的思考。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海洋和陆地吗?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教师可以指出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上,而海洋则占据了大部分的地球表面。

-教师可以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各大洲的位置和海洋的分布。

2. 讲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包括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比例,陆地的分布特点等。

-教师可以介绍地球的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30%,而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0%。

-教师可以指出陆地的分布不均匀,有的地区陆地较多,有的地区则相对较少。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1.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地图册或互联网查找该国家或地区的海陆分布情况,并用地图表示出来。

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七年级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学案

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七年级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学案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纲要§2.1 大洲和大洋一、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陆地(七大洲)”概括地球海陆分布。

二、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

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三、四大洋: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2海陆的变迁一、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二、板块构造学说(目前最流行最科学的学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火山与地震带:板块与板块交接处。

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复习题一、选择题1.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A.各占二分之一B.三分之二是陆地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D.四分之一是海洋2.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A.大洋洲B.南美洲C.非洲D.南极洲3.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南极洲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A.乌拉尔河B.巴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D.基尔运河5.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A.非洲B.南极洲C.亚洲D.北美洲6.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 )A.北美洲南美洲B.欧洲北美洲C.北美洲非洲D.亚洲南极洲7.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有( )A.亚洲B.欧洲C.非洲D.南极洲8.下列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是( )A.南极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9.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10.下列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且没有赤道穿过的是( )A.南极洲B.非洲C.欧洲D.亚洲11.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1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1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1新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1新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1新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陆地和海洋章节(课题)名称第二章复习学时2—1总课时18三维目标知识技能全球海陆分布特点,海陆面积比例,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过程方法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观念的建立。

结合图形反复识记强化记忆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观念的建立。

结合图形反复识记强化记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陆地和海洋1、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地表71%是海洋,29%是陆地.地表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海洋的面积都大于陆地的面积)。

2、陆地和海洋的类型:(阴影为陆地)A是大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B是半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C是岛屿 ,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D是大洋E是海峡F是海湾3、七大洲的分布: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北美洲、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陆是: 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地和海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知识网络[热点考点精讲]1欧洲大部分介于400N~北极圈间西:大西洋南:地中海北: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半岛、海湾;岛:不列颠群岛。

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巴尔干、亚平宁、伊比利亚半岛北美洲位于北半球,介于北回归线至北极圈间东:大西洋西:太平洋南:墨西哥湾北:北冰洋北部海岸线曲折,世界第一岛:格陵兰岛,半岛:拉布拉多半岛南美洲跨南北半球,介于北回归线至500S间东:大西洋西:太平洋北:加勒比海海岸线平直,半岛、岛屿少;岛屿:火地岛大洋洲主体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带东:太平洋西:印度洋岛屿多有三组群岛,另有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南极洲大部分在南极圈内,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洲2名称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位置特点跨4个半球全在北半球全在东半球全在北半球全在西半球跨4个半球全在南半球半球位置主要在东半球主要在西半球东半球主要在北半球主要在南半球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地理位置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北美洲之间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环绕位置特点跨4个半球跨4个半球全在东半球全在北半球3.你能用板块学说解释海陆的变迁吗?4.你能用板块学说解释火山、地震吗?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5概念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例1](2005大洋,A、B、C、D分别表示重要的洲界。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为_________半球图。

(2)图中数字表示印度洋的是__________,图中字母表示南、北美洲界线的是________。

(3)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气候资料如图15所示,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此种气候类型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大洲大洋在北半球的分布,大洲之间的界线,及地中海气候的特点。

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是陆地,可判断是北半球图。

第2小题属识记内容。

第3小题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回答。

[答案]1、北2、④、D 3、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例2](2005临沂)2005年4月2日,“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港启航,开始执行我过首次横跨三大洋的科学考察任务。

这是我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大洋环球科学考察。

此次大洋环球科学考察没有经过的大洋是A.太平洋 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解析]该题主要结合热点考查四大洋的分布。

[答案]D[例3](2005盐城)近年来,中美贸易量不断增长。

我国货轮从上海港出发,沿最近的路线到达大西洋西海岸的美国某城市,将通过A.苏伊士运河B.马六甲海峡C.巴拿马运河[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世界海峡运河的分布,及大洲的位置。

要做好这类题,平时要多读图,注意在图上识记重要的海峡运河名称和形状。

[答案]C[例4](2005盐城)2004年12月26日8时59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3036’N,96018’E)发生了里氏8.9级大地震,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一大地震发生在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C.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之间图1.2-1 图1.2-2[解析]该题主要通过时事热点考查板块知识。

地震与板块关系如下图所示。

[答案]A[直击重点考题]读图图1.2-4完成1-2题1.图图1.2-4中气温最高的大洲是2.A、C、D三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A.太平洋 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3.位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有( )A印度洋、大西洋B.太平洋、印度洋C.大西洋、北冰洋D.大西洋、太平洋4.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有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5.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多和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分别是A.亚洲、非洲B.北美洲、亚洲C.亚洲、南极洲D.南美洲、欧洲6.下列大洋中,平均水温最低的是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7..沟通世界第一和第二大洋的水道是A.白令海峡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英吉利海峡8.促使阿尔卑斯山脉隆起成山的两个相互碰撞的板块是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C.亚洲板块和欧洲板块D.美洲板块和亚洲板块9.(2005徐州)下列板块中,以海洋为主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南极洲板块D.太平洋板块10.对四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平洋面积最大,印度洋面积最小B.大西洋的形状像“S”,太平洋形状像“w”图1.2-4印度洋大地震发生地点图1.2-3C.太平洋的面积与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面积之和几乎相等D.北冰洋纬度最高、太平洋跨经度最广11.关于世界各洲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麦哲伦海峡B.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C.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土耳其海峡D.南美洲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12.赤道和南、北回归线都通过的大洲是A.亚洲 B.南美洲 C.非洲 D.欧洲读大陆轮廓图,完成13--15题。

13、四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A、甲B、乙C、丙D、丁14、对四大洲叙述,正确的是A、甲洲中部高,平原面积大B、乙洲有大面积热带季风气候分布C、丙洲大陆上还没有我国科考站D、丁洲中部和南部是黑种人故乡15、对四大洲国家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甲洲有世界上面积和人口居第一位国家B、乙洲有世界第四长河分布的国家C、丙洲分属世界几个不同国家D、丁洲国家多为发达国家16.四个海峡中,名称正确的是A.甲为马六甲海峡B.乙为麦哲伦海峡C.丙为直布罗陀海峡D.丁为英吉利海峡17.读图图1.2-6上海港有艘货轮驶往鹿特丹,走最短的航线依次经过的海峡是A.甲丁丙B.丙丁C.丁丙D.甲丁乙丙18.世界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位于A.美洲板块西部边缘地带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C.亚洲大陆北部D.亚洲大陆东部19.地壳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隆起部分将形成A.山地B.盆地C.峡谷D.洼地20.澳大利亚、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下列板块中的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图1.2-5图1.2-6C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 .都属印度洋板块 21.读“东西半球图”回答问题:(1)东西半球的界线是__和__构成的经 线圈。

(2)图中甲是__半球,乙是__半球。

(3)图中A 、B 、C 、D 、E 、F 、G 分别代 表的大洲是:A ___B 、___C 、___D 、___E 、___F 、___G ___(4)图中a 、b 、c 、d 分别代表的大洋是: a ___,b ___,c ___,d ___。

(5)在图中用阴影画出最大的半岛。

22.如图表示的是非洲和南美洲海牛和鸵鸟的分 布。

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 地上。

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 能力。

你能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23.读“板块示意图”,回答:(1)写出板块名称A ___B 、___ C 、___D 、___(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被一些构造 带分割成__大板块,地壳活动较多的地 带总在 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红海位于___板块与 _____板块的张裂地带。

红海发展趋势_______。

(4)阿拉伯半岛属于___板块,日本群岛属于____板块。

(5) 全部为大洋的板块是____板块。

24.(1)该图表示的是____半球的海陆分布。

(2)大洲:A ___B 、___ C 、___D 、___(3)大洋:①___②___③___25.读“大陆漂移图”,思考下列问题:图1.2-7图1.2-8图1.2-9图1.2-10(1)2亿年前,地球各大洲分布状况是_________。

(2)大陆漂移方向:欧洲向___漂移,澳大利亚大陆向___漂移。

(3)从图中可看出,大西洋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4)科学家在南极大陆发现了大量的煤层,请解释其原因。

26.(2004滨州)请你选择一种图示方法比较表中三大洲的面积。

(分别注出大洲中称和面积数据)27.(2005上海)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使东南亚及南亚各国遭受巨大损失。

读图回答:1.这次地震震中所在地的纬度是____,经度是____。

2.这次强烈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与____板块交界处。

3.图中用斜线所示国家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四个国家,其中数码①代表的国家名称是____;数码②代表的国家名称是____。

3.9 ° N95.9 ° E②①震中图1.2-12[参考答案]1B 2D 3D 4A 5C 6D 7C 8B 9D 10D 11D 12C 13C 14D 15B 16C 17C 18B 19A 20D21⑴200W,1600E⑵西,东⑶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⑷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2在2亿年前这两块大陆曾经连在一起,后来大陆漂移才逐渐分离。

23⑴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⑵六,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⑶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扩大⑷印度洋板块,亚欧⑸太平洋24⑴南⑵南极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⑶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25⑴相互联接的一块大陆⑵东⑶东南⑷南极洲曾位于温带,后来发生大陆漂移至今天的位置。

26略27⑴3.9°N(北纬3.9度) 95.9°E(东经95.9度)⑵印度洋⑶印度尼西亚泰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