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教学设计 花蛤蟆
花蛤蟆教案

花蛤蟆教案花蛤蟆教案一、活動目標:1. 掌握花蛤蟆的基本知識,了解其生活環境、特徵和生活習性。
2. 透過觀察實物、聽取教師解說和討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辨能力。
3. 透過實際飼養和照護花蛤蟆,培養學生對動物的愛護和責任心。
二、教學材料及準備:1. 花蛤蟆圖片和相關資料的投影片或海報。
2. 花蛤蟆的實物標本。
3. 飼養花蛤蟆所需的容器、水、食物等。
4. 小組討論和展示的材料。
三、教學過程:1. 引入活動(約10分鐘)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並討論花蛤蟆圖片和相關資料,引起學生對花蛤蟆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師可以問:- 誰知道花蛤蟆是什麼樣的動物?- 認為花蛤蟆屬於哪一類動物?- 花蛤蟆有哪些特徵和特點?2. 知識講解(約15分鐘)教師講解花蛤蟆的生活環境、特徵和生活習性,並利用投影片或海報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對花蛤蟆有更深入的認識。
3. 實物觀察(約20分鐘)教師分發花蛤蟆的實物標本給學生,讓他們仔細觀察花蛤蟆的外形、顏色、皮膚等特徵。
學生觀察後,可以互相討論和分享自己的觀察結果,並與教師進行互動討論。
4. 飼養與照護(約15分鐘)教師示範如何飼養和照護花蛤蟆。
教師解釋:- 花蛤蟆飼養所需的容器和環境條件。
- 花蛤蟆的食物種類和餵食方法。
- 花蛤蟆的日常照護和觀察方法。
5. 小組討論和展示(約20分鐘)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可以選擇一個與花蛤蟆相關的主題進行討論和研究,並準備一些展示的材料。
小組間進行交流和分享,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和互動。
6. 活動結束(約10分鐘)教師總結本次活動,鼓勵學生繼續保持對花蛤蟆和其他動物的關注和研究,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思辨能力。
四、活動延伸:1. 學生可以根據花蛤蟆的特徵和生活習性,設計和建造一個花蛤蟆的棲息環境。
2. 學生可以透過觀察和記錄,設計和進行一個花蛤蟆的行為實驗,探討花蛤蟆對不同刺激和環境的反應。
3. 學生可以進一步研究花蛤蟆的種類和分佈,並了解其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和影響。
音乐教案花蛤蟆

音乐教案花蛤蟆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第八章节,主题是《花蛤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花蛤蟆》,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花蛤蟆》。
2.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学会歌曲《花蛤蟆》,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2. 难点:理解并演唱歌曲中的装饰音,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音乐教材、乐谱、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花蛤蟆》,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歌曲《花蛤蟆》的背景、旋律特点和演唱技巧。
3. 示范:教师演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跟随演唱。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分组代表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歌曲《花蛤蟆》的旋律线条2. 歌曲中的装饰音符号3. 歌曲演唱技巧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练习本抄写歌曲《花蛤蟆》的乐谱,并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演唱练习。
2. 答案:学生完成乐谱抄写和演唱练习,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花蛤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花蛤蟆》,学生了解了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了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美感。
但在课堂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民间音乐作品欣赏,让学生了解更多民间音乐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同时,可以开展校园音乐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歌唱技巧,培养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的确定:理解并演唱歌曲中的装饰音,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
公开课教案《花蛤蟆》

公开教案《花蛤蟆》花蛤蟆教学内容:一、声音造型荷塘欢歌二、学唱歌曲花蛤蟆三、表现歌曲花蛤蟆教学目标:一、通过学唱《花蛤蟆》,领会歌曲描绘的意境,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通过表现歌曲《花蛤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及合作意识。
三、通过声音造型《荷塘欢歌》培养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歌曲中的倚音,积极主动的表现歌曲是重点;声音造型是难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头饰(荷花、荷叶)、手巾花、打击乐(双响筒、木鱼、蛙鸣筒、舞板)教学时间:一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快乐节奏三分钟,引导学生用青蛙的叫声来模仿各种节奏。
二、声音造型游戏:荷塘欢歌出示“荷花图”:这么美的荷花池,到夏天的时候会有很多青蛙蛤蟆来与荷花做伴并唱歌,下面我们用青蛙的叫声来营造“荷塘欢歌”的景象。
请同学们想好一个蛤蟆叫的节奏,师随意点名模仿,看谁的节奏创作得最好。
请一名同学上台像老师一样指挥,师和其他同学坐在一起模仿。
三、学习歌曲《花蛤蟆》。
1、老师这里有首歌也是表现夏夜荷塘欢腾的景象的,请听。
(放录音)请你根据歌词唱的内容描述花蛤蟆有趣的样子。
边听歌曲边请几名同学把歌词描绘的花蛤蟆画到黑板上。
全班朗读歌词检查各位选手的画。
2、这首歌有几处花蛤蟆的叫声?请找出来。
这些模仿蛤蟆的叫声都用了哪种装饰音?(倚音、下滑音)跟琴学唱这四个乐句。
3、再听歌曲,找出你已经听会的乐句教大家唱一唱。
4、师生交流:你还有哪几句不会唱,请大家来帮帮你。
跟琴唱不熟悉的乐句。
、齐唱全曲。
6、歌唱前加入花蛤蟆叫声投入演唱歌曲。
四、表现歌曲《花蛤蟆》。
1、自由选择小组:歌唱组、表演组、打击乐伴奏组。
2、分组设计、创作队形、练习。
3、集体演绎。
4、评出优秀表演队、绩优秀创意队。
五、结束。
听曲出室。
童谣花蛤蟆教案

童谣花蛤蟆教案教案标题:童谣花蛤蟆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童谣《花蛤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制作手工蛤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合唱童谣,增强幼儿的集体意识。
教学准备:1. 童谣《花蛤蟆》的歌曲录音和歌词卡片。
2. 手工制作所需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3. 适合幼儿参与的音乐游戏或活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制作一个大蛤蟆的图片或手偶,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与幼儿们分享童谣《花蛤蟆》的歌曲录音,让幼儿们先听一遍,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歌曲欣赏和学唱:1. 逐句教唱歌曲,带领幼儿们跟随节奏拍手或做简单的动作。
2. 反复唱几遍,让幼儿们逐渐熟悉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 分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
创作手工蛤蟆:1. 给每个幼儿发放彩纸和剪刀等材料,指导幼儿们按照示范制作手工蛤蟆。
2. 鼓励幼儿们在蛤蟆的身上添加自己的创意装饰,如花纹、眼睛等。
3. 完成手工蛤蟆后,让幼儿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和困难。
音乐游戏:1. 利用乐器或身体动作,进行与歌曲节奏相关的音乐游戏,如拍手、跳舞等。
2. 引导幼儿们根据歌曲的快慢变化调整自己的动作速度,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总结活动: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幼儿们自己总结童谣《花蛤蟆》的歌词和旋律。
2. 鼓励幼儿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本节课的喜爱和收获。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展示幼儿们的手工蛤蟆作品,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们在家里与家人分享童谣《花蛤蟆》的歌曲和手工蛤蟆作品。
2. 继续引导幼儿们参与其他童谣的学习和创作,培养他们的音乐和语言表达能力。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小学音乐:公开课教案《花蛤蟆》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公开课教案《花蛤蟆》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Public lesson plan "Flower Toad"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公开课教案《花蛤蟆》花蛤蟆教学内容:一、声音造型荷塘欢歌二、学唱歌曲花蛤蟆三、表现歌曲花蛤蟆教学目标:一、通过学唱《花蛤蟆》,领会歌曲描绘的意境,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通过表现歌曲《花蛤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及合作意识。
三、通过声音造型《荷塘欢歌》培养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歌曲中的倚音,积极主动的表现歌曲是重点;声音造型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头饰(荷花、荷叶)、手巾花、打击乐(双响筒、木鱼、蛙鸣筒、舞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快乐节奏三分钟,引导学生用青蛙的叫声来模仿各种节奏。
二、声音造型游戏:荷塘欢歌出示课件“荷花图”:这么美的荷花池,到夏天的时候会有很多青蛙蛤蟆来与荷花做伴并唱歌,下面我们用青蛙的叫声来营造“荷塘欢歌”的景象。
请同学们想好一个蛤蟆叫的节奏,师随意点名模仿,看谁的节奏创作得最好。
请一名同学上台像老师一样指挥,师和其他同学坐在一起模仿。
三、学习歌曲《花蛤蟆》。
1、老师这里有首歌也是表现夏夜荷塘欢腾的景象的,请听。
(放录音)请你根据歌词唱的内容描述花蛤蟆有趣的样子。
边听歌曲边请几名同学把歌词描绘的花蛤蟆画到黑板上。
全班朗读歌词检查各位选手的画。
2、这首歌有几处花蛤蟆的叫声?请找出来。
这些模仿蛤蟆的叫声都用了哪种装饰音?(倚音、下滑音)跟琴学唱这四个乐句。
3、再听歌曲,找出你已经听会的乐句教大家唱一唱。
4、师生交流:你还有哪几句不会唱,请大家来帮帮你。
跟琴唱不熟悉的乐句。
5、齐唱全曲。
6、歌唱前加入花蛤蟆叫声投入演唱歌曲。
四、表现歌曲《花蛤蟆》。
1、自由选择小组:歌唱组、表演组、打击乐伴奏组。
2024年小学音乐花蛤蟆标准教案

2024年小学音乐花蛤蟆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七章节《动物音乐会》。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花蛤蟆的叫声特点,学习《花蛤蟆》歌曲,了解歌曲中的节奏、音高、歌词,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花蛤蟆的叫声特点,能准确地模仿和表现。
2. 学会演唱《花蛤蟆》歌曲,理解歌曲的节奏、音高、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跳跃。
教学重点:花蛤蟆的叫声特点及歌曲的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花蛤蟆玩具。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花蛤蟆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花蛤蟆的叫声。
(2)学生分组,每组模仿一种动物的叫声,其他学生猜测是哪种动物。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花蛤蟆》歌曲,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节奏、音高、歌词。
(2)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音高。
(3)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选取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和音高,进行讲解和示范。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掌握节奏和音高的变化。
4. 随堂练习(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的叫声,结合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进行创编。
(2)各组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花蛤蟆》2. 内容:(1)花蛤蟆叫声特点(2)歌曲《花蛤蟆》歌词(3)节奏、音高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花蛤蟆》歌曲,注意节奏、音高、歌词的准确性。
2. 答案:课后自主练习,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对节奏和音高的掌握仍有待提高,个别学生在演唱时歌词不熟练。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叫声特点,尝试创编更多有趣的动物歌曲。
音乐教案-花蛤蟆

音乐教案-花蛤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歌曲《花蛤蟆》的学习,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介绍:《花蛤蟆》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歌词幽默风趣,旋律优美动听,深受学生喜爱。
2.音乐知识:节奏、旋律、拍子、强弱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的节奏变化和旋律的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花蛤蟆》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2)引导学生分享对歌曲的感受,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2.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自主练习。
(4)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集体演唱,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音乐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拍子等音乐知识。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节奏和旋律。
(3)教师举例说明节奏和旋律在歌曲中的作用。
4.创作与展示(1)教师提出创作主题,如:“改编《花蛤蟆》歌曲,使其更具现代感。
”(2)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展示创作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1.学生回家后,自主练习演唱《花蛤蟆》歌曲。
2.家长协助学生进行节奏和旋律的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花蛤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节奏感不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七、教学延伸1.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花蛤蟆音乐教案

花蛤蟆音乐教案教案:花蛤蟆音乐教学内容:教材:音乐课程教材《花蛤蟆》章节: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学习并演唱歌曲《花蛤蟆》,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意义。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花蛤蟆》。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意义。
3.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学习到一些关于自然的知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
重点:歌曲的演唱和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意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乐谱、黑板、粉笔。
学具:乐谱、歌词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播放歌曲《花蛤蟆》的音频,引导学生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花蛤蟆》的背景和文化意义,解释歌曲中的自然现象和生物特征。
3. 示范:教师演唱歌曲《花蛤蟆》,并解释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
4. 练习:学生跟唱歌曲《花蛤蟆》,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
5. 展示:学生分组演唱歌曲《花蛤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板书歌曲《花蛤蟆》的旋律和歌词,突出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用铅笔和橡皮,绘制一幅关于花蛤蟆的图画,并在图画下面写上歌曲《花蛤蟆》的歌词。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出自己心目中的花蛤蟆图画,并在图画下面写上歌曲《花蛤蟆》的歌词。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可以拓展延伸课堂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花蛤蟆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是歌曲《花蛤蟆》的节奏和音高变化,是歌曲的背景和文化意义,是学生通过歌曲学习到的自然知识。
对于歌曲《花蛤蟆》的节奏和音高变化,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难点。
这首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变化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才能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解释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变化,然后进行示范演唱。
小学音乐花蛤蟆教案

小学音乐花蛤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五章《动物狂欢节》,具体内容为《花蛤蟆》这首歌曲的学习。
该章节通过描绘各种动物的形态和声音,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花蛤蟆》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了解音乐中的动物形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一首歌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高的掌握。
教学重点:歌词的记忆和旋律的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中蛤蟆的录音,让学生猜测是哪种动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花蛤蟆》。
2. 歌曲学习:教师钢琴伴奏,引导学生跟唱《花蛤蟆》。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
3. 歌词记忆:将歌词单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朗读并记忆歌词。
4. 旋律练习:分组进行旋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完整演唱:学生集体完整演唱《花蛤蟆》,注意歌曲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6. 创编活动: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增强表演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花蛤蟆》2. 歌曲旋律:五线谱或简谱3. 歌词:分行展示歌词内容4. 重难点提示:节奏、音高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演唱《花蛤蟆》,并尝试为歌曲创编动作。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演唱和创编表现良好,但对节奏和音高的掌握仍需加强,下节课将继续巩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动物的歌曲,下节课分享并学习。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了解各种动物的习性和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高的掌握。
2. 歌曲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教师钢琴伴奏,引导学生跟唱《花蛤蟆》。
3. 创编活动: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增强表演效果。
2024年小学音乐花蛤蟆教案

2024年小学音乐花蛤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六章《动物音乐会》,详细内容为“花蛤蟆”部分。
通过对花蛤蟆的叫声、生活习性等内容的了解,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花蛤蟆的基本叫声,并能用乐器模仿。
2.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表达大自然中动物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花蛤蟆叫声的模仿及乐器演奏。
教学重点:学生对花蛤蟆叫声的掌握,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花蛤蟆叫声录音、乐器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乐器(如小鼓、沙锤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花蛤蟆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花蛤蟆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花蛤蟆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播放花蛤蟆叫声录音,引导学生模仿叫声。
(2)教师示范如何用乐器模仿花蛤蟆叫声,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尝试用乐器模仿花蛤蟆叫声。
4. 音乐创作(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用乐器创作一段以花蛤蟆为主题的音乐。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1. 花蛤蟆的音乐之旅2. 内容:(1)花蛤蟆的叫声特点(2)乐器模仿花蛤蟆叫声的方法(3)音乐创作:花蛤蟆主题音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段以花蛤蟆为主题的音乐,并用乐器演奏。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用乐器演奏出花蛤蟆主题音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其他动物的叫声,尝试用音乐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中音乐的探索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中的模仿花蛤蟆叫声和乐器演奏3. 音乐创作环节4. 作业设计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难点:花蛤蟆叫声的模仿及乐器演奏。
《花蛤蟆》名师教案

一、感受与欣赏领域:1.体验童谣《花蛤蟆》的音乐情绪,能够自然流露出欢快的表情。
2.聆听并感受童谣《花蛤蟆》的欢快情绪。
二、表现领域:1.学唱童谣《花蛤蟆》,参与演唱活动。
2.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的独唱或齐唱童谣《花蛤蟆》。
3.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
4.能用身体语言(拍手、跺脚)表现简单的节奏。
三、创造领域:1.能够将童谣《花蛤蟆》用不同的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2.能够在读童谣或聆听时即兴地做动作。
3.能够用打击乐器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1.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观察蛤蟆的样貌,聆听关于蛤蟆的乐曲,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2.能在社区参加文艺表演活动,表演童谣《花蛤蟆》。
2.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3.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童谣《花蛤蟆》。
障碍:对歌曲《数蛤蟆》节奏的把握。
个性化:80%的学生对节奏型的变化敏感,在演唱歌曲时能把握住歌曲中节奏型的变化,20%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歌曲节奏型的变化,需多加注意。
1、通过学习童谣《数蛤蟆》,学生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朗读童谣。
2、通过学习童谣《数蛤蟆》,95%学生能读对童谣中前八后十六和附点节奏型。
3、通过学习童谣《数蛤蟆》,85%的学生能随童谣用动作表演,15%的学生能跟歌曲律动。
重点:用正确的节奏完整读童谣《花蛤蟆》。
难点:掌握前八后十六和附点节奏型。
2/4 X XX X X | X 0 X 0 |满坑里蛤蟆蹦跳,X﹒ X X X | X X X |咕咕呱呱真会叫。
突破措施:1.认识学习前八后十六和附点节奏型。
2.读出前八后十六和附点节奏型。
3.完整读出童谣的节奏。
[来源:学科网ZXXK]4.用手完整打出童谣的节奏。
教学过程1.教师范读,学生了解内容。
提问: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一遍,童谣中讲到蛤蟆什么样的形象?2. 教师讲解童谣,学生感受童谣的情绪。
(1)出示课件,教师讲解。
同学们看,这就是绿蛤蟆和花蛤蟆,看他们的样子,就像童谣里说的粗粗的腰,瞪着个眼,赛灯泡。
2024年小学音乐花蛤蟆教案

2024年小学音乐花蛤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六章《动物音乐会》,详细内容为学习歌曲《花蛤蟆》,了解其音乐特点及创作背景,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并学会简单的合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花蛤蟆》的旋律、节奏、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3. 了解动物音乐会这一主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的处理,对音准、节奏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歌曲《花蛤蟆》的旋律、节奏、歌词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谱架、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大自然中蛤蟆的叫声,引导学生模仿,让学生感受蛤蟆的叫声特点。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讲解歌词中的生词。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学生分角色合唱,注意合唱部分的音准、节奏。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节奏。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音准、节奏等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花蛤蟆》2. 歌曲旋律:五线谱展示3. 歌词:彩色粉笔突出重点歌词4. 节奏:难点节奏用不同颜色标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花蛤蟆》,注意音准、节奏。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花蛤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学习其他动物主题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对蛤蟆叫声的模仿。
《花蛤蟆》教案

《花蛤蟆》教案教材分析:蛤蟆是各地农村田间最常见的小动物,《花蛤蟆》就是流传于山东地区的歌曲,生动而形象,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儿童情趣。
四度大跳是这首民歌的特征之一。
歌曲的前奏就是四度音程的来回跳动,形象的表现了蛤蟆的蹦跳。
歌曲使用大量的倚音唱法,模仿蛤蟆的叫声,是这首民歌的特征之二。
歌曲的节奏型,以短时值节奏为主,主要是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四分音符,这是特征之三,歌词的形象比喻是特征之四。
它们构成了这首民歌的浓郁的地方特征,富有轻快、诙谐、活泼的风格,词曲结合贴切,用山东方言演唱更富有情趣。
学生情况:乐课,对主体浅显的歌舞游戏兴趣降低,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水平增强。
表现欲望较强烈,但有害羞之感。
一局部学生不喜欢唱歌谱,但歌曲唱得特别好听。
自尊心较强,有时上课爱出“怪异” 的回答,老师要宽容,分析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鼓励学生选择自己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自己评价结果。
教学目标:1、愉快的演唱歌曲,学习山东民歌的音调特点,感受儿童的生活情趣。
2、理解倚音,感受其表现作用。
3、启发引导学生创编,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学习方式:合作式学习方式,开放式、研究性学习方式,聆听法,讨论法,创造表现法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法:师讲小故事:青蛙与蟾蜍多媒体课件:稻田与蟾蜍吃虫子的动画。
背景音乐:小青蛙的旋律。
师生讨论并总结:青蛙和蟾蜍都是益虫。
2、引出歌曲。
师:你注意到刚刚的音乐了吗?生:听到了,很有趣。
想再听一遍。
老师放音乐,学生有的偷着乐因为,有的跟着哼唱。
师:这就是老师带来的一首歌曲的旋律。
二、新课教学1、听歌曲《花蛤蟆》。
师:听一首歌曲,歌中的蛤蟆是青蛙生:是。
师:仔细听歌曲,青蛙有什么动作?生:它蹦得高,叫声好听。
2、再听歌曲:多媒体课件:歌曲《花蛤蟆》曲谱。
师:说说对歌曲的感受?生:滑稽、幽默、好玩、好听等。
3、再听歌曲,感受山东民歌风格:师:这是一首是我们山东风味的歌曲,有哪些地方使用了地方话?生:“瞪着个眼儿”“伸着个腿儿”“圭呱”4、讲解倚音。
《花蛤蟆》教学设计

《花蛤蟆》教学设计《《花蛤蟆》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花蛤蟆》,表达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爱。
2.能有节奏地模仿蛤蟆的叫声。
能跟随老师的手势,完成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3.初步理解渐强渐弱。
4.能分角色有表情地演唱《花蛤蟆》。
教学重点:多声部“花蛤蟆闹塘”的场景的演唱教学难点:1.“6”和“5”两个音程的音效。
2.旋律部分的乐句衔接。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夏季池塘边小昆虫“蚊子”的叫声引入到蛤蟆叫声,通过模仿蚊子的鸣叫感受渐强渐弱。
师:同学们,在夏天的夜晚,池塘边,草丛里,会有许多的小昆虫发出它们的鸣叫,都有哪些小昆虫啊?生……蟋蟀,萤火虫、蛐蛐、蚊子.........师:廖老师最害怕的就是蚊子了,蚊子是怎么叫的?(嗡)蚊子可不是这样发声的。
它是靠鼓着翅膀的振动来发声的,那我们怎么模仿呢?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嘴啊,鼓起来,像这样,口里含着半口水,你们听(师师示范)我们一起来,走……我怎么感觉大家模仿的声音是一只蚊子,声音再来点。
好,现在这只蚊子在寻找目标,它找到廖老师了,正向我飞过来,你们能帮我配下乐吗?如果蚊子像我飞过来,你们的声音要怎么样?(变大变强)如果飞走了就(变小变弱)现在请大家给我配乐啊……出示渐强渐弱符号,初步认识二教唱歌曲(一)教唱和声部分(蛤蟆闹塘)1.模仿蛤蟆叫声1(大池塘的蛤蟆叫声)(6666)师:夏夜的池塘啊,除了这些有意思的小昆虫,还有稍微大一点的是什么?(蛤蟆)蛤蟆是怎么叫的?(呱呱)蛤蟆的声音不是这样的啊!你们听,它鼓着个肚子(师示范)蛤蟆要叫的时候,它吸一口气,把它那个肚皮嘴巴鼓起来了,然后,小肚子一顶一顶的“呱呱呱呱”哎呀,大家都是声音往下坠,往下坐的蛤蟆,来,把小肚子鼓起来,往上发声(师手势朝上)2.模仿蛤蟆叫声2(5555)池塘的旁边啊,还有一个小池塘,那里的蛤蟆,声音是这样的,(5555)你们听!小池塘的蛤蟆叫声比大池塘的声音要高还是低啊,哎呀耳朵很灵,那大池塘的声音是(6666)3.大小池塘蛤蟆闹塘,注意渐强下面,请大小池塘的蛤蟆看着廖老师的手势,注意你们的声音,来65665566665555555555556666666666666666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反复练习)哎呀,小池塘的蛤蟆们坚守好自己的阵地,记住自己的声音,不能大池塘热闹就跟着跑啊,再来一次......(二)学唱主歌部分1.歌声吸引大蛤蟆师:现在,小蛤蟆的歌声越来越好听了,你们的歌声引来了一只大蛤蟆,现在,廖老师想扮演这只大蛤蟆,但是需要你们的歌声把我引出来,如果你们的歌声“呱呱”不好听啊,那我就不出来了,看你们的本事了.......我觉得还是没有斗起嘴来,再来“呱呱呱呱”(师扮演大蛤蟆,范读歌词)刚才很多同学看着我的时候眼睛都笑了啊,老师扮演的这只大蛤蟆,你们喜不喜欢?那,你们谁能告诉我,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蛤蟆?(开心的,开朗的,快乐的)那,你们想不想也来演一演这只可爱活泼的大蛤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歌词,看看怎么样把快乐活泼的感觉读出来。
人教版小学音乐 花蛤蟆 教学设计 (3)

花蛤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通过学唱《花蛤蟆》,领会歌曲描绘的意境,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认识倚音,并在歌唱中感受表现的作用。
三、通过表现歌曲《花蛤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及合作意识。
2学情分析学生音乐兴趣浓厚,基础较好,音准和节奏感都不错。
3重点难点唱好歌曲中的倚音,积极主动的表现歌曲是重点4教学过程一、快板节奏读歌词。
(一)今天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山东快板。
“打竹板,啪啪响,今天轮到我上场,不管说得好不好,还请多多来捧场。
”今天我给大家讲个《花蛤蟆》。
蛤蟆又叫癞蛤蟆,学名叫做蟾蜍,它们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水坑里,岩缝中。
蛤蟆长得不好看,本领可不小。
不信,你听:“绿蛤蟆,花蛤蟆,满坑的蛤蟆蹦蹦跳。
伸着个腿,大粗腰,瞪着个眼儿赛灯泡。
呱呱呱呱真会叫。
猛一跳,腰把高;嘴一张,像水瓢。
蹦着还会叫。
”(二)大家想不想学学打快板?1、先学习拿板的方法。
2、模仿老师的节奏打一打。
3、加入快板词打一打。
(课件1)I)带读第一遍2)带读第二遍,把描写蛤蟆外形和动作的关键词夸张念出来。
3)齐读一遍。
二、学唱《花蛤蟆》主体部分。
1、听老师唱一下这段快板词。
(放伴奏,加动作)2、我们也来学着唱一唱。
I)带唱第一遍2)带唱第二遍,幽默诙谐地,把蛤蟆的外形、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
3)跟琴齐唱一遍4)跟着伴奏音乐唱5)加上动作演唱。
三、学蛤蟆的叫声。
1、听听下面这个《花蛤蟆》,仔细分辨一下音乐和你刚才演唱的有什么不同? (画出主体部分旋律线)2、增加了蛤蟆的叫声,你能模仿一下吗? 有几处地方呢?再次听音乐。
(画出叫声部分旋律线。
)3、学习这几处蛤蟆的叫声。
4、放伴奏合作,你们模仿蛤蟆的叫声,老师来唱主体部分5、在歌曲中你们应当还发现了两次欢呼声,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四、分段表演《花蛤蟆》(一)“蛤蟆争锋”3、在水坑里面住着一群蛤蟆,坑南住着绿蛤蟆,坑北住着花蛤蟆。
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叫声最好听。
《花蛤蟆》教学设计

《花蛤蟆》教学设计《花蛤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花蛤蟆》,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和节奏进行表演。
学生能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和旋律特点,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了解歌曲的节奏型和旋律特点,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山东民歌的独特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活泼的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地演唱歌曲《花蛤蟆》,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和节奏进行表演。
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和旋律特点,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型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准确掌握。
歌曲的旋律特点较为独特,学生需要通过仔细聆听和分析才能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节奏型和旋律特点等知识,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为学生的演唱提供参考。
演示法通过播放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
展示歌曲的乐谱和节奏型,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歌曲的结构和特点。
1. ◦ ◦ ◦2. ◦ ◦ ◦3. ◦ ◦ ◦ 1. ◦ ◦ 2. ◦ ◦ 1. ◦ ◦ 2. ◦ ◦让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或音频进行演唱练习,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节奏型和旋律的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小学音乐花蛤蟆教案

小学音乐花蛤蟆教案篇一:花蛤蟆反思二年级音乐《花蛤蟆》教学反思民治小学杜娜这一课我的目标是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说唱歌曲《花蛤蟆》并能创编动作,从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动物”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做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说“欢迎大家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
今天啊,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愉快的动物王国里参观一下。
”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他人活动,他们十分乐意。
我设计了动物动画卡通形象,让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动中来抒发自己的快乐。
突破以前沉闷老套的教学方法。
尤其是在爱聆听音乐时,让学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种形象,并且分小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体语言来模拟夏天的狂风暴雨。
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来表现音乐形象,引导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的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
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体验共同学习的乐趣。
在歌曲教学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充分而完整的聆听歌曲,然后根据歌曲的节奏特点,用鼓声来敲击节奏,让学生通过听音来排击节奏。
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歌曲的难点。
虽然这种方法有点难度,但由于平时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所以还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节课有它的光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遗憾。
比如,在学生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并随着音乐表现音乐形象时,学生更多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课堂的紊乱。
小学音乐《花蛤蟆》教案设计

小学音乐《花蛤蟆》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七章节《民谣欣赏》。
详细内容包括欣赏《花蛤蟆》这首传统民谣,学习其歌词、旋律、节奏等,同时了解民谣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花蛤蟆》的歌词、旋律和节奏,能够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民谣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 了解我国民间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把握民谣的节奏和旋律,理解民谣背后的文化意义。
重点:《花蛤蟆》的歌词、旋律和节奏学习,以及民谣特点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民谣《花蛤蟆》,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韵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讲解歌词的含义。
(2)教师示范演唱《花蛤蟆》,引导学生跟唱,学习旋律和节奏。
(3)分组练习,每组轮流演唱,其他组进行评价。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花蛤蟆、渔夫等,进行情景剧表演,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4. 例题讲解(10分钟)学生尝试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花蛤蟆》歌词接龙比赛。
(2)学生自主创编新的歌词,用《花蛤蟆》的旋律演唱。
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用《花蛤蟆》的旋律,创编一首关于春天的歌词。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花蛤蟆》2. 歌词节选:花蛤蟆,花蛤蟆,呱呱呱,叫喳喳。
渔夫撒网捕鱼去,蛤蟆上岸笑哈哈。
3. 旋律简谱:1 1 5 5 6 123 2 12 23 34 2 3 4 3 24. 重点节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用《花蛤蟆》的旋律,创编一首关于春天的歌词。
答案示例:春风吹,花儿开,小鸟儿,飞过来。
阳光照耀河水绿,春天美景人人爱。
小学音乐花蛤蟆教案

小学音乐花蛤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动物音乐会》,具体内容为《花蛤蟆》这首歌曲的学习。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花蛤蟆》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动物声音和形象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学习《花蛤蟆》,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花蛤蟆》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学习。
难点:歌曲中部分节奏的掌握,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音乐书、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们参加一场“动物音乐会”,介绍一位神秘嘉宾——花蛤蟆,引导学生关注花蛤蟆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师播放《花蛤蟆》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重点讲解切分音、附点音符等难点。
(3)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节奏,进行讲解和示范。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所学节奏。
(3)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及时纠正错误,给予鼓励。
4. 分组练习与展示(1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歌曲练习。
每组挑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练习。
练习结束后,每组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花蛤蟆》2. 歌曲旋律、节奏、歌词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花蛤蟆》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观察生活中的动物,模仿它们的叫声,创作一首关于动物的小诗。
2. 答案:(1)学生独立完成演唱《花蛤蟆》。
(2)学生创作的小诗,以动物为主题,发挥想象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大自然,了解其他动物的叫声和特点,进一步拓展音乐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