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5149c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5.png)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我项目进行的沉降观测只适用于本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结构安全参考,正式沉降观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绘单位测量,观测点的布置,在结构施工前必须有方案,结构施工中我单位根据图纸要求埋设观测点(如下图)。
1 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在建筑物首层各转角及后浇带两侧(埋设点详结构平面图)。
2 沉降观测2.1基础底板施工完进行首次观测,以后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每一个月一次;竣工一年后每半年一次观测。
如遇异常情况,可酌情增加观测次数,正式交付使用后,应持续观测一年,直至沉降稳定(连续二次半年沉降量<2mm)。
2.2 建筑施工期间,当建筑物发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立即进行每日或数日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2.3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观测工作。
本工程为高层建筑,竣工后将沉降观测数据及有关图纸移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自行观测。
2.4 沉降观测四定: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沉降观测点成果整理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妥善保存,作为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一部分。
整理沉降观测成果,计算出每次观测的沉降量,前后几次观测同点高差和累计沉降量,并绘制出沉降观测日期、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供设计、施工有关负责人员使用。
4沉降观测精度控制措施4.1为了确保观测值的精确无误,本工程的沉降量工作均由我项目经理部专职测量员进行观测,并且在每次观测时及时做好观测记录,其他人员不得代替进行此项工作。
4.2在进行每次沉降测量时必须确保了使用同一台水准仪及水准尺,不得私自乱用其他的仪器,以避免影响仪器的精确度误差影响观测值的精确。
4.3每次进行沉降测量必须按观测线路图及确定的观测水准点进行,严禁使用其他临时水准点,避免因水准点不准确合方法不统一而影响观测的精确值。
4.4在进行每次的沉降观测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以及路线进行,专职观测员必须严格按照仪器使用操作规程进行仪器的操作,严禁违章作业,避免因仪器使用不当以及自然客观条件影响观测值的精确度。
高层建筑_沉降观测方案__测量
![高层建筑_沉降观测方案__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ad2f3c1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d.png)
高层建筑_沉降观测方案__测量高层建筑_沉降观测方案_测量一、前言本旨在针对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中测量部分的详细说明。
通过准确的测量,可以及时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确保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和安全。
二、测量设备和工具本章节详细介绍将使用的测量设备和工具,包括但不限于:1. 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水准仪、GPS定位仪等,具体型号和参数详见附件A。
2. 测量工具:测量棒、测量尺、测量管等,具体型号和用途详见附件B。
三、测量点布设1. 布设原则:测量点应尽可能覆盖整个高层建筑的范围,同时考虑到建筑物结构的特点和沉降的可能性,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 测量点数量:根据高层建筑的规模和结构,合理确定测量点的数量,以满足对建筑物各个部位的观测需求。
3. 测量点位置:确定测量点的位置时,应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节点和重要构件,以及可能发生沉降的区域,具体布设方案详见附件C。
四、测量方法和程序1. 测量方法: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进行测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包括平面坐标测量、高程测量等。
2. 测量程序:测量工作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包括测点标识、基准测量、观测记录、数据处理等,具体流程图详见附件D。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记录:将测量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记录,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标识、测量数值等。
2. 数据处理:根据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平差、数据筛查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根据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评估,包括沉降变形分析、沉降速率计算等,以提供给相关部门参考。
六、安全措施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给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2. 在测量现场设置警示标志,保证周边人员的安全。
3. 对测量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七、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附件A:测量设备和仪器清单附件B:测量工具清单附件C:测量点布设方案图纸附件D:测量程序流程图八、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1. 建筑物结构:指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承重墙体等构件。
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二)2024
![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146a29c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2.png)
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二)引言概述:本文档旨在提出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二),以确保建筑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对建筑物沉降进行实时观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沉降引起的安全隐患,同时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建筑维护和管理工作。
正文:一、建立沉降观测系统1. 针对该高层建筑的特点和设计要求,确定沉降观测点布置方案。
2. 选择适当的沉降测量设备,并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测量准确性。
3. 建立沉降观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等环节。
二、实施沉降观测1. 确定观测周期和观测频率,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连续性。
2. 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3. 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测,记录沉降变化趋势和幅度。
4. 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校核和异常值处理等。
三、数据分析与评估1. 建立沉降数据分析模型,对观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趋势预测。
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沉降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绘制沉降等值线图或空间分布图。
3. 根据沉降速率和幅度,评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分析沉降引起的潜在风险和影响,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预警机制。
四、沉降监测数据管理1. 建立沉降数据库,并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
2. 定期备份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对沉降数据进行归档和整理,以供后期分析和研究使用。
五、方案评估与改进1. 对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评估,包括观测效果、观测成本等因素的分析。
2. 结合实际经验和专家意见,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优化沉降观测方案。
总结:本文介绍了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二),主要包括建立沉降观测系统、实施沉降观测、数据分析与评估、沉降监测数据管理以及方案评估与改进等五个大点。
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全面了解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为建筑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案例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f31f56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c.png)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案例一、工程概述本次沉降观测的对象为某城市中心的一座高层建筑,该建筑地上 30 层,地下 2 层,总高度约 100 米。
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形式为桩筏基础。
该建筑用途为商业和办公,是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二、沉降观测的目的和意义高层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重量、地基土的压缩性、地下水位变化、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的作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
如果沉降不均匀或沉降量过大,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因此,对高层建筑进行沉降观测,及时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包括:1、监测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沉降,为施工和设计单位提供反馈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验证地基基础设计的合理性和施工质量,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经验和参考。
3、为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确保建筑物的长期安全和稳定。
三、沉降观测的依据和标准本次沉降观测依据以下规范和标准进行: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4、该建筑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四、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观测点的布设原则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特征的部位,如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 10 15 米处或每隔 2 3 根柱基上。
同时,在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以及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等也应布设观测点。
2、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根据上述布设原则,结合本建筑的结构特点,共布设了 16 个沉降观测点,分别位于建筑物的四角、长边中点和沉降缝两侧。
观测点的具体位置详见观测点布置图。
3、观测点的制作和保护观测点采用不锈钢制作,埋设在建筑物的外墙上,高出地面约 05 米。
高层住宅楼沉降观测与分析
![高层住宅楼沉降观测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47a63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7.png)
高层住宅楼沉降观测与分析•引言•沉降观测方法和技术•高层住宅楼沉降数据分析•沉降原因及对建筑安全的影响•高层住宅楼沉降预防与控制措施目•结论与展望录引言CATALOGUE 01沉降观测的重要性预防潜在危险为维护保养提供依据确保建筑物安全高层住宅楼的特殊性地基要求高高层住宅楼结构复杂,楼层多,荷载分布不均,容易导致沉降问题。
结构复杂影响因素多指导工程施工沉降分析可以为高层住宅楼的工程施工提供指导,确保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掌握沉降规律通过对高层住宅楼的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掌握建筑物的沉降规律,为今后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推动科技进步沉降观测和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推动土木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提高我国建筑业的整体水平。
分析目的和意义沉降观测方法和技术CATALOGUE02水准测量法基线法传统沉降观测方法GPS测量法干涉测量法现代沉降观测技术选择依据在选择沉降观测方法时,需考虑观测精度、操作便捷性、实时性、成本等多方面因素。
方法比较传统沉降观测方法与现代沉降观测技术各有优缺点。
传统方法精度较高,但操作繁琐;现代技术具有实时、高精度等优点,但成本相对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方法选择与比较高层住宅楼沉降数据分析CATALOGUE03数据预处理030201沉降原因及对建筑安全的影响CATALOGUE04地基土层性质影响土层压缩性地基土层的压缩性是高层住宅楼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建筑物荷载作用于地基时,土层会发生压缩变形,导致建筑物沉降。
土层不均匀性地基土层的不均匀性也可能导致沉降。
当建筑物地基下的土层存在薄弱层或不同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时,荷载作用下的沉降会更为明显。
地下水位变化影响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下降施工因素导致的沉降高层住宅楼沉降预防与控制措施CATALOGUE0503设计与实际结合优化地基设计01地基类型选择02地基处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1定期沉降观测与维护23在高层住宅楼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定期进行沉降观测,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fddd147fd5360cba1adbc7.png)
xx大厦工程沉降观测方案编制:审核:审批:xxxx总公司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总建筑面积为55069.5㎡,其中地下室面积5860.4㎡,地上建筑面积为49029.1㎡。
建筑高度主楼为96.1m,裙房为22.95 m ,地下一层,主楼地上22层,裙房为4层。
结构类型主楼为框架-核心筒结构;裙房为框架结构。
主楼地基采用桩基筏板基础,裙房地基采用桩基础构造防水底板。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需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DSZ2),水准尺采用铟合金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点的布置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沉降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及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共在xx大厦上共设置16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详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2024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2024](https://img.taocdn.com/s3/m/b4c5368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11.png)
引言概述: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是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沉降进行监测、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准确的沉降观测可以提供重要的数据,用于评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指导维修和加固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包括观测设备、观测方法、观测频率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内容:一、观测设备1.1观测设备的类型和选择1.2传感器的安装和校准1.3数据采集系统的选择和配置1.4安全措施和设备维护二、观测方法2.1观测点的选择和布设2.2观测点的标记和测量2.3观测时间的确定2.4观测过程中的环境控制2.5观测数据的记录和保存三、观测频率3.1初始观测3.2周期观测3.3事件观测3.4特殊情况下的观测频率调整3.5观测频率的变化原因和处理方法四、数据处理4.1原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4.2数据的质量控制4.3沉降曲线的绘制和解读4.4沉降速率的计算和分析4.5沉降监测结论的汇报和分析五、质量控制措施5.1观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5.2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5.3结果的质量控制和验证5.4质量控制措施的改进和优化5.5监管和审核机制的建立总结: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观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观测方法的确定、观测频率的把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的采取等方面,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只有科学严谨地进行观测和处理,才能获得准确的沉降数据,为建筑物的维修和加固提供可靠的依据,并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因此,建筑行业应加强对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行业的观测水平和质量,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34f93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c.png)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的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高层建筑、桥梁、地铁等大型工程日益增多,这些工程在施工过程及运营期间可能产生的沉降变形问题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构成了潜在威胁。
因此,进行沉降观测成为了确保工程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观测方法,全面掌握工程沉降情况,为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后期维护提供有力支持。
二、工程概况与特点本工程为一项高层建筑项目,总高度达到XX米,地下室XX层,地上XX层,建筑面积约为XX平方米。
工程地处城市核心区域,周边环境复杂,周边建筑物众多,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本工程的特点决定了沉降观测的重要性,需要精确掌握各施工阶段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安全。
三、观测方法与设备本次沉降观测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水准测量法和雷达干涉测量法。
水准测量法通过在不同时间点对观测点进行高程测量,分析高程变化来判断沉降情况;雷达干涉测量法利用雷达干涉原理,对地表微小形变进行高精度监测。
观测设备包括高精度水准仪、雷达干涉测量系统等。
四、观测点位与布置根据工程特点,本次沉降观测共设置XX个观测点,主要分布在建筑物的四角、核心筒以及关键部位。
观测点的布置考虑了地质条件、结构特点和施工阶段的影响,确保观测数据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工程的沉降情况。
五、观测时间与频次沉降观测的起始时间自工程基础开挖开始,至工程竣工验收后一段时间。
观测频次根据工程进度和沉降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基础施工阶段每周观测一次,主体施工阶段每两周观测一次,装修阶段每月观测一次。
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增加观测频次。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观测数据应及时录入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进行平差、滤波等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分析内容包括沉降速率、沉降量、沉降趋势等,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的观测数据,判断工程的沉降情况。
七、安全保障措施为确保沉降观测工作的安全进行,应采取以下措施: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观测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观测方法和操作技能;观测作业过程中,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应暂停观测作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01233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1.png)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为了确保这些高层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沉降观测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本方案旨在为具体高层建筑名称的沉降观测提供详细的指导和操作流程。
具体高层建筑名称位于具体地址,建筑高度为具体高度米,地上具体层数层,地下具体层数层。
该建筑结构形式为结构形式,基础类型为基础类型。
二、沉降观测的目的和意义(一)目的1、通过定期观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沉降,为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2、验证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处理的质量,评估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的稳定性。
(二)意义1、沉降观测是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能够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2、为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合理安排维修和加固计划,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三、沉降观测的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具体高层建筑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四、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相关规范要求,本工程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确定为具体精度等级。
五、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一)观测点的布置原则1、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特征的部位,如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高低层交界处、沉降缝两侧等。
2、观测点应沿建筑物的周边均匀布设,相邻观测点之间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具体间距米左右。
3、观测点应避开障碍物,并便于观测和保护。
(二)观测点的埋设观测点采用具体埋设材料和方法进行埋设,埋设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保证观测点的稳固可靠。
观测点的标志应清晰、醒目,便于识别和观测。
六、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时间(一)观测周期在建筑物施工期间,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施工进度和建筑物的荷载增加情况确定。
一般来说,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首次观测,以后每增加具体层数层或具体时间间隔进行一次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3e1e859e314332396893c7.png)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篇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XX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XX5、本工程施工图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XX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建设单位:XX第一人民医院设计单位:XX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XX公司监理单位:XX公司施工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3.1.观测目的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3.3.观测点布置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设在房屋周边各大角,长边增设观测点,观测点数不少于6点。
为了便于观测,沉降观测点布置于通视好的墙上,以减小搬动仪器的次数而造成的误差叠加。
沉降观测点置于相对标高+0.700处,以便观测方便。
观测点采用20钢筋制作,采用后植筋锚固方式埋入结构柱内,为了保证观测点牢固性,埋入深度不小于100,外露部分长度为60,上端焊圆形铁球以便观测,并涂上防腐漆,如右图所示。
根据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4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中州国际高层住宅楼沉降观测方案
![中州国际高层住宅楼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5ab663a45177232f60a279.png)
中州国际 高层住宅楼沉降观 测方案
李贺慧都杰薛海梁
( 洛阳业丰建设 工程服务有限 公司,河南 洛阳471000)
脯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中城市人口日益密集,而土地资源却有限而昂贵,所以高层度超高层建物越来越多。为保证建筑物的正 常晚 用寿 命和建 筑物 安全, 必须 对高 层建筑 物进 行沉降 观测 。 鹾键词】高层;沉降观测;方案
相邻 基准 点高 羞中 误 差( mm) 2Dmm
每 站高 差中 误差 ( mm)
±O.5mm
附合 或 环线闭 合 差
( mm)
≤1晰mm
注:n 为潮段的测站数 各次沉降观测是整个工作的主体,建筑物施工到各个时期的沉降 变形量就在这—环节中反映出来,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观测之前对所 使用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校正,观测按照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使 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的要求进行观测,精度严格遵行规范要示
水准 观测的主 要技术要 求
水准
前后
视线 离
等
视线
前后 视
仪型
视较
地面 最
级
长度
累积 差
丐
差低高 度ຫໍສະໝຸດ 基本分划、 辅 助分划 读 数较差
基本分划、 辅 助分划 所 测高差
较差
——
●——
Ni 002 等
≤
≤
≤30 m ≥03 m
50m 1.0m
±03 mm
±04mm
5沉降 观测 周期 1)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在建筑物—层浇注完后,埋设好沉降 观测标,并进行初次观测。之后每上二层荷载观测一次直至封顶,楼层 31层 ,总计1 7次 。2) 建筑 物使 用阶 段的 观测 。建 筑物 竣工 后半 年每 隔2—3 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4 —6 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沉降 稳定,预计共观测5次。当建筑物出现下沉、上浮,不均匀沉降比较严 重,或裂缝发展迅速,应每日或数日连续观测。3) 建筑物沉降稳定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9ff15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8.png)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各控制点的放样应按照设计图纸和实际情况进行,确保控制点的位置准确无误。
在放样前,应清理控制点周围的杂物,保证控制点周围的地面平整。
放样时应使用精密仪器,如全站仪等,保证放样的精度和准确性。
五、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施工时应注意控制各项限差,如地面水平度、墙体垂直度等。
同时,应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如加固墙体、加强地基等,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六、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应在建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观测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观测时应使用精密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整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七、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为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应进行测量复核。
复核时应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和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观测数据和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归档,以备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八、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施工测量工作应有专人负责组织和管理,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测量管理制度,规范施工测量工作的流程和要求,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九、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为确保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可靠性,应建立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在使用前应检查仪器的状态和精度,使用后应及时清洁和保养,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十、测量管理制度为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建立健全的测量管理制度。
制定测量工作的流程和要求,规范测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加强对测量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成后,对于转角处的线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DJD2进行复测,确保无误后进行施测。
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则采用悬吊钢尺法。
每幢建筑的高度上至少设有两个以上的水准点,并进行两次导入误差校核,以确保符合规范要求,否则需要独立施测两次。
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一)2024
![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01cd0f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2.png)
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一)引言概述: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旨在对该高层建筑的沉降情况进行全面观测和分析,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设备选择、观测点布置、观测参数确定、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结果分析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
正文内容:1. 设备选择:a. 选择高精度沉降仪作为主要观测设备b. 考虑到建筑的高度,选择自动水准仪进行备用观测c. 检查和校准观测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2. 观测点布置:a. 根据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和重要部位确定观测点b. 布置观测点时考虑到建筑的平衡性和整体稳定性c. 确保观测点位置合理分布,覆盖建筑各个方向和不同高度区域3. 观测参数确定:a. 根据研究目的和建筑特点确定观测参数,如观测时间间隔、观测深度等b. 结合建筑用途和设计要求,确定观测参数的精度要求c. 考虑到观测时间和人力资源的限制,确定观测参数的可行性和合理性4. 数据采集与处理:a. 严格按照观测参数要求进行数据采集b.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校验c. 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准确可靠的结果5. 结果分析:a. 基于观测数据,对高层建筑的沉降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b. 结合历史数据和设计参数,判断建筑的沉降状况是否符合预期c.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必要的维护和修复建议总结: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需要通过设备选择、观测点布置、观测参数确定、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结果分析等步骤进行。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观测方案,才能保证对建筑的沉降情况进行准确全面的监测和分析,从而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高层住宅沉降观测变形观测方法
![高层住宅沉降观测变形观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319cde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d.png)
高层住宅沉降观测变形观测方法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为了确保这些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沉降观测变形观测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一、沉降观测变形观测的重要性高层住宅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重量、地基土的压缩性、地下水位变化、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的作用,可能会发生不均匀沉降。
如果沉降过大或不均匀,就会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倾斜甚至倒塌等严重问题,威胁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通过沉降观测变形观测,及时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沉降观测变形观测的基本原理沉降观测变形观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在不同时间的高程变化,来计算建筑物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水准测量法和全站仪测量法。
水准测量法是利用水准仪测量观测点之间的高差,从而计算出观测点的高程变化。
这种方法精度较高,但测量速度较慢,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沉降观测。
全站仪测量法则是通过测量观测点的坐标,然后计算出高程变化。
这种方法测量速度较快,但精度相对较低,适用于对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沉降观测。
三、沉降观测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1、观测点的布设观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荷载分布、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一般来说,观测点应布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高低层交界处、后浇带两侧、沉降缝两侧等关键部位。
观测点的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确定,一般不少于 6 个。
2、观测精度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土的类型和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高层住宅,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即每千米高差中误差不超过 1mm。
3、观测时间沉降观测的时间应从建筑物基础施工开始,直至建筑物沉降稳定为止。
在施工期间,应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观测,一般为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
在建筑物竣工后,第一年应每隔 3 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隔 6 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d58a6c168884868762d6e7.png)
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三.施工部署 (2)1、施工组织 (2)四、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4)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4)2、观测时间 (4)3、观测点的设置 (4)4、观测规则 (5)5、观测准备工作 (5)6、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5)四、具体观测程序及步骤 (5)1、建立水准控制网 (5)2、固定的观测路线 (5)3、沉降观测 (6)4、统计表汇总 (6)5、观测中注意事项 (6)五、各项工程投入 (6)1、主要设备和材料用量计划 (6)2、劳动力使用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质量保证措施 (7)七、观测频率 (7)八、安全保护措施 (7)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二、工程概况三.施工部署1、施工组织为加强现场管理力度,保证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项目标的实现,组织了强有力的管理体系,: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如下:图2组织人员机构图沉降观测有测量组观测,主测人员有测量工程师吴宪法,测量员韩振伟、刘建国沉降观测复核有技术部复核,复核人员有技术主管翟冠民,测量员王渊、王奎。
四、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了能够精确的反映出建筑物在不断增加荷载作用下的沉降,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DSZ2),水准尺采用银合金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本工程结构特点、具体情况采用具体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汇总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正确的运用误差原理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的观测任务。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714e6d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2.png)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1. 简介高层建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多种原因而发生沉降。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沉降观测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档旨在制定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以指导和规范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实施。
2. 观测目的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高层建筑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和评估沉降量的变化;•提供数据支持,为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参考;•评估和监测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性,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标准。
3. 观测计划3.1 观测系统设计•观测系统应满足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要求,并具备可扩展性和数据传输能力;•观测系统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类型、结构特点、使用情况等因素;•观测系统应包括沉降监测仪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等组成部分。
3.2 观测点的选择•观测点的选择应遵循统计学原理,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观测点应包括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和重要部位,例如基础、柱子、墙体等;•观测点的布设应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和平衡性,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观测参数与频率•观测参数应包括沉降量、沉降速率、变形量等;•观测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初始观测频率为每周一次,后续观测频率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4 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存储•观测数据的采集应使用专业沉降监测仪器,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观测数据的存储应采用可靠、稳定的存储介质,并进行备份和定期维护;•观测数据的存储应区分原始数据和处理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4. 观测实施4.1 观测前准备工作•在观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测和测量,以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安装方式;•确保观测点周围环境的清洁和整洁,确保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观测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4.2 观测过程•观测过程中,应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观测仪器的状态和环境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处理;•观测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和处理观测数据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东北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东北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6cd45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b.png)
东北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述本次沉降观测的对象为东北地区的某高层建筑。
该建筑高度较高,结构复杂,对其进行沉降观测至关重要。
建筑位于_____,占地面积为_____,总建筑面积为_____。
二、沉降观测的目的通过对该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及时掌握其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为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控制以及后续的使用维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具体包括:1、验证建筑基础设计的合理性,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2、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初期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沉降,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的竣工验收提供重要的技术资料。
三、沉降观测的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该高层建筑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四、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要求采用高精度的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观测。
水准仪的精度应不低于DS1 级,水准尺应使用铟钢尺。
观测前应对仪器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校正,确保仪器的性能良好。
2、观测点的布设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荷载分布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布设沉降观测点。
观测点应布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 10 15m 处或每隔 2 3 根柱基上。
同时,在建筑物的内部承重墙或柱子上也应适当布设观测点。
观测点的标志应牢固、明显,便于观测和保护。
3、观测周期在建筑物施工期间,从基础施工完成开始观测,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主体结构封顶后,每两个月观测一次;竣工后的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观测一次;以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当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或遇到特殊情况(如地震、暴雨等)时,应增加观测次数。
4、观测精度要求沉降观测的精度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即基辅分划读数之差不大于 05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不大于07mm,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大于±10√nmm(n 为测站数)。
沉降观测工程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工程施工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adcfbc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8.png)
沉降观测工程施工方案模板1. 项目背景本工程以确保建筑物或结构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目的,进行沉降观测工程。
通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建筑物或结构物出现的沉降情况,保障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安全使用。
2. 工程内容(1)安装沉降观测设备:在需要监测的建筑物或结构物周边确定监测点位,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设备,并进行安装调试。
(2)数据采集与监测:对已安装的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实时记录建筑物或结构物的沉降情况。
(3)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定期生成沉降观测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3. 施工方案(1)前期准备:确定监测点位,购买和调试沉降监测设备,准备相关施工人员和工具。
(2)安装沉降观测设备:按照设计要求,在监测点位进行沉降观测设备的安装,确保设备安装牢固且稳定。
(3)数据采集与监测:进行沉降观测设备的电气连接和数据采集系统的调试,确保数据能够稳定采集,并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4)数据分析和报告: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生成沉降观测报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安全与环保(1)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戴好安全防护用品,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施工现场必须保持整洁,杜绝乱堆乱放现象,确保施工环境整洁与安全。
(3)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和用电,减少环境污染。
5. 质量与验收(1)施工人员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
(2)对已安装的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测试,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并保证数据采集准确无误。
(3)验收:由项目负责人进行验收,确认沉降观测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6. 施工进度(1)前期准备:计划完成时间 3 天。
(2)安装沉降观测设备:计划完成时间 5 天。
(3)数据采集与监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调试,保证设备运行正常。
(4)数据分析和报告: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及时生成沉降观测报告。
7. 经济指标本工程总投资为 xxx 元,其中包括设备购置费、人工费、材料费、管理费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川农村商业银行科技研发大楼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河南省寰宇测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O一一年八月二十八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2、施测的目的、任务及观测点的布置
3、沉降观测工作中执行的技术标准
4、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
5、沉降观测的周期
6、使用仪器和人员组成
7、检查和验收工作
8、沉降观测全部完成应提交资料
附图、附表
1.沉降观测点分布图
2.沉降观测成果图
3.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1、工程概况
伊川农村商业银行科技研发大楼工程拟建场地位于洛阳市洛南新区开元大道与金城寨街交叉口西北角;拟建建筑物为壹栋高层建筑,地下二层为停车场,地下一层为机械立体停车场,一、二、三层为银行营业用房,四至二十四层为办公用房;建筑基底面积为:2349.04㎡,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0163.48㎡,一层建筑面积为:2349.04㎡,标准层建筑面积为:1436.01㎡,总建筑面积:46190.24㎡;建筑长66.90米,宽39.95米,高93.30米,地下一层层高为5.40m,一至三层层高为5.10m,四至二十四层层高为3.90m;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一类高层办公;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上部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基础采用筏板基础,主体开工时间为2011年 06 月,主体工程竣工时间为2011年 12 月。
2、施测的目的、任务及观测点的布置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入住后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机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居住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沉降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交工居住期间均安全有效。
沉降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2)建筑物的四角及大转角;(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主楼沉降观测点布置为6个,
根据图纸设计及以上原则并结合工程特点,布置 10 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祥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3、沉降观测工作中执行的技术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987-200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洛阳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建筑(构)物工程沉降观测管理工作的通知》(洛建[2006]327号)
《洛阳市沉降观测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4、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
4.1 水准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和测定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拟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置3个水准基点,并准确测定其高程,为保证准确无误,将分时间段、往返观测,往返观测之差满足:M△≤0.3㎜。
工作基点用作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起始点或终点,选择适当位置布置工作基点,与基准点一起布设成水准环线,按要求进行联测。
4.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有我方设计,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有施工单位埋设沉降观测标志点,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器开关等有障设标和观测的障碍物,埋设于室外地面以上约0.7m的位置。
本次预计共布设10个沉降观测点与工作基点、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二级沉降观测(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测站高差中误差(㎜)最大视距(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
0.5 50 ≤2.0 ≤3.0 ≥0.3
基辅分划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
所测高差之差
往返较差及
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单程双测站
所测高差之差
检测已测
测段高差之差
0.5 0.7
(注:N为测站数)
各次沉降观测是整个工作的主体,建筑物施工到各个时期的沉降变形量就在这一环节反映出来,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观测之前对所使用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校正,观测按照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的要求进行观测,精度严格执行规范要求。
5、沉降观测的周期
5.1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
在建筑物一层浇注完后,埋设好沉降观测标,并进行初次观测。
之后每上2层荷载观测一次直至主体封顶,填充墙完成后观测一次,装饰阶段观测2~3次,竣工验收观测1次,预计观测18次。
5.2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
建筑物竣工后半年每隔2~3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4~6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沉降稳定,预计观测6次。
当建筑物出现下沉、上俘,不均匀沉降比较严重,或裂缝发展迅速,应每日或数日连续观测。
5.3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地基变形沉降的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J719-2007)中指出,一般工程若沉降速率小于0.01~0.04㎜/d,可认定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本工程暂取值0.04㎜/d,平均沉降量不大于200㎜。
6、使用仪器和人员组成
6.1使用的仪器
本工程沉降观测使用美国天宝DINI电子水准仪,水准尺使用2.0m条码铟钢尺。
6.2人员组成
本工程成立专项观测小组,每次观测共有3人组成。
7、质量验收
7.1 质量三检制度
项目实行质量“三检”制度。
保证原始数据的齐全、完整、准确、符合成图要求标准。
一级检查小组为小组自检和校核。
在作业中加强自查、自检、校核工作,每次观测成果自检合格后上交质量检查组。
二级检查在小组自检、校核的基础上由主任工程师负责组织进行全面的检查,签署审核意见。
同时负责组织对项目成果资料的分析论证。
三级检查由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价,签署审定意见。
在三级检查的基础上,由院总工程师负责组织,会同公司生产、技术部门,对成果进行最终检查和验收,最后提交甲方进行验收。
7.1管理程序
①.严格执行本单位质保体系规定的各项内容,强化全体员工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信誉第一”的思想
②.现场观测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③.用于观测的仪器设备进场前必须进行检定,观测过程中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使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的运行状态。
④.依据建设方及设计方要求制定完善的观测技术方案,观测开始前由本项目技术负责人对现场观测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⑤.加强观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关键环节设置质量管理点。
8、沉降观测全部完成应提交资料
8.1 技术报告书 4份
8.2 公司存档
技术报告书 1份
外业观测手薄 1本
计算资料 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