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范围划分
光谱范围划分
光谱范围划分可见光指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0.77~0.39微米之间。
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不同。
0.77~0.622微米,感觉为红色;0.622~0.597微米,橙色;0.597~0.577微米,黄色;0.577~0.492微米,绿色;0.492~0.455微米,蓝靛色;0.455~0.39微米,紫色。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到700纳米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到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正常视力的人眼对波长约为555纳米的电磁波最为敏感,这种电磁波处于光学频谱的绿光区域人眼可以看见的光的范围受大气层影响。
大气层对于大部分的电磁波辐射来讲都是不透明的,只有可见光波段和其他少数如无线电通讯波段等例外。
不少其他生物能看见的光波范围跟人类不一样,例如包括蜜蜂在内的一些昆虫能看见紫外线波段,对于寻找花蜜有很大帮助。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a),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强度或其他随波长变化的性质为纵坐标所得到的反映红外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谱图。
按红外射线的波长范围,可粗略地分为近红外光谱(波段为0.8~2.5微米)、中红外光谱(2.5~25微米)和远红外光谱(25~1000微米)。
对物质自发发射或受激发射的红外射线进行分光,可得到红外发射光谱,物质的红外发射光谱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温度和化学组成;对被物质所吸收的红外射线进行分光,可得到红外吸收光谱。
每种分子都有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它是一种分子光谱。
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属于带状光谱。
原子也有红外发射和吸收光谱,但都是线状光谱。
量子场论或量子电动力学可以正确地描述和解释红外射线(一种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若采用半经典的理论处理方法,即对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作为量子力学体系来处理,辐射场作为一种经典物理中的电磁波并忽略其光子的特征,则分子红外光谱是由分子不停地作振动和转动而产生的。
红外光谱分布
1红外光谱分布
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通常被划分为三个主要区域,根据其波⻓或波数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振动模式和应⽤:
1.近红外区(Near-Infrared, NIR )
波⻓范围:0.75⾄2.5微⽶(7500⾄25000纳⽶)或波数范围:4000⾄12500厘⽶⁻¹。
主要特征:近红外光谱主要⽤于有机物的定量分析,如⻝品、农业样品中的⽔分、蛋⽩质、脂肪和糖分含量检测等。
2.中红外区(Mid-Infrared, MIR )
波⻓范围:2.5⾄25微⽶(2500⾄25000纳⽶)或波数范围:4000⾄400厘⽶⁻¹。
主要特征:中红外光谱包含了⼤部分分⼦的基频振动吸收,是化学结构鉴定的关键区域。
许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官能团如羟基(OH )、羧基(COOH )、胺基(NH ₂)、羰基(C=O )等在该区间有特征吸收峰。
3.远红外区(Far-Infrared, FIR )
波⻓范围:25⾄300微⽶(25000⾄300000纳⽶),或者波数范围:40⾄10厘⽶⁻¹。
主要特征:远红外区主要涉及到分⼦的低频振动,包括伸缩振动和晶格振动,常⻅于固体材料的热性能分析以及⾼分⼦材料的结构研究。
在中红外区,进⼀步可以细分出“指纹区”(Fingerprint Region ),这个区域的吸收峰复杂多样且
密集,如同指纹⼀样独特,能够提供关于化合物具体结构的详细信息○○
○○○○。
光谱和光的波长范围
光谱和光的波长范围引言:光谱是指将光按照波长进行分类和分析的方法,通过光谱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光的波长范围以及光的组成成分。
本文将介绍光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光的波长范围包括的各个分区。
一、光谱的基本概念1.1 光谱的含义光谱是指通过将光按照波长进行分散和分解,将可见光的不同颜色进行有序的排列,形成连续的光谱图。
1.2 光谱的组成光谱由不同波长的光线组成,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
1.3 光谱的重要性光谱是研究光学现象和物质性质的重要工具,通过光谱分析可以获得关于原子、分子和物体本身的信息。
二、光谱的分类2.1 可见光谱可见光谱是指人眼能够感知的光的波长范围,通常分为七种颜色,即红、橙、黄、绿、蓝、靛、紫。
2.2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指的是波长大于可见光红色波长的电磁波,主要包括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个波长范围。
2.3 紫外光谱紫外光谱指的是波长小于可见光紫色波长的电磁波,主要分为近紫外、中紫外和远紫外三个波长范围。
三、光的波长范围3.1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在380纳米至780纳米之间,不同的波长对应着不同的颜色,如红色对应的波长为约620-780纳米,紫色对应的波长为约380-450纳米。
3.2 红外光的波长范围红外光的波长范围从约800纳米至1毫米不等,主要分为近红外(800纳米-2.5微米)、中红外(2.5微米-50微米)和远红外(50微米-1毫米)三个波长范围。
3.3 紫外光的波长范围紫外光的波长范围从约10纳米至400纳米不等,主要分为近紫外(10纳米-200纳米)、中紫外(200纳米-280纳米)和远紫外(280纳米-400纳米)三个波长范围。
结论:光谱是将光按照波长进行分类和分析的方法,通过光谱可以了解到光的波长范围以及不同波长的光线所代表的颜色。
光谱的分类包括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不同的光谱具有不同的波长范围。
光的波长范围涵盖了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等多个区域,不同波长的光线对应着不同的光学现象和物质性质,对人类的科学研究和生活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光谱及波长范围
光谱及波长范围
光谱是指将光按照波长的大小进行分类的结果。
光谱可分为多个不同的区域,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可见光谱:可见光是人眼能够感知的光波范围,其波长范围大约在400纳米到700纳米之间。
2. 红外光谱:红外光的波长范围比可见光更长,一般从700纳米延伸到1毫米。
红外光谱可以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个不同的区域。
3. 紫外光谱:紫外光的波长范围比可见光更短,一般从10纳
米到400纳米。
紫外光谱可以分为紫外A、紫外B和紫外C
三个不同的区域,波长越短,能量越高。
4. 微波光谱:微波光谱的波长范围较长,一般从1毫米到1米之间,波长较长的微波光谱常被应用于微波通信和雷达等领域。
5. 射线光谱:射线光谱波长极短,常包括X射线和γ射线。
由于射线光谱具有很高的能量,可以穿透物体,因此在医学、材料科学和能源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光谱的波长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从纳米级到米级的范围。
不同的波长区域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因此对光谱的研究和理解对于各个科学领域都非常重要。
光谱范围
光谱范围450-650nm2008-10-04 21:22这个是波长各种颜色对应波长为红640—780nm橙640—610nm黄610—530nm绿505—525nm蓝505—470nm紫470—380nm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多少啊可见光通常指波长范围为:390nm - 780nm 的电磁波。
人眼可见范围为:312nm - 1050nm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到700纳米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到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正常视力的人眼对波长约为555纳米的电磁波最为敏感,这种电磁波处于光学频谱的绿光区域。
人眼可以看见的光的范围受大气层影响。
大气层对于大部分的电磁波辐射来讲都是不透明的,只有可见光波段和其他少数如无线电通讯波段等例外。
不少其他生物能看见的光波范围跟人类不一样,例如包括蜜蜂在内的一些昆虫能看见紫外线波段,对于寻找花蜜有很大帮助。
可见光波长一般在380-780nm之间,但不同书对此会有不同的意见,也有的说是400—760nm之间,但大体就是如此了,也不是十分的严格。
太阳光谱最强在多少到多少纳米范围?太阳能光谱能量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其中紫外线占3%、可见光占(42%)和红外线占(55%)。
可见光令我们得到光明,红外线给地球上的万物加热。
但只占3%的紫外线却是相当了得,不仅可以杀灭病菌,但同时也可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更可能引起皮肤癌,并且是造成地板、地毯、家具以及许多织物褪色老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隔热膜的功能就是要让太阳光谱能量有选择性的通过,即允许尽可能高的可见光透过,而阻隔(吸收、反射)全部的紫外线和大部分的红外线。
辐射地球的太阳光谱可分为三个谱带:紫外线谱带、可见光谱带、红外线谱带。
由此而相对应的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隔紫外线率、透光率、隔热率。
1、波长在200-370nm(纳米)谱带为紫外线谱带,它的穿透性强,可以到达人体皮肤的深处并引起皮肤黑色素沉着、物品老化褪色等。
紫外光谱、氘灯、比色皿波长范围
紫外光谱:在紫外光谱中,紫外光的波长范围是10~380 nm,它分为两个区段。
波长在10~200 nm称为远紫外区,这种波长能够被空气中的氮、氧、二氧化碳和水所吸收,因此只能在真空中进行研究工作,故这个区域的吸收光谱称真空紫外,由于技术要求很高,目前在有机化学中用途不大。
波长在200~380 nm称为近紫外区,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这一区域的吸收光谱。
氘灯:氘灯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紫外线光源,它发出的光的波长范围一般为190-400nm的连续光谱带。
氘灯的使用波长范围一般为190-360nm。
比色皿:石英比色皿上有一个Q字样(quartz石英),可用于190-900nm 玻璃比色皿上有一个G字样(glass玻璃),可用于360-900nm 190-360nm必须用石英比色皿。
光谱仪波长范围
光谱仪波长范围
光谱仪的波长范围通常取决于其设计和用途。
不同类型的光谱仪可能具有不同的波长范围。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光谱仪和其典型的波长范围:
1. 可见光谱仪:可见光谱仪适用于可见光范围,一般覆盖波长范围为380到780纳米。
2. 紫外-可见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可以扩展到紫外光范围,一般覆盖波长范围为200到800纳米。
3. 近红外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适用于近红外光范围,一般覆盖波长范围为800到2500纳米。
4. 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适用于红外光范围,一般覆盖波长范围为2到25微米。
注意:这些是光谱仪的一般波长范围,具体的型号和规格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光谱仪进行确认。
人眼能看到的光谱范围
人眼能看到的光谱范围
人眼能看到的光谱范围一般被认为是380纳米到780纳米,也就是常说的可见光部分。
这一范围是基于对大量人群的统计结果得出的,并且会因个体差异略有变化。
在380纳米到780纳米的光谱范围内,人眼能够感知到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到700纳米之间。
但也有部分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到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请注意,这个范围只是大多数人的视觉感知范围,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同时,该范围也并不意味着这是人眼能够“看到”的唯一光谱范围。
例如,红外线和紫外线也是存在的,但它们超出了大多数人眼的可见范围。
眼睛的光谱范围
眼睛的光谱范围
眼睛是人类感知外界的重要器官之一,它所能接收到的光线波长范围非常广,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眼睛的光谱范围吧。
一、可见光谱范围
人类所能感知的光线波长范围被称为可见光谱,它的波长范围约为380nm~780nm,其中的每个颜色都对应着一定的波长。
最短波长的紫色光波长大约为380nm,最长波长的红色光波长约为780nm。
眼睛能够通过感受来自不同波长颜色的光线而感知出我们所看到的图像。
二、红外线和紫外线
除了可见光谱之外,还有一些波长范围超出了人类的感知能力,其中就包括了红外线和紫外线。
红外线波长范围大约为780nm~10μm,而紫外线波长范围则在可见光之外的波长范围,大约为380nm以下。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存在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紫外线可以引起皮肤癌,而红外线被用于遥控器、安全监控等各种应用中。
三、眼睛的特殊功能
眼睛不仅能感受各种波长的光线,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
比如说,眼睛会自动调节来适应不同光线条件下的看物情况。
在夜间或者光线较弱的情况下,瞳孔会自动扩大,以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睛;而在强
光情况下,瞳孔则会自动缩小以减少光线的进入。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焦距,使得眼睛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距离的物体。
总之,眼睛作为人类感知外界信息的器官之一,它能够感受到一定范围内的光线波长,而这些波长的不同对应了不同的颜色,让我们能够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
光谱范围和kev -回复
光谱范围和kev -回复光谱范围和kev 主题:探索电磁波的光谱范围和其与电子伏特单位之间的关系引言(150-200字):人类通过对电磁波的研究,不仅令我们对自然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们创造出一系列的科技应用。
而理解光谱范围和keV(电子伏特单位)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电磁波的性质和相应的应用。
本文将一步步回答这个问题,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
第一部分(300-400字):基本概念解释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光谱范围和keV的基本概念。
光谱是指由一系列电磁波组成的连续频谱范围。
光谱可以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
光谱范围通过电磁波的频率或波长来描述。
而keV是一种单位,它是电子伏特的一千倍,用于衡量电子的能量。
电子伏特是物理学中用于衡量电子的能量、电子和光子的相互作用能力和X射线的能量的单位。
第二部分(400-600字):光谱范围的划分和特点现在我们来仔细探讨下不同光谱区域的特点和应用。
首先是无线电波区域,它具有较长的波长和低的频率,常用于无线通信、广播和雷达。
微波区域的波长稍短,应用包括微波炉和雷达。
红外线区域的波长比可见光长,常用于红外线热成像和通信。
接下来是可见光区域,这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光谱范围。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从红色到紫色,分别对应不同频率和能量的光子。
红色光的波长最长,紫色光的波长最短。
可见光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照明、显示屏和光学传感器等。
紫外线区域的波长比可见光更短,能量更高。
紫外线被广泛应用于杀菌、紫外线疗法和科学研究。
X射线是一种能量更高的电磁波,能穿透物体并被用于医学成像和材料检测等。
伽马射线是电磁谱中能量最高的部分,常用于放射治疗和核物理研究。
第三部分(400-600字):光谱范围与keV之间的关系光谱范围和keV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能量和频率之间的转换来建立。
我们可以使用普朗克公式E = hf来计算电磁波的能量,其中E是能量,h是普朗克常数,f是频率。
太阳波长范围分区
太阳波长范围分区
太阳波长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1. 光谱紫外区:波长范围为10到91纳米,这个区域的辐射主要被地球大气层所吸收。
2. 软X射线区:波长范围为0.1到10纳米,这个区域的辐射可以穿透地球的大气层,并对地球的电离层和大气层产生影响。
3. 硬X射线区:波长范围为0.01到0.1纳米,这个区域的辐射可以穿透地球的大气层,并对地球的电离层和大气层产生更强烈的影响。
4. 伽马射线区:波长范围小于0.01纳米,这个区域的辐射也可以穿透地球的大气层,并对地球的生物圈产生极大的危害。
以上是太阳波长范围分区的一般划分方式,不同的科学研究领域可能会有稍微不同的划分方法。
光纤传输光谱范围
光纤传输光谱范围
光纤传输光谱范围是指光纤传输信号的波长范围。
光纤传输信号的波长范围通常在近红外光区域,即0.8微米到1.6微米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光线可以通过光纤进行高效传输,因为光纤对于这个波长范围内的光线具有较低的衰减和较高的透射率。
在实际应用中,光纤传输光谱范围的选择取决于所使用的光源和接收器的类型。
例如,对于基于半导体激光器的光通信系统,其工作波长通常在1.3微米到1.6微米之间;而对于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传感器系统,其工作波长则可以在几百纳米到几十微米的范围内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光纤传输光谱范围主要位于近红外光区域,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光纤可以传输其他波长范围内的光线,例如紫外线和X 射线等。
这些特殊的光纤通常采用不同的材料和结构来实现对不同波长光线的高效传输。
光谱及应用范围
光谱及应用范围光谱的范围1、多光谱:光谱分辨率在10-1λ数量级范围内称为多光谱(Multi-spectral)。
包括: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2、高光谱:光谱分辨率在10-2λ数量级范围内称为高光谱(Hyper-spectral)。
在电磁波谱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区域,以数十至数百个连续且细分的光谱波段对目标区域同时成像3、红外光谱:通常将红外光谱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0.75-2.5μm)、中红外区(2.5-25μm)和远红外区(25-1000μm)。
一般说来,近红外光谱是由分子的倍频、合频产生的;中红外光谱属于分子的基频振动光谱;远红外光谱则属于分子的转动光谱和某些基团的振动光谱。
由于绝大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基频吸收带都出现在中红外区,因此中红外区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区域,积累的资料也最多,仪器技术最为成熟。
通常所说的红外光谱即指中红外光谱。
光谱的应用领域1、多光谱:多光谱图像是指包含很多带的图像,有时只有3个带(彩色图像就是一个例子)但有时要多得多,甚至上百个。
每个带是一幅灰度图像,它表示根据用来产生该带的传感器的敏感度得到的场景亮度。
在这样一幅图像中,每个像素都与一个由像素在不同带的数值串,即一个矢量相关。
这个数串就被称为像素的光谱标记。
图像处理2、高光谱:目前高光谱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常见的包括光栅分光、声光可调谐滤波分光、棱镜分光、芯片镀膜等。
可以应用在食品安全、医学诊断、航天领域等领域。
3、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对样品的适用性相当广泛,固态、液态或气态样品都能应用,无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都可检测。
此外,红外光谱还具有测试迅速,操作方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试样用量少,仪器结构简单等特点,因此,它已成为现代结构化学和分析化学最常用和不可缺少的工具。
红外光谱在高聚物的构型、构象、力学性质的研究以及物理、天文、气象、遥感、生物、医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红外光谱波长范围
红外光谱波长范围红外光谱波长范围指的是红外线在光谱中的波长范围。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在可见光波长之外,其频率在300 GHz 至400 THz之间,波长在780 nm至1 mm之间。
红外光谱波长范围可分为三个部分:近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和远红外光谱。
近红外光谱的波长范围为780 nm至2500 nm,常用于生物成像和食品成像。
中红外光谱的波长范围为2500 nm至25000 nm,常用于环境监测和材料分析。
远红外光谱的波长范围为25000 nm至1 mm,常用于地质勘探和天文观测。
红外光谱波长范围内的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过大多数物质,因此在医学、军事、环境监测、材料分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红外线可以通过人体皮肤看到血管,因此常用于医学成像。
同时,红外线还可以通过雾、云和污染物等看到隐藏在背后的物体,因此在军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红外光谱波长范围涵盖了780 nm至1 mm之间的波长,可分为近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和远红外光谱三部分。
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广泛应用于医学、军事、环境监测、材料分析等领域。
红外光谱波长范围内的红外线也具有一些特殊性质,例如,近红外光谱内的红外线可以通过人体皮肤看到血管,因此常用于医学成像。
中红外光谱内的红外线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因此常用于环境监测和材料分析。
远红外光谱内的红外线具有较高的辐射热效应,因此常用于地质勘探和天文观测。
红外光谱波长范围内的红外线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红外线不能穿过金属、水和大多数有机物质,因此在某些应用中可能存在局限性。
此外,红外线易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例如雾、云和污染物,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红外光谱波长范围是指红外线在光谱中的波长范围,其范围为780 nm至1 mm,广泛应用于医学、军事、环境监测、材料分析等领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红外光谱波长范围内的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但不能穿过金属、水和大多数有机物质,因此在某些应用中可能存在局限性。
紫外光谱范围
紫外光谱范围
紫外光谱是指电磁波波长在190-400纳米(nm)范围内的光谱。
一般分为两个区域,即近紫外区和远紫外区。
近紫外区指波长在200-400纳米(nm)范围内的紫外光,这个区域的光能被物质吸收并引起分子电子跃迁。
远紫外区指波长在190-200纳米(nm)范围内的紫外光,这个区域的光波长更短,能量更高,对大多数物质的吸收影响更大。
紫外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检测有机分子的共轭体系、芳香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等。
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光下的吸收特性,可以了解分子的结构、含量和纯度等信息。
红外紫外光谱范围
红外紫外光谱范围
红外和紫外光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种光谱技术。
它们基于分子和原子在不同波长下吸收和散射光线的特性,可用于分析和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成分和性质。
红外光谱通常在4000-400 cm^-1的波数范围内进行测量,可用于研究分子中的化学键、分子结构和功能基团等信息。
其中,最常见的吸收峰包括C-H伸缩振动、C=O伸缩振动、N-H伸缩振动等。
而紫外光谱则通常在200-400 nm的波长范围内进行测量,可用于研究分子中的电子跃迁和共轭体系等信息。
其中,最常见的吸收峰包括π-π*跃迁、n-π*跃迁等。
总之,红外和紫外光谱的范围和应用领域不同,但都是化学中重要的分析手段。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光
指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0.77~0.39微米之间。
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不同。
0.77~0.622微米,感觉为红色;0.622~0.597微米,橙色;0.597~0.577微米,黄色;0.577~0.492微米,绿色;0.492~0.455微米,蓝靛色;0.455~0.39微米,紫色。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到700纳米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到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正常视力的人眼对波长约为555纳米的电磁波最为敏感,这种电磁波处于光学频谱的绿光区域
人眼可以看见的光的范围受大气层影响。
大气层对于大部分的电磁波辐射来讲都是不透明的,只有可见光波段和其他少数如无线电通讯波段等例外。
不少其他生物能看见的光波范围跟人类不一样,例如包括蜜蜂在内的一些昆虫能看见紫外线波段,对于寻找花蜜有很大帮助。
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a),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强度或其他随波长变化的性质为纵坐标所得到的反映红外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谱图。
按红外射线的波长范围,可粗略地分为近红外光谱(波段为0.8~2.5微米)、中红外光谱(2.5~25微米)和远红外光谱(25~1000微米)。
对物质自发发射或受激发射的红外射线进行分光,可得到红外发射光谱,物质的红外发射光谱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温度和化学组成;对被物质所吸收的红外射线进行分光,可得到红外吸收光谱。
每种分子都有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它是一种分子光谱。
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属于带状光谱。
原子也有红外发射和吸收光谱,但都是线状光谱。
量子场论或量子电动力学可以正确地描述和解释红外射线(一种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若采用半经典的理论处理方法,即对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作为量子力学体系来处理,辐射场作为一种经典物理中的电磁波并忽略其光子的特征,则分子红外光谱是由分子不停地作振动和转动而产生的。
分子振动是指分子中各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相对运动,多原子分子可组成多种振动模式。
当孤立分子中各原子以同一频率、同一相位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时,这种振动方式称简正振动。
含N个原子的分子应有3N-6个简正振动方式;如果是线性分子,只有3N-5个简正振动方式。
图中示出非线性3原子分子仅有的3种简正振动模式。
分子的转动指的是分子绕质心进行的运动。
分子振动和转动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量子化的。
当分子由一种振动(或转动)状态跃迁至另一种振动(或转动)状态时,就要吸收或发射与其能级差相应的光。
研究红外光谱的方法主要是吸收光谱法。
使用的光谱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单通道或多通道测量的棱镜或光栅色散型光谱仪,另一种是利用双光束干涉原理并进行干涉图的傅里叶变换数学处理的非色散型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的特征性,不但可以用来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如力常数的测定等,而且广泛地用于表征和鉴别各种化学物种。
紫外光谱
紫外光谱是分子中某些价电子吸收了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由低能级跃近到高能级而产生的一种光谱,也称之为电子光谱。
目前使用的紫外光谱仪波长范围是200~800nm。
其基本原理是用不同波长的近紫外光(200~400nm)依次照一定浓度的被测样品溶液时,就会发现部分波长的光被吸收。
如果以波长λ为横坐标(单位nm),吸收度(absorbance)A为纵坐标作图,即得到紫外光谱(ultra violet spectra,简称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