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析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单元目标
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5、学会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帮助并使用礼貌用语。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第五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及一篇习作。

《搭船的鸟》一文,作者以小孩子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观察、认识翠鸟的过程。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是围绕留心观察而安排的说写训练。

“习作例文”给出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习得写作方法。

习作的主题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学生把最近的观察所得写下来。

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3.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4.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2.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四、单元课时分配:《搭船的鸟》2课时《金色的草地》2课时《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1课时《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2课时15搭船的鸟一、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3.发现作者细致观察的奇妙,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4.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读写重点词语。

2.逐渐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认识翠鸟。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例文_教案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例文_教案

习作例文一、教材分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习作单元。

习作例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学习内容,旨在借助例文学习,建构读文、学文与动手习作之间的桥梁,所以习作例文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借助例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将自己观察到的记录下来的。

《我家的小狗》是捷克博·希哈的作品。

文章借助仔细观察写出了小狗的特点,表达了对小狗“王子”的喜爱。

尤其是抓住了小狗学“狗”字时候叫得最欢和敢跟着火车赛跑两方面具体地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

《我爱故乡的杨梅》从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它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描写中尤其抓住杨梅的形、色、味的特点,生动、细腻地进行了描写,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所以这两篇是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仔细观察,学习将事物介绍具体的好文章。

教学时应在把握例文特点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我家的小狗》更侧重于通过仔细观察,写出作者的新发现,而《我爱故乡的杨梅》则是更侧重于如何通过细致观察将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的。

二、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交流感悟,体会通过仔细观察写出新发现以及将事物写细致的方法。

2.通过阅读习作例文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写作兴趣。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初试身手”中自己的小练笔四、教学课时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教师借助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入主题:在生活中有许多新鲜的事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就会对它们有更深的了解。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我家的小狗》,标画认为对自己习作有帮助的地方2.交流标画的地方,并说说标画的理由3.教师小结。

通过自主阅读,同学们找到了认为对自己习作有帮助的地方。

下面我们就再来看看这些句子。

(三)关注重点部分1.课件出示描写“王子”淘气可爱的句子。

教师将学生交流的内容聚焦到几处描写“王子”淘气可爱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句子都是围绕着“王子”的淘气可爱来写的。

部编(统编)版语文 三上第五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统编)版语文 三上第五单元教材解读
引号等标点符号。 •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五单元概述
习作
形 成 单 元 学 习
成果
习作例 文
进 一 步 感 知 方法
初试身 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步尝试运用
交流平 台
归纳梳理,提炼方法
精读课 文
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
重在表达
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第一题引导学生了解“我”丰富的观察所得。 第二题引导学生注意第四自然段中的动词, 想象翠鸟捕鱼时的情景,体会“我”观察翠鸟 动作的细致。
具体化思想的习作指导
• 统编教材中的习作单元,更是习作指导具体化思想的集中体现。比如,三年级上册的观 察单元,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先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 为学生展示了作者是如何观察的。接下来是两个小板块:“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交 流平台”,借助之前学过的两篇文章,对如何观察进行小结,指出要留心观察和细致观 察。“初试身手”,是一个练习环节,要求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写一写,片段即可。再是 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习作例文比较短小,旁边有批注,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最后是单元习作练习,写作的范围很 开放,写一个事物或者一个场景都可以,可以说是对整个单元学习成果的应用和检验。 整个单元围绕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组织,步步深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 习惯。
具体评价任务
• (课前)评价任务:导学单自学检测: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 (课中) • 评价任务一: • 1、读正确带生字的词语 • 2、读一读用生字、生词编写的句子 • 3、正确、规范书写生字、生词 • 标准:90%以上的学生达到全部正确,10%的学生达到80%的正确 • 评价任务二: • 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同学的帮助下能纠正读错的地方。知道每篇课文写了什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材分析及相关教学素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材分析及相关教学素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材分析及相关教学素材一、教材解析本文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风景:深秋,雨后初晴,道路两旁的树叶飘落下来,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整条道路就像铺上了一块色彩绚丽的地毯。

”我”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身边的景物,发现平常生活之美,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平凡之中透着美丽,朴素之中尽显诗意。

尤其是将落叶想象成”金色巴掌”,充满童真童趣,饱含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为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全文共11个自然段。

先写经过一夜秋风秋雨,天放晴了,”我”背着书包上学去;接着对铺满金色落叶的水泥道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最后写”我”第一次发现门前的水泥道真美。

结尾既呼应开头,又点明中心,使文章浑然一体。

课文用词准确、形象,很多词语富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比如,第三自然段的”明朗”写出了一夜秋风秋雨后天空清亮、晴朗的景象,文中的”天开始放晴了”“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等词句对此做了具体描写;第七自然段的”熨帖”“平展”两个词语,写出了掉落的树叶紧密地、平整地贴合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的状态,与”粘”字相呼应,把水泥道之美描绘得细致人微;”凌乱”一词表现出掉落的树叶不规则地排列在水泥道上的情景,呈现出一种自然之美。

这些词句,写出了”我”眼中别样的秋景。

课文描写细致,层次分明。

写”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时,既写观察到的景物,又写感受与心情。

其中,第六自然段整体描写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第七自然段描写水泥道上的每片树叶,第八自然段则写”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愉悦心情。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

穿着棕红色小雨靴的男孩儿,走在铺满落叶的小道上,就像走在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上。

道路两旁长满了高大的法国梧桐树,一眼望不到尽头。

精美的插图与课文描绘的情景极为吻合,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景之美。

二、教学目标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金色、水泥”等17个词语。

三年级语文上册5-8单元教材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5-8单元教材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5—8)单元教材分析颜庄中小魏翠第五单元.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写的.如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东方之珠》.17课《古诗两首》包括两首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训练重点是: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发学生积累古诗文的兴趣.《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东方之珠》这三篇都是写景的文章,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单元学习目标:1、正确认读30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掌握威武、富饶、融化欣赏、葱葱茏茏等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默写《望天门山》。

3、读懂课文内容,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摘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积累。

5、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能会运用这些方法去观察,去写话。

6、学会运用宽带网进行资料的搜集。

三、教学建议:1、在学习本组课文之前,阅读导语让学生了解本组课文是关于什么的文章,可趁机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祖国美丽风光的名句、图片、文章、旅游照片、谚语等,让学生行动起来,融入到感受祖国的迷人景色的行动中。

2、处理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课前自学生字、新词。

课上小组学习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含学情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含学情分析)

第五单元:留心观察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和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

四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了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

《搭船的鸟》记录了“我”旅途中的观察所得,既观察了旅途中听到的雨声,也观察了翠鸟的外貌和捕鱼时的动作。

《金色的草地》主要呈现了“我”长时间观察到的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

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与习作的范例,并以课后题和旁批的形式,提示了细致观察和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意识。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观察这个话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在一个单元里系统地学习观。

部编版语文三上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三上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三上第五单元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包含《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作例文,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单元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作单元,这种单元自成体系:课文分精读课文、作例文两类。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能让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本单元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或收获,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及留心观察的好处。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精读课文,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初试身手”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再结合生活经验,试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学“作例文”和“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旁批和课后题,了解作者丰富的观察结果,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二、研究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正确读写“一本正经、盛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读懂课文内容。

4.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研究外形、动作的描写方法,研究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技巧。

三、研究重点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过程。

2.感受蒲公英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绪。

4.增强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认识。

1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乘船的鸟3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课文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研究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革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金色的草地2“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学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

2.本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事物的。

本单元的两篇课文都安排了与观察有关的内容。

《搭船的鸟》要求我们学习作者抓住翠鸟彩色的羽毛和身手的敏捷的特点来观察和描写,《金色的草地》要求我们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描写,发现蒲公英早上和傍晚会合拢,中午的时候会张开。

张开的时候,遍地是金黄色。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析作者的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搭船的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情分析】本课是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其它单元的精读课文有所不同。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学词、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然后进行集中指导书写。

对于“观察”,三年级学生并不陌生。

在一年级科学课上就开始有所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所实践,在部编一、二年级的教材中也有所涉猎。

如二上写话“最喜爱的玩具”,二下“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三上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等都对“观察”有所涉猎。

学生已经初步知道可以用眼观、手摸、耳听等多种方式进行观察,但是对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处的了解还不够,对细致观察的方法还不够明晰,对观察所得的记录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能借助观察记录单学习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记录观察所得。

【教学重难点】借助观察记录单,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资源准备】教学课件、有关翠鸟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读题质疑(一)揭题,读题(二)读题,学习“搭”1.给“搭”换个字。

2.感受“搭”的妙处。

引导学生通过换字初步感受到这是一只不怕人的、有灵性的、与人和谐相处的鸟。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第五单元核心考点清单15 搭 船 的 鸟一、读准字音鹦鹉(yīng wǔ) 搭船(dā) 翠鸟(cuì) 母亲(qīn )长嘴(zuǐ)捕鱼(bǔ)二、写对字形(写一写,并组词)提示:“翠”中“羽”无钩,“卒”第二横长,竖短直。

“搭”左窄右宽,“合”的撇、捺要舒展开。

“嘴”中“口”窄小偏上,右边上半部分短扁,下半部分细长。

三、多音字四、形近字五、词语搭配(翠绿)的羽毛 (蓝色)的翅膀pi ào (漂亮) pi āo (漂流)l ā(沙啦) 啦 漂搭(搭船)吞(吞咽) 捕(捕鱼)悄(悄悄)父(父亲)(漂亮)的鹦鹉(红色)的长嘴(沙啦沙啦)地响(静悄悄)地停在船头六、重点句段1.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这段话详细地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分别描写了它的羽毛、翅膀和长嘴,是抓住身体部位的颜色进行描写的。

作者从视觉角度对翠鸟的外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描写了翠鸟艳丽的色彩,突出了翠鸟外形的美丽。

2.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这段话是描写翠鸟如何捕鱼的,是抓住翠鸟的动作进行描写的。

“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翠鸟捕鱼的速度非常快,用时非常短;“冲”“飞”“衔”“站”“吞”说明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

这段话表现出作者的惊奇和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仿写含有三个以上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的句子。

☆突然,我手一滑,身体一晃,险些摔下去,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他屏住呼吸,把两只手拢成半圆形,猫着腰,蹑手蹑脚地向蛐蛐儿靠近,然后猛扑过去。

七、感知课文1.“搭”是乘、坐的意思,一个“搭”字表现了鸟的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和谐的关系。

2.课文记叙了“我”和母亲坐船去乡下外祖父家,途中,“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一只充满灵性的翠鸟捕鱼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分段。

结尾标上“作者:姓名”。

第一单元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主题是“想象生活”,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三篇课文组成。

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研究生活,积极向上。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1.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研究生活。

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教学时,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教学时,鼓励学生多元认字,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3.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

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鼓励学生根据提示,自己阅读,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会和同学交流,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际内容。

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

教学时,鼓励学生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重点讲述,恰当使用图片和实物。

作本次作以《猜猜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

教学时,鼓励学生抓住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写,注意作格式:开头空两格,分段,结尾标上“作者:姓名”。

本次语文园地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积累词句、研究成语、练感情朗读、创造名字和理解古诗《所见》。

其中,重点是积累词句、成语和古诗,培养感情朗读的能力,同时也要给兴趣小组起个响亮的名字。

本单元的主题是“秋天的美景”,包括《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和《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秋天的情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第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专题是“ 灿烂的中华文化”。

简短的“ 导语” 点明专题之后,《孔子拜师》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

《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

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

最后,在“ 语文园地” 的“ 口语交际” 中,让学生交流在“ 综合性学习” 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 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

“ 日积月累” 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

在“ 展示台” 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 综合性学习” 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

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6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一些关联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会认 2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

2、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难点: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

五、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12——14课时《孔子拜师》2课时《盘古开天地》2课时《赵州桥》2课时《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语文园地五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指导1课时习作修改1课时综合性学习活动1课时语文基础知识1课时17、孔子拜师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包含《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这种单元自成体系:课文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两类。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能让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本单元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或收获,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及留心观察的好处。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精读课文,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初试身手”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再结合生活经验,试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学“习作例文”和“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旁批和课后习题,了解作者丰富的观察结果,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